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
㈠ 如何區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國債的發行也是財政政策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假設一個國家現在正經歷經濟大蕭條,國家就會通過一系列的財政政策來振興經濟,比如:降低稅率鼓勵生產和消費,增加財政支出來帶動經濟活動(包括投資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等等以達到提高就業)。國家的這種財政支出一部分來自以往的稅收收入,另一部分就是通過發行國債來籌集。我國因為有多年的貿易順差,所以國家積蓄充足,國債的規模就較小。美國另一方面,因為長期的貿易逆差和政府常年的大筆支出和赤字,就要通過大規模的國債來支撐。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
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央行每天與各個商業銀行間買賣短期國家債券以達到央行所預期的現鈔匯率的方式來進行的。英文稱之為「Open market operations (OMOs)」。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最大的不同我認為就是他們效果的即時性和持久性不同。財政政策的效果比較直接也比較快。一旦政府決定提高財政支出或降低稅率,人們日常消費就可以有很直觀的變化,比如工作好找了,食品價格低了。貨幣政策主要就是通過利率控制通貨膨脹。利率的變化在經濟活動中確實很明顯,比如國債的價格即時就會有變化,可是對人們日常接觸到的東西的影響相對比較小。 貨幣政策對長遠經濟活動的影響比較大。
㈡ 如何快速區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啊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⑴區別:①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②內容不同.凡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對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③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過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制定的.⑵聯系:①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於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②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使用的.由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點,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嚴重蕭條局面下,財政政策則顯得比較有力,如擴大財政赤字,支持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又可以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在抑制經濟過熱方面則相反,因改變稅法需要時間,如果採用增稅等財政政策,這就使財政政策不可能具備貨幣政策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及時性 查看原帖>>
㈢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採用工具不同;
3、制定者不同;
4、內容不同。
拓展資料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 ):經濟學詞彙。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主要的區別是:
①含義不同
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貨幣政策則是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進行調節進而影響經濟。
②內容不同
財政政策內容和財政收入與支出相關;貨幣政策內容與利率、信貸政策等相關
③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財政政策通常由國家制定;貨幣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制定的。
調節方式
現代國家的財政政策,都是隨著不同時期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斷調整的。但這種調整在一定時期內又保持相對穩定性。主要的調節方式有:
①動態調節。即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規定相應的財政政策。
②總體調節。即從全局上組織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經濟與社會事業之間平衡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
③主動調節。即基於對經濟發展狀況的認識而制定的有針對性的政策。調節經濟的財政政策,有膨脹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平衡性財政政策、總量調節政策和結構調節政策等。
㈣ 怎麼區分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1、分主體:財政政策制定的主體是財政部門
貨幣政策制定的主體是中國人民銀行
2、看對象:財政政策針對的是稅利等
貨幣政策針對的是紙幣
3、看關鍵詞:財政政策一般會出現稅收、稅率、財政收入與支出、國債等
貨幣政策一般會出現利率(存、貸款)、存款准備金率、匯率、幣值變化等
註:實際運用中應結合多種情況
㈤ 如何區分高中政治經濟常識中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第一,制定者和實施者不同。
財政政策是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和實施的(題干提到財政部……)。
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和實施的(題干提到央行/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運用的杠桿不同。
財政政策的杠桿有稅率、國債、財政支出(題干提及調節稅率、增發國債、增加或減少財政支出之類)。
貨幣政策的杠桿主要有存貸款利率、法定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題干提及上調或下調利率、存款准備金率、擴大信貸規模之類)。
㈥ 怎樣區分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
財政部發布的一般是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包括 國債、稅收、財政投資、財政補貼、攔明岩轉移支付等。
央行發布的一般是貨幣政策。
傳統三大政策:改變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再槐罩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
補充政策:選擇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簡御管制等。
中間指標:控制貨幣發行量、控制利率、控制通貨膨脹率
㈦ 如何區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主要的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貨幣政策則是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進行調節進而影響經濟。
2、內容不同:財政政策內容和財政收入與支出相關;貨幣政策內容與利率、信貸政策等相關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通常由國家制定;貨幣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制定的。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