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補價怎麼來
❶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問題
你好,一般來說,在公允價值模式下賬務處理的原則: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這種情況下,換出資產相當於被出售或處置。公允價值模式下,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支付的相關稅費額+支付的補價(-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涉及有關稅金(不包括增值稅),一般均不計入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❷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補價問題
1.以公允價值100W元的A車床換取B車床,同時收到20W元的補價
說明換出的A車床是的公允價是100萬元,B車床的公允價是80萬元,B車床的公允價小才會收到補價.那麼整個資產交換金額就是100萬元.20萬/100萬=20%,小於25%,屬於非貨幣交換.
2.以公允價值70W元的電子設備換取一輛小汽車,同時支付30W元的補價
說明小汽車的價是100萬,電子設備70萬,出去的金額小,進來的金額大,才會支付補價.整個資產金額是100萬.30萬/100萬=30%,大於25%,不屬於非貨幣交換.
其實非貨幣交換就像你拿了個舊東西在舊貨交易市場換東西,你的東西價值大,肯定要收人家的補價,你的東西價值小,則要支付人家補價,反正要找平那個數.整個資產交換金額就是那個最大的價值,如上述第一例,最大的那樣東西是A車床,是100萬,所以100萬就是整個資產的交換金額. 第二例,最大的那樣東西是小汽車,是100萬,所以100萬就是整個資產的交換金額.反正,要取最大的那個價值,你甭管是換出的還是換進的,取最大的那個就是整個資產的交換價值.補價,也甭管是收到的還是支付的,反正用補去除那個最大數,得出的結果與25%去比,來判斷是否屬於非貨幣交換.
❸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入多項資產補價的處理
這是兩個步驟啊。。
第一步,確認換入資產的入賬成本,這時候已經考慮支付補價的情況了
第二步,把第一步確認的入賬成本,按照多項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比例,分攤到具體的資產中,確定各項具體資產的入賬成本。
這樣,在第二部中分配的入賬成本,就已經是不包含補價的了,所以在這是計算,不用再考慮補價的情況了
❹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補價的計算
對甲公司來說,換出的總額是358+110=468萬元
對於乙公司來說,除了商品的公允價值400萬以外還有400*17%=68萬元的增值稅,所以換出總額也是400+68=468萬元
所以你計算補價所佔比例時應該用468而不是400
❺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里涉及補價的問題
當時聽東奧張老師的課件時,是說以7950來作為換入資產的價值比較合適,用8000不太合適。個人理解,一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換入和換出公允價值是相同的,如果不同的話一般也選用換出的公允價值作為基礎確定換入的價值,有點類似於低價買入一項資產,但是入賬時一般還是會以交易中實際付出的價款來作為資產的初始入賬價值,而沒有以市場上較高的價格來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