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蕭條時如何制定貨幣政策
㈠ 經濟蕭條時怎樣採用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來影響宏觀經濟
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會採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貨幣供給和准備金率來影響宏觀經濟。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方式:
利率工具: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短期和長期市場利率來影響經濟活動。如果中央銀行降低利率,就會刺激借貸和投資需求,提高消費支出,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而如果中央銀行升高利率,則會抑制借貸,縮小投資規模,從而減少總需求和通貨膨脹壓力。
貨幣供給工具: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擴大或收縮貨幣供應量來影響經濟活動。當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時,將提高市場上流通的資金總量,引導銀行放貸增多,也會促進經濟增長;但是過度擴張貨幣供應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危機。相反,減少貨幣供給量則會增加借貸成本和金融秩序穩定,但同時也會減少投資和促進經濟的效果。
准備金率工具:通過設置商業銀行准備金保持要求的比例,中央銀行可以調節銀行體系內流動性,對抗通貨膨脹和通縮政策。當需要抑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可以提高准備金率;而在經濟放緩時,則可以降低准備金率以刺激貸款,從而促進市場活躍。
需要注意的是,貨幣政策雖然是影響宏觀經濟的重要工具,但是影響力也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包括資本市場、國際市場狀況,以及實體經濟運作的特殊性等。
㈡ 當經濟出現蕭條情況或嚴重通貨緊縮時,適宜採取什麼政策
當經濟出現蕭條情況或嚴重通貨緊縮時,適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組合也稱雙松的經濟政策。
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擴張性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擴張性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的一種,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央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擴張性貨幣政策與緊縮性貨幣政策相反。
拓展資料:主要具體措施
控制貨幣發行:這項措施的作用是,鈔票可以整齊劃一,防止幣制混亂;央行可以掌握資金來源,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基礎;央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
對政府的貸款:為了防止政府濫用貸款助長通貨膨脹,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規定以短期貸款為限,當稅款或債款收足時就要還清,央行通過它的公開市場業務,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
改變存款准備金率:央行通過調整准備金率,據以控制商業銀行貸款、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調整再貼現率: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和央行之間的貼現行為。調整再貼現率,可以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
選擇性信用管制:它是對特定的對象分別進行專項管理,包括:證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費信用管理、不動產信用管理。
直接信用管制:它是央行採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直接進行干預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導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㈢ 當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政府應採取什麼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治理
你好!當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來治理。
一、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減少收入、擴大支出來增加總需求。採用的政策措施是:降低稅率擴大投資規模、增加財政補貼、實行赤字預算和發行公債等。財政政策是政府針對一定時期的經濟目標,依據特定的財政理論,為指導財政工作和調節財政關系,所制定的基本准則和措施。財政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相比,其主要特徵:較強的法治性、相對的穩定性、關聯的系統性。貨幣政策目標,是由操作目標,中介目標和最終目標這三個漸進層次組成的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我國現階段財政政策的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物價相對穩定;2.經濟可持續均衡增長;3.收入合理分配;4.資源合理配置;5.提高社會生活質量。
二、在總需求不足、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乏力甚至出現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應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即放鬆銀根、擴大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長。可供選擇的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貨幣發行量、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購進政府債券等。貨幣政策是指國家通過金融系統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控制、調節和穩定貨幣的措施的總和。它的最終目標如下:1.穩定物價;2. 充分就業;3.經濟增長;4平衡國際收支。
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1.概念不同:貨幣政策是金融當局制定和執行的通過貨幣供應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手段。財政政策是為實現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財政收支關系進行調整的指導原則和措施;2.制定者不同;3.採用工具不同;4.內容不同:貨幣政策與利率、信貸相關,財政政策與財政收入和支出相關。
㈣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應對
一、財政政策方面:
1、減少民營企業稅收,提高央企紅利比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2、提高政府轉移支付支出,保證普通居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
3、對房地產市場開征房產稅,調節房地產市場投機;
二、貨幣政策方面:
1、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減少通過貨幣乘數流入市場的M2
2、提高居民存款准備金利率,保證居民實際儲蓄利率為正;
3、央行發行債券,回收過多貨幣,保證流入市場的貨幣達到一個稍微穩定的數量;
4、加大對農副產品等市場的管理,防止投機引起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4)經濟蕭條時如何制定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在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貨幣供給增加,刺激投資和凈出口,增加總需求,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反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太高時,中央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供給,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使總產出減少或放慢增長速度,使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㈤ 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應實施什麼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