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量有什麼影響
A. 貨幣發行過多對於經濟的危害
貨幣發行過多會引起通貨膨脹。
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紙幣發行的多少並不是可以被任意決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是它必須要遵循的標准,貨幣的需求量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貨幣的需求量=(商品價格水平×商品總量)/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總量和商品價格水平成正比。即社會中的商品總量越大,商品價格越高,當然所需要的貨幣量也就越大。
而它又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貨幣周轉次數越多,流通速度也就越塊,而如果所發行的紙幣超過了實際流通過程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引起所謂的通貨膨脹。
(1)貨幣量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
1、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2、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3、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4、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5、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B. 貨幣供應量增加對一國經濟影響有什麼
貨幣供應量增加,實體經濟流通的資金就多,企業獲得的貸款就多,生產規模就會擴大,宏觀經濟屬於拉動階段。
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和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
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於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
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轎褲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2)貨幣量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1)從貨幣當局資產方著手,加大國內資產的運用,即加大再貸款、再貼現規模,特別是對那些急需資金的中小金融機構,這樣可以從資產方影響基礎貨幣的增加。
(2)擴大貨幣發行。在基礎貨幣中,貨幣發行佔到了近50%,因此加大貨幣發行是擴張基礎貨幣,進而增加貨幣供應量(M1、M2)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的經濟過剩,絕非是經濟高度發達條件下的過剩,遠未達到東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
實際上,建閉螞簡設資金缺口極大,潛在消費與投資需求空間還很大,完全可以用發鈔票的辦法配合擴張性財政政策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同時,為擴大貨幣發行,還可以核銷部分國有商業銀行的壞帳,幫助金融機構化解金融風險;盡快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消除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放款的後顧之憂,從而擴大貸款規模,使資金配置更加優化、有效。
(3)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央行購入債券,吐出基礎貨幣,這物做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公開市場操作有一個好的著力點。
C. 貨幣流通的越多會帶來什麼呢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貨幣流通速度:
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周轉次數。如:1元貨幣1月內平均執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職能,就起了4元貨幣的作用。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越少,反之則越多。
影響:會造成通貨膨脹,引起價格的上漲,從而影響居民的消費水平,人們的生活水平會相對地下降,容易造成經濟不穩定。
拓展資料
一、貨幣流通,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貨幣不斷在賣主和買主之間轉手,這種連續不斷的貨幣轉手,便形成一個與商品流通W-G-W相伴隨的貨幣流通G-W-G。
二、社會上的貨幣流通量是由貨幣發行和流通兩個環節共同決定的。通常發行是由國家控制,流通主要是通過銀行進行。銀行在開展住房按揭貸款等業務時可以創造出大量流通貨幣,這是現代金融體系運轉的一個基本原理。在高效率的金融體系當中,國家只要發行/回收少量的基礎貨幣,就可以通過銀行的信用擴張來增加/縮減大量的社會流通貨幣。
三、 貨幣流通形式
(一)貨幣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資金流動引起的、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運動。
(二)貨幣流通的形式包括現金與非現金流通
現金流通是直接以現金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的運動,主要是同消費資料零售市場的商品流通、居民個人的小額支付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非現金流通或存款轉賬結算主要是同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資料批發市場的商品流通、企事業單位的大額支付以及與金融交易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三)貨幣充當流通手段,根據其靈活程度不同,分為三個層次:
M0=現金
M1 =_0 + 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城鄉居民的活期存款
M2 =_1 + 城鄉居民的定期存款+ 企業專項基金存款+可貼現的國庫券
D. 央行發行過量貨幣 如何產生不良影響
央行發行貨幣主要還是國內流通,貨幣量增多會導致國內物價上漲,存在通脹風險。通脹過程中,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增加,企業紛紛倒閉,失業率上升。
就統計數字講,貨幣總量增加會拉高CPI,GDP。
E. 貨幣供應量增加對一國經濟影響有什麼
增加貨幣供給量,過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產品,產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增加貨幣供給量,在短期內,企業獲得資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產量,從而GDP增加。
但是,如果在經濟均衡時增加貨幣供給,會破壞經濟均衡,會導致通脹,會導致房價上漲等,還會使產品市場產能過剩,企業意識到市場的真實需求後,會減產,裁員。經濟會陷入蕭條,GDP下降。
(5)貨幣量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
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
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超額准備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2008年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4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1.1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7.93%。
增幅比上年末低3.12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1.12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8%。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供應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央行:5月份金融運行平穩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
F. 經濟學中貨幣量大小是如何影響需求的
這個可以從IS-LM模型來看,IS曲線向下傾斜(斜率為負),LM曲線是向上傾斜(斜率為正)。
當貨幣供給量增大時,LM曲線向右下方平移,會使總收入變大,利率下降。
過程是這樣的:
貨幣供給量上升——>利率下降——>投資增加——>使總需求上升,刺激消費,收入上升
當紙幣發行量過大,會使物價急速上漲,引發需求拉上型的通貨膨脹,嚴重通貨膨脹之後即蕭條。
你最好去網路IS-LM模型,看一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