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居民如何參與貨幣市場交易

居民如何參與貨幣市場交易

發布時間: 2023-06-06 15:53:06

1. 具體介紹現代貨幣供給機制

《西方經濟學》導學(四)( 14 章 -17 章)

第十四章 貨幣與經濟 第一節 貨幣與金融體系 貨幣在經濟中的作用與一個經濟的金融體系密切相關,因此,了解貨幣如何影響經濟,必須首先了解金融體系。一個經濟的金融體系包括中央銀行、金融中介機構與金融市場。 一、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是用以監督銀行體系並控制經濟中貨幣量的機構。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需要這樣一個維持銀行體系和經濟正常運行的中央銀行。所以,加強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成為當前各國的一種趨勢。 各國的中央銀行無論在形式上有什麼差別,都有四個基本特點: 第一,不以贏利為目的; 第二,不從事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的業務; 第三,具有服務和監管雙重作用,它既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又為它們提供服務; 第四,它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無論它有多大獨立性,是否作為一個政府部門,它都是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機構。正因為如此,中央銀行在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中央銀行的職能一種屬於對銀行體系的監管與服務,例如,監督每個銀行的金融狀況與業務活動,確保各銀行與金融中介機構按政府有關法令運營;為銀行保管准備金;作為最後貸款者在銀行需要資金時提供貸款;協助銀行之間的結算業務;等等。這些活動保證了整個銀行體系有序而正常地運行,防止了由於銀行金融問題而引發的經濟動盪。另一種職能是中央銀行作為惟一的貨幣發行者可以控制經濟中的貨幣供給量,並通過對這種貨幣供給量的控制來調節經濟。這就是說,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 二、金融中介機構 金融中介機構是把居民戶和企業與金融市場聯系起來的紐帶,它從居民戶和企業吸收存款,並向其他居民戶和企業發放貸款的企業,也是為居民戶和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在理解金融中介機構時要注意兩點: 第一,它是一個企業,和其他提供產品與勞務的企業一樣,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第二,它從事的業務是提供各種金融中介業務,作為居民戶與企業和資本市場的中間人。它提供存貸款和各種金融結算服務,並從這種服務中獲利。 各國金融機構也有不同類型,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從事金融中介的企業。除了商業銀行外,還有其他金融機構,無論哪一種金融中介機構,其職能是共同的。金融中介機構在經濟中有一種特殊的作用,即可以創造貨幣。這並不是說,金融中介機構可以自己發行貨幣,而是指它可以通過正常的存貸款業務創造出貨幣。銀行創造貨幣就是銀行可以通過存貸款業務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這種機制對經濟十分重要。我們以商業銀行為例來說明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 銀行能創造貨幣的關鍵在於現代銀行是部分准備金制度,即只把一部分存款作為准備金的制度。這就是說,銀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全部作為准備金留在金庫中或存人中央銀行,只要按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留夠准備金就可以,其他存款則可以作為貸款發放出去。法定準備率是中央銀行規定的銀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備金與存款的比率。 銀行如何創造貨幣呢 ? 我們從 A 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來說明這一點:假設 A 銀行吸收了 100 萬元存款,把其中的 10 萬元作為准備金,其餘的如萬元作為貸款貸給客戶甲。在現代社會中,一般來說,得到貸款的客戶甲並不把貸款作為現金提出,而是存人與他有業務關系的 B 銀行,因為他可以通過開支票或轉賬來用這筆貸款進行各項支付。當 B 銀行得到這筆 90 萬元的存款時,它的資產負債表就是: 這就是說, B 銀行得到 90 萬元貸款後,把其中的 9 萬元作為准備金,其餘的 81 萬元可以作為貸款供給乙。乙得到貸款後也把這 81 萬元存人與自己有業務關系的 C 銀行。於是 C 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是: C 銀行得到 81 萬存款仍把 8 . 1 萬元作為准備金,其餘 72 . 9 萬元作為貸款貸出…… 這個過程會一直繼續下去,存款是貨幣,存款增加就是流通中貨幣增加: 這個過程中存款的增加就是: 100 萬元 +90 萬元 +81 萬元 +72 . 9 萬元 + ……: 1000 萬元 這個過程結束時,流通中的貨幣共有 1000 萬元, 100 萬元的存款通過各銀行發放貸款和吸收存款的過程,流通中的貨幣增加到 1000 萬元:這就是銀行創造出了貨幣:當最初的存款既定時,銀行能創造出多少貨幣呢 ? 如果以及代表最初存款; D 代表存款總額,即創造出的貨幣;代表法定準備率 (0<r<1) ,則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的貨幣量的公式是: D = R / r 由這一公式可以看出,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這說明法定準備率的高低決定銀行能創造出的貨幣的多少。在這個例子中,法定準備率為 10 %,所以,銀行創造出來的貨幣就是 1000 萬。 銀行所創造的貨幣量與最初存款的比例,稱為簡單貨幣乘數。在我們所舉的例子中,簡單的貨幣乘數為: m = D/R = 1/r 簡單貨幣乘數表明一定的最初存款能創造出多少貨幣。這對分析貨幣供給十分重要。 三、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 貨幣對經濟的影響是通過各種經濟主體在金融市場上的活動實現的。所以,要知道貨幣如何影響經濟,必須了解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 金融工具是貨幣藉以流動的載體,包括政府發行的長期與短期債券 ( 長期債券是 1 年以上的債券,短期債券是 1 年以下的債券 ) ,這些債券又稱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股票;可轉讓定期存單;商業票據、回購協議、銀行承兌匯票等。在這些工具中,政府發行的短期債券十分重要,是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重要工具。 各種金融工具的共同特點是收益與風險的正相關性。這就是說,風險越大的金融工具其收益也越大,風險越小,越安全,收益也越小。 金融工具是在金融市場上流動的,這種流動是整個經濟活動的一部分,而且對整體經濟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金融市場又稱公開市場,是各種金融工具交易的場所,中央銀行主要是通過在公開市場上的活動來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 金融市場分為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貨幣市場是從事短期信用工具買賣的金融市場,是短期信用工具與貨幣相交換的市場。在貨幣市場上交易的短期信用工具有:商業票據,國庫券,銀行承兌票,可轉讓的定期存單。參加貨幣市場活動的主要是:政府主管國庫的機構,它通過國庫券的出售以獲得短期資金;中央銀行,它通過貨幣市場調節貨幣供給量與利息率;商業銀行,它通過貨幣市場從事它所需要的准備金數量的調整;其他金融機構,它們通過貨幣市場從事其資金的運用與籌措。 資本市場是從事長期信用工具買賣的場所。長期信用工具指借貸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信用工具,例如公債、公司債券、股票以及房地產抵押單等。此外,進行股票交易的證券市場,外匯交易的外匯市場等也屬於金融市場。 第二節 貨幣市場與利率的決定 在短期中,貨幣市場上貨幣的供求決定利率,利率影響總需求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所以,要了解貨幣如何影響經濟,就必須了解貨幣市場上利率是如何決定的。 一、貨幣需求理論 個人與企業出於不同的動機而需要持有貨幣,這就形成貨幣需求。經濟學家用各種理論來解釋貨幣需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為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有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我們由此來介紹決定貨幣需求的因素。 交易動機指人們持有貨幣的目的是為了進行日常交易的方便,降低交易費用。這種出於交易動機所需要的貨幣取決於交易量,交易量越大,出於這種動機所需要的貨幣越多。交易量的大小又取決於人們的收入水平,收入越高,進行的交易量越大,所需的貨幣也就越多。 預防動機是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件而需要進行的支付,這種動機也可以稱為謹慎動機,在—個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的世界中,出現無法預料到的意外事件總是難免的毒為應付這種事件,人們需要貨幣。預防動機所需要的貨幣也取決於收入,即收人越多,用於預防動機的貨幣越多,貨幣需求就越大,因此,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也取決於收入或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與之同方向變動。 投機動機是人們為了使自己的資產得到最合理的組合。貨幣是資產的一種形式,人們的資產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例如,貨幣、不動產、債券、股票或其他。人們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資產實現收益最大。各種資產形式既有風險又有收益,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人們都是厭惡風險的,希望在考慮到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預期收益最大。這樣人們就不能以一種形式來持有自己的資產,而應該持有不同風險與收益的資產。這就是一般所說的資產組合或資產選擇,其基本原則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從這種理論出發,人們持有貨幣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風險,使自己的資產具有流動性。貨幣是最具流動性的資產形式,隨時可以轉換為其他資產形式。投機動機就指持有貨幣可以隨時靈活地轉變為其他有利的資產形式。人們在持有貨幣時 亦有成本,即為持有貨幣而放棄的利息或其他資產的收益。這樣利率的高低對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就十分重要。如果利率低,人們就願意持有貨幣,以在適當的時候用這種貨幣去購買其他資產,如到金融市場上去購買股票或債券,從而貨幣需求高;如果利率高,人們持有貨幣成本高,就會減少這種動機的貨幣需求。因此,這種動機的貨幣需求與利率相關,即與利率反方向變動。 在現實中,人們的貨幣需求很難分清是出於哪一種動機。因此,我們把上述三種動機綜合在一起,分析決定貨幣需求的因素。綜合起來,決定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物價水平、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 收人 ) 與利率 。當我們分析貨幣需求時,如果考慮的是名義貨幣需求,就要把物價水平作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考慮的是實際貨幣需求,則可以排除物價水平這一因素。 二、貨幣供給理論 貨幣供給是流通中的貨幣量。我們已經說明了,在經濟中中央銀行可以控制貨幣供給,但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存貸款機制創造貨幣。因此,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都對貨幣供給有決定作用。 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工具主要是: 公開市場活動、貼現政策以及准備率政策 。這些工具也稱為貨幣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活動 就是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其中主要有國庫券、其他聯邦政府債券、聯邦機構債券和銀行承兌匯票。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是為了調節貨幣供給量。買進有價證券實際上就是發行貨幣,從而增加貨幣供給量;賣出有價證券實際上就是回籠貨幣,從而減少貨幣供給量。公開市場活動是一種靈活而有效地調節貨幣量,進而影響利息率的工具, 因此,它成為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貼現 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的方式。當商業銀行資金不足時,可以用客戶借款時提供的票據到中央銀行要求再貼現,或者以政府債券或中央銀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證券」作為擔保來貸款。 再貼現與抵押貸款都稱為貼現 ,目前以後一種方式為主。貼現的期限一般較短,為一天到兩周。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進行這種貼現時所付的利息率就稱為貼現率。 貼現政策包 括變動貼現率與貼現條件 ,其中最主要的是變動貼現率。中央銀行降低貼現率或放鬆貼現條件,使商業銀行得到更多的資金,這樣就可以增加它對客戶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過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增加流通中的貨幣供給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或嚴格貼現條件,使商業銀行資金短缺,這樣就不得不減少對客戶的放款或收回貸款,貸款的減少也可以 通過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供給量,提高利息率。此外,貼現率作為官方利息率,它的變動也會影響到一般利息率水平,使一般利息率與之同方向變動。 准備率 是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準備金的比率,准備金包括庫存現金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變動准備率則可以通過對准備金的影響來調節貨幣供給量。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工具外,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還有幾項次要的工具:道義上的勸告,墊頭規定,利息率上限,又稱 Q 號條例,控制分期付款與抵押貸款條件。 在現實中,各國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工具並不完全相同,但各國都把公開市場活動,即在金融市場上買賣債券,作為控制貨幣供給量的主要工具。 但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活動所能控制的僅僅是基礎貨幣,由於商業銀行有創造貨幣的機制,所以,基礎貨幣的變動量並不等於流通中貨幣的變動量。我們所說的貨幣供給量是指流通中的貨幣量。公式是: mm = M / H 在現實中,得到貸款的人會把一部分貸款作為現金留下來,這部分被留下的現金不再參與以後的貨幣創造過程,稱為現金漏出。這時銀行所創造的貨幣就要小於沒有現金漏出時的數量。現金漏出的大小用所 持現金—存款率 來表示。 公式是: mm =M /H = cu+1 / cu+1 貨幣乘數特別重要,例如,如果一個經濟中貨幣乘數是 5 ,那麼,如果中央銀行想使貨幣供給量增加 500 萬元時,就不用在公開市場上購買 500 萬元的政府債券,即不用增加 500 萬元基礎貨幣,只要購買 100 萬元政府債券,即增加 100 萬元基礎貨幣就可以實現。 三、利率的決定 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如同一切物品和勞務的價格一樣是由貨幣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決定的。我們在了解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的基礎上就可以說明利率的決定。 因此,當貨幣市場供求均衡,即人們想持有的貨幣量與實際持有的貨幣量相等時,決定了均衡利率。 利率由貨幣市場的供求決定,因此,貨幣供求的變動都會影響利率。 第三節 IS — LM 模型 在簡單的凱恩斯主義模型中,只研究了利率與投資不變的情況下,總需求如何決定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但實際上,利率和投資都是變動的,而且,對總需求和國內生產總值影響較大。在 IS — M 模型中,我們分析在利率與投資變動的情況下,總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決定,以及利率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 IS — LM 模型是說明物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決定的模型。在這里, I 是指投資, S 是指儲蓄, L 是指貨幣需求, M 指貨幣供給。這一模型在理論上是對總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在政策上可以用來解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因此,被稱為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一、 IS 曲線 IS 曲線是描述物品市場達到均衡,即 I = S 時,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關系的曲線。即利率高則國內生產總值低,利率低則國內生產總值高。 在物品市場上利率與國內生產總值成反方向變動是因為利率與投資成反方向變動。我們知道,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投資者一般要用貸款來投資,而貸款必須付出利息,所以利潤最大化實際是償還利息後純利潤的最大化。這樣,投資就要取決於利潤率與利率。如果利潤率既定,則投資就要取決於利率。利率越低,純利潤就越大,從而投資就越多;反之,利率越高,純利潤就越小,從而投資就越少。因此,利率與投資成反方向變動。 投資是總需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投資增加,總需求增加,投資減少,總需求減少。而總需求又與國內生產總值同方向變動。因此,利率與國內生產總值成反方向變動。 此外,自發總支出的變動會使 IS 曲線的位置平行移動。 二、 LM 曲線 LM 曲線是描述貨幣市場達到均衡,即 L = M 時,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之間存在著同方向變動關系的曲線。即利率高則國內生產總值高,利率低則國內生產總值低。 在貨幣市場上,利率與國內生產總值成同方向變動可以用凱恩斯主義的貨幣理論來解釋。根據這一理論,貨幣需求 (L) 由 L1 與 L2 組成。 L1 代表貨幣的交易需求與預防需求,取決於國內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同方向變動, L2 代表貨幣的投機需求,取決於利率,與利率反方 向變動,貨幣的供給 (M) 是指實際貨幣供給量,由中央銀行的名義貨幣供給量與價格水平決定。貨幣市場均衡的條件是: M = L = L1 + L2 從上式中可以看出,當貨幣供給既定時,如果貨幣的交易需求與預防需求 (L1) 增加,為了保持貨幣市場均衡,則貨幣的投機需求 (L2) 必然減少。 L1 的增加是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的結果,而 L2 的減少又是利率上升的結果。因此,在貨幣市場上實現了均衡時,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之間必然是同方向變動的關系。 貨幣供給量的變動會使 LM 曲線的位置平行移動。 三、 IS — LM 模型 IS — LM 模型是說明物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利率與國內生產總值決定的模型。把 IS 曲線與 LM 曲線放在同一個圖上,就可以得出說明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決定的 IS — LM 模型。 自發總支出變動會引起 IS 曲線移動,從而就會使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變動。這就是,在 LM 曲線不變的情況下,自發總支出增加, IS 曲線向右上方平行移動,從而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發總支出減少, IS 曲線向左下方平行移動,從而國內生產總值減少,利率下降。 在三部門經濟中,政府支出由政府的政策決定,在經濟分析中也作為一種自發性支出,也是自發總支出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在這里如果把財政支出的變動作為白發總支出的變動,這里分析的就是財政政策劉國內生產總值和利率的影響; 貨幣量的變動會引起 LM 曲線移動,從而就會使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變動,這就是,在 IS 曲線不變的情況下,貨幣量增加, LM 曲線向右下方平行移動,從而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利率下降;反之,貨幣量減少, LM 曲線向左上方平行移動,從而國內生產總值減少,利率上升。 如果貨幣量的變動是由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的變動所引起的,這里分析的就是貨幣政策對國內生產總值和利率的影響。 當然,我們也可以同時分析自發總支出的變動與貨幣量的變動對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的影響,從而說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共同作用與配合。這里我們就不詳細說明這一問題了。 總之, IS — LM 模型分析了儲蓄、投資、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如何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和利率。這一模型不僅精煉地概括了總需求分析,而且可以用來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因此,這一模型被稱為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第十五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經濟周期 第一節 失 業 長期中存在的失業稱為自然失業,短期中存在的失業是周期性失業。這一節所分析的是短期中的周期性失業。 一、周期性失業 周期性失業又稱為總需求不足的失業,是由於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這種失業與經濟中周期性波動是一致的。當經濟繁榮時,總需求充分,這種失業低,甚至不存在;當經濟衰退時,總需求不足,這種失業高,因為它與總需求有這種關系,所以,稱為周期性失業。 凱恩斯強調短期中的總需求分析,並用總需求不足來解釋這種失業的存在。凱恩斯認為,就業水平取決於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在短期內取決於總需求。當總需求不足,國內生產總值達不到充分就業水平時,這種失業就必然產生。凱恩斯用緊縮性缺口的概念來解釋這種失業的原因。 凱恩斯分析了緊縮性缺口產生的原因。凱恩斯把總需求分為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他認為,決定消費需求的因素是國內生產總值水平與邊際消費傾向,決定投資需求的是預期的未來利潤率 ( 即資本邊際效率 ) 與利率水平。他認為,在國內生產總值既定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他以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說明了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這就是說,在增加的 收人中,消費也在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低於收入的增加,這樣就造成了消費不足。投資是為了獲得最大純利潤,而這一利潤取決於投資預期的利潤率 ( 即資本邊際效率 ) 與為了投資而貸款時所支付的利息率。如果預期的利潤率越大於利息率,則純利潤越大,投資越多;反之,如果預期的利潤率越小於利息率,則純利潤越小,投資越少。凱恩斯用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說明 了預期的利潤率是下降的,又說明了由於貨幣需求 ( 即心理上的流動偏好 ) 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這樣預期利潤率與利息率越來越接近,投資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費需求的不足與投資需求的不足造成了總需求的不足,從而引起了非自願失業,即周期性失業的存在。 我們也可以用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來解釋周期性失業存在的原因。如前所述,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分析告訴我們,當實現了宏觀經濟均衡時,存在三種狀態:充分就業均衡、小於充分就業均衡以及大於充分就業均衡。引起周期性失業的正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 二、失業的影響:奧肯定理 失業最主要的損失是對增長率的影響。失業會引起增長率多大的損失 ?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奧肯根據美國的實際資料估算出失業率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之間的經濟關系。這就是經濟學說中的奧肯定理。 奧肯定理適用於周期性失業,如果實際 GDP 增長率高於充分就業實際 GDP 增長率 2 %,則失業率下降 1 %。如果實際 GDP 增長率小於 3 %,例如為 1 %,則有失業率變動:這時失業率提高 1 %。 奧肯定理是根據美國 20 世紀 60 年代的統計資料得出的,是一個經驗統計公式,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國家,也不一定適用於美國的其他時期。但它指出的失業率與實際 GDP 增長率反方向變動的關系是普遍存在的。經濟學家在運用奧肯定理時,一般也把失業率與實際 GDP 增長率的關系確立為 1 : 2 。在實際運用這一原理時,我們要根據實際統計資料調節這種比例關系。 失業除了影響實際 GDP 增長外,還引起其他經濟與社會問題,如資源浪費,社會問題加劇,等等。因此,實現充分就業一直是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 第二節 通貨膨脹理論 通貨膨脹是宏觀經濟中另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本節討論的中心。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與分類 經濟學界對通貨膨脹的解釋並不完全一致,一般所接受的是這樣的定義: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在理解通貨膨脹時應注意:第一,物價的上升不是指一種或幾種商品的物價上升,而是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即物價總水平的上升。第二,不是指物價水平一時的上升,而是指持續一定時期的物價上升。 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是物價指數。 經濟學家們根據不同的標准來對通貨膨脹進行分類。我們所介紹的是根據 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所進行的分類 。按照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爬行的通貨膨脹,又稱溫和的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低而且比較穩定。 第二,加速的通貨膨脹,又稱賓士的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較高 ( 一般在兩位數以上 ) ,而且還在加劇。 第三,超速通貨膨脹,又稱惡性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非常高 ( 標準是每月通貨膨脹率在 50 %以上 ) 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這種通貨膨脹會引起金融體系完全崩潰、經濟崩潰,以至於政權的更迭。 另外還有一種受抑制的通貨膨脹,又稱隱蔽的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是指經濟中存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是由於政府實施了嚴格的價格管制與配給制,通貨膨脹並沒有發生。一旦解除價格管制並取消配給制,就會發生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原計劃經濟國家在經濟改革之前存在這種通貨膨脹,其表現是供給小於需求。當經濟改革放開物價時就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在分析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時首先要區分可預期的通貨膨脹與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 可預期的通貨膨脹是人們可以正確預見到的通貨膨脹。或者說,通貨膨脹率的預期值與實際值是一致的。一般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都是可預期的。 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是人們無法正確預期的通貨膨脹。或者說,通貨膨脹率的預期值與實際值不一致。在可預期的通貨膨脹時,通貨膨脹給經濟帶來的問題是: 第一,皮鞋成本 。在通貨膨脹時,貨幣的購買力在下降,人們為了避免這種損失就把更多的錢存人銀行,從而必須多去幾次銀行,這種多去幾次銀行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被經濟學家稱為皮鞋成本——多磨點鞋底。 第二,菜單成本 。這是為了根據通貨膨脹調整價格必須付出的成本。 第三,稅收扭曲 。稅收標準是根據貨幣收入確定的,在發生通貨膨脹時,如果稅收標准不變,人們名義收人增加而實際收入未變時,交納的稅收實際就增加了。 第四,固定收入者受損失 。一般來說,工資也會隨可預期到的通貨膨脹而調整,因此,有工作的人受這種通貨膨脹的影響並不大,但那些依靠存款利息或固定收入生活的人,貨幣購買力下降,生活受苦。而且,存人銀行的貨幣也會貶值。 從總體上看,如果通貨膨脹率相當穩定,或者人們可以完全預期,那麼,通貨膨脹對經濟影響並不大,而且以上談到的各種問題都易於解決。因為在這種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各種名義變數 ( 名義工資、名義利率等 ) 都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從而使實際變數 ( 實際工資,實際利率等 ) 不變。這時,通貨膨脹的主要影響是人們將減少他們所持有的現金量。 在通貨膨脹不能預期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將影響收入分配及經濟活動。因為這時無法准確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名義變數,以及相應的經濟行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分析這一問題: 第一,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債務人而不利於債權人。 這是因為,債務契約根據簽約時的通貨膨脹率來確定名義利息率。當發生了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之後,債務契約無法更改,從而就使實際利息率下降,債務人受益,而債權人受損。這樣,就會對貸款,特別是長期貸款帶來不利的影響,使債權人不願意發放貸款。貸款的減少會影響投資,使投資減 少。這種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對住房建設貸款這類長期貸款最不利,從而也就會減少住房投資這類長期投資。 第二,在僱主與工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僱主而不利於工人。 這是因為,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工資不能迅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從而就在名義工資不變或略有增長的情況下使實際工資下降。實際工資的下降就會使利潤增加,而利潤

2. 金融市場的主體主要指

1、金融市場主體是指包括金融企業(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等)、非金融企業(工商企業等)、政府財政及個人或家庭在內的金融市場資金或金融工具的供應者與需求者。

2、金融市場主體又叫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即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參與金融市場的機構或個人,或者是資金的供給者,或者是資金的需求者,或者是以雙重身份出現。如果從參與交易的動機來看,則可以更進一步細分為投資者(投機者)、籌資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調控和監管者等。

4、對於金融市場的主體包括政府部門、工商企業、居民個人與家庭、存款性金融機構、非存款性金融機構,等等。(監獄不能成為金融市場主體)

一般包括企業、政府、金融機構、機構投資者和家庭五個部門。

(2)居民如何參與貨幣市場交易擴展閱讀

金融交易主體的分類

金融市場參加者是金融交易的主體,包括居民、企事業單位、政府、金融機構和中央銀行五類。

1、居民作為金融市場的參加者首先體現為資金的供應方,即通過參加銀行儲蓄存款,購買債券股票等,將消費剩餘資金提供給資金的需求方;居民作為金融市場的參加者也體現為資金的需求方,

在金融市場中獲得購房消費貸款、教育消費貸款會提高居民的短期消費能力和最佳消費效果。從居民在金融市場中的作用上看,居民仍然是資金凈剩餘的金融交易主體。

2、企事業單位作為金融市場的參加者首先體現為資金的需求方,企業為了彌補其資金不足,除了從銀行借款之外,還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籌集資金。與此同時,企事業單位的閑置資金又成為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應源。

3、政府作為金融市場的參加者主要體現在執行財政的職能,這種財政職能使政府具有資金需求者和資金提供者的雙重身份。當財政收支出現赤字時,政府往往通過在金融市場上發行長短期國家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

與此同時,財政作為公共部門和特定領域的資金提供者,其資金的投放雖然不經過金融市場,但卻可以改變金融市場的供求關系。

4、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的專業參加昔,在金融市場上,金融機構向資金需求方提供資金,同時又廣泛吸收存款,並發行有價證券進行籌資。

5、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是金融市場資金的最終提供者,同時又是金融市場的直接管理者。中央銀行代表政府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出台適當的政策措施,以指導,規范、監督金融市場的運行

3. 外匯市場是如何交易的

外匯的基本知識

外匯交易與外匯市場
外匯交易市場, 也稱為"Forex"或"FX"市場, 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 平均每天超過1萬5千億美元的資金在當中周轉 -- 相當於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總和的30餘倍.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 外匯是以貨幣對形式交易, 例如歐元/美元(EUR/USD)或美元/日元(USD/JPY).

外匯交易主要有 2 個原因. 大約每日的交易周轉的 5% 是由於公司和政府部門在國外買入或銷售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或者必須將他們在國外賺取的利潤轉換成本國貨幣. 而另外95%的交易是為了賺取盈利或者投機.

對於投機者來說,最好的交易機會總是交易那些最通常交易的 ( 並且因此是流動量最大的 ) 貨幣, 叫做「主要貨幣」. 今天, 大約每日交易的 85% 是這些主要貨幣, 它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磅,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

這是一個即時的 24 小時交易市場, 外匯交易每天從悉尼開始, 並且隨著地球的轉動, 全球每個金融中心的營業日將依次開始, 首先是東京,然後倫敦,和紐約。不象其他的金融市場一樣,外匯交易投資者可以對無論是白天或者晚上發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事件而導致的外匯波動而隨時反應.

外匯交易市場是一個超櫃台 ( OTC ) 或「 銀行內部 」交易市場, 因為事實上外匯交易是交易雙方通過電話或者一個電子交易網路而達成的,外匯交易不象股票和期貨交易市場那樣, 不是集中在某一個交易所里進行的.
外匯買賣比其它投資工具優勝之處
強大的杠桿

外匯買賣提供的杠桿是眾多投資工具中最大的。在美國嘉盛集團,客戶只要投資1000美元作保證金,就可以操作一張價值100,000基本貨幣的合約。

免傭金

因為買賣的操作不經人手,所以我們不會收取任何傭金。

有限風險

您的損失永遠不會大於您投資在戶口的保證金,所以客戶永遠不會有欠款。您亦可以使用我們的止損單來控制風險,我們保證所有止損單不滑點(適用於1,000,000或以下的合約)

可成交報價

交易平台上的報價是真正可成交報價,並非市場買賣的參考價。客戶只須於價位上用滑鼠按兩下,便可快捷地下單。市場上有好些系統顯示的價位是參考價而不是可成交價,它們收到報價請求後才會給客戶報上一個可成交價。嘉盛提供的交易平台在這方面是絕對優勝的,客戶可清楚的掌握入市或平倉的價位。(適用於價值1,000,000或以下的合約)

24小時運作的市場

現貨外匯市場是專為活躍的交易者而設的完美市場。和股票和期貨市場不同,貨幣交易是不會停市的,因而保證了24小時不間斷的交易和給予投資者捕捉每個重要事項的交易機會。同時,24小時不間斷的特性保證最小的市場跳空風險;換句話說,排除了開市價格戲劇性高於或低於收市價格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因為24小時的市場,跳空性高開或低開是不可能的。
怎樣買賣
在外匯市場中,匯價是兩種貨幣的兌換價,所有交易均牽涉買進一種貨幣,而同時間賣出另一種貨幣。簡單的來說,外匯買賣是以一種貨幣來交換另一種貨幣,預期市場價格變動,買進預期幣值會上升的貨幣來獲利;反之,先行賣出預期會貶值的貨幣,而稍後買入來獲利。

在交易術語中, 做多(」Long」) 就是投資者先買進一種貨幣,希望稍後以較高價位賣出獲利,投資者於上升市場中得益。而做空(」Short」),即投資者先賣出一種貨幣預期它貶值,這情況下,投資者於一個跌市中得益。

舉例:某甲於 1.0020買入一手 (100,000) EUR/USD,匯價下跌至 0.9999,即是說某甲於一個不利的高價以美金兌換了歐元,獲得虧損。於現貨外匯市場,匯價一般以小數後4個位報價,最後的數字術語稱為「點」。每點的價值取決於買賣的貨幣,交易的價位和交易的單額。EUR/USD 的點價值為 $10美元 ($100,000 單額),在上述的例子中,某甲虧損21點,即 $210美元。

在外匯市場里貨幣通常是成對報價的,所以,所有交易的結果都是在同一時間里買入一種貨幣和售出另外一種貨幣。 貨幣交易的主要目的是用一種貨幣去交換另一種貨幣,而透過市場匯率或價值的改變,您買入的貨幣的價值會比賣出的增加。

在報價中,第一個貨幣代表的是基準貨幣,通常是被定為買入或賣出的標准。

假設現在USD/JPY的賣出/買入價是108.02/108.07,意思是你可以用1美元買入108.02日元或是用108.02日元買入1美元。若你認為美元對日元的價值是被低估了的話,因為美元是基準貨幣,實行這個策略你就需要買入這一對貨幣組合,換言之,您需要買入美元而同一時間賣出日元,然後等待匯率上升。

但是請注意貨幣對報價常規是固定的,所以如果你相信日元相對於美元會升值,你應該賣出這一對貨幣。

和其它金融產品一樣,外匯的報價也包括了買入價,賣出價。在交易時間任何時刻,「買入價」指在既定時間美國嘉盛集團願意為購買該外幣而支付的價格,而「賣出價」指出在既定時間美國嘉盛集團願意賣出該外幣的價格。買賣價之間的差額稱為買賣差價。嘉盛的差價為業內最低之一。
高杠桿,低保證金
外匯買賣的保證金是保障客戶損失是有現金作緩沖。客戶存放保證金就可以持有比保證金價值大很多的倉位。使用美國嘉盛集團的外匯交易平台,您可以享用高至200倍的杠桿買賣,美國嘉盛集團採用自動化的程序,確保客戶不會損失超過投放於帳戶內的資金。帳戶的保證金百分比水平全部記錄在系統內,美國嘉盛集團交易平台可依照各帳戶的情況,實時計算出持倉所需的資金 (佔用保證金 Used Margin),和可供建立新倉的資金 (可用保證金 Usable Margin),連同餘額,凈值和實時計算的盈虧信息,一同顯示於帳號窗口內。當帳戶超出最高可容許杠桿比例時,交易部有權清算戶口內某部份或全部的倉。請注意監控帳戶內的保證金情況,確保可於自主的情況下止損,特別於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
外匯交易的報價
要理解一個外匯交易的報價似乎令人困惑,然而,如果你記住兩件事後,你會覺得它非常簡單。1)第一首先列示的貨幣是基礎貨幣。2)其二,基礎貨幣的價值總是以1為單位。

美元是外匯交易市場中的中心點,並且通常被認為是作為報價的基本貨幣。在主要貨幣中。這包括美元/日元,美元/瑞士法郎及美元/加幣。對於這些貨幣及其它,報價表示為每一單位美元兌換多少貨幣對中報價中的第二貨幣。例如:美元/日元報價120.01意味著1美元等於120.01日元。

當美元時個基準單位,並且一個貨幣組合報價上升,意味著美元升值,而另一貨幣貶值。如果以上提到的美元/日元報價上升到123.01,那麼美元走強,因為他現在比以前能買更多日元。

對比規則例外的3個貨幣是英鎊,澳元及歐元。在這情況下,您可能看到的報價如英鎊/美元 1.4366, 意味著1英鎊等於1.4366美元。

在這3種貨幣對裡面,美元不是一個基礎價格,一個上升的報價意味著一個跌價中的美元。就是要花更多美元才能兌換一英鎊或澳元。

換句話,假如一種貨幣報價上升,那基準貨幣會升值,一個更低的報價意味著基礎貨幣在貶值。

貨幣對中不包括美元的稱為交叉貨幣組合,但是其准則也是一樣。例如 歐元/日元報價為127.95。意思是1歐元等於127.95日元。

在外匯交易中,您會看到一個兩邊的報價,由買價與賣價組成,買價是在此價格上您擬賣掉基礎貨幣(同時買進相反貨幣)。賣價是這個價格,在此價格上您可以買進基準貨幣時賣掉相反貨幣。
外匯對證券
假如您有興趣網上交易外匯,您會發現外匯交易市場比起證券市場有很多優勢。

24-Hour Trading
外匯交易是一個24小時市場,提供了一個主要優勢勝於證券交易。無論從晚上6點或早上6點,無論在全世界任一地方,總有買賣者在活躍地交易外匯。交易者們總能迅速對新出現的新聞,同時盈虧不受數小時後的盈利報告或分析師建議,影響。

數小時後的美國證券交易會帶來了許多限制, ECN's(電子通訊網路),通常稱為配對系統,其存在是為了只要有可能,就把買家和賣家一起帶來,然而,沒有擔保任何一筆交易會被執行,也沒有擔保是在一公平價格。非常普遍的是,交易者們為收到一個更細密的點差必須一直等待第二天開市。

較多的透明度流

隨著一天50倍大於紐約股票交易量的外匯交易。在外匯交易市場總有經紀/莊家願意買賣外匯,這種市場的透明度,特別是那些主要外幣,會確定市價的穩定。交易者總會新開或結清一個頭寸在一個公開的市場價格。

由於更低的交易量,在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更脆弱地變動透明度風險,這種風險在因任何更大宗交易時會導致更大范圍價格差異或變動。

100:1的杠桿率

100:1的杠桿通常更有效地來源在線交匯交易, 他們超過由證券交易商提供的通常2:1的保證金比例。 在100:1,交易者為了 $100,000的頭寸,顯示$1000保證金,或表示為1%。

盡管它肯定不是對任何人都適合,這種有效源於在線外匯交易公司提供的實用性的杠桿,是一種強有力的賺錢工具,當然不是象許多人誤解,它僅僅是負上風險負擔。杠桿在交匯交易市場是必要的,這是因為每日主要貨幣的平均價格變動少於1%,然而一隻股票可能輕易容易在任何給定日價格變動10%。

在已付保證金的交易中,最有效管理風險的方式是努力地學會遵合一種規律化的交易風格,那就是經常地利用止損和限制格位定單。在系統操作中小心地控制您的感覺。
更低交易成本

從傭金及交易費角度看,外匯交易是更低成本的。美國嘉盛集團不收取任何傭金及手續費;但同時仍給交易者提供所有相關市場信息及交易工具的便利。相反,股票交易的傭金是每單上網折扣經紀交易收取$7.95 ~ $29.95之間不等。 而通過完全服務的經紀來交易的,則每單收取$100或更多的傭金。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一下, 買/賣價格差異的密度,不管交易量大小,外匯交易通常是5個點或更小;(1個點是0.0001美分)。通常,價差寬度在外匯交易里是少於股票交易的1/10。股票交易有可能包含一個0.125(1/8)大的點差。

潛在盈利同時存在上升或下跌的市場。

在每一外匯交易的持倉頭寸里,投資者是看漲某一外匯及看跌另一外匯,一個看跌頭寸時指在這個頭寸里,交易者賣掉一種外匯當預測它會貶值時。這樣意味著潛在盈利會潛在一個上升與下跌一樣的市場。

能夠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賣外匯時另一種明顯優勢勝於證券交易,在美國證券市場,按照Zero Uptick規則阻止投資者賣空一個股票,除非之前的交易之價格很快等於或低於看跌價位。

外匯對期貨
全球外匯交易市場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金融交易市場。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量超達$1萬億美元.該種交易也是最主要的金融交易。

外匯交易所帶來的利益比貨幣期貨交易相對較多.它們兩者之間的不同處:發展歷史,客戶,與現代外匯交易市場的關聯。從更具體的方面而言,兩者的交易費用,保證金,流動性,操作的簡易性以及供應商所提供的科技與學術性支持都有所區別。以下為它們的不同之處:

· 多交易量=更好的流動性。 貨幣期貨日成交量僅為外匯市場的1%。無所比擬的流動性是外匯交易相對貨幣期貨交易所有的眾多好處之一。任一外匯交易專業人士都能告訴你早在70年代的現代外匯交易市場中現金就是至上。現在,事實上每一位擁有不同風險管理投資的個人交易者都能在外匯交易市場中有最好的投資機會。

· 外匯市場較期貨市場提供更小的買/賣價點差。 就上述USD/CHF的例子來看,期貨的交易價為.5894-.5897,市場價為1.6958-1.6966。期貨的點差為8點,而市場價格為5個點差。

· 與期貨交易相比,外匯交易提供更高的杠桿率與更低的保證金。在進行期貨交易時,交易者有一不同的日間交易保證金與隔夜交易保證金。這些保證金收取還由不同的交易數額決定。而美國嘉盛集團外匯交易則為客戶提供統一保證金,無論是日間或隔夜交易。

· 外匯市運用淺易及全球性使用的詞彙與報價。貨幣期貨的報價與市場報價剛好是相反的。例如,USD/CHF市場價為1.7100/1.7105,而相應的期貨報價為.5894/.5897,這種報價方式只限於期貨交易。

貨幣期貨價格包括了外匯遠期交易,以下因素必須考慮:不同貨幣之間的時間,利率與利率差。外匯市場則不需有上述調整,計算運用或對期貨合同的利率作考慮。

· 通過美國嘉盛集團進行的外匯交易為免傭金交易。貨幣期貨交易必須收取傭金,交易及清算費用。這些收費直接減少了交易者的交易利益。
更與外匯交易不同的是,貨幣期貨只是在近10年中經歷了巨大改變的金融市場中的極其小的一部分。

· 貨幣期貨合同(簡稱IMM合同或國際貨幣市場期貨)1972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產生。

· 這些合同為市場專業人士所設置,在當時,它們的交易量達整個貨幣交易市場的99%。

· 只有少量份額的貨幣期貨為一些個人投資者做投機所用,該市場主要還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行家操縱。

· 貨幣期貨只是一為投機者或規避風險者所進行的一種小型附帶性活動,而不是全球貨幣交易的主要活動。

· I越來越少此類套匯窗口打開。即使不時出現,它們也會被專業的交易員關閉。
這些改變很大程度上的減少了貨幣期貨交易專業人士數量,也因而減少了外匯交易與期貨交易上的套匯機會。直到今天,金融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也就此更為規范。

4.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區別

一、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區別:
資本市場是長期資金的融通市場,貨幣市場是短期資金融通市場。
二、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聯系
兩者都是資金融通市場,為融資提供一個平台。
資本市場是政府、企業、個人籌措長期資金的市場,包括長期借貸市場和長期證券市場。在長期借貸中,一般是銀行對個人提供的消費信貸。
在長期證券市場中,主要是股票市場和長期債券市場。
資本市場上的交易對象是一年以上的長期證券。因為在長期金融活動中,涉及資金期限長、風險大,具有長期較穩定收入,類似於資本投入,故稱之為資本市場。
拓展資料: 金融市場三個組成部分之一。進行長期資本交易的市場。長期資本指還款期限超過一年、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公司債務和股東權益——股票。
與調劑政府、公司或金融機構資金餘缺的資金市場形成鮮明的對照。
貨幣市場是短期資金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該市場所容納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銀行及工商企業發行的短期信用工具。
具有期限短、流動性強和風險小的特點,在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上被置於現金貨幣和存款貨幣之後,稱之為「准貨幣」,所以將該市場稱為「貨幣市場」。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區別:
貨幣市場是短期資金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點主要有:
1、低風險、低收益;
2、期限短、流動性高;
3、交易量大。例如國庫券市場、大額可轉讓存單市場、同業拆借市場等。
資本市場也叫長期金融市場,指期限在1年及以上的金融市場。主要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交易市場等,市場特點主要是風險大,收益高。
參與組成:
貨幣市場中的參與者指在貨幣市場中參與交易的各種主體,按照它們參與貨幣市場交易的目的,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資金需求者。
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需求者主要是由於短期資金不足或是日常經營需要更多的短期資金並希望通過貨幣市場交易獲得短期資金的主體。
這類參與者主要有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政府和政府機構以及企業。
(二)資金供給者。
貨幣市場上的資金供給者主要是滿足了日常經營需要後仍然擁有多餘閑置資金並希望通過貨幣市場交易將這部分資金借出以獲得一定收益的主體。
這類主體主要穗圓有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
(三)交易中介。
貨幣市場的交易中介是為貨幣市場交易中的資金融通雙方提供服務從而獲得手續費或價差收益的主體。這類參與者主要有商業銀行以及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
(四)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參與貨幣市場交易的目的是為了實施貨幣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引導市場利率,實現宏觀金融調控的目標。
(五)政府和政府機構。
政府和橋族搏政府機構主要是作為短期政府債券的供給者和短期資金的需求者而參與貨幣敏祥市場交易的。
(六)個人
個人參與貨幣市場,一般都是作為資金供給者,但由於貨幣市場單筆交易數額較大以及監管的需要,個人一般不能直接參與貨幣市場的交易。
主要通過投資貨幣市場基金間接參與貨幣市場的交易,但也有個人持有短期政府債券和大面額可轉讓存單的情況。

5. 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該如何參與數字貨幣投資

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該如何參與數字貨幣投資?

數字貨幣及區塊鏈技術已經廣受關注和期待,相信未來的趨勢只會是更加完善,更加健康的發展,作為投資者,在市場不健全的情況下,還是要顧忌風險,以自己的風險承受力來決定投資力。

總之投資有風險,現在數字貨幣市場在中國才剛剛起步,誰都不知道數字貨幣會發展到什麼樣子,甚至會不會倒閉,所以作為普通人的話,一定要謹慎小心,多觀察,多看,實在要投資再動手。

6. 問答題作為居民個人,你能通過怎樣的方式參與貨幣市場的交易活動

很多啊,存款、貸款、買股票、債券、期貨、期權、黃金、基金太多了

熱點內容
數字貨幣會是下一個風口會是什麼 發布:2025-02-06 11:50:36 瀏覽:120
如何在手機股市上設置條件預警 發布:2025-02-06 11:50:26 瀏覽:719
論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發布:2025-02-06 11:47:06 瀏覽:71
樂視退市股票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6 11:43:56 瀏覽:200
企業在美國退市股票會跌嗎 發布:2025-02-06 11:42:41 瀏覽:480
如何制止老婆灌輸理財 發布:2025-02-06 11:41:49 瀏覽:592
股票不足1元會退市嗎 發布:2025-02-06 11:29:42 瀏覽:967
土地股權過戶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6 11:28:58 瀏覽:811
深圳科技葯業股票行情 發布:2025-02-06 11:28:50 瀏覽:457
基金套利什麼時候到賬 發布:2025-02-06 11:18:31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