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近10天資金買入均價
㈠ 股票均價怎麼算出來的
股票當日均價=當天總成交金額÷當天總成交股票數量;分時均價=(∑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票數量。。
股票均價就是固定天數以來價格的平均價格,股票的平均價格可以反映一隻股票在一段時間真實的交易成本價格,一般有5日線、10日線等,這些線上點代表股票5天、10天的成交價格或指數的平均值。
【拓展資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與股票的價值是相對的概念。股票價格的真實含義是企業資產的價值。而股價的價值就等於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在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潮流中,匯率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任何一國的經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匯率變動的影響,而且,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取決於該國的對外開放度程度,隨著各國開放度的不斷提高,股市受匯率的影響也日益擴大。但最直接的是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本國貨幣升值受益的多半是進口業,亦即依賴海外供給原料的企業;相反的,出口業由於競爭力降低,而導致虧損。可是當本國貨幣貶值時,情形恰恰相反。但不論是升值或是貶值,對公司業績以及經濟局勢的影響,都各有利弊,所以,不能單憑匯率的升降而買入或賣出股票,這樣做就會過於簡單化。
㈡ 股票多次買賣後,如何計算當前買入均價
股票均價是現在這個時刻買賣股票的平均價格。計算公式為:均價=(E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數
均價每天都在變動勢因為每天都有一個新的價格,均價也隨之變動,比如今天6號,昨天的均價就是過去5個交易日的平均數,即1、2、3、4、5號價格的平均數(假設他們都是交易日),今天的均價就是2、3、4、5、6號的價格平均數。 10日均價、20均價等以此類推。
股票本身沒有價值,但可以當做商品出賣,並且有一定的價格。
股票價格又叫股票行市,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價格分為理論價格與市場價格。
股票的理論價格不等於股票的市場價格,兩者甚至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股票的理論價格為預測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趨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是股票市場價格形成的一個基礎性因素。
㈢ 股票均價能反應什麼
股票均價能反應出近段時間的股價走勢,可以拿來判斷後期升幅。
㈣ 股票中的10天平均線怎麼理解。
你好,問題1,你的理解是正確的,是與當天的收盤價對比的,
問題2,可以直接看,10天的平均價的,你只在界面上畫出10天平均線就能看到時時的10天平均價是多少。你用的是同花順我不太清楚我用的是大智慧不過應該差不多吧。當你能看到10天均線的時候,你在主圖的最上面有一排小字。是這樣寫的,XX股票名稱,後面是MA,這個MA就是均線的意思。 然後後面是MA(5 10 20 30 50 60)當然這是我的軟體我設置的,這個()里數字的意思是說你現在看到的主圖里的幾條均線都是多少日的,我的圖里有六條線,分別是5 10 20 30 50 60, 在括弧後面就是數字,分別對應的就是已當前收盤價計算,這幾條均線分別對應的平均值,如我後面的是MA1:7.694後面還跟著一個箭頭, 它的意思就是說均線1也就是以5日均線計算,現在的平均價格是七塊六毛九,而後面的向上箭頭是指它是上漲的。 後面依次類推,你設置幾條線就有幾個值。
問題3,關於這個問題在於你的定位,看你是做短線還是做長線,不能只單一的靠一條均線來買賣股票,而且10日均線既不是做短線的也不是做長線的。短線的人家一般看3天線或5天線,中線看30日線,長線看120日線, 更多人做短線看的是13日均線。13日線是短期趨勢線,30日線是生命線,所以你別只看均線買賣股票,不然你一定賠死。
問題4,這個問題根本沒辦法回答,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要知道,按均價賣買股票是很危險的,幾個點你就買進賣出你連手續費都不夠。所以你首先你對你自己的操作風格定位,你是博短線還是中線還是長線,這幾種操作手法都是不一樣的。 你還是多看書吧。
㈤ 買入均價、成本價、市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市價
即市場價格。現行市價法也稱市場比較法,是根據目前公開市場上與被評估資產相似的或可比的參照物的價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格。
現行市價法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因為評估過程中的資料直接來源於市場,同時又為即將發生的資產行為估價。
但是,現行市價法的應用,與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資產的市場化程度密切相關。在中國,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為現行市價法提供了有效的應用空間,現行市價法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評估方法。
二、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是股票交易成本價的一種計算方式。
1、原始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Σ買入價格×買入數量–Σ凈分紅所得)/Σ買入數量
實際盈虧=Σ(賣出價格-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最新價-買入均價)×持倉量
實際盈虧率=實際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率=賬面盈虧/(買入均價×持倉量)
2、期間收益分析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期初市價×期初數量+Σ期間買入價格×期間買入數量–Σ凈分紅所得)/(期初數量+Σ期間買入數量)
本期盈餘=Σ(賣出價格–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浮動盈虧=(期末市價-買入均價)×期末數量
本期盈虧率=本期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浮動盈虧率=浮動盈虧/(買入均價×期末數量)
上文公式中買入股票包括配股買入(以配股價格和數量計算)、增發買入(以增發價格和數量計算)和送股與轉增(以0價格與送股數量計算)。
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為包括手續費用的價格,凈分紅所得是指稅後分紅所得,其中A股股票分紅中需剔除紅利和紅股的所得稅,B股股票和基金分紅則無需上繳所得稅。
三、成本價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5)股票近10天資金買入均價擴展閱讀:
市價計算方法
現行市價法的計算方法
①直接比較法。是以同樣資產在全新情況下的市場價格為基礎,減去按現行市價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額,估算資產的價值。它的使用條件是在設備交易市場上能找到與評估對象幾乎一樣的參照物。這種方法簡單,對市場的反映最為客觀,能最精確地反映設備的市場價值。
②相似比較法。是以相似參照物的市場銷售價格分析為基礎,即根據市場參照物的市場價格,通過比較它們在效用、能力、質量、新舊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按一定方法做出調整,從而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
相似比較法可用整體參照物相比較進行評估,也可以分項歸類相比較進行評估。這里關鍵是選擇參照物,參照物可能一個,也可能若干個。計算公式為:
評估價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預計使用年限)×資產已使用年限]×調整系數
調整系數選取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探討。例如:在應用上述計算公式評估時,經核查認為被評估設備與全新參照物(設備)相比,在產量相同時,每年消耗動力、燃料和人工費是參照物的1.2倍,則調整系數即取0.6~0.8。
例如,某廠擬將一台旋壓機投人聯營企業。該設備已使用5年,市場沒有同樣的旋壓機交易價格,但有類似的旋壓機交易價格,現行市價為每台7萬元。預計殘值為零,預計使用年限為15年。根據綜合商品的比價、原材料及人工費用等因素,確定調整系數為1.3。計算旋壓機的評估價值。
評估價值=[70000-(70000/15)×5]×1.3=60667元
㈥ 什麼叫股票的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是股票交易成本價的一種計算方式。
●原始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Σ買入價格×買入數量–Σ凈分紅所得)/Σ買入數量
實際盈虧=Σ(賣出價格-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最新價-買入均價)×持倉量
實際盈虧率=實際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率=賬面盈虧/(買入均價×持倉量)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㈦ 股票的持倉均價怎麼計算
(一)案例模擬場景說明
1、模擬品種:以深發展(000001),當前價23.03(元)
2、模擬客戶手續費率為3‰
3、模擬日期只用於演示說明,並無其他意義
4、模擬場景非連續
(二)案例模擬場景情形
1、買入(原無此證券),如例1;
2、買入(已有此持倉),如例3;
3、賣出,如例4;
4、賣出未成交,如例5;例6;
5、當日全部賣出成交後,再次買入同一證券,如例6、例7、例8
(三)案例具體場景
例1:7月8日買入深發展A(000001)1000股,成交價格20元,買入資金20060.0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0)÷(0+1000+0)=20060.00÷1000=20.0600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1000)=20.060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0+1000+0)=23.0300×1000=23030.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0600)×(0+1000+0)=2.9700×1000=2970.0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2970.00÷(23030.00-2970.00)=2970.00÷20060.00=14.81
例2:續例1,7月8日清算後,界面顯示如下:
例3:7月9日再次買入深發展A(000001)200股,成交價格22元,買入成交金額4413.2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4413.20-0)÷(1000+200+0)=24473.20÷1200=20.3943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4413.20)÷(1000+200)=24473.20÷1200=20.394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000+200+0)=23.0300×1200=27636.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3943)×(1000+200+0)=2.6357×1200=3162.8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162.84÷(27636.00-3162.80)=3162.80÷24473.20=12.92
例4:續例3,7月9日賣出深發展A(000001)400股,成交價格24元,賣出成交金額9561.6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4413.20-9561.60)÷(600+200+0)=14911.60÷800=18.6395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4413.20)÷(1000+200)=24473.20÷1200=20.394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600+200+0)=23.0300×800=18424.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8.6395)×(600+200+0)=4.3905×800=3512.4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512.40÷(18424.00-3512.40)=3512.40÷14911.60=23.55
例5:續例4,7月9日委託賣出深發展A(000001)400股,未成交。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4413.20-9561.60)÷(200+200+400)=14911.60÷800=18.6395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4413.20)÷(1000+200)=24473.20÷1200=20.394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0+200+400)=23.0300×800=18424.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8.6395)×(200+200+400)=4.3905×800=3512.4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512.40÷(18424.00-3512.40)=3512.40÷14911.60=23.55
例6:續例2,7月10日委託賣出深發展A(000001)1000股,未成交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0)÷(0+0+1000)=20060.00÷1000=20.0600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1000)=20.060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0+0+1000)=23.0300×1000=23030.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0600)×(0+0+1000)=2.9700×1000=2970.0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2970.00÷(23030.00-2970.00)=2970.00÷20060.00=14.81
例7:續例6,7月10日委託賣出深發展A(000001)1000股,成交價格為24元,成交金額23904.00元。
演算法:
由於全部賣出,可賣數量、凍結數量、今買數量、持倉成本價、買入均價、最新市值均為0
持倉盈虧=(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23904.00-20060.00=3844.00
例8:續例7,7月10日委託買入深發展A(000001)800股,成交價格為23元,成交金額18455.2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18455.20-23904.00)÷(0+800+0)=14611.20÷800=18.2640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18455.20)÷(800)==23.069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0+800+0)=23.0300×800=18424.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8.2640)×(0+800+0)=4.7660×800=3812.8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812.80÷(18424.00-3812.80)=3812.80÷14611.20=26.10
㈧ 10日均線是什麼意思
10日均線是某支股票在市場上往前10天的平均收盤價格,其意義在於它反映了這支股票10天的平均成本。在大盤兩極的情況下,會在一段時間,通常是連續兩周沿10日均線連續運動,一直等到股價跌破10日均線為止。股票軟體會計算出平均價,將這些價格連起來,就形成了一條跌宕起伏的線,反映了股票過去十個交易日的平均成本,因而是判斷股票趨勢的一條重要指標線。
【拓展資料】
10日均線的作用:
10日均線反映了市場成本,能夠用來判斷股票的趨勢。
1.如果股價一直在十日均線上方運行,說明這支股趨勢一路向上,處於多頭行情中,很強勢,每次回調都是介入機會,這種多出現在白馬股等價值股上。
2.如果股價一直在十日均線下方運行,說明這只股趨勢一路向下,跌跌不休,處於空頭行情中,每一次反彈都是賣出機會。
3.如果股價不斷在十日均線上下穿行,說明這只股在不斷盤整中,多空博弈比較激烈,等待選擇方向。
如何使用10日均線:
10日均線是很重要技術指標,在實際運用中作用非常明顯,通常還應該與量能、MACD、KDJ、K線組合等指標一起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1.在股票上升趨勢中,十日均線是一條重要支撐線,股價在經過上漲後回調,不破十日線,說明股票強勢調整,可在確認不破十日線後,逢低介入,行情還未結束。如果股價屢次回調不破十日線,沿著十日線上行,則每一次回調都是買入時機,可以不斷進行波段操作,賺取最大利潤。俗話說,千金難買牛回頭啊。但如果破了十日均線,則應該嚴格止盈止損,等重新站上後趨勢明朗,再考慮買進。
2.在股票下跌趨勢中,十日均線是一個較強的阻力位,也是判斷行情轉好的一個輔助指標。股價不斷下跌反彈,不能有效站上十日線,說明跌勢未盡,那麼每一次反彈,十日均線位置就是減倉位。實際上,在跌跌不休的情況下五日均線都很難站上去。但是,如果股價穩穩站上十日線,說明行情開始好轉,在下跌的尾端,股價一般會在十日均線來回穿行,正常第二第三次站上,就是比較不錯的買點。然而,如果股價盤整後,繼續放量跌破十日線,那麼應該堅決止損,接下來跌勢更凶。
3.十日線在單方面的上升和下降趨勢中,作用非常明顯。股價要是漲勢過快,迅速遠離五日線十日線,那就是賣出信號,當然妖股除外,但能成妖畢竟沒幾支;股價要是跌勢兇狠,迅速遠離五日線十日線,那就是買入信號,可以博一個強勢反彈,做個超短線,有時候甚至是中線買點,不會再回到那個低點。
㈨ 持倉成本價和買入均價,賣出時是按哪個計算的
持倉成本價。
在一段時間內分批(買入或賣出)交易金融產品或衍生產品(如股票或期貨後的總交易成本減去浮動損益金額除以當前持有量,即為(單位)持倉成本。
股票的持倉成本是以不同價格流通的股票數量。分析股票的持倉成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持倉成本能夠有效判斷密集區,成交,的籌碼分布和變化,能夠有效識別開倉和主倉分布的全過程,因此投資者必須充分掌握持倉成本的分析方法。
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持倉成本價
解釋:持倉成本價是指證券持有期間的成本價,包括持有期間每筆交易的損益。
演算法:持倉成本價=(持有期買入的資金之和-持有期賣出的資金之和)(可售股份數)
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買入均價
說明:平均購買價格是股票交易成本價的一種計算方法。它反映了持有期內用於購買的資金總額。
演算法:平均購買價格=(持有期間用於購買的總資金數)或(持有期間的總購買量)
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方法
經紀人在交易中使用的委託系統使用以下兩種方法來計算:
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也就是說,在用戶購買一隻股票後,成本價是股票購買金額加上交易成本(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有的股票數量的值,在持有期間不考慮出售股票的利潤。
計算公式:成本價=購買金額/持股數量
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也是說,在用戶購買一隻股票後,成本價是股票購買金額加上交易成本(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所持股票數量的值。如果在持有期間賣出股票有利潤,需要扣除購買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購買金額-損益金額)/持股數量
說明:
公式中的損益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損益金額。
如果損益金額為負,則為虧損,公式中的減負值為正,因此公式中的分子大於購買金額,且成本價增加;相反,當賣出股票的損益為正時,公式中的分子小於買入金額,成本價下降。
如果采購金額小於損益金額,則成本價為負。在這種情況下,需要T 0操作,並且需要高投擲和低吸取。
持倉成本價,有的只計算購買費,有的計算所有的雙向費用。一般來說,股票的持倉成本價是單邊手續費,可能是:5元傭金,1元印花稅,1元轉讓費=7元。,每筆交易的最低傭金為5元,印花稅為買賣金額的0.1%(資金和權證免稅),在上海每千股需要1元的過戶費用(資金和權證免收過戶費用),不足1000股的按1000股計算。因為每筆交易的最低傭金是5元,所以每筆交易的5倍傭金率更經濟,大約是(1666-5000)元。
如果沒有傭金,並且不考慮最低傭金和轉讓費,傭金按0.3%計算,印花稅按0.1%計算。買入股票後,股價將上漲0.81%以上,賣出股票,可以獲利。但要注意最低傭金(5元)和轉讓費(上海,1元)。第二天,股東可以在網上交易的「歷史成交"」或「交割清單」欄中看到手續費的具體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