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准備率和貨幣供給
① 准備金和貨幣供給量的關系
如果存款准備金率不變的話,中央銀行增加准備金可能只是商業銀行存款增加造成的結果,所以貨幣供給增加。但存款量不變,又提高准備金率,則貨幣供給會減少。
央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能夠影響「基礎貨幣」,基礎貨幣的增加可以導致全社會貨幣供應量的成倍放大,反之亦然。
基礎貨幣=通貨+銀行體系准備金總額=通貨+商業銀行庫存現金+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准備金
(1)什麼是准備率和貨幣供給擴展閱讀: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引起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業務規模變化,進而對貨幣供給有重大影響。央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金融機構繳存央行的法定準備金增加,可供自主運用的資金減少,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削弱,全社會貨幣供給隨之減少;反之,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金融機構向央行繳存的法定準備金存款減少,可供自主運用資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增強,貨幣供給隨之擴張。
② 存款准備金率和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央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能夠影響「基礎貨幣」,基礎貨幣的增加可以導致全社會貨幣供應量的成倍放大,反之亦然:
基礎貨幣=通貨+銀行體系准備金總額
=通貨+商業銀行庫存現金+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准備金
基礎貨幣中的「商業銀行庫存現金」是可以經過存款創造機制派生出更多存款的。比如商業銀行一開始有100萬元的庫存現金,它可以將這100萬元貸出,獲得貸款的企業一般不會全部提現,而是將這100萬繼續存在該企業所在銀行的賬戶上,這是由於以後的支出大多是通過轉賬來支付的,那麼100萬存在新的銀行賬戶上之後,這個銀行需要從100萬中提出一部分的「法定存款准備金」,並存放到該銀行在中央銀行的賬戶上,這是國家的法律規定,目的是不允許商業銀行過分放貸,從而保留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周轉,並且能夠在某些商業銀行出現支付困難的時候用准備金來保護銀行以免其破產。這里我們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10%,那麼借款企業所在的銀行需要交10萬元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到央行,然後該銀行還剩下90萬元,又可以將其貸出,貸出後90萬存放的銀行又要將10%也就是9萬元存入央行,再將剩下的81萬元貸出……這樣,原先100萬的商業銀行庫存現金,經過存款創造機制,最多能派生出1000萬元的存款(100除以10%)。如果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調增為11%,那麼最多能派生出的存款就是909萬元(100除以11%)。這就是基礎貨幣能夠成倍放大貨幣供應量的原因,所以貨幣供應量是通過商業銀行庫存現金(基礎貨幣)在銀行系統內部不斷的存-貸-存-貸的過程中實現的,一旦資金流出銀行體系(如被借款人提現、商業銀行上交法定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等),這部分資金就退出了存款創造的過程,不能再派生出更多存款。
③ 法定準備金率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由中央銀行決定,它與貨幣乘數是反向關系,當中央銀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時候貨幣乘數減小,在基礎貨幣不變時,貨幣供應減少。反之……我就不打了
其實說簡單一點,你想啊,提高那個之後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就會減小的,那貨幣供給不就小了?當然,前面才是貨幣銀行學的正統觀點,後面那句只是便於你理解。
④ 准備金率與貨幣供給量的關系
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Reserverequirement,也譯作存款准備金比率、現金准備比例、准備金比例、准備金要求、存款准備率),指商業銀行的初級存款中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銀行機構不能將吸納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繳存在中央銀行,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備金。而存款准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⑤ 准備金率、法定準備金率,要計算貨幣供給和貨幣乘數,理解貨幣創造和准備金率的關系。
准備金率就是央行給商業銀行規定的存貸之差的比率。比如准備金率10%時,A銀行100的存款只能貸出90,貸款人拿了90還要存進其他銀行B銀行,那麼B銀行又可以貸出81,一次類推,此時100的貨幣實際上便成了1000,貨幣創造了900.貨幣創造與准備金率的關系就是1÷准備金率。
1. 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reserve requirement,也譯作存款准備金比率、現金准備比例、准備金比例、准備金要求、存款准備率),指商業銀行的初級存款中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銀行機構不能將吸納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繳存在中央銀行,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備金。而存款准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
2.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3.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准備金增加是指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准備金增加了,例如央行增加100元存款,按准備金率20%,貸80元給下層銀行,下層銀行依次類推,最終派生出500元的貨幣供給量,其中400元是貸款,而另100元既是增加的存款,也是整個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因而創造貨幣的就是全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准備金增多貨幣供給量增多。
你所說的貸款越多,准備金越少是相對於單個銀行而言,1銀行的准備金減少,貸款增多了,2銀行的存款就增多了,接著2銀行的准備金增加,放到銀行總體而言會有一個穩定的貨幣創造乘數,與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現金存款比率有關。最終還是得出相同的結論,准備金越多,貨幣供給越多。
⑥ 什麼是貨幣供給量
貨幣供給量是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存款准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則叫做存款准備金率。打比方說,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10%,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100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00萬元。
法定存款准備金是金融機構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繳存的存款,這個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法定存款准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