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來臨時用什麼貨幣交易
發布時間: 2023-07-06 03:32:36
1. 解放戰爭時期,貨幣怎麼用的
解放戰爭時期的貨幣應該是有3種,一種是從清末流傳下來的銀元,也就是現大洋;另一種是共產黨解放區印發的邊區票;還有一種就是國民黨統治區發行的法幣。電影里共產黨在老百姓家留下的就應該是邊區票,這種邊區票是可以到解放區的財政部門兌換成現大洋的,這樣就可以在國民黨統治區流通。
2. 解放戰爭時期用的什麼貨幣
那個時候很亂國民政府發過很多債券,
民國初期,市場上流通的紙幣有中國、中央、交通、通商、興業、實業、四明、中南等銀行發行的l元、5元、10元券,與銀圓等值使用,以中國銀行紙幣流通量最大。
民國24年(1935)11月,國民政府頒布法幣政策,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禁止銀圓、銅圓流通。25年,增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31年4月,又將原繳納關稅用的海關金本位兌換券(簡稱關金券)投放市場,以關金券1元抵法幣20元的比值與法幣同時流通。民國31年7月起,法幣由中央銀行獨家發行。隨著貨幣貶值,至37年法幣最高面額達500萬元。37年8月19日,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規定以金圓券1元兌換法幣300萬元,停止使用法幣與關金券
3. 抗日戰爭時期,可以在全國流通的貨幣有哪幾種
抗日戰爭時期,可以在全國流通的貨幣,能被當做是硬通貨幣的大概只有袁大頭銀圓了,這個銀圓在敵我戰區里老百姓都普遍比較認同的硬通貨幣,雖然那時通行的偽法幣名義也是全國流通的,但僅僅只是名義上的全國流通,實際上很多的日偽區,抗日根據地是不認偽法幣的,而銀圓是真正能做到全國流通的。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