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怎麼調整動態平衡

貨幣怎麼調整動態平衡

發布時間: 2023-06-30 12:29:15

❶ 貨幣供需均衡怎樣使社會總供求達到平衡

本節講述貨幣供需均衡與社會總供需均衡的關系,分析並引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概念。

〖教學准備〗

課件資料

〖教學內容〗

一、貨幣均衡的判斷

1.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

如果把貨幣供給看作是外生變數,它決定著貨幣需求。當經濟處在商品短缺階段時,經濟運行中,存在著大量的投資機會,貨幣需求非常大,貨幣的外生性非常明顯。

如果把貨幣供給看作是內生變數,它決定於貨幣需求。當經濟處在商品相對過剩階段時,在經濟運行中,投資機會不多,貨幣需求變小,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變得非常明顯。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發生通貨緊縮,正說明了貨幣供給的內生性。

2.貨幣均衡

貨幣均衡就是指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大體相等的狀態,即Ms≈Md

貨幣的非均衡就是Ms≠Md。即或MS>MD,存在通貨膨脹;或MS<MD,存在通貨緊縮。

貨幣均衡和非均衡的判別標志是:物價和利率

物價:如果價格水平提高,則名義收入增加,名義貨幣需求增加;價格水平下降,名義收入減少,名義貨幣需求減少。如果名義貨幣供應不能隨之調整,必然帶來貨幣供求的非均衡。

利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的均衡和非均衡更重要的表現為利率的變化。當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時,產生通貨膨脹,會使名義利率上升實際利率下降;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時,產生通貨緊縮,會使名義利率下降實際利率上升。

二、貨幣供求均衡與社會總供求

在現代經濟中,如果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意味著市場處於供求的緊張狀態,物價上漲和社會不穩定;如果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意味著市場處於疲軟狀態,企業開工不足,失業率上升和經濟蕭條。一般政府通過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調節經濟運行,使經濟在社會總供求完全均衡的基礎上運行。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的總供求均衡狀態與貨幣的供求狀況之間,始終存在緊密的聯系。

在貨幣經濟中,所有的商品供給的目的,都是為了換取等值的貨幣,以作進一步的購買,並進行連續的生產與消費,這形成了商品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又形成對商品的需求,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可表述為: AS Md 和AD MS,其中AS表示總供給,AD表示總需求。由於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之間存在對立統一關系,在商品供給過剩、技術手段取得很大進步的今天,社會總需求更多地制約社會總供給,貨幣供給從實質上看也受制於貨幣需求,四者的關系可以進一步表示為:

AS MD

AD MS

從上圖關系式中可看出,如果AS=AD,則會有MD=MS;如果AS<AD,則有MD<MS,即存在通貨膨脹;如果AS>AD,則有MD>MS,即存在通貨緊縮。社會總供求的均衡與否與貨幣供求的均衡與否有密切關系。

三、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求的調節

貨幣供求的均衡和非均衡表現為物價和利率水平的變化,在完全的市場經濟狀態下,價格和利率的波動也會使貨幣供求由非均衡自動過渡到均衡,也就是說在完全的市場經濟中,貨幣均衡和非均衡是由市場自動調節的。

但市場會失靈,所以需要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貨幣供求的調控由中央銀行完成。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給量,使貨幣供需實現均衡。雖然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能力較強,而貨幣需求更多的取決於企業、個人的行為,中央銀行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很小。

所以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求均衡的調節的有效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❷ 什麼是貨幣的均衡狀態,如何理解,實現條件

這是我整理的金融資料,您的答案見圖表第一題,希望您解決您的問題http://blog.renren.com/blog/271026473/451498628?frommyblog改圖為federal funds對貨幣控制的簡要說明圖。

❸ 如何運用貨幣政策調節國際收支的平衡

如何用財政和貨幣政策搭配來調節中國國際收支

作為以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的宏觀經濟調節重要手段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單一政策對單一目標的調整會引起另一目標的變動,如用緊的財政政策調節國際收支時,由於企業負擔的增加而使經濟發展的動力減小,影響國內經濟增長等,所以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使用各有側重,往往配合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這主要表現在,為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而採取的財政或貨幣政策可能同國內經濟目標發生沖突。因此,政府選擇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必須注意時機。

貨幣政策分析: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的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

中國出現國際收支長期順差時,政府可以通過擴張性政策促使國際收支平衡。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使商業銀行的吸收存款中上繳給中央銀行的准備金減少,降低再貼現利率,使商業銀行通過票據再貼向中央銀行融資數量增加,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回收有價證券,發放貨幣。這樣均能使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 貨幣供應量增加,一是引起利率下降,使國際套利資本流出,引起國際收支資本與金融賬戶項目的順差減少。二是貨幣量增加,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水平,鼓勵消費,從而增加進口。

財政政策分析:中國出現國際收支順差時,政府可以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促使國際收支平衡。首先,減稅或增加政府支出通過稅收乘數或政府支出乘數成倍地提高國民收入,由於邊際進口傾向的存在,導致進口相應增加。其次,需求帶動的收入增長通常伴隨著物價水平上升,後者具有刺激進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價上升的過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後者會刺激資本流入。一般說來,擴張性財政政策對貿易收支的影響超過它對資本項目收支的影

響,因此它有助於一國在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

❹ 簡述貨幣與價格機制是如何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市場經濟國家為改變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貨幣政策

1.匯率的作用。利用匯率的變動來調節國際收支,即通過貨幣貶值和貨幣升值來消除逆差和順差,恢復國際收支的平衡。

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可調低本國貨幣匯率或使本國貨幣貶值,使本國貨幣幣值與外幣比較,相對地減低。如果國內價格不變,則以外幣計算的本國出口商品價格就會貶值或較調低前便宜,因此,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增強,本國出口便可增加。相反,外國商品以本國貨幣計算要比匯率調低或貶值前為貴,國內消費者就可能改買本國同類商品而少買或不買外國商品。因而本國進口減少。而通過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國際收支熟可恢復平衡。

而如果發生順差,則可採用調高本國貨幣匯率或貨幣升值的辦法。本國貨幣匯率調高或貨幣升值後,通過匯率的換算,進口商品的價格較前降低,因而鼓勵進口;出口商品的價格較前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被削弱,因而阻礙出口,兩者相互作用,使順差逐步減少。

一般說來,用匯率調低或貨幣貶值調節逆差的做法較多,而用匯率調高或貨幣升值調節順差的做法較少,因為畢竟一國開拓國際市場不容易,匯率調高或貨幣升值減少順差無疑會使之前功盡棄,所以可通過其他方法,如海外投資等來減少順差。當然,一國的順差就是別國的逆差,逆差國因無法解決逆差而使經濟日趨惡化,常施用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壓力迫使順差國貨幣升值或匯率調高。順差國有時考慮到本國利益雖不情願這么做,但在一定情況下,抗拒不了某種強大的壓力,也不得不勉強屈從。此外,匯率的調節對國際收支產生的效果如何往往與時滯和價格彈性有關。

2.利率的作用。利率的變動可在兩個方面對平衡國際收支發生作用。

一方面是,利率的高低影響國內投資規模的大小,從而影響工商業的興衰、國內消費的增減、物價的漲跌,直至影響到進出口的變化,使國際收支得到調節。

另一方面,利率的變動可以起到促進資本流動的作用。如果一國利率高幹其他國家利率,則會引起外國資本流入本國,而本國資本則減少外流,從而使資本項目出現順差,以調節經常項目的逆差,使國際收支得以平衡。相反,如果本國利率低於其他國家,則可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

必須強調的是,利率變動所引起的資本流動,主要是短期資本流動,尤其是投機性流動。至於長期資本流動,還受其他因素制約,如通脹預期、政治風險和商業風險等,其流動性不如短期資本受利率變化那樣敏感。

3.物價的作用。當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引起國內信用緊縮,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均趨減少,物價因而被迫下跌。物價下跌,可使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因而縮小逆差,使國際收支逐漸平衡。如為順差,則情況相反。

❺ 貨幣市場自動均衡的機制是什麼

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上保持一致的狀態。
(1)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有賴於三個條件,即健全的利率機制、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
(2)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最主要的實現機制是利率機制。除利率機制之外,還有:①中央銀行的調控手段;②國家財政收支狀況;③生產部門結構是否合理;④國際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個因素。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不僅是貨幣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號,而且對貨幣供求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因此,貨幣均衡便可以通過利率機制的作用而實現。
就貨幣供給而言,當市場利率升高時,一方面社會公眾因持幣機會成本加大而減少現金提取,這樣就使現金比率縮小,貨幣乘數加大,貨幣供給增加;另一方面,銀行因貸款收益增加而減少超額准備來擴大貸款規模,這樣就使超額准備金率下降,貨幣乘數變大,貨幣供給增加。所以,利率與貨幣供給量之間存在著同方向變動關系。就貨幣需求來說,當市場利率升高時,人們的持幣機會成本加大,必然導致人們對金融生息資產需求的增加和對貨幣需求的減少。所以利率同貨幣需求之間存在反方向變動關系。當貨幣市場上出現均衡利率水平時,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等,貨幣均衡狀態便得以實現。當市場均衡利率變化時,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也會隨之變化,最終在新的均衡貨幣量上實現新的貨幣均衡。

❻ 國際收支不平衡如何得到調整

影響到生產、貿易因素都會影響到國際收支,或者影響貿易賬戶,或者影響金融賬戶。 比如偶然的因素 氣候變化 戰爭 導致一國生產受影響 產量降低 因此進口對出口少 就是逆差了。 經濟結構落後 產品單一 等等 比如我國現在進行的供給側改革 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周期性因素 經濟危機生產過剩 為了輸出商品 此時也會發生順差。 還有一些貨幣性因素 比如匯率 利率 物價 會影響進口口而造成國際收支失衡。

還有超發貨幣 物價上升 老百姓去買國外商品了 就會造成逆差。收入上升 需求上升 物價上升 也會造成逆差。 國際間的熱錢流動 追求投機利潤 甚至故意的攻擊一個國家 叫做沖擊性失衡 比如98年索羅斯對泰國。

調整的話 金本位和紙幣本位下(固定匯率或者浮動匯率)都有自動調節機制。比如紙幣本位固定匯率(跟我們國家一樣)下的利率效應 現金余額效應 收入效應 都是對上述不平衡因素發生的逆調整。赤字出現時 貨幣供應減少 收入減少 物價下跌 利率上升 通過進出口 作用到資本賬戶和經常賬戶 最後調整國際收支。 但是美國等一些大國是浮動匯率 他們的調整靠匯率的自動變化 貨幣供應變化會作用到匯率上 相應升值貶值 當然要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 而實施浮動匯率的大國的出口產品一般彈性是滿足條件的(不滿足條件也不敢輕易浮動匯率 否則國際收支一旦失衡會很麻煩 這就牽扯到一個匯率機制的選擇問題)這樣通過匯率變化改善了國際收支。

但是國家一般也會採取政策,輔助自動調節機制的運行,加快這些機制發生作用的速度,更快更好的恢復平衡。比如外匯緩沖(融資)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需求管理政策) 匯率政策(支出轉換政策) 直接管制 國際經濟金融合作可以消除國際收支逆差或者順差帶來的影響,改善進出口,削弱通脹通縮,解決債務困境,減少貿易摩擦,鞏固國際地位。

熱點內容
紅什麼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04 20:30:18 瀏覽:151
北方華創股票歷史行情數據 發布:2025-02-04 19:51:18 瀏覽:165
怎樣在股票軟體上標記 發布:2025-02-04 19:04:27 瀏覽:926
股票軟體上怎麼看所以股票 發布:2025-02-04 19:02:45 瀏覽:943
開發炒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04 19:01:06 瀏覽:779
支付寶里存多少理財 發布:2025-02-04 18:59:34 瀏覽:324
長信科技股票一直跌的原因 發布:2025-02-04 18:49:35 瀏覽:395
廣西水利建設基金如何計算 發布:2025-02-04 18:41:34 瀏覽:873
股票軟體手機版EPS在那看 發布:2025-02-04 18:10:09 瀏覽:28
商業股權拍賣怎麼樣 發布:2025-02-04 18:02:19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