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什麼因素導致貨幣的發明

什麼因素導致貨幣的發明

發布時間: 2023-06-15 09:10:29

①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怎麼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和私有制,勞動產品也就轉化成了專門為交換而生產的商品礌商品的交換比例是由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即商品的價值決定的。隨著交換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價值形式。價值形式先後經歷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在貨幣形式下,產生了貨幣。
政治:(簡述)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貨幣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偶然的物物交換;

(2)擴大的物物交換;

(3)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

(4)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貨幣的來源?貨幣的產生?
貨幣的存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現代經濟生活中人們也須夷離不開貨幣。人們對貨幣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但貨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它的本質如何?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人們。對此,馬克思曾引用當時英國議員格來斯頓的話說:「受戀愛愚弄的人,甚至還沒有因鑽研貨幣本質而受愚弄的人多。」貨幣到底從何而來,似乎成了一個謎。但這又是一個非解開不可的謎,因為了解貨幣的起源是認識貨幣本質、職能與作用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正確認識貨幣金融理論的起點。關於貨幣起源的學說古今中外有多種。如中國古代的先王制幣說、交換起源說;西方國家的創造發明說、便於交換說、保存財富說,等等。它們或認為貨幣是聖賢的創造,或認為貨幣是保存財富的手段,許多法學家甚至說貨幣是法律的產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雖然從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看,多數學說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卻無一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科學揭示貨幣的起源。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採用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觀察問題,科學地揭示了貨幣的起源與本質,破解了貨幣之謎。馬克思認為,貨幣是交換發展和與之伴隨的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從歷史角度看,交換發展的過程可以濃縮為價值形態的演化過程。價值形式經歷了從「簡單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這么一個歷史沿革。從這一發展過程應該看出:首先,貨幣是一個歷史的經濟范疇。是隨著商品和商品交換的產生與發展而產生的。其次,貨幣是商品經濟自發發展的產物,而不是發明、人們協商或法律規定的結果。再次,貨幣是交換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勞動和私人勞動矛盾發展的結果。二、貨幣形式的演變及其發展趨勢貨幣自身的發展主要有兩條源流:一條是貨幣形式的演變;一條是貨幣職能的發展。從貨幣的形式上看,迄今為止,大致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幾個階段。從總的趨勢看,貨幣形式隨著商品生產流通的發展與發展、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演變。這一演變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一般價值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後,有一個漫長的實物貨幣形式佔主導的時期。貝殼、布帛、牛羊等,都充當過貨幣。實物貨幣之所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退出貨幣歷史舞台,根本原因在於實物貨幣具有難以消除的缺陷。它們或體積笨重、不便攜帶;或質地不勻、難以分割;或容易腐爛、不易儲存;或大小不一,難於比較。隨著商品交換和貿易的發展,實物貨幣被金屬貨幣所替代也就不足為奇。2、實物貨幣向金屬貨幣轉化。金屬冶煉技術的出現與發展自然是金屬貨幣廣泛使用的物質前提。金屬貨幣所具有的價值穩定、易於分割、便於儲藏等優點,確非實物貨幣所能比擬。3、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形式轉化。信用貨幣產生於金屬貨幣流通時期。早期的商業票據、紙幣、銀行券都是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最初可以兌現為金屬貨幣,逐漸過渡到部分兌現和不能兌現。信用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由於 *** 濫發而多次發生通貨膨脹,在破壞兌現性的同時也促進了信用貨幣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到了20世紀三十年代,世界各國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遂獨佔了貨幣歷史舞台。4、貨幣的現在與未來——電子貨幣。電子貨幣作為現代經濟高度發展和金融業技術創新的結果,是以電子和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為發展的未來。基礎的,也是貨幣支付手段職能不斷演化的表現,從而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貨幣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貨幣是怎麼來的?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商品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 中國貨幣的起源,有據可查的是商湯時期的「銅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貝,石貝,陶貝已經開始流通。貝殼自裝飾品發展為貨幣可以上溯到黃帝時期,中國貨幣從使用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貨幣文明史。

金屬貨幣的起源,應是殷商,中國先民掌握了冶煉金屬技術之後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銅塊,這些也許是最早的金屬貨幣。

早期仿形貨幣是中國經過了長時間的以物易物貿易階段之後產生的。隨著地域經濟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貨幣都不一樣,現今出土的一些有爭議的青銅器:如斧、馨、魚、網狀器,它們與實用器形似而體積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現。因而許多古錢收藏研究者均把這些實物當作早期殷商貨幣。

先秦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前的西周、東周時期。由於各部落(國家)生活居住環境不同,其鑄幣在經過一段不定型時期之後開始,並以其主要的生產工具為原型進行鑄幣。據考證,有四個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森林區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為原型的仿形鑄幣,這些鑄幣根據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現了以地名為主的文字或字元號,這種標名鑄地的作法,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及民國時期。另外一大類型是生活在農區的鏟、布仿形鑄造逐步成熟的軌跡。生活在湖水面較多區域的部落,以獵捕魚為業,其鑄幣有似圖騰,有似地名,有似計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業發達的區域,同時期貨幣,顯示出與其文明程度相適應的方孔圓錢或圓孔圜錢。這種貨幣是仿紡錘,還是仿玉器,至今還是一個難解之謎。但可以肯定,使用圓錢部落比較文明、發達。

秦漢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先祖創鑄了一種外形暗含天圓地方觀的方孔圓形計重錢幣。文字粗朴,書用大篆,輕重大小不一的半兩貨幣,現俗稱先秦半兩或戰國半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統一衡制基礎地以秦衡為基礎,統一秦半兩。但不久,由於暴政與鉅額軍費開支,鑄造貨幣不斷地減重、變輕。

漢劉邦起兵之初,為了籌集軍晌便自行鑄錢。錢文襲用秦半兩舊名。但實際重量僅三銖左右。並允民間自行鑄造。因而大部分輕薄小型,文字淺平的小篆體半兩,均為漢半兩。半兩錢由於官民同鑄,異時異地,因而品種繁雜,以致不能蒐羅之全。由於半兩錢一再減重,信用降低,漢武帝又窮兵黷武,國用不足,因而發行輕錢來轉嫁經濟危機,首先下令罷半兩錢而鑄三銖,同時對內又發行白鹿皮幣(時值四十萬),對外則發行百金三品,以銀錫鑄造,的龍、馬、龜三種分別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貨幣來搜刮民財。漢元狩五年(公元18年),始鑄五銖,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銖錢歷時近七八百年。是我國鑄期最長的貨幣。留世數量巨大,品類繁雜。

王莽時期的貨幣

王莽自居攝二年(公元七年)開始,先後實行了三次幣制改革,鑄造了舉世瞻目的精美貨幣。王莽第一次改幣,主要鑄造了「大泉五十」及「契刀」、「錯刀」三種高額虛值幣,第二次(公元九年)廢刀錢、禁五銖,行大小泉,「大泉五十」與「小泉直一」,因此,該二種幣,至今流傳甚廣。第三次改革,始於建國二年(公元十年),實行寶貨制。區五物(金、銀、銅、龜、貝),六名(朱貨、貝貨、布貨、龜寶、銀貨、黃金)共二十八品。

雖然錢制混亂,但其鑄錢質量卻是一代鼎盛,因而王莽有第一鑄錢高手之稱。王莽錢書法採用懸錢篆,鑄錢無論圓錢,布幣、刀幣,外廓高挺,因而對文字保護甚佳,使流傳下來的貨幣,人見人愛,不忍釋手。

三國貨幣

魏、蜀、吳史稱三國,此時期幣制復雜,再加上戰火紛飛,史記不詳,如今被斷為三國時期貨幣,其......
貨幣是怎麼產生的?簡要介紹一下它的產生歷程
貨幣的產生:

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交換→一般等價物固定到金銀(貨幣產生的標志)

貨幣的本質:

貨幣就其本質而言,是所有者之間關於交換權的契約,不同形式的貨幣在本質上統一的。過去,由於人們對貨幣的本質認識不清,錯誤 的從不同角度來將貨幣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分為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兩大類;根據是否約定貴金屬的兌換比例分為可兌換貨幣和不可兌換貨幣等等。
匯率是怎麼產生的?
匯率產生的是因為各經濟體(國家或像香港一樣的地區)都有自己的貨幣制度,在經濟體只允許本經濟體貨幣購買(如中國在大陸境內只允許人民幣流通和結算),要實現國際間購買,必須進行貨幣兌換,這就是匯率產生的基礎.

而匯率的決定基礎因素是兩種貨幣各自在不同經濟體內的購買力相比較的結果.有多種因素會影響匯率,凡是能夠引起貨幣供求的因素都會影響匯率.
貨幣產生的經濟根源是什麼
1、貨幣產生的原因: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使得交換越來越頻繁和復雜化,這就需要一個交換的中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貨幣逐漸產生。

2、貨幣產生的過程: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的出現、貨幣的產生。
政治:(簡述)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10分
貨幣的出現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由偶然的物物交換,到擴大的物物交換,再到一般等價物的出現,當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時,貨幣就產生了。

希望此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貨幣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偶然的物物交換;(2)擴大的物物交換;(3)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4)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沒有剩餘產品,發生在兩個部落之間的交換,只能是偶然的多餘產品的物物交換。當時的商品交換在雙方的經濟生活中只佔極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計較交換的比例,如有的時用2隻羊換1把石斧,有時用2隻羊換2把石斧。假如2隻羊換1把石斧,用公式化表示即為:2隻羊=1把石斧 在這個等式中,羊的價值是通過石斧表現出來的,石斧是表現羊的價值的手段,人們把石斧看作價值的代表。或者說與價值等同,我們稱之為等價物。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物物交換不斷擴大,參加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一種商品可與多種商品相交換。物物交換的明顯缺點是:物物交換要求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交換才能成功,否則交換就無法進行。

為了克服物物交換的困難,人們在長期無數次交換的實踐中找到了辦法。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其它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它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有了一般等價物後,方便了商品交換,人們只要經過兩次交換,就可順利換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換成一般等價物;第二步,用一般等價物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可見,一般等價物的出現,有利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

一般等價物由什麼商品來充當,各地區劃同,一個地區的不同時期也有不同。在歷史上,牲畜、布帛、貝殼、糧食、食鹽、金屬等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我國最早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之一是寶、貝。許多與商品交換有關的漢字,都有貝字作部首,如貨、賠、賺、販、購等。

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是金銀自身自然屬性決定的,即金銀有許多適宜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徵: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和容易分割等。

首先是體積小、價值大。因為採掘金銀要耗費巨大的勞動,所以金銀的價值大。這樣,人們可以攜帶少量的金銀,就能買到大量的商品。

其次,金銀不會腐爛,久藏不壞。黃金、白銀極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幾千年後挖掘出來,仍完好無損。

再次,質地均勻、容易分割。金、銀可以隨便熔合,又可隨便分割,其價值不會受到損失,而羊、布、貝殼等就不行。 正因為金銀有這樣多的優點,所以,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黃金、白銀身上。金銀一旦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它們也就成了貨幣 。 從上述貨幣的產生過程可以看出,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的出現解決了商品交換發展的障礙,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貨幣的出現也帶來新的矛盾。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我們的能把金銀貨幣完全等同起來。金銀就是金銀,它也是一種商品,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只有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才成為貨幣。

貨幣與一般商品的共同點是:貨幣也是高品。金銀能夠充當貨幣 ,是因為金銀本身是商品,既是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貨幣與一般商品的區別是:貨幣不是一般的商品,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專門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這種貨幣與一般商品的本質區別,就是貨幣的本質。所以說「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② 貨幣起源

關於貨幣的起源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

③ 貨幣起源於什麼 貨幣的相關知識

1、中國古代的貨幣起源學說:先王制幣說,管子認為貨幣是有權勢的統治者或者賢明的人為解決民間交換困難而創造出來的;自然產生說,司馬遷認為貨幣是為適應商品交換的需要而自然產生的,隨著農、工、商三業的交換和流通渠道的形成,貨幣和貨幣流通應運而生,隨之興盛。

2、西方的貨幣起源學說:創造發明說,貨幣是由國家或者先哲創造出來的;便與交換說,貨幣是解決直接物物交換困難而產生的;保存財富說,貨幣是為保存財富而產生的。

3、馬克思的貨幣起源學說: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貨幣就產生了。

4、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觀點:出發點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難,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趨向交易成本低的規律。

④ 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錢是誰發明的錢是怎樣產生的

中國貨幣發展史
世紀之交、千年伊始,縱觀貨幣的起源與發展,是伴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演變進行的,它在記載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同時,已成為研究社會歷史、探索人類文明的重要工具。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勤勞勇敢,在創造和孕育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孕育了璀璨奪目、連貫性強、影響深遠的東方貨幣文化,成為研究世界貨幣演變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史料和考古研究表明,我國貨幣的起源發展與世界貨幣起源發展基本同步,大體產生於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之後,發展於奴隸社會殷商時期,形成於後周,統一於秦。就其貨幣本身發展的歷史來看經歷了從實物貨幣時期、金屬貨幣時期、紙幣時期以及現代電子貨幣時期等四個不同階段。其中,我國金屬貨幣白銀的鑄造、紙幣的使用,遠遠早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實物貨幣時期是貨幣發展的最初階段,產生於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及畜牧業與農業分離之後的原始社會後期。據《周易·系辭下》記載,「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為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段文字描述了我國實物貨幣初期商品交換過程,交換的形式是以物易物。稱「物物交換」,隨著交換的發展,「物物交換」的形式逐漸不能適應。於是,人們選出一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產品作為等價物,這種產品便獲得了貨幣的職能,即稱為「實物貨幣」。其對象首先是牲畜,其次是布粟,最後為幣。
金屬貨幣時期在我國使用以物易物。稱為「物物交換」。隨著交換的發展「物物交換」的形式逐漸不能適應。於是,人們選出一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產品作為等價物。這種產品便獲得了貨幣的職能,即稱為「實物貨幣」。其對象首先是牲畜,其次是布粟,最後是貝幣。
金屬貨幣時期在我國使用大致是在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即手工業分離出來之後。金屬貨幣在我國的貨幣使用中長期占統治地位,並延續使用了幾千年,呈現出紛繁復雜、幣制多樣的形態,在我國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金屬鑄幣主要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
一、仿形貨幣階段。這一時期的貨幣,以金屬鑄造,較之實物貨幣時期雖有幾種固定的幣形,但無標准重量,僅有大小輕重之分,我國殷商至戰國末期為仿形貨幣階段,包括仿貝、仿農具和仿工具「削」的鑄幣,主要有西周布幣、齊、燕刀幣、楚蟻鼻錢以及仿紡輪的圜錢。在貨幣理論研究方面有了初步的成效,其中「子母相權」理論對後世貨幣理論研究影響較大。
二、記重貨幣階段。是金屬貨幣發展逐步走向規范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將紛繁復雜的仿形貨幣,統一為黃金和半兩方孔圓錢。在這一階段白銀開始鑄幣,並得到了較大推廣,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採用銀制幣的國家。其中,漢五銖錢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最久、最成功的記重貨幣,在貨幣理論研究上也由仿形貨幣階段的輕重論進入了記重貨幣階段的名目論和金屬論。
三、記年寶錢貨幣階段。唐開元通寶的使用標志著金屬記年寶錢貨幣階段的開始,即錢上鑄明年號。從有關考古發現來看錢上鑄明年號,並不是從唐朝開始,而且唐朝第一次鑄錢也並不是年號錢,但唐以後的錢幣多是鑄明年號,因此,我國習慣上把唐開元通寶以後的鑄幣,稱為記年寶錢貨幣階段。記年寶錢的產生既是唐朝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前朝貨幣實踐的總結,唐朝是我國封建王朝發展的鼎盛時期,隨著對外交往交流的增多,這一時期貨幣對我國後世貨幣變化,仍至世界貨幣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唐朝經濟的繁榮在貨幣方面表現為:一是經濟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信用機構的發展,當時長安已出現了專門經營兌換和匯兌的信用機構,並且出現了類似匯票性質的「飛錢」;二是唐朝除了有通行的銅鑄幣外,還有金銀鑄錢,發展了貨幣的金屬實物形態。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鑄幣是唐「開元通寶」。
造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我國也是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之一,他的使用最早可追朔到漢代白鹿皮幣和唐「飛錢」,北宋(大約公元1000年)時正式發行「交子」,元、明時逐步完善並成為經濟交往中的主要貨幣,清時繼續延用,但一度曾被廢止。紙幣的出現和使用是在社會經濟交往過程中自發產生,是對貨幣發展的一次史無前列的變革。800年前,明朝中葉曾來我國進行旅行的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無法理解賤價的紙張竟能同昂貴的絲綢同價交換。紙幣雖然改變了商品交換的方式,但由於封建社會和近代統治者只將紙幣發行當作其聚富斂財的工具,過量發行,導致通貨膨脹加劇,尢其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施的「法幣改革」時發行的法幣,更是將其作為剝削和壓榨人民、擴充軍備、堅持內戰的工具,導致物價上漲、民不燎生。直至1948年12月人民貨幣制度的誕生,紙幣的發行和使用才得以真正意義上的規范和統一,並保持幣值的穩定,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欣欣向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如果說,上個世紀紙幣的使用是中國開創了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紀元,那麼二十世紀初美國人創造的作為現代社會象徵的電子貨幣,同是貨幣發展史上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類傳統的支付方式,實現了貨幣從有形階段向無形階段的跨越,而且還改變了人們數千年來衡量財富的標准,並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十多年來電子貨幣以其便捷、安全、高效等優點,在我國得到了較快發展,並進入人們生產、生活等諸多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貨幣互聯網路的形成,電子貨幣代替傳統意義貨幣已成必然。我們相信21世紀以信用卡為代表的電子貨幣時代已經到來,一卡在手、走遍天下已不是人類的夢想。
回首過去,展望新世紀,中國曾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貨幣的文明古國之一,並在漫漫的貨幣歷史長河中寫下過無數次中華文明的輝煌,記錄過漢唐時期封建王朝最強盛的一頁。但由於我們處於封建社會晚期的閉關鎖國狀態,以及近代工業的落後,已使我們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錢幣愛好者,在貨幣研究方面,不能拘泥局限於錢幣本身的形制、大小、輕重、色澤、成份、文字以及鑄造年代、製作技術方面,而要將它提高到社會經濟結構中去,研究貨幣的產生發展變化;並要將對貨幣研究放在其特定的歷史之中,去研究其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以及政治、軍事、文化中去,借古探今,汲取經驗,認清經濟活動規律,掌握現代科技,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和金融體制改革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弘揚我國悠久的貨幣文化。

貨幣的本質

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致富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對吧?他們共同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有這樣一個題。
目前國內黃金消費停滯不前在相當程度上是和國內市場開發不足有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外匯非常緊張,黃金長期被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國家控制很眼,其他方面的黃金消費一直受到限制。拒此回答下列問題
充當、國際支付手段的黃金,其本質是c
a一般等價物 b交換媒介 c結算手段 d財富代表
為什麼不是a
還有一題
黃金作為硬貨幣,至今仍是各國貨幣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儲備量最大,近十年來都 保持在8000噸左右。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最為硬貨幣的黃金,其本質是a
a商品 b價值尺度 c天然是貨幣 d一般等價物
為什麼不是d
我的問題在於,貨幣的本質本就是一般等價物,無論它履行什麼職能不會有別的本質吧。除非它不是貨幣。緊急中。

根據中國銀行公布的外匯牌價,目前最值錢的貨幣是英鎊(賣出價1458.59),最不值錢的貨幣是日元(賣出價7.3593)。
回答者:茂盛匠人 - 經理 五級

這位網友的資料應該可以幫助你哦 好運朋友

⑤ 貨幣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貨幣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賬單位的一種工具。

貨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史前以物易物的階段。後來經過金屬貨幣、金銀、紙幣以及金銀本位制度,演化至近代之面貌。

以物易物的方式可能可以追溯到約十萬年前,只是沒有證據說明有任一個社會或經濟體曾經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沒有貨幣的社會可能是用債務或禮物經濟原則交易,若以物易物沒有發生,一般是出現在完全陌生或是潛在為敵的群體中。

世界上許多不同的文化最後都出現了商品貨幣。像希伯來人使用的舍克勒本來是重量單位,後來指特定重量的大麥,屬於商品貨幣。

第一次使用貨幣一詞是在公元三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美洲、亞洲、非洲及澳洲曾使用貝幣,一般是用寶貝科貝類的殼。依照希羅多德的記載,呂底亞人是西方最早使用金幣及銀幣的民族。許多學者認為最早的硬幣出現在公元前650–600年。

有些文化的商品貨幣慢慢變成了代用貨幣,金或銀的商家或銀行會針對存入的商品貨幣提供收據,並且可以依收據換回商品貨幣。最後收據可以代替商品貨幣,成為廣為接受的付款方式,最後就成為貨幣。

(5)什麼因素導致貨幣的發明擴展閱讀:

貨幣的功能:

一、交易媒介

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交易可通過貨幣完成,不需以物易物。其主要特點是在商品買賣中,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通俗地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因此,從價值運動的角度觀察,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在同一時間內,價值的運動是雙向的。即賣方在得到價值的同時出讓使用價值,買方在讓渡價值的同時獲得使用價值。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時,稱為通貨。


二、記賬單位

記賬單位(Unit of Account)是貨幣作為社會勞動的直接體現。貨幣本身作為一種商品,可以以自己為標准,與其他商品進行量的比較,而此時商品的價值形式就轉化為價格形式,商品通過貨幣進行表達的價值形式即為價格。

當貨幣執行價值尺度這一職能時,貨幣只需要以想像中的或是觀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單位則必須依賴於現實中流通的貨幣。正是由於貨幣的價值尺度功能,使得人們可以將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轉化為貨幣的價格形式,然後再與其他商品進行交換。


三、延期支付的標准

延期支付的標准,在賒銷賒購中,貨幣被用來償還債務。當債務是以貨幣來計算,其價值會因為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而減低。因此,延期支付的功能需要從上面三個功能中特別分拆出來。

熱點內容
內蒙古有股票交易所嗎 發布:2025-02-05 13:50:02 瀏覽:856
中核科技股票行情查詢 發布:2025-02-05 13:49:12 瀏覽:798
華膜科技股票 發布:2025-02-05 13:48:34 瀏覽:699
機構買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2-05 13:35:13 瀏覽:405
股票退市買的票怎麼辦 發布:2025-02-05 13:30:14 瀏覽:611
金融博士考什麼內容 發布:2025-02-05 13:21:38 瀏覽:770
長期投資基金怎麼算 發布:2025-02-05 13:19:41 瀏覽:542
穩健的貨幣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2-05 13:15:20 瀏覽:119
我國目前實施怎麼樣的貨幣政策 發布:2025-02-05 13:11:03 瀏覽:861
哪些養老基金有三一重工 發布:2025-02-05 13:02:23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