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仁和葯業集團的市值是多少

仁和葯業集團的市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6-28 23:42:43

A. 數說A股30年:股價最高、市值最高、股價振幅最大都有誰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已過「而立之年」。

30年間,A股股票數量從1990年的7隻,已增加到目前的4000餘只。30年征程中,A股也經歷了無數風雲變化。

具體來看,Wind統計顯示,不復權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A股30年來,股價最高的是1992年的飛樂股份,最高至3550.00元/股。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市值最高的股票,是2007年的中國石油,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分紅方面,「宇宙第一行」工商銀行連續13年成為A股年度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

股民最關心的股票價格漲跌方面,A股30年來,1992年的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最大,讓股民坐上了最刺激的「過山車」,日波動率高達583.19%。

新股發行數量方面,雖然有反復,但總體上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1993年,新股上市數量正式突破百家。2017年,A股首發上市公司數量達438家,是30年間新股發行數量最多的年份。

股價之最:28年後貴州茅台股價再破千元

Wind數據顯示,不復權的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30年來,股價最高的股票為飛樂股份(600654),1992年最高至3550.00元/股。27年後,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2019年最高至1241.61元/股。

具體來看,1990年至1993年,A股歷年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真空電子(600602)、飛樂股份(600654)和G海立(600619),分別為500.10元/股、939.50元/股、3550.00元/股、330.00元/股。其中,飛樂股份(600654)在1992年和1993年,都是股價最高的股票。

進入1994年,A股股價開始進入緩慢上升期。其中,1995年,股價最高的中華企業(600675),近為35.67元/股。及至2000年,方再次出現百元股,億安 科技 (000008)最高達126.31元/股。

不過,從2002年開始,A股連續5年未再出現百元股。2002年至2006年,A股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2002年和2003年的用友軟體(600588),2004年和2005年的蘇寧電器(002024),以及2006年的貴州茅台(600519),股價分別為62.00元/股、56.81元/股、51.98元/股、70.25元/股、93.20元/股。

然而,從2003年開始,A股歷年的最貴股,再沒有低至百元以下。2007年,中國船舶(600150)最高達300.00元/股,2017年貴州茅台(600519)股價突破500元關口,最高至726.50元/股,201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最高至1241.61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年度最貴股後,往後的12年,A股年度最貴股這一稱號,僅3次旁落。2001年,洋河股份(002304)最高至239.98元/股;2014年,朗瑪信息(300288)最高至223.88元/股;2015年,安碩信息(300380)最高至474.00元/股。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年的老股票股價能夠突破千元,有一定 歷史 原因。

彼時,國內證券交易所剛設立不久,掛牌交易的股票不多,股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各股股本較小。此外,政策方面,1992年上海股票交易市場放開了日內漲跌幅限制,大批股民湧入。加之當年市場規則總體比較寬松,曾施行T 0、無漲跌幅限制等規則。因此,上市公司的價格與價值差異較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老八股」中還誕生過萬元股。不過,因為種種因素,Wind並未收錄這一 歷史 數據。

公開資料顯示,1992年5月,全稱上海豫園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豫園商城」,股價突破萬元,創下了中國證券交易史至今未能突破的記錄。

漲幅之最:順發恆業2009年漲幅超2000%,2015年至2017年個股漲幅連續超1000%

30年來,歷年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股票,分別有哪些呢?

Wind數據顯示,年漲幅最高的股票,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除了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2007年的ST仁和(000650)、2015年的中文在線(300364)、2016年的海天精工(601882)、2017年的寒銳鈷業(300618)、2020年的萬泰生物(603392),年漲幅均超1000%,分別達1611.92%、1715.37%、1068.52%、1214.95%、1245.24%。

可以注意到,年漲幅較高的個股,近年來較多。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內,A股均出現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而在A股剛發展的前17年,沒有任何一支股票,年漲幅在1000%以上。

其中,1990年的真空電子(600602)、2001年的PT農商社(600837)、2002年的夏新電子(600057)、2004年的石油濟柴(000617),漲幅均未超過100%,分別為30.23%、80.76%、95.65%和97.69%。

市值之最:2006年A股進入萬億市值年代,中國石油超5萬億元市值仍是天花板

隨著A股的不斷進化發展,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樣不斷突破。

Wind數據顯示,A股近30年來市值最高的公司,為2007年的中國石油(601857),市值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

從1990年開始,A股上市公司市值不斷增加。截至1993年底,A股出現首家百億市值的公司,上海石化(600688)市值達204.30億元。截至2010年底,A股出現首家千億市值的公司,中國石化(600028)市值達3370.94億元。截至2006年底,A股再進一步,出現首家萬億市值的公司,工商銀行(601398)市值達19590.0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A股迎來上市公司市值的巔峰。截至2007年底,中國石油(601857)市值高達52877.24億元,及至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

2008年後,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總額徘徊在2萬億左右。其中,2009年底的中國石油(601857)、2017年和2019年底的工商銀行(601398)、2020年的貴州茅台(600519),市值均超過2萬億元,分別達24109.02億元、21279.48億元、20518.10億元、21530.10億元。

分紅之最:「宇宙第一行」連續13年分紅第一,2013年分紅突破900億元

A股30年來,哪些上市公司最能分紅呢?

絕對值來看,2019年,工商銀行(601398)年度累計分紅總額高達936.64億元

億元,是近30年來年度分紅最多的股票,距千億分紅僅一步之遙。

具體來看,1993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過億,申能股份(600642)全年分紅3.60億元。2001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10億元,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69.36億元。2004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百億,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104.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7年開始,A股分紅正式進入「宇宙第一行」的時代。

從2007年至2019年,13年來,A股年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均為工商銀行(601398)。其中,2007年突破400億元,達444.25億元;2008年突破500億元,達551.13億元;2010年突破600億元,分紅642.20億元;2011年突破700億元,分紅709.12億元;2012年突破800億元,分紅835.65億元;2013年突破900億元,分紅919.60億元。

股價振幅之最:1992年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 歷史 最高,年內日波動率超500%

股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股票的價格,一漲一跌均繫心間。那麼,A股30年來,哪些股票最能讓股民坐「過山車」呢?

Wind數據顯示,年度股價振幅最大的股票,為1992年的瓊珠江A(000505),年內日波動率高達583.19%,是A股30年來波動率最高的股票。

同時,1996年的武漢塑料(000665),年內日波動率同樣超過500%,達550.10%。

此外,1993年的四川金頂(600678)、1995年的中國嘉陵(600877)、1998年的四川湖山(600801),年內日波動率均超過200%,分別達308.63%、279.16%、275.36%。

2018年,A股年度股價振幅最高的利通電子(603629),日波動率僅為15.97%,在30年振幅榜上排名最後。此外,200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ST吉紙(000718)、2017年股價振幅最大的中石 科技 (300684),年波動率均在20%以下,分別為19.59%、19.63%。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股的不斷發展,A股歷年股價振幅最高的個股,日波動率不斷下降。

從2010年開始,10年間,僅有2012年股價振幅最大的華數傳媒(000156)、201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協鑫集成(002506)、2020年股價振幅最大的瑞豐新村(300910),年內日波動率超過100%,分別為140.31%、101.37%、168.61%

新股之最:2017年438隻新股發行量是30年最高峰,1993年突破百家

總體上,A股歷年的新股發行數量,呈現出逐減增加的趨勢。

1990年與1991年,新股發行數量均在在個位數,分別只有7隻與4隻。1992年,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增至36家。

1993年,A股新股發行數量正式突破百隻,達105隻。並在此後的幾年間,出現一波上市的小高峰。1996年、1997、2000年,新股發行數量均突破百隻,分別達181隻、190隻、130隻。

不過,從2001年開始的往後9年間,A股新股發行數量有8年均未突破百隻。僅在2007年,實現了125隻的新股發行。

進入2010年後,A股新股發行數量開始大幅增加。其中,在2010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這7年間,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數量,均保持在200家以上。2010年、2017年和2020年,新股發行數量更是超過300隻,分別達341隻、438隻、342隻。

其中,2017年,A股438隻的新股上市數量,也是A股30年內新股發行最多的一年。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A股發行數量最少的年份,也在2010年後。2013年,由於市場低迷,全年僅有美的集團(000333)和浙能電力(600023)兩家企業首發上市。

B. 大金融龍頭股票有哪些

2022年大金融龍頭股票有:中國平安601318、中信證券600030、招商銀行600036、海德股份000567、*ST金洲000587、仁和葯業000650。

拓展資料:
龍頭股指的是某一時期在股票市場的炒作中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具有影響和號召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對其他同行業板塊股票的漲跌起引導和示範作用。
龍頭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成為龍頭股的依據是,任何與某隻股票有關的信息都會立即反映在股價上。
龍頭條件
1、龍頭股必須從漲停板開始,漲停板是多空雙方最准確的攻擊信號,不能漲停的個股,不可能做龍頭.
2、龍頭股必須是在某個基本面上具有壟斷地位。
3、龍頭股流通市要適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盤股都不可能充當龍頭。11月起動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億左右。
4、龍頭股必須同時滿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時低價金叉。
5、龍頭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期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於大盤啟動,並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再如12月2日出現的新龍頭太原剛玉,它符合剛講的龍頭戰法,一是從漲停開始,且籌碼穩定,二是低價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動才4.5億,周二才6.4億,從底部起漲,炒到翻倍也不過10億,也就是說不到2-3億的私募資金或游資就可以炒作。四是該股日周月KDJ同時金叉,說明該股主力有備而來。五是該股在大盤恐慌末端,逆市漲停,此時大盤還在下跌,但並沒有影響此股漲停。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龍頭的起漲過程,也說明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盤下跌,沒有龍頭出現。

C. 生長激素股票有哪些

生長激素行業概念股票有: 億帆醫葯、仁和葯業、安科生物、長春高新。
仁和葯業:
2019年年報披露,公司通過南京招銀現代產業貳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投資江蘇瑞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核心團隊有20年以上生物製品研發和產業化經驗,已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的HPV16/18二價疫苗、HPV6/11二價疫苗和HPV九價疫苗臨床研究批文,製品質量和產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後續重組人生長激素和基因工程帶狀皰疹疫苗正在開展臨床前研究。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1.82億,同比增長34.08%;凈利潤1.5億,同比增長45.38%。
5月28日盤後消息,仁和葯業000650盤後漲2.46%,報11.67。市值163.37億元。5月28日該股主力凈流入12.89萬元,超大單凈流入-7093.93萬元,大單凈流入7106.82萬元,中單凈流入111.55萬元,散戶凈流入-0.06元。
長春高新:
長春高新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或可轉換債券的方式募集配套資金。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22.81億,同比增長37.35%;凈利潤8.75億,同比增長61.21%。
5月28日盤後短訊,長春高新今日股價15時跌3.96%,報價400元,市值達到1618.88億。5月28日該股主力凈流入-14.42億元,超大單凈流入-6.74億元,大單凈流入-7.69億元,中單凈流入11.68億元,散戶凈流入4.69元。
安科生物:
該院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中醫特色的兒童專科醫院,截至2014年3月31日凈資產-1694.14萬元,營收429.13萬元,凈利潤-91.78萬元;全部權益評估價值為2708萬元。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4.85億,同比增長53.76%;凈利潤1.26億。
截止15點收盤,安科生物報15.04元,跌1.05%,總市值246.43億元。5月28日該股主力凈流入-9177.9萬元,超大單凈流入-5512.3萬元,大單凈流入-3665.6萬元,中單凈流入1816.12萬元,散戶凈流入11.6元。

D. 仁和葯業罰單不斷 子孫公司不省心 楊文龍如何消逝大健康困惑

導 語

多年前,付笛聲夫婦的《知心愛人》成為大江神曲!一句「洗洗更 健康 」,也捧火了仁和葯業。

只是,老炮知名企業也有尷尬之時,尤其是在轉型升級的大時代。

業績不穩、罰單不斷、多元業務受阻不利,仁和葯業這是怎麼了?

作者:南傘

來源:首條 財經 ——首條研究院

亦或兒孫滿堂,亦或坑爹一族。這樣的痛並快樂,不止在家庭層面。

一場孫公司的負面消息,再次把仁和葯業拉入大眾視野。

日前,江西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行政處罰書,江西江制醫葯因銷售劣葯「克拉黴素分散片」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8.80萬元。

天眼查顯示,江制醫葯成立於2010年10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公司主營原料葯、硫酸小諾黴素、馬來酸原料等。為江西制葯有限公司85%的控股子公司,而前者又是仁和葯業持股54.91%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江制醫葯首次被罰。2016年以來,曾因生產銷售按劣葯論處的氨糖美辛腸溶片、硫酸小諾黴素注射液、硫酸亞鐵片、核黃素磷酸鈉注射液,被處罰9次,罰沒款累計24.76萬元。

罰單頻頻 為何這多不省心

尷尬的是,子公司也不讓仁和葯業省心。

2019年7月5日,江西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葯品生產監督檢查及處理情況通報》)顯示,99家問題企業中,仁和葯業赫然在列。

根據《通報》,仁和葯業旗下多家子公司被查出存在一般缺陷。

其中,江西葯都樟樹制葯有限公司的片劑、硬膠囊劑、顆粒劑、丸劑(蜜丸、水蜜丸、濃縮丸、水丸、微丸、合劑)等檢查情況為存在一般缺陷13項。

江西銅鼓仁和制葯有限責任公司硬膠囊劑(A線、B線)、顆粒劑(A線、B線)、糖漿劑、合劑(含口服液)(含中葯前處理及提取)的檢查情況是存在一般缺陷16項。

這家銅鼓仁和制葯有限公司,此前就已榜上有名。

2019年年2月2日,根據上海市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第1期葯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仁和葯業旗下的江西銅鼓仁和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3批次健兒清解液在「鑒別」一項不符合規定。

中國醫葯信息查詢平台顯示,健兒清解液是一款中成葯。由金銀花、菊花、連翹、山楂、苦杏仁、陳皮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滯和胃的功效。用於咳嗽咽痛、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據了解,「鑒別」項指的是根據該葯品某些理化或生物學特性所進行的葯物鑒別試驗,目的在於鑒定和研究葯品的真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上海市葯監局要求相關企業根據風險暫停銷售使用、召回相關產品,並進行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第七號——醫葯製造》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披露,並說明對公司影響:國家葯品監管部門對公司葯品抽檢、GMP飛行檢查不合格。」

顯然,作為上市公司,仁和葯業上述表現的合規性值得考量。

拉開時間緯度,仁和葯業曾在2012年-2013年被連續爆出產品質量問題,深陷信任危機,品牌遭遇重創。

2012年4月,陳道明代言的可立克(002782)深陷毒膠囊事件;2012年12月,周傑倫代言的閃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劑;2013年1月,宋丹丹代言的兒童感冒葯優卡丹又被指出對兒童肝腎有毒。

2013年1月,北京一名孟醫生發了一條微博,「優卡丹和好娃娃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已經被充分證明了對兒童的肝腎毒性,一歲內禁服,六歲內慎服。但是為什麼媒體還在播出他們的廣告,葯店也可以無阻礙購買。各位大V幫忙轉發吧,讓媒體撤除這種殘害兒童的廣告吧!」並@了宋丹丹、文章等名人。

這成為壓倒輿論的最後稻草,隨著孟醫生微博的發酵傳播,仁和葯業終於敗下陣來,其負責人表示這條微博帶給公司10億市值的損失。

以此來看,不論是食品還是葯品,安全永遠是一條鐵釘紅線。吃過暴虧的知名老企,顯然需有更多敬畏思考。

重銷售輕研發

在業內人士看來,產品屢次出現不合格與公司研發及產品質量監管投入少關系密切。

一直以來,營銷投入過大是醫葯業亂象的重要之源。

據2018年上半年已發布上醫葯生物類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20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佔比超50%,24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40%~50%,31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30%~40%,35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20%~30。銷售費突出問題可見一斑。

而仁和葯業,算是其中的典型。

公開資料顯示,仁和葯業旗下擁有優卡丹、可立克以及閃亮滴眼液等品牌。早期,仁和葯業使用快消品的營銷策略拉動銷量。

數據顯示,仁和葯業2004年開始規模型投放廣告,先後簽下付笛生、任靜、林心如等明星代言,公司營收從2004年的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超過20億元。

一定意義上說,仁和葯業是通過成功的廣告營銷發家的。2008年之後的三年,仁和廣告費用支出均保持1億元以上,由此迎來了仁和葯業的黃金三年。股價也從2008年10月的5.8一路飆升至2010年6月的27.9。陳道明,周傑倫,宋丹丹,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明星都為仁和葯業做加持。

目前,仁和葯業被認為是國內銷售能力最強的品牌OTC企業之一,較強的銷售能力仍為公司帶來不錯收益。

數據顯示,仁和葯業2016年營收為35.67億元,同比增長41.34%;2017年營收為38.44億元,同比增長7.76%;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33.36億元,同比增長22.88%。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研發費用的明顯反比。

數據顯示,2015-2017年,仁和葯業銷售費用分別為3.73億元、4.87億元和6.19億元,各佔比當期營業收入的14.78%、13.65%和16.10%。而同期仁和葯業的研發費用費用分別為1243.82萬元、2764.76萬元和2764.92萬元,分別佔比當期營收0.49%、0.78%和0.71%。

這樣的研發投入,頗顯尷尬甚至是寒酸。

以中成葯企業的亞寶制葯為例,2015-2017年研發費用佔比為6%、8%和7%;片仔癀2015-2017年的研發費用占總營收的比例為2.68%、2.9%、1.88%。

北京中醫葯大學法律系醫葯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表示,重營銷輕研發容易導致企業對生產端的忽視,特別是對於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缺位。「企業在各環節對中葯材及產品的質量重視程度、能力把控、監管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風光的另一面

這種影響,也體現在關鍵的業績層面。

2012年和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大幅下滑,凈利分別下滑21%和24%,直到2014年才稍稍回暖。

不過,從仁和葯業發布的2019三季報看,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5.55億元,同比增長6.54%,實現凈利4.4億元,同比增長11.94%。

乍一看去,營利雙增,是份不錯的成績單。但禁不住細品。

比如三季度單季看,仁和葯業營收11.03億元,同比增長2.93%,凈利1.16億元,同比下滑21.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1.06億元,同比減少28.16%。

再來看應收賬款。

三季報顯示,仁和葯業的應收賬款為7.44億元,同比增長101.66%

對此,仁和葯業表示,系銷售模式轉向終點合作客戶,銷售增加信用額度且授信到年終所致。

另一方面,其他應收賬款也達到3206.05萬元,同比增長245.31%,仁和葯業表示這是主預撥市場促銷推廣經費所致。

業內人士指出,其他應收款是衡量企業財報質量的指標之一。因這個項目易出現掛賬費用,企業如通過變通延遲入賬,可減少利潤指標壓力,從而達到粉飾業績、成長性,誤導投資者的目的。

此外,仁和葯業的建工程達到2400.72萬元,同比增長343.55%。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10月30日收盤,仁和葯業報收6.56元/股,跌幅達3.67%。

截至11月11日收盤,仁和葯業的股價為每股6.25元,總市值僅77.4億元。放眼醫葯業,行業平均市值水平在145.1億元。

在230隻醫葯股票中,仁和葯業僅排99位,剛拔百強線。毛利率不方面,仁和葯業的毛利率不為41.78%,較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54.15%。

打折轉讓股權

面對此困境,仁和葯業也並非坐地被動。

幾個月前,仁和葯業發布公告稱,擬以6780萬元的價格向宏濟(珠海)企業連鎖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宏濟珠海」)轉讓控股子公司仁和葯房網(北京)醫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和葯房網」)15%股權。

據悉,仁和葯業原持有仁和葯房網60%股權。此次轉讓後,仁和葯業的持股比例降至45%,仍系第一大股東,但後者將不再納入合並報表范圍內。

蹊蹺的是,從溢價收購到打折轉讓,前後不過三年半時間。

仁和葯業亦坦承,此番轉讓仁和葯房網15%股權主要因經營不達預期,未達到戰略協同之目的。

據了解,仁和葯房網前身,系成立於2001年8月的北京京衛元華醫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衛元華」)。2015年12月,仁和葯業宣布以2.77億元現金收購自然人徐吉平、李洪波所持有的京衛元華56%股權,同時以4944萬元現金對京衛元華進行增資。最終,仁和葯業以3.26億元取得京衛元華60%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仁和葯房網」。

此後,在仁和葯業主導下,以仁和葯房網為投資主體,先後完成了對山西聖元堂、成都隆安堂大葯房等多家醫葯連鎖企業的並購。

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仁和葯房網分別實現營收3.95億元、3.8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57.1萬元、430.38萬元。

好景不長,盡管去年仁和葯房網的銷售收入增長至5.79億元,利潤端卻出現了2351.17萬元的虧損額。

而2019年1―4月,其實現銷售收入1.56億元,虧損303.72萬元,情況依然沒有好轉。

事實上,2015年年底收購仁和葯房網時共確認了約2.94億元商譽。2018年,仁和葯業對仁和葯房計提1791.92萬元的商譽減值,賬面上仍留有約2.76億元商譽。

轉型受挫

不僅如此,與葯房網困局時間前後,仁和葯業彷彿迎來「水逆」期,幹啥都點兒背。

作為一家主營非處方葯(OTC)的葯企,仁和葯業旗下自產和OEM代理的品種眾多,擁有上千個產品批文。近些年,其通過重金砸廣告,打造了「可立克」「優卡丹」「婦炎潔」「閃亮滴眼液」等多個家喻戶曉的OTC品牌。

2014年,原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了《互聯網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網上售葯政策的松動迅速將醫葯電商推上風口。

另一個背景是,像很多傳統OTC葯企一樣,當時仁和葯業也面臨自身成熟的OTC品牌增長放緩問題,急於尋求破局之路。

於是,「互聯網+醫葯」讓仁和葯業看到了轉型機遇。2014年10月,實控人-楊文龍創立了叮當快葯,試水醫葯O2O。

值得注意的是,叮當快葯系在仁和葯業體外創立和運作,並未注入上市公司。

按照楊文龍的算盤,是要構建一個包括M2F、B2C、B2B以及O2O等模式在內的「叮當大 健康 生態圈」,拓展互聯網醫療全產業鏈。與此相配套的是一個高達39億元的定增募資方案。

2015年下半年,仁和葯業先以7212萬元收購了叮當醫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叮當醫葯」)60%股權,後又收購了仁和葯房網。兩者在楊文龍的「叮當大 健康 生態圈」里分別定位於B2B和B2C模式。仁和葯房網更是擔起整個體系信息管理樞紐的角色。

不過,理想太豐滿,投資者對此並不買賬。

39億元定增案經過多次修改調減金額後,仍慘遭夭折。

事實上,叮當醫葯在2016年營收1.12億元,虧損達5086萬元;2017年上半年營收2121萬元,虧損290萬元。在此之前的2016年,仁和葯業同樣將收購僅一年的廣東叮當醫葯、浙江叮當醫葯等公司的股權全部出售,這些公司亦均處於虧損狀態。

2017年年底,仁和葯業又准備折價,宣布以6636萬元將其折價轉回給原股東,虧損近600萬元,理由是「與仁和葯房網產生業務重疊,形成資源閑置,無法達到最初收購該企業股權的預期目標」。

而作為B2C業務的主要平台,仁和葯房網亦未能逃過被剝離出表命運。仁和葯房網的15%股權轉讓完成後,仁和葯業的合並報表范圍內已幾乎沒有醫葯電商資產。

李炎坦言「網售處方葯現在爭議比較大,政策端一直沒有松動,整個行業未來面臨很大的變數。大多數醫葯電商企業處於『燒錢』狀態,難言盈利。」

至此,楊文龍的「叮當大 健康 生態圈」一番折騰後就此腰折,轉型困境突現。

涉足工業大麻

連連受挫後,仁和葯業開始蹭起了新熱度,和起亞葯企一般,開展了工業大麻的布局。

根據仁和葯業此前披露的計劃,公司2019年將重塑仁和品牌,加強產品資源、線上渠道等工作;同時開發非葯產品研發上市,提高大 健康 業務領域市場佔有率等工作。

2019年4月,仁和葯業發布公告,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政府、齊齊哈爾豐泰富齊工業大麻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仁和園工業大麻綜合利用產業示範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內容包括支持仁和葯業工業大麻育種及良種商品化、規模種植、精深加工、產業應用研發等項目建設。

仁和葯業作為主要投資方,與其它合作方共同推進齊齊哈爾市仁和園工業大麻綜合利用產業示範項目建設,同時在齊齊哈爾注冊工業大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0.8億元,還將於2019年5月啟動建設工業大麻種植示範基地,2019 年下半年啟動種業研發、工業大麻萃取項目等。

仁和葯業表示,公司本次擴展業務布局將有利於抓住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優化產品組合結構,有利於拓寬公司未來發展空間,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積極影響,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同時公司希望通過本次投資,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值得強調的是,近期,仁和葯業在互動平台透露了工業大麻事項的進展。9月2日,仁和葯業在深交所互動易上透露,公司工業大麻已陸續開展收割工作。

國際上將大麻植物中致幻成癮的毒性成分四氫大麻酚(THC)含量低於0.3%、不具備毒品利用價值的大麻品種類型稱為工業大麻,工業大麻在中國也稱為漢麻。

不難看出,仁和葯業正在將工業大麻作為轉型重要抓手。只是,這在一些投資者看來,並不利好。

事實上,已經有多個「涉麻」公司被問詢。

從順灝股份1月23日收到的深交所下發的問詢函開始,誠志股份、德展 健康 、龍津葯業、爾康制葯、紫鑫葯業、福安葯業、通化金馬、藍曉 科技 、諾普信、八菱 科技 等公司先後收到監管部門的問詢。

公安部禁毒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李曉,在接受《中國禁毒報》采訪時曾說過:依據該國際公約和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除為獲取纖維質和種子的工業大麻外,其他用途的大麻植物均屬於管制范圍,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方可種植,且種植企業需按年度種植計劃進行種植,並定期報告種植情況。」

在 「上市公司工業大麻論壇」上,業內人士討論的結果是,工業大麻產業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對於國內工業大麻產業來說,政策是目前最大的風險。

與會代表介紹,在黑龍江,按其《禁毒條例》,工業大麻種植和CBD提取實施備案制,只要滿足備案條件即可生產,但一些基層政府對工業大麻產業非常謹慎,一些縣公安局收了備案材料後,口頭允許種植但不在備案證上蓋章。看到這種情況,一些正在建設CBD提取工廠的投資者叫停了設備采購,進入觀望狀態。從省級政府層面來看,沒有明確工業大麻產業的主管部門,也沒有明確的產業政策,不僅未對工業大麻產業的發展形成激勵氛圍,甚至因為政府部門間的不協調,CBD從黑龍江口岸出口都有難度。

即使我國最早允許工業大麻種植省份雲南,目前也沒有產業政策,沒有明確產業主管部門,只是公安部門按照禁毒規則來進行准入和規范性管理。同時,雲南一些基礎性標准也還沒構建好。如CBD產品沒有專業的檢測機構、明確的標准和檢測規范,延緩了新建CBD產能的投產。

以此來看,工業大麻目前面臨的產業政策仍不小。

楊文龍的困惑

這種進退兩難,似乎也困擾著當家人楊文龍的大 健康 之路。

表面上看,在轉向「工業大麻」後,公司收益或許有一定改善。

根據「仁和葯業」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已經實現營收24.52億元,同比增長8.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4億元,同比增長32.48%;基本每股收益為0.2614元,同比增長32.49%。

但實際上,對於對工業大麻醫用的未來,雲南省農科院的楊明教授則表示,做葯品和食品涉及評價問題——這個食品和葯是否是安全的?而我國目前在這些領域的科研部門的前期基礎研究有點跟不上,可以拿出的證據不多。

「是否能拿出有效證據,可能是能否進入食品葯品相關合法目錄的關鍵。」楊明說。

需要說明的是,經過前期大漲,工業大麻概念目前有所降溫,4月22日,工業大麻板塊整體下降2.67%,飄紅個股只有11隻,僅萊茵生物、諾普信兩只個股漲停, 前期打仗的福安葯業方盛制葯跌停,順灝股份、紫鑫葯業等大跌超過7%。

從這點來看,被仁和葯業當做新利潤增長點的工業大麻,未來仍迷茫。

此外,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楊文龍也面臨著巨大競爭壓力。

2017年9月,仁和葯業投資億元的明月仁和礦泉水、營養水等項目,仁和葯業正式向礦泉水領域布局。2018年5月,仁和葯業擬投資1080萬元設立新公司,主要負責水資源研究開發與投資,相關 健康 產品、保健品開發等。2018年7月,仁和葯業又進入減肥葯市場,公司減肥葯產品奧利司他膠囊全國啟動會正式啟動。

專家表示,醫葯界不乏跨界快消的案例,但從目前來看包括中新葯業、以嶺葯業在內的眾多企業還沒出現成功案例。葯企原有的銷售渠道對快消業務實際幫助不大,渠道的重塑、品牌的推廣都成為仁和葯業進入快消領域面臨的問題。

以減肥葯領域為例,仁和葯業面臨來自碧生源、重慶華森制葯有限公司、中山萬漢制葯等企業的競爭。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以近期暴雷的金嗓子為例,輕易盲目的粗放跨界,往往會將企業拖入更大的困境。

E. 乙醯氨基酸對應股市什麼股

對乙醯氨基酚上市公司股票一覽(2022/12/14)

2022年對乙醯氨基酚概念股有:

1、豐原葯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總營收9.68億,毛利率27.98%,每股收益0.12元。

子公司利康制葯產能5000噸,公司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制劑、原料葯、健康醫療和商業物流四大板塊:制劑板塊在以化學制劑為主的同時,積極開展與各類重點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開發新一代生物創新葯品,積極向生物制劑轉型發展。原料葯方面通過生產設備升級換代和高新技術投入,提高撲熱息痛、頭孢匹羅、頭孢曲松、頭孢米諾以及DC系列原料葯等產品市場佔有率,並擁有多個原料葯儲備項目,目標成為國內先進的原料葯生產基地。控股子公司利康制葯。

近7個交易日,豐原葯業上漲11.16%,最高價為14.16元,總市值上漲了6.08億元,2022年來上漲27.26%。

2、仁和葯業:2022年第三季度季報顯示,仁和葯業公司實現總營收12.85億,毛利率34.93%,每股收益0.11元。

近7日仁和葯業股價上漲14.46%,2022年股價下跌-13.02%,最高價為8.49元,市值為117.17億元。

3、中關村: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總營收5.25億,毛利率62.62%,每股收益0.01元。

近7個交易日,中關村下跌1.01%,最高價為6.94元,總市值下跌了5271.89萬元,下跌了1.01%。

熱點內容
科技板開通對股票有何影響 發布:2025-02-04 22:42:21 瀏覽:995
東方環宇股票歷史價格表 發布:2025-02-04 22:39:45 瀏覽:42
建行基金數量是多少 發布:2025-02-04 22:38:04 瀏覽:964
疫情下中國如何運用貨幣政策 發布:2025-02-04 22:35:26 瀏覽:585
發行私募基金應當注意哪些事項 發布:2025-02-04 22:32:37 瀏覽:235
鄭州菲之櫟股權投資怎麼樣 發布:2025-02-04 22:16:53 瀏覽:827
股權增資不投怎麼辦 發布:2025-02-04 21:35:32 瀏覽:717
勁勝精密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2-04 21:17:43 瀏覽:669
大慶怎麼查原業主有多少大修基金 發布:2025-02-04 21:15:07 瀏覽:88
股票軟體右上角窗口沒了 發布:2025-02-04 21:11:16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