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巴倫周刊預測中國股票

巴倫周刊預測中國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06 03:33:15

❶ 中國實力派股市投資專家有哪些

這個要找實力派的專家,有實戰能力,而不是找只會講理論的,要實戰派的才行,可以百 度一下弘度財經分析師

❷ 老將余廣:我選股的四個指標

文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吳海珊

編輯 |康娟


在中國的基金經理中,余廣絕對屬於非常稀有的「老將」。

他的投資經驗已經超過10年。根據Wind數據,在全中國2000多位基金經理中,管理產品10年以上的只有不到100人,佔比不到5%,如果不算已經退休和固定收益類基金經理,這一比例將更低。這些基金經理被稱為「老將」。

余廣就是這不到5%的一員。

余廣2005年作為研究員加入景順長城,2010年5月成為基金經理,至今10年有餘。在這10年,他先後管理過6隻基金。其中有三隻基金已離任,這三隻基金的年化回報率分別為10.12%、13.97%、16.57%。2020年5月,他發行了新的基金。

仍持在管理包括2011年成立的核心競爭力A、2014年成立的景順長城精選藍籌和2015年成立的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H,這三基金迄今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8.45%、14.7%和14.44%。

2020年4月,老將余廣時隔6年,發行了新的基金。發行至今2個多月的收益率為14.65%。

他持有CFA。跟許多基金經理不同的是,在進入證券業之間,余廣從事了7年的審計工作。加入景順長城也近16年。

這非常符合他的人設。不僅他工作不常換,他的投資風格、持有的股票也不經常換。甚至他也要求他基金的投資者不能時常更換。他的新基金要求投資者必須持有一年。

完全符合他所說的, 「走得快的,最終是比不上走得慢但走得遠的」

最近《巴倫周刊》中文版對他進行了專訪,期望對他的投資理念、風格和操作方式進行解讀,並為其他投資者提供參考。


以下是經編輯後的專訪實錄: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做了10年權益類基金經理,對於一個基金經理來說,選到合適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看家本領,看的指標也不盡相同,您之前有講過您在選股的時候非常看重公司的ROE。您能講一講您的看法么?

余廣: 我是以實業投資者的視角來審視一家公司的,實業投資者對投資是很謹慎的,因為投錯了,賣都賣不掉,所以必須看到公司長期的盈利前景才會投資。我最看重的也是公司的長期盈利情況。在長期的視角下, 我選股會有一些量化的指標,第一個看的是公司的股東回報率(ROE),這是我的核心指標。

只有一家公司ROE足夠高,股東才願意去投資這家公司;另外,ROE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篩選公司的方法,通過ROE的高低可以把一些做的好的、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篩選出來。因為一家公司如果能夠獲得高ROE,就說明它比同業做得要好,也說明它更具有競爭優勢。

其次,通過對ROE進行分解,可以把公司產生高ROE原因找出來,從而理解公司的業務模式,並且展望公司未來ROE的變化,比如它是不是可以在未來也維持在一個比較不錯的ROE水平。這也是我們做研究分析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巴倫周刊》中文版:除了ROE,您還看哪些指標?

余廣: 我看的第二個指標是公司盈利的穩定性。我希望一家公司的盈利要相對穩定,如果它的盈利波動比較大,有時賺錢,有時不賺錢,那就存在三種可能:

第一、這家公司可能是屬於一個偏周期性的行業,周期好的時候就賺錢,周期差的時候就不賺錢。

第二、這家公司的議價能力存在一定問題。比如,當它的成本提升的時候,它的產品的價格不能跟著提升,不能把成本轉嫁出去,這就是公司議價能力存在一些問題的表現之一。

第三、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波動很大,對於我們做盈利預測,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覺得公司的盈利穩定性也是很重要的量化指標。

《巴倫周刊》中文版:很多基金經理非常看重現金流這個指標。

余廣: 我也是很看中現金流的。對於一家公司,它公布出來的盈利,其實是會計上的盈利,如果這種盈利沒有現金流的配合,它的盈利質量可能會有問題。

可以這么理解, 如果一家公司的增長很快,但是它的增長又沒有一個經營性現金流的配合,它的經營增長、盈利增長可能會有水分。

最後,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資產負債表。 某種程度來看,我認為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一家公司的經營結果,如果一家公司做得好,必然就會反映在它 健康 的資產負債表上,如果沒有,就說明它做的其實是不好的。

我希望,我所投資的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都比較 健康 ,我投的很多公司,它們的杠桿率、負債率都很低,公司都是凈現金的狀態,基本上是沒有銀行借款的。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剛剛講的這些指標都是定量的指標,您還會看一些定性指標么?

余廣: 從定性標准來看,主要是兩點:

第一點是要看公司的業務價值、業務模式,了解、理解並認同一家公司的業務模式是我投資的基礎。我認為,一家好的公司,它的業務模式不僅是在今年或者兩年內,能給股東帶來不錯的回報,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段內,都可以給股東帶來一個不錯的回報。只有這樣,我才會去長期持有這一家公司。

第二點是看公司的治理結構、管理層能力和誠信水平。如果一家公司的整個治理結構存在比較大的缺陷,公司的管理層不靠譜,這種類型的公司基本上是不碰的。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提到這個「靠譜」,讓我想起來,您曾經在一些場合提到過投資的價值觀。您覺得投資需要價值觀么?

余廣: 這就好比你要和別人搭夥做生意開公司,你當然會很在意合夥人是否靠譜,會不會侵害你的利益。我們投一家公司,作為小股東,更應在意公司治理、管理層的能力和誠信。 我們不希望和「壞公司」作伴,不僅是避免踩坑,同時也是希望維護資本市場的價值觀, 可能無法影響很多其他投資者,但堅持從自己做起

《巴倫周刊》中文版:提起這個,我們投資不只是要獲得收益,還要規避風險,您覺得應該怎麼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呢?

余廣: 關於風險控制,我的理解分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個股層面,我希望進行適當的分散。我的投資組合一般有30支左右的個股,集中度適中,有利於分散風險。

對於前十大重倉股,在我組合的比例一般情況下不超過50%。重倉股的選擇上,我會選擇確定性比較強、透明度比較高的公司;從流動性上來看,我希望它的流動性較好、市值也比較大。流動性比較差的小股票,我一般也不太願意買到前十大,因為買到前十大的過程可能也比較艱難,到賣的時候,特別是如果公司出現什麼問題,可能不容易賣得出去。同時對重倉股,我一般都有長期的跟蹤,會去見公司的高管,跟他們面對面交流,做一些實地調研。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在個股層面把風險控制好,能夠挑到優質的公司,不會踩雷的話,那麼整體組合的收益風險就都可以控製得比較好。

我的投資風格是買入長期看好的公司,並長期持有,整體換手率是比較低的。

第二個層面是行業層面。我是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雖然形成的行業配置只是選股的一個結果,但是在行業配置層面,我還是希望行業能夠適當的分散和均衡。

一般來講,我在一個行業裡面的配置不超過20% ,因為在某個行業板塊方面,如果配置太重的話,做對的時候當然收益率可觀,但是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謹慎,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做錯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某個板塊賭得特別的重,可能對組合沖擊也會比較大。

《巴倫周刊》中文版:2020年以來,白酒和醫葯一直是熱門股的,但最近證券銀行保險有了一波行情,您怎麼看待最近A股這種板塊之間的切換波動?

余廣:股票市場,高估板塊發生調整,低估板塊有估值修復的需求,導致短期市場風格有些變化是很正常的現象。

近年來個股之間出現了較大的分化, 出現這種分化最核心的因素是基本面出現了較大分化 。隨著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升,龍頭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強,助推了龍頭公司的股價上漲。

另外,也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以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為代表的消費、醫葯、 科技 行業,是未來經濟長期發展的方向,目前以及未來的景氣度較高,這也是市場追捧這類板塊的主要原因。

我比較重視公司的長期價值與估值的合理性之間的匹配,讓組合的行業配置均衡一些。這也是我調倉的主要邏輯,根據估值與市場狀況進行調整,即使是一些長期看好的股票,估值貴了我也會主動減倉。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覺得在當前這種市場環境下,從板塊來看,應該怎麼配置更為合理?

余廣: 從長期角度來看,消費和 科技 ,還是比較重要的方向。

大消費和 科技 容易出一些大市值的公司。美國大市值的公司基本上也都是大消費股或者 科技 股。前十大市值的公司裡面, 科技 股佔比較大。中國未來也會出一些很大型的消費股公司和 科技 股公司。

相較於挑選行業,我更加重視精選個股。正如上面所說,消費、醫葯、 科技 代表了未來國內經濟發展的方向,因此依然是組合的重配行業。

總的來說,是要在行業中選擇估值相對合理、公司盈利增長性較強的公司。

《巴倫周刊》中文版:投資者都熱衷於一種能夠穿越牛熊,保持盈利的策略,在當前這種市場環境下,您在投資策略方面,是否跟之前會有所不同?

余廣: 無論在什麼市場階段,我的投資風格都會保持穩定,投資理念不會發生變化。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日趨成熟,價值投資已經成為機構投資者的主流方式,跟外資已經比較接近。

景順長城的投資理念是「寧取細水長流,不要驚濤裂岸」,即 遵循基本面投資,不博取短期業績,不追風口,不炒題材,以中長期視角投資真正的優質公司,追求中長期回報。 這是景順長城成立之初就確定的投資理念,當年是受到了外方股東的影響,該理念已經踐行多年,目前國內多數基金公司都已經奉行長期投資的理念了。

《巴倫周刊》中文版:確實長期投資的理念在基金中已是主流理念,但是理念和操作是兩回事,股市是一個十分考驗人性的市場,在看到別的股票大漲,自己持股穩如泰山的時候,要靠什麼堅守自己的選擇?

余廣: 市場風格的變化反映的是市場的情緒,經常會變化,但是一家好公司的基本面並不會說變就變,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實現長期持續的增長,長期的股價表現往往是驚人的。

從這個角度看,把握企業基本面比跟隨市場情緒,確定性要高得多。因此,我在投資上選擇淡化市場的波動,長期持有優質個股。

以我的經驗來看,擇時對組合的收益貢獻不穩定,擇時做對的概率大概五五開,時對時錯。這么多年來我在交易層面上,基本上是負貢獻。 其實不僅是我,我相信多數基金經理的情況也是如此,擅長擇時的只有少數,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選股和組合管理方面,不會被市場風格所影響。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在進入證券行業之前做過很長時間的審計,為什麼會對投資感興趣?您覺得要做一個能獲得持續收益的基金經理,需要具備一些什麼品質呢?

余廣: 我做了7年的審計工作,負責多家上市公司的審計,對上市公司的運作和財務情況有一定的了解,繼而對投資產生了興趣。

我還做過研究員,覆蓋過很多行業,包括銀行、機械、家電、 汽車 、鋼鐵、建材、紡織服裝、農林牧漁等,這一經歷對自己選股框架的完善有很大的幫助。選股的思路和角度是在研究和投資實踐中不斷優化的。

要做一個能夠獲得長期受益的基金經理,要堅持自己的投資風格和理念,追求長期的持續的投資回報,不急功近利,長久賺錢要比賺快錢更重要、更來得扎實。很多時候,走得快的,最終是比不上走得慢但走得遠的。

❸ 中國石油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為何股價一跌「再跌」

股票的實際走勢跟公司本身不能完全掛鉤,因為股票走勢有個重要因素就是它是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另外它的國內開盤定價比起中國香港上市的定價明顯偏高,現在算是價值回歸吧,另外它作為一個超大盤股不可避免的反應的中國整體經濟的一部分,現在經濟狀況明顯不佳,它也肯定會反映出來。
中石油已經成為A股的逆向標桿,A股投資者的悲劇縮影。

上市的中石油是不成功的,在業績成長期,沒有給最大多數的投資者帶來回報,定價極大扭曲,如果說這是中國大型公司定價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那麼這個代價大到承受不起。

中石油的上市過程像釣魚,釣的是A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中國石油8.85-0.03-0.34%中國人壽17.18-0.07-0.41%中國石化6.02-0.05-0.82%
股投資者。

2000年4月6日和7日,中石油股份分別在美國紐約發行存托憑證,在中國香港上市。2007年11月5日在境內上市。香港H股上市每股1.27港元,A股上市發行價每股16.7元,上市當天開盤價飆升到48.6元。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異常堅挺享有匯率溢價之時,兩個市場發行價差相差10倍以上,是個十足的奇跡,只能得出兩個結論:中石油在境外資本市場毫無定價權;國內的定價體制異常扭曲。扭曲的定價系統,為日後的拉高出貨、壓價做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中石油A股發行之前境外市場經歷了一輪哄抬行情。2007年9月2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4天後發審委將召開發審會審核中國石油A股IPO申請。中石油的H股價格開始上升之旅,當港股高達20港元左右時,A股發行創出天價。很明顯,這是境外市場對境內公司定價權的操縱,其手法與中國人壽等公司一模一樣。

由於信用不彰,大公司在境外上市時必須提供額外信用,中石油提供的是低價,以及分紅。巴菲特看中的是中石油每年占當年凈利潤45%的現金分紅能力。

有兩類投資者獲得了實在的紅利:一是境外長期持有中石油的投資者,通過現金分紅回收成本獲得凈利。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中聯通,最近4年海外分紅高達7000億元。從上市至今,中石油等公司是境外投資者的「大笨象」,既有業績也有信用。因此,在美國股市上表現相對平穩;二是大股東,中國石油集團以流通股佔比86.35%具有絕對優勢,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現金分紅流入了中國石油集團,羊毛出在羊身上。以高價購入中石油的境內普通投資者,受到股價與收益率下行的雙層損失。即便市值損失60%,大股東仍然穩賺不賠。中石油在A股天量天價發行,攤薄每股紅利,以巴菲特為首的境外投資者陸續退出中石油,鎖定收益。

中石油案例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其中之一就是,既然境外機構如此狡猾,境內公司不應該到境外上市,中國也不應該開辟國際板,讓國外公司來圈錢。線性思維,將讓中國市場走向閉關的老路。

A股投資者之所以在中石油股票上大上其當,是因為定價機制扭曲與大小股東利益南轅北轍造成的。從日後的走勢看,境外機構的定價顯然更加准確,此時要做的是校準A股市場的定價系統,讓定價體系離准確近一步。

決策者吸取了教訓,境外市場發行股票在境內之後,以便掌握定價權,同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方合夥人成為硬性制度,這是向正確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小步。即便如此,在股市上獲得收益的投資者仍然鳳毛麟角,A股市場扭曲的定價體系無法獲得話語權,而話語權的缺失進一步弱化了國際定價市場的競爭力,因此,按照市場體系進行定價,披露完整、詳盡的信息,斬斷利益鏈條是唯一的出路。

另一個錯誤結論是,關起門來圈自己的錢,以為圈投資者的錢是發展中國經濟的大戰略,是為了中國經濟的未來著想。

尊重市場之外,還需要擁有正確的市場理念,股票市場是為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不是讓大股東獲得免費的午餐,一家公司沒有經歷市場的考驗,在最短的時間達到萬億元的市值,一度全球排名第一,絕不是什麼好事。比這更糟糕的是,為了圈錢,不惜在境外低價發行。打如此算盤,要小心了,市場正在以癱瘓進行報復。

國際能源巨頭們也實行分紅,歐洲投資者偏好現金分紅。歐洲大型能源公司投其所好,殼牌公司的股息率是4.2%,道達爾為5%。《巴倫周刊》報道,大能源企業開始關注投資者要求增加分紅的呼聲。雪佛龍公司過去12個月兩次提高股息,現在它的股價為109美元,而股息率是3.3%。一向小氣的埃克森美孚也提高了股息,股息率為2.7%,很有可能年內再次提高股息率。

看到沒有,以中石油目前3%不到的股息率,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分紅不是問題,圈錢與高昂的成本、含糊的關聯交易、在新能源戰中的失敗才是大問題。

❹ 摩根大通銀行詳細資料大全

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TYO:8634),業界稱西摩或小摩,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總資產2.5萬億美元,總存款1.5萬億美元,佔美國存款總額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摩根大通於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並而成,並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和貝爾斯登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業務等。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摩根大通銀行排名第74位。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 :摩根大通
  • 外文名稱 :JPMorgan Chase & Co
  • 總部地點 :美國紐約公園大道270號
  • 成立時間 :1799年
  • 經營范圍 :銀行、證券、投資、基金、貸款
  • 公司性質 :股份制
  • 公司口號 :Your Choice,Your Chase
  • 年營業額 :1500億美元
  • 員工數 :260,157人
  • 上市市場 :NYSE、TYO
  • 總資產 :2.5萬億美元
  • 市值 :2000億美元
基本資料,發展歷程,高管團隊,制勝之道,啞鈴戰略,投資創新,布局中國,中國戰略,進軍中國,分支機構,亞太三甲,人才戰略,處罰事件,國際排名,世界500強排名,銀行排名,

基本資料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TYO:8634)是1968年在Delaware法律之下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市,是一家跨國金融服務機構,也是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其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等。摩根大通旗下有超過1億多名客戶,它為5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 *** 提供服務。該公司擁有約2.5萬億美元資產,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 摩根大通是美國目前按資產計算最大銀行,也是盈利能力最強的銀行,也是公認最穩健的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作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摩根大通的總部設於曼哈頓區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部份銀行業務則轉移到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摩根大通大廈(JPMorgan Chase Tower)。 資產狀況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2.5萬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1.5萬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公司在全球擁有26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1萬多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自 1993年以來,公司為亞洲公司主承銷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

發展歷程

J.P.摩根大通公司是1968年12月20日建立的持有摩根銀行全部股權的銀行持股公司。 摩根銀行原名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是1959年4月20日由兩家商業銀行合並而成的,一家也稱為J.P.摩根公司,一家是紐約擔保信託公司。 組成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的J.P.摩根公司建於1860年,以J·皮爾龐特·摩根名字命名。創建之初,該公司只是一家個人經營的辦事處,專門買賣外匯。爾後業務不斷發展。1864年更名達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改稱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1895年改為J.P.摩根公司。該公司從早期開始,就同美國金融界發生的歷史事件有著密切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公司包攬美國對西歐的金融業務,大發其財。根據1933年銀行法,摩根公司改為商業銀行,把原來經營的投資銀行業務交付給摩根斯坦利。1940年以後,摩根公司由合夥公司改為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經營信託業務。 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建於1864年,1896年改名為紐約擔保信託公司。1910年合並莫頓信託公司和第五大道信託公司,1912年合並標准信託公司,1929年合並商業銀行。 二戰以後,美國銀行界的競爭日趨劇烈。摩根公司同紐約擔保信託公司合並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就加強了實力,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競爭。60年代末期,作為紐約摩根擔保信託公司即摩根銀行的持股公司――J.P.摩根公司建立之後,經營范圍進一步擴大。為了適應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變化,該公司先後建立了一些新的附屬機構,其中包括1971年建立1976年更名的摩根社會發展公司,1981年建立的摩根期貨公司,1986年建立的J.P.摩根證券公司等。 大通曼哈頓公司於1799年由為紐約市供水的曼哈頓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為全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領先者,並在六年之中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進入90年代以來,伴隨著信息的浪潮,公司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如推出網上銀行、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服務等等。銀行的業務已遍布全球,但公司仍始終本著真誠、公正與公平的原則,為全球千千萬萬個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歷史,多次被評為香港最優秀、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在執行香港復雜上市發行方面具有廣泛的經驗。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成功發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額為43億美元的交易中作用舉足輕重,接獲機構需求量為承銷團之首,占機構投資者訂單總量的32%,零售訂單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開始在中國投資及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主承銷過許多國企發行項目,包括多起H股重組上市項目:華能國際電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內蒙古伊泰煤礦等,以及N股:華能國際電力。2006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國財政部1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發行中擔任聯席牽頭行及薄記行。此前,還為財政部1億美元世紀債券和5億美元7年期全球債券擔任過主承銷。摩根大通於2000年為華能國際收購山東華能擔任財務顧問。 J.P.摩根公司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 Pierpont 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團是一家以倫敦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集團,其亞洲業務均以怡富名義運作,而怡富證券則是於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該地區首家投資銀行集團。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2004年,摩根大通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把芝加哥第一銀行的行政總裁Jamie Dimon委任為營運總裁,成為現行政總裁的接班人。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二,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八。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2004年6月14日,美聯儲發表聲明,批准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第一銀行的兼並方案。合並後的新摩根大通銀行資產總額達1.12萬億美元,一舉超過美洲銀行,與1.19萬億美元資產的第一大銀行花旗僅一步之遙,而且業務也將從紐約擴展到整個中西部,成為了繼花旗之後第二家真正跨地區的銀行。

高管團隊

摩根大通董事長兼執行長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1956年3月13日出生)金融天才,華爾街的傳奇人物,世界上最讓人敬畏的銀行家。摩根大通在戴蒙帶領下不僅在每個季度均保持盈利近20億美元,而且其投資銀行等業務還在五大投行紛紛倒台的情況下逆市走高,更讓摩根大通在風暴中屹立不倒的金融天才。他是全球500強最年輕的總裁,《財富》雜志評選的25位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名利場》雜志「資訊時代百名權勢人物」排行榜TOP10之一,深得歐巴馬的信賴。毋庸置疑,傑米·戴蒙是美國最有權力的銀行家。 傑米·戴蒙Jamie Dimon 摩根大通總裁:安浩德(Andrew Crockett,1943年出生於英國格拉斯哥,受教育於劍橋和耶魯大學),他於2003年10月加盟摩根大通集團,出任摩根大通國際總裁。至2013年,他還擔任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加入摩根大通之前,從1994年1月至2003年3月,安浩德曾擔任國際清算銀行總裁。1999年4月至2003年3月期間,他出任全球金融穩定論壇主席。在1989至1993年期間,他出任英格蘭銀行執行董事,負責其國際事務。 安浩德Andrew Crockett

制勝之道

在Bondware10月5日公布的內地和香港兩地股本融資排名中,單月排名名列第一。計入建行、工行兩個上市大單後,摩根大通名列摩根史坦利和瑞銀之後,排名第三。迄今為止,摩根大通2006年共完成14個股本融資項目(包括IPO、增發、發債),金額總計76.39億美元;9個並購項目,涉及金額總計67.37億美元,實現了跳躍式增長。雖然摩根大通沒能參與建行和工行這兩個中國最大的海外上市大單,但對此信心十足。他認為,在超大型銀行上市收尾後的投資銀行市場,摩根大通的競爭優勢將更突出。

啞鈴戰略

任何成功都是基於過去多年的積累和耕耘,但在關鍵時期,正確的戰略和有效的執行,可促成錦上添花。啞鈴戰略的成功實施,是摩根大通2006年取得跳躍式增長的一大法寶。所謂啞鈴戰略,是指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雙重並重的客戶定位系統,一手抓傳統的大客戶,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一手抓民營企業和新興行業中的新銳企業,拓展客戶群的規模和種類,其他業務部門為前端客戶市場提供綜合服務。在經過了早期海外上市大企業獨占鰲頭的局面後,中型企業和新興企業,正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這是摩根大通「啞鈴戰略」產生的一個動因。從2006年摩根大通的成績單看,「啞鈴」的兩端平衡增長,既有像中海油、中海化、瑞安、招行這樣的傳統大客戶,也有像富力地產、綠城、超大農業等中型客戶。摩根大通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機會成本。這意味著決策的成本增加,由於可支配資源有限,一旦決定了做A項目,必然要放棄其他項目,但風險在於,A項目是否是一個值得做的項目,是否優於其他項目中型客戶有時往往更考驗一個投行的判斷力和服務質量。 大企業是好項目,有時可能更顯而易見。但要發掘好的中小企業項目對投行家的眼光及判斷力以及投行服務的差異性有時可能就是一個更大的考驗。摩根大通在中型企業的篩選和服務上,已形成一套價值和服務體系,並將逐漸成為新的競爭力賣點。「啞鈴戰略」亦要求內部高效的協調性。9月份2周內,摩根大通完成5個股本市場項目,並且分屬不同的行業領域;僅9月21日一天,摩根大通亞太區有四個項目同時進行,2個中國公司、2個韓國的IPO,並且實現了每個項目都是屬於高端定價,項目上市之後都漲了10%-20%。「每個項目至少要見80-100個機構和基金,要適應各地時差開全球電話會議,可能一天會與某個大基金談起他不同的項目。

投資創新

善於創新的最大持股者,在摩根大通今年翻幾番的業績中,除來自IPO市場的興旺外,來自二級市場的收益也大大增加。摩根大通是幾乎所有中國大國企的H股或者紅籌股上市公司的股東,有些還是前三名的大股東,有些持股佔比30%。這是一項其他外資投行無法比擬的紀錄。而2006年港股的總市值、總成交額、新上市集資額等8項紀錄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無論是H股還是紅籌股,都實現了大幅增長。摩根大通持有的股票,一部分是來自摩根大通自營資金;一部分通過基金持有,另外一部分是專門用來做證券放貸,進行衍生品等二級市場的操作。許多交易活躍的股票,都離不開摩根大通。而為中型企業量身定製的新融資方式--將上市前的融資與股本市場IPO融資相結合,是摩根大通的專長。很多喜好高增長的投資者對具有增長潛力的中小型企業很感興趣,而中小型企業融資方式也開始嘗試更先進更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布局中國

摩根大通在中國漸入佳境,一個大背景便是其全球整合基本完成,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加重。按照WTO相關協定,2006年12月後,中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資開放,從中國證券監管層的公開表態看,2007年證券市場的開放力度和范圍,也將大大增加。顯然,證券市場將是外資投行的首選領域。摩根大通面向全球機構投資者的定期調查問卷顯示,有43%的機構投資者對2007年中國股市預測是「看漲」,調查對象中已經有55%的機構持有了中國股票,而且有26%表示會在6-12個月內購入。 2004年,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合資成立了上投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摩根大通持股49%,2006年摩根大通又獲得證監會增批的1億美元投資額度,其QFⅡ總額度增至1.5億美元。外界傳言摩根大通證券與遼寧證券洽談合資之事,雖然對此摩根大通一直拒絕發表評論,但搶灘國內券商的計畫是幾乎所有外資投行的共同興趣。摩根大通亦獲得牌照,為外資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幣業務以及全球性風險管理金融工具和服務,包括資本市場融資、財務顧問、養老基金業務和現金管理等。

中國戰略

進軍中國

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09年,JP摩根擔任湖廣鐵路債券的承銷商。1920年代,大通銀行在上海和天津開設了辦事處,為當地及外國機構提供金融服務。 摩根大通與新中國的關系始於1973年,當時擔任大通銀行主席的大衛·洛克菲勒帶領第一個美國商業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大通銀行當年就成為中國銀行首家美國代理銀行,並於1982年成為首家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的美資銀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國證監會批准,取得了QFⅡ資格。這是摩根大通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又一重要步驟。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與上海國投簽署協定,合資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為商業銀行取得了經營人民幣業務和外匯兌換牌照,這為其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摩根大通董事長哈里森指出,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性金融機構能夠利用其寶貴經驗,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創新的金融服務行業。他們掌握這個過程所必需的種種工具,例如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對全球范圍資本市場的廣泛接觸,創造分散風險及促進競爭的新型金融市場的第一手資料等。哈里森表示將與中國分享這些財富並將這些工具中國化。 2011年6月,摩根大通和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組建的合資證券公司—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一創摩根)宣布,該公司已經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一創摩根將憑借該許可在國內開展證券市場業務。 2010年12月,中國證監會批准組建一創摩根,其中第一創業持股66.7%,摩根大通持股33.3%。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從事國內股票與公司債券的承銷與保薦業務。 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兼執行長度琪明先生(Gaby Abdelnour)表示:"一創摩根的建立是摩根大通在華90年歷史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們很榮幸能有第一創業作為合作夥伴,因為我們雙方對合資證券公司擁有共同的承諾、理念和抱負。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對合資雙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於我們實現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優質服務的共同願景至關重要。"

分支機構

至2012年,總部位於北京的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內地擁有7家分行,分別是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天津分行、廣州分行、成都分行、哈爾濱分行和蘇州分行。

亞太三甲

投行業務亞太三甲,一段時間以來,摩根大通在中國並不很受關注,無論是商業銀行業務還是投資銀行業務,盡管它是美國第二大金融機構,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的典範。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是批發銀行業務,很少做零售銀行業務。因為在其經營哲學中,做批發業務更有利於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國也秉承這個原則,因此並沒有受到公眾的重視。從投資銀行業務來說,2000年9月合並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都是商業銀行,盡管JP摩根已經得到美國證監會的特批,可以從事證券業務。合並後的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業務幾乎是從零起步,在中國更是如此。 經過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全球投資銀行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績,在亞太地區更是進入三甲,在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已經拔得頭籌。 僅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國內地市場做成了六項業務: 在中國 *** 海外發行的合計15億美元的國債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聯席賬簿管理人之一; 中國電信在以近800億人民幣從母公司收購六省市網路資產的項目中,摩根大通是獨立財務顧問; 中海油簽署了收購澳大利亞的Gorgon項目,估計金額3億美元。摩根大通是財務顧問之一; 中信國際金融發行的1.8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全球聯席協調人; 中旅國際投資發行的1.5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獨立全球協調人; 在摩托羅拉對中興通信晶片廠的收購中,摩根大通擔任摩托羅拉的財務顧問。

人才戰略

招攬高級人才,摩根大通以中國市場為戰略性發展重點,有超過1/3的亞洲員工派駐在大中華地區。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國區的力量,從其他機構挖來了幾位在業內頗有影響的投行人才。

處罰事件

2014年11月12日,英國、美國和瑞士金融監管機構就匯率操縱一案作出裁決,對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大通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士銀行全球五大銀行共處以34億美元的罰款。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對五家銀行共處以17.7億美元的罰款,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這五家銀行則處以14.8億美元的罰金,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僅對瑞士銀行處以1.34億瑞郎(約合1.38億美元)的罰金。

國際排名

世界500強排名

2010《財富》英文網發布了201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第25。 2011《財富》英文網發布了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第36。 2012《財富》英文網發布了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第51。

銀行排名

1 JP Morgan Chase & Co 摩根大通公司 US JPM 2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國銀行 US BAC 3 Citigroup 花旗集團 US C 4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蘇格蘭皇家銀行 UK RBS 5 HSBC Holdings 匯豐集團 UK HBC 6 Wells Fargo & Co 美國富國銀行 US WFC 7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Japan MTU 8 ICBC 中國工商銀行 China 9 Credit Agricole Group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France 10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西班牙國際銀行 Spain STD 11 Bank of China 中國銀行 China 12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中國建設銀行 China 13 Goldman Sachs 高盛集團 US GS 14 BNP Paribas 法國巴黎銀行 France BNPQY 15 Barclays Bank 英國巴克萊銀行 UK BCS 16 Mizuho Financial Group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 Japan MFG 17 Morgan Stanley 摩根史坦利公司 US MS 18 UniCredit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 Italy 19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Japan SMFJY 20 ING Bank 荷蘭國際集團 Netherlands ING 21 Deutsche Bank 德意志銀行 Germany DB 22 Rabobank Group 荷蘭合作銀行 Netherlands 23 Societe Generale 法國興業銀行 France SCGLY 24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中國農業銀行 China 25 Intesa Sanpaolo 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 Italy IITSF

❺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跌幅跌了80%,美國會發生什麼事

本文聚焦:
一、四大信號告訴你, 美股危險時刻來了
二、大漲終結,崩盤即將開始!投資者該怎麼辦?
貝瑞研究聲明: 文中觀點基於公開市場數據及信息,觀點僅供探討及交流,據此建議操作,買賣風險自負。
Steve Sjuggerud 博士是華爾街著名的前對沖基金經理、經紀人和共同基金副總裁,他的觀點經常被曾被《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華盛頓郵報》、彭博社、福克斯商業新聞網引用。
更重要的是,Sjuggerud博士在過去20年裡幫助個人投資者看清了大局下的投資趨勢——他建議2003年投資黃金,2012年投資生物科技,2011年投資房地產,2016年投資中國股票,並在近年持續發聲抓住融漲行情。
以上的預測,結果均已證實。
Sjuggerud博士也成功地敦促美國人利用股市融漲賺錢,
而今天,值得注意的是,Steve 近日密集發聲:「融漲(Melt Up)將在2021年結束,崩盤(Melt Down)或在近在咫尺」。
註:本文中在Steve 的「融漲」(Melt Up)可以理解為市場處於暴跌前的加速上漲階段,所有標的都全面上漲,是最容易賺錢的行情,也是牛市結束前的最後階段。因此「崩盤」(Melt Down)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市場不會一味地單邊上漲。
2020年底Steve還堅持融漲持續的觀點,為什麼3月發出了緊急的且非常慎重的「變盤警告」?而一旦崩盤正式來臨,什麼時候來臨,投資者該怎麼操作,提前預警信號有嗎?如何保全,以及甚至有什麼獲利策略?
無論您是否是貝瑞研究金牌分析師 Steve Sjuggerud「神預測」的見證者,為了回答以上的問題,我們來解讀一下這位大牛的策略。
上世紀70年代,傳奇基金經理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回報率為4200%,而當時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僅為47%。
彼時的索羅斯怎麼能如此戲劇性地超越市場呢?其學生兼曾經的同事,華譽有「華爾街神童」之稱的對沖基金經理Stanley Druckenmiller(斯坦利·德魯肯米勒)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及他從索羅斯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時,
德魯肯米勒回答說,「重要的不是你是對還是錯,而是你對的時候賺了多少錢,錯的時候虧了多少錢。」
雖然這句話已經30年了,但這個教訓在今天的市場依然適用。
與1999~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相似的是,人們依然還在買入已經昂貴的股票,不僅與此,當今的市場還充斥著「擔心錯過」 (Fear of missing out,FOMO)的熱情。
貝瑞研究高級分析師Steve Sjuggerud 發布「崩跌警告 (Melt Down Warning」預警指出:近期有四大數據信號暗示美股危險時刻即將來臨。
圖註:Steve美股崩盤預警,截圖出處:貝瑞研究總部英文報告
這四大預警信號如下:
1、2020年IPO(首次公開發行)數量達20年來之最
Steve 指出,公司往往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上市,或者更具體地說,當估值很高時。
2020年共有480宗IPO,這是自1999年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較2014年的增長了50%以上,而2014年是過去十年中第二大IPO年。
IPO是科技泡沫的一大主旋律,上百家科技公司選擇在如此資金充裕和經濟形勢良好的情況下上市。
且多數情況下,上市後,納指上市開盤當天漲幅飆升3位數。例如2020年12月,DoorDash和Airbnb上市,一個開盤飆升86%,一個大漲115%,這些都顯示了投資者對當今市場令人興奮的機會的驚人需求。
更重要的是,參看上圖,你會發現,IPO數據很快就要逼近2000年的數量水平。IPO熱潮占據了市場,這就是最純粹的「融漲」行情。
2、瘋狂的個人投資者行為充斥市場
傳奇投資者傑里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2021年早些時候寫道:
「歷史大泡沫後期最可靠的特徵是投資者的瘋狂行為,尤其是個人行為。在這場歷史上「最長的牛市的頭10年裡,我們缺乏這種瘋狂的投機,但現在我們有了,並且是以創紀錄的水平。」
雅虎財經哈里斯公司(Yahoo Finance Harris)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021年1月,有28%的美國人購買了GameStop或其他「病毒式」股票,這著實令人震驚。調查顯示,投資中值僅為150美元,且最大的買家群體是18歲至44歲的男性,並且43%的人說他們上個月剛注冊了經紀賬戶。
2021年3月4日,紐約資產管理公司VanEck推出了一隻社交情緒交易所交易基金——VanEck Vectors Social Sensitive ETF(Van Eck Vectors社會情緒基金,代碼:BUZZ)。該基金BUZZ追蹤BUZZ NextGen AI美國情緒領袖指數,該指數跟蹤市值超過50億美元的公司,情緒高漲的股票。BUZZ的持倉中包括特斯拉(Tesla)、Plug Power(Plug)、福特汽車(Ford Motor)等知名公司。但BUZZ的CEO傑米·懷斯(Jamie Wise)告訴CNBC,該基金並不追蹤「Reddit meme股票」。
最近推出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目標是散戶投資者,他們有「信心」,並且「擔心錯過」發行機會,這是市場欣喜若狂的明顯跡象。
但問題是,要想賺更多的錢,你就要在「別人恐懼時保持貪婪,在別人都貪婪的時候保持清醒」----摘自億萬富翁投資者沃倫•巴菲特。
而現在,美股個人投資者(其中許多是第一次購買)們真的是非常興奮。
3.投資者「恐慌/興奮」水平創21世紀初以來最高水平
根據花旗集團(Citigroup)「恐慌/興奮」,該數據最近總體的樂觀情緒達到了21世紀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該指數關注保證金債務和期權交易等因素。它最近表現出了比我們在11年牛市中所看到的更為強烈的興奮水平,而且也接近20年來的最高點。
花旗集團投資者恐慌/興奮指數 來源:花旗集團
是的,現在是大家都看好的時候,市場在歡欣鼓舞。這不是壞事。這正是我們在融漲開始時所期望的。但現在是做投資者的危險時期。
這像極了泡沫市場最新信號:估值很高,但是個人投資者湧入市場,這告訴我,頂部就在附近,因為雖然現在形勢很好,但我認為接下來:在一次猛烈的融漲之後,會出現一次毀滅性的「崩盤」。
隨著投資者情緒高漲,這可能標志著融漲的結束和崩盤的開始,投資者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些策略。
4、美基金經理們的持倉敞口已經發生重大轉向
每個月,美國銀行都會發布這項調查,調查大約200家不同的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機構對市場的看法。
最新3月份的美國銀行調查報告中表示,基金經理目前對科技股的敞口為2009年2月以來最低。另一方面,他們對金融和能源股敞口增至自2018年以來最大。
投資者從成長股中撤出資金。上周Refinitiv數據顯示,增長型基金上周資金流出47億美元。能源股的資金流入最多,為11億美元。而專注於「周期性」行業的價值基金則有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是兩年多來的最大數額流入。
此外, 貨幣市場基金獲得了創紀錄的2490億美元資金流入,總規模達到了3.09萬億美元 (截止3月18日),該增幅是自2007年美國投資公司協會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設立該指標以來的最高值。
這種輪換符合基金經理們所說的市場最大風險----通脹擔憂,這些擔憂引發了科技股的輪替,轉而投向「周期性」股票。
融漲將在2021年結束
對於這四個信號的解讀,很多讀者發郵件給Steve問:融漲真的要結束了嗎?
「是的」,Steve 在報告中回應:「融漲將在今年某個時候結束」。
這個觀點對於Steve 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因為近年來,由他創新起名的「融漲行情」一直被華爾街媒體關注和認可, Steve 本人也非常對行情非常樂觀。
但Steve 近兩周密集發聲,表示「我不能忽視我現在看到的市場正在醞釀的東西,我相信這一重大預測是幾乎確定的。因為年初我在新的個人投資者現象上看到了投資者態度和行為的巨大轉變。」
「簡言之,基本上自GameStop以來,我們從股市繁榮轉向了投資泡沫。」
「因為當所有人都看好股市時,這對投資者而言並不是最好的交易時機。」
所以,Steve強調,對於當下的美股投資,我們現在更接近於賣方而不是買方。雖然暫且不可能知道確切的崩跌日期,但是美股趨勢轉向就要來了。
歷史數據顯示,納指漲幅100%+後表現糟糕
如果Steve還沒說服你,我們看看下面這個數據:
代表科技股的主要指數納斯達克(Nasdaq)在2月份又創下了一個「可怕」的紀錄。從2020年3月底部開始,納指在47周內上漲了105%,這是該指數50年歷史上最好的47周表現。
根據量化及歷史統計:納斯達克指數在歷史上連續47周上漲了兩次,漲幅也是剛剛高於100%。這兩次100%的上漲分別在2000年3月和1983年7月結束,納指在大幅上漲後立即表現巨糟。
根據統計:2000年3月6日高點之後,納指三個月內下跌23%,6個月內下跌21%,一年後下跌59%。
再往前,1983年7月4日高點之後,股市3個月內下跌7%,6個月後下跌10%,一年後跌幅達26%。
從這個歷史表現:前兩次納指上漲超100%之後糟糕下跌的表現,告訴我們Melt Down(融跌)正在來臨。
急跌還是慢跌?
要知道,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際,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超過80%。就連持有的老牌公司多於創新科技巨頭標普500指數也下跌了近50%。
2021年的疫情沖擊,美股在短短幾周內下跌了三分之一,投資者們不會忘記那是多麼痛苦,好在股市迅速回升。但在危機的陣痛中,恐懼占據了上風。沒人料到這場金融危機會把我們推入今天正在發生的新一輪金融危機。
急跌還是慢跌?只是這個時間下跌的趨勢過程也不是那麼讓人感覺到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變現的,正如剛剛統計的歷史表現一樣。
加上前文討論的市場情緒,以及股市的表現觸及泡沫水平,以及資金流向。 Steve認為,美股的頂就在附近,他預計今年某個時候美股將開始融跌。
重要的是,你需要開始做一些准備了
但是,個人投資者該怎麼辦?該如何定位自己以應對融跌?股市趨勢下跌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個人投資者現在應該賣掉股票嗎?怎麼賣?該做些什麼准備以避免「股市下跌」中受傷?
以及有什麼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市場環境該准備的小貼士?亦或者,當暴跌來臨時, 如何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關於這份退出或操作策略指南,我們將在下一篇內容《美股崩盤警告!四大退出及獲利策略》中盡快發布,歡迎您關注貝瑞研究。

❻ 《股市長線法寶(原書第5版)》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股市長線法寶(原書第5版)》(【美】傑里米 J.西格爾 (Jeremy J.Siegel))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tOJyTSpsp4PoNOnK6KI_PA

提取碼:e185

書名:股市長線法寶(原書第5版)

作者:【美】傑里米 J.西格爾 (Jeremy J.Siegel)

譯者:馬海涌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1

頁數:383

內容簡介:

自本書第4版面市以來,全球股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2008年金融危機是自大蕭條以來最深重的一次熊市,而新興市場的持續增長只是直接影響全世界所有投資組合的若干意外事件之一。

為幫助你在股市中暢游並作出最佳投資決策,傑里米·西格爾將其暢銷書再度更新。

本書第5版回答了當今股市的全部重要問題:

金融危機將對金融市場及未來的股票收益率

作出怎樣的改變?

長期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什麼?

投資者應當對匯率的不穩定性進行對沖嗎?

第5版包含了如下新內容:

金融危機

西格爾對金融危機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專家級的解讀,對金融體系目前的穩定/不穩定狀態及股票市場所處階段進行了解讀,並考察了價值投資作為長期投資策略的可行性。

中國及印度

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相比,中國及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增長了30%,在本書中,你會得到在新興市場獲取長期收益所需的信息。

全球市場

了解全球市場的運行,目的在於通曉當今世界經濟的本質、規模及其分散風險的功能。西格爾將其對全球經濟的預測一直延伸到21世紀末。

市場估值

在剔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後,股票還能提供6%~7%的年收益率嗎?本書這一版對股票未來的收益率進行了預測,並介紹了如何確定市場是否過度估值。

對每一位想充分了解當今市場動力的投資者及投資顧問而言,《股市長線法寶》是他們的必讀之選,本書對市場歷史趨勢做了最全面的總結,這將幫助你構建可靠的、能賺取豐厚回報的投資組合。

作者簡介:

傑里米 J. 西格爾,一直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是研究證券投資的權威、美聯儲和華爾街優秀投資機構的顧問。同時,他也為Kiplinger's雜志寫作專欄,並在《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金融時報》及其他國內外新聞媒體上發表多篇文章。

他的第一本著作《股市長線法寶》出版於1994年,具有重大影響力,被列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十大投資著作之一,此後歷經兩次改版升級,並於2007年根據最新數據更新到第4版。十年磨一劍,他的第二本著作《投資者的未來》出版於2005年,引起國內外的熱切關注和研究。

❼ 嘉實基金胡濤如何做到連續11年年化10%純干貨分享

文|《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吳海珊

不做擇時,靠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獲取超額收益,將價值和成長結合在一起選股,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獲得持續的超額回報。

胡濤,是一位值得投資者託付的基金經理。

理由很簡單,社保理事會選擇了他。自2015年開始,他一直在管理社保基金,年化收益率近30%。

眾所周知,鑒於社保基金要求穩妥性的要求,其對於管理機構和基金經理的要求相比於個人投資者更高、更嚴格。截至目前,僅有11家公募基金具有社保組合管理的資格。胡濤所在的嘉實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胡濤,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MBA,持有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曾先後就職於券商、基金公司。2014年3月加入嘉實基金,現任平衡風格投資總監,目前管理著嘉實優質精選、嘉實遠見企業精選、嘉實優質企業、嘉實成長收益和嘉實新收益等五隻產品。

2018年胡濤獲得社保理事會頒發的「三年貢獻社保獎」。

同時,在基金圈裡還有一個標准叫做「雙十」,也就是連續從業十年,年均投資收益超過10%的基金經理。按照這個標准篩選,中國公募基金經理的2300多人一下子就會變成區區一百來人。如果再加上一個管理規模超過50億的標准,就只剩下二三十人。胡濤也是其中之一。

2020年,中國公募刷新的多項 歷史 紀錄。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刷新公募基金規模紀錄;截至11月底,本年度新成立基金1,282隻,發行份額2.85萬億份,創年度新基金發行數量和份額 歷史 新高。同時,截至11月底,首發規模超100億份的新基金多達39隻,一日售罄的基金達117隻,刷新年度新成立百億基金數量紀錄。

胡濤也發行了自己的新基金。

近日,《巴倫周刊》中文版對胡濤進行了專訪。其投資風格中最大的特徵是「長期」。對這一風格的解讀,貫穿了整個訪問。他的核心觀點包括:

1、什麼叫做好公司?就是當投資者看到公司當下增長的時候,管理層就已經布局了未來的增長,這樣的公司才具備可持續成長的能力。

2、投資策略其實都是殊途同歸——追求回報率。但是投資的回報,必須要放在長時間維度去看,無論是絕對收益組合還是相對收益組合都是如此。有人說,投資回報需要每年都有絕對回報,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3、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行業,無論是正在發展的產業還是已經成熟的產業,市佔率能持續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資標的。

4、當公司長期的基本面和競爭力發生變化時,就要做公司的切換,把變弱的公司賣掉,再買入一些長期更看好的公司來補倉。

5、投資者在選公司的時候,要區分一家公司是階段性增長的公司,還是能夠持續增長成為行業龍頭。

6、有時候看似買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這家公司的成長性不高,現在很便宜的公司未來會更便宜,這種殺傷力是很恐懼的。

以下為經編輯後的主要觀點: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曾經提到過,您的投資策略是長期持有能夠為市場帶來增長的10%的頭部公司,您說的這10%的公司具備什麼樣的特徵?

胡濤:在我看來,10%的好公司有一個必備關鍵詞是「具有前瞻性」,因此對管理層的考察非常重要。優秀的公司主要依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立足於市場,但一家保持持續穩定盈利增長的公司,並非是靠一個增長點驅動的,它一定具備前瞻性的布局。不僅需要有很強的戰略,同時也要對自身戰略有深刻的認識。

總體來說,什麼叫做好公司?就是當投資者看到公司當下增長的時候,管理層就已經布局了未來的增長,這樣的公司才具備可持續成長的能力。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提到,您看中的公司是能在維持增長的前提下保持現金流的長期穩定增長,同時為股東帶來分紅回報。可以理解為,現金流和派息是您選股最看中的兩個指標么?其他什麼指標是非常重要的?

胡濤:我認為的優質的成長股主要具備三個標准:首先,在公司經營層面,必須具有比較強的研發優勢、銷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優勢,具有深深的護城河,能夠維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在業績層面,ROE(股東回報率)要常年超過企業資金成本,能夠長期帶來正現金流,同時為股東帶來回報;第三,具有穩定的長期利潤增長預期,就像第一個問題所說的,好公司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布局,才具備可持續成長的能力。

《巴倫周刊》中文版:中國投資者信奉絕對回報,而且通常以年為參考單位,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胡濤:投資策略其實都是殊途同歸——追求回報率。但是我一直認為,投資的回報,必須要放在長時間維度去看,無論是絕對收益組合還是相對收益組合都是如此。

有人說,投資回報需要每年都有絕對回報,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我認同投資股票需要在長時間里有絕對回報。

然而,很多人投資時缺乏長期投資的思維,投資策略框架本身就存在問題,雖然表面上看好像控制了回撤,但實際上卻是犧牲了長期收益,本末倒置了。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做基金經理11年,既做過公募也做社保基金,公募是否跟社保基金不同,比如社保基金資金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可以數年持有,那在回報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衡量?

胡濤:投資這件事殊途同歸,都是要在長時間實現比較高的收益。所以說,無論是做社保投資,還是做公募基金,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在自下而上選股票。

當然,從投資方法上看,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首先,社保基金經理是經過社保基金主管單位篩選的,要有一定投資年限,比如公募基金有一定的從業 歷史 、業績,才會把社保組合交給這個基金經理來管。從這個角度來看,社保基金主管單位會選擇風格穩定的、投資理念清晰的基金經理。其次,社保基金投資有很多約束,比如對投資行業偏離度就有一定的約束。基金經理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下選擇優質公司,創造超額收益。

社保劃定一個不是很熱點的區域,反而讓我有更深入研究,也能更早挖掘出很多很好的投資標的。

這是我覺得對於一般基金經理來說,不太容易適應社保投資要求的策略方法。但歸根結底,如果管理人是一個自下而上研究股票的基金經理,其實是受益於這種投資框架的。

《巴倫周刊》中文版:在我看來,想要獲得好的投資回報,既要有長期基石股,也要抓住當下熱門股。在您的回報里,這兩方面分別貢獻如何?您會對行業有固定的配置比例要求么?

胡濤:我偏好的是那些市佔率能持續提升的企業。我認為,決定是否買入一家公司的關鍵在於其核心競爭力,而不在於其所處行業。時常有人用傳統行業或新興行業來區分公司,但我認為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行業,無論是正在發展的產業還是已經成熟的產業,市佔率能持續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資標的。

至於如何判斷市佔率,正如上面所說,優質成長股需要具備一些標准,包括具有比較強的研發優勢、銷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優勢,具有深深的護城河,能夠維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OE常年超過資金成本,能夠長期帶來正現金流,同時為股東帶來回報等,此外還有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管理層。一般來說,能夠具備這些特點的公司,未來在行業中也會強者恆強。

至於行業布局是不是不合理,我一直認為,投資中最大的風險並不是源於集中,而是源於無知。很多時候,為了行業均衡或者組合分散而去投資了我們不熟悉的企業,看似會分散風險,但如果買了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品種,實質上風險可能會更大。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能不能介紹一下您是如何建倉,建倉完成後是會一直持有嗎?除了公司基本面發生重大變故?

胡濤:在建倉操作上,我會更加審慎。首先我需要挑選出好的公司,然後還要尋求在較為合理的價格買入這些公司,所以更注重建倉時點和節奏的把握。

我的選股理念,永遠是選擇那些能夠在長期帶來超額回報率的公司。具體來說,這些公司需要能夠長期帶來好的現金流、具有核心競爭力、比較深的護城河。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總是會有不同領域的公司誕生出來,進入到這個選股標准當中。好的公司總是在切換的,所以不能一成不變地持有一家公司。在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核心競爭力減弱,有更強的競爭對手,或護城河沒有以前那麼深的情況下,增速會從原來的高增長變成低速增長,當這種長期的基本面和競爭力發生變化時,就要做公司的切換,把變弱的公司賣掉,再買入一些長期更看好的公司來補倉。

但是我的理念——保持高倉位運作、較低換手率,不會變化,我永遠是自下而上選擇優質公司長期持有。

《巴倫周刊》中文版:市面上也有很多「假成長股」和「偽護城河」的概念,怎麼判斷公司只是在講故事,而不是真正有實力?一般情況下,您對這家公司了解多久才會做出買入或者賣出的決定?

胡濤:所謂「護城河」,其實有很多表現方式,比如品牌壁壘,或者成本優勢、研發優勢,還有一些公司有網路優勢、規模效應等。選股的時候,需要看公司的護城河在這些不同方面的體現。但總而言之,都是只有這家公司能做、別人做不了,或者別人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做到相同的地步,而不是一陣風吹來,誰都能做到。

有些壁壘不高,但是有增長的公司,更多享受的是一種行業紅利。這種行業的增長可能會持續1 2年。在這個行業里,除了龍頭,排老二、老三的公司都會增長不錯。因為處於行業紅利中,這些公司屬於新的業態,行業滲透率在提升。

當然,這種紅利也不一定非得來自行業,也可能來自一種新興的消費品。

這樣的行業可能壁壘比較低,很多公司都在做,可能這些公司都成長得不錯。但未來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利潤率就下來了。

假如投資者正好買入的是這種行業的排名第二、三、四的公司,也獲利了,可能就是這個邏輯——享受這個行業紅利。

但因為壁壘不深,這個行業的紅利期會比較短。因此投資者在賣出這些公司的時候很難掌握好賣點。最終可能隨著潮水退去,在這個行業中只有少數公司才能長期發展的比較好。所以說,投資者在選公司的時候,要區分一家公司是階段性增長的公司,還是能夠持續增長成為行業龍頭。

至於選股,我的選股標准還是比較高的。我要求企業長期能保持競爭力,在長時期能夠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增長。所以我買股是比較謹慎的,不會輕易買股。這一點從我的換手率可以看出來。我的換手率很低。我賣出個股一般是在基本面發生本質變化、長期的變化的情況下才會做出的決定,而不是短期業績不達標,或是因為風格的擾動去賣出、做出公司的切換決定。

《巴倫周刊》中文版:我知道您有海外留學的背景經歷,如果說您的投資理念跟誰更靠近的話,您覺得是誰,彼得林奇嗎?

胡濤:我的投資風格更傾向於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也就是用合理價格買成長性,淡化擇時和倉位。但好公司和好價格往往無法兼顧,如果一定要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好公司。因為好價格是相對的,而好公司是能夠不斷超越市場預期的。相對於價格風險,更可怕的是估值陷阱。

有時候看似買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這家公司的成長性不高,現在很便宜的公司未來會更便宜,這種殺傷力是很恐懼的。

所以說,我選擇把公司質地放在首位,再比較市場預期和實際回報能力,也就是價格和價值的衡量,最終篩選出成長能力突出,同時還不貴的標的。就像是在海邊選貝殼,最終可能會選出一個有珍珠的,但需要有一個過程。

《巴倫周刊》中文版:如果用一句總結您的投資策略,您會怎麼總結?

胡濤:不做擇時,靠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獲取超額收益,將價值和成長結合在一起選股,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獲得持續的超額回報。不跟風、不追高,不被無效信息干擾,選擇出那些真正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這是我篤定的投資體系。

❽ 計算股票內在價值問題

巴菲特將企業的內在價值定義為:企業折算為現值的所有未來收益,使用政府債券利率作為適當的貼現率。(巴菲特引用約翰.伯.威廉姆斯的《價值投資理論》作為自己所下定義的來源。而約翰.伯.威廉姆斯是引用羅伯特.F.威斯的《投資未來價值》(《巴倫周刊》1930年9月8日)作為自己所下定義的理論來源。威斯說:「對於任何證券來說,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其合理的價格就是把所有未來收入之和按照當前利率折算得出的現值。」(很有趣的是,威廉姆斯和威斯在定義中指的都是公司未來支付的股息,而不是公司的未來收益。而巴菲特不管股息有沒有支付,他在自己的定義中把所有的未來收入都看做是公司的未來收益。)
......
巴菲特所做的就是預測他所關注的公司在未來一個時期,比如說5~10年每股權益價值,用權益回報率減去股息支付率。
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例向你講解。198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權益為2073美元。
從1964年至1983年,伯克希爾的股東權益回報為23.3%年復利收益率。如果你想要預測1996年公司的每股權益,(使用德州儀器公司的BA-35太陽能財務計算器,切換到財務模式,執行未來
價值計算。:
首先,輸入1986年每股權益價值2073美元作為現值(PV鍵),然後輸入增長率作為利率,這里是23.3%(%i鍵)接下來是年分數10(N鍵)。分別點擊計算鍵(CPT)和未來價值鍵(FV),計算結果會告訴你,199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每股權益價值為16835美元。
你應該問自己,你在1986年願意花多少錢來購買1996年16835美元的股東權益。首先,你需要問自己想要得到多少收益。如果你和巴菲特一樣,那麼15%是你對收益率的最低期望值。如果是這樣,你只需將16835美元折算成現值,用15%作為適當的貼現率。
首先,將你計算器中上次的計算結果清零。現在輸入16835美元作為未來價值(FV),然後是貼現率15%(%i),接下來是年分數10(N)。點擊計算鍵(CPT)和現值鍵(PV)計算器將告訴你,如果你想在未來10年中得到15%的年復利收益率,即每股4161美元的話,那麼在1986年你最多能出多少錢。
看看1986年當地的報紙你就會知道,當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每股售價大約為2700美元。你想想,哇,你可能會得到比您期望的15%更高的收益率。來檢查一下。你輸入2700美元作為現值(PV)。16835美元作為未來價值(FV),10為年分數(N),然後點擊計算鍵(CPT)和利率鍵(%i),計算器將告訴你,你可以預期的年復利收益率為20% 。
到199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大約24.8%年復利收益率結束其每股權益價值的增長。1996年,該公司以大約24.8%的年復利收益率,使其每股基本權益增長至19011美元。
但要知道,當你耐心等待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價值上漲的時候,市場很看好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1996年將公司股價抬升至每股38000美元。如果你在1986年以2700美元的價格買入了一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並在1996年以38000美元將其出售的話,這就相當於你的投資在10年期間年復利收益率達到了30.2% 。
要計算收益率,你先輸入2700美元作為現值(PV),38000美元作為未來價值(FV),10作為年分數(N),然後點擊計算鍵(CPT)和利率鍵(%i),你就可以計算出年復利收益率達到了30.2% 。......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詳情請參考:《巴菲特法則實戰手冊》)

❾ 阿里巴巴股票還能漲嗎

能。
中國投資者和美國投資者輪流根據對方釋放的信號買入或賣出,每當股價下跌時,雙方都認為對方知道一些他們自己不知道的情況。
12月7日,阿里巴巴港股(9988.HK)追隨美股漲勢,在前日下跌5.6%後大漲12.24%,收於126.5港元,創下香港上市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在此之前,阿里巴巴美股(BABA)周一盤中一度飆升10.4%,創下2017年6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從上周五8.2%的暴跌中反彈,周二阿里巴巴美股進一步上漲1.57%,收於。
阿里巴巴港股在這次反彈之前曾出現香港上市以來最高的超賣水平,基於未來12個月預期盈利的市盈率一度降至12倍的歷史低點,成為恆生科技指數中最便宜的股票之一。《巴倫周刊》認為,在近日阿里巴巴宣布調整管理層和中國央行降准等消息出現後,投資者開始重拾對阿里巴巴的信心。
不過,在中概股從上周五的暴跌中普遍反彈之際,其長期不確定性並未消失。《巴倫周刊》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不要忽視風險。12月8日,阿里港股收跌4.66%,美股盤前下跌約2.4%。
投資者逢低買入,花旗認為有86%上漲空間。今年阿里巴巴股價一直面臨巨大壓力,截至周二,年初至今美股累計下跌45%,港股累計下跌47%。除了監管問題,低於預期的季度財報表明該公司的增長正在放緩,導致過去一個月市值蒸發近四分之一。此外,中概股面臨的退市威脅也令阿里巴巴的投資者深感擔憂。
12月6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內部信中宣布「進行多元化治理體系升級,目的是為了在各個業務領域用更清晰的戰略藍圖、更敏捷的組織面向未來,真正創造長期價值」。

❿ 維克多的專業投機原理

在期貨交易中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華爾街的終結者」,這是《BARRON》雜志對維克多?斯波朗迪(Victor Sperandeo)的評價。這位在華爾街征戰40多年的美國RAND管理公司投資管理人,足跡遍布股票、債券、期指、期權、商品及貨幣等各個領域。尤其是在1978年到1989年,維克多創下了連續12年投資贏利,沒有任何一年虧損的驕人戰績。

由玩撲克牌開始

維克多的華爾街生涯從高中畢業就開始了。那時候他還是一位撲克牌高手,甚至曾靠玩撲克牌賺取生活費。對於撲克牌的專注讓維克多在開始玩撲克牌前,把能找到的每一本關於撲克的書都讀一遍,所以他很快就掌握了玩牌的一些要領,而這些對其日後的交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要贏就要處理好成功的機會;對自己有利的機會下大注,對自己不利的時候選擇放棄等。但是成為一位職業玩牌人並不是維克多的理想,華爾街才是他嚮往的地方。

與很多人一樣,維克多也是從一名期權交易員成長起來,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奠定了他對期貨價格趨勢的研究基礎。1971年,維克多創建了Ragnar期權公司,這家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場外交易證券期權交易商,先後收購了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多個會員,隨後在1977年並入機構經紀商Weeden公司。

在華爾街,維克多被視為商品交易領域的專家,特別是能源和金屬板塊。他最出名的一次預測是在1987年9月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做出的,當時他預測美國股市將出現大崩盤——而此前股市甚至已經達到一個頂部——股市在96天之內上漲了近23%。這些數字幾乎正好接近歷史上的漲幅和牛市的中級波動,而且8月份,道瓊斯工業指數創了新高,市盈率已達到25年來的最高點。但即使這樣,維克多依然預測股市的崩盤。只是一個月後——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工業指數在一天內下跌22%,經濟危機從此爆發。維克多因此獲得了廣泛的聲譽,也被《巴倫周刊》冠以「炒家Vic——華爾街的終結者」稱號。

2011年10月,維克多大膽地做出五大預言。其一是美國經濟將步入衰退期,這主要源於奧巴馬政府財政政策的失誤。維克多認為,大規模的監管和提升企業稅收成本將導致資本出現「罷工」,進而導致經濟下滑(顯然,美國經濟的衰退在隨後的兩年裡充分地體現了出來)。其二是歐盟將走向解體,因為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不會實現經濟復甦(歐洲經濟依然不景氣,即使西班牙2013年末已宣布經濟開始復甦)。其三是黃金價格將延續長期上升趨勢(在持續增長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2013年初,黃金開始步入下滑)。其四是全球經濟將出現惡性通脹。其五是債券和股票將出現無法想像的損失(維克多認為,債券市場是全球面臨的一個「真實的泡沫」,而美聯儲正是造成經濟形勢扭曲的罪魁禍首。美聯儲已經將極低利率保持近3年,並且宣布還將繼續維持兩年,但考慮到利率水平最終將出現上升,美聯儲前兩輪量化寬松和扭轉操作最終將給政府帶來大量損失)。

當然,其中的一些預言的確被維克多言中了。不過這並不像許多人所想像中的那樣:市場行為是完全可以預測的。在市場中交易是一場有關勝算的游戲,目標是要永遠掌握勝算。猶如任何有關的游戲一樣,為了贏取勝利你必須了解並遵守規則,然而,交易守則有一項最大的不同,它的主要功能是克制你的情緒。假如你已經具備建立頭寸的必要知識,其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以正確的方法執行交易。這便是交易守則的功能——這就像維克多所說的那樣:「在交易中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維克多所追求的目標是:「在經濟獨立的情況下,保有自由,經年累月地穩定獲利。」相信對於幾乎所有的投資者來說,這樣的目標都是值得努力追求的。作為一位曾經的玩牌高手,維克多十分重視勝率概念,他所理解的投機藝術是:「能夠精確地解釋當時的狀況,掌握勝算,知道如何下注,保證自己即使在輸的情況下,仍能參與下一盤賭局,遵守心理紀律,執行客觀的知識,而不是由情緒主導的決策。」

運用道氏理論

「在擬定交易決策時,你必須絕對相信自己正確。在被市場證明你是錯誤的之前,你是絕對正確的。」維克多說:「一旦市場證明你錯了,你就要迅速認賠。」他提出一個「鱷魚原則」:「萬一被鱷魚咬住了腳,你惟一的機會便是犧牲那一隻腳。如果你不甘心,掙扎的時間越長,鱷魚咬的面積就越大,直至把你整個吞下。」對於市場來說,這種形容很恐怖,但卻非常形象。

在一些人的眼裡,道氏理論是空洞的,不具有任何實戰意義。而身為基金管理人的維克多卻是道氏理論的忠實追隨者,對道氏理論專門做過深入的研究。維克多根據道氏理論關於「趨勢」的原理,統計出美國股票市場歷史上的短期、中期、長期趨勢的幅度和時間,然後將之簡化成交易格式,用來指導其投機活動。維克多有一種評估市場風險的方法,就是利用道氏理論,通過對市場歷史數據的統計,總結一下出市場平均壽命的歷史分布,並根據這種歷史分布對照現行市場的狀況,評估出現行市場的風險——報酬比例。維克多指出,道氏理論是在混沌的市場中尋找秩序的簡單、可行的方法。

在由維克多所著述的《專業投機原理》一書中,維克多所使用的技術分析工具都是非常簡單、實用的,沒有任何新奇和復雜的東西,而這些分析工具都完全是建立在道氏理論之上或從道氏理論演化而來的。

專業投機原理

在維克多看來,任何市場中都存在三種價格的趨勢:短期趨勢、中期趨勢和長期趨勢;同時也存在著與之相匹配的市場參與者:交易者、投機者和投資者。那些交易活動集中的短期趨勢的市場參與者被他稱之為「交易者」,專注於中期趨勢的參與者則稱為「投機者」,而「投資者」則是那些主要參與長期趨勢的人。

其實維克多本人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投機者」。從他對投機者的界定不難看出,他所理解的「投機」就是參與市場中期趨勢的交易活動。

維克多運行市場預測的方法是結合技術分析、統計方法和經濟基本面三種因素來運行的,看起來很簡單,很多人也都常用這三種方式,但很少有人能准確地預測。「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你知道的內容的真實性和相關性」、「關鍵在於一項陳述和一點知識,如何形成一系列的推理與結論」,這就是「重點思考原則」。當人們看的都是同樣的技術圖形,同樣的統計數字,面臨的是同樣的經濟基本面,但根據推理過程不同,維克多總能看清市場方向。

在經濟獨立的情況下保有自由,日復一日地穩定掙錢——這是維克多一直以來的目標。他把自己的交易生涯視為一種事業經營,發展出一套自己的事業哲學。於是維克多的「一致性的事業哲學」便誕生了,該哲學基於三項原則:保障資本、一致性的獲利能力以及追求卓越的報酬。其中,「保障資本」是其最核心的原則,正如許多專業投機者、投資人所認為的,在交易活動中,他們最先考慮的是市場的風險,而不是主觀期待的利潤;在保障資本的前提下,維克多認為還必須培養「一致性的獲利能力」,即在低風險的條件下持續獲利的能力。在風險的評估上,他最多隻接受1比3的風險報酬比率,只有在這樣的風險報酬條件下,才可以長期維持一致性的獲利能力;「追求卓越的報酬」原則是指在報酬和風險之間存在合理關系時,才會以更大的風險追求更高的資本報酬率,但這並不意味著維克多改變其風險報酬准備,而僅僅是增加頭寸規模,被維克多稱之為「積極地承擔風險」。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在獲利的前提下,仍然佔有勝算,從獲利中投入更多的風險金,增加頭寸規模,用先前的獲利或小的虧損作為代價去追求更高的資本回報率。

當然,除了掙錢,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著家人也會是維克多的目標——對於一位已經將一生融入投資領域的人來說,原本應陪伴女兒的時間都用在了華爾街的一輪輪商戰里,如果成功可以帶來更多金錢的收益,那麼往往代價便是會缺失諸多平常人生活的瞬間。

熱點內容
杜康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2-04 17:29:38 瀏覽:562
思創醫惠股票歷史行情6 發布:2025-02-04 17:28:49 瀏覽:805
股市什麼股什麼股嗎 發布:2025-02-04 17:21:08 瀏覽:235
多少錢投資股票合適 發布:2025-02-04 17:11:56 瀏覽:812
股票交易只有小單 發布:2025-02-04 17:04:34 瀏覽:488
股市中如何控股股 發布:2025-02-04 16:52:19 瀏覽:380
股票分散投資還是重倉一隻 發布:2025-02-04 16:49:19 瀏覽:746
焦煤期貨手續費多少 發布:2025-02-04 16:46:51 瀏覽:818
股票交易軟體用什麼語言寫 發布:2025-02-04 16:39:04 瀏覽:986
郵政理財怎麼查詢什麼時間購買 發布:2025-02-04 16:15:51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