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何看待股市的封神

如何看待股市的封神

發布時間: 2023-06-09 19:04:45

『壹』 講炒股不專業,但老港劇《大時代》為何是股民的「神劇」

「白酒醬香 科技 」(白酒股)是不會跌的!」

「不可能的,白酒怎麼會跌?一定是「回調」!」

對於股民來說,以炒股為題材的港劇《大時代》,可以說是「神劇」

這部在1992年播出的港劇,已經是很老的一部劇了,

但如今它在股票圈仍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就算是90後,甚至是00後的股民,都有不少是喜歡《大時代》的。

那些 財經 號,金融號,每次發文談論股市的時候,

使用最多的配圖往往是來自這部20多年前的港劇。

比如每次股票大跌,

各大媒體就經常使用劇中「不要怕,是技術性調整,沒事的!」的經典劇照

其實《大時代》這部股民心中的「神劇」,

在講炒股方面,是不專業的,特別是講技術層面的東西的時候

比如在劇中,主角方展博在台灣股票市場,通過炒股實現人生逆襲的情節,

更多是依靠主角光環,依靠運氣。

將家當都賣光,餓幾頓再買股票,就能提高對股票走勢的判斷力

如果現實中,我們像方展博那樣炒股,不知道要跳多少次樓了。

另外,

《大時代》的結局中,方展博與丁蟹父子對決的情節,

他是「兩頭買」,玩了對沖,既買漲,也買跌,

但他這樣操作,更多是考慮運氣,而不是技術

他更多是想通過借「三大富豪」的好運,來提升自己運氣;

通過借「兩大梟雄」的厄運,來減少丁蟹父子的好運。

炒股要賺錢,運氣是很重要,

但運氣的本質是不確定性,

股民只能通過學習股票知識來減少自己倒霉的概率,「求神拜佛」是根本沒用的。

方展博這種「借運」的迷信方法在現實中,

更多是欺騙了自己而已,對增加自己炒股的運氣是毫無幫助。

既然《大時代》講炒股不專業,

為什麼它仍然深受股民喜愛,多年來仍熱度不減呢

首先,是因為它在股壇非常有影響力!

最近, 娛樂 圈不少人在談論「汪峰效應」。

說汪峰只要出新專輯或有熱搜, 娛樂 圈就會有「大瓜」爆出,

比如他最近出了新專輯,

結果沒多久,就出現了鄭爽的丑聞,以及華晨宇有孩子的消息;

但在20多年前,甚至在10年前,

有一定年紀的股民,

有不少會了解《大時代》產生的,比「汪峰效應」更厲害的」丁蟹效應」

自從《大時代》播出後,只要《大時代》重播,或者有鄭少秋主演的影視作品播出,

股市就很大幾率大跌 !

直至10年前,「丁蟹效應」在香港的股市仍然很靈。

「汪峰效應」更多是基於巧合,

「丁蟹效應」比較靈,巧合是很重要的原因,

但神奇的是,它因為文化原因,變成了一種很實在的「利空消息」 影響了大量股民的買賣行為。

也許是因為當時大批股民迷信「丁蟹效應」,或者是有「莊家」故意炒作這個效應來「割韭菜」,

所以每當知道《大時代》播出,或者知道鄭少秋主演的作品播出,

大批股民或者財團就會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了股市大跌。

(額外提醒,現在各社交媒體上,那些關於股市的熱搜,最好不要輕易相信,有可能是莊家故意買的熱搜,以達到「割韭菜」的目的);

最近10多年來,

隨著互聯網信息的發達,以及對「丁蟹效應」迷信的人少了,這種「丁蟹效應」才消失了。

就憑借「丁蟹效應」影響了現實股市這件事,《大時代》就足以在不少股民心中「封神」了

就算年輕的股民不知道丁蟹效應,

《大時代》拍出了炒股的樂趣,刺激,讓許多股民對它有共鳴,也是它被封「神劇」的原因。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買股票,或者買基金的感覺呢

反正我記得很清楚。

當我第一次買股票的時候,我會有自己即將成了世界首富的錯覺,

至少瞬間覺得自己賺錢的能力提升了幾十倍;

自此之後,我就像是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對 財經 新聞等非常關心,

每天都關心著股市的狀況,關心著經濟的形勢,甚至關心著一些企業的狀況。

《大時代》就拍出了炒股的樂趣,刺激,非常容易讓股民產生共鳴

劇中交易所里的電話聲,交易員繁忙地處理交易,

這些場景非常容易讓股民對股票有感覺;

而劇中主角和反派有不少刺激的博弈情節:

「100萬股,1塊7,你敢不敢買?」,

「你再多貨,我都要買!」,

「各位聽好了,陳萬賢的貨,我們全要!」。

青春偶像劇滿足了年輕觀眾的童話愛情幻想,

而《大時代》這些情節,就滿足了股民的「大戶夢」

另外,現在每當看到「回調」兩個字的時候,

因為看過《大時代》,也許部分股民會想起了「技術性調整」。

《大時代》還經典地展現出股民的瘋狂,讓不少股民有所感觸

在劇中,

有一大批市民擠在交易所里,這批市民很多都是普通百姓,

有的甚至是阿公阿婆,

他們也許只知道如何買賣股票,只知道看漲跌,

對股票的認知基本為0。

但他們對股票非常狂熱,相信股票能讓他們一夜致富,

事實上他們是被「割韭菜」

他們瘋狂地期望著股票漲,有人甚至把孩子丟在一旁不管,

他們如此喪失理性,引起了主角方進新不滿,

最終逼得方進新拿起消防管往他們身上噴水,希望噴醒他們。

現實中,不少股民何嘗不是這樣,

無論是高學歷的,還是低學歷的,都有不少是幻想著靠股票一夜致富的

新聞都經常報道有股民不僅瘋狂炒股,還加杠桿,借錢買股票,

因為股市大跌,欠了一身債,最終跳樓自殺。

《大時代》之所以是股民的「神劇」,也在於它對股民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看《大時代》,並不能教會觀眾炒股,

但能警示觀眾,教育觀眾不炒股,或者謹慎炒股!

很多金融或理財課程,都會強調:「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但現實是:

很多股民在賺到了一些錢後,就只記得「風險越高,收益越高!」

導演之所以塑造丁蟹這個反派,也許就是為了警示觀眾

丁蟹擁有著許多股民夢寐以求的超能力——運氣

他是劇中的運氣之神

他腦袋有問題,性格古怪,卻能跟方進新這樣的精英做好朋友;

他得罪了黑白兩道,卻安然無恙;

他在台灣坐牢十四年,出來後,兒子們都大富大貴,讓他一出獄就有財有勢;

他打死了方進新,被判無期徒刑,

兒子們居然有辦法讓他不用坐牢,生活得自由自在;

他用10塊錢買馬票,居然贏了許多次,最終賺了幾千萬;

他不懂股票,去買期指,買跌,

居然剛好碰上股災,讓他賺了幾個億;

陳滔滔,陳萬賢,方展博等股票高手,

都曾狙擊他的公司,但因為丁蟹運氣好,沒有成功。

為什麼說導演塑造丁蟹這個反派,也許就是為了警示觀眾

因為導演安排這位運氣之神,

最終是輸給了股市,輸給了人性

主角方展博曾經請教他師傅,怎樣才能打敗丁蟹?

因為丁蟹實在運氣太好了,他靠技術根本無法打敗他。

他師傅就給出了「股票必勝法」!

這個「股票必勝法」,

其實就是強調人性貪婪,

炒股又容易讓人失去理性,容易讓人因不理智投資而傾家盪產,

因此警示股民最好盡早遠離股票!

再簡單來說,方展博師傅的這段理論,就是強調:

只要丁蟹繼續瘋狂,繼續貪婪,失去理性,股市自然會幹掉他的!

丁蟹他是運氣之神,

憑借運氣好,他在上世紀90時代,已經有幾十億家產,

相對於現在的幾百億,甚至上千億。

但也許是多次炒股致富,讓他變得非常貪婪,喪失了理性。

在結局裡,

他就是過分相信自己的運氣,以及變得貪婪,

他已經擁有了幾十億都不知足,還想進一步發財。

他不僅買期貨,還加杠桿,還用上了國際黑幫的錢。

股票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沒人能永遠好運,

他就因為一次運氣不好,就倒虧了一百多億,

而且還欠了國際黑幫的錢,最終全家跳樓

如果還有股民喪失理性,妄想通過加杠桿(借錢)炒股一夜富貴,

看看《大時代》的結局,也許會讓你們冷靜點。

總的來說,雖然《大時代》講炒股不專業,但它無愧是股民的「神劇」

不僅是股民,就算是普通觀眾,

我都強烈向他們推薦這部《大時代》!

洞察影視

『貳』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股市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寬泛,而且難度也比較大。如何看待只能代表個人觀點,這個觀點僅供參考。
時至年底,是大家要賬收錢財務統計的時候,目前股市很難有大的行情,何況從盤面上看其實很明顯,連續處於振盪過程,個股表現疲軟,尤其是權重不能起到很好的穩定股市的作用,個股也無法表演。
當然,有一些題材股是可以,但是想到一個沒有風險而且又具備持續性的熱點板塊,難!

到了年底,可以關注一些類似百貨電器的消費股,還有就是高送轉預期、重組預期的個股。再接下來一段時間估計是比較平衡的,接近過年,之後就是炒年報,開春前是農業 種子化肥還有就是旅遊,每個季度都有自己的規律。
個人建議,操作上還是短線進出,以分時為據,在小周期上尋找買點賣點,而且見好就收。倉位不宜重,半倉以下,不戀戰。

『叄』 你是如何評價現在的股市的

近些日子,一則“你是如何評價現在的股市的?”的問題,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我來說下我的看法。我們從三個不同的操縱周期,不同的手法來看待目前的股市。首先,來說說我自己做的這種短線的投機。最近的這個月呢,短線的投機做起來是比較難做的,連板股的高度打不開,投機情緒比較差。再來說說波段操作的情況,如果是做波段的人呢,最近還是做的可以的。他們只要抓住了好票,基本上是比較容易賺錢的。再來說說價值投資,現在上市的股票越來越多有質量的,所以價值投資在中國也是越來越行得通了。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短線投機

首先,來說說我自己做的這種短線的投機。最近的這個月呢,短線的投機做起來是比較難做的,連板股的高度打不開,投機情緒比較差。不過呢,過上一陣子,等待一個大題材打開高度,就又是我們打板人的好日子了。那個時候才是賺錢的時候,現在穩住就行。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肆』 為什麼在股票投資上大部分人失敗啦

因為沒有人可以接受慢慢變富這個道理。

大家都是在預測一個時間性,想要聰明的抓住時間,那自然會輸了空間。

就好比,抓住主升浪的起漲點;

就好比,追那些已經漲勢兇猛的個股;

就好比,看到好消息就買入,看到壞消息都賣出;

無非都是想著快速盈利,快速看到結果,一夜暴富等等,那麼當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和操作,自然就會產生羊群跟風效應,也就成為了失敗者。

大家記住我這句話,贏了時間就一定會輸了空間,想要贏空間,就必須犧牲時間!!

真正的高手,都是犧牲時間,去換取空間的。

為什麼巴菲特平均持股在8年左右!

為什麼國內的許多大師持有股票的時間也是非常長。

因為他們對於一個空間來說是相對確認的,但是對於時間來說,何時達到,何時啟動,卻不知道。

所以,只能用空間換時間的策略。

做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進入了熊市底部區域,甚至是牛市第一階段的震盪洗盤後,我們都知道會進入牛市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主升浪。

但是何時呢?

沒人知道,所以也就導致了高手也好,機構也罷,只能提前布局,耐心等待了!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在股票投資上大部分人失敗,從眾心理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誠如你在提問中所點出的:股票投資,大部分人失敗,那麼如果想在股票投資中取得成功,最為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與大部分人的思維與操作反著來。

也就是說,要想在股票投資上取得成功,你必須具備獨立思考與獨立行為的能力。

人類在其進化過程中, 社會 性變得越來越強,只有適應了 社會 的人,才能在 社會 中過得、活得游刃有餘,快快樂樂,獨立於 社會 以外的種種行為與思維,都會帶給人們更多的痛苦與折磨,因此,人們事實上會越來越喪失其獨立性。

獨立的思維與行動,就演變成少數人具有的特質。

也因此,在需要很強的獨立性的股票投資上,具有獨立性的少數人,才會成為股票投資贏家。大部分人在股票投資上失敗,就是一種必然了。

「投資有風險,遇事需謹慎」,在你入股市的第一天,就看到了這句話。股票投資屬於風險投資,沒有風險,都不可能很多人成功,何況有風險,當然大多數人會失敗。

股票投資最原始的基礎和初衷是和企業捆綁在一起,本身企業的發展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企業萬一不好,也是不退還資金的,也不用給你回報的。即使股票便宜,也會承擔這一部分的風險,所以有一部分人本身投資就是不能賺錢的。

企業相當於一個蛋糕,蛋糕的大小相對來說比較固定,而炒作往往超過了它的范圍。很多人要分享它和分享不存在的部分,就形成了泡沫和競爭。在分享和競爭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收益和虧損,如果平均分配因為有泡沫,也會有人虧損。如果有少部分人分多了,那麼另外的人就會分少,就會虧損。而股市往往有少部分人就是分多了,這就造成大部分人分少了,虧損了。

其實從生活角度上,如果從富有這個角度來看待,同樣也是大多數人是失敗者。創業也是極少數人成功,一年上千萬學生能進好學校的也是極少數,大多數都是失敗者,能真正分享 社會 資源中的好東西的人也是很少的。股票投資大多數人失敗,也就是一個生活中的寫照。只不過人們認為我拿錢來投資了,就應該賺錢,有回報,但生活中同樣的很多拿錢了也沒有回報的。

股市的不確定性,股市的競爭,自然會造成少部分人賺錢,大多數人失敗。

為什麼在股票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個方面原因,A股市場本身的性質就是如此,無論市場進行如何的改革,股票投資市場永遠是少數人賺錢的地方,風險和收益永遠同源,這個道理是顛撲不破的,如果股票市場成為絕大多數人都賺錢的地方,那麼這個投資 游戲 也就玩不下去了,更無法做到吸引人投資,股票市場的投資屬性決定了,這種交易模式永遠是少數人賺錢,絕大多數人會虧錢。

第二個方面原因,A股市場交易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行當。雖然A股市場的入門門檻比較低,只要你有一定的本金,了解一定的風險知識,就能夠開戶進行交易操作,但所不同的是,A股市場每時每刻都千變萬化,雖然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有一定的技術可以分析,這種規律和分析都隱藏在千變萬化的變異中,讓人不可琢磨。更令讓人感覺到沮喪的是,A股市場時刻的考驗著人性,他會讓貪婪滅亡,他會讓希望變成絕望,他既能夠絕地逢生,也能夠讓你失去自我,一切的一切都在轉瞬之間,很多人甚至終生都會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更別提在股票市場中賺錢了。

綜上,股票投資市場的本質屬性和交易特點決定了他就是少數人賺錢的地方,大多數人投資註定就會失敗

毓美美作答:任何投資都有一定地風險性,股票投資更是如此,因為市場是變幻莫測的,行情隨時變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此炒股的人都會面臨虧損問題。 對於高手來說,虧損也是家常便飯,但是高手大部分交易日都是輕倉,小虧為主。往往會在看準後,確立確定性機會,重倉,及時兌現利潤。而這些是大部分交易者都做不到的。


我們從小被教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慣性思維,讓我們經常用單一的因素去斷定某個結果會發生。然而,世界的本質是非線性的。堅持「一分耕耘必須一分收獲」的人只會看到眼前,長期看會喪失很多機會,而非線性思維的人則可能把當下的一分耕耘,變成未來的十分收獲。


在所操盤的幾只股票里,散戶的思維往往是賣出盈利的,而再次加倉虧損的,以攤薄成本。而高手則是賣出虧損的,而加大盈利股票的倉位。買入的股票如果能短期盈利,表示做對,如果上升趨勢能確認,往往還會繼續拉升。

市場是有慣性的,不要總想著去「抄底摸頂」,而應結合博弈相關知識合理的分配倉位,在上漲趨勢中合理的買入股票,在下跌趨勢中,虧損到一定資金之後果斷止損離場。這樣交易,長此以往,幾十年下來,利用復利原理資金的上漲也會相當可觀。


短期的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而長期來看,股票價格最終會向內在價值回歸,只不過回歸的過程需要時間。我們散戶要學會控制倉位,拋棄一夜暴富思想,學會慢慢變富,找到適合你的可操作性強的簡單交易系統長期執行,隨著時間的積累資金就會出現「復利式增長」。

分享點亮生活,歡迎加關注,感謝留言交流!

股票是一個有強大吸引力的地方,因為它有賭性,很多程度上讓人有了貪欲,但是沒人能控制住這樣的慾望,股票表面上是技術指標的走勢和分析,其實背後是對人性的考驗,是對人的慾望的控制和釋放,大多數散戶根本無法駕馭自己的內心,自己的良葯也無法根治自己內心的病!

散戶和主力的想法永遠是相反的,主力也恰恰掌握了散戶的貪婪和恐懼的心理,所以可以了如指掌的把握散戶一舉一動,他們會用各種方法讓散戶高位接籌碼,地位讓散戶賣出籌碼,他們用各種手段來摧毀散戶的心裡,讓更多散戶失去判斷能力!這就是他們戰勝散戶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大多數人不掙錢的原因!

告誡大家,盡量遠離股市,股票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因為他們眼光不行亂買一氣不虧才怪!

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這話可不是我說的,是被封為股神的巴菲特說的。

但斌與的一本書《時間的玫瑰 : 但斌投資札記》,全書總結起來最重要的一思想就是:堅持價值投資,金錢這朵玫瑰自會隨時間而盛開。而如今茅台的瘋漲,確認令其有封神的感覺。


13年前,我開始炒股,前幾年也一直虧,即便是大牛市的2007年,當年也是虧損。總結當年為什麼虧?1新手一個,小韭菜一顆,想不虧錢都難。2前期不敢投錢,小賺即賣。3股指越漲越高,賺了點小錢,嘗到了甜頭,越投越大,結果股指稍有下跌就虧了。4頻頻操作,一年交的俑金手續費(當時俑金是千分之三,印花稅是千分之三雙向徵收),還有其它七七八八的費用,一年下來這些費用佔了解本金的20%.還有太多太多了,都不想總結了。


為什麼在股票投資上大部分失敗,其實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願意慢慢變富,總想賺快錢。我不拿茅台說事,我們把時針撥回到2015年之前,即便是當時高點買入中信證券,平安,等一系列的銀行股,雖然那時股指是在5000點上方,現在不過3500,但好多都已經賺錢了。


所以虧錢的自己細品,想要賺錢,當然自己要學會改變,擇機擇股並且長線投資才是賺錢之道。

中國股市大部分人長期炒股投資失敗主要原因是以下3點。

1、牛短熊長。30年中股市上漲走牛不足5年;

2、政策市股民喜歡打探消息,機構借其全面優勢獵殺散戶,多殺多已成思維定式。

3、幾十年市場運行下來,市場交易成本是個天文數字,上證仍在3000點,散戶豈有不虧之理。

如若眾生不談股色變,市場機構主力其實需要學習歐美經驗,市場走勢長期博傻形成思維定式,長期多年股指一路上行,改專剪少數奢賭股民羊毛轉變為剪全民羊毛。

賺錢示範效應會令一批批羊群擠進股市讓你剪毛。

因為配不上它,芒格大致意說投資要成功,必需配得上。

『伍』 如何看待股票市場,如何投入股市。

之前不知聽那個研究員說過類似的話:股市中大部分人都是輸在心理上,跟職業水平、技術無關;很多分析師、基金經理實際水平也就那樣…

對於部分人而言,踏踏實實工作或者創業才是正

炒股市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一種風險極高的投資方式。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財扮升務知識敗缺州和經驗之外,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跟蹤市場變察蔽化和進行分析。即使是專業的投資者也無法保證每一筆交易都能獲得盈利。

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值得考慮的是穩健的投資方式,比如長期持有股票、基金或債券等。另外,也可以考慮投資房地產、黃金等實物資產。這些投資方式相對穩健,並不需要過多的專業知識和時間。同時,也需要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避免盲目跟風和冒險行為。

如果您確實想嘗試炒股,建議先進行足夠的學習和研究,了解股票市場和投資策略,同時也要掌握基本的財務知識和技能,比如如何分析財務報表、如何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潛力等。此外,還需要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制定合適的投資計劃和風險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資金安全

。總之,炒股市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需要足夠的知識和經驗,還需要冷靜和理性的心態。如果您沒有足夠的信心或者時間來進行投資,那麼建議選擇其他投資方式,不要輕易進入股票市場。

『陸』 股市上漲如何動看待

股市上漲如何動看待?股市上漲理性看待,靜心使出精準一擊。

動態地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在未來宏觀經濟會繼續向好的條件下,不僅現在的市場估值會得到修復,而且,相對估值或者絕對估值有可能依然還是偏低的。

我們說要理性看待股市的上漲,言下之意,其實也是說要動態地看待股市的上漲。用動態的眼光看股市,它的走勢不僅是一種可以與歷史對應比較的客觀存在,而且更是一種自身內部動因激發而起的發展需求。人不可能第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樣的道理,把股市的運行簡單地看成歷史的重演,也是一種有著很大局限性的觀點。我們看股市,任何時候都應該動態地發展地去分析。

一方面,同過去相比,現在的指數點位雖然比1664點翻了一倍多,但相對於6124點則不過收復了一半多一點的失地;另一方面,同未來的發展相比,在IPO重啟的條件下,未來的指數無論結構成分或估值基礎都將發生不同於過去的變化,與其說股指即將走到非調整不可的終點,不如說是市場又將揭開一個新的起點。

靜態地看,目前無論是整體市場的股指還是部分行業或股票的估值同原來的業績相比,確實已經處於相當不低的水平。但是,動態地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在未來宏觀經濟會繼續向好的條件下,不僅現在的市場估值會得到修復,而且,目前的相對估值或者絕對估值有可能依然還會是偏低的。

估值是一個多維的空間概念。估值預期的變化,不僅取決於企業盈利狀況的變化,在特定的條件下,跟政策預期的變化和人們信心的彈性也有著不可分割的影響。在貨幣政策比較寬松的時候,市場估值會高一點;在貨幣政策比較緊的時候,估值會低一點;當市場信心比較強的時候,估值會高一點;當市場信心比較弱的時候,估值會低一點。對於投資者來說,估值永遠是一個探討不完的有意思的話題。

離開了估值的動態變化,人們或許很容易就被泡沫的定性給套住。其實,什麼叫資產價格泡沫,誰能真正給說得清楚?

在經濟學概念中,其實有許多是沒有確切的統一定義的東西。它們在某種時候,不過是為人所用的鬼影子。如果不是金融危機讓一切沽名釣譽的偽經濟學原形畢露,通脹鬥士的金字招牌或許至今還在格林斯潘的頭上熠熠閃光。

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沒有前13次的連續減息,後來的連續17次加息也就沒有了出師之名。而如果沒有連續17次加息後的迫不得己的再度連續大幅度降息,美國的次貸風波也就不至於演化為一場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連續五屆的任期中,先是連續減息刺激過度投資,接著又連續加息抑制通貨膨脹,然後再連續減息吹大房地產泡沫。通脹鬥士格林斯潘後來反而被指為這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通脹預期成了格林斯潘手裡愛捏成什麼模樣就捏成什麼模樣的橡皮泥。但是,格林斯潘念念有詞的通脹預期,其實並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的通脹風險,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鬼影子。所謂的通脹鬥士,說穿了,無非也就是挑戰鬼影子的鬼鬥士而已。可悲的是,人們被這位通脹鬥士玩弄於股掌二十餘年,到頭來還沒有看到真正的通脹到底是何模樣,反而被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機陷於滅頂之災。

現在不少人都在喋喋不休地鼓噪通脹的風險,但是,今年一至五月有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CPI還是PPI,都是在逐月下降的。這與其說是通脹,還不如說是通縮。通脹的預期莫非空穴來風?

對於目前剛剛展開恢復性行情的股市,現在談論泡沫不泡沫顯然也還為時尚早。市場資源供不應求的格局還遠未得到改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的恢復,不僅對經濟復甦是一個有力的支持,而且也使得投資者有了一個目前來說還不是風險太大的投資場所。目前的流動性不僅大致上合理地反映了對資產價格的估值預期,而且也是可以支持這輪恢復性行情的發展趨勢的。隨著新股供應量的增加,市場自身會相應地進行必要的調節。

『柒』 如何看待當前的股市行情

1、春節之後,股市出現了一波連續的上漲,很多股票出現了五成甚至翻倍的漲幅。2、那麼,是否真正意味著牛市到來了呢?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沒有統一的共喚碧識。3、但是,總體來說,目前從各方面的判斷來說,應該是會有一段不錯的行情。4、首先,經歷了連續幾年的下跌,預期不斷變差,讓最壞的時刻已經熬過去了。5、外部貿易戰因素的影響,近期也不斷平息,雖然不能說矛盾徹底解決,但是至少是逐步調和了。6、外資從去年開始不斷湧入,可以說一方面友鍵給股市帶來了資金的支撐,一方面也帶來了長期投資信心的支撐。7、科創板的設立,已經當成了國家戰略層面的大事,更需要有一個平穩的股市環境好鏈巧來支撐。8、因此,總體來說,短期內市場不應該再出現大幅的下跌,每一次調整應該都是介入的好機會。

『捌』 單日暴漲3000%!創業板是新的"神股"製造機嗎

昨天,在眾多股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中, 走過 10 年的創業板迎來了注冊制首批企業 ,18 家企業成了 歷史 的創造者。



改革後的創業板, 在大類規則上,基本與運行了一年多的科創板接軌 ,比如降低發行門檻,虧損企業也可以上市;漲跌幅放寬至 20%,同時上市前 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此外,諸如允許投資者在競價交易收盤後按照收盤價買賣股票、允許戰略投資者出借獲配股份等制度安排也基本從科創板搬了過來。


參考一年前科創板開市當天驚心動魄的漲跌走勢,對於昨天創業板的大起大落,很多人已經提前「打好了預防針」,但市場的瘋狂程度還是出乎他們的預期。


一隻叫做康泰醫學的股票,用 近 3000% 的漲幅 ,刷新了 A 股誕生以來單日漲幅最高記錄 。



這只發行價 10.16 元的股票,在盤尾只用了不到 10 分鍾,就從 760% 一路飆升至近 3000%,股價最高觸及 308 元,兩次觸發臨停。狂歡過後,免不了迅速腰斬的命運,掙到錢的玩家紛紛跑路,收盤時股價回落至 118 元。


風暴過後,一地雞毛,有人歡喜有人憂。 走運的,如果在最高點賣出中簽的新股,這一簽就能賺到 15 萬。但多數人沒這個運氣,收盤後網上出現了一些當天交易圖,虧損超 60% 不在少數。



如果說之前股票行情是「過山車」,那麼康泰醫學的這波走勢,只能用「流星」來形容,這顯然已經超出了商業邏輯的解釋范圍。



這只最新「封神」的股票背後是家怎樣的公司呢?


康泰醫學在今年 7 月通過創業板上市審核,當時,創業板改革還未執行,對上市企業仍有較高的盈利門檻:最近兩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 5000 萬元。這種情況下,康泰醫學能夠過審,從側面說明企業實力確實足夠強勁。



作為一家 以出口為主的醫療設備企業 ,康泰醫學在今年上半年更是賺得盆滿缽滿。疫情初期,公司迅速轉制紅外體溫計,加上主要產品血氧儀,兩樣產品大賣,營收隨之大幅提升至 7.5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21.17%;歸母利潤為 3.64 億元,是上年同期的 18 倍…


但卡在疫情這個特殊節點,業績的爆發很難說與公司實力有明顯的關系。不止康泰醫學,今年以來,整個醫療器械賽道如火如荼,年初至今漲幅高達 101.06%。


很多大程度上,康泰醫學上半年的營收和利潤情況屬於特殊情況, 是受疫情引爆業績增長的短期驅動因素支撐,並不具備可復制性 。在招股書中,康泰醫學自己也強調,隨著疫情的消失,醫療用品會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公司業績也會出現下降。



另外,對比同板塊的 A 股公司,康泰醫學在技術和研發上並不具優勢,競爭對手眾多,高端市場被飛利浦、通用電氣和邁瑞醫療占據主要份額,中低端市場則有寶萊特、理邦儀器等等,在上市之前,也只處於中游集團


總體來看, 康泰醫學的「奇跡」只是市場情緒的一個表現,是資金瘋狂博弈的結果,與個股的真實價值並無關系 。


其實 歷史 上,無論是創業板、科創板,在開盤之初都上演過類似的瘋狂。


去年 7 月科創板開市首日,在不設漲跌額的情況下,同樣迎來了大批「打新」的短期玩家,他們高價買入,在期望趨近飽和後拋出。隨後股價開始下跌,這引發了一波拋售,大盤被砸下了30%,造成了第一次停盤。再次開盤,之前比較膽小的觀望者達到了心裡預期,開始買入,之後炒作的力量又回來了,因為買入者當天無法賣出,市場上可供交易的股票越來越少,價格再度拉升,直至收盤。



一般的股票估值辦法並不適用於頭幾天的市場,價格只有在長周期之後才會回歸價值。




新世紀初, 受到納斯達克的影響 ,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國家高層機構,開始積極籌劃創業板,希望能把互聯網公司留在國內。


但隨之而來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讓創業板緊急剎車,這一擱置就是 9 年。這期間,BAT 三巨頭相繼上市,A 股一個也沒留下。


終於在 2009 年 10 月創業板推出,從首批 28 只新股上市到現在,科創板公司數量已經達到 851 只,占 A 股公司總數超 20%,板塊總市值已達 9.6 萬億元。 無論公司數量,還是市值規模,現在的創業板都不可小覷。



只是,這個本該是互聯網公司「上市綠色通道」的板塊,卻設立了層層的盈利指標和隱形門檻,讓很多規模巨大但不盈利的公司敬而遠之。


創業板的焦慮在去年科創板推出後達到了頂峰。 科創板的許多政策,是當年創業板想做卻沒做到的,比如引入注冊制、允許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允許雙重股權,允許紅籌和 VIE 架構等等。相對開放的態度,讓科創板成為了今年最火熱的市場,吸納到了中芯國際、寒武紀、螞蟻金服等眾多巨頭。


深交所推動創業板改革的背後,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和上交所、港交所甚至納斯達克競爭吸引優質上市公司。



這在其他市場也有過先例。例如美國的納斯達克交易所,擅長服務 科技 公司,上市規則向 科技 傾斜;為了爭奪新經濟公司,紐交所 2018 年改了上市規則,允許公司不募資,直接在紐交所上市交易。而港交所在錯過阿里巴巴之後,經過反思,在 2018 年初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成功吸引到小米、美團等內地新一批互聯網公司登陸。


悲觀的觀點認為,目前科創板指數的 PE 已近 70 倍,成長股的估值也顯示出了泡沫的傾向,這透支了未來股價上漲的空間。


而樂觀的看法則認為,創業板改革的意義在於為創新型企業注能。放寬漲跌幅限制有利於提高創業板交易的流動性, 加速大浪淘沙,淘汰掉在潮水中「裸泳」的公司 。



過去一年,科創板在 A 股所向披靡,吸納了一批具有成長性的前沿 科技 公司,交出一份頗讓人驚喜的「一年級答卷」。現在,上交所迎來了新的對手。


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博弈之中,或許就能挖掘出更優的上市制度、試驗出更適合經濟發展的模式。對於市場和企業來說,有更多選擇,這當然不失為一件好事。

『玖』 如何看待當前的股市

最近幾天股市瘋漲,如今回過頭來看,房地產、信託、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主要是寶寶類理財產品)的集體性走衰,為股市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外部條件,而改革紅利、股市處於歷史低位的估值,則是扎實的內在條件。這背後的主要邏輯起點,就是投資者一再探討的無風險收益率下滑的預期逐步兌現。無風險收益率就像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引導著資金流向。
利得金融服務集團王瑋表示,未來無風險收益率仍將下滑。國內產能過剩、國外石油價格大跌,使得PPI和CPI很難起來,未來中國有進入通縮的風險。CPI作為實際利率的減項不斷下移,使得實際利率有繼續上行的動力,這與政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初衷相違背,未來降息政策仍有繼續加碼的必要。而其他主要國家實際利率保持較低水平的時間仍然較長(美國的加息可能要等到2015年年中),這為中國降息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因此,預計未來無風險收益率仍將下滑。
當前,股票市場資金流入(這里有融資融券等杠桿資金的貢獻)—股價上漲—資金流入—股價上漲的正反饋機制已經逐步成型,而股票市場顯然對經濟數據下滑已經不再敏感,開始按照自身的節奏在走。雖然投資者無法像先知一樣提前預知市場頂部,但在降息周期和正反饋機制還未消失前,不輕易「下車」可能是較好的策略。利得中國財富管理研究院認為,在無風險收益率繼續下滑的預期下,那些在本輪行情中還沒有上漲或漲幅偏小的低估值藍籌股,可能將是下一輪的弄潮兒。
在看到欣喜一面的同時,投資者也要時刻關注市場風險。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截至12月9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高達9269.89億元,其中融資余額9199.65億元,融券余額70.24億元,融資余額佔比高達99.24%。本輪股市的上漲,資金的推動無疑是重要因素,從不斷刷新世界(600628,股吧)紀錄的成交量就可見一斑。融資既有助漲的功能,也有助跌的功能。一旦市場拐點出現,下跌的速度也將是空前的,從12月9日股票市場的大幅調整,投資者就可以感受融資融券帶來的市場劇烈波動風險。
此外,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近日發布《關於加強企業債券回購風險管理相關措施的通知》規定,暫時不受理新增企業債券回購資格申請,已取得回購資格的企業債券暫不得新增入庫;同時規定債項評級達不到AAA級的企業債券不得新增入庫,有新增入庫的將強行出庫。利得中國財富管理研究院認為,這意味著政策層面已經發現市場的杠桿風險,通過政策迫使投資機構降低杠桿,降低市場潛在風險。但是,由於融資融券和其他融資方式的存在,市場的杠桿風險依然很大,投資者須予以重視。

熱點內容
什麼是金融許可證 發布:2025-02-06 04:11:08 瀏覽:626
金融風暴是怎麼解決的 發布:2025-02-06 04:11:05 瀏覽:65
萬得股票軟體打不開 發布:2025-02-06 03:58:48 瀏覽:522
為什麼要幫韓國人換貨幣 發布:2025-02-06 03:48:04 瀏覽:531
002512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2-06 03:43:36 瀏覽:762
1萬炒股養家怎麼樣 發布:2025-02-06 02:14:37 瀏覽:186
看股票軟體有哪些內容 發布:2025-02-06 02:14:34 瀏覽:702
鐵礦石期貨影響股票 發布:2025-02-06 02:13:01 瀏覽:173
股票漲停賣單被誰買了 發布:2025-02-06 01:54:02 瀏覽:116
股市5000點是什麼時候 發布:2025-02-06 01:48:10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