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如何拋棄散戶
㈠ 都說股市要去散戶化,去散戶化的意義和目的又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去散戶化最重要的意義和目的就是為了充分保護到投資者,因為以目前的投資環境來看,很多散戶是明顯缺乏足夠的投資技能的,在這樣一個技能匱乏的情況下,也很難在投資市場賺到錢,甚至會導致自己承受巨額虧損。
一、為什麼都說股市要去散戶化?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目前國內的投資市場還不是很成熟,因為在目前國內的股市上有90%的投資者都是散戶,都在其他市場是不敢想像的。在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下,基本上都是由機構來進行參與投資的散戶可能只佔到10%的比例,這是一個市場成熟的體現。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股市去散戶化,因為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當一個散戶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是很難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上獲得盈利的。
㈡ 中國股市的主力是怎樣讓散戶割肉的
你好,莊家讓散戶割肉的些方式:
( 1)股票直接砸盤破位讓散戶割肉
主力利用直接砸盤的這種方式讓散戶割肉是對散戶最有效的,不管什麼短中長風格往往大部分投資者一旦股票破位了都會認輸出局割肉,等散戶割的差不多了行情就好了;很多散戶都是等賣出股票就開始上漲,懷疑主力在監控自己的賬戶。
(2)股票控制陰跌狀態讓散戶割肉
主力把股價控制住了,促使股票不斷的出現陰跌走勢,漲的少跌的多,總體不會出現大漲大跌,而是每天跌一點點,即使股市大漲也是不跟漲;股票就是我行我素,就是每天跌一點點而已,讓散戶們心理煎熬,受不住心理煎熬自願認輸割肉出局。
(3)釋放利空消息逼出散戶割肉
主力利用利空消息讓散戶們看空股價,而股價也是配合利空消息打壓股價,讓持股的散戶對股票失去信心,認為股價還會繼續殺跌出現;就是抓到散戶恐懼心理讓散戶割肉。
(4)股票在底部長期橫盤壓制讓散戶割肉
主力把股票控制在一個底部區域,往往都是長線主力的手段,把股價橫盤一個階段,他們暗中低吸籌碼,一橫盤就是一兩年,讓持股的散戶沒有這個耐心等待,對股票看不到未來,很多散戶不願意用時間等待,只能認輸交出籌碼給主力,重新選股,這種主力讓股價橫盤割肉比其他任何手段都難受。
(5)利空盤口假象來讓散戶割肉
主力每天在賣一至五檔處掛出很多超大賣單,當這種超大賣單就是不成交,只是掛出來故意給散戶看的,意味股票這么多拋壓在排隊賣出,股價根本漲不上去,讓很多散戶不會看盤口的散戶以為大賣單太多股價接下來要大跌,也只能認輸割肉出局走人。
(6)主力利用資金對倒來讓散戶割肉
主力利用資金對倒來造假股價要大跌的信號,跟上面的盤口假性有區別,資金對倒也是在賣檔一直五檔掛超大跌,但資金對倒會出現成交超大賣單,隨之股價會打壓,其實這些單是主力左手到右手的籌碼,就是製造盤面恐慌局面出現,讓散戶們乖乖的把籌碼割肉交出來。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㈢ 股市主力如何套牢散戶有什麼好的辦法
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我們常常覺得無奈,好像自始至終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操縱著市場,和你對著干,時刻准備吞食你資本。面對這種這類超自然力量,我們喜歡用一個詞來概括:主力。市場並沒有散戶,並沒有主力,並沒有大資金,沒有小資產,只有對的一方,不正確的一方,賺錢的一方,虧錢的一方。
假如運氣差的,買進股票莊家頭頂部交貨情況下就被罩。 因此股票莊家也不傻,通常拖到高位之後並不是立刻下挫,那樣散戶難以挑選買,最好的方法就是高位震盪,在一個區段服務平台不斷震盪,營造一種個股好像是腹部,我們平時所見的M頭,頭肩頂都是屬於高位震盪,震盪進行股票莊家主力資金出的差不多了,散戶都買了,就開始迅速下挫,投資人就被套牢了。
㈣ 股市「去散戶化」是什麼意思
股市去散戶化,就是讓散戶離開股市,把資金交給專家理財,也就是把錢申購公募基金或者是私募基金,間接投資股市,而不是直接投資股市。
成熟股市,散戶也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持股比例較低,散戶數量比較少,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我國是典型的散戶市場,大約有1.7億散戶投資者,持股比例大約是30%,這是指流通市值而言。
散戶最大特點就是缺少專業的判斷能力,容易出現追漲殺跌,更加偏愛中小盤中低價股,持股時間比較短,因此很多專家媒體把A股的牛短熊長和股市暴漲暴跌歸咎於散戶,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偏見,一種錯誤的認知。
A股真正引領市場大漲大跌的是機構和游資,機構通過抱團方式推高股價,最近的食品飲料、白酒、醫葯醫療器械、生物疫苗和部分高價 科技 股的暴漲,大部分都是機構抱團的傑作,可是一旦抱團持股松動,股價下跌也是很厲害的,部分個股已經是接近腰斬,一些概念股、低價股、績差股大漲大跌則是游資的接力炒作,像最近的天山生物等低價股炒作就是游資和散戶所為。
科創板實施50萬資金門檻,把散戶拒之門外,可是新股上市以後,依然是爆炒下的大漲大跌,可見散戶不是大漲大跌的主因,而是機構和游資大佬。
去散戶化該不該進行,那是散戶的自由,政策上不應該偏袒機構,從而影響散戶積極性和切身利益。
過去幾十年,絕大部分散戶虧損累累,現在要去散戶化,豈不是卸磨殺驢。
在美國就是去散戶化的結果,散戶30%,而機構投資者佔70%。散戶把錢交給機構去打理,自己等著每年拿投資回報。而現在中國是散戶70%,機構投資者30%,監管層希望提高機構投資者的比重,減少散戶的比重,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二個是,股市要實行注冊制了,將來會有大量的新股上市,差的股票要直接退市,這就需要投資者有分辯股票好壞的能力,而相對於機構投資者,這方面的能力肯定要比散戶強出不少,而對於散戶來說,一旦買到績差股票,會損失慘重,承受不起如此損失的。如果A股真的全面實行了注冊制,當然不會像美國那樣機構70%,散戶30%,但是散戶比例 會越來越少,這是大的趨勢,
糾正一下,美國散戶也就6%左右,機構占據93%左右。[大笑]
並不是美國散戶消失了,美國散戶通過養老金,共同基金,等間接入市的,像美國的先鋒領航集團,貝萊德集團等,所以,美國的去散戶化比較徹底,原因就是注冊制。[大笑]
目前A股的注冊制才剛剛開始,也就意味著,A股的去散戶化也才剛剛開始。[呲牙]
未來中國正式進入資產證券化時代,所以,持有權益性資產將獲取超額收益,但大部分散戶其實是很難獲得好的收益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對於一個工薪階級,每個月定投1300元以上,定投滬深300或者中證500ETF指數基金(或者指數基金鏈接),一部分分紅好的股票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長期持有,周而復始,堅持20年以上,等老的那一天,就可以獲取可觀的養老金了![大笑]
股票投資者經常看到這個詞,去散戶化。這個詞,從字面上來看有點貶義的意思,有點看不起散戶的感覺。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去散戶化有兩層意思:
1、讓散戶信任「專業」的力量
在國外比較成熟的股票交易市場。散戶成交額比例很低,大多數都是機構間在對抗。比如美國的三大證券交易市場,散戶的個體日均成交量僅占總體的10%左右。讓更多的散戶意識到,把錢交給基金等專業機構打理,雖然也有風險,但是,盈利的概率要比自己交易強很多才能實現。未來的市場,應該是以大量的機構互相交易為主,散戶為少量。
2、提高散戶的專業程度,區分散戶的風險承受能力
現在國內的散戶,那真正各種野蠻生長,對股票,對交易什麼都不懂,雙眼一閉,直接就沖了進來,動不動就是全部家底進來梭哈。這就導致了很多悲劇的發生。所以,提高散戶的專業能力,讓散戶能夠明白什麼是風險,加強投資者教育,讓散戶更加專業更加能夠防範風險,也是去散戶化的一個意思。
聽說,現在證券開設交易賬戶不是要將投資者分為幾種風險評級么?這就是辦法之一。
最近幾年,總有一些所謂專家說去散戶化,到底誰先提出來的去散戶化,我估計不是我一個人不知道,我想大多數股民都不知道。但去散戶化,絕對不是官方消息,證監會從沒說過不讓老百姓炒股票,現在好像公務員也不限制炒股票了,那麼這個去散戶化,到底是誰提出來的呢?股市去了散戶,那散戶又想炒股票怎麼辦呢,好像說讓你買基金,讓基金公司幫你炒股票,先不說基金公司幫你炒股票,賺沒賺到錢,我就懷疑是不是基金公司提出的去散戶化呢?股市真的能去散戶化嗎?股票市場沒了散戶,大盤就能漲起來嗎?
為什麼要去我們散戶呢?我們散戶除了老老實實,買賣股票,規規矩矩交傭金,每次行情不好時,賠的最多的都是我們,每次在高位接盤的都是我們,我們散戶最大的違規,也就是聽個迷惑我們的小道消息來回傳傳。我覺得股市倒是應該去掉那些,造假的上市公司,搞內幕交易的違法機構,惡意操縱股價的莊家。
股市去散戶化,原意是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去除股市的散戶化交易特徵,但是在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學家,媒體口中,卻變成了去散戶,消滅散戶,散戶退市。
中國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壯大,散戶,股民長期以來一直是這個市場的中流砥柱,為市場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資金和流動性。為上市公司,為證券市場,為中國經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中國股票市場是建立在散戶基礎上的。
由於中國股民數量龐大,機構投資者發展了近20年,規模仍然有限,機構投資者長期以來仍然遵循過去散戶化的交易策略 ,熱衷於投機炒作,所以中國股票市場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呈現出散戶化交易特徵。這就導致,個股和整體市場成交換手高,大幅波動,暴漲暴跌,熊長牛短的走勢。
管理層意識到市場問題,提出去股市散戶化交易特徵,意圖發展和壯大機構投資者,建立 健康 穩定的股票市場。
不得不說,管理層的初衷和意圖是好的,但是一些專家,學者,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刷存在感,就故意曲解管理層意圖,製造市場恐慌和投資者對立情緒。
去散戶難道就不會虧錢嗎?把錢交給機構,機構虧空了,你喊冤的地方都沒有。自己的錢自己把握,就是虧了,也心甘情願,願賭服輸。
去散戶化,就是讓個人投資者把錢交給機構投資者運作,自己不直接買賣股票進行投資!
機構投資者是指擁有合法牌照的專業投資機構,包括公私募基金、險資、社保基金、券商資管產品等。
傳說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游資,並沒有合法的身份,一般也是以個人投資者或者皮包公司的名義開戶運作,不在這個范圍內!
為什麼要去散戶化?
按照監管部門的理解,個人投資者喜歡投機,不能理性對待市場。如果散戶及其擁有的資金量佔比過高,將影響A股公司有效的定價。
例如許多中小盤題材股被炒上天,而銀行股這些『價值股』長期趴在底部,被視為不是 健康 的現象!
然而機構投資者就一定很理性嗎?
在2010前後,當時市場IPO採取荷蘭式拍賣法詢價,出現了一批諸如華銳風電、海普瑞這樣的大幾十倍市盈率發行的新股,嚴重超募。最後一上市就破發,給市場留下一地雞毛!
反正錢都不是自己的,崽賣爺田不心疼,基金經理瘋狂報價,造成了一朵朵的奇葩。
歷史 上,基金曾經被譏笑為『大散戶』,經常高位接盤低位割肉。
去散戶化後,大量的資金流入基金,可以更好地接盤高溢價發行的新股,恐怕才是真正的目的!
股市去散戶化,這是國內近幾年來才興起的一個概念,是為了讓股票市場加快成熟,向國外成熟的股市學習而提出來的。
國外成熟的股市多是機構操盤,很少有散戶直接交易股票。國外投資股票,通常通過機構參與。相對於個人投資股票,機構在各方面都具有優勢,比如技術更精進專業,消息更靈通,操作更規范,更有計劃。所以國外成熟的股票市場,比如美國,走勢較為穩健,少有暴漲暴跌。
反觀中國股票市場,置身其中的絕大部分是散戶。散戶投資股票,有太多的缺陷,其中最明顯的是跟風。股市好時,一窩蜂湧進股市。大盤走壞,又相繼去殺跌。導致中國股市大起大落,走勢不穩健。
因此,國內也便有了股市去散戶化的說法,至於能不能做到,很難說。就國人特有的賭性而言,要實現去散戶化,是相當難的。自己不炒股票,交給機構去玩,那有啥意思,還要個屁!去散戶化,估計會有一段相當長的路程要走!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關注交流!
有幾多專家呼籲股市去散戶化,甚至有人認為股市搞不好都是散戶的責任 ,專家的理由是美國股市怎麼樣如何的 ,總之虧錢的散戶到成了背黑鍋的。想起來看到的報道,每到過年的時候 ,曾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的一線大城市,忽然變的冷清起來,偌大的街道都沒有幾個人,原來流動人口都回家過年去了!城市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如果這些大城市都像專家說的那樣,城市擁堵,環境等各種問題都是流動人口外來人口造成的,來個去外來流動人口化,街道冷清就是這些大城市過年期間的寫照。股市如果像這些專家呼籲的那樣去散戶化,恐怕比這街道還要冷清!股市是個自由逐利的地方,散戶覺得無利可圖自然就退出了,用的著這些專家嚷嚷個人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嗎?建議專家買下所有股票成為機構投資者,散戶買不到一股,自然就去散戶化了。
㈤ 當股票跌到底部的時候,莊家是如何讓散戶在底部割肉出局的呢
讓散戶割肉是莊家為了收集足夠便宜的籌碼必須做的工作。
為什麼銀行家希望散戶在熊市底部“割肉”?主要原因是莊家必須在熊市底部吸收足夠的廉價籌碼,才能推出新的牛市。如果莊家手裡收不到足夠的籌碼,說明他以後在大牛市賺不到大錢。因此,讓散戶割肉是莊家為了收集足夠便宜的籌碼必須做的工作。
但問題是散戶也不是傻子。你讓他們高價接手,低價割肉,沒那麼容易。因此,做市商想出了各種辦法,讓散戶盡可能的割肉在底部區域,以方便新一輪牛市的啟動。那麼,銀行家如何讓散戶在底部“割肉”?
最後,a股市場為什麼是空頭和多頭?也就是大部分散戶在牛市頂部或者山腰以上買入股票,長時間熊市正好可以扼殺散戶持股的意願。熊市一般持續四年以上。如果散戶在高位買入籌碼,那要持續很多年才能真正看到熊市的底部,熊市底部已經慘跌。幾年下來,決心持股的散戶不願意高價買入,股價已經損失了70-80%的股份。破壞散戶及時持股的意願。
主要機構要想在股市賺錢,只能通過不斷拉高股價來吸引散戶在高位接管股市,然後通過時間的辛苦、壞消息的狂轟濫炸、技術趨勢的徹底破局,徹底摧毀散戶在熊市底部持股的意願。在熊市底部拿到便宜的籌碼後,新一輪牛市馬上就要開始了。如果主要機構想在熊市底部吸收足夠多的籌碼,雙方肯定有一場殘酷而驚心動魄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