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供給時滯什麼意思

貨幣供給時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6-14 03:12:54

A. 貨幣政策的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從制定到獲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須經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即稱為時滯。
時滯由兩部分組成: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
內部時滯指從政策制定到貨幣當局採取行動這段期間。可分為兩個階段:
(1)從形勢變化需要貨幣當局採取行動到它認識到這種需要的時間距離,稱為認識時滯;
(2)從貨幣當局認識到需要行動到實際採取行動這段時間,稱為行動時滯。內部時滯的長短取決於貨幣當局對經濟形勢發展的預見能力、制定對策的效率和行動的決心等。
周期調節
貨幣政策反經濟周期調節,是指貨幣政策「逆經濟風向行事」。當經濟增長過快、通脹壓力加大時,就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緊縮貨幣供給與信貸,給過熱的經濟降溫,抑制過高的通脹率;反之,當經濟增長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風險的時候,貨幣政策則要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應量和信貸總量,保障流動性供給,刺激投資和消費。
在經濟下行階段,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金融機構或企業等面臨短期資金供給不足時,中央銀行要為金融機構提供融資便利,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改善融資環境,維護投資者的信心,為經濟增長提供相對寬松的金融環境。貨幣政策反經濟周期調節的應用,旨在調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B. 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

貨幣政策時滯(time leg)----從貨幣政策制定到最終影響各經濟變數,實現政策目標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所需要經過的時間。
貨幣政策時滯可分為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二者的劃分是以中央銀行為界限的,一般貨幣政策時滯更多是指外部時滯,內部時滯又分為認識時滯和行動時滯兩部分。
內部時滯是指中央銀行從認識到制定實施貨幣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採取實際行動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中央銀行內部認識、討論、決策的時間。
外部時滯是指從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到對政策目標產生影響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貨幣對經濟起作用的時間。

C.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時滯是什麼有多大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從貨幣政策制定到最終影響各經濟變數、實現政策同標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所需要的時間。
貨幣政策時滯可分為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外部時滯是指從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到對政策目標產生影響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貨幣對經濟起作用的時間。在我國,由於金融體制和傳導機制的不同特點,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較短,大約為2~3個月。
貨幣政策時滯是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重要因素。如果貨幣政策可能產生的大部分影響較快地有所表現,那麼貨幣當局就可以根據期初的預測值來考察政策生效的狀況,並對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出必要調整,從而使政策能夠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貨幣政策是金融當局制定和執行的通過貨幣供應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手段。
貨幣政策的目標:
1.穩定物價;
2.經濟增長;
3.充分就業;
4.平衡國際收支。
拓展資料:貨幣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基本含義:
關於貨幣的本質,學術界仍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專業術語為通貨,主指「流通中的貨幣」。傳統上,貨幣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實際上,上述6條都屬於貨幣的職能定義。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D. 貨幣政策的時滯包括

1 、內部時滯:該時滯指的是貨幣當局首先需要正確認識了解到實際金融狀況的變化,然後根據情況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並且真正決定採取行動的時間;

2 、外部時滯:該時滯指的是貨幣當局已經實施了對應的貨幣政策行動,然後該行動對其目標起作用的時間。

以上就是貨幣政策的時滯根據階段情況不同分成的兩個部分。

貨幣政策時滯怎麼核算

由於貨幣政策的時滯概念非常的抽象,實際應用中對於貨幣政策的時滯其實指的是一個估計測算的時間,尤其是內部時滯。內部時滯的控制主體主要還是國家的貨幣當局,因此很難進行測算。通常測算都是通過一定的相對的指標作為模型來對外部時滯進行估計測算,一般所用到的指標是國民收入增長的變化、企業投資的變化以及市場利率的變化。但是由於所用到的指標以及計算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對於時滯的計算結果也是差異非常大的。

E. 簡述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及其構成

貨幣政策的時滯,即貨幣政策的時間效應,是指中央銀行從制定貨幣政策到貨幣政策取得預期效果的時差。由於經濟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政府當局未必能及時認識和判斷有無必要採取政策行動。即使認識到了採取措施的必要性,但由於行政手續所需時間較長,也未必能立即執行。而且,在執行過程中,假定無外界因素干預的話,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奏效。

一般地說,貨幣政策的時滯可分為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兩部分。

(2)外部時滯。它是指從中央銀行採取行動開始直到對政策目標產生影響為止的這段過程。外部時滯又可分為三個階段:①中期時滯。這是自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到該行動對金融機構產生影響,使金融機構改變其准備金水平、利率及其他信用狀況,以李純致對整個經濟社會產生影響力的時間過程。這段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對貨幣政策的反應以及金融市場的敏感程度。②決策時滯。這是指自利率或信用條件改變後,個人與廠商面對新的情況,做出改變其支出習慣或支出行為決定之前的時間過程。③作用時滯。即支出單位決定支出意向後,對整個社會的生產和就業都會產生影響,這段影響過程稱為作用時滯哪銷咐。

外部時滯主要由客觀的金融和經濟情形決定,受經濟結構以及各經濟主體行為因素影響較大。由於經濟結構及各經濟主斗掘體的行為因素都是不穩定和不易預測的,因此,外部時滯的時間長短就難以掌握。

F. 貨幣政策時滯產生的原因

  1. 貨幣政策時滯是從經濟形勢的變化需要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實施貨幣政策,到最終目標變數的變動即效果實現之間的實踐間隔。貨幣政策的時滯分為認識時滯、決策時滯和反應時滯。

  2. 從認識時滯看,由於統計數據的收集需要時間,因此中央銀行並不能及時地獲得經濟形勢變動的情況,可見從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到中央銀行掌握經濟形勢變化,並思考採取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運行,有了一個時間滯後。

  3. 從決策時滯看,由於政府決策需要程序,需要討論貨幣政策的方向、力度等進行討論,進而形成政策操作計劃,這又產生了一定的時間滯後。如果在決策時,各方意見不能統一,決策時滯會相應延長,甚至會錯過最佳時期。

  4. 從反應時滯看,中央銀行操作貨幣政策後,最先能夠改變是基礎貨幣、商業銀行體系的超額准備金和短期利率,要經過貨幣供應量、長期利率的變化才能影響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並對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產生影響。這有有了時間滯後。

  5. 貨幣政策時滯可能使得政策效果減弱,甚至帶來相反的效果,這是必須重視的問題。(這里主要參考了彭興韻:金融學原理,第五版)

熱點內容
掛單股票集合競價時在漲停價位上 發布:2025-02-05 16:55:40 瀏覽:529
基金會生活費怎麼算 發布:2025-02-05 16:54:19 瀏覽:651
分鍾歷史股票數據存入Excel 發布:2025-02-05 16:36:50 瀏覽:765
跨考蘇大金融專碩考哪些 發布:2025-02-05 16:31:48 瀏覽:382
即分期屬於什麼金融機構 發布:2025-02-05 16:15:20 瀏覽:621
法國股市多少會熔斷 發布:2025-02-05 16:03:38 瀏覽:573
股票12天9個漲停 發布:2025-02-05 16:02:39 瀏覽:444
紅塵金融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5:51:48 瀏覽:509
買投資基金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5:50:15 瀏覽:988
華天科技002185股票 發布:2025-02-05 15:50:02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