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國股票池
㈠ 高盛集團持有哪些中國a股
股票名稱
市值(億)
比例(%)
增減倉
數量(萬股)
新宏泰
0.28
1.08
未變
0
京威股份
0.28
0.62
新進
0
易明醫葯
0.17
1.04
新進
0
百亞股份
0.12
0.63
未變
0
兆威機電
0.30
0.96
新進
0
常山葯業
0.33
0.64
新進
0
宜安科技
0.36
0.71
新進
0
誠邁科技
0.21
0.37
新進
0
宣亞國際
0.16
0.63
新進
0
森霸感測
0.21
1.05
新進
0
瑞豐新材
2.22
2.92
未變
0
聯盛化學
1.78
4.63
未變
0
科新發展
1.98
13.42
未變
0
上海滬工
0.23
0.63
新進
0
金海高科
0.10
0.42
新進
0
風語築
0.16
0.38
新進
0
中源家居
0.82
6.75
未變
0
丸美股份
0.33
1.65
新進
0
股票名稱
原價
現價
區間漲幅
更新日期
新宏泰
18.92
17.21
-9.04%
2022/9/9
京威股份
3.63
3.05
-15.98%
2022/6/30
易明醫葯
9.76
9.58
-1.84%
2022/6/30
百亞股份
11.73
8.71
-25.75%
2022/6/30
兆威機電
47.77
51.31
7.41%
2022/6/30
常山葯業
6.23
5.45
-12.52%
2022/6/30
宜安科技
8.5
7.32
-13.88%
2022/6/30
誠邁科技
41.29
35.03
-15.16%
2022/6/30
宣亞國際
19.6
16.17
-17.50%
2022/6/30
森霸感測
9.76
8.07
-17.32%
2022/6/30
瑞豐新材
63.22
110.78
75.23%
2022/6/30
聯盛化學
37.84
35.53
-6.10%
2022/6/30
科新發展
9.02
7.29
-19.18%
2022/6/30
上海滬工
13.74
11.7
-14.85%
2022/6/30
金海高科
13.16
11.56
-12.16%
2022/6/30
風語築
19.24
9.94
-48.34%
2022/6/30
中源家居
15.94
15.1
-5.27%
2022/6/30
丸美股份
26.8
26.01
-2.95%
2022/6/30
㈡ 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雙面」高盛 眾所周知,從今年11月的CPI達到4.4%,並創出25個月以來新高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加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銀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對於CPI而言,依然處於負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財富增長速度趕上CPI上漲的速度,投資成為百姓一個不得不為之的選項之一,因此加息對股市的下跌影響力,作用不會太大。至於上調印花稅,則更顯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點附近震盪,藍籌股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市場根本不存在「投機過熱」跡象,何談上調印花稅呢?至於傳出內地基金大佬級人物范勇宏先生被雙規的消息,更顯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為國內基金業的領袖級人物,其被雙規的消息自然在市場中引發擔憂,進而引發A股市場的大幅震動。事實上,上證指數再度暴跌3.98%,收於2894.54點。謠言惑眾的作用已經起到了。盡管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新聞發言人張後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說,此為市場謠言,純屬無中生有。但謠言對市場的負面沖擊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傳聞。如果我們再參考12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一篇名為《要警惕和打擊操縱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鱷》,感覺就更清楚了。該文旗幟鮮明地指出,上調印花稅謠言以及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賣出中國股票郵件是大跌的導火索。文章特別指出,此前不久,正是這家投行發布了積極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前景的策略報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操縱股指牟利之嫌。據此,《南方日報》亦撰文指出,該文所指的國際知名投行,依據事實,顯然是指高盛無疑。這也難怪有媒體稱,在此輪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別向中國境內媒體和境外客戶提供了內容迥異的「陰陽」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向內地公眾唱多中國股市的;另一份卻是向其客戶下達賣出指令,掩護其客戶從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賣出的。 為什麼這次又出現了高盛的影子?為什麼國內主流財經媒體經常質疑高盛,每逢中國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調整之際都能「精準」押注,使其客戶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麼,就讓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資本 作為國際投行大鱷,高盛對賺取資本市場的「快錢」向來是來者不拒,由此培養出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國內舉辦的盛大的建國35周年大慶讓高盛看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便於就近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方便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1990年,國內證券市場設立,讓高盛嗅到了香味撲鼻的商機。為此,高盛動用了其在美國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脈資源,為其打開中國金融資本市場鋪路。高盛的努力沒有白費,1994年,高盛獲准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與此同時,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拿到進軍中國資本市場「通行證」的高盛絲毫沒有耽誤這「從天而落」的餡餅,把其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邁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場:1994年6月,美國摩根投資銀行和高盛正式參股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以超過每股凈資產6倍的價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資3500萬美元。2005年,匯豐銀行出資81億港幣收購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國平安股權。高盛轉讓平安保險股份之後,10年投資收益高達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發行上市之日,高盛參股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了中國平安的IPO發行,為已經是賺的盆滿缽余的高盛又奉獻了一把。 殺向中國金融資本的第一刀讓高盛品味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資回報讓高盛嘗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國內金融資本的刀鋒磨得更加鋒利。2002年,高盛擔任中銀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2003年,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與此同時,鑒於高盛在國際投行的大鱷地位,高盛也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國內A股市場的額度為5000萬美元。 2005年,對於高盛扮演的中國金融資本市場「殺手」這個角色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忙碌的年頭。高盛先後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而這一年最為引人注目的重頭戲則是高盛以1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 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國內銀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高盛也非常看好國內銀行上市的商機。不過,為了降低參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參股工行價格上的話語權,高盛也是頗費心機。先是利用評級機構說事,惠譽國際評級在當時一份評價工商銀行的報告中指出,資產負債狀況近來出現的改善能否長久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惠譽認為,工行的資產質量狀況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為4.7%就是一個明證。在此背景下,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資人要求擬上市的國內銀行改善資產質量。為此,四家國有銀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銀行剝離的2.5萬億元不良資產,這不僅使四家銀行大大「瘦身」,資產質量一夜之間大幅改善,向「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售的是一個甩掉歷史包袱、資產優良的銀行股權,使得國家擔負了銀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導致了工行發行價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入股工行以後,利益的驅使使得高盛為國內銀行大唱贊歌,工行也在一夜間由一個資產狀況不佳的銀行一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而當國人沉醉於這個「全球最賺錢的銀行」稱號之時,高盛則是低聲埋頭發大財,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資產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約30.32億股,已套現19億美元。 通過參股國內金融機構賺取豐碩收獲的同時,高盛也把屠刀揮向了儼然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內產業資本,利用資本優勢和人脈資源,對國內優秀企業展開了新一輪「剪羊毛」運動。 二屠產業資本 高盛在國際投行中的卓然地位為其在國內企業開拓投行業務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便利。很多國有大型企業尋求海外上市融資時,由於缺乏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了解,也缺乏與國際資本溝通的渠道,這就為高盛「一個蘿卜兩頭切」的內外通吃手法大開方便之門。 從1997年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募資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國石油、中國網通、中芯國際、東風汽車、北汽控股、盛大、平安保險、中興通訊、TCL、聯想集團、中海油、分眾傳媒、上海先進半導體的融資上市都有高盛的參與。2006年,高盛再度向國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資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後通過受讓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高盛參股雙匯發展以後,藉助著雙匯發展這只「下金蛋」的母雞,通過加大利潤分紅比例以圖迅速收回參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與2007年最甚,分紅方案均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現金分紅41084.4萬元,2007年度現金分紅48479.59萬元,分別占當年合並報表凈利潤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凈利潤52%。最高分紅額度占凈利潤額度的比例高達88%,這在國內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中絕對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如此,隨著2007年國內股市牛市的到來,高盛在狂吞雙匯發展分紅的同時,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權轉讓給鼎暉投資以及其他公司,並未在雙匯發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雙匯發展才對外發布澄清公告,雙匯發展因此受到中國證監會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價格從西部礦業前股東東風實業公司受讓3205萬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礦業召開2006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以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股份總數32,050萬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12股,以法定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體股東轉增,以未分配利潤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轉增和送紅股後,高盛持有西部礦業的股權猛增至1億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礦業發布公告,稱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出售所持西部礦業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若按減持期間市場均價8.67元計算,高盛累計套現10.3億元。高盛持股西部礦業1.923億股的全部投資成本只有9610萬元,以減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計算,投資回報高達974.3%。高盛對西部礦業的此次投資曾被業內人士指責有手續違規、利益輸送、關聯交易、操縱市場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對海普瑞增資491.76萬美元,持股數增至1125萬股,佔有12.5%的股權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資股變更為4500萬股,平均持股成本約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發行價計算,高盛獲利達93.27倍。 在隨後的日子裡,在新東方、阿里巴巴、國美電器、分眾傳媒、中國糧油控股、先聲葯業、英利新能源、寧波銀行、中國鋁業、北京控股、遠洋地產、雨潤食品、SOHO中國、東南融通、波司登、尚德電力、中國旺旺、遠洋地產、茂業國際、太平洋航運、吉利汽車的上市融資路上,都能看到高盛這個資本大鱷的身影。而在掘金國內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後,高盛也把資本陰影伸向了剛剛邁過「溫飽」進入「小康」的國內中小投資者。 三屠中小資本 今年的股市讓很多中小投資者極為郁悶,因為股市中為數不多的行情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電梯」。從11月11日至今,滬指單日漲跌超過50點的大幅異動次數超過5次,使得很多習慣於波段操作的投資老手疲於應對。 導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股指期貨大幕拉開後,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了對沖時代,進入了做空也可以賺錢的股指套利時代。各種跡象表明,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觀面的原因,但是,市場中存在著一股不為投資者所知的雄厚資本,利用國內指數編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過操縱指數和影響輿論造成市場短期大幅異動來謀取暴利。而能夠在市場上具備如此雄厚資本實力和影響輿論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許就有高盛的背影。 從高盛精確出台的國內外「陰陽」研究報告來看,其出台時機和市場異動時機極為吻合,由於能夠看到高盛精準研究報告的都是國內外大型機構投資者,當這些機構投資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資思路,憑借其資本實力,很容易在市場中形成急漲急跌的走勢,為高盛「渾水摸魚」掠奪中小投資者的散碎資本大放「綠燈」。這些跟隨高盛投資思路資本採取的是拉高權重股吸引跟風盤、在股指沖高時逐步布局股指期貨空頭頭寸、通過散布利空製造恐慌引發股指下跌三部曲實現的。由於中小投資者資金額度所限無法參與股指期貨投資,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犧牲品。 高盛「三屠」,讓剛剛20歲進入青年期的國內證券市場累累受傷。而高盛之所以能夠在國內資本市場「橫」著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張國際著名投行的「畫皮」?所依仗的不過是美聯儲高官以及美國財政部高官多是從高盛出身的美國政界資源?因此,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監管者和投資者來說,在國內證券市場步入20歲之際,我們的資本市場是不是也應該發揮青年人的「闖勁」和創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國特色資本之路,讓高盛這個國內資本市場的大鱷賺取應該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謀取暴利!
麻煩採納,謝謝!
㈢ 求 達人投資股票池,及組合!100分
我目前只選了7隻出來,分別是: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僑城、伊利股份、貴州茅台、張裕。
以下是我認為中國最具長期投資價值股票組合
1. 招商銀行:中國管理水平優秀和競爭實力最強的商業銀行。該公司堅持體制創新,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零售業務全國領先,股權激勵計劃已經建立。該公司上市以來2002-2006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23倍,凈利潤增長13.75倍. 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有流通股37101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穩定高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2. 中國平安:公司經營區域覆蓋全國,是以保險業務為核心,以統一的品牌向客戶提供包括保險、銀行、證券、信託等多元化金融服務的全國領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來看,中國與美國、歐洲以及亞洲某些較為發達的市場相比,滲透率仍然較低,顯示了中國保險市場有較大的增長潛力。該公司2003-2006年以來,保險業務收入增長28%,凈利潤增長1.84倍。該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穩定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3. 興業銀行:興業銀行是我國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是一家全國性商業銀行。2004年,興業銀行在國內率先成功引進恆生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公司(GIC)等三家境外戰略投資者,加快零售業務的發展是興業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戰略轉型的重要內容。
4. 貴州茅台:貴州茅台作為我國醬香型白酒典型代表,同時也是我國白酒行業第一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以及國內唯一獲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稱號白酒,是世界名酒中唯一純天然發酵產品,構成持久核心競爭力。公司產品具有高毛利率和自主定
價權。該公司上市以來2000-2006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39倍,凈利潤增長5.02倍。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有流通股12825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穩定高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5. 張裕A: 公司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基地,擁有上百年紅酒生產歷史。目前公司4種系列酒類產品年綜合生產能力達12萬噸,擁有遍布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銷售網路,1363名銷售人員和3886餘家經銷商。公司擁有領先主要競爭對手2-3年的銷售網路與營銷模式。公司產品具有自主定價權,目前公司主要向高檔葡萄酒發展。是國內奢侈品生產的潛力型公司。該公司上市以來2000-2006年期末,主營業務利潤率不斷提高,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7倍,凈利潤增長5.02倍。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有流通股21073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穩定高增長。
6. 萬科: 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以王石為代表的優秀的富有競爭力的管理團隊,造就了該股業績持續高速增長。"萬科"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房地產界第一個,也是中國房地產界唯一國家認定的馳名商標。該公司上市以來1991-2006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1.22倍,凈利潤增長80.98倍。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有流通股25381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穩定高增長。
7. 雙匯發展: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靠規模擴張保持較高盈利能力。控股股東雙匯集團在我國肉類加工企業中第一個實現銷售超百億元。雙匯集團整體產權公開掛牌轉讓,雙匯發展實際控制人面臨變更。代表美國高盛集團及鼎暉中國成長基金Ⅱ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中標 。該公司上市以來1997-2006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99倍,凈利潤增長8.07倍。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有流通股35764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持續穩定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8. 伊利股份:國內乳業行業龍頭。公司是國內唯一在液體乳、冷飲和奶粉三大類產品中均名列三甲的企業。作為中國乳業龍頭,公司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強化品牌建設、完善產業基地布局等舉措,積極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伊利」品牌作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市場。公司已經實施股權激勵機制。該公司上市以來1996-2005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7.22倍,凈利潤增長17.18倍。2006年9月30日人均持有流通股15563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持續穩定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9. 金地集團: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之一,06年公司獲得「2006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TOP10」第四名、「2006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富創造能力(EVA)TOP10」該公司上市以來1996-2005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13倍,凈利潤增長4.29倍。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有流通股35362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持續穩定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10.瑞貝卡: 發製品行業第一股: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世界一流的發製品企業,許昌是國內最成熟的人發流通市場,原材料優勢明顯,河南地區相對較低的人力成本也有利於提升公司競爭力,其工藝發條、女裝假發、化纖發、男裝發塊、教習頭等五大系列萬余種產品銷往北美、西歐、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開發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新的增長點。該公司上市以來2003-2006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0倍,凈利潤增長1.95倍。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股10882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穩定高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11.鹽湖鉀肥:公司亞洲最大鉀肥生產企業,鉀肥資源、毛利率高:資源豐富,公司坐擁國內最大的察爾汗鹽湖鉀肥資源,氯化鉀儲量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7%,壟斷了我國的鉀肥資源。由於國內氯化鉀產量缺口較大,每年三分之二的需求依賴進口,公司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產品市場價格仍將維持相對高位。察爾汗鹽湖共5856平方公里,其中NaCl儲量約555億噸、鋰儲量800餘萬噸、鎂儲量40餘億噸,鉀儲量1.45億噸,總經濟價值超過17萬億元。因此,具有廣闊的持續開采前景,有望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該公司上市以來1996-2006年期末,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8.61倍,凈利潤增長20.06倍。2006年12月31日人均持股20639股,籌碼高度集中。該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穩定高增長,無業績低於上年記錄。
補充:
樓主對問題補充的幾只股票我不太了解,在這里也不發表什麼意見了.只是知道不了解的行業就不往裡投入.投入些"大眾情人"類的股票,隨公司的增長而不斷增長.
新能源雖然很有發展前景,但公司好壞質地具有不確定性.而且股價只是反應市場的短期波動.建議還是報著謹慎的態度,投資自己比較了解的行業.
㈣ 高盛作為戰略投資者,持有的中國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的數量。
高盛在中國的投資遠比人們想像復雜的多。最直觀的上市公司有海普瑞、雙匯發展、中芯國際,此外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平安保險都有它的股份,但究竟有多少,恐怕沒有人能回答清楚。因為高盛表面上是戰略投資者,實際上卻持股不會太長,股價上升之後套現者不計其數。
㈤ 高盛的股東都是誰
高盛公司股東名單:
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C. Blankfein)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蓋瑞·柯恩(Gary D. Cohn)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約翰·布萊恩(John H. Bryan)
克萊斯·達爾巴克
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
威廉·喬治(William W. George)
拉賈特·古普塔(Rajat K. Gupta)
詹姆斯·約翰遜(James A. Johnson)
羅伊絲·朱莉博(Lois D. Juliber)
拉什米·米塔爾 (Lakshmi N. Mittal)
詹姆斯·斯基羅(James J. Schiro)
茹斯·西蒙斯(Ruth J. Simmons)
約翰·羅傑斯(John F. W. Rogers)董事會秘書
(5)高盛中國股票池擴展閱讀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並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高盛還是第一家中標協助中國處理不良資產的外資機構,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資產國際銷售的外資機構。在不久前進行的中國銀行上市中,高盛也是三家承銷商之一。
考資料:Goldman Sachs | China - 2018股東
㈥ 高盛報告:哪些中國股票可買
高盛建議買入:一汽轎車、廣汽集團、省廣股份、保利地產、光迅科技、海康威視、烽火通信等。
㈦ 查A股中高盛持股股票有哪些
你可以用網路搜索 十大股東網,在十大股東網站裡面有各個QFII持有股票情況。或者直接在股東搜索中輸入 高盛,可以查看到高盛持有的股票情況,不過僅僅是在年報中公布股票。希望能給你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