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貨幣越來越大怎麼辦
❶ 面對不斷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應該實行什麼樣的貨幣政策
穩定和刺激內需的政策。央行最新例會指出,要跟蹤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1、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擺在各國貨幣當局面前的頭等大事。央行例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2、在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判斷上,會議認為,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及其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也給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而在去年四季度例會上,央行的相關表述是「國內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
拓展資料
1、在最受關注的貨幣政策表述上,2020年一季度例會對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表述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靈活適度」,並在此基礎上強調要「更加註重」,並提出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在繼續強調要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的同時,去年四季度例會提及的「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在此次例會並未現身。
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開會議提出的「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要如何實現貨幣政策例會提出,要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
4、今年以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1月和3月保持不變,2月1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別下調了10個基點和5個基點。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隨著能源和食品價格下降,通脹水平將逐季回落,4月中上旬或成為下調政策利率及存款基準利率的時間窗口,通過釋放LPR改革潛力,盡快降低企業和居民部門資金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穩定和擴大內需。
❷ 請教經濟學高手:「既然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那麼超發的貨幣怎麼消化掉
最直接地看,是通過實際貨幣需求的增加來消化掉。
從短期看,利率的下降增加實際貨幣需求;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使實際貨幣需求穩定增加,從而消化掉超發的貨幣。
如果實際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跟不上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通貨膨脹就會實際發生,歷史上兩者的交替消長正是經濟周期的一種直觀反映。世界經濟正是伴隨著通脹和蕭條的此起彼伏發展到今天的。
以下這個關系式共你參考:M=Pf(y,i),f1>0,f2<0
❸ 面對人民幣升值應該怎麼辦
人民幣如果適度升值,可以給我國帶來四大好處:
第一,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使他們得到更多實惠。人民幣升值給國內消費者帶來的最明顯變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了。你如果出國留學或旅遊,將會花比以前更少的錢;或者說,花同樣的錢,將能夠辦比以前更多的事。如果買進口車或其他進口產品,你會發現,它們的價格變得「便宜」了,從而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第二,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負擔。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國際能源和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勢必承受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2004年,我國進口的成品油均價較2003年上漲了30.8%,鋼材上漲了43.7%,銅材上漲了50.4%,鐵礦石上漲了1倍多。進口能源和原料價格上漲,不僅會抬高整個基礎生產資料的價格,而且會吞噬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的利潤,使其贏利能力下降甚至虧損。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減輕我國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從而使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第三,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使出口結構長期得不到優化,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於推動出口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產品檔次,從而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鑒於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迅猛勢頭和日益增多的貿易順差,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對此,簡單地說「不」,看似振奮人心,實則於事無補。因為這會不斷惡化我國和它們的關系,給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設置障礙。近年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急劇增加,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人民幣適當升值,不僅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少經貿糾紛,而且能夠樹立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良好國際形象。
不利吸引外資、影響市場穩定
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過大,或時機把握不當,將會帶來五大弊端:
第一,將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於別國同類產品價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二是由於激烈的國內競爭,使得出口企業不惜血本,競相採用低價銷售的策略。人民幣一旦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第二,不利於我國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我國是世界上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對促進技術進步、增加勞動就業、擴大出口,從而對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後,雖然對已在中國投資的外商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對即將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這會使他們的投資成本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將投資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第三,加大國內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因為我國出口產品的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加大就業壓力;外資企業則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之一,外資增長放緩,會使國內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第四,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就會乘機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在中國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健全的情況下,這很容易引發金融貨幣危機。另外,人民幣升值會使以美元衡量的銀行現有不良資產的實際金額進一步上升,不利於整個銀行業的改革和負債結構調整。
第五,巨額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1萬多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位。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假如人民幣兌美元等主要可兌換貨幣升值10%,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便縮水10%。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
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正面效應:
有利於繼續推進匯率制度乃至金融體系改革。
有利於解決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由於實行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使中國產品始終保持著「廉
價」的優勢。人民幣適度、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和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
有利於降低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成本。
有利於促使國內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我們的企業長期以低價格佔領國際市場,讓外國進口商漁翁得利。升值後如提價,可能失去市場;不提價,可能增加虧損。因此,只能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
有利於減少國外資金對國內的購房需求,減少房地產泡沫。
人民幣過快升值的不利影響在於:
將在一定時期內降低企業的盈利空間,使競爭力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下降,導致出口減少。
將加劇某些國內領域的競爭。一些出口產品的生產廠家會加入國內市場競爭的行列,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慘烈。
將造成某些領域的生產相對過剩。如食品、服裝、文化用品等出口商品有40%~60%轉移到國內市場,必然造成產品一定時期內的供過於求。
將加劇就業壓力,特別是會導致許多農民工失去工作。
將增加外商在華投資的成本,利用外資可能會呈現逐漸下降局面。
將導致海外遊客在大陸旅遊的花費增加,可能使他們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
❹ 貨幣供應量增加對一國經濟影響有什麼
增加貨幣供給量,過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產品,產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增加貨幣供給量,在短期內,企業獲得資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產量,從而GDP增加。
但是,如果在經濟均衡時增加貨幣供給,會破壞經濟均衡,會導致通脹,會導致房價上漲等,還會使產品市場產能過剩,企業意識到市場的真實需求後,會減產,裁員。經濟會陷入蕭條,GDP下降。
(4)經濟增長貨幣越來越大怎麼辦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
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
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超額准備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2008年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4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1.1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7.93%。
增幅比上年末低3.12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1.12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8%。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供應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央行:5月份金融運行平穩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