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以發行股票籌集資金1000萬
1. 某企業計算籌集資金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 資料如下
財務管理計算題(資本成本)
企業計劃籌集資金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25%.有關資料如下:(1)向銀行借款100萬元,借款年利率為7%,手續費率為2%;(2)發行優先股300萬元,預計年股利率為12%,籌資費率為4%;(3)發行普通股6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10元,籌資費率為6%;第一年預計每股股利2元,以後每年股利按4%遞增.要求計算該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要求有解題過程!
沒借款年限無法算
感覺你好象公式不記得吧,我把公式也給你列上吧,
借款資金成本=年借款利息*(1-所得稅率)/(借款金額-借款費用)
優先股資金成本率=優先股年股利÷[優先股籌資額×(1-優先股籌資費用率)]
普通股資金成本率=股利率/(1-籌資費用率)+股利增長率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100/1000*[7%(1-25%)/1000*(1-2%)]+300/1000*[12%/300*(1-4%)]+600/1000*2/10/(1-6%)+4%
2. 企業計劃籌集資金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有關資料如下:(1)向銀行借款100萬元,借款年利率為7%,
銀行借款的資本成本K=年利率*(1-所得稅率)/(1-借款手續費率)=7%*(1-25%)/(1-2%)=5.36% 發行優先股的資本成本=12%/(1-4%)=12.5% 發行普通股的資本成本=[2 / 10*(1-6%)] + 4%=25.28% 加權資本成本=10% * 5.36% + 30% * 12.5% + 60% * 25.28%= 19.4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100/1000*[7%(1-25%)/1000*(1-2%)]+300/1000*[12%/300*(1-4%)]+600/1000*2/10/(1-6%)+4%
中級會計職稱是會計職稱的一種,會計職稱分為會計初級職稱、會計中級職稱、會計高級職稱。根據現行會計職稱管理規定,通過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後可以評定會計師職稱。
會計師指具有一定會計專業水平,經考核取得證書、可以接受當事人委託,承辦有關審計、會計、咨詢、稅務等方面業務的會計人員,在西方國家,會計師同律師、醫師、工程師一樣,都是自由職業者。在中國,會計師,又是會計幹部的技術職稱之一
拓展資料:
1、銀行借款是向銀行借入的款項。我國國營企業的銀行借款,有的作為流動資金使用,如工業企業的定額借款、超定額借額、結算借款,商業企業的商品流轉借款、農副產品預購定金借款
2、有的作為進行小型技術措施使用,如工業企業的小型技措借款、工業技措借款; 有的作為進行基本建設、專用基金工程使用,如基建借款、大修理借款。銀行借款應有物資保證,按規定用途使用,按期歸還,並支付利息,銀行存款可在「銀行借款」帳戶核算。借入時,貸 (或增) 記該帳戶。歸還時,借 (或減) 記該帳戶,余額表示尚未歸還的結欠數。銀行借款也可按其用途分別設置「基建借款」、「流動資金借款」、「專用借款」等總分類帳戶。
3. 如果上市公司發行股票1000萬股
拿今天上市的嶺南舉例,總股本0.8572億股流通A股0.2143億股,限售條件股份0.6429(億股),前十大股東裡面只有兩個基金,一家企業,其餘7家都是高管,這7個高管的股票都是限售股,他們的股票是上市之前就有的,上市之後,為了表達對自家公司的信心,高管也會通過二級市場買入來增持自家股票,這種增持股票會在公司公告里說明的。
4. 某企業發行優先股1000萬元,籌資費率為3%
若股息年利率為10%,則其資金成本率為10.31%。
優先股是享有優先權的股票。優先股的股東對公司資產、利潤分配等享有優先權,其風險較小。但是優先股股東對公司事務無表決權。[1]優先股股東沒有選舉及被選舉權,一般來說對公司的經營沒有參與權,優先股股東不能退股,只能通過優先股的贖回條款被公司贖回。本問題中,若若股息年利率為10%,則其資金成本率的計算為1000×10%/[1000×(1-3%)]=10.31%,因此其資金成本率為10.31%
拓展資料:
1.優先股和普通股的區別如下:
1)普通股股東可以全面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而優先股股東一般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一般情況下不參與股東大會投票,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公司決定發行新的優先股,優先股股東才有投票權。同時,為了保護優先股股東利益,如果公司在約定的時間內未按規定支付股息,優先股股東按約定恢復表決權;如果公司支付了所欠股息,已恢復的優先股表決權終止。
2)相對於普通股股東,優先股股東在公司利潤和剩餘財產的分配上享有優先權。
3)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收益並不固定,既取決於公司當年贏利狀況,還要看當年具體的分配政策,很有可能公司決定當年不分配。而優先股的股息收益一般是固定的,尤其對於具有制分紅條款的優先股而言,只要公司有利潤可以分配,就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向優先股股東支付。
4)普通股股東除了獲取股息收益外,收益來源二級市場價格上漲也是重要的;而優先股的二級市場股價波動相對較小,依靠買賣價差獲利的空間也較小。
5)普通股股東不能要求退股,只能在二級市場上變現退出;如有約定,優先股股東可依約將股票回售給公司。
5. 某企業以面值發行普通股1000萬元,籌資費率為4%,第一年的股利率為12%,以後每年增長5%。則該
普通股資金成本的計算:普通股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Kc=Dc/Pc(1-f)+G其中:
Kc--普通股資金成本率;
Dc--第一年發放的普通股總額的股利;
Pc--普通股股金總額;
f--籌資費率;
G--普通股股利預計每年增長率普通股資金成本即投資必要收益率,是使普通股未來股利收益折成現值的總和等於普通股現行價格的折現率。
G--普通股股利預計每年增長率。【例】某企業以面值發行普通股1000萬元,籌資費率為4%,第一年的股利率為12%,以後每年增長5%。則該普通股的資金成本為:Kc=(1000×12%)/[1000×(1-4%)]+5%=17.5%普通股資金成本的方法
公司向普通股股東支付的股利受公司稅後利潤及股利分配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普通股股利一般是一個變數,其資本成本很難確定,常見方法有以下三種:股利折現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風險溢價模型
1.股利折現模型
依照資本成本實質上是股東投資必要報酬率的思路計算。基本模型是:Kc是普通股資金成本率,即普通股股東投資的必要報酬率;Dt是普通股第t年的股利;
Pc是發行普通股的融資額
fc是籌資費用率
這個模型會因股利證詞的不同而不同2.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如果公司採取固定的股利政策,則資本成本率的計算與優先股資本成本的計算相似;如果公司採取固定增長的股利政策,則資本成本率的計算模型如下:Kc是普通股資金成本
D1普通股未來第1期總股利(),D0是上一期股利
Pc普通股籌資總額Fc普通股籌資費用率
g普通股股利每年的增長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Kc= RF+ β(RM_ RF)
3.風險溢價模型
根據「風險越大,要求的報酬率越高」的原理,股票的報酬率應該在債券的報酬率之上再加一定的風險溢價,如下所示:Kc= Kb+ RPc
RPc是普通股股東比債權人承擔更大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一般在3-5%之間
6. 假如一個公司要發行股票,總的凈資產是1000萬,就發行1000萬股作為總股本,流通800萬股,
首先我們的A股IPO發行方式是新股發行,沒有存量發行的先例.
也就是說,原先1000萬的凈資產(一般不可能1元/股的凈資產,這樣的股票意 味著從來沒有盈利,而A股上市公司的首要條件就是近3年盈利) ,所以我們假定500萬的發行前股本.發行前每股凈資產2元.
而IPO賣給公開投資者的股票是公司新發行的股份,比如發行新股300萬股,每股定價10元,籌集資金3000萬.那麼發行後:
總股本就是500萬(發行前)+300萬(新發行)=800萬股.凈資產大約是1000萬(發行前) +3000萬(籌集資金)=4000萬.
發行後每股凈資產4000/800=5元. 公司市值 800萬*10=8000萬.
總結:
發行前 發行後
每股凈資產 2 5元
股價 2 10元
總股本 500萬 800萬
市值 1000萬 8000萬
我們發現,上市公司融資3000萬,而市值增加了7000萬,為什麼呢?
這就是金融魔術,股票的溢價發行會使公司的市值大幅度增加,因為原先的股票市值是按照新股的價格計算的.如果原先的500萬存量股份還按照每股2元的定價,而流通的300萬新股按照10元定價,那麼公司市值就是4000萬,這是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情況,而現在存量股份可以流通的情況下,存量500萬股按照新股定價10元,市值的膨脹就會更加誇張.
7. 企業計劃籌集資金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25%,發行普通股6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10元,籌資費率6%,第一年預計
財務管理計算題(資本成本)
企業計劃籌集資金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25%.有關資料如下:(1)向銀行借款100萬元,借款年利率為7%,手續費率為2%;(2)發行優先股300萬元,預計年股利率為12%,籌資費率為4%;(3)發行普通股6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10元,籌資費率為6%;第一年預計每股股利2元,以後每年股利按4%遞增.要求計算該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要求有解題過程!
沒借款年限無法算
感覺你好象公式不記得吧,我把公式也給你列上吧,
借款資金成本=年借款利息*(1-所得稅率)/(借款金額-借款費用)
優先股資金成本率=優先股年股利÷[優先股籌資額×(1-優先股籌資費用率)]
普通股資金成本率=股利率/(1-籌資費用率)+股利增長率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100/1000*[7%(1-25%)/1000*(1-2%)]+300/1000*[12%/300*(1-4%)]+600/1000*2/10/(1-6%)+4%
8. A企業為了進行一項投資,計劃籌集資金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25%.有關資料如下: (1)
答案:
1、個別資本成本:
借款資金成本=5%/(1-2%)*(1-25%)=3.8265%
債券資金成本=6%/(1-2%)*(1-25%)=4.5918%
優先股資金成本=12%/(1-4%)=12.5%
普通股資金成本=2*(1+5%)/(20-20*6%)+5%=16.1702%
2、綜合資本成本率:
資金總金額=400+120+280+200=1000萬元
借款所佔比重=400/1000=40%
債券所佔比重=120/1000=12%
優先股所佔比重=280/1000=28%
普通股所佔比重=200/1000=20%
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3.8265%*40%+4.5918%*12%+12.5%*28%+16.1702%*20%=8.8157%
(8)企業以發行股票籌集資金1000萬擴展閱讀:
企業投資影響因素:
投資收益
盡管投資的目的多種多樣,但是,根本動機是追求較多的投資收益和實現最大限度的投資增值。在投資中考慮投資收益,要求在投資方案的選擇上必須以投資收益的大小採取捨,要以投資收益具有確定性的方案為選擇對象,要分析影響投資收益的因素。
並針對這些因素及其對投資方案作用的方向、程度,尋求提高投資收益的有效途徑。
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表現為未來收益和增值的不確定性。誘發投資風險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 企業投資審批流程
經濟因素、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和企業自身的因素,各種因素往往結合在一起共同發生影響。在投資中考慮投資風險意味著必須權衡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充分合理預測投資風險,防止和減少投資風險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並提出合理規避投資風險的策略,以便將實施投資的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管理經營
對外投資管理與對內投資管理比較,涉及因素多、關系復雜、管理難度大。比如,股票投資就需要有扎實的證券知識和較強的證券運作技能。所以,對外投資要有相應的業務知識、法律知識、管理技能、市場運作經驗為基礎。
在許多情況下,通過投資獲得其他企業的部分或全部的經營控制權,以服務於本企業的經營目標,這就應該認真考慮用多大的投資額才能擁有必要的經營控制權,取得控制權後,如何實現其權利等問題。
籌資能力
企業對外投資是將企業的資金在一定時間內讓渡給其他企業。這種讓渡必須以不影響本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正常周轉為前提。
如果企業資金短缺,尚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籌資能力又較弱,對外投資必將受到極大限制。對外投資決策要求企業能夠及時、足額、低成本地籌集到所需資金。
投資環境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投資環境具有構成復雜、變化較快等特點。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在投資決策分析時,必須熟知投資環境的要素、性質。
認清投資環境的特點,預知投資環境的發展變化,重視投資環境的影響作用,不斷增強對投資環境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利用能力,根據投資環境的發展變化,採取相應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