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實際貨幣供給怎麼算
❶ 宏觀經濟學 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供給量
實際貨幣供給量是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確定的. 當價格上升時,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實際貨幣供給會減少,因此貨幣的價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種依靠借貸資金的開支,如消費,投資甚至凈出口等,則會下降.
實際貨幣供給是以真實物品和勞務表示的貨幣供給,即以實際貨幣的購買力衡量的貨幣供給。將名義貨幣供給 (MS) 與一般物價指數 (P) 平減後,即可得實際貨幣供給。公式表示為: 實際貨幣供給=MS/P。
在存在未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從而增加全社會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從而增加總收入水平。但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名義貨幣增加只會暫時地增加實際貨幣供給(對應一度增加的商品和勞務量),但價格上漲最終使實際貨幣供給恢復原量。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一國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貨幣需求量表現為一國在一定時點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貨幣需求量(m)是根據商品總價值(g)、貨幣流通速度(v)測算的。則有m=g/v,v為單位時間內貨幣流通即轉手的次數(商品與貨幣交換後,商品退出流通,貨幣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換,從而一定數量的貨幣流通幾次,就可相應媒介幾倍於它的商品 進行交換)。
因為紙幣是不足值的信用貨幣,它不會因為幣值的變化而退出流通。在貨幣供給量與貨幣需求量均衡狀態下,貨幣速度增大,實際上是減少了對貨幣的需求量,而貨幣不會退出流通,即名義貨幣供給量不會改變,實際上造成了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接下來會導致就是物價上漲。
供參考。
❷ 貨幣供給量是如何計算的
貨幣供應量 =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Ml與M2,Ml是狹義貨幣,M2是廣義貨幣。貨幣供應盆一般與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有關,通過貨幣政策進行調控。但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趨勢的影響比較復雜,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
(2)均衡實際貨幣供給怎麼算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增加貨幣供應造成的。貨幣供應盆與股系價格一般呈正比關系,貨幣供應t增大使股票價格上升。反之貨幣供應最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降,特殊情況下又有相反的趨勢。
Ml增長率大於M2,表示貨幣供給在由流動性較低轉向流動性較高。貨幣供應量意味著投資者在自由運用進行投資金充裕而趨於上漲。當MI的增長率低於M2H寸,表示貨幣供給從流動性較高的資產轉向流動性較低的資產,投資者傾向於定期存款。投資標的將可能因為流動性趨緊而下跌。
❸ 經濟學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怎麼算
1、均衡價格:商品的需求價格=供給價格
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1)需求增加,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
(2)需求減少,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
結論是: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2、均衡數量:商品的需求量=供給量
均衡是在分析均衡價格與數量的決定與變動的狀況。供需均衡時會達到供需相等,市場出清,也就是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會維持不變的狀況。 一物的供給量等於需求量的價格,就是其均衡價格,對應的數量就是均衡數量。
(3)均衡實際貨幣供給怎麼算擴展閱讀
需要和供給同時變動時,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如何變化要由需求和供給的變動方向和程度決定。
1、在需求和供給同時增加時,均衡產量增加,但均衡價格的變動不能確定;反之,均衡產量減少,但均衡價格的變動也不能確定。
2、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時,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的變動不能確定;需求減少而供給增加時,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也不能確定。
❹ 貨幣市場均衡如何計算
貨幣市場均衡(money marketequilibrium)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
定義:貨幣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的狀態。西方經濟學用LM曲線來分析這一問題。由於貨幣的需求是由流動偏好(用L表示)決定,它只有在和貨幣總供給(用M表示)相等時才是貨幣市場的均衡,所以,L=M便是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不同水平的流動偏好曲線與不同水平的貨幣供給曲線的各個相交點,都是表示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相等,連接這各個相交點,所形成的曲線就是LM 曲線。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