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市值最高多少
⑴ 玩命舉牌的安邦保險到底是何方神聖
2014年10月6日,瑪麗蓮·夢露曾短暫居住過的華爾道夫酒店大樓宣布易主,新主人是中國的安邦保險集團。
安邦保險用19.5億美元從希爾頓手中買下了這座紐約地標。其收購價格也是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紀錄。據計算,該酒店每間客房成交單價高達130萬美元。
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位於紐約市曼哈頓核心地段,是紐約的主流社交活動中心,始建以來就是紐約的地標建築之一。該酒店曾經多次出現在電影屏幕上,已故的著名影星馬麗蓮·夢露離開好萊塢之後曾短暫在此居住,很多國家領導人亦曾在此下榻。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遺孀、美國總統胡佛曾將此選為永久居所。阿里巴巴的首場路演也在該酒店舉行。該酒店的基本房型價格在329美元/晚。
資料顯示,二戰結束後,1946年,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代表在該飯店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盟軍代表曾在此簽署有關戰後協議。19世紀末,中國清代直隸總督李鴻章來訪時也曾下榻於此。
對於這次收購,安邦的官方解釋是:
「通過投資北美優質不動產,實現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今後將進一步加大全球資產配置的比重,尤其是將歐洲地區和北美作為重點。」
2015年10月,復星也曾動用7.25億美元買下紐約的另一地標,位於Liberty大街16-48號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
打開美元指數走勢圖,你看看2014年10美元指數是什麼位置:
美元指數2014年10月末收盤價是86.9,現在破百了。人民幣對美元這1年多來,貶值了超過11%,這背後的大邏輯不是大多數人能看清的。
作為研究跟蹤美元指數10年經驗的我老師,相信安邦保險背後定有高人!
相比賣方希爾頓,出手闊綽的買方安邦保險似乎不那麼有名,盡管安邦保險已經是一家總資產規模達7000億人民幣的中國保險行業綜合性集團公司了。
2004年,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僅5億元,這10年間,安邦保險經歷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迅猛發展。
安邦保險前身為安邦財險,成立於2004年,由上汽集團聯合中石化等數家央企設立,初始注冊資本5億元。因股東雄厚的資本實力,成立之後的安邦財險接連增資,2009時已至51億元。
根據證券時報的報道,安邦從2010年開始進入行業皆知的擴張歲月:
2010年1月,經保監會批准,安邦財險和中乒投資集團將當時經營不善、健康險保費收入排名倒數第一的瑞福德健康保險公司納入囊中,後者改名為「和諧健康保險」。其中,安邦財險持股比例為99%,安邦系由此獲得健康險牌照。
在擁有了健康險的僅僅5個月後,注冊資本5億元的安邦人壽開業。7個月後,安邦人壽注冊金即增至37.9億元。2010年6月底,安邦保險集團成立,成為全國第八個保險集團,由當時的安邦財險董事長胡茂元擔任集團總經理。
2011年10月,安邦將擴張的手伸到了銀行業。安邦以50億元獲得成都農商銀行35%股權,成為後者控股股東。根據成都農商銀行官網公布的2013年年度報告,至2013年末,成都農商行總資產已達4293億元,安邦保險所佔股份仍為35%。
2013年底,因舉牌金地集團、招商銀行兩家上市公司,傳聞將收購世紀證券、香港永亨銀行,此前並不廣為人知的安邦浮出水面,並被業界視為2013年底橫空出世的保險業「土豪」。
在公開信息中安邦保險集團披露了對中國建築過往6個月的交易記錄,其中包括每次交易的股數和價格區間,因而不難估算出安邦保險大致的持股成本和浮盈情況。
以每筆交易記錄的均價運行估算,安邦保險投資中國建築共用了108.51億元,平均持股成本為7.23元,相較於當前8.2元的股價,安邦保險的盈利幅度達到13.35%,浮盈規模達到14.49億元。
就交易區間來看,安邦保險最低交易價格為每股5.36元,最高為8.29元。
在交易時間上,安邦保險是在今年5月份開始買入中國建築,當時似乎並無意願深度介入,動用的資金規模不過百萬級別,直到10月份才開始大舉殺入,其中在10月份投入資金約78億元、11月投入資金30億元。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安邦保險集團是在11月17日對中國建築發起舉牌,但權益變動公告顯示,安邦保險在舉牌前的持股數量已經達到1,499,520,715股。
這意味著,安邦保險此前已完成建倉,11月17日當日買入47.93萬股後觸發舉牌,當日投入資金規模或不超過400萬元。
安邦保險重倉市值超1700億元
由於中國建築是有名的「中字投」個股,在安邦保險舉牌中國建築後,引發一些投資對於超級大盤股尤其是央企投資價值的重新思考,認為這代表安邦保險等機構資金看好大盤股的當前估值和盈利能力。
事實上,安邦保險一直偏好銀行地產板塊個股,舉牌的個股中並不缺乏超級大盤股的身影。
參照三季報持股數據,安邦保險集團(包括和諧健康)在9月底時至少持有了15隻個股,加上日前舉牌的中國建築,公開持股股數共16隻,共計持有144.45億股,以最新股價計算,安邦保險集團持股市值達到1726.49億元。
在安邦保險曾舉牌個股中,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萬科A都是千億市值規模的大盤股,現在市值分別達到4473.24 億元、3251.9億元和2951.53億元。
在三季報中,安邦保險對上述3隻個股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達到13.11%、19.20%和5.17%(僅三季報公開數據,非全部持股),以現在股價計算,涉及市值分別達到489.53 億元、522.01 億元和139.11億元。
相較之下,中國建築的公司總市值為2460億元,安邦保險的持股市值為123億元。
而這么一家土豪級保險公司(投資公司),作為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吳小暉為人極為低調。他的畢業院校、在進入安邦保險集團之前的工作履歷在互聯網上均無跡可尋。
我們僅從2008年7月30日保監會公布的對安邦保險集團前身——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注冊資本的批復亦可發現安邦保險集團背後股東實力雄厚。
該批復顯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標准基礎設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通租賃集團有限公司、旅行者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標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各持有安邦財險16.478%的股份,安邦財險的其他股東還有中石化等公司。
而在最近保監會對吳小暉等人任職的批復中仍可看到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胡茂元、標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小魯擔任安邦保險集團的董事。
⑵ 歷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個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較一些大企業的市值:
1、蘋果6200億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億美元。
3、微軟2600億美元。
4、沃爾瑪2400億美元。
5、Google 2200億美元。
6、制葯商輝瑞1800億美元。
7、英特爾1300億美元。
8、高通1060億美元。
9、卡夫食品720億美元。
10、美國運通640億美元。
11、高盛520億美元。
12、Facebook 420億美元。
13、惠普400億美元。
14、博通200億美元。
15、達樂公司170億美元。
16、Sandisk 100億美元。
17、Netflix 40億美元。
企業價值與市值並不同,因為市值只關注企業的股票價值。看看蘋果,要考慮它有1000億美元現金,換句話說,它的市值中20%來自現金,如果要衡量企業的價值,包括債務,最好要將這些現金剔除。
另外,隨著股票的變化市值變化極大。2005年時,蘋果的市值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微軟則與今天的蘋果相當。當時蘋果的市值只有英特爾的一半,現在卻是它的五倍。
⑶ 安邦保險出過哪些負面新聞
」安邦保險負面新聞,1.質疑安邦存在虛假注資問題;2.保監會關於安邦人壽兩款新產品不準上市和三個月不準申報新產品的監管函;3.質疑安邦現金流問題的;4.說安邦購買的股票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從 2014 年開始,隨著企業突然呈現爆發式的發展,更以其凌厲的國內外收購,成為並購界的明星。高調的並購,巨額的增資,使得安邦備受爭議。」
據保監會官網披露,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邦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吳小暉因涉嫌經濟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訴。中國保監會決定於2018年2月23日起,對安邦集團實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鑒於安邦集團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經營行為,可能嚴重危及公司償付能力,為保持安邦集團照常經營,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有關規定進行接管。
接管安邦集團也向所有保險機構釋放了強烈的監管信號:唯有守法合規經營,堅守監管底線和行業操守,才不會碰觸監管紅線,自身發展才有保障;否則隨時有經營風險發生的可能,被監管機構接管的嚴厲處罰措施也將為期不遠。接管安邦集團既彰顯了保險監管當局嚴懲保險亂象的決心,也體現了保險監管當局安撫人心、確保保險業穩健發展、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高度負責的監管態度。
以總資產計算的話,安邦是中國人壽、平安之後的中國第三大保險集團,業務領域涵蓋壽險、財產險和意外險、健康險、養老險、銀行和資產管理。
安邦在 2014 年突然呈現的爆發式的發展和原保費流入的井噴,分析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其抓住了當時的監管空子,安邦在當時的主要渠道為銀保渠道,也就是說,保費收入的大部分是以萬能險理財險的形式,理財險的退保率是高於傳統保障險的。而當時萬能險的監管還不夠嚴格,安邦以長險短做的形式,吸收了大量的資金,從償付風險上看,這有可能在未來導致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觸碰紅線。
另一方面:因為費率市場化帶來的機遇,其產品的優化能力,從後來設計的幾款保險產品來看,安邦在這邊上也一樣具備足夠的活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安邦一邊是吸收了大量不那麼穩定的資金,另一邊又是高調的到處出資收購。
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資金鏈的斷裂,直接影響到未來償付能力,而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增資。
只要關繫到償付能力的問題,保監會肯定會重點關注的,再結合這增資被吳小暉這么玩了去,能不怕安邦出問題嗎?所以,理所當然的被接管了。
五點分析安邦保險的負面:
1、安邦現金流問題,一家公司出問題,尤其是金融機構出問題,一定出在現金流問題上,安邦這幾年的現金流入太充沛了,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現金流入更加兇猛,安邦不是缺錢,而是缺好的投資項目,是需要將很多的錢有效地投資出去,而不是向別人借款。
2、安邦償付能力問題,客戶利益保障來看,虛假注資只能說明安邦人壽、安邦財險的償付能力沒有其償付能力報告聲稱的那麼高,安邦財險的注冊資本真如財新雜志所說有200億存在虛假注資,其償付能力充足率會降低至324%。
3、保監會監管函對安邦保險的影響,該監管函是針對安邦人壽的,主要是兩個結果:一是禁止兩個產品上市銷售,一個是年金保險、一個兩全保險(萬能型);二是三個月之內禁止申報新產品。
4、安邦概念股的股價下跌對安邦經營影響「重倉的民生銀行已大跌21%」為題,想說明安邦經營出現了問題。安邦保險最新持有24隻股票,持股市值1884億元。高度集中於銀行和地產基建,持有銀行1018億元,持有地產基建741億元。
5、保戶利益受到保險法的保護,安邦一旦出了問題,保戶利益也受到保險法的保護。從資金安全來說,國債、政府債是最安全的,接下來就是銀行存款和保險產品了,其次是其他金融產品。負面歸負面,保險產品還是安全,因為,第一,保險公司和銀行都有嚴格的資本管理制度,銀行有資本充足率監管,保險公司有償付能力充足率監管;第二,都有相應的保險機制,銀行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險公司有中國保險保障基金,而且保險保障基金的保障范圍要高於存款保險。
⑷ 安邦500億元萬能險
近期,安邦保險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5月5日保監會下發監管函禁止安邦人壽3月內發布新產品,一時間,引發部分人士對安邦經營風險的擔憂,同時對其產源搏品的安全性也產生了疑慮。那麼安邦的保險產品到底有沒有問題呢?我們來聽聽保險專家是怎麼說的。
本文作者郭振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風險管理與保險方向),金融管理學院保險專業主任,中國保險學會理事,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顧問,上海建設工程風險管理制度課題組成員。
近期,對安邦保險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高潮有兩個:一是財新的《穿透安邦魔術》,質疑安邦存在敏衡虛假注資問題;二是保監會關於安邦人壽兩款新產品不準上市和三個月不準申報新產品的監管函;此外還有,一是質疑安邦現金流問題的;二是說安邦購買的股票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上述報道的廣泛傳播使得安邦客戶心中有些不安,擔心安邦一旦有啥問題會影響到自己的保單利益!我的同事和學生中就有安邦的客戶,也在咨詢同樣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安邦的客戶可以放心,盡管有上述負面消息,但客戶的保單利益不會受到影響!
針對上述報道,我談五點原因:
1、安邦不會存在現金流問題
一家公司出問題,尤其是金融機構出問題,一定出在現金流問題上,就是指無法應對必須的現金流出。所以,有消息說安邦缺錢200億,從民生銀行(7.900,-0.10,-1.25%)貸款千億,這是要命的問題。
但說實話,說「安邦缺錢、從民生銀行貸款千億」,一看就是假的!因為,安邦這幾年的現金流入太充沛了,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現金流入更加兇猛,安邦人壽的保費收入上升到了行業第二位,超越平安,直逼中國人壽(27.500,-0.61,-2.17%),怎麼可能缺錢呢?
確實,安邦的業務的實際期限相對老牌壽險公司較短,但只要保費在增長,流入大於流出,就不可能出現現金流問題,而現在安邦的流入遠大於流出,這一點可以從安邦的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中看的出來。
其實安邦不是缺錢,而是缺好的投資項目,是需要將很多的錢有效地投資出去,而不是向別人借款。
在金融市場上,保險公司歷來是投資方,而不是借款方。
為這事,安邦專門出了聲明,說旗下安邦壽險現金儲備2000多億,安邦財險現金儲備3000多億元,共有5000多億現金儲備。我的直覺是,這樣的現金儲備過多了!
其實媒體記者不能像看待實體經濟企業一樣看待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並不是現金儲備越多越好,因為現金儲備創造的投資收益很低,現金儲備越多,該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越低,反過來影響和降低客戶收益。
或者說,保險公司應該保留盡可能低的現金儲備,以便實現盡可能高的收益率!
實在不行,也可以通過賣出回購等方式借點錢,但是,即便借了也不能說保險公司現金流有問題!
2、安邦不存在償付能力問題
(針對循環注資)
財新說安邦可能橋裂做用保險資金自我注資了300億元。首先,這一情況是否屬實還須查證。
如果真的屬實,應該是違法行為!
客戶利益保障來看,虛假注資只能說明安邦人壽、安邦財險的償付能力沒有其償付能力報告聲稱的那麼高,但不能說明兩家公司一定存在償付能力問題!
財新主要指責的是安邦財險的循環注資問題。我查了安邦財險的數據,其2016年底擁有的實際資本為783億元,保監會要求的最低資本是180億元,其償付能力充足率是434%,遠超保監會的償付能力要求。
假定安邦財險的注冊資本真如財新雜志所說有200億存在虛假注資,其償付能力充足率會降低至324%,仍遠高於保監會的大於100%的要求。
我查了安邦人壽的數據,其2016年底擁有的實際資本為730億元,保監會要求的最低資本是487億元,其償付能力充足率是150%。
假定安邦人壽的注冊資本也有100億存在虛假注資,其償付能力充足率會降低至140%,仍滿足保監會的大於100%的要求。
也就是說,即便安邦真的存在300億的循環注資、虛假注資問題,其償付能力也是沒有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安邦人壽和安邦財險近年來盈利豐厚,而盈利基本留在公司支持公司發展,這就大幅提升了公司的資本或償付能力。
實際上,財新主要指責的是安邦財險的注資問題,其實,安邦財險的償付能力非常充足:其注冊股本370億元,但未分配利潤達321億元,還有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一般風險准備達80億元,導致其償付能力非常充沛。
3、保監會監管函對安邦人壽影響有限
該監管函是針對安邦人壽的,主要是兩個結果:一是禁止兩個產品上市銷售,一個是年金保險、一個兩全保險(萬能型);二是三個月之內禁止申報新產品。
現在無法獲得這兩款產品的銷量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一季度,安邦人壽已經全面調整產品策略,從萬能險轉到了普通壽險,這才導致其原保費收入大幅增長。因此,後面這款萬能險產品基本不會對安邦人壽的保費收入造成很大的影響。
從時間點來看,現在早就過了4月1日這一調整產品設計的關鍵是點,按照保監會的規定,從今年4月1日開始,所有人身險公司的產品都需要提升保障水平,大致需要將風險保額從原來的「最低占保費的5%」提高到「最低占保費的40%」以上。
現在已經是5月初了,因此,可以推測,安邦人壽應該已經在3月份報批好了新的保險產品,應該不存在產品不足、沒有產品可賣的問題。
所以,從保費流入來看,保監會的這一監管函不會對安邦人壽的保費收入造成很大影響。
4、安邦概念股的股價下跌對安邦經營影響不大
最近一篇文章以「重倉的民生銀行已大跌21%」為題,想說明安邦經營出現了問題。
確實,安邦保險最新持有24隻股票,持股市值1884億元。高度集中於銀行和地產基建,持有銀行1018億元,持有地產基建741億元。
但是,該作者不清楚的是,安邦持股中,多數股票都計入了長期股權投資,少量計入可供出售。根據安邦報表,2016年底,安邦人壽和安邦財險的長期股權投資合計2000億元左右。
而計入長期股權投資後,股價下跌既不會對安邦的資產負債表造成影響,也不影響安邦的利潤表,更不影響安邦的現金流量表。
因為,這些長期股權投資是按照「權益法」計量的,資產賬面價值=買入價+投資收益,不論股價如何波動,都不會對安邦的資產價值造成影響。投資收益是按照被投資對象的凈利潤來分成的,與股價無關。而且,安邦是長期持有,不著急賣,也與現金流量表無關。
當然,股市不好,會影響安邦的證券買賣價差收入,主要是在可供出售資產中的部分股票,但數量不大,所有保險機構都會受到同樣的影響。
也就是說,股價漲落,並不像某些記著想的那樣,會對安邦的經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5、保戶利益受到保險法的保護
最後,退幾步來說,即便安邦真出了問題,保戶利益也受到保險法的保護。
從資金安全來說,國債、政府債是最安全的,接下來就是銀行存款和保險產品了,其次是其他金融產品。
為啥保險產品和銀行存款那麼安全呢,因為,第一,保險公司和銀行都有嚴格的資本管理制度,銀行有資本充足率監管,保險公司有償付能力充足率監管;第二,都有相應的保險機制,銀行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險公司有中國保險保障基金,而且保險保障基金的保障范圍要高於存款保險。
也就是說,理論上來說,在保證收益率以內,購買保險基本是無風險投資,比銀行存款還要安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