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跟什麼接軌
㈠ 股市是由國家控制的嗎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沒有人能控制股市,太絕對了,有的只是影響,而影響有大小之分,不如超級大盤股,對綜指有很大影響,而如果這個超大盤股的股東又是有政府背景的,則可以說,政府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股市,如萬科A、國金等,對股市有極大影響。
㈡ 中國股市的升降標志為什麼跟國外是反著的
國外股市動盪,股價不穩時,投資人轉投國內,國內股價上揚,國外股市利好時,資金轉入國外,國內資金缺乏,股份下挫。
㈢ 做空機制的建立有什麼作用
做空機制建立的作用
1、市場流通性
有利於投資者主動規避風險和市場流通性的增加在不允許做空的市場條件下,當投資者預期股價將下跌時,他唯一的理性操作選擇就是拋出相應股票,空倉等待。做空機制的存在,可以使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一樣,一方面,投資者可以運用做空機制對資金進行套期保值,從而化解投資風險,增加資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可以"主動出擊",從而獲取股價下跌可能帶來的收益。在不存在做空機制的市場上,投資者要想獲利,就必須不斷地低買高賣推升股指,致使股票市場的風險不斷積聚。整個市場經過非理性的上漲後必然會形成暴跌,會造成大多數投資者套牢,致使原有的投資力量不能動彈,交易量下滑,市場一片蕭條,只有靠外部新的資金力量的進入,才能使市場重新活躍,這說明在做空不能獲利的情況下,市場難以依靠自身原有力量,保持持續活躍和生命力。
2、股票平穩運行
有利於維持中國股票市場的平穩運行,降低市場風險在只能做多的單邊市場上,不可能形成做多與做空之間的良性循環關系,致使股票市場的風險不斷積聚。具體來看,存在以下幾股傾向於單向推高股指的力量:首先,當股市處於牛市中時,往往伴隨著人氣的增加、股票交易價格的上升、交易量的不斷放大等特徵,這有利於券商和其他中介機構增加收入,因此,他們傾向於誘導投資者積極做多;其次,從上市公司的角度看,他們也傾向於引導投資者做多,因為其股票價格的上升,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市場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其在配股和增發新股時以更高的價格籌措到更多的資金;再次,管理層在某種程度上也有鼓勵做多的傾向,因為股指的上升往往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向好的體現,股市的財富效應對經濟發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且,股市的繁榮也有利於更多的國有企業上市融資。
由此可見,在不存在做空機制的市場上,股市難以達到自身的平衡,往往會出現暴漲暴跌的局面。而引入做空機制,當股票價格的上漲過分偏離其實際價值時,空頭就會尋找時機進行做空打壓。多空雙方不斷尋求市場差價,使得股票的價格經常圍繞其價值運行,很難形成一邊倒的局勢。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做空機制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上,往往被看成是市場良性健康的保證。
3、股票融資效
有利於提高我國股票市場的融資效率,引導市場理性投資由於缺乏規避風險機制,投資者只能通過藉助內幕消息等方式,進行短線投機,以達到獲利的目的,從而造成了股價的非理性波動。有了做空機制,投資者不但有了新的操作工具,而且在交易時要收集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有利於提高股票現貨市場的透明度,引導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理性交易。在成熟的市場上,賣空者往往能夠更理智地分析市場,發現並幫助糾正市場中違背經濟規律的行為。賣空者更注重對可疑公司的財務運行狀況進行調查,他們的努力使得任何欺騙投資者的陰謀更容易被揭露。此外,當某個領域的發展前景不被看好或者某個上市公司的經營模式出現問題的時候,市場以股價調整的方式把資本轉移到更有希望的領域或公司,賣空者的市場操作加速了這個資本轉移的過程,從而提高了資本市場的效率。
4、證券監管
有利於證券市場監管的間接化、彈性化和科學化中國的證券監管部門長期偏重於用行政手段管理證券市場和證券公司的經營活動,這在市場建立初期是必要的,但由於行政方法不可避免的人為化和簡單生硬的特性,往往導致最後的實際效果變形,或者雖有短期即時效果,長期看卻留有非常明顯的副作用,致使我國股市在經歷十多年發展之後的今天,仍被人們冠以"政策市、消息市"的稱呼。
5、發生變革
至此A股是否就此轉向下跌,雖短期有下跌調整需求,但股指不太會由此進入新一輪大跌。原因有二:第一,從宏觀政策面看,市場仍在寄望3月份"兩會"前後推出城鎮化實操再發力,不少投資者仍對中國經濟繼續反彈抱有幻想;第二,從證券市場政策看,轉融券還沒有正式推出,做空機制仍缺少最重要、最有力的一環。
如果推出轉融券,中國A股的制度設計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即由原來的單邊做多市場轉變為以做空為主的市場。如果說股指期貨和融券的推出已經使做空力量與做多力量在制度上勢力均衡的話,那麼轉融券的推出,將使做空力量獲得絕對優勢,因為它可以將做多力量主力--保險、基金和券商的股票--上萬億元人民幣的巨量借出,然後拋出,同時做空股指期貨,可以在股票和證券兩條戰線上同時大為斬獲。
鑒於我們認為未來2~3年中國經濟繼續探底難以避免,倘若如此,未來A股很可能同時發生三個層面的做空:一是經濟基本面惡化;二是股票市場被轉融券、融券做空;三是股指期貨做空。A股出現驚人下跌,可能會跌破絕大多數人的想像。本人堅持此前的看法,如果轉融券正式推出,則上證指數將跌破1664點;如果同時國債期貨推出,則上證指數將跌破1300點。
而A股和國債期貨的大跌將會使中國經濟的流動性急劇萎縮,若國際熱錢同時大量外流,中國遭遇外部地緣政治危機,中國社會和經濟則將面臨很嚴峻的挑戰。
做空機制建立的國內原因
1、機制
第一個原因是,做空機制的有效建立和發揮作用,是以市場預期機制的形成和有效發揮作用為前提的。沒有一個合理和有效的預期機制,做空機制的建立就可能對市場的正常運行和有效運行起破壞作用或紊亂作用。而要形成有效的預期機制,需要現存的制度層面有一系列基本的保證條件,特別需要制度約束成為市場運行的常量而非變數,而不是更大的變數和頻繁的變數。而目前中國股市的制度層面恰恰是一個巨大的變數。這就給市場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在制度的調整中,任何一個小的制度調整,都不能不影響到股價的走勢,建立做空機制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將使投資者缺乏制度保護。保護投資者利益,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建立做空機制,而應從整體上推進並盡快完成制度變革。否則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名,匆忙推出做空機制,只能使投資者利益受到巨大傷害。
2、市場透明
第二個原因是,建立做空機制必須以市場的透明化為前提。目前中國股市的信息披露恰恰是"灰色"的,大量的內幕交易和關聯交易存在,涉及到投資者切身利益的許多事情,都不是投資者所能參與和決定的。流通股東沒有用手投票的機制,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資產重組幾乎與流通股東都沒有關系。這些都是對股價走勢構成巨大影響的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做空機制將使流通股東無所適從。信息披露不透明的情況下,做空機制肯定不能保護投資者利益。
3、穩定交易機制
第三個原因是,做空機制如成為正常和穩定的交易制度,必須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防止市場操縱或股價操縱。而中國股市對這種市場操縱的制度制約很不健全。制約的方面、層次和力度都還很不到位。這就給市場的參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提供了聯手或單獨操縱市場或操縱股價的制度縫隙和制度空間,從而使市場走勢和股價走勢與其內在價值發生背離甚至是嚴重背離。這一問題不解決,做空機制的建立就會在市場上形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其結果不僅不利於保護流通股東,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反而會對他們造成巨大的制度傷害和利益傷害。
4、可行性
在我國開展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貨交易首先遇到的是法律障礙,如《證券法》規定股票只能採取現貨方式、銀行資金流入證券市場受到有關法規嚴格限制。法律限制信用交易、把期貨交易排除在外的主要考慮是防範由此產生的各種風險及風險的擴散,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然而,就股票市場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不規范的信用交易一直存在,往往是監管部門嚴加查處時收斂一些,風頭一過又重新活躍。因此,對信用交易與其採取堵還不如積極疏導。而且,就中國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協調發展、股票市場發展的現實情況和未來需要來看,開展股票信用交易並以此為基礎在將來開設股指期貨交易的條件也已基本成熟。
5、四大原因
強化風險意識
廣大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不斷強化,自我控制能力日趨提高,為開設股票信用交易、股指期貨交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要。目前6100萬投資者當中相當一部分都曾深刻體驗過股市賺錢與賠錢的悲喜劇,心理承受能力較前幾年明顯提高,基本上具備了從事信用交易所需要的心理素質和初步的操作技巧。至於建立在信用交易基礎上的股指期貨交易也會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因為它可以滿足多種市場需要,投資者既可以將其作為一個有更大獲利機會的投資品種,也可以用它來為現貨交易進行保值。
明確市場
管理層對市場監管的方向已基本明確,手段也日益成熟,在可預見的時期內股票市場的風險將可能控制在可以調節的范圍之內,為開設股票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貨交易提供了良好的運行空間。就近期來看,監管的重點集中於上市公司的規范運行以及對市場操縱行為進行嚴肅查處上,市場運行規范度較過去顯著提高,市場波動的幅度和頻率都大大下降。就長期來看,市場化和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利益已經作為管理層監管市場的基本取向,從根本上結束了過去那種由於監管思路不清晰而陷於市場經常性波動之中的被動情況,今後再次出現因監管政策變化而導致市場激烈動盪甚至逆轉的可能性明顯降低,股市監管的理性化為股票市場穩健運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為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適宜的市場環境。
穩定環境
期貨市場的發展為開設股指期貨交易提供了基本的市場環境。股指期貨作為金融期貨的一個重要品種,其運作成功需要有比較完善的期貨市場為基礎,否則就有可能遭至失敗,甚至如過去開設的國債期貨一樣最後不得不關閉。我國期貨業經我國期貨業經過多年的清理整頓後,目前即將步入健康發展軌道,其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將有助於股指期貨的順利推出及平穩運行。
與國際接軌
中國股票市場要與國際股票市場接軌,必須引進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貨交易。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即將加入WTO,中國金融市場包括股票市場融入世界金融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們也必須未雨綢繆,盡可能早地推出股票信用交易方式和股指期貨交易方式,以迅速提高我國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管理市場風險的能力。
㈣ 中國股票的漲跌 主要跟什麼因素有關
影響股票的漲跌有多種因素,包括政策的、經濟的、資金狀況的、公司基本面的、人們對公司未來成長性的預期、市場狀況甚至該股有無大資金運作等等因素的影響。並不是用能掙錢來解釋,交易價格與業績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
(1)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 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 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 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 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 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 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 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 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以上原因最終體現在供求關繫上,如要購買一支好的股票對公司的基本面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包括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公司管理層的管理理念,主營業務是否符合政府的產業政策,管理是否規范,給投資者的回報怎樣等等並結合市場狀況盡量在相對低點買入。
㈤ 聽說中國股市最近要推出國際版,具體怎麼回事是把A股對外開放還是又重新發行股票啊為什麼普遍都看成利
凡事都是兩面性的:
1)在A股市場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國際板開進,會造成市場資金分流,是利空,將持續很久。
2)A股估值與國際接軌,路途遙遠,A股市盈率相對其他市場太高,所以,國際版的開放會中長期使得估值高的中小板、創業板、垃圾股價值回歸,路途遙遠,也許需要數年才能完成,很可能未來的大牛市,垃圾股就不漲了,像港股一樣,幾分,幾毛錢。
3)從大格局來看,國際板的推出對我國資本市場以及經濟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不斷擴容,進行產業資本改革。推出國際板,使擴容後的A股與世界接軌。說白了,現在的猛烈的擴容就是為了迎接國際板的推進。
加分啊兄弟。
㈥ 中國的股票跟政治的切合點在哪裡
霸位先,然後在編輯答案
國家的一些政策,首先影響的並不單純是整個股市,要看政策內容,是屬於整體經濟范疇,或者是具體行業范疇。
例如 之前4萬億推動經濟恢復發展的大計劃,影響的就是整個經濟層面,特別是基建;
又例如 國家十二五新能源規劃,影響的就是新能源這個行業。
我們說政策,也是分為【利好】(對市場或行業影響力為積極,好的消息),和【利空】(反之,是壞消息)。
例如 國家推動節能減排計劃,整治高污染行業及企業……那麼,像具備節能減排概念的個股(例如節能燈生產企業,製造脫硝機器的企業--降低煙排放中硝的排放,受益),股價受政策導向利好,股價上升;而像鋼鐵廠和玻璃製造等企業(因污染嚴重,產能過剩等原因,需要整頓),就會因為政策利空而導致股價下挫。
當然政策的導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消息出來以後往往立刻被市場反映出來,同時也有些情況是不能立刻反映的,需要看具體情況。
說起來很復雜,也很龐大,但如果具體能說是哪些政策,解答會更清晰些。
㈦ 為什麼我們的股市不跟國際接軌
我是某大學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個人認為中國股市不能與國際股市接軌。理由是:
第一,人民幣升值潛力巨大,中長期趨勢無法改變,這將給人民幣資產的A股市場提供持續的上漲動力。第二,中國經濟未來5-10年內仍將保持9%左右的高速度增長。第三,半年後將實施《新會計准則》,用「公允價格計量法」對上市公司凈資產進行重估。第四,未來半年中,政府將對132家ST股進行政策傾斜,包括股改與資產重組結合。
總之,中國股市未來成長潛力巨大,不僅不是「末班車」,反而有可能像中國經濟一樣,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閃光點,波段式前行,全球資本市場倒是應該向中國股市接軌才是。
㈧ 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1,多層次市場體系
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老三板,新三板
2,對外開放
深股通,滬股通,滬倫通,QFII,QDII。
3,交易品種接軌國際
股票,債券,基金,融資融券,股指期貨,股票期權,股指期權
4,監管接軌國際
注冊制,跨國合作監管
㈨ 急!求四字股市術語大全!
四字股市成語及其所指股市意思:
守株待兔——建倉。
刻舟求劍——技術分析。
朝秦暮楚——短線操作。
買櫝還珠——從黑馬上掉下。
黃梁一夢——新股民變成舊股民。
驚弓之鳥——一聽利空就驚顫。
杯弓蛇影——看上市公司發布消息。
杞人憂天——中國股市何處去。
隔岸觀火——不追漲。
掩耳盜鈴——宣布國有股減持,實行全流通是利好。
狐假虎威——以國務院通過的名義進行股改。
借刀殺人——股市有風險,後果你自負。
上屋抽梯——高位出貨後套牢你。
兔死狐悲——基金,券商日子不好過。
殺雞儆猴——懲罰莊家。
卸磨殺驢——大肆圈錢後暴露股市先天畸形。
口蜜腹劍——保護投資者利益,尤其是中小散戶弱勢。
信口雌黃——股評的表演。
裝瘋賣傻——股市的問題全在不全流通。
削足適履——中國股市和世界接軌。
狗急跳牆——中小版抓機會一下發出。
㈩ 中國股市與國有控制的上市公司有沒有什麼聯系
股市已經進入官莊時代,國家是最大的銀行家。它可以控制股市。這是中國股市與國際接軌、保持中國特色的傑作。國家無法控制股市的隨機漲跌。它只能將股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如果股票指數過低或過高,將影響融資功能和社會穩定,官員將採取行動。據說未來股指將達到1萬點,但也將以預定的速度實現飛躍,符合國家形象。
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股市是靠持續成交維持的,如果成交量少了,股價就會下跌。如果成交量增多了,股價就會上漲。中國的工程師紅利,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已超越了美國,並有望在未來數年拉開差距,強大的研發投入會促進科技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從而具備全球競爭力。中國有著巨大的國產替代需求,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總額每年都在創新高,長期位居榜首,其中蘊含著大量的進口替代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