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股票增發
1. 股票中破發是什麼意思
破指的是跌破,發指的是股票的發行價格。股票破發的意思是指某隻股票當前的價格已經跌破了它發行的價格。引起股票破發的原因是由於市場供給出現嚴重的失衡。供求關系是決定股價均衡的最重要方面在市場已經處於高估值的情況下,大小非解禁帶來流通盤的驟然增加、股票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因素。
破發後應該如何操作
「破發」現象其實是A股市場的一個常態,比如說在熊市過程中,不僅僅跌破增發價,而且新股還會跌破發行價,「破發」的現象較為突出。只不過受到近兩年來的牛市哄托,市場氣氛相對樂觀,即便經過近期的大幅回落,新股也難以「破發」。但對於增發股來說,則沒有那麼幸運,一是增發價格的確定機制在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訂,從而使得增發價格大幅提升,尤其是引入了定向增發價格的競價機制,從而使得增發價格與20日均價的價格差迅速縮小。所以,大盤一旦震盪,「破發」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破發往往也會帶來一定的套利機會,一是因為在定向增發未完成前的「破發」讓利益相關方具有一定的護盤沖動,或在公開媒體發布經營的利好信息,或通過召開機構投資者見面會等形式釋放這些利好信息,以吸引機構資金的買盤關注。這往往會帶來一定的短線操作機會,畢竟誰也不希望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因為「破發」而泡湯。
原因之二在於,在定向增發完成後如果發生「破發」的情況,即使上市公司一方已完成了再融資的任務,但在定向增發詢價過程中,機構資金與上市公司熟悉度也已大大提升,而機構資金為了自身的利益,有時候會主動與上市公司溝通,釋放利好信息維持股價,這可能也是近期公布年報的個股顯示定向增發的個股往往傾向於推出高比例送、轉增股本的分紅方案的原因。所以這也有望憑借搶權、填權等投資主題帶來一定的短線套利機會。
當然,一旦大盤持續疲軟,個股也難以抗大盤趨勢,所以,「破發」選股思路也會面臨著大盤走勢的考驗。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知識資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2. 股市破發是什麼意思
股票的發行價即在一級市場的認購價。 當二級市場低迷時,股價有可能會跌到發行價以下,即破發。
3. 股票破發是什麼意思股票破發意味著什麼
股票破發是在A股市場上專門聽到的詞,它往往牽動著投資者的心。本文就為您介紹股票破發是什麼意思和股票破發意味著什麼。股票破發是什麼意思
其實從這個詞上一看就能明白它的意義,也就是跌破發行價,比如:中國石油的發行價是元,2008年4月18日破發,當日中國石油的收盤價是引起股票破發的原因是由於市場供給出現嚴重的失衡。供求關系是決定股價均衡的最重要方面在市場已經處於高估值的情況下,大小非解禁帶來流通盤的驟然增加、股票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因素。
「破發」現象其實是A股市場的一個常態,比如說在熊市過程中,不僅僅跌破增發價,而且新股還會跌破發行價,「破發」的現象較為突出。
股票破發意味著什麼
股票在跌破發行價格的時候公司的形象會受到一定的損失,股票在的時間當中也會被看空,股票的價格有可能會持續性的下降如果公司的高管持股股票的價格波動性也會影響到高管的浮動財富,如果公司的股票在二級市場上面表現不好那麼也將會影響到公司的形象,進而直接影響公司的二次增發以及債券的發行。
從長期來看股票的漲跌最終都是由公司內在的價值來決定的,如果公司的經營業績持續性的向好,公司的內在價值就會持續性的上升,那麼股價也就會上漲上去反之最終會跌下去,直到破產清算從而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4. 瑞銀是怎麼通過中石油股票斂財的
瑞銀聯手機構作局斂財 發審委員稱中石油應反思
瑞銀斂財中石油
被國際大行廣譽為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國石油(601857.SZ)A股回歸,終以「讓人不愉快」的方式落定!
市場公開數據顯示,在2007年11月5日——12月20日的34個交易日內,中國石油股價累計下跌37.24%,共計1767 億資金深套其中。
一位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表示,中國石油把所有投資人套牢如此慘重,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該對此反思,反思一下發行穩定市價責任是如何履行的。
與持有中國石油國內投資者慘淡度日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瑞銀集團(UBS AG)卻利用中國石油A股發行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其旗下的瑞銀證券作為聯合主承銷商,能從高達5.56億元的發行費用中分得不小的一杯羹,而且UBS AG 100%控股的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公司等10多家機構,早在中國石油A股招股說明書正式公布前就已聯合潛伏中國石油股份(0857.HK)中,於A股上市發行前後依次採用收集、拉升、減持、沽空手法,通過影響中國石油H股正股及相關權證價格大獲其利。
有業內人士指出, UBS AG控制的機構不應該在瑞銀證券擔任主承銷商期間介入中國石油H股,因為這些機構和瑞銀證券是一致行動人,存在內幕交易嫌疑,而這些機構在香港市場中國石油股份(0857.HK)的操作手法已涉嫌市場操縱。
中國石油於12月24日迎來其上市後最大力度的反彈——股價勁升4.65%,收報31.96元, 但這不能給中國石油A股二級市場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帶來絲毫安慰。
掘金魅影
中國石油回歸A股不僅是投資銀行發行承銷的盛事,而且給中國石油H股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
然而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在國際資本大鱷縱橫博弈中國石油股份的陣營中,卻能發現瑞銀集團頻繁遊走其間。
香港交易所公開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權益披露信息顯示,9月26日,UBS AG 賬戶首次買中國石油股份(0857.HK)11.09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5.26%。
瑞銀集團進出中國石油股份之所以引人注目,完全因為由瑞銀集團實際控制的瑞銀證券在這段時間擔任中國石油A股發行的聯合主承銷商,瑞銀證券具有接觸中國石油A股發行內幕的天然便利條件。瑞銀集團藉此敏感之際在香港市場持續大幅增持中國石油H股的動機與這一行為的合法性發人深思。
上海某證券公司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按照中國證監會規定,主承銷商母公司及其母公司控股的附屬公司屬於利益關聯方,這些機構在上市公司股票發行前6個月內,有規避內幕交易嫌疑的義務。
香港博大證券經紀業務一位高級客戶經理表示,「雖然UBS AG名義上有很多中國石油H股股份,但這並不一定真的屬於瑞銀集團的。因為瑞銀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有大量的經紀業務客戶,瑞銀集團不能以瑞銀證券擔任中國石油A股主承銷商的理由勸阻客戶買入。」
該客戶經理的弦外之音是,誰要說瑞銀集團利用關聯公司接近中國石油A股發行內幕便利在香港市場上牟利,必須對UBS AG賬戶上的股票性質進行進一步甄別。
然而,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中國石油股份(0857.HK)的股東權益資料顯示,在UBS AG名義下的股票雖然部分屬於瑞銀美國證券、瑞銀澳大利亞證券經紀業務席位持有,但這兩個席位最有可能是客戶委託買入的股票數量僅占瑞銀集團名義持有總數的0.62%,超過99%的中國石油H股為瑞銀集團100%控制的資產或財富管理公司、金融服務顧問公司以及以其它組織形式存在的投資機構持有。
這些機構分布於英國、美國、奧地利、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瑞銀集團從全球市場各個角落向中國石油股份發起進攻的核心精銳,而在這些核心精銳中,尤以瑞銀全球資產管理新加坡公司、瑞銀全球資產管理香港公司實力雄厚,分別持有11686000股和11708000股,而瑞銀全球資產管理新加坡公司又是中國證監會審批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擁有2億美元的投資額度。
至此,由UBS AG控股的各類機構從世界各地同時進駐中國石油股份。而此時,中國石油甚至連A股公開發行招股意向書都還沒有公布。
香港交易所對UBS AG持有中國石油H股權益披露的理由是,UBS AG持股比例首次達到5%以上,上述股權取得方式包括買賣、饋贈及分步驟獲取。換言之,9月26日披露的股權信息未必就是全部在這一天買入的,有可能買入的時間會更早。
深圳某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指出,中國石油A股上市前,UBS AG旗下的各類機構與聯合主承銷商瑞銀證券存在著關聯關系,尤其是各類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或顧問公司,由於全部是UBS AG100%控股,加之業務性質不屬於經紀業務,與瑞銀證券同屬利益一致行動人。
一位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就「上市公司股票發行時主承銷商獨立性問題」向記者表示,發審委的審查重點是上市公司發行項目的財務規范,至於主承銷商的獨立性審核基本上實行「好人舉手」制度,只要求主承銷商聲明保證自己及有關利益關聯方沒有利用內幕信息不當牟利即可。只有對涉及資產重組類型的項目,才會在二級市場上關注相關品種股價是否已因內幕消息外泄發生異動,並關注利益關聯方是否從中牟利。
「UBS AG控制的機構在中國石油A股發行上市前介入中石油港股顯然是不合適的,除了證券公司賬戶買入中國石油港股可以用客戶指令解釋清楚,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公司則很難擺脫利用內幕信息牟利的嫌疑,因為這些機構屬於事實上的一致行動人,再好的防火牆都無法有效防止相關內幕信息的外泄。」該發審委委員進一步補充道。
前述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中國石油A股發行對其H股來說相當於二次增發融資,只不過是在兩個不同市場上運作而已。國內證券公司做上市公司增發融資主承銷商期間,公司內部的自營部門或者資產管理部門是絕對不允許在二級市場上買賣相應公司股票的。如果在此期間,主承銷商的大股東或大股東控股的附屬公司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同等證券的買賣交易,其所得收入要被罰沒,歸相關上市公司所有。
「UBS的做法或許符合香港市場監管法律的要求,但是瑞銀證券作為中國石油A股的主承銷商,不能用所謂的國際慣例來替代國內監管制度的要求。這對國內證券公司來說是不公平的。」該保薦代表人如此評述。
據了解,UBS AG的內部防火牆制度執行記錄並不是一點歷史污點都沒有。2005年7月1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在對瑞銀美國證券公司(UBS Securities LLC)1999年7月1日——2001年6月30日期間的研究、投資銀行及經紀業務零售業務合規檢查發現,有證據表明瑞銀美國證券公司已從事了與獨立研究分析利益相沖突的活動,最終被處罰210萬美元。
聯手作局
荷蘭銀行亞洲主管黃集蔚於11月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堅定斷言,「中石油H股股價在巴菲特減持期間一路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些與國內關系密切的資金為中石油A股回歸造勢有關。20港元的目標價位已經實現,買入資金使命已經完成,中石油未來的上漲動力應該有限。」
自11月2日之後中國石油股價節節下跌的走勢證明,黃集蔚所言絕非空穴來風,更令人對UBS AG 控制的機構及其他國際大行買入中國石油H股的動機產生懷疑。
9月26日——10月12日間,瑞銀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持有中國石油股份的數量從11686000 股增至12926000股;瑞銀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持股數量從11708000股上升至13802000股;同一時段內,中國石油股份股價從13.80港元迅速飆升至20港元,累計升幅達到32%。
11月20日, UBS AG控股的機構們繼續增持中國石油H股,大舉買入3.28億股H股,持股比例從4.81%增至6.24%。與此同時,瑞銀將中國石油股份的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其投資評級上調的理由是:在A股首次公開募股及巴菲特退出後,股東結構發生變化;母公司可能注入對政治因素敏感的石油資產,例如,位於蘇丹的大約500萬桶可採石油儲量,目標價位由12港元升至17.6港元。
《香港證券及期貨監察委員會持牌人或注冊人操守准則》(下稱准則)規定,分析員就某上市公司的投資研究發出30日內及就某上市公司研究後的3個交易日內,分析員或其有關聯者不應交易和買賣涉及其評論的上市公司的任何證券。
此外,准則還規定,在公開發售中擔任經理人、保薦人或包銷商的商號,不應在以下任何期間內的任何時間,發出涵蓋某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資研究:(1)如該宗發售屬首次招股,則有關期間為緊接該等證券定價後的40天;(2)如屬第二次公開發售,則有關期間為緊接該等證券定價後的10天。
中國石油發行A股,對其H股來說相當於在另外一個市場的第二次發售,中國石油A股發行數量和價格確定時間為10月29日,離瑞銀發布買入投資評級報告這天尚不足10個交易日。
耐人尋味的是,在瑞銀發布買入投資評級報告後不久,UBS AG賬戶自11月29日大舉減持,持股比例從11月20日的6.42%降至5.87%,12月17日,UBS AG的持股比例繼續降至5.16%。
而就在UBS AG 賬戶股票持續減持期間,瑞銀研究報告繼續唱多中石油H股。
12月4日,瑞銀建議趁國際油價調整時買入中國石油(0857.HK)。
但令人遺憾的是,瑞銀對中國石油股份調級變動並沒能改變UBS AG控制機構的拋售決心,中國石油股份的股價一路走低 。
跨域監管難題
招商證券一位投行人士說:「UBS 明顯利用兩個市場監管框架的差異進行套利交易,隨著國內市場的開放,國際大行在國外可資利用的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手段將會在國內上演,也許中國石油A股回歸就是國際大行今後在國內運作策略的一次境外路演!」
「盡管紅籌回歸和先A後H股發行模式的普及,使得中國內地股市和香港市場的對接、互動日益緊密,但是,目前兩個市場的互動存在監管銜接的難題。」香港某中資機構投資銀行執行董事對目前跨市場融資監管存在的漏洞表示擔憂。
該執行董事指出,雖然香港對內幕交易監管、控制十分嚴格,但是只要相關金融產品不在香港市場上交易,則給予相關利益方很多豁免特權,或許這是瑞銀證券擔任主承銷商期間UBS AG賬戶持有中國石油H股頻繁異動沒有引起香港監管當局關注的根本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看,盡管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在中國石油發審過會期間,對相應主承銷商的獨立、公正性也非常關注,但是擔任主承銷商國際大行具有覆蓋全球市場的資源優勢,尤其是可以藉助香港開放市場和交易制度的靈活性為自己牟利,如果監管層對某些環節進行調查,也會因兩個市場監管信息的共享缺乏互動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5. 股票破發意味著什麼
股票破發的意思是指某隻股票當前的價格已經跌破了它發行的價格。破指的是跌破,發指的是股票的發行價格。股票破發,是股票遇到問題的一種表現,在國外美股市場,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跌破億美元可能就面臨退市的風險。
引起股票破發的原因是由於市場供給出現嚴重的失衡。供求關系是決定股價均衡的最重要方面在市場已經處於高估值的情況下,大小非解禁帶來流通盤的驟然增加、股票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因素。
目前,A股市場中最常見的是增發的新股破發。由於很多公司都是在股價很高時或大盤指數位置很高時進行增發,所以增發的價格都很高。當遇到股市暴跌時或不斷走熊時就很容易跌破增發價格。據估計現在至少有幾百隻個股已在增發股上破發。
增發股破發意味著二級市場的上市公司進行增發遇到了困難,沒有增發的上市公司很難進行再融資。市場環境不利於再融資。參與增發的機構與個人由於破發而全部被套浮虧。一般而言此時都是在熊市中。
【拓展資料】
新股破發指的就是在股票發行上市的當日就跌破了發行的價格,在一級的市場當中申購中簽的股民同樣也是會賠錢的,在股票市場當中當股票的價格跌破發行價格的時候就會被稱之為破發,而普遍的狀況特別是在牛市當中這種行情是比較少見的,在市場的徘徊期這種情況會經常的看到。
在新股發行的時候投行可以同時兼任多重的角色,既可以是企業上市的保薦人以及承銷商,同時也可以是股東這種直投保薦等多重性的角色意味著利益的直接相關募集資金的額度越高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承銷費用,而如果沒有直投獲得的回報也是更加豐厚的。
6. 關於公司重組與股票的增發
注入新資產不一定就要增發股份融資的,只是因為由大股東用現金換股或者直接將優良資產劃撥給上市公司就行了;剝離不良資產也不一定要進行回購股票並且注銷的,這是因為流通股只佔總股本一部分,剝離的部分只做總股本變更,不牽涉到流通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