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聯科技市值多少
Ⅰ A股多隻晶元股市值超千億,我國晶元進口額已遠超原油了嗎
我國晶元進口額已遠超原油了。
一、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
2019年我國晶元的進口金額為3040億美元,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額。A股市場上,7月份在科創板上市的中芯國際股票市值已超2000億元,韋爾股份、聞泰科技等企業個股市值已超千億元。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為7562.2億元,而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有望突破9000億元。受益於整體行業景氣度提升,晶元產業也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可重點關注相關龍頭企業。
Ⅱ 數字經濟股票龍頭有哪些
1、中興通訊,現價:23.93,凈利潤:68.13億,總市值:1051.02,市盈率:16.63
公司亮點: 在數字經濟時代,中興通訊致力於成為數字經濟築路者。
一方面提供相關產品構築數字經濟的底座,另一方面攜手全球近千家生態鏈合作夥伴,廣泛進行工業、交通、能源、金融、教育、醫療、商業等數字化場景探索,逐步沉澱典型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場景方案,共建數字生態。
2、千方科技,現價:10.76,凈利潤:7.24億,總市值:170.1,市盈率:23.49
公司亮點: 千方科技積極落實國家「數字經濟「產業政策,主動謀劃、協調推進,努力在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積極推動網路貨運數字產業園的快速落地,在優質的營商土壤下,將聚焦數字經濟,打造鄉村振興樣板作為重點任務,同步謀劃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與克山共同攜手推出新模式和新業態。
3、創維數字,現價:14.53,凈利潤:4.22億,總市值:154.5,市盈率:36.63
公司亮點:數字經濟方面,公司承擔了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計劃《智能安防SaaS雲服務平台》項目。
4、大豪科技,現價:19.89,凈利潤:8.15億,總市值:183.85,市盈率:51.36
公司亮點:公司的智能工廠系統屬於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數字經濟業務范疇。
公司的智能工廠與遠程運維項目曾獲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榮譽。
5、美亞柏科,現價:16.38,凈利潤:3.11億,總市值:132.21,市盈率:42.55
公司亮點: 公司可以為數字經濟中可能涉及的大數據平台建設、網路空間安全、數據安全及電子數據取證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
助力客戶提升數字化社會治理水平和數字化治理和服務能力,建設匯聚融合司法和行政執法行業的大數據平台、新型智慧城大腦、視頻圖像大數據平台及各細分政企行業監管和數據分析平台,並提供自助便民設備等相關智能裝備產品。
二、數字化股票龍頭有哪些
伴隨著互聯網產業的深度發展,數字化股票概念股進入了投資者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整理一下數字化股票龍頭有哪些。
000997新大陸:公司已經連續四屆參與數字中國峰會活動。
今年公司應邀在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展區展出公司智能支付設備。
目前,公司全系列智能支付設備均已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
688521芯原股份:2021年2月23日互動平台回復:公司在數字貨幣晶元領域已有多年的經驗,為多家客戶提供了晶元設計和量產業務相關服務。
002049紫光國微:公司的智能安全晶元可以用做數字貨幣的安全載體,如數字貨幣錢包,也可以用於數字貨幣支付流程的數據保護和安全認證。
數字貨幣全面推廣後,需求空間會比較大。
300773拉卡拉: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僅有拉卡拉與銀聯商務兩家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300531優博訊:公司參與數字貨幣試點主要通過與公司長期合作的國有銀行及零售、餐飲行業客戶進行。
公司已儲備的NFC技術、端側基於TEE的可信身份認證、可信設備認證、可信二維碼技術以及雲側高效可信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等技術應用均為數字貨幣研究的技術儲備。
300551古鰲科技:公司一直持續關注數字人民幣的推進情況,並且在數字貨幣應用研究、技術跟蹤、流通生態建設方面作了重要儲備,同時相關產品也進行了開發。
鰲金數字的股東上海翎陽在區塊鏈、金融科技、DCEP硬體錢包、數字資產管理以及分布式存儲方面有相當的建樹,公司與之合作,會加速公司的發展研發進程,從而快速取得研究成果。
300674宇信科技:萬宇信科技在數字貨幣上,主要與銀行合作在數字錢包的開發和建設上,積累了相關能力和產品的模塊。
000948南天信息:公司在數字貨幣應用研究、技術跟蹤、流通生態建設方面作了重要儲備,並做了前期的應用研發,積極與雲南相關部門和企業對接推動在邊貿的數字人民幣結算應用,希望獲取相應的數字貨幣試點的業務機會,但最終試點機會獲取尚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在部分國有大行參與數字貨幣應用研發,產生少量業務收入。
300941創識科技:關於數字人民幣方面,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商戶受理環境建設,升級改造了BMP、雲BMP平台和雲推送平台;研製或升級了數字人民幣受理終端設備,實現了智能POS、雲音箱、掃碼和刷臉等設備的數字人民幣受理使用。
688201信安世紀:公司身份安全、數據安全和通信安全產品線均適用於數字貨幣領域。
公司的產品包括SSL產品、簽名驗證產品都會在銀行體系乃至金融、政府和企業中積極參與,會充分利用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優勢、客戶資源優勢、營銷網路優勢,積極開拓客戶。
三、數字經濟股票龍頭有哪些
數字經濟股票龍頭有中國長城、烽火通信、用友網路、步步高、易華錄、東華軟體等等。
一、中國長城
雙方期望該合作為數字經濟賦能,提供數字城市跨代解決方案,撬動逾萬億市場。
在毛利潤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20.6億元、22.18億元、26.75億元、32.68億元。
二、烽火通信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是信息通信業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在毛利潤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50.01億元、56.37億元、53.77億元、45.85億元。
三、用友網路
國內領先的企業管理軟體和企業移動應用、企業雲服務提供商,是中國最大的ERP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用友雲包含PaaS、SaaS等多類雲服務業務,提供面向數字化商業的社會級企業服務,是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
在毛利潤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45.31億元、53.89億元、55.67億元、52.04億元。
四、步步高
公司和騰訊以共同發展「智慧零售」為願景,一致同意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將在構建新能力、構築「數字化」運營體系、最終營造新生態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實現零售行業的價值鏈重塑。
在毛利潤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37.08億元、42.22億元、47.4億元、47.14億元。
五、易華錄
交通電視監視系統、交通流信息採集系統、交通事件檢測系統、交通違法行為監測系統等;作為數字中國峰會新型智慧城市分論壇支持單位並做主旨發言。
在毛利潤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8.75億元、11.47億元、13.41億元、12.74億元。
六、東華軟體
在毛利潤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21.65億元、22.67億元、24.54億元、21.09億元。
Ⅲ 1個月浮盈14億,7天1.7億,沈南鵬和雷軍是怎麼在新三板撈金的
如果府爺是沈南鵬......
不過別誤會,人家可不是來做投機的。紅杉資本早在一年前的2015年6月就完成了這次布局。
彼時,這家公司還叫塞爾瑟斯,是一家主營工業自動化儀器儀表與暖通的公司,2014年該公司營收2174萬元,凈利潤僅為121萬元,實際控制人為李岩峰。
2015年5月4日,塞爾瑟斯發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暫停轉讓的公告》,從此進入了脫胎換骨的「類借殼」,此時公司總股本為1500萬股。
經過幾次更改,公司最終在6月5日發布了最終的《股票發行方案》,以1.33元每股的價格向10名機構投資者發行共計約8987萬股,認購金額約為1.2億元。6月10日,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這一方案;6月12日,發布《收購報告書》,借殼事宜最終敲定。
經此一役,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MGE中國手游總裁、COO應書嶺100%控制的天津迪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6400萬元,成為該公司控股股東,持有45.86%的股份;公司原控制人李岩峰,控股13.57%;沈南鵬的紅杉資本,出資1220萬元,控股8.75%。
知道天津迪諾是哪一天成立的嗎?2015年3月4日。當時的應書嶺正緊鑼密鼓地尋找投資人,尋求創業突圍。
據騰訊科技報道,應書嶺迅速拿到了60份投資人offer,沈南鵬甚至沒有還價。
此後,英雄互娛又吸入了「國民老公」王思聰(82元每股,注入8000萬元)和華誼兄弟(每股68.53元,注入19億元)的力量,背後的投資團隊只能用炫目來形容:沈南鵬、王中軍、王中磊、包凡、徐小平......
府爺又想到了近期的一次新三板論壇上,紅杉資本副總裁潘旻的演講。他認為,新三板目前是VC被投企業再融資的市場,而不是退出的市場,對於企業的價值高於對投資者的價值,紅杉資本就是一家專注高成長企業投資的機構。
而英雄互娛目前只發展了11個月,成績斐然。2016年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約為1.29億元,每股收益1.07元,股價160元,市盈率149.61,總市值221.78億元,成為非金融類掛牌公司中市值最高的。紅杉資本顯然會更期待它未來的發展。
英雄互娛是做什麼的?手游,尤其是競技類手游,《全民槍戰》、《天天炫舞》、《冒險與挖礦》、《影之刃2》......你很可能玩過一款。在應書嶺眼中,下一個熱點是移動電競賽事,為此,英雄互娛投資了移動電競賽事WECG,與王思聰合辦HPL聯賽。
Ⅳ 新能源龍頭股票有哪些
新能源股票龍頭股如下:
新能源龍頭股有很多,具體主要分太陽能板塊、風能板塊以及核能板塊等。
1、新能源板塊的太陽能主要股票有:
天威(600550)小天鵝(000418)岷江水電(600131)生益科技(600192)維科精華(600152)安泰科技(000969)長城電工(600192)樂山電力(600644)華東科技(000727)春蘭股份(600854)威遠生化(600803)力諾太陽(600885)西藏葯業(600211)新華光(600184)特變電工(600089)航天機電(600151)南玻(A 000012)交大南洋(600661)杉杉股份(600884)王府井(600859)風帆股份(600482)
2、新能源板塊的風能主要股票有:
金山股份(600396)湘電股份(600416)粵電力(000539)
3、新能源板塊的風力發電主要股票有:
特變電工(600089)京能熱電(600578)東方電機(600875)
4、新能源板塊的核能主要股票有:
中核科技(000777)中成股份(000151)G申能(600642)
(4)日聯科技市值多少擴展閱讀:
一、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新趨勢
1、電車資源獲悉,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中指出,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佔比,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廣電力、氫燃料、液化天然氣動力重型貨運車輛。
部分股票介紹:
1、隆基股份:新能源龍頭。公司擬在泰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區內新設控股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實施該項目,主要負責實施凈化裝修和機電安裝工程、設備的購置和安裝,項目公司投資約24億元。
2、天齊鋰業:新能源龍頭。全球領先的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供應商,世界第二大以及亞洲最大的鋰生產商;旗下泰利森擁有世界上正開採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主營硬岩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18年鋰礦收入22.02億元,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收入40.41億元,合計佔比99.97%。
3、寧德時代:新能源龍頭。騰勢新能源系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和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專注於國內高端電動車的合資公司。
4、比亞迪:新能源龍頭。
5、為提升北汽新能源車型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寧德時代與北汽新能源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在新型動力電池包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6、璞泰來股票603659,最新股價150.67元,總市值1046.31億元,近一年漲幅103.61%。2017年11月30日晚間公告,公司擬通過向山東興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資10,200萬元,取得興豐新能源51%的股權。興豐新能源主要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業務,在石墨化加工工藝技術領域優勢突出,獲得國內外鋰離子電池及負極材料客戶的普遍認可,其全資子公司內蒙古興豐擬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卓資縣建設生產基地,目前尚處於前期規劃階段。公司本次對外投資是公司完善負極材料生產加工製造工藝環節的產業鏈布局,獲得石墨化加工環節的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39.23億元,凈利潤77486.99萬元,同比增長293.93%。
Ⅳ 又一家新勢力市值1000億,別讓資本泡沫毀了新能源
新勢力車企同質化嚴重,多數企業沒有真正的創新只是盲目的跟風。
不難發現,資本泡沫下的造車新勢力,都在負重前行,對初創車企來說,「擠泡沫,抓痛點」或是唯一的出路。要想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中存活,只有腳踏實地、修煉內功、穩中求進,找到更好商業化落地的途徑,更好地服務用戶,才是真正的「捷徑」。
文|葫鹿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幾十輛車撐起400億市值:圖森未來跌破發行價,卡車自動駕駛是畫餅
微漲1.3%,在二季度財報發布帶來大跌9.91%之後,圖森未來股價少見的回升了一點。
8月6日,在股價跌破40美元的發行價後第五天,圖森未來發布了其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Q2營收148.2萬美元,上年同期為26.3萬美元,同比增長463%;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1.17億美元,同比擴大316.6%(上年同期為2808.4萬美元);運營虧損1.21億美元,同比擴大331.8%。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每股基本虧損和攤薄後虧損均為0.64美元,上年同期為0.49美元。
虧損原因是「三費」的增加。圖森未來二季度研發支出為7589.1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97.9萬美元增長245.3%;銷售和營銷費用為104.1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4.3萬美元增長328.4%;一般行政費用為4242.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0.7萬美元增長714.5%。但顯然,這個業績是令投資者有點失望的,在業績發布會,圖森未來當日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從具體業務來看,對圖森未來有兩個指標最為關鍵,分別是:道路行駛里程和卡車預定數量。財報顯示,截至二季度末,道路行駛里程為460萬英里,環比增長26%;卡車預訂數量總計為6775輛,較一季度新增預訂1000輛;地圖映射英里總計達8500英里,環比增長70%;營收英里數為88萬英里,環比增長46%。這兩個數字都沒有特別的令人興奮,甚至可以說進展並不大。
在自運營車隊上,在招股說明書中,圖森未來當時有70輛L4卡車運行,二季度報表沒有披露具體的數字,但從資產表來看,目前這一數字沒有太多改變。
盡管盈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也有像ARK Invest這樣的投資公司依然堅定的看好圖森未來。但對於圖森未來和更多商用車自動駕駛公司來說,能否將商業故事最終實現依然是一個未知事件。
01
上市4月:市值坐過山車
今年4月15日,圖森未來正式在美國上市,每股定價為40美元,總市值84.8億美元。但從上市之後到現在為止,圖森未來的車隊規模還是在70餘輛上,與4月上市的時候並沒有太多進步。不過,盡管其當時收入只有區區184萬美元,頭頂著「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的稱號,圖森未來最開始在資本市場有著不錯的表現。
在6月30日,圖森未來達到了上市以來的最高值,股價一度突破70美元,達到了79.79美元/股,市值超過了160億美元。但隨後,進入7月之後圖森未來的股價開始出現了連續性的下滑。在第二季度財報發布之後,圖森未來股價大跌9.9%,最後收盤價為33.91美元,市值70.89億,這是6月以來的股價新低。
但對於圖森未來來說,好的一面是上市成功讓其獲得了關鍵的現金儲備。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圖森未來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14.90億美元,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為2157.5萬美元。擁有限制性現金150.6萬美元,而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為75萬美元。而挑戰性的一面是,資本市場需要圖森未來盡快拿出實實在在的業績來。
任何一個好的商業,如果只是停留下在故事層面,則毫無意義。在暫時擺脫融資困境後,圖森未來開始面臨技術難關和商業化落地的新一關。
圖森未來成立於2015年9月,主攻以計算機視覺為主的可商用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主營業務是面向全球市場提供無人駕駛卡車貨運服務。圖森未來的業務主要在美國。圖森未來打造了自主貨運網路AFN作為其商業落地的場景:該網路由無人駕駛卡車、物流樞紐中心和監控構成。其盈利模式分為兩種:
1)物流公司向圖森合作的OEM購買自動駕駛卡車,並向圖森交付TuSimplePath訂閱費,費用按里程收取,為0.35美元/公里。訂閱後即可使用圖森全棧自動駕駛能力(包括軟體、聯網、高精地圖及保險等服務)。
2)客戶直接向圖森車隊下運送訂單,按照1.45美元/英里標准收費。兩種收費模式都以里程計費,能大幅降低貨運成本,提升貨運安全。此外里程計費比一次性收費盈利能力更強,圖森通過AFN將打造自身貨運生態平台。
這不是貨運版滴滴,業務的構成更為復雜。圖森未來計劃,到2024年時,其將繪制總計4.6萬英里的美國洲際公路系統,屆時AFN的運營路線將是目前的16倍。若該計劃進展順利,到2024年時圖森未來的卡車可以在美國48個州的主要運輸路線上行駛。
不過,「AFN」目前仍處於開發和商業化的早期階段。因而,在 AFN 大規模商業化之前,圖森未來必須增加用戶數量,發展終端網路,擴展其高清數字地圖路線,增加專用 L4 自主半卡車的數量。同時,在研發上也要有里程碑式的突破。「迄今為止,我們僅從我們在 AFN 上提供的貨運能力服務中獲得了有限的收入。「圖森未來在二季度財報中承認了其業務的規模發展處於艱難的 探索 期。
除自營卡車自動駕駛網路(如上所述,有三種收入模式)外,向外輸出技術也是圖森未來的規劃之一。其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圖森未來就已與Navistar及大眾旗下Traton展開前裝量產合作,計劃打造並交付L4級無人駕駛卡車。專用 L4 半卡車預訂量已超過 6,500 輛,比上個季度增加了1000輛,相對龐大的卡車市場來說,這當然不算是什麼。
虧損和業務增長緩慢依然是困擾圖森未來的關鍵問題。招股說明書顯示,018年至2020年,圖森未來始終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幅度逐年擴大。這三年,他們凈虧損分別為:4503萬美元、8488.3萬美元、1.77億美元。總計3.069億美元,約近20億人民幣。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高額的研發投入,2018年至2020年,圖森未來的研發支出分別是3227.8萬美元、6361.9萬美元和1.32億美元。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其運營及研發成本還會增加,虧損還會繼續。
02
擁擠的賽道:卡車自動駕駛沒有第一
相對乘用車而言,商用車被認為是最早可能實現自動駕駛的細分市場。這是由使用場景決定和行業特點所決定的。商用車的線路相對單一,且一些地方有封閉式環境,限定場景包括園區、港口、自動泊車和礦區等。而從使用來看,運輸成本中很大一塊是人力成本。中國物流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增速高於貨運費增速。
根據中國采購與物流聯合會的數據,2009年至2018年間,人力成本年增長為10.0%,柴油價格年增長2.7%,而貨運費由於競爭的加劇年下滑0.75%。且在2020年,運輸成本佔到了物流總成本的53%,人力成本增長最快為81.5%,配送成本增長了35.5%。物流公司對降低成本的需求非常迫切。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注意力和資源向商用車領域傾斜。
在國內,嬴徹 科技 和智加 科技 被認為是其在國內最直接的競爭者。另外,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商用車自動駕駛的小馬智行也在加速布局,今年3月小馬智行首次公布了其卡車業務品牌名稱——「小馬智卡」。近日,曾稱「不造車」的滴滴也被爆出正在由CTO韋峻青帶隊,開始自動駕駛重卡方向的研究。從滴滴離職的無人車團隊開創者何曉飛創立了飛步 科技 ,計劃無人貨運起步,並自研AI晶元。
在國際上來看,除了Waymo這個大對手之外,美國自動駕駛公司Aurora宣布要進軍自動駕駛重卡,而Nuro也在去年宣布並購卡車自動駕駛初創公司Ike。除了自動駕駛服務商外,部分主機廠商也早已在自動駕駛卡車賽道布局。2019年,戴姆勒卡車公司收購了無人駕駛卡車方案公司Torc Robotics的多數股權,隨後成立了無人駕駛技術集團。今年3月份,戴姆勒明確表示,將無人駕駛的重點從乘用車轉向卡車。
Waymo在今年6月份宣布了一輪25億美元的投資,並表示這筆投資將用於推進其自動駕駛技術和團隊發展。而Aurora今年7月份時其在官網發布聲明,已與一家SPAC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將在近期以SPAC的方式完成上市。 在圖森未來上市之後,其在國內的對手發展速度顯然都在加快。
以嬴徹 科技 為例,在8月2日,嬴徹 科技 宣布其獲得了總額為2.7億美元的B輪融資。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等領域,嬴徹 科技 將對其全棧自研的卡車自動駕駛系統「軒轅」進一步加大投入, 並加速電動化領域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1月,嬴徹 科技 剛獲得了1.2億美元的A+輪融資。此時距離上一輪融資,剛剛過去8個月。
而智加 科技 在5月表示已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Hennessy Capital Investment Corp. V 簽訂合並協議,合並完成後,智加 科技 將使用股票代碼「PLAV」於今年第三季度在紐交所掛牌交易。根據交易條款,合並後,智加 科技 市值約33億美元,並將獲得約5億美元的新融資,其中約1.5億美元來自BlackRock、D. E. Shaw等基金投資人,約3.45億美元來自HCIC V
在自動駕駛第一股被圖森未來獲得以後,對量產第一輛自動駕駛卡車的爭奪在暗中進行。
自2019年起,嬴徹 科技 與中國重汽、東風商用車等聯合開發自動駕駛重卡的量產車型。根據該公司此前介紹,這兩款產品將是「全球最早」的量產型自動駕駛重卡,兩款車都搭載了嬴徹全棧自研自動駕駛系統「嬴徹軒轅」,並計劃於今年年底量產下線。
不過,早在今年4月,中國一汽旗下的解放 汽車 就已發布了其與智加 科技 合作自動駕駛重卡——J7卡車。官方表示這是一款具備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重卡。對此,嬴徹 科技 強調器產品是「全球首台具備全冗餘L3級自動駕駛能力的卡車」。盡管競爭對手們對於「第一款」定語不同,業內也還有爭議,但毫無疑問的是,在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量產的競爭已經開始打響。
03
走出「故事」階段:技術落地難
從商業車自動駕駛來看,他們雖然在具體方式上有不一樣之處,但基本都是「技術+運營」的模式下的變種。圖森未來的主戰場在美國,它與美國速運和一些大型貨運公司合作買車,而自己也做運營,在路線上採用L4級自動駕駛;而嬴徹 科技 則背靠股東G7公司,母公司可以通過金融租賃的方式為嬴徹 科技 提供車輛運營和網路運營的幫助。所以嬴徹 科技 建立目前三家公司中最龐大的自營車輛隊伍。它的目標是在未來建立5-10萬台的運力。
嬴徹 科技 創始人馬喆人對明鏡pro表示,不僅研發技術,而且同時布局運營,是考慮到了技術最終是要產生價值才有意義。而智加 科技 的具體路徑又稍微有一點不同,其則主要依託滿幫集團的網路,選擇和滿幫一起做運營,這家公司目前的目前核心定位為技術服務商,不做運營。它的邏輯很明確,要做運營得先買車,這對於初創公司或者互聯網創業者而言,資本要求太高了,也太重了。
但是滿幫和智加 科技 已經簽署了在「商業化運營、車輛銷售和L4無人駕駛技術研發」上的深度合作,所以未來還可能有更多想像的空間。但做不做運營可能會成為一個糾結的問題,如果做成了車隊,那麼資產由過重,這對於企業的發展來看不是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車隊帶來的數據和場景測試,包括對物流的環節的完全掌控是有價值的。但要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過多的介入貨運市場的其他環節,會引發物流公司等抵觸。
卡車自動化落地的另一個問題是成本短期內無法下降。據咨詢公司統計,目前全球卡車貨運市場供需嚴重不平衡,且將於未來進一步割裂,目前人力成本已佔卡車貨運成本40%以上,第二成本為油費,自動駕駛能節約卡車貨運成本50%左右。當年各家的解決方案來看,成本都還比較高。比如目前圖森的解決方案硬體成本較高,為9萬美元左右;但據圖森估算,其L4卡車為物流公司節約的人力成本一年高達9.5萬美元,增量硬體成本當年即可回本。
不過,核算來看,L3的感測器成本在8-10萬左右,車主可以在2年內就把這些成本節省下來。比如解放J7,省油10%,預計一年半收回L3成本。一般來說,通過輔助駕駛,車輛每年的油耗可以節省2-3萬左右,也減少了車損,增長了整個卡車的生命周期,同時也降輕了司機和車輛管理成本,綜合下來2年就可以覆蓋L3感測器的成本。但是,這只是理想狀態的結果,如果商業落地不及預期或者說是技術的整套生產規模沒做擴大,成本是很難下降的。
除此之外,不管是那一家其實在技術上都是無法判斷未來的,且技術的實現是不可預測的。目前,主流技術路線可以按照硬體感測器層面劃分為純視覺路線(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激光雷達路線兩類。這種路線上的分歧在商用車上也很明顯。
目前圖森 科技 直接進入L4級的開發,其採用的是視覺方案,原因是激光雷達成本過高,而視覺系是低成本、可商業化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嬴徹 科技 則是融合了立體視覺和低成本激光雷達,現階段是L3自動駕駛。還有就是測距問題,卡車自動駕駛與乘用車的主要差別是測距問題。目前,圖森的官方數據是1600米,而贏徹是1000米,智加 科技 也說自己是1600米,但這些數據是否可靠仍存疑。
在感知環節中,激光雷達、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三項主要感測器的感知距離都在300米以內,而谷歌旗下的Waymo一向被視為無人駕駛界的技術領頭羊,其所能實現的感知距離也僅為300米左右。在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盡管概念火熱但是技術如何落地將是關鍵問題。招銀國際認為,自動駕駛細分領域將遵循以下落地時間線順序:
L2.5級(L2)別自動駕駛> Robotruck封閉場景L4 > 開放場景L3級別自動駕駛乘用車及L3級別Robotruck干線物流> 特定區域L4級別Robotaxi > L4級Robotruck端到端物流> 全場景L4 > 全場景L5。但這僅作為一家之言。「封閉場景的實現相對容易很多,這也是外界看好商用車的原因,而干線物流潛力很大但落地難度也很大。」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Ⅶ 她曾是流水線工人,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2017年12月4日,蘋果公司總裁庫返友克發文:
「我們拜訪了崑山的合作夥伴。
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
董事長王來春女士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卓越文化,我們很高興可以跟她合作。」
文中提到的無線耳機,當年作為公司的專攻研發產品,剛開始本交由台灣一家企業代工零件,但其成品做工無法讓庫克滿意。
於是,庫克全球遍尋合作廠家,最終選定了王來春。
王來春的工廠以中國刺綉般的精湛手藝,征服了對細節把控苛刻的庫克。
庫克由此將王來春及其工廠,視為重要合作夥伴及重點扶持企業。
2019年,這家世界超一流的 科技 巨頭,為王來春的公司帶來346億元營收,雙方簽下長期代工合同。
可以說,庫克是王來春的貴人。
而在此之前,王來春的第一位貴人,是郭台銘。
甚至有人將王來春稱為「女版郭台銘」,把她的工廠叫做「翻版富士康」。
那麼,王來春跟這位台灣首富,又有何淵源呢?
2021年4月,在廣東汕頭舉辦的「中國女企業家」主題活動現場,王來春談到小時候的苦日子:
「我從小在家就跟著女性長輩們做手工,當年讀書的所有學雜費,都是自己做手工賺錢交的。」
可見,王來春的家境並不富裕。
1967年,她出生於廣東汕頭澄海區蓮下鎮槐澤村,上有兩位哥哥,一家人靠著三畝薄田過活。
哥哥們長大成人後,就早早輟學外出打工,減輕家庭負擔。
王來春在村裡念了小學,好不容易勉強上完中學後,也不得不停學務農。
地里的農活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十來歲的王來春就跟在父母身後,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也許是窮人家的孩子特別能忍耐,她那時候沒有覺得辛苦。
多年之後,已經事業有成的王來春,反倒對這段日子充滿感激:
「我現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如果沒有小時候的經歷.
我或許會覺得很苦,也可能堅持不到今天。」
貧困的出身,沒能為她提供吃穿不愁的物質條件,卻鍛煉出她堅韌耐磨的難得品質。
高中畢業後,王來春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
擺在她面前的有兩條路:
要麼跟村裡大多數女孩一樣,嫁人、生娃;
要麼跟隨哥哥的腳步,外漏激槐出闖盪。
家裡人的共同意見,是讓她選擇第一條路,穩妥而實際。
但王來春深受見過世面的哥哥們的影響,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八十年代末,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最早的城市,各地都流傳著一句話: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王來春身處大時代潮流中心,怎能不心動?
於是,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拉著幾位同學,從澄海來到了三百多公里外的深圳大都市。
沒有高學歷做敲門磚,沒有硬技術加持,更沒有人脈輔助。
王來春的就業選擇並不多,只能做些流水線工作。
她進的第一家公司,是位於蛇口的日本三洋。
雖然工種基層,但對於第一次踏進世界領先企業的農村女孩來鉛早說,還是大大開了眼界。
1988年,王來春21歲。
在村裡大多數女孩子已經當母親的年紀,她也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時刻。
這一年,郭台銘的富士康集團,在深圳建立起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電子插件廠。
工廠貼出告示,招聘第一批女工。
於是,王來春進入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家公司,也是最後一家別人的公司。
因為11年後,她不再為他人作嫁衣,而是自己開公司做老闆。
而此時,她懷著掙大錢的興奮,成為149名普通女工中的一個。
很快,就引起了喬布斯的注意。
連洗澡也成了危險而尷尬的事情。
因為一間臨時搭起的小破屋,雖能遮風擋雨,卻擋不住不懷好意之人的偷窺。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還是上班作息問題。
那個年代,電力時常不穩,工廠一會有電,一會沒電,極其影響生產。
那廠里是怎麼想辦法解決的呢?
對老闆來說,最簡單快速的處理方式,就是把工人當機器,順著電力來:
來電上工,停電下工。
所以,白天本來該工作的時候,如果停電,那就放假;
反之,晚上本來要休息,如果「不幸」來了電,那麼就得起來開工。
因此,王來春和姑娘們,常常要在大半夜一兩點被迫緊急集合,睡意惺忪地趕往車間工作。
惡劣的工作環境,殘酷的管理模式,讓許多二十來歲的女孩子難以忍受,紛紛離開。
車間牆上貼著郭台銘的名言標語:
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僅有你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磨練自我。
王來春把這句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咬牙堅持下來。
大浪淘沙,留下的必是真金。
在往後的10年間,她憑借好學肯吃苦的干勁,一步步從普通作業員,升為小組組長、車間主任,直至掌管千人的課長。
王來春實實在在地走上了事業巔峰。
巔峰,往往意味著下坡路的到來。
1998年,王來春31歲,遇到了事業瓶頸。
而這個瓶頸,完全是她自己給自己設的,多少人巴不得身處高位後就頤養天年,但她卻不甘心止步於此。
既然在這里已經做到了最高職位,那麼想要再高升,就只有另起爐灶,再創輝煌。
於是,王來春離開工作了10年的發家地。
她拿出全部積蓄,和哥哥王來勝合資,在深圳成立全勝加工廠。
之所以選擇進入代加工行業,是因為王來春只會做這個。
在工廠的數年時間,她學習和積累到的所有經驗,都是基於零部件的加工、管理,熟門熟路。
但創業不是只靠經驗豐富,就能成功的。
廠子開起來了,訂單從哪來呢?
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白走的路。
王來春之前十年走過的路,成了她繼續前進的墊腳石。
前老闆郭台銘將廠里做不完的大量訂單,都交給她來做。
坊間曾傳聞,王來春一創業,就得遇郭台銘這個大貴人,可見他們關系不一般。
王來春聽後,只是坦然自嘲:「這是我作為女企業家,應該承受的。」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遙想21世紀前後的郭總集團,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掘金之地。
高工資的金錢誘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前仆後繼進廠做工。
其工廠得以越做越大,並以量大、低價的規模效應碾壓同行。
與此同時,極具商業眼光的郭台銘,在2000年瞅准時機,將業務切入日漸紅火的手機領域,拿下不少國際品牌的代工訂單。
很快,就引起了喬布斯的注意。
喬布斯主動找到郭台銘,將經典之作ipone項目交給他。
據說,郭台銘和喬布斯私交非常好,喬布斯還曾給過他一張簽名名片。
郭台銘將其鎖進保險箱,打算作為傳家寶留給兒子。
喬幫主不幸病逝時,郭台銘還是極少數獲邀的華人商業領袖之一。
憑借過硬的代工實力,加上良好的合作關系,郭台銘收到的訂單源源不絕,在行業中一騎絕塵。
因此,他將做不完的訂單交給王來春做,不是無端的施捨,更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是培養自己的下游代工廠,有錢一起賺,你好我也好。
就這樣,王來春自主創業的起步之路,因為有大佬助攻,順順當當地賺到了第一桶金。
所以成功,有時是零和博弈,有時又是競合之力。
正如王來春信奉的郭台銘語錄:
大象會跳舞,不是四肢減重了,而是頭腦靈活,方向走對了。
比起單打獨斗,王來春更懂得利用過往人脈資源,少走歧路,進而彎道超車。
2004年,受金融風暴影響,香港諸多公司紛紛倒閉。
當不少人膽戰心驚,生怕受到波及時,王來春抓住抄底機遇。
低價一舉收購香港立訊公司,成立起深圳立訊精密,並順帶獲得了政策扶持的港資身份。
此後6年時間,前東家的大力支持一如既往:
2007年,王來春工廠有47.73%的訂單來自郭氏企業;
2008年,高達56.46%;
2009年,開始縮水至45.38%。
與此同時,郭台銘胞弟控股的富港電子,出資4000萬認購立訊400萬股,以3.08%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算是兄弟倆齊心協力,共同助力王來春做大做強。
2010年9月15日,43歲的王來春率領公司A股上市,身價暴漲至23億元,一躍跨入中國最富有女性行列。
當時國內媒體紛紛報道:
深圳的上市公司已有一兩百家,富豪數不勝數。
但是正宗打工妹出身而創業成功的,卻極為罕見,王來春可謂彌補了這一空白。
緊接著,王來春做了一個「忘恩負義」的決策:終止為富士康的代加工業務。
這是翅膀硬了,想單飛?
是的,王來春開始布局自家產品、市場,將重心調整為自主生產連接器。
早在2007年,她就開始研發台式機連接器,成為聯想、華碩的供應商。
當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接單驟然減少的事實,更讓她意識到,只為他人代工的嚴重局限性。
為了不被掣肘,王來春必須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2010年,她收購博碩 科技 部分股權,切入索尼、微軟供應鏈;
2011年,斥資1.1億元,收購台灣企業聯滔在崑山的工廠,進入平板電腦連接器產業鏈;
接著,繼續並購科爾通訊,接入華為供應鏈;
2012年,跨界並購日系 汽車 電子業務;
2013年,收購德國 汽車 精密塑膠件,將寶馬、賓士兩大客戶收入囊中。
一系列的擴張並收操作,讓王來春的產業布局四通八達,被外界冠以「八爪章魚」的諢名。
多條腿走路,總是更穩些。
在各業內博得一席之地後,王來春開始把目光投向超級大客戶——蘋果公司。
她的轉型靈感來源,還是出自郭老闆的教導:
只有與世界一流的大廠做生意、只有緊跟一流客戶,才能學到更多,突破自身發展。
2016年,王來春收購靠做耳機發家的蘇州美特51%股份,輕松邁入聲學領域。
次年,庫克大駕光臨,王來春將其一舉拿下。
本來,庫克的耳機項目已經交給別家運作。
但由於對方產量跟不上,殘次率太高,一直達不到庫克的高水準要求。
多方打聽後,找到王來春。
她陪著庫克在車間參觀考察,面帶微笑地向其介紹產線、技術,交談甚歡。
王來春緊緊把握住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公司上下全力配合。
歷時五個月攻堅,將發貨周期縮短到3天,良品率接近100%,以實力贏得了信賴和訂單。
憑此一項合作,就為王來春帶來連續三年的利潤增長,總營收3000億元,使公司在「果鏈」中成功分得一杯羹。
光是成為供應鏈的其中一環還不夠,王來春有更大的野心。
她要進入內部核心,成為關鍵一環。
2020年,她以33億元人民幣,收購了緯創公司的兩家蘋果手機裝配廠,羽翼漸豐。
至此,我們盤點一下,距離王來春理想中的核心供應商還有多遠?
一直以來,緯創、和碩、富士康,是蘋果手機代工商的全球前三位。
王來春早在2010年,就已手握和碩旗下的博碩部分股份。
而今又染指緯創裝配廠,意味著她已有足夠的實力和渠道,與老東家一決高低。
若以此勢頭發展下去,王來春的集團,勢必成為庫克轉移產能的第一選擇,步入核心中的核心。
一場產業鏈大洗牌,似乎已有山雨欲來之勢。
不止外界看好王來春的未來發展,連被收購方也殷勤示好。
比如緯創,前腳剛把自己的廠子賣給王來春,後腳就買進立訊0.81%的股份,坐等分紅。
而郭台銘也大大方方買進其3%股權,誇人也自誇道:
「看,我們工廠出去的一個普通員工,都這么有本事。」
他也許認為:一個高中畢業的流水線女工而已,能翻騰起多大的浪。
但很快,郭總就被現實狠狠上了一課。
2021年,集團實現總營收1541億元,凈利潤70.72億元。
2022年,王來春以700億元身家。
居於《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13位,而郭台銘位列第300位。
這年,她55歲。
大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感慨。
但俗話也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比方說,王來春辦事姿態比較軟,以特有的女性身份與人交好,願意讓利;
而郭台銘比較霸氣,喜歡狼性的擴張。
言下之意,還是認為年輕人狼性不足,稍欠向外拼搏的沖勁。
曾有人參觀王來春的工廠後說:
「如果不是看到廠名,會以為這是郭台銘的公司。」
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在王來春的工廠內,能看到不少郭氏語錄。
車間貼的「魔鬼都藏在細節里」;
研發室標的「走出實驗室,就沒有高 科技 」;
辦公室寫的「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全是郭台銘的名人名言。
王來春毫不掩飾地說:
「郭總的語言雖然朴實,卻蘊含著深邃的內涵。
我經常把他的名言講解給員工聽,讓員工感受其文化。」
除此之外,在「狼性」方面,王來春雖不及郭台銘霸道,但仍能見其鋒芒。
她先是隨和回答各方面都很好,跟內地區別不大,而後畫鋒一轉:
「這邊的技術人員很多,但似乎現在的年輕人,都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
言下之意,還是認為年輕人狼性不足,稍欠向外拼搏的沖勁。
可見骨子裡,還是與郭台銘有相似的上進突破精神。
正如她自己所說:「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
同是英雄,才會惺惺相惜。
2022年2月,王來春再出新招,宣布與奇瑞集團結盟,進軍新能源 汽車 行業。
此消息一出,公司股價再次飆升,當日總市值達到2963億元。
誰曾想到,王來春這個不起眼的農村輟學女孩,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執掌千億集團的上市老總呢。
她曾在女企業家分享會上說:
「要把公司的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奉獻。」
也許正是秉承著這一初心,讓她在艱難嚴苛的女工境遇中脫穎而出。
而後一步步以刻苦耐勞的奉獻精神,贏得器重和信任。
打拚出自己的事業,創造出人生的輝煌。
有本書上說:生命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
當對付出錙銖必較時,就是拒絕了成功前的磨練,自然不會得到想要的任務獎賞。
急功近利、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太知道付出了不一定會有收獲。
但似乎更應該記得:沒有付出,勢必沒有收獲。
作者:朱小暢&雯鮫
Ⅷ 三菱集團總市值是多少蘋果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蘋果最新市值:5862.49億美元,按照最新收盤價99.96計算的;
2、三菱集團由很多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有29家直系企業,如果要看市值,需要這些企業的市值總和,但是部分未上市企業就不好計算了。其總資產目前也沒有這方面的數據,不過在金融行業總市值排行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市值已經達805.39億美元了,而這只是它29家直系企業之一。
Ⅸ 最嚴「限塑令」來襲,利好這8隻概念股,金發科技一年上漲2倍多
「限塑令」進一步升級。
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自明年起,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等場所,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同時,全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棉簽、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盡管此次「限塑令」只涉及部分城市且只限定了部分使用場景,但從國家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一次次加碼的態勢看,「限塑令」的涉及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展。
上述規定一出,立即引發熱切討論,甚至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熱搜榜。行業協會和餐飲平台也開始表態倡議。資本市場上,一眾上市公司已為相關產業做了布局。
Wind數據顯示, A股市場目前有6隻「可降解塑料概念股」,產業涉足可降解塑料領域,分別為金發 科技 、億帆醫葯、揚農化工、海正葯業、齊翔騰達、*ST兆新。除此之外,金丹 科技 、彤程新材也在「可降解塑料」上有所布局。
據Wind數據顯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價早在一年前就已起飛。金發 科技 、金丹 科技 、億帆醫葯三隻股票年前至今股價漲幅在100%以上,另有3隻股票漲幅在50%以上,只有齊翔騰達和*ST兆新兩只個股股價較一年前有不同程度下跌。
最嚴「限塑令」來襲,部分餐飲商家已做出反應
自2008年國家頒布「對塑料購物袋收費」 的政策法規以來,12年間,國家及地方政府先後共出台了14項法案、規劃,加速推進限塑政策落地。
今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製品 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至明年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葯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簽、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大漲,金發 科技 一年漲幅超2倍
隨著最嚴「限塑令」實施日期確定,最直接利好的產業無疑是可降解塑料相關生產企業。從市場前景上看,可降解塑料可挖掘市場潛能可謂十分巨大。
6月14日,太平洋證券證券分析師柳強團隊發布研報顯示,中國每年約消耗購物袋400萬噸、農膜246萬噸、外賣包裝260萬噸,且隨著快遞、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塑料需求持續增長。其認為,可降解塑料未來成長空間10倍以上。
華西證券近期發布一份研報則指出,當前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約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假設可降解塑料的滲透率為在2022年達到2%,需求也將超過百萬噸。
從市值上看,金發 科技 目前在上述8家公司中排名第一位,其最新市值404.3億元(截至7月20日),其次為億帆醫葯,總市值350.8億元。此外從股價漲幅上看,自去年7月20日至今,金發 科技 股價漲幅已高達213.44%,同樣排名第一。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發 科技 是亞太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現已具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產能7.1萬噸/年,另據公司相關公告顯示,其還有年產6萬噸的PBAT(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塑料)生產線在建,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年產3萬噸PLA(一種以乳酸為原料聚合生成的高分子材料)生產線預計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
其餘公司中,億帆醫葯和金丹 科技 股價漲幅同樣居前,年內漲幅分別為145.9%和120.9%,對應市值分別為350.8億元和80.9億元。其餘個股中,揚農化工、彤程新材、海正葯業股價漲幅均在50%以上。
還有一批「概念股」在路上
除了上述已明確擁有「可降解塑料」業務的概念股外,還有一大批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在路上。
7月19日,聯創股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其將出售上海鰲投等3家公司全部股權,回籠資金投入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發上。
同一天,美聯新材也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可降解色母粒業務方面有一定的技術積淀,可降解材料將是公司未來深耕的市場領域。
更早之前,嘉澳環保方面提出,公司產品可以用於可降解塑料,如環氧植物油脂類增塑劑以天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大豆油等各類油脂為原料,可應用於聚乳酸類可降解塑料加工。
今年4月份,道恩股份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王有慶在公司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公開表示,公司看好可降解塑料的發展前景,其技術研發部門已經儲備了可降解塑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