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英國股市為什麼退股

英國股市為什麼退股

發布時間: 2023-06-13 04:31:15

Ⅰ 關於英國退出歐盟的原因及利弊為什麼因此歐元大跌會有什麼蝴蝶效應嗎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最新消息稱,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英國就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投票結果顯示支持「脫歐」的票數以微弱優勢戰勝「留歐」票數,英國將脫離歐盟。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Ⅱ 股票什麼情況下會退市

一:主動性退市
是指公司根據股東會和董事會決議主動向監管部門申請注銷《許可證》,一般有如下原因:營業期限屆滿,股東會決定不再延續;股東會決定解散;因合並或分立需要解散;破產;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結構、布局。
二:被動性退市
是指上市公司連續3年經營不善、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股票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等原因。

Ⅲ 英國股票市場的英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英國最早完成產業革命,股份公司發行股票也歷史悠久。16世紀中葉,英國商人組織起專營海外貿易的公司,這些公司就是利用發行股票的辦法籌集資金。後經政府許可,這些股票可以自由買賣。這些被允許自由買賣的股票和債券就成了英國早期證券市場的基本元素。
英國的證券交易所起源於17世紀末期。當時因英格蘭銀行成立發行了大量的政府債券和銀行股票。當時英國政府設立了皇家交易所,專門買賣政府債券,而民間的股票交易活動大都在咖啡館內進行。此時,歐洲一些國家為了開發美洲,擴大對亞洲的貿易,進行了海上爭霸的戰爭。英國為了戰爭的需要發行了大量的政府債券和股票,使股票交易十分活躍,交易形式逐漸完善。在此基礎上,倫敦證券交易所於1773年在新喬納森咖啡館正式宣告成立。1802年倫敦證券交易所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交易所成立後,分散的證券交易集中於交易所經營。為了加強對交易所的管理,1812年英國頒布了第一個證券交易條例。當時,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價證券主要是國債、外國公債、礦山、運河股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為了醫治戰爭的創傷,推進產業的現代化,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股票的發行與買賣又開始活躍了起來。一些機構投資者踴躍購買股票,股票的成交額與日俱增。
20世紀70年代,歐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英國金融界看準了這一點,大力推行新的金融政策,想藉此來活躍證券市場。
進入80年代,英國經濟有所回升,民間企業設備投資增大,國內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債券增加,尤其金融、商業、不動產以及耐用消費品部門的新證券增加更為迅速。另一方面,證券構成也發生了變化。80年代以前。普通股票占相當大的比重,盡管如此,80年代後,從股票成交額和人均股市值來看,倫敦證券交易所都遠遠落後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之後,其人均股市值未進入世界前5名。這日趨落後的局勢,使英國政府痛感改革股票市場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扭轉被動的局面保持其在世界股票市場的重要地位,於是80年代開展了大規模的股票市場管理改革工作。進入90年代後,英國股市開始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股市之中。

Ⅳ 有誰知道1720年的股市崩盤,能說說嗎謝絕復制

其實我想搜索1720年英國股市的大盤情況,然後看到了這個問答。您是不是想看看牛頓當時在1720年左右虧損的淵源?我是這么搜索的。但是我暫時還沒有搜索到什麼。不過,牛頓購買的南海股票,可能是英國當時大盤的一個縮影。哦對了,第一個大盤指數應該是道瓊斯指數,美國股市理論的奠基人查爾斯道先生發明的,所以說,當時1720年的英國,應該還沒有大盤。查爾斯先生在1851年出生。大致的講,當時是因為南海股票算是在南美洲發現了金子,然後要去挖掘;其次是南海股票的股東或者利益群體有貴族、政府機構官員等等權貴階層,因此就大力宣傳南海股票的投資價值。就這樣,南海股票在1719年年中以後開始啟動,價格大約在100多英鎊;然後大約在1720年10月份左右突破了1000英鎊後到達了頂點,大約翻了8倍左右。牛頓先生第一次操作是在1720年年初左右,然後持有幾個月之後賣出翻了一倍;隨著價格持續上漲,周圍人群的眾口鑠金,然後賣出之後大約在600多英鎊時又再次買入,一直沒有賣。直到股價持續下挫,大約在300-100英鎊之間的某個價位清倉了所持股票,然後虧損很大。大跌的直接原因,是當時有的投資者因為其他原因,歷盡艱險,來到了南美洲,然後偶然發現南海股票在南美洲並沒有挖掘出金子。消息後來傳回國內,人們競相拋售,股市下跌形成。
可以參考07年的國內市場。就像有句話講的,昨日之事今必再有、今日之事後必再現,股市的漲跌尤其內在的規律,人性的低估和瘋狂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那個最高點和那個最低谷。但是這個最高點或者最低點卻是在後來,人們才知道的。為什麼這么說?就像人開車在高速上以100邁的速度行駛,這時候突然想加速超越前方一個車輛,然後開始踩油門,直到把前車超過去後,再恢復原來的速度。那麼這個超車時候踩油門的最高時速會到達什麼程度呢?是在120邁?還是121邁?還是115.7邁?等等等等的某個數字?都有可能。因此,股市也照樣,6124點、5178點就是這種超車時才形成的,人,不太可能精確到那個點位,而且這從戰略上來說基本沒有那個必要,因為我們要知道的、更加關鍵的是,現在是不是正在接近股市的轉折點。
總之,人性是助推器,但是本質因素在於市場的內在性漲跌規律。就像陰陽交替、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一樣,生命正是這樣產生的。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交合,生命之道;一陰一陽之謂道。
共勉。
這個問題好像是2011年?我是在2021年回答了這個問題。時間,就是輪回,或許這就是時間的特性。

Ⅳ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為什麼突然暴跌有什麼背景嗎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根本原因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2、直接原因

股票投機活動猖獗,掩蓋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

3、政策原因

各國國內政策失誤,即經濟危機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產物。

4、具體原因

生產(供給)和銷售(需求)的矛盾。

①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②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③股票投機過度,股票無法反映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

④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

危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於的相對穩定時期,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5)英國股市為什麼退股擴展閱讀

危機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1932年,按完全失業工人計算的失業率,德國為43.8%,美國為32%,英國為22%。由於股價暴跌和生產停工而遭受的經濟損失達2600億美元,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4)世界貨幣秩序遭到破壞,金本位制崩潰。

1931年7月,德國實行外匯管制;同年9月,英國率先放棄金本位制,英鎊匯率自由浮動,與黃金脫鉤;美國於1933年限制黃金出口和私人擁有黃金,實行美元貶值;法國於1933年籌組金集團,失敗後於1936年也放棄了金本位制。

到20世紀30年代中,幾乎所有國家都放棄了金本位制,逐漸形成英鎊區、美元區和法郎區,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瓦解了。

Ⅵ 美國大蕭條時期股市為什麼會突然崩盤人們為什麼紛紛從銀行里取錢呢謝謝了。

一,股市為什麼會崩盤?
1929年,大蕭條前期,經濟非常景氣。胡佛總統認為」貧困將從美國消失「。工廠農業機械化,達到巔峰。工人更容易丟工作,開始省錢。而工廠開始發現市場開始萎靡。紛紛將錢投入來錢快的股市。工人們也參與股市的游戲。最後杠桿加貸款,讓信託及銀行,股市繁榮。但是這種加錢,借錢買炸彈的游戲總會爆炸。起初股市大跌!分析師們,銀行家們,都宣傳是空頭們在擾亂市場,想穩定局勢。但實體經濟,已經無力支撐高昂的股價了,因為股票已經達到歷史巔峰。
二,人們為什麼從銀行取錢?
1.大蕭條,取錢是最錯誤的想法,只因為人們知道銀行會倒閉。而不知道就算取出來,貨幣也會貶值!懂經濟的都知道搶購黃金。
2.美國的銀行會倒閉,存的錢可能會取不出來。股價崩潰,貨幣瘋狂貶值。導致羅斯福實行3R計劃,再將貨幣貶值40%,然後用貶值的貨幣,雇傭工人修建基礎設施。重新發行銀行執照,讓銀行開門營業。
3.房價和古玩字畫一樣,大幅貶值(日本巔峰時期,貨幣升值。在1991年,東京的土地和房地產價格拔高到了可以將整個美國買下,但這是經濟泡沫催生的結果。日本樓市的泡沫很快被捅破,股票和樓市價格急劇下降,經濟快速衰退,直到現在,日本的經濟還沒有完全走出陰影。)。當時日本在全球,買!買!買!八佰伴這類公司瘋狂擴張!古玩字畫價格,瘋狂上漲。但泡沫破裂,瘋狂貶值。因為大蕭條!
1931年,美國1929年的經濟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蕭條,英國結束了金本位制。
1933年4月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人民上交全部的金幣、金條,宣布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出口,美國放棄金本位制。美聯儲以20.67美元比一盎司來收取老百姓手中的黃金,從而使美聯儲迅速積蓄了大量黃金儲備。1934年通過的黃金儲蓄法進一步規定私人擁有黃金貨幣非法,該法案到1974年才被廢止。
4.國家很可能像1933年美國(政府強制回收黃金)。1948年8月19日,中華民國政府(用金圓券,強制回收黃金)。所以黃金也不是最靠譜的。但是持有黃金,已經是上上之策了。除非國家不出類似的政令。黃金將成為唯一保值,且在大蕭條恐慌中可能升值的唯一。
5.1997年韓國(韓國是國企銀行,政府財稅擔保。1997韓國為了國家不破產,申請IMF提供援助。IMF提出大量肢解國企等要求。銀行只存韓國銀行(央行)為國企。30家大財閥中的韓寶、起亞等8家破產倒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大幅增加,市場開始恐慌。1997年11月24日,韓元兌美元價格到達1139:1,股市暴跌70%以上,創出488點的十年新低,資本瘋狂外逃,外匯儲備迅速下降到200億美元以下(實際可用外儲僅有79億)。穆迪等評級機構大幅下調韓國國債的信用等級。12月12日,韓元兌美元暴跌到1891:1,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韓元貶值了66%。泡沫全面破滅:韓國33家銀行中,5家破產,10家被賣,剩下19家。1984家券商、基金、信託等金融機構中,關停並轉了400多家。)。所以,就算是國企銀行。在大蕭條中,也存在破產風險。
今天2019-3-12,個人認為上證指數,將超6000點,因為現在兩會,放鬆股市波動。破裂後中國將影響世界經濟。
近年亞洲第三世界中,中國比印度等GDP增速更慢。因為投資與工業,正分散轉移,到非洲,南亞等第三世界國家。中國的判斷與挑戰,將影響世界。中國對外投資巨大,今年敘利亞極端組織拒絕美日9000億援助建國,希望中國投資發展。
中國進一步放緩對外投資,減少美國國債。降低企業人民稅收(個稅改革)。想必是為了面對國內經濟形勢,戒掉房地產毒葯。但這無異於刮骨療傷,將會有嚴峻挑戰。作者:周米炳。

Ⅶ 關於關閉中國股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歷史,這樣記錄了這場鬧劇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證指數由1057點大漲至1109點,由此開始長達兩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達到牛市峰值2245點,2005年5月27日,上證指數跌穿「519」起點至1051點,至此,這個「人造牛市」以投資者的背棄和管理層的絕望而告終結。
由終點到起點,雖然極富戲劇性,但遠遠不是「519」鬧劇的全部。在這一場近乎「完美」的市場崩潰背後,一場時代的正劇已然安全地謝幕。這個正劇,才是中國股市六年來眼花繚亂的演出背後,最值得觀賞的部分。最近的一則新聞提示了這個正劇的本質。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從1998年到2002年被關閉之前的四年多時間中,南方證券的多名高管通過各種渠道向境外轉移資金達7.8億美元之巨。這些巨額資金悉數落入私人之手,已經無法追回。1998年到2002年,是中國證券市場牛氣最盛的時候,而絕非巧合的是,南方證券也是這一時期中國證券市場中最為賣力也最為耀眼的主力之一。南方證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為,透露了「519」行情一個難以與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謂「519」牛市,不過是一場財富轉移游戲的代名詞。它既不是出自對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預期,也不是源於市場力量所製造出的那種投機性波動,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直延續至今的一個時代主題:財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國市場力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勃興而鼎盛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的草根市場階級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可供開拓的市場空間開始變得日益狹小,市場利潤也開始急劇攤薄。值此之際,通過體制提供的尋租空間開拓「政治利潤」,就成為一種極具誘惑力的選擇。這種「政治利潤」不僅意味著對增量財富的一種再分配,也同樣意味著對前20年改革所創造的存量財富進行一次總體的再分配。而中國新興的證券市場,為實現這種「政治利潤」提供了絕佳的舞台。這不僅是因為中國證券市場具有高度的壟斷性質因而可以控制財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樣是因為證券市場作為要素市場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這個市場中,巨額的財富轉移在轉瞬之間就可以完成。這樣,90年代後期的中國證券市場,實際上就變成了當時如火如荼的財富再分配運動的一個道具。這也是中國證券市場「519」行情的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中國股市的一個公認的顯著特徵是畸高的換手率,但在我看來,這反映的並不是中國人有多麼強的投機心理,而是反映了這樣一種更加隱秘的事實:轉型期的中國證券市場更多地已經淪為一個洗錢場所。交投越是頻密,洗錢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於中國轉軌體制中長期積累起的一種財富再分配沖動。我願意指出,起始於90年代後期的這場財富再分配運動並沒有止步於中國證券市場的熊市,它其實也是推動中國今天房地產泡沫的一個重要動力。

理解中國證券市場90年代後期發展的另外一條線索,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高速的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國改革一個重要的合法性來源。沒有經濟增長,中國的改革幾乎一天也難以維系。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對經濟增長的這種依賴就越是加重。但在9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市場化進程所激發的自主經濟增長動力開始逐漸削弱,而1997年之後的亞洲金融危機更加劇了這種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維持經濟增長於不墜,就必須傾全力調動要素資源以維持強制性的經濟增長。由於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還未從9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過熱所造成的壞賬深淵中恢復元氣,為這種強制性經濟增長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擔,就毫無選擇地落在了中國新興的證券市場肩上。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應該清楚地記得,就在1997年,金融監管當局還在拚命打壓證券市場,並將這個成績抬高到「預防了金融危機」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兩年之後,政府對證券市場的態度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個中原因正在於,有人開始意識到,強制性的經濟增長迫切需要中國證券市場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於是,一場不加掩飾的陽謀被毫不猶豫地發動了。受到恭維和引誘的投資者像羊群一般魚貫而入。然而,一旦證券市場承擔了政策性的目標,證券市場的嚴重扭曲和資源錯配就是一個符合邏輯的必然結果,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也只是或遲或早的事情。不管這個目標是為國有企業解困,還是為社保基金籌資,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順的經濟增長。事實上,這種低級錯誤,中國的國有銀行系統早就不止一次地犯過。不幸的是,中國新興的證券市場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轍。從中國金融體系不斷重復同一錯誤所顯示的「固執」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壓迫性的體制力量在起作用。雖然近一年多來,政府在重建中國股市的過程中表現出了罕見的決心和勇氣,但在「國九條」之中,人們依然能夠看到資本市場承擔政策性功能的影子。如果說中國資本市場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承擔的是為國企解困、為拉動內需服務等政策性功能的話,那麼現在,中國資本市場可能正在承擔起為央企服務、為國有銀行解套的歷史性任務。這是「國九條」之中委婉傳達出的一種值得警惕的信號。

在中國證券市場中,一直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沒有能夠反映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國證券市場,你就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比中國證券市場更貼切地反映轉軌中國的基本面了。通過權力壟斷進行財富再分配,通過金融支持維持強制性的經濟增長,是90年代末期之後中國經濟領域兩個最重要的主題,或者說最具有壓倒性的時代任務,而90年代末期以來的中國證券市場所服從、所服務的,正是這樣一個基本面。我們當下目睹的這個證券市場,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來強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蠻的財富再分配掏空之後的一個空殼。當大量的財富已經順利出局的時候,留給中國股市的惟一結局就只能是熊市。顯然,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常說的那種狹隘的GDP基本面。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股市可以成為我們觀測中國轉軌動向的一個非常有用的領先指標。透過這個指標,我們的確觀測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國證券市場一直有「政策市」的綽號。這表達的是投資者對政府政策又愛又怕的心理。1996年12月16日的特約評論員文章,讓投資者怕之極,1999年6月15日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又讓投資者愛之極,這種歷史經驗構成了中國政策市的心理基礎,也以漫畫的形式凸現了政府政策在證券市場中一言九鼎的作用。不過,觀察近年來的中國證券市場,我們能夠看到一條清晰的政策效力遞減的曲線,及至「國九條」出台後的一年多的中國證券市場實踐中,政府政策更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反向指標。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資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後面藏著某種更深的「陰謀」。這固然說明了中國投資者在逐漸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種更加嚴重的危機:政府在證券市場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國證券市場多年熊市產生的一個極具破壞力的副產品。它與熊市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其破壞力,目前已經開始在中國股市中發酵。

統計表明,目前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已經降到14.6倍,如果考慮到30%左右的對價,市盈率將進一步降至11.5倍,這遠遠低於標普500的19倍,道瓊斯指數的市盈率為18倍,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高達48倍,它甚至也遠遠低於被公認為市盈率水平極低的恆生指數的15倍。但就是在這種市盈率水平下,滬深股市仍然狂瀉不止。對這個現象,許多人表示迷惑不解。但如果我們從政府信用的角度看問題,困惑可能就會迎刃而解。在一個政策反復、流弊叢生的市場中,股票價格會出現「負」的信用溢價,換句話說,與信用較好的證券市場相比,具有同樣投資價值的股票在價格上會出現向下的修正,會低於那些信用較好的市場。道理非常簡單,人們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須提高保險系數。中國證券市場幾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狀況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峻得多。這可能意味著,中國政府日後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治理將更加艱難。信用不存,市場經濟就如無根之草,遑論資本市場這種完全靠信用維系的市場體系。

在轉軌國家,由於市場本身無法產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場注入信用,以推動市場化的迅速擴展。中國證券市場前十幾年的發展就是靠政府不斷注入信用而被推動的。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動市場擴展,可以為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嚴重透支和濫用。如果將政府信用看做一種公共產品的話,那麼,我們在中國證券市場顯然已經看到了一場典型的公共品的災難。在中國資本市場,這種災難正在迅速轉換為政府治理的災難,並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最為凶險的敵人之一。其實,今天這種災難我們多年之前就已經提前預告:「一輪煽人的牛市之後,毀滅的將不僅僅是虛擬的市值,而是實實在在的公共財富……資產的損失還可以計算,但政府信用的喪失卻很難挽回。正是在這里,政府為此輪牛市付出了最為昂貴的代價。」我一直將現在的行情叫做 「還債行情」,現在的熊市只是在還以前的債務。「519」在歷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會有多深。在其中,政府作為最大的債務人,處境將會異常艱難。從股市作為中國轉軌的先行指標的角度看,這種治理災難又何嘗不是對未來中國經濟前景的一種灰暗的預示?股市,可能是中國經濟最先敗露的一個秘密。

信用,作為現代市場體系須臾也不能離開的基礎設施,是證券市場得以存續及發展的根本,如果監管部門繼續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治理上採取機會主義式的相機決策,那麼,我就要坦率地說,中國股市的熊市可能還遠遠沒有到頭。所幸的是,在股權分置的試點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監管部門正在表現出某種戰略家的品格。這種跡象可能是中國監管部門決意在資本市場上重建信用的一個起點。重建中國股市,必須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須首先從監管者本身做起。不如此,我們就無法切斷中國資本市場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它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要想建立一個真正的現代資本市場,必須有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加以配合。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絕大多數中國證券市場的研究者都喜歡帶著顯微鏡去尋找中國證券市場內部的制度缺陷,但實際上,扭曲中國證券市場最大的干擾因素來自外部。中國證券市場不是可以獨立於外部環境而單獨生存的系統,而是被外部環境所決定的。現在,不少人都開始明白,沒有一個健康的法治環境,我們是無法建立起一個真正的證券市場的。即便強行建立起來,也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一有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我們不知道熊市何時可以終止,但我們知道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還沒有任何一個法治匱乏的國家建立過有效的資本市場。在此之前,我們還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漲,甚至看到牛市,但這並不表明,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

吳敬璉:中國股市應當關閉

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日前做了一場關於大歷史環境下法制化建設與社會發展方面的報告,其把國內當前焦點的股權分置的方案問題放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來看待,最後指出,中國股市的歷程猶如18世紀的英國股市一樣,如果在沒有信託責任的社會環境下,不如關閉算了。
他說,紐約的股市是靠其嚴厲的監管,倫敦是靠的信託和良心的傳統。這些因素都是長期的發展,積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當前的中國股市,兩者皆缺,在一個官商勾結,管理鬆懈,良心丟失的市場上,你怎麼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長。中國當前的經濟表面上繁榮昌盛,社會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隱藏了最動盪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帶給我們社會的也許是嚴重的動盪與不安。其最後指出:中國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設的進程,有嚴格的法律來約束無序的社會,***,***只是法制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來源IP:

Ⅷ 莫斯科交易所將暫停英鎊交易,俄股市也閃崩10%,發生了什麼

1602年,世界上第一個股票買賣市場出現在荷蘭。由於荷蘭海上貿易發達,刺激了大量資本投資,因此產生了股票發行和交易的需求。第一家有限公司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由於當時沒有完整的股票市場,也沒有獨立的證券交易所,只能依靠當地商人零星地實施股票交易中介……等等。商品混合在一起交易。

1719年,英國政府允許將獲勝的債券轉換為南海公司的股份。隨著南美貿易壁壘的消除以及公眾對股價上漲的預期,推動了債券轉股,進而推高了股價。次年,南海公司承諾收到全部國債,作為交易條件,政府年年償還。為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允許投資者分期購買新股。在下議院通過一項接受南海公司交易的動議後,南海的股價立即從每股 129 英鎊飆升至 160 英鎊;當上議院也通過該議案時,股價上漲至每股 390 英鎊。

Ⅸ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華爾街股市為何突然下跌

原因:

1、1929年,在世界貿易中,美國的份額超過英國,居世界首位,資本輸出額僅次於英國,居世界第二位。但在浮華背後,社會的貧富差距加劇,市場的供需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失衡,因而股市下跌。

2、由於市場萎縮,大量工廠倒閉,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人心惶惶,大量股票持有者都拋售股票,結果所有股票都成垃圾了,只有賣家而沒有買家。

3、證券市場出現了畸形發展,從投資到投機,市場泡沫越來越多。缺乏監管的銀行卻還在不斷鼓勵人們超前消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乃至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從而進一步助長了股市的投機行為,也使銀行內部的不良資產不斷堆積。

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9)英國股市為什麼退股擴展閱讀: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熱點內容
基金贖回待確認怎麼辦 發布:2025-02-05 19:25:10 瀏覽:196
南方基金如何增長壓力最大 發布:2025-02-05 19:20:31 瀏覽:288
預埋單股票交易軟體 發布:2025-02-05 19:17:19 瀏覽:12
今天奈雪股市如何 發布:2025-02-05 19:12:00 瀏覽:618
股市轉盤電話如何使用 發布:2025-02-05 19:08:01 瀏覽:127
創業和股權轉讓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2-05 18:50:55 瀏覽:189
一個月4500怎麼理財能賺多少 發布:2025-02-05 18:32:50 瀏覽:174
股票漲停股票群 發布:2025-02-05 18:17:58 瀏覽:774
股票永太科技還有幾個長停 發布:2025-02-05 18:16:14 瀏覽:458
股市怎麼看多空線 發布:2025-02-05 18:09:30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