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縮貨幣為什麼可以控制通脹
1. 緊縮的貨幣政策為什麼可以控制通脹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通脹,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大於市場需要的貨幣量,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銀行利率,這樣就能促使過多的貨幣存入銀行,從而抑制消費,減少市場上貨幣流通。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有利於銀行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防止通脹導致的金融危機。
2. 通貨膨脹是為什麼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
通貨膨脹,供給小於需求,使得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增加總供給,但也可以抑制總需求,用緊縮的財政政策來抑制總需求的增加,由於通脹不嚴重,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應該是從利率方面來考慮的,目的是使利率下降,增加投資,不使需求由於過度抑制而出現經濟衰退。當然緊縮的財政政策也會使利率下降,有增加投資的效果。
所以擴張的貨幣政策就得看情況而定,因為擴張貨幣政策有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果即引起貨幣貶值的效果 。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減少貨幣發行來降低流通中的貨幣量來抑制通貨膨脹。是宏觀財政政策的類型之一,是指通過增加財政收入或減少財政支出以抑制社會總需求增長的政策。由於增收減支的結果集中表現為財政結余,因此,緊縮性財政政策也稱盈餘性財政政策。
運用緊縮性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
一是降低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
二是提高利率。
緊縮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削減政府支出和增加財政收入來抑制通貨膨脹。主要緊縮措施是大力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節約非生產性開支,壓縮社會集團購買力;精減職工,減少國家工資支出;對預算外資金實行「納、減、管」,增加預算內收入;加強財政工作的集中統一,搞好綜合平衡。
運用財政政策來治理通貨膨脹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增加稅收,使企業和個人的利潤和收入減少,從而使其投資和消費支出減少;
二是削減政府的財政支出,以消除財政赤字、平衡預算,從而消除通貨膨脹的隱患;
三是減少政府轉移支付,減少社會福利開支,從而起到抑制個人收入增加的作用。
3. 簡述治理通貨膨脹的宏觀緊縮政策
法律分析:(1)宏觀緊縮政策是傳統的政策調節經濟手段,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來治理通貨膨脹。緊縮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削減財政支出和增加稅收的辦法來治理通貸膨脹。
(2)第一,緊縮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又稱為「抽紫銀根」,即中央銀行通過減少流通中貨幣量的辦法,提高貨幣的購買力,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具體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出售政府債券以相應地減少經濟體系中的貨幣存量;提高貼現率和再貼現率,以提高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和金融市場利率水平,縮小信貸規模;提高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以縮小貨幣發行的擴張倍數,壓縮商業銀行放款,減少貨幣流通量。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場利率的國家,中央銀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減少信貸規模。
第二,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削減財政支出和增加稅收的辦法來治理通貸膨脹。削減財政支出的內容主要包括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生產性支出主要是國家基本建設和投資支出,非生產性支出主要由政府各部門的經費支出、國防支出、債息支出和社會福利支出等。在財政收入一定的條件下,削減財政支出可相應地減少財政赤字,從而減少貨幣發行量,並可減少總需求,對於抑制財政赤字和需求拉上引起的通貨膨脹比較奏效。但財政支出的許多項目具有支出剛性,可調節的幅度有限,因此增加稅收就成為另一種常用的緊縮性財政政策。提高個人的所得稅或增開其他稅種可使個人可支配收入減少,降低個人消費水平;而提高企業的所得稅和其他稅率則可降低企業的投資收益率,抑制投資支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
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