歐洲古代如何發行貨幣
1. 希臘古代貨幣是什麼
德拉克馬的古希臘貨幣簡介
最早的希臘古幣並非出現在今日希臘本土,而是出現在小亞細亞呂底亞王國,准確的時間很難確定,但一般認為出現於公元前671~公元前546年。幣材選用呂底亞王國首府莎迪斯(sardes)河中的自然金銀礦。組成3金1銀,俗稱琥珀金(elcetrum)。幣一面為呂底亞徽記牛首,獅首,另一 面為壓印印記,琥珀金標注重(stater)約14克,相當於士兵一個月的餉金。此前,所有貴金屬塊幣(bullion)均通過秤量使用。呂底亞王國克羅 伊斯(croesus)採用標准總量和成色的塊金為幣,從而大大的便利了商業交易活動。 此類標准幣很快在小亞細亞從西向東部波斯推廣,並橫跨愛琴海到希臘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區。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仿此幣製造了大利克(daric)金幣和西克利(siglos)銀幣。1大利克=20西克利。幣面為波斯弓箭手形象。與此同時,裏海沿賣搭岸及土耳其沿岸也相繼出現了類似的銀幣。希臘本土及愛琴海各島嶼上則演變為各種城幫徽記的希臘城邦幣。公元前525年雅典出現了著名的4德拉克銀幣,正面是雅典女神,背面為其守護鳥貓頭鷹圖案。由於希臘北方馬其頓(macedonia)及色雷斯(thrace)地區蘊藏豐富銀礦,所制古希臘幣大量流傳到地中海周邊地區,促進了商業貿易活動。 希臘化時代的古幣一方面繼承了希臘古典風格,另一方面也不斷反映出各地區及民族特點。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其將領利西馬柯斯(lysimachs)控制了小亞細亞北部及色雷斯地區。他發行了最為著名的亞歷山大幣。正面是公羊角的亞歷山大頭像,背面是雅典女神坐像。此幣曾在許多造幣場生產,至此公元前1世紀。公元前281年塞琉古王朝擊敗西馬科斯,在中東蒂奧克(antioch)及小亞細亞設計許多造幣場。從安條克一世(antiochuus Ⅰ)起,幣面均以君王頭像為主。
古代絲綢之路的貨幣以什麼為主
絲綢之路上通行的貨幣按形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希臘羅馬傳統的實心打制錢幣,一種是中原王朝傳統的圓形方孔錢幣。
就以題主所問的唐代為例。這一時期打制實心金屬貨幣在絲路上流通的國家主要有波斯薩珊、 *** 帝國、拜占庭帝國及一些游牧政權如西突厥等;鑄造圓形方孔錢的國家主要是與中原王朝交流比較頻繁的,一些乾脆就是唐王朝的屬國,比如粟特,突騎施,回鶻等。
作者:信古齋主人
希臘貨幣最小單位是什麼?
希臘 德拉馬克 Greek Drachma Dr. GRD 1GRD=100 lepton(雷普頓)or lepta(雷普塔)
希臘,這個被譽為「西方文化的源泉」的國家隨處充滿了豐富的強烈對比——深刻的歷史底蘊與蓬勃的現代感融會交錯,每年吸引不下數千名的旅行者到訪。一直以來,「考古」是到希臘旅遊的重要內容,因此希臘成為文化體驗旅行者趨之若鶩的聖地;現在,購物也成為必不可少的旅遊內容之一。
對於到希臘旅遊的購物者來說,希臘免稅店則是尋找世界頂級品牌商品的國際旅行者的首選目的地:琳琅滿目的世界名牌,輕松隨意的自選方式,比普通商場更合算的價位……免稅店會帶給您愉悅的購物體驗。
希臘免稅商店集團成立於1979年2月1日,現旗下一共擁有85家商店,遍及希臘41個區域(覆蓋20個機場、11個國境站和10個港口)以及包括在馬其頓共和國(F.Y.R.O.M.)的子公司——希臘免稅商店集團斯科普里公司。在希臘免稅店裡,極具魅力的世界一流的名牌商品匯聚一堂:香水、化妝品、飲料、香菸、皮包、服飾、首飾、名表和各種禮品等等,您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無論什麼品種,何種檔次,應有盡有。
自成立以來,希臘免稅商店以其高速發展以及為旅遊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而成功地佔據業內的領先地位。遊客在此可以放心購物,並可享受免稅店提供的優惠價格、購物便利和品質保證。
如果您到希臘旅遊,請別錯過免稅商店及其旅遊時尚店裡仔茄的商品,您一定會乘興而去滿意而歸!
購物小貼士
最具特色的希臘紀念品:
明信片
不管是雅典或是其它小島的明信片,畫質及價錢都比小島便宜。
仿古地圖
文明古國的希臘曾經中戚拿是許多探險家、地理學家、考古學家還有旅行家的最愛,他們也為希臘繪制許多甚具質感和歷史價值的地圖。
銀飾品
希臘人的藝術巧思,從古代文物就可看出,金、銀飾品從米諾安時期就是人們的最佳配件,也最受遊客歡迎。價錢依圖案的復雜度和雕工難度,而有差異。
風格獨特的首飾
金銀珠寶是雅典的特色產品,具有獨特的希臘風格。雅典的首飾大都是當地的工匠手工製作的。
古希臘人的貨幣單位"塔蘭特"是什麼概念
具體的內容是:「五講」,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即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三熱愛」,即熱愛 *** 、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
淘寶網賣的古羅馬希臘貨幣是真的嗎?
徦的
求古代貨幣的名稱及進制
狹義貨幣:是一個宏觀經濟學概念,在經濟學中以M1表示,其計算方法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商業銀行的所有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廣義貨幣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在經濟學中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流通貨幣(簡稱通貨),是一種或一組用於物資交換的工具,有時也僅稱「貨幣」。它根源於商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是金錢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度量單位。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 簡介 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 它們和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拿出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國大革命推廣公制以前,歐洲歷史上曾經長期採用1/20/240進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法國的情況是12個但尼爾(denier)為1蘇(Sol),20個蘇為1里弗爾(livre,又稱鋰)。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進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太小而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而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圓和韓圓。 歷史 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 隨......>>
古代錢幣是什麼時候出現?
世界上最旱的錢幣 遠在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天然海貝已從裝飾用品演變為貨幣。楚莊王時期,成為財富的象徵,當時的貝幣以朋為計量單位,五枚貝用繩索串起為一系,二系相連為一朋。貝幣的出現,是人類歷史最旱的貨幣。 交子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發行於中國宋朝時期1023年的成都。 史學界一直認為,產生於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屠燕治解釋,四川的地理閉塞,促使北宋時期出現「交子」,但「交子」不直接參與流通,商人從四川攜帶「交子」外出,仍然需要將「交子」再兌換成金銀銅錢等貨幣進行交易。「交子」是有價證券,相當於現在的支票。到了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銅幣的製造已經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再加上南宋經濟主要靠海外貿易,導致錢幣大量流失海外,民間由此出現可以用於交易的「會子」,公元1160年臨安府知府錢端禮率先統一由 *** 出面發行「會子」,隨著他升任為戶部官員,「會子」也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直到元朝,馬可波羅才將紙幣傳播到伊朗,而後傳到日本、高麗。直到500年後,即1690年,歐洲瑞典才出現紙幣。 紙幣的產生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經濟發達的象徵。在南宋152年的歷史中,使用紙幣的時間長達100多年,共發行「會子」近14億貫,如果按照南宋當時1兩黃金兌換35貫銅錢的換算方法,相當於發行了1600多噸黃金。紙幣的重要用途由此可見。
求採納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錢幣文化與以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西方錢幣文化有何異同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錢幣文化與以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西方錢幣文化的異同"
世界史告訴我們,在距今六七千年和三四千年.地處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流域、恆河流域,東亞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涌現出一批獨立創造文字和金屬工具的人群,它標志著人類結束了長達百萬年的蒙昧時代和長達數萬年的野蠻時代,跨進了人類文明時代。這就是巴比倫、埃及、印度和中國四大文明古國的誕生。然而.巴比倫和埃及,其文化雖然比中國早,可是到今天為止,還沒有發現他們創造過遠古的貨幣。貨幣學家彭信威教授曾舉過一個十分生動而又令人信服的實例:近百年來,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的考古家,曾不斷地在巴比倫和古埃及遺址進行大量考古挖掘,挖出了各種各樣的古物並將它們盜運回本國去,但挖來挖去,他們沒有挖到遠古的貨幣,沒有挖到八世紀以前的貨幣。也就是說,巴比倫和埃及在八世紀以前還沒有創造出金屬貨幣。在世界貨幣史上,以前一直認為,最早的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是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公元前七世紀,呂底亞鑄造和使用了一種粗陋的類似金屬塊的鑄幣。然而,我國金屬貨幣的使用,遠比呂底亞早得多。解放以後,我國曾先後在殷墟、山西、遼寧、北京等地發現夏代以來就用作貨幣的海貝的金屬仿製品——銅仿貝。1972年,在山西保德縣林遮峪村的一座商代墓葬中一次就出土銅仿貝109枚。也就是說,我國至遲在晚商就已經使用金屬鑄幣——銅仿貝,它比呂底亞早了四百多年。而且,我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古人對錢幣進行專門研究,出版著作,從而產生了一門嶄新的科學門類——錢幣學。而在西方,真正有人開始專門從事錢幣研究,那是十一世紀的事,比我國要晚七八百年之久。
我國錢幣文化是由中原華夏族演化而成的漢族為主體,包括中華民族各少數民族在內共同創造的,是真正獨立發展而長期保持獨立性的文化,輻射周邊,影響世界,但又不排斥外來先進文化。隨著對外經濟文化的交往,我國先進的錢幣文化遠播到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安南(今越南)、爪哇、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對這些鄰國的貨幣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在與我國的長期交往中,學會了仿製中國的方孔圓錢,使用於本國的流通。因而我們可以說.中國錢幣文化的光輝,輻射四面八方,溫暖了周圍的受益者,照耀著整個東方,影響著世界各國。中華錢幣文化對世界錢幣文化作出卓越貢獻.在世界貨幣文化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的甚至直接使用中國錢。同時,這些國家所仿鑄的銅錢在中國境內也可照常使用。
日本於公元709年仿唐代開元通寶錢開鑄的和同開珍銀錢銅錢,是日本最早的錢幣,1972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五枚"和同開珎"銀錢,震驚日本。 859年(貞觀元年)鑄造的饒益神寶,在日本非常稀少,2002年在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宮中出土1枚,同樣震驚日本。明治維新前各時代,一直鑄造和使用仿造銅錢和中國錢幣。歷年來,日本考古地下挖掘有大量唐代至明代的錢幣,有的一次挖掘就達56萬多枚。
流入我國的日本古錢幣為數不少,流通范圍廣,各地時有發現,其中以 *** 粵等沿海省分最為常見。「寬永通寶」錢是最為常見的品種之一。「寬永通寶」是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所鑄的一種錢幣,是我國貨幣文化對日本影響的結果。日本自中古以來,除了仿唐代「開元通寶」鑄了部分「和同開珍」等十二種錢外,大部分情況下,皆使用中國的貨幣,尤以中國宋代時最盛。即使日本自鑄的一部分錢幣,也多使用中國的年號仿鑄。到明代永樂年間,明朝的「永樂通寶」不但在日本各地皆可通用,而且使用率極高,用來購房置地極受歡迎,以至於當時的日本......>>
古代希臘人把字寫在什麼材料上
從古希臘最早的文字開始說起:
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亞瑟·約翰·伊文思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古代宮殿廢墟上,發現一些泥版殘片,上面顯然刻著一些文字.
最古老的泥版殘片的文字,約刻於公元前2000—1650年間.較為近代的泥版殘片的文字,約刻於公元前1750—1450年間.
當然也有刻在石頭上的文字.
古希臘使用的書寫工具是用一種硬皮植物Phragmytis munis造成的.這種筆尖堅硬,用途廣泛.這種新筆具有與鐵和木製尖筆一樣的硬度,便於在蠟板上寫字,所以廣被採用.又叫:蘆葦筆
公元前2世紀,莎草紙在地中海國家中一直是流行的書寫紙.這一時期,除了希臘和小亞細亞的諸國外,羅馬帝國對莎草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導致了莎草紙的短缺和價格上漲.波利尼長老告訴我們大約在公元前197-156年,埃及的托勒密(Ptolemy)王朝為了阻止其敵對者小亞細亞的白加孟(Pergamon)的尤米尼斯二世(Eumenesll)建立世界第一大圖書館,便切斷廠了其莎草紙的供應.羊皮紙「parchment」一詞即源於白加孟,是一種由皮革製造的、書寫面光滑、莎草紙的替代品.事實上,皮革用於書寫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開始了,白加孟人再改進了加工程序,造成光滑、潔白、可雙面書寫的皮革紙.
從中世紀到公元19世紀,羽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記錄廠歐洲文明進程的每一階段. (以動物的羽毛做成的筆)
中國人紙的製造和使用漸漸隨著絲綢之路的商貿活動向西北傳播開去.公元793年在波斯的巴格達建成了一座造紙廠.在隨後的一百年裡紙迅速傳遍整個歐洲.
人們在15世紀就開始研究金屬筆(鋼筆),直到1800,鋼筆才得到大批量的生產.
為什麼古希臘,人死了在雙眼上各放一枚錢幣?
在眼上放上兩枚黃金的錢幣,那是死後度過冥河付給船夫的路費。
古代的希臘人幾乎都認為世界是神只創造並由神只統治的。
希臘人說來,沒有神只的世界那是不可理喻的。認為神只就在身旁的意識逐步發展,最後成為希臘宗教。古希臘人生活在一個虔誠的時代。人們無論把自己的眼光投向何方,在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內,他們都可看出人類是跟神只的作用密切相聯的。甚至錢幣也鑄印神只的外貌和象徵,從而顯示其價值和神聖。
2. 歐洲貨幣發展
一、銀行產生和發展的主要過程及現代銀行體系建立的途徑
銀行是在商品生產和市場交易逐步發展的過程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因而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在金屬貨幣出現以後,就出現了早期的金銀兌換、保管和匯兌業務,形成了早期的貨幣兌換商和錢在銀號等機構。如在歐洲的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銀保管兌換與放貸的記載。但一直至漫長的中世紀結束前,這種錢庄業務一直停留在傳統的形式上。
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工業革命,是傳統的貨幣經營業向現代金融業轉變的主要動力。到16世紀中葉,地中海沿岸各國的工商業與貿易有了較大的發展,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與存款。貸款的要求,出現了最早的商人銀行,這些商人銀行既辦理存款與貸款,也從事轉帳結算業務。但他們的貸款往往帶有高利貸性質,使一般工場手工業主和商人很難獲得貸款,即使獲得也會因高額利息而無利可圖。這顯然不能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建立資本主義的銀行。
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推動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銀行在17世紀末至明世紀中逐步發展起來了。現代銀行體系的建立並取代傳統的貨幣經營業、高利貸商,是通過兩條途徑實現的:一是舊式的高利貸銀行在新的經濟條件下,調整放款原則而逐漸轉變為現代的銀行,主要特徵是較大規模地吸收社會資金,同時以較低的利率發放貸款;二是按照資本主義原則組織的股份制銀;行,其一開始就具有現代商業銀行的性質,並從事大規模的融資與貸款活動,股份制的商業銀行因其資本雄厚、融資能力強,貸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為現代信用領域的主導形式,銀行成為整個社會信用的中心。1694年,英格蘭成立了第一個現代銀行——英格蘭銀行,其建立標志著高利貸在信用領域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從此以後,現代銀行在歐洲就廣泛地發展起來了。
二、銀行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如何理解?
銀行是一種金融機構,也是一種企業。說它是企業,是因為它與一般的工商企業有共同之處。企業的共同特徵是:從事直接的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資金,獨立核算,並通過經營活動獲取利潤。銀行具有企業部門的一切特徵,它是實現資本循環周轉的一個必要環節。
與其他企業相比,銀行又具有一般企業所不具備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銀行的特殊利益。銀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概括為兩個:①從行業特點得到的好處,即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資本即可進行經營活動,並可賺取可觀的收益。②從國家的干預以及與國家政權的密切關系中得到的好處。
2.銀行的特殊風險。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用的特殊企業,它與客戶之間並非是一般的商品買賣關系,而是一種以借貸為核心的信用關系。這種關系在經營活動中表現為以信用為基礎,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借貸,即銀行以存款方式向公眾負債、以貸款方式為企業融資。銀行經營活動的這種特殊性,在激烈的競爭中產生特殊的風險:①信用風險,即借款人不能或不願意按期償還貸款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②來自資產與負債失衡的風險。③來自公眾信任的風險。④競爭的風險。
3.銀行的特殊作用。銀行的特殊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經濟發展在資金上的支配性作用。銀行經營的對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種特殊商品——貨幣資金。銀行的業務活動對貨幣資金在經濟部門之間的流動具有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國民經濟中各部門的發展。哪個部門能從銀行得到大量資金支持,哪個部門就有了發展優勢,反之,在競爭中就會處於不利境地。二是在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通過銀行影響貨幣供給量、利率。貸款額度等經濟指標,進而實施對經濟的干預。
可見,現代銀行作為「特殊的企業」在經濟生活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並具有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特殊作用。
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金融體系的基本構成
與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一般都擁有一個規模龐大、分工精細、種類繁多的金融機構體系,包括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兩大類。其中,銀行性金融機構居支配地位。
銀行性金融機構按照其各自在經濟中的功能可劃分為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專業銀行三種類型的銀行。它們所構成的銀行體系通常被稱為現代銀行制度。商業銀行是辦理各種存款、放款和匯兌業務的銀行,且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銀行。中央銀行是在商業銀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是一國的金融管理機構,被稱為「發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專業銀行是集中經營指定范圍業務並提供專門性金融服務的銀行,包括:投資銀行、不動產抵押銀行、開發銀行、儲蓄銀行、進出口銀行等。現代銀行制度中,中央銀行處於核心地位,商業銀行居主導地位,其他專業銀行仍然有存在和發展的餘地。
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整個金融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是衡量一國金融體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木以吸收存款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卻以某種特殊方式吸收資金,並以某種特殊方式運用其資金,且從中獲取利潤。這類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費信用機構、證券公司、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租賃公司等。
金融體系的分工與組成是在不斷變化的。長期以來大多數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中,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有較明確的業務分工,如美國、英國等國30年代後採用的分業經營模式,就是以長短期信用業務分離,一般銀行業與信託業務分離,與證券業務分離為特點。8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趨縮小,綜合性經營與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四、金融機構體系中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異同及相互關系
一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由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構成,其中銀行性金融機構占支配地位。
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共同點表現在兩者都是以某種方式吸收資金,又以某種方式運用資金的金融企業,都具備金融企業的基本特點,表現在:都以盈利為經營目的;主要從事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的各項業務活動;在經濟運行中都發揮著融通資金的作用。
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①吸收資金的方式不同。銀行金融機構主要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吸收資金,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以其他方式吸收資金;③業務方式不同。銀行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方式是存款和貸款,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方式則呈現出多樣化,如保險公司主要從事保險業務,信託公司從事信託業務,租賃公司主要從事租賃業務,證券公司則主要從事投資業務等;③在業務中所處的地位不同。銀行在其業務中,一方面是作為債務人的集中,另一方面是作為債權人的集中,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比較復雜,如保險公司主要是作為保險人,信託公司則主要充當受託人,證券公司則多作為代理人和經紀人;④在金融領域中發揮的具體職能不同。銀行性金融機構主要發揮信用中介職能,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根據其業務不同而發揮不同職能,如保險公司主要發揮社會保障職能,信託公司則主要發揮財產事務管理職能等等。
銀行性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都是一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共同為社會提供全面完善的金融服務。銀行性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機構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存在則豐富了金融業務,充分滿足現代經濟對金融的多樣化需要,因此,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程度是一國金融機構體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五、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呈現的趨勢
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銀行在業務上不斷創新,並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等領域的創新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同時,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的結合促進銀行發展為;全能性商業銀行。其次,跨國銀行的建立使銀行的發展更趨國際化。各國銀行紛紛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跨國銀行,並從事國際銀行業務及開拓境外金融業務。第三,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重組資本結構和經營結構。國際清算銀行提出的這套國際金融市場主體的行為規范,為絕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所遵守。第四,兼並成為現代商業銀行調整的一個有效手段。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西方銀行業內部更是不斷重組,以期適應形勢的變化與要求。第五,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正不斷融合,形成更為龐大的大型復合型金融機構。傳統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趨縮小,形成多元化、綜合性經營的趨勢。
正確認識和把握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還應分析這一趨勢的歷史背景與內在原因。
首先,70年代以來,經濟領域中,經濟自由主義在與國家干預主義的交戰中佔了上風。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各國政府為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更好地發揮市場對經濟的作用,開始放鬆金融管制。這使得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激烈的競爭促使了許多新事物的產生:銀行不斷進行金融創新,並提供全方位服務吸引客戶;銀行業通過兼並帶來優勢互補,拓展業務領域,爭取廣泛客戶;分業經營向多元化、綜合性經營過渡。第二,新技術的出現,特別是電子通訊、信息處理、計算機廣泛應用於金融業,為金融創新以及跨國銀行的跨地區經營提供了支持。第三,隨著各國金融市場聯系日趨密切,各國銀行業運作規則的接軌、銀行業經營的監管、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防範問題也逐步提到議事日程。因此,產生了巴塞爾委員會等國際金融組織進行國際間協調與管理。
可見,上述發展趨勢有其客觀必然性。它促進了世界金融業的融合與發展,促進了國際間資金的流動,利於銀行提高經營效率,但同時也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國際銀行業的有效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國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應借鑒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提高銀行業競爭實力,推動我國金融國際化的進程。
六、我國的金融體系經歷了哪些調整與改革?從其演變過程中,如何理解社會經濟條件對金融機構體系形成的影響?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格局。這一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改革開放前的「大一統」模式下的金融體系。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其特點是:①在銀行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辦理全部銀行業務,下設眾多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統攬一切銀行信用。②人民銀行集貨幣發行和信貸業務於一身,既執行中央銀行職能,又兼辦普通銀行的信貸業務。
2.1979一1982年的金融機構體系。打破長期存在的人民銀行~家金融機構的格局,恢復和建立了獨立經營的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與人民銀行一起構成了多元化銀行體系。
3.1983~1993年的金融機構體系。1983年起在金融機構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專設中國工商銀行,承辦原來人民銀行負責的信貸及城鎮儲蓄業務;增設交通銀行等綜合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區域性銀行;設立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國際金融機構在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世界經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表現在:①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這在定程度上緩和了國際支付危機。③提供長期建設資金,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③調節國際清償能力,應付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④穩定匯率,促進世界貿易增長。
當然,目前的國際性金融機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貸款條件比較嚴格,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加重發展中國家的支付困難。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附加條件,干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規劃。
隨著國際性金融機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它們在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領域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3. 原來東西德國的貨幣是什麼後來怎樣統一的貨幣
東德馬克(德語:Mark der DDR)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貨幣。輔幣單位芬尼,1馬克=100芬尼。東德馬克的前身是1948年6月,蘇聯為了對抗西方貨幣計劃而在其佔領的德國東部和東柏林發行的D記馬克。兩德統一後,東德馬克停止發行。東德民眾手中的東德馬克以2:1的比例兌換為西德發行的德國馬克。東德100馬克:德國馬克(德語:Deutsche Mark)是前西德於1948年起至1990年兩德統一前的法定貨幣,當時稱為西德馬克(最初稱為B記馬克)。德國統一後,繼續使用馬克至2002年歐元流通為止。1歐元相等於1.95583馬克,1馬克相等於100芬尼(Pfennig)。德國(西德)馬克紙幣:
4. 歐元是如何誕生的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或者西班牙比塞塔作為貨幣,也使用歐元並授權鑄造少量的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黑山和科索沃,也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2-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5. 中國古代宋朝時歐洲人用的什麼錢
那個時候歐洲都是用金幣銀幣銅幣之類的,據說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了鑄幣機了。更何況在更遙遠的雅典時代,那個時候都有金幣了
6. 中世紀歐洲的通用貨幣是什麼
銅幣、銀幣、金幣。
17世紀初期法國的貨幣一般由銅幣,銀幣,金幣組成,在國王的名義下也可以開支票來支付大面額交易,但這是王宮工作人員和領主貴族的特權。
貨幣的基礎是銅幣,100個銅幣相當一個一法郎銀幣,叫做「利佛爾」,價值為一磅白銀。3法郎面額的大銀幣「艾居」和10法郎面額的金幣皮司拖爾是常用的貨幣。其中,也有「雙艾居」,「半皮司拖爾」,「雙皮司拖爾」的貨幣存在。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名稱雖然不同,但面額相當,可以流通。
(6)歐洲古代如何發行貨幣擴展閱讀:
中世紀時的經濟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園式自然經濟。出現了一批商業城市:巴黎、里昂、都爾奈、馬賽、科隆、特里爾、斯特拉斯堡、漢堡、威尼斯、熱那亞等等,形成了一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貿易區。
16世紀以後,興起了工場手工業,最初是佛羅倫薩,隨後是佛蘭德爾,而圈地運動使英國迅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加速了貿易,從而有了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工場手工業也使進行戰爭的武器產生了飛躍,火炮和燧發槍逐漸代替了騎士的刀劍,也使舊式的城堡喪失了防禦能力。而工場手工業催生了資本主義經濟。到17中世紀中後期,各種手工行業由個別經營,漸漸演變為成立工會,「專業」這個概念在這時期萌生。
7. 為何我國古代使用的都是銅錢,而歐洲卻用金幣
我們在古錢幣的收藏中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古錢幣是我國古代的主要貨幣,而在當時的西方,通用的貨幣是金幣。原因是什麼?
此外,銅幣的發行還需要中央政府的強大公信力來保證。由於銅的價值無處不在,所以沒有必要攜帶這么重的黃金。而後世的紙幣實際上也有同樣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
8. 歐洲古代金幣是怎樣造的
利用鎔鑄法,先刻出錢幣模子,在將金子融化,加入其它金屬等材質,澆注模子,成形。
據考證,最早的金幣出土於埃及,考古學家估計已有近4700年的歷史,是公元前2700年左右製造的,這種埃及出土的古幣主要是用於一種禮品,而不是流通的貨幣,是古埃及貴族們互相贈送的奢侈品。公元前600年左右,金幣開始變成為古埃及的官方貨幣,在古代中國,金幣的流通大約出現在公元前600年-500年。
到了歐洲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帝國時期,金幣已經成為國家貨幣中比較基本的貨幣單位。
歐洲中世紀時期,金幣的價值明顯大大提高,但在絕大部分的國家,金幣仍然是官方流通的貨幣。
但是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爆發了金融危機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國家已經取消了金幣作為流通貨幣的地位,逐漸由紙幣和鐵質硬幣代替已經沿用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貨幣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