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貨幣緊縮股票
『壹』 2018年中國出台了哪些對股市有重大影響的政策
中國央行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央行對部分金融機構降准以及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其目的在於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炒股的低成本資金來源,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於穩定經濟增長有正面作用,對於股票市場的穩定也有非常好的正面作用,屬重大利好消息。
鄧海清:降准對銀行股和債市是利好
央行貨幣政策拐點已經出現,去年嚴監管在貨幣政策上有一個去杠桿的組合,在目前的管理中確定為基本穩定,從今年開始已經調整為合理穩定,央行也在真正執行中性貨幣政策的基礎。 鄧海清認為,今年一季度季末資金市場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第二季末明顯出現高度緊張,債券市場明顯也是債券市場利率化和炒股利率兩者收斂的情況,同時易綱行長也認為,央行存款端的市場化也認為會跟貨幣市場的利率並軌,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央行用降准替代MLF這些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
「可以看到反映了央行非常清晰的變化,2014年的典型特點是高存款准備金率不變,維持一個投放劑量MLF作為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控,現在央行一方面維持MLF,如果存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並軌的話,存款准備金率本身跟MLF就打通了,原來相當於是雙軌制,和存款是兩道體系,現在如果存款准備金率放開的話,相當於會逐漸合二為一。我認為降准同時減少MLF的投放,會為存款利率市場化創造很多條件。」鄧海清表示。 對於商業銀行來講,鄧海清提到,存款的資金成本肯定會往上走,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客觀上說對銀行減輕了負擔。如果直接是降准,商業銀行是不需要對MLF有任何成本的。這樣的話降低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嚴監管情況下銀行資產端盈利能力在下降的,所以降低這個成本對商業銀行應該是利好,對債券市場利多,對銀行股應該也是利多。
『貳』 緊縮性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流通貨幣減少引致投資資金減少,利率調高對投資成本和風險回報要求升高,這些都是對股市、樓市的利淡因數。
『叄』 舉例說明近5年宏觀經濟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除貨幣以外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另一種基本手段。它對股市的影響也相當大。下面從稅收、國債二個方面進行論述。
國債是區別於銀行信用的一種財政信用調節工具。國債對股票市場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首先,國債本身是構成證券市場上金融資產總量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於國債的信用程度高、風險水平低,如果國債的發行量較大,會使證券市場風險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國債利率的升降變動,嚴重影響著其他證券的發行和價格。當國債利率水平提高時,投資者就會把資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國債上。因此,國債和股票是競爭性金融資產,當證券市場資金一定或增長有限時,過多的國債勢必會影響到股票的發行和交易量,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稅收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實現其職能而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也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方式。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者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5]。運用稅收杠桿可對證券投資者進行調節。對證券投資者之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支持或抑制的作用。政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有以下幾點: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減少稅收,可以增加企業收入,從而提升股票價格。增加財政赤字,擴大財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購會增加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價格。居民收入增加,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增強,提升股票價格。政府直接投資增加,比如投資能源、基礎設施、住宅等,可以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股票價格。
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個重要形式,財政補貼會提高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的價格。緊縮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與上述情況相反。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非常復雜,投資人要結合其他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投資決策。
貨幣政策對股市影響(貨幣政策5年來對股市的影響):
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最近10年來對中國股市有著巨大的影響。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通常導致估值較低的股市長時間上升,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通常導致估值過高的股市長時間下跌。
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最近10年來對中國的經濟和股市有著巨大的影響。從上表分析可知,松動的貨幣政策一般能引發牛市,如06-07年的大牛市,上證指數直沖歷史最高6124點;相反,從緊或者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往往導致股市表現不佳,持續向下調整。由此可見,貨幣政策與股市有極大的相關性。
『肆』 董德志總量宏觀大類資產研判:債牛尾,股牛頭
摘要
1、雖然不排除2月份中國信用增速依然存在有波動的風險,但是大的信用底部大概率在一季度產生了,這對於二季度的實體經濟平穩會產生積極作用。整體實體經濟運行更可能是一步到位式的是在第一季度就鑄就了底部。
我們判斷一季度極有可能已經構築了信用增速的底部,從滯後2-3個月的維度來看,債券市場從信用增速觸底至名義增速觸底之間屬於債券牛市的尾端,利率以弱勢盤整為主。從名義增速回升開始,債牛結束,轉入調整格局。
我們預計,從目前持續到3月底,債券市場處於牛市尾端期間,利率總體保持盤整格局,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但是債券市場投資者不宜期待過多的資本利得回報,更多的應適時調整自身持倉,建議降低久期、適度下沉信用資質、加大杠桿套息力度。在此期間,10年期國債利率將保持在3.0-3.30%之間波動,對應10年金融債券在3.60-3.80之間波動。
進入4月份後,我們可以看到名義增速將企穩回升,預計至少持續貫穿二季度,債券牛市在此階段終結,步入利率上行軌道。在此期間,長期利率將展開相對劇烈的上行,我們預計10年期國債將上行至3.50%,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券利率將回升至4.0%。整體二季度是債券市場最受考驗的時期。
4、股牛頭,進攻為主。
信用增速觸底,但是還尚無法看到名義增速的回升的時期,這意味著企業盈利尚無法得到改善,依然在下行中,但是未來前景可期待。
因此在信用增速觸底,但名義經濟增速下行、企業盈利下行時期,風險偏好會得以改善,且由於市場利率依然還在底部,所以股價的支撐主要將依賴於估值(利率低)和風險偏好改善(未來底部可期),總體是有利於權益資產的。
當名義增速也出現上行後,市場利率會出現回升,但是風險偏好與企業盈利的改善將居於主導,也是有利於權益資產的。
總體來看,估值、盈利、風險偏好,三者兩者改善就會導致股指上攻。
5、信用改善只是初露端倪,是否存在「夭折」風險?
在當前貨幣政策基調寬松的背景下,融資需求一定是信用增速變化的先行驅動力(反之,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資金、信貸的供給是信用增速變化的先行驅動力)。
即目前狀態下,投資需求是社融之源頭。
總體來看:三大投資支柱(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未來有望繼續保持「兩上一下」格局,固定資產總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導致社融增速顯現改善,進而,兩大資本市場進入「債牛尾,股牛頭」時期。
正文
2019年開年第一個月的金融貨幣數據出爐,總體來看,2019年開年信用數據表現不錯。從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來看,這些數據最大的亮點是信用構成結構的改善,在2018年拖累信用擴張的非標資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恢復,這是最大的亮點。
而最大的不確定性則是月增量過於巨大。平穩合理的擴張是最好的結果,過於巨大的擴張有可能會對未來可持續性產生干擾,令市場預期波動。
但是從上半年維度來看,我們預計雖然不排除2月份,中國信用增速依然存在有波動的風險,但是大的信用底部大概率在一季度產生了,這對於二季度的實體經濟平穩會產生積極作用。
整體實體經濟運行更可能是一步到位式的是在第一季度就鑄就了底部。
基於上述判斷,我們對於股債兩大類資產未來走勢做出如下判斷:債牛尾,股牛頭。
債牛尾,票息為王
做出債牛尾聲的判斷邏輯如下:
貨幣與信用本來就是實體經濟的反應,因此信用增速與實體經濟類似於硬幣的兩個方面,理論上可以用信用增速的變化來印證實體經濟的變化,但是注意的是,這里所提及的實體經濟是指名義經濟增速,包含實際增長和通脹兩個部分。
從實證角度來看, 2003-2018年以來的9次經濟變化折點,用社會融資總量存量余額同比增速表徵信用增速的變化,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綜合通脹指數(CPI與PPI的合成)」來表徵名義經濟增速的變化,兩者的關系圖如下所示:
在歷史周期,合計可以梳理出9次折點變化,確實也能直觀意義上看出信用增速折點領先於名義增速折點,整理如下表格,更清晰可見:
從上述梳理的數據來看,9次折點變化中,只有第8次(2015年那次)關系較為奇特,名義增速底部轉折點甚至發生在社融增速轉折之前,其他8次均表現為社融拐點領先於名義增速拐點,但是兩者的時滯周期並不穩定,最近十年以來,多表現為3-5個月時間,但是底部回升基本均為3個月,頂部回落表現為3或5個月。這可能和中國的經濟結構特徵有關,在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企業這些預算軟約束主體的影響下,中國的政策效應總體可能是:刺激見效易,收縮治理難。
因此從數據關系觀察角度,確實看到了信用增速領先於名義經濟增速,而且按照最近十年的領先周期來看,也是較為穩定的,在3個月附近。
當信用增速達到底部或到達頂部,而經濟名義增速依然沒有反應過程中,市場利率會如何反應?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市場利率與名義經濟增長率關聯密切程度更強,從月度頻率觀察,兩者的折點多數時期可以達到亦步亦趨的程度,如下示意圖所顯示:
因此可以大致得出如下關系:
貨幣信用增速的拐點領先於名義經濟增長指標的拐點,而名義經濟增長指標的拐點近似於市場利率的拐點。
因此貨幣信用增速的拐點領先於市場利率的拐點,領先周期大致在2-3個月附近。
在這2-3個月的時滯時期中,利率依然會跟隨名義增速的起落而起落,但是已經進入到一個趨勢的尾端,投資者應該利用這有限的時滯周期來調整自己的持倉布局。
我們判斷一季度極有可能已經構築了信用增速的底部,從滯後2-3個月的維度來看,債券市場從信用增速觸底至名義增速觸底之間屬於債券牛市的尾端,利率以弱勢盤整為主。從名義增速回升開始,債牛結束,轉入調整格局。
我們預計,從目前持續到3月底,債券市場處於牛市尾端期間,利率總體保持盤整格局,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但是債券市場投資者不宜期待過多的資本利得回報,更多的應適時調整自身持倉,建議降低久期、適度下沉信用資質、加大杠桿套息力度。在此期間,10年期國債利率將保持在3.0-3.30%之間波動,對應10年金融債券在3.60-3.80之間波動。
進入4月份後,我們可以看到名義增速將企穩回升,預計至少持續貫穿二季度,債券牛市在此階段終結,步入利率上行軌道。在此期間,長期利率將展開相對劇烈的上行,我們預計10年期國債將上行至3.50%,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券利率將回升至4.0%。整體二季度是債券市場最受考驗的時期。
股牛頭,進攻為主
股票市場驅動三因素:估值(利率)、盈利和風險偏好。三者對股市的正負影響出現切換。
信用增速觸底,但是還尚無法看到名義增速的回升的時期,這意味著企業盈利尚無法得到改善,依然在下行中,但是未來前景可期待。
因此在信用增速觸底,但名義經濟增速下行、企業盈利下行時期,風險偏好會得以改善,且由於市場利率依然還在底部,所以股價的支撐主要將依賴於估值(利率低)和風險偏好改善(未來底部可期),總體是有利於權益資產的。
當名義增速也出現上行後,市場利率會出現回升,但是風險偏好與企業盈利的改善將居於主導,也是有利於權益資產的。
總體來看,估值、盈利、風險偏好,三者兩者改善就會導致股指上攻。
2018年以來的下跌主要是信用收縮以及貿易爭端導致風險偏好顯著降低,且企業盈利在信用收縮背景下也出現了回落。
2018年以來,A股市場從2月份開始一路走低,我們認為,造成股票市場大幅調整的直接原因,主要就是2018年去杠桿環境下,社融余額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和低評級債券信用利差大幅飆升。
三季度開始,整體經濟去杠桿的節奏有所放緩,但實體融資情況依舊不容樂觀,且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漸顯、上市公司業績加速回落,同時疊加海外市場表現動盪,美股由牛轉熊、國際油價一再下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進一步降低,即使在政策利好頻出的情況下,A股依舊表現不佳,震盪反復、多次尋底。
當前寬信用格局初露端倪,風險偏好改善。我們認為,此次2019年1月份社融和信貸數據的大幅回升,意味著寬信用的格局已經出現,此前壓制市場的兩座大山有望移除。展望後市,我們認為A股牛頭已經顯現,進一步行情非常值得期待。
信用改善只是初露端倪,是否存在「夭折」風險?
社融增速數據的改善只是第一個月發生,而且是開年第一個月,有不少投資者非常質疑其可持續性。
這確實構成上述所有分析建議的風險點,但是我們認為信用改善並非是體現在數據跟蹤之中,這種改善是具有需求端的基本面支撐的,即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企穩是社融增速企穩的前提支撐。
在當前貨幣政策基調寬松的背景下,融資需求一定是信用增速變化的先行驅動力(反之,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資金、信貸的供給是信用增速變化的先行驅動力)。
即目前狀態下,投資需求是社融之源頭。
2018年以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路下行,但是在四季度出現了些許可喜的變化,從10月份開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擺脫了最低點,從5.3%回升至年底的5.9%。
這個回升雖然幅度有限,但是方向意義重大,其主要驅動力來自基建投資的企穩。
固定資產投資有三大構成支柱: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以及製造業投資。在2018年中呈現「兩下一上」格局:基建投資大幅度下行、房地產投資小幅度下行、製造業投資穩定回升。這一個組合導致了固定資產總投資持續下行,社融增速也持續回落。
去年下半年,伴隨政策對於基建的支撐力度增強,從四季度開始,「兩下一上」的格局轉變為「兩上一下」組合:基建投資企穩回升、房地產投資小幅下行、製造業投資穩定上行。這直接構成了固定資產總投資增速企穩。
展望後期,我們依然認為:
1、基建投資在政策支持下會保持上行態勢;
2、而製造業投資的前瞻指標是企業盈利增速,一般後者領先前者12個月。鑒於去年下半年開始企業盈利出現回落,則製造業投資的回升至少要持續到今年中期,因此在未來半年時間中,製造業投資增速依然保持上行態勢;
3、房地產投資保持小幅下行態勢。
總體看,始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兩上一下」格局將繼續維持,這將導致固定資產總投資增速繼續回升。投資穩,則社融穩,因此社融增速在開年出現穩定跡象是具有需求端支撐的,是可持續的。
1-2個月內的短期的數據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從未來3-6個月維度來看,趨勢性更為確定。
總體來看:三大投資支柱(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未來有望繼續保持「兩上一下」格局,固定資產總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導致社融增速顯現改善,進而,兩大資本市場進入「債牛尾,股牛頭」時期。
(文章來源:國信證券)
(原標題:總量宏觀大類資產研判:債牛尾,股牛頭)
『伍』 2018年降准次數及時間
一、正面回答
2018年的四次降准分別是:
1、2017年是9月30日宣布,1月25日開始實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釋放長期流動性約4500億元;
2、4月17日晚上,4月25日實施的定向降准置換9000億元MLF,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
3、6月24日,宣布7月5日起,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
4、10.7日公布的10.15再次用定向降准置換MLF的行為。
二、分析詳情
2018年來的降准實際上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降准了,比如說2018年第二次降准和本次降准,盡管適用機構范圍頗廣,涉及的銀行主要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但實際上,由於是MLF置換,而MLF范圍有限,所以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因此,包括4月定向降准後,對資本市場基本沒有大的影響。
三、全面降准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所謂全面降准,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將所有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率都降低。而央行實施全面降准後,貨幣政策更加寬松,資金的流動性也就能夠增強,貨幣的供應量也會增加,而這就能加大信貸規模,市場融資成本也會降低,也就能夠給股市帶來利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股民對股市未來的預期,能對股市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且市場風險也能有所降低。不過央行全面降准雖說可以給股市帶來利好影響,但這也並不代表央行全面降准後,股市就一定會上漲。縱觀歷史數據,在央行全面降准前後,股市其實是漲跌參半的。畢竟股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時刻都處在變動當中。而央行降准對股市帶來的影響,利好銀行板塊和房地產板塊尤為明顯,而這主要就是因為二者對資金都比較敏感。
『陸』 關於人民幣的股票有哪些
2021年數字人民幣概念股有:
華力創通:
從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來看,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為-2.54%,過去三年營收最低為2019年的6.409億元,最高為2018年的6.791億元。
公司的主營業務基於計算機技術的模擬測試系統及其相關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圍繞國防信息化和衛星應用產業化兩大產業鏈領域,一方面大力發展衛星應用、模擬測試、雷達信號處理三大核心業務;一方面積極布局軌道交通、無人系統等高端製造領域;以產業化的思維和持續的科研投入,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是空天互聯網地面應用端核心部件「基帶晶元」的供應商。
擬1500萬元參設東湖金融研究院開展數字貨幣等金融基礎設施研究。研究院將開展金融機器人、無人銀行、數字貨幣支付結算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項目的研究。
*ST眾應:
從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來看,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為-42.11%,過去三年營收最低為2020年的2.653億元,最高為2018年的7.916億元。
公司前身為金利科技,目前主營業務為授權/注冊碼業務及游戲虛擬物品業務。
智度股份:
從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來看,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為18.52%,過去三年營收最低為2018年的76.74億元,最高為2019年的108.7億元。
設立合資公司布局區塊鏈,公司2018年對比特大陸進行了投資。2019年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先生創辦Matrixport,公司也取得了Matrixport的認購權。
雲圖控股:
從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來看,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為7.86%,過去三年營收最低為2018年的78.68億元,最高為2020年的91.54億元。
高偉達:公司在國有大銀行IT建設服務領域深耕20餘年,構築了強技術和客戶資源壁壘,當前恰逢大行IT建設新周期,公司業績拐點確立,並且將受益於建信金科在行業份額的提升。數字貨幣有望給行業帶來新增量。
(6)2018中國貨幣緊縮股票擴展閱讀:
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
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標准、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柒』 中國式縮表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中國式縮表對我們的錢袋有啥影響
一、股市和商品期貨
在整個減量博弈的背景下,無論是商品期貨還是股市都很難具備上漲的支撐。
二、債市
在全社會負債同比增速向下的一個大的背景下,加上央行大力加強去杠桿,債市收益率會有一個下降的勢頭。
三、樓市
按照現在銀行對房貸收緊的態勢國內銀行間資金利率會持續走高,中央縮減資產負債表,樓市杠桿資金減少,短期來看房價會有一個下跌的趨勢。
縮表意味著『釋放長期優質資產+回收投機性資金』。縮表是更為嚴厲的緊縮政策,中國式縮表效果比加息還有猛。
『捌』 急!通貨緊縮對股票的影響,全面回答啊!
通貨膨脹很簡單,我們現在的社會主要使用的是貨幣和其他物品所進行的交易,而貨幣本身就是一個符號而已,它本身實際並沒有價值。只是通過商品的價值體現出來的。如過商品少了,或者今年的錢發行多的你的錢(也就是貨幣)自然會貶值的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不變,而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金銀貨幣量的一倍,單位紙幣就只能代表單位金銀貨幣價值量的1/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紙幣來計量物價,物價就上漲了一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幣貶值。此時,流通中的紙幣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增加了一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通貨膨脹之反義為通貨緊縮。無通貨膨脹或極低度通貨膨脹稱之為穩定性物價。(在若干場合中,通貨膨脹一詞意為提高貨幣供給。因之,若干觀察家將美國1920年代的情況稱之為「通貨膨脹」,即使當時的物價完全沒有上漲。以下所述,除非特別指明,否則「通貨膨脹」一詞意指一般性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上漲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脹會刺激人們將存款活期化,並從銀行搬家,造成流動性泛濫,推動樓市和股市的虛假繁榮,製造另一輪巨大的資產泡沫。
『玖』 通貨緊縮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通貨緊縮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對於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爭議。
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
2012年7月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6月份CPI同比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中國經濟將進入通貨緊縮。
一、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
二、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
三、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9)2018中國貨幣緊縮股票擴展閱讀:
具體類型
通貨緊縮類型的劃分,對於全面准確地把握通貨緊縮的性質、機理,針對不同情況尋找不同的治理對策具有重要意義。按照不同的標准,通貨緊縮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相對通貨緊縮和絕對通貨緊縮。
相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適合一國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的物價水平區間以下,在這種狀態下,物價水平雖然還是正增長,但已經低於該國正常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所需要的物價水平,通貨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
這種情形已經開始損害經濟的正常發展,雖然是輕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視,可能會有量變到質變,對經濟發展的損害會加重。
絕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價出現負增長,這種狀態說明一國通貨處於絕對不足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極易造成經濟衰退和蕭條。根據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又可以分為輕度通貨緊縮、中度通貨緊縮和嚴重通貨緊縮。
而這三者的劃分標准主要是物價絕對下降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長度。一般來說,物價出現負增長,但幅度不大(比如—5%),時間不超過兩年的稱為輕度通貨緊縮。
物價下降幅度較大(比如在—5%~10%),時間超過兩年的稱為中度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幅度超過兩位數,持續時間超過兩年甚至更長的情況稱為嚴重通貨緊縮,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所對應的通貨緊縮,就屬此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通貨緊縮
『拾』 人民幣什值應買什麼股票
人民幣又雙叒升值了 這些股要關注
新浪財經
2020-11-16 21:47新浪財經官方賬號
關注
來源:中國證券報
人民幣又雙叒升值了!這些股要關注
原創 張勤峰
美元走弱,人民幣升!
美元企穩,繼續升!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升!
「逆周期因子」淡出,接著升!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年中重新站上7元之後,一路升值,持續超過了5個月,現正逼近6.5元。11月16日,在岸人民幣盤中升破6.57,再創本輪升值新高。近期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也呈升值態勢。
有機構稱,本輪升值幅度將超過上一輪即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的升值;更有市場人士預測,人民幣匯率有望重回前期6元左右的高點附近。
基本面力挺下,升值不輕言到頂。市場人士認為,升值利好A股,除了直接受益的航空等板塊,亦有望為大盤藍籌股估值修復「加一把油」。
5個多月升值6000多點
5個多月,6000多點,人民幣升值大戲繼續上演。
11月1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市場匯率更是再創階段新高。其中,中間價報6.6048元,調升237點。
來源:Wind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高開近300點,開盤報6.5850元,較前收盤價漲294點。盤中穩步揚升,16:30收盤價報6.5770元,較前收盤價大漲374點。此後不久,日內漲幅進一步擴大至400點以上,截至19:30,最高漲至6.5698元,較前日盤收盤價漲446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亦大漲,截至19:30,報6.5788元,漲151點,盤中最高至6.5668元。
來源:Wind
今年5月27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低至7.1765元,探明這一輪貶值的「大底」,此後掉頭升值,一路向上。截至11月16日,以高低點計算,在岸人民幣匯率累積反彈超過6000點。
6000點級別的大反彈,僅耗時5個多月。
來源:Wind
本輪升值兩步走
邏輯大不同
過去這5個多月,人民幣匯率升值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美元跌,人民幣漲。從5月中旬到7月底,美元指數較快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應升值,幅度略小於美元指數降幅。這一階段,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主要還是美元走弱的結果。
第二個階段是美元穩,人民幣還漲。從8月開始,美元轉為盤整,甚至略有所反彈,人民幣對美元仍然繼續升值。這一階段,人民幣匯率內在升值動力增強。
來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後一階段,人民幣不光對美元升值,對主要非美貨幣也開始升值。
8月以來,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升值約6%,對英鎊升值逾5%,對澳元升值逾4%,對加拿大元升值近4%,對紐西蘭元升值近3%……
截至11月13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5.56,自8月以來升值了約4.5%。
機構預計本輪升值將超過上一輪
從被動升值到主動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邏輯發生了變化,背後的關鍵可能是——基本面支撐不斷增強,這無疑使得人民幣匯率升值將更具有持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前期為避免人民幣過度貶值出台的一些宏觀審慎政策陸續退出。
10月10日,央行宣布自201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隨後10月27日,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公告,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淡出使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
對此,有市場觀點認為是政策層出手防止人民幣升值速度過快。不過,人民幣升值步伐並未就此停止。這也進一步證明升值的趨勢性。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基本面力挺下,人民幣匯率升值不輕言到頂。
天風證券宏觀宋雪濤團隊發布報告稱,繼續超配做多人民幣匯率策略,人民幣匯率仍然具備一定的升值動力和較大的升值空間。但要指出,人民幣的短期交易擁擠度已連續幾周保持在極高位(98%分位)。
興業研究宏觀團隊認為,從當前資產表現來看,美元指數未來半年內有進一步破位走低的空間,國內「緊貨幣+寬信用」環境尚未改變,人民幣相對利差均衡,外資持續流入,人民幣中期升值趨勢尚未結束,此輪幅度預計超過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上一輪升值周期。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中期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回到接近前期高點6.0左右的位置,也就是到2021年底會比目前水平高出10%左右。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此前指出,人民幣匯率的走強或仍將延續。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韌性強、物價穩定、系統性風險得以控制、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增強,若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人民幣具備升值基礎。
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工業數據超預期,投資消費創年內高點。分析師稱,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持續復甦的軌道中,供給和需求端均獲改善,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較前季有明顯提升。
來源:Wind
利好大盤藍籌股估值修復
謝亞軒表示,人民幣升值勢頭對國內股票市場整體來說是有利的。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直接有利於一些受益於匯率升值的行業。比如說,航空業會受益。
第二,人民幣升值、國際資金流入會形成一種階段性的「正反饋」,也就是升值會帶來更多資金流入,而資金流入增加又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升值。這種正反饋有利於大盤藍籌股的估值修復。
第三,在美元回落、人民幣上升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整體新興市場會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中國又是新興市場的代表,所以中國股票市場整體上會受益。
航空板塊歷來是受匯率影響最大的板塊之一,匯率的波動會導致航空公司短期業績的較大波動。中金公司近期發布報告稱,如果未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或將利好航空板塊。
報告指出,根據各家航司中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國航的美元帶息負債摺合人民幣為581億元,東航為442億元。據測算,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1%,將增厚國航、東航凈利潤約4.4億元和3.3億元。當前航司三季度業績超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可持續,且估值因海外疫情反復重回低位,再次提示航空板塊投資機會。
國信證券近期一份報告指出,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海外增量資金流入,對股市構成利好,結構上看金融地產等低估值、順周期板塊相對更為受益。
16日,A股市場「煤」飛「色」舞,漲在前面的幾乎都是低估值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