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操盤俄羅斯股市
㈠ 亞洲金融危機中索羅斯這些國際炒家是用什麼方法來賺錢的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 :(1)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拌;(4)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並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以上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貨幣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產生的新機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一種權威性的企業交易結算的中介系統——國家企業交易中介結算系統,解脫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消除企業和銀行壞賬產生的基礎,以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並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還會產生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的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還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倒閉和兼並現象,增強企業的穩定性。並且,還將對國際結算方式進行創新,對國際貨幣的使用進行改革。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的治理,而是對紙幣制度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的修正,是對貨幣供應和流通體制的創新,是金融體制的重大變革,並且,這種變革帶來經濟運行機制的諸多方面的調整。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
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
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
但是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
球化趨勢。
劉詩白認為,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固有的內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
經濟大恐慌,更是以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先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
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於資本主義世界。可見,金融危機有其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危
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存在於市場經濟固有的自發性的貨幣信用機制,一旦金融活動
失控,貨幣及資本借貸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機就表現出來。以金融活動高度發達為
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
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二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
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知識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
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
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國際信貸、投資大爆炸式地發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機
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環節爆發。
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存在著導源於商品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危機,而
且存在著金融信貸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過度與資本市場投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
危機。
㈡ 股市操盤手們是如何操縱股市的
主要是他們掌握大量資金,通過持續買入股票,推高股票價格,等散戶被吸引跟進之後,慢慢把手中的股票派發出去,獲得利益。
在派發的時候,由於資金慢慢撤出,會導致股價下跌,在高位跟進的人就套住了。
操盤手其實和平常人一樣,只是他們受雇於公司、機構,所以手中資金巨大,買賣一個股票會引起該股票的大漲大跌。
其實要是我們手裡也有幾千億的資金,我們每買賣一個股票也會導致他的暴漲暴跌。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怎麼買俄羅斯股票
俄羅斯股市叫做莫斯科證券交易所,在國內買不了,即使是某種渠道買到了,資金不受中國法律保護。
(3)美國如何操盤俄羅斯股市擴展閱讀:
俄羅斯開戶主要有以下幾步:
翻譯並公證中國護照;
帶著護照和翻譯件,去銀行開銀行賬戶;
換匯,把盧布存入銀行賬戶;
找券商開股票賬戶;
俄羅斯股票指數:
俄羅斯股票指數叫做RTS指數,是俄羅斯重要指標,收集莫斯科交易所的50大上市公司股票,並於每三個月重新審核指數成分股,投資者可以通過一些股票交易軟體查看俄羅斯股票指數的走勢,一般來說,俄羅斯股票指數走高,說明俄羅斯的股票市場整體環境較好,反之,則說明俄羅斯的股票市場整體較差。
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RTS指數應各大網站的計算方式不同,即有的網站顯示日間時段與前一日日間時段的變化,有的網站顯示當日夜間和日間的變化,從而會導致各大網站顯示漲跌不一致現象。
俄羅斯貨幣:
俄羅斯的法定貨幣是盧布,輔助貨幣是戈比,兩者的換算為1盧布=100戈比。盧布的紙幣面額有5(退出流通)、10(少見)、50、100、200、500、1000、2000、5000盧布。根據當前的匯率來說,1人民幣可以兌換9.0527俄羅斯盧布。
但由於匯率實時變動,具體的兌換金額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股票外資和內資的區別:
在股票市場中,外資股和內資股的區別有:購買投資資金不同、定義不同、分類不同等等。
購買投資資金不同
在中國市場中,外資股是以外幣認購和買賣交易的股票,而內資股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人民幣認購和買賣交易的股票。
定義不同
在中國市場中,外資股是指股份公司向外國和我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投資者發行的股票。而內資股指的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是人民幣普通股票,也被稱為A股。提供給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分類不同
在中國市場中,外資股按上市地域,可以分為境內上市外資股和境外上市外資股這兩類。而內資股按照認購股票投資者身份和上市地點不同,可以分為境內上市內資股、境內上市外資股和境外上市外資股這三類。
㈣ 怎麼投資俄羅斯股市
購買外國股票需要開立股票所在國家的證券賬戶。我國尚不容許個人投資海外市場,但可以通過購買QDII的海外投資型基金間接投資海外市場。
現在俄羅斯股票市場低迷,股價也低,正是投資俄羅斯股票市場的機會,俄羅斯股市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股票ETF之一。這些ETF從去年12月的低點上漲了20%-40%。
目前有幾只QD基金產品涉及俄國股票市場。信誠金磚四國基金(165510)和招商標普金磚四國指數基金(161714)。
㈤ 怎麼賣俄羅斯股票和債券
最安全的方法是,在美股市場上購買俄羅斯ETF,購買俄羅斯在美國和英國上市的存托憑證(即俄羅斯公司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但現在中國公民是不可以買俄羅期的股票的,受烏克蘭緊張局勢影響,俄羅斯股市周一開盤大跌,盤中一度暴跌逾10%,創2008年11月以來最大跌幅。
國內買不了,即使是某種渠道買到了,資金不受中國法律保護。去俄羅斯開戶主要有以下幾步,去俄羅斯,翻譯並公證中國護照,帶著護照和翻譯件,去銀行開銀行賬戶,換匯,把盧布存入銀行賬戶,找券商開股票賬戶,然後就可以買俄國股票了。
㈥ 俄羅斯股市崩盤,對中國的經濟會有影響嗎
俄羅斯股市跌幅-12.8%,這是自俄羅斯指數創立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而這只是指數的跌幅,個股的跌幅是要遠遠高於指數跌幅的!A股2015年股災的時候,千股跌停,指數也只跌-7%左右。所以要,這次意味著很多股票一天內的跌幅達-20%。這次俄股大跌,看著像美國與俄羅斯在打架,到底對中國是否有影響?目前有兩種觀點:
但不管出於何種觀點,俄羅斯毫無徵兆的暴跌,肯定會引起股民的重視,高位的還是減倉為好!
㈦ 俄羅斯股市今日為什麼大跌
俄羅斯股市受國際影響很大,尤其受美國政策和美國股市的影響。因為美國的制裁,市場失去信心,造成俄羅斯股市的大跌。相關的股市和指數行情可以在Investing上查詢。
此前據新華社報道,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對一批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以回應俄羅斯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全部惡意行為」。
據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對媒體透露,被制裁者中包括7名俄羅斯商業領導人及其擁有或控制的12家企業、17名俄羅斯高級官員、一家俄羅斯國有武器進出口企業及其下屬銀行。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發布聲明表示,此次制裁依據的是總統特朗普去年簽署的一項針對俄羅斯、伊朗、朝鮮三國的制裁法案及今年1月美國財政部發布的一份「克里姆林宮報告」。該報告列出了114名俄政府高官的姓名和職位,以及96名凈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俄羅斯「寡頭」名單。
根據制裁規定,受制裁的個人和實體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將被凍結,美國公民不得與其進行交易。非美國公民也可能因與其或代表其進行交易受到制裁。
㈧ 股市中的操盤手是如何操盤的呢
操盤手只是主力與莊家的計劃的執行者。從廣義上講,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操作,都是操盤手。而狹義的操盤手一般是市場中的投資者感覺到神秘的,能掌控較大規模資金能興風作浪的職業交易者。
莊家坐莊的原理很簡單,通過分散的帳戶慢慢地買入股票,當買入量佔一隻股票的部流通盤的10-30%,然後鎖定這部分股票,於是市面上該股的流通量就被人為因素影響變少了。然後主力利用資金與技巧,再配合各種消息與題材引起人們的注意,激起人們的購買興趣,而由於部分流通籌碼已經被主力莊家鎖定,因此此時,市面上該股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價格自然上漲。
而在上升的過程中,主力不會希望所有的持有者跟隨他一路持有到股價的頂峰。因為散戶雖然持倉分散,但集合起來的數量很巨大,那麼股價上行時,獲利盤越多,則在股價上漲到主力的目標位,主力想出貨時將會遭遇散戶的獲利盤的擠兌。因為散戶單個帳戶的絕對數量小,很容易脫手,而主力的持倉數額巨大,難以出貨。所以,在上漲的過程中會反復拉升一階段就打壓一下股價造成股價疲軟的假象,迫使散戶之間換手,這樣,新進入的投資者沒有獲利,而已經拋出的投資者不會立即返身買入,然後股價再上漲時,拋壓就減小。這種把戲將一直上演到股價達到主力的獲利目標。
㈨ 怎麼可以買俄羅斯股票
俄羅斯股票數量不多,推薦的方法是:
最安全的方法是,在美股市場上購買俄羅斯ETF;購買俄羅斯在美國和英國上市的存托憑證(即俄羅斯公司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但俄羅斯存托憑證數量較少,還有相當多公司只在俄羅斯境內上市,如果真的非要投資俄羅斯本土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的話,那隻能親自去俄羅斯辦卡開戶。
國內買不了,即使是某種渠道買到了,資金不受中國法律保護。去俄羅斯開戶主要有以下幾步:一、去俄羅斯;二、翻譯並公證中國護照;三、帶著護照和翻譯件,去銀行開銀行賬戶;四、換匯,把盧布存入銀行賬戶;五、找券商開股票賬戶;六、然後就可以買俄國股票了。
【拓展資料】
因為俄羅斯股票數量並不多,就算把所有交易所的俄羅斯股票全加起來也沒幾百隻,而且權重藍籌股大多是自然資源或金融股票,所以上面這種方法就夠了。一隻ETF,再加一點點個股(比如Yandex,俄羅斯的網路,在納斯達克上市)。
上文所提到的存托憑證類似於我們中國的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港上市的H股和在英上市的GDR,是成熟市場投資者投資新興市場最安全的方式之一,畢竟俄羅斯境內交易所法規不熟悉,甚至連開戶都不方便,海外投資者肯定優先選擇在英美港等老牌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由於目前的政策對個人投資海外市場是不允許的,你要投資海外股市一般是可以購買QDII的海外投資型基金的,否則只有通過一些非正規手段投資,但潛在的風險難以預測,而且很不熟悉其中的門道,估計虧空的可能是90%以上的,所以建議你不要做這個打算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