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何看待股市中的輪漲

如何看待股市中的輪漲

發布時間: 2023-06-14 21:41:18

Ⅰ 回顧三輪股市大潮:為何牛市多虧錢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

股市,一個牽動人心,讓人愛恨交織、欲罷不能的博弈場。

有人通過它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人卻因它而傾家盪產,妻離子散。

在這里,有鐮刀,有韭菜,有對抗,有收割。

在這里,資本不眠,時刻上演著驚心動魄的財富故事。


一劑良方


「受命危難之時,運籌帷幄之中。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望聞問切,用一劑良方醫治多年頑疾。」

這是2006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會,給尚福林的頒獎詞。

所謂的「一劑良方」則是他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推行的股權分置改革。

而這劑良方也是2006-2007年A股牛市的重要推手。

尚福林是在2002年出任第5屆證監會主席的,在此之前他長期在人民銀行工作。而在他上任之際,中國股市還沒有從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沖擊中走出來。

不過,外圍市場的沖擊,並不是影響中國股市的核心因素。股權分置這個 歷史 遺留問題才是主要症結所在。

股權分置,字面理解就是股權分裂而置,上市公司的兩種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對應的權利不一致。

當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所擁有的股份大部分是非流通性質的,而中小投資者擁有的股份主要是流通股。

由於兩者擁有的股票權利不對等,所以控股股東(非流通股股東)對於公司經營和維系股價的訴求較低,而這與中小投資者(流通股股東)的利益目標相背離,這使得投資者情緒比較低迷。

在股權分置問題的陰影下,從2002年開始到200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3年的漫漫熊市。在此期間,國內也發生了一輪史無前例的券商倒閉潮,昔日的華夏證券、南方證券等都沒能順利地走出股市的寒冬,倒在了黎明之前。

直到2005年4月,在尚福林主席的操刀下,證監會正式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這把懸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算是開始逐步落地。

而後,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穩步推進,這把「鋒利之劍」也熔化為「犁」,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可以說,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的解決,是中國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最為深遠的改革舉措,其意義重大不亞於證券市場的成立。

到了2005年底,市場上已經有1/3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 而此時此刻,嗅覺靈敏的聰明錢已經開始進場了。

這些聰明錢中不僅包括國內機構資金,也包括國際資本。

不過,推動國際資本快速流入中國的主要原因不止包括股權分置改革,還有人民幣的升值。

自2005年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變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後,在巨額貿易順差下,國內外匯儲備不斷增多,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海外資本加速湧入國內搶奪優質人民幣資產,而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自然也在其中。

就這樣,一場因股改和人民幣升值引發的史無前例的大牛市徐徐展開了……


基金一哥


早在易方達張坤成名十年前,股市中就已經有一個老股民們人盡皆知的名字——王亞偉。

2005年12月,在這輪股市上升浪啟動之際,王亞偉從沃頓商學院學成歸來,同時被任命為了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

當時的他應該也沒有想到自己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會在2006年嶄露頭角,並先後獲得2007年基金冠軍,2008年股基亞軍、2009年基金冠軍,而自己也被稱為「基金一哥」。

畢竟,在2005年的時候,王亞偉管理的華夏成長和社保基金收益表現還都非常一般。當時,已經是王亞偉做投資工作的第10個年頭了。

在這之前,作為安徽省理科高考狀元的王亞偉,獲得清華大學雙學位後,先是在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的研究部,從事研究咨詢工作。

當時,王亞偉就對股票研究非常感興趣,沒有把工作停留在簡單的股評上,而是從企業基本面出發挖掘投資機會,為客戶推薦好的股票。

正是因為如此,沒過多久,王亞偉就擔任了研究部經理,營業部還給了他一個2000萬的自營賬戶去操作,這也算是他的第一個「基金」。

後來,在1998年的時候,他的領導負責組建華夏基金公司,王亞偉也跟著過去了。

也是在那一年,中國迎來了第一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公募基金產品。

在華夏基金公司,王亞偉就從基金經理助理做起,並逐漸管理基金產品。但是整體來看,在2005年之前,他的投資業績平平,沒有顯示出明顯的過人之處。

直到2005年底,他在美國經歷了3個多月的學習與靜心思考,再次回國操刀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時,業績表現開始了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由於當時正處於股權分置改革關鍵期,王亞偉對未股改的股票、重組股、資產注入概念股等冷門股進行了發掘,並在當時獲得了很高的收益。 這使得他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2006年以150%多的收益率,位列股票型基金第12名。

當然,對於任何一個基金經理而言,一年優秀的業績表現並不能代表什麼,將王亞偉推向神壇的還是接下來幾年持續的業績表現。


死了都不賣


進入2007年,在經歷了2006年的快速上漲後(大盤漲幅高達130%多),股市的上漲勢頭似乎並沒有停歇之意。

如果將每一輪股市輪回看作是吹泡泡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形成、擴張、急劇膨脹和崩潰四個階段,那麼2007年股市應該進入了擴張和急劇膨脹的狀態。

從2007年1月份開始,央行就開始不斷地收緊流動性,但是滬深兩市卻依舊一路高歌猛進。大盤從1月份的2600多點,勢如破竹般地急劇攀升,到10月份竟站上了6124點的高峰。

當時,一首套用歌曲《死了都要愛》樂曲翻唱而來的《死了也不賣》在網路上瘋狂傳播。

其中,歌詞是這么寫的「死了都不賣,不給我翻倍不痛快,我們散戶只有這樣才不被打敗」、「死了都不賣,不漲到心慌不痛快,投資中國心永在」。

可以說,這首改編而來的「股票歌」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股民的狂熱情緒。

不少股民眼中已經沒有了風險可言,一味地沉浸在股市泡沫加劇膨脹的歡樂中,卻不知道是泡沫,就終究會有破滅的一天。

有些股民看著別人都賺了錢,按捺不住急慌慌進場,站在了山崗上。

有些股民前期賺了錢,感覺漲得太多從股市中撤了出來。但是之後看見別人沒有撤,獲得了更高的收益,自己又忍不住入場,結果把前期賺的錢也賠光了。

這場慘痛教訓,成為大多數剛入市的60後、70後股民,所交的「第一筆學費」。

自A股站上6124點高峰後,便開始了震盪下行的走勢。再加上當時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並演變成了金融危機。

受此影響,全球股市開始了單邊下跌,A股自然也不例外。一年下來,在2008年10月份,大盤重新回到了2000點以下。

紙醉金迷的資本盛宴終究是走向了終結。

一切好似塵歸塵,土歸土,又回到了起點。

但是,對於個體而言則就有所不同了,有些人暗自慶幸自己跑得快,有些人則含淚暗暗發誓「這輩子再也不會進入股市了!」

對於王亞偉而言,他憑借自身的選股能力和倉位控制能力,似乎「一劍封神」,成為基金一哥。不過,相比於他後續10年的業績表現,當時似乎也是他投資生涯中的一個最高峰。

話說過來,誰又能夠保證自己在下一場資本盛宴中避免之前犯過的錯誤呢?

對於A股市場而言,下一次的資本盛宴便是2014-2015年的大牛市了。


「殼」瘋狂


在經歷了2006-2008年這輪氣勢恢宏的股市牛熊輪回後,A股市場也曾因「四萬億刺激」政策在2009-2010年出現過明顯的上漲行情。

但2011年之後,A股市場又進入了漫漫熊市。

不過,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句出自《易經》的至簡名言,似乎精準地概括了股市的運行規律。

在經歷了前期的持續下跌之後,從2013年開始,股市迎來了結構性牛市。這個結構性牛市是指部分股票上漲的行情,當時主要體現在小盤股(規模比較小的股票)的大幅上漲。

當然,小盤股行情的爆發也絕非沒有苗頭可循。

在2013年的時候,因為IPO(首次公開募股)被暫停,並購重組取代IPO成為了企業上市的主要渠道。

再加上當年10月份,並購重組的審核門檻和審核環節明顯降低,於是國內掀起了一場並購重組的浪潮。

由於2013年恰逢移動互聯網崛起,作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應用端的手游和傳媒公司便成了這次並購重組浪潮中的弄潮兒。

而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只要搭上了手游或者傳媒這些香餑餑,股價便可以快速翻幾番。

一家上市公司隨意出資200萬元到300萬元收購一個小手游公司股權,即使在主業虧損的情況,公司的市值都可以達到近百億元,比收購前的市值翻好幾倍。

所以,在當時有一則笑話「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都變成了影視和 游戲 公司。」

因為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好似任何主業業績的增長對股價帶來的效應,都不如收購一家影視或者手游公司來得快。

這些股票本身的業績增長一般,但是有手游或者傳媒等新型經濟相關的資產注入預期,被形象地稱作「殼」。

由於炒作注入預期,所以很多「殼」公司的股價會因一丁點的風吹草動而發生較大的異動(翻好幾倍)。

與此同時,在IPO方式受堵,並購重組格外受歡迎下,這些沒有業績增長的「殼」公司由於提供了上市渠道,所以也顯得格外珍貴。

一時間,「殼」買賣和「殼」公司股票二級市場買賣都變得異常活躍,A股市場迎來了一輪「殼」瘋狂。

而這場「殼」瘋狂也為2015年的大牛市埋下了伏筆。


配資、配資


在2013年小票行情進行地如火如荼之際,大盤的表現其實並不好。到2014年,大盤已經下跌到2000點左右了,市場投資者情緒也非常低迷。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市場上的很多股票已經非常便宜了,像貴州茅台的市盈率都不到10倍了,可謂是遍地黃金。

但是,市場投資者情緒還尚未從熊市的陰影中走出來,悲觀的情緒讓大家不敢輕舉妄動,只有少數勇敢的投資者開始進場搶奪便宜籌碼。

而正如巴菲特所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當時的確是絕佳的買入時點。

2014年11月,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市場壓抑已久的做多熱情終於一觸即發,股市如脫韁的野馬般開始瘋狂地上漲。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進來,市場成交量急劇放大。

而看著別人進入股票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有更多的人按捺不住了,大家紛紛跑步入場,甚至有大批量的人覺得自己的本金不夠,選擇配資(簡單理解,就是借錢炒股)。

有需求就有供給,在股票市場火熱的情況下,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配資平台。

「大盤都漲成這樣子了,你還不來配資,怎麼著你家裡有礦?」等配資平台攬客的廣告在互聯網和移動平台上與日俱增。

這些場外配資平台可以給與5-10倍,甚至更高倍數的杠桿。

以1:5倍杠桿為例,10萬本金可以借到50萬元,如果都投入股市中,這意味風險和收益都在成倍數擴大。

然而,投資者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杠桿」的危害,只是覺得「股市會漲,我的收益要翻好幾倍」。

當時,甚至有大把的投資者先通過信用貸款的方式從銀行借錢作為本金,再去配資獲得更多的資金。

2015年,在各路配資資金瘋狂流入股市的情況下,股票市場瘋狂上漲,其中有「互聯網+」等新興經濟相關的小票漲幅更為突出。

人雖然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但 歷史 總是驚人相似。正如2007年一樣,是泡沫就有破裂的一天,不合理的估值終究要回歸理性。

場外配資被嚴查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各類杠桿資金開始加速「爆倉」。

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國家隊入場輪番上演,股票市場加速下跌,「杠桿牛」落下來帷幕。


私募一哥


就股票市場而言,如果歷經一場牛熊輪回,重新回到原有起點時,那麼,對於場內的投資者而言,這便是一場零和博弈。

有人賠錢,必然有人賺錢!

而這就是韭菜與鐮刀的區別所在。

在2015年這輪「杠桿牛熊市」中,有一把鋒利的鐮刀,那便是徐翔。

盡管,作為私募界「一哥」的他,因操縱股市的罪名,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場,不禁令人唏噓。不過,他傳奇的人生經歷卻是不能否認的。

1976年出生的徐翔,在他17歲的時候,就帶著三萬塊錢進入了股票市場,算得上是骨灰級的股民了。

經過長期的摸爬打滾,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炒股風格。

他擅長短線,常以兇狠凌厲的操作手法追漲殺跌,也因此被稱作「寧波敢死隊總舵主」。

到2009年底時,徐翔已經通過股票市場完成了原始積累,並轉型私募,創立了澤熙投資。

公司所發的首個產品澤熙瑞金1號初始規模就高達10億元,遠超當時市場上許多私募基金規模,而這其中有大部分的資金來自於徐翔過去十年的原始積累。

由於徐翔非常熟悉散戶心理,並通過「一字斷刀魂」的慣用手法收割了不少散戶。

像澤熙最早投資的一些股票,在澤熙完成建倉後,股價會出現快速的拉升與回落,此後呈「一」字橫盤。

對於散戶而言,他們期待後續反彈,在橫盤期間不斷買入。然而,澤熙卻會悄然出貨。這樣的操作手法被市場形象地稱作「一字斷刀魂」。

在這樣的操作手法下,澤熙的產品回報在市場上一枝獨秀。

受益於產品優秀的業績回報,澤熙投資的管理規模也飛速擴張,到2012年底,公司管理資金規模已經突破100億元,僅次於當時的第一名重陽投資。

不過,除了凌厲的操控手法,徐翔自身對於股票市場的變化,也是非常靈敏的。

這一點在2015年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2015年,他在意識到市場的瘋狂之後,從5月份開始就逐漸減倉,到6月份的時候,澤熙管理產品的倉位已經很輕了,算是做到了成功逃頂2015年的股災。

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他操縱市場、涉嫌內幕交易的罪行,最終還是被監管層找到了證據。

2015年11月,徐翔被捕,至今仍被關在獄中。

而徐翔的落幕也象徵著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基金狂潮


自2015年之後,中國股票市場至今也沒出現一輪快速上漲的全面牛市。

然而,結構性的牛市行情卻始終存在。

與2015年有所不同的是, 市場拋棄了原來的小票風格,以「醬香型 科技 」為代表的白馬龍頭股,成了市場追逐的焦點。

從2016年開始,貴州茅台的股票價格從200多塊,上漲至2000多塊,股價翻了有10多倍。

一直持有貴州茅台股票的投資者,暗自慶幸「醬香型 科技 才是真 科技 」。

而對茅台的股價和估值產生質疑,一直沒有上車的投資者,只能:

「年少不知白酒香,錯把 科技 加滿倉;年少不知白酒好,錯把醫葯當成寶;

年少不知白酒醉,錯把證券當安慰;年少不知酒可貴,一把鼻涕一把淚。」

當然,從2017年開始,除了貴州茅台,也有五糧液、恆瑞醫葯、愛爾眼科、寧德時代等優質龍頭股的股價迭創新高。

這一特徵在2020年表現得尤為明顯。

2020年,因疫情沖擊,全球央行放水,優質風險資產受到追捧,A股市場上的白馬股股價一路上揚。

然而,與此同時,一眾小票卻連續下跌,股票市場二八分化極其嚴重,所以也被網友戲稱為「熊牛市」。

在這樣的情形下,仍然沉浸在前期市場風格,靠炒小票賺錢的投資者,就十分痛苦。

而以消費龍頭白馬為主要持倉的基金,業績表現十分亮眼。

所以,與2007、2015年散戶跑步入場股市不同,2020年「基金」一詞反而頻上微博熱搜,市場迎來了「基金購買熱潮」。

其中,易方達的基金經理張坤,因所管產品業績優秀,受到了市場上投資者的追捧。這些90後新生代投資者,還給張坤組建了後援會。

基金經理「飯圈化」成了當前市場一道新的風景線。

不過,也並非所有基金產品的收益回報都表現好,市場上存續的基金產品之間也存在二八分化效應。

買了消費主題基金,和買了 科技 主題基金的投資者的收益相差甚遠。

那些頭腦一熱,高點申購基金的投資者的收益,自然與低點買入,長期持有的投資者相差甚遠。

所以,如何購買基金也是一門投資藝術。


站在當前時點,回看過往三次股市輪回,無論是全面牛市也好,結構性牛市也罷,每一輪股市的上漲都離不開資金和情緒的推動。

不過於很多散戶而言,由於信息不對稱或者缺乏專業的長期跟蹤能力,不管是購買股票還是申購基金,進場時間往往已經是上漲末期。

縱使有些散戶進場時間挺早,但是耐不住人性的考驗,容易追漲殺跌,賣在了低點,又重新買回在了高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散戶牛市多虧錢」的情況。

究其根本,人性使然罷了。

然而,投資卻終究是一門逆人性的藝術。

在當前,全球央行仍在大放水,資本盛宴尚未終結之際,可能大家並不會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盛宴結束之前,大家尚且可以追隨大勢。

畢竟,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但當拐點到來時,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耐住波動的考驗,不要貪戀最後的美酒。

Ⅱ 如何判斷股票的漲跌

七招助你准確判斷:

1、目前股票市場的理論都要研究
江恩理論、混沌理論、波浪理論,道氏理論國內國外的等理論都要研放棄復雜的,留下簡單的。
2、摒棄各種復雜的技術指標
現在有很多系統交易者,同樣就產生了無數的技術指標,從趨勢到擺動指標,不計其數,很多交易者嘗試了無數指標K線,均線、macd、kdj、威廉指標,無論什麼技術指標只是信號,一定要自己判斷。
3、找到一套正確的方法
一定要做好統計工作,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5天均線、10天線、月、日均線都需要對比。
4、敢於重倉
不要相信輕倉就能賺大錢,如果有也只是偶爾一波行情。當你有成熟的方法成功率達到60~85%就要雲適應重倉。
5、不要與人討論
人的心不一樣,眼界格局就不一樣,性格不一樣、方法不一樣,探討的結果不會一至,即使你們同時做同一方向單,出場也會出現不同。討論反而那很容易受到干擾,往往做錯都是聽了別人一言。
6、不要聽信所謂的技術指導
真正的高手何必要教別人賺錢,即使有些高手做一些技術指導,但僅僅針對極少數,偶爾說說而已。現在充斥股票市場的到處都是偽高手,擦亮你的眼睛,不要因為別人一番長篇大論,或者每次行情判斷都正確就去相信。真正的賺錢者,知者不言!
7、舉棋不定的時候可使用決招
如今市面上盛傳一種預測 股票的技術叫遁甲量股,再我引用小試了10次後,發現有8次准確,驚喜之餘也提醒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它,還是要自己的判斷。在自己看好又拿 不定主意的時候使用它。

Ⅲ 股市中各大指數之間的輪動關系是怎麼樣的,哪些板塊帶動哪些指數

所以,最好先買到最先上漲的板塊,不能做出很大利潤,這樣等到高位的時候,主力減倉時,見頂的時候就難以判斷,都會出現領漲股,拿不準,但反彈時,那些大盤股就未必表現好了,就是要投資者摸不清,會帶動版塊內其它股票輪流上漲。下跌也是一個道理。個股也是一個意思的。這些不停地輪動,最終都會上漲的上漲趨勢中,往往是各個板塊的輪動上漲,才能有接盤,一個板塊里,國家不希望指數大幅下跌時,就會拉動大盤股撐起指數,其實好多股票都是跌的

Ⅳ 股市上漲如何動看待

股市上漲如何動看待?股市上漲理性看待,靜心使出精準一擊。

動態地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在未來宏觀經濟會繼續向好的條件下,不僅現在的市場估值會得到修復,而且,相對估值或者絕對估值有可能依然還是偏低的。

我們說要理性看待股市的上漲,言下之意,其實也是說要動態地看待股市的上漲。用動態的眼光看股市,它的走勢不僅是一種可以與歷史對應比較的客觀存在,而且更是一種自身內部動因激發而起的發展需求。人不可能第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樣的道理,把股市的運行簡單地看成歷史的重演,也是一種有著很大局限性的觀點。我們看股市,任何時候都應該動態地發展地去分析。

一方面,同過去相比,現在的指數點位雖然比1664點翻了一倍多,但相對於6124點則不過收復了一半多一點的失地;另一方面,同未來的發展相比,在IPO重啟的條件下,未來的指數無論結構成分或估值基礎都將發生不同於過去的變化,與其說股指即將走到非調整不可的終點,不如說是市場又將揭開一個新的起點。

靜態地看,目前無論是整體市場的股指還是部分行業或股票的估值同原來的業績相比,確實已經處於相當不低的水平。但是,動態地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在未來宏觀經濟會繼續向好的條件下,不僅現在的市場估值會得到修復,而且,目前的相對估值或者絕對估值有可能依然還會是偏低的。

估值是一個多維的空間概念。估值預期的變化,不僅取決於企業盈利狀況的變化,在特定的條件下,跟政策預期的變化和人們信心的彈性也有著不可分割的影響。在貨幣政策比較寬松的時候,市場估值會高一點;在貨幣政策比較緊的時候,估值會低一點;當市場信心比較強的時候,估值會高一點;當市場信心比較弱的時候,估值會低一點。對於投資者來說,估值永遠是一個探討不完的有意思的話題。

離開了估值的動態變化,人們或許很容易就被泡沫的定性給套住。其實,什麼叫資產價格泡沫,誰能真正給說得清楚?

在經濟學概念中,其實有許多是沒有確切的統一定義的東西。它們在某種時候,不過是為人所用的鬼影子。如果不是金融危機讓一切沽名釣譽的偽經濟學原形畢露,通脹鬥士的金字招牌或許至今還在格林斯潘的頭上熠熠閃光。

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沒有前13次的連續減息,後來的連續17次加息也就沒有了出師之名。而如果沒有連續17次加息後的迫不得己的再度連續大幅度降息,美國的次貸風波也就不至於演化為一場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連續五屆的任期中,先是連續減息刺激過度投資,接著又連續加息抑制通貨膨脹,然後再連續減息吹大房地產泡沫。通脹鬥士格林斯潘後來反而被指為這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通脹預期成了格林斯潘手裡愛捏成什麼模樣就捏成什麼模樣的橡皮泥。但是,格林斯潘念念有詞的通脹預期,其實並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的通脹風險,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鬼影子。所謂的通脹鬥士,說穿了,無非也就是挑戰鬼影子的鬼鬥士而已。可悲的是,人們被這位通脹鬥士玩弄於股掌二十餘年,到頭來還沒有看到真正的通脹到底是何模樣,反而被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機陷於滅頂之災。

現在不少人都在喋喋不休地鼓噪通脹的風險,但是,今年一至五月有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CPI還是PPI,都是在逐月下降的。這與其說是通脹,還不如說是通縮。通脹的預期莫非空穴來風?

對於目前剛剛展開恢復性行情的股市,現在談論泡沫不泡沫顯然也還為時尚早。市場資源供不應求的格局還遠未得到改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的恢復,不僅對經濟復甦是一個有力的支持,而且也使得投資者有了一個目前來說還不是風險太大的投資場所。目前的流動性不僅大致上合理地反映了對資產價格的估值預期,而且也是可以支持這輪恢復性行情的發展趨勢的。隨著新股供應量的增加,市場自身會相應地進行必要的調節。

Ⅳ 股市中為什麼會出現板塊輪番漲停現象

首先是政策的傾向,政策指哪,哪個板塊就亮!在政策面平靜的條件下,很多新基金重倉的板塊會先漲,然後就是調整了一段時間的股票開漲!整個板塊不能一直漲,漲一漲就要開始調整了,但是其他板塊受到資金的青睞就會漲,就開始輪動了。

Ⅵ 怎樣從漲停板中找股市熱點板塊股票看熱點板塊解析

如果每天關注股市,熱點板塊根本不用找就知道了。在漲幅榜中找強勢股也是沒錯

Ⅶ 股市中什麼是趨勢怎麼去判斷股票的趨勢

股票中的趨勢就是指股票運行的方向,實際就是指股票發展的動向。

股票總體分為三個趨勢,分別為上漲趨勢、下跌趨勢和橫盤趨勢,當股票運行在不同的趨勢,股票就會有不同的走勢,下方進行分析三種趨勢的情況。

首先上漲趨勢是A股市場的主要目標,畢竟A股只能做多賺錢,而做多就是要買到上漲趨勢的股票,這種股票成功概率高。

比如某隻股票進入橫盤趨勢,股票運行在10元~12元之間,只有20%的區間震盪,每當跌到10元又拉起來,當漲到12元的時候又下跌,就是這樣區間來回折騰,不跌破低點,而不突破高點,股價保持一個區間運行。

最後通過上面分析已經得知,股票中的趨勢就是指股票運行的大方向,就是指股票在一定區間運行的動向,所謂遵從趨勢,順勢而為就是指遵從股票的方向,方向就是如趨勢,希望股民投資們一定要清楚。

Ⅷ 股票漲跌靠的是什麼你是如何看待

股票上漲和下跌的本質就是靠「籌碼的供需關系」來決定的,股票上漲說明二級市場籌碼供小於求,股票下跌說明二級市場籌碼供大於求,籌碼的供需發生變化造成股價漲跌。

當然股票漲跌是受到籌碼的供需關系決定的,但籌碼的供需關系背後有資金來控制的,資金就是股票市場的動力;當主動買入的資金遠大於賣出的資金股價會上漲,反之主動賣出的股份遠大於買入的資金股價會下跌,按此推斷股票的上漲和下跌靠資金推動的。

匯總

通過上面進行分析後得知,股票上漲的意思是股票的股價在拉升,股票下跌的意思就是股票的價格在下跌;不管是股票上漲還是下跌都是靠「籌碼」和「資金」只有這兩樣東西才能影響股票的漲跌,這就是股票漲跌背後的奧秘。

總之想要在股票市場賺錢,必須要弄懂股票上漲和下跌的原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許只有深入了解股票的上漲和下跌原理之後對自身炒股會有很大幫助,努力吧少年!

熱點內容
002910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5 14:35:44 瀏覽:717
橫琴保險公司有什麼理財險 發布:2025-02-05 14:27:26 瀏覽:894
正業科技的股票價格 發布:2025-02-05 14:27:24 瀏覽:389
貨幣基金倉位使用率怎麼算 發布:2025-02-05 14:22:58 瀏覽:871
漲停競價股票嗎 發布:2025-02-05 14:15:25 瀏覽:586
新光圓成股票歷史交易 發布:2025-02-05 14:12:03 瀏覽:164
基金公司如何了解一家企業 發布:2025-02-05 14:09:37 瀏覽:909
金融學國際金融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9:18 瀏覽:457
穩健型基金如何操作 發布:2025-02-05 13:55:20 瀏覽:963
內蒙古有股票交易所嗎 發布:2025-02-05 13:50:02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