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g股票
Ⅰ A股市場未來三到五年,最值得投資的是什麼板塊
股市是政策市,政策指哪裡股市相關個股就會得到資金的炒股,所以想要預測未來三至五年的最值得投資的板塊,一定要以用長遠的目光來判斷。
根據目前經濟和政策的發展方向,預計未來三至五年最值得投資的有兩大板塊,分別是科技板塊和新能源汽車板塊,下面進行分析。
科技板塊
隨著國內發展方向,未來的時代是科技時代,發展科技是必經之路,只有一個國家科技強大了,才能真正的強大起來。
未來幾年科技是必然會炒作,就好像十幾年前股市炒作房地產股票一樣,房地產盛起,房地產成為支撐經濟的最大力量。
尤其是釀酒板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特別是釀酒板塊中的白酒,白酒已經創了A股市場的神話,所以可以按此方向進行預測,不排除未來這兩大板塊還會繼續炒作,這兩大板塊也是值得投資。
綜合通過政策和股票市場炒作等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得知,未來三至五年時間最值得投資的板塊有科技板塊、新能源汽車板塊、釀酒板塊和醫葯板塊,這些板塊確實值得投資,大家是否認可呢?
Ⅱ 6G在路上,哪些公司將獲益
2015年,馬斯克搞出了個「星鏈計劃」——發射4.2萬科衛星為全球超10億人提供上網服務。六年過去了,如今,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又搭上了馬斯克一如既往的狗屎運,人們將它與下一代通信技術6G聯繫到了一起,熱烈地期盼著馬斯克真能「放顆大衛星」。
所以,6G真的要來了嗎?中國的企業們是不是也做好了准備?對於投資者來說,它是不是一個好機會?
【6G長什麼樣?】
站在從4G向5G過渡的時間點,6G的樣子目前更多地來自於想像。
從數據上看,6G更快,峰值數據傳輸速度能達到每秒1Tb,比5G速度快了50倍,可靠性是5G的100倍,時延小於100微秒,是5G的十分之一,流量密度能達到107/Km2是5G的十倍,頻譜效率是5G的兩倍……總之5G那些被拿出來誇的優點,在6G面前統統被秒殺。
在高速、低時延、高可靠性的條件下,6G將完成多種場景下更加復雜的任務,它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整合一系列以前不同的技術。
6月6日,我國IMT-2030(6G)推進組發布的《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中提到,6G將形成的沉浸式雲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等八大業務應用場景。
6G下,人們或將有機會,在真實的物理世界之外,感受另一個虛擬的數字孿生世界,體內外的感測器將採集和分析數據,生成數字孿生人和孿生世界,人們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踏入孿生世界 探索 虛擬的現實,人與人的互動形態也將徹底改變,6G將會讓遠程的精確手術、工程建設也將成為可能。
6G的超級能力,也可以通過衛星和地面、水下基站的共同組網,使人們完成空天海地一體的信號覆蓋,使人們在宇宙的任意角落都能連接到超快速的網路。
6G還能讓自動駕駛變成現實,車路協同、邊緣計算,低時延高可靠的網路信號,通過車輛感測器與雲端計算相連,讓交通運輸也變得可靠與高效。
科幻片般的場景都會被6G一一實現,而在此之前若干關鍵技術則是研發人員需要解決的難題。
GG需要更高速率的信號,對應著太赫茲通信技術;需要長時間的供電,對應著電池和無線能量傳輸技術;需要新的接入機制,對應著無蜂窩MIMO技術;需要多領域通信的實現,對應著衛星、地面和水下的一體化通信;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對應著區塊鏈分布式的發展……
尚在朦朧想像之中6G,已經讓 科技 強國和 科技 巨頭虎視眈眈,誰能更快地解決關鍵技術上的難題,成為6G網路標準的制定者,誰就將掌握十年後的 科技 世界。
【捷足先登者】
那麼,哪些企業正在6G研發中「領跑」?又有哪些企業將被推上即將到來的6G新風口?
跟5G技術一樣,通信設備商是研發領域的主力。
華為從2017年——5G商用的兩年前,便開始著手進行6G的研發,中興也在2018年成立了專門的6G研究團隊。處在國內智能設備第一梯隊的OPPO、VIVO、小米等公司先後對外公布6G的研發計劃,OPPO更是在2020年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投入500億元用於6G技術的研究。
具體到關鍵技術的供給方面,多家上市公司對外透露了自身業務與6G的關聯。
首先是太赫茲技術的研發,太赫茲波具有頻率高、脈沖短、穿透性強的特點,因此被認為可以作為高速寬頻的通信載體應用於6G通信。
上市公司中華訊方舟、四創電子、大恆 科技 、亨通光電,遠方光電都曾向外界透露業務覆蓋6G相關服務。在配套基站方面奧士康正在配合客戶開發PCB產品,意華股份也確認正為配合華為、中興等客戶研發高速連接器的新產品。
另一個與6G高度相關的競爭領域是低軌道衛星技術,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將6G解讀為:「5G+低軌道衛星」。與高軌同步軌道衛星相比,地軌衛星成本低,時延低,可靠性更高,並且不存在通信盲區,能夠無縫鏈接全球的互聯網,如果低軌衛星最終完成與地面互聯網的融通,5G無法覆蓋的全球80%的陸地和95%的海洋區域,將有望實現連網。
目前,包括SpaceX星鏈計劃在內,全球已經發布的 星座 計劃超過25個,計劃發射的衛星數量超過10萬顆。而據相關機構的分析,我國在2023年左右也將迎來低軌衛星投資的高峰期。
與國外商業企業主導衛星研發不同,當前我國低軌衛星製造和發射還是以軍工企業為主導,上市公司中,有中國衛星、北斗星通、中國衛通、航天 科技 等與衛星技術緊密相關。康拓紅外、鴻遠電子、天奧電子、華力創通和亞光 科技 等則從事生產核心半導體部件。
而在技術應用層面,6G技術都對 娛樂 生活、醫療 健康 、工業生產等同樣會帶來新變化,已經5G概念下爆發的AR/VR應用、遠程診療、工業互聯網概念,有望在6G時代衍生出更多的產品形式。
【真的會如期而至嗎?】
陸續踏上6G賽道的中國企業,想要如願掌握未來的主動權,還需要面對許多現實的難題。
首先是來自國際競爭的壓力。隨著全球各國的先後進入到5G網路時代,圍繞6G的戰略性競爭已經展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均把發展6G技術,擺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特別是美國,此前由於戰略決策上的失誤,美國在中美5G技術的競賽上落於下風,在60年來的通信技術發展 歷史 上,是破天荒的頭一回。為了重新奪回在 科技 領域的霸主地位,美國在6G技術上下了重注。不但在國內集結蘋果、谷歌、英特爾、思科、惠普等一眾頂尖 科技 公司形成聯盟合力搞研發,還在國際上聯合多家 科技 巨頭,把華為和中興排除在外。
這樣的場景在5G時代已經上演過一次。
2020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使用到美方技術的晶元企業將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向華為供貨。不到一年的時間,華為手機業務眼見地遭到嚴重削弱。今年第一季度,華為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1490萬台,同比下滑了50%,在國產品牌手機中,市場佔比跌至第三。現實中,消費者的熱情還在,華為卻已經無貨可賣。6G時代,華為等中國廠商無疑將面對更強的對手和更加惡劣的國際競爭環境。
其次是配套基礎設施和硬體普及問題。
由於5G和6G信號的波長短,穿牆效率差,因此對基站數量的要求要遠遠高於3G和4G。據相關的測算,5G的信號要達到4G信號的覆蓋范圍,全中國大概需要1000萬個基站,而截至2021年初,中國的5G基站數量剛剛超過70萬,不足目標數量的十分之一。
根據工信部《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到2023年,我國5G設備的普及率目標為: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35%,相比於4G網路已經接近100%的普及率,需要新基站和新設備的5G和6G網路,顯然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還不能成為絕對的主流。
第三,6G在研發環節和應用環節上都意味著高昂的成本,它是否真能如期待那樣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有待觀察。
通信技術的發展大致以十年為一代。通信的水平往往在奇數代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再由偶數進行升級和完善。如果這樣的規律也適用於5G和6G,那麼6G時代或許並不一定如人們想像的那樣神奇。同時6G所必需的基站密度和低軌衛星數量都遠超5G,並且想要實現全球網路的互聯互通,還需要各國之間的合作溝通。
僅是製造成本一項,就使得6G網路的鋪設成本成為天文數字。以低軌衛星的成本為例,我國製造的低軌衛星,單顆的成本超過400萬美元,而縱觀全球,成本控制最好的星鏈計劃所用的低軌衛星,單顆也要花費50萬美元。送數萬顆衛星送上天的成本並不是一家企業甚至是一國可以輕松承擔的。如果算上基站建設和個人終端的整體費用,將在2030年到來的6G大概至多是一個小范圍的試驗品。
「憧憬6G,不一定有6G」,華為執行董事徐直軍說的或許就是實情。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Ⅲ 請問002446股票有發展前途嗎
公司股本適中,有5g、6g、華為、國防軍工等概念,十大股東有基金介入,目前價位7.2元左右有投資價值,可以長期持有。
Ⅳ 中國移動股票十年後能增值嗎
表面上看,4000多億凈現金,8000億市值,企業價值才不到4000億,每年自由現金流超過1000億,股息率8%,A港兩地幾家公司做得到?10年20年後移動還在,還能每年掙1000億。
周末真花了點功夫,看了看這家公司,很失望,基本面非常差,也就是個短期套利的機會。
總體上看,收入,EBITDA,歸母凈利潤,從2008年以來,都是停滯不前,甚至下降的。凈利潤率一直下滑。歸母凈利潤高點在2012年,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比2008年還低。
移動業務客戶數一直小幅增長,目前9.5億戶了,2020中期,已經出現客戶數下滑的現象,基本移動業務客戶數到頂了。移動業務ARPU一直下滑,客戶數增長不能抵消ARPU下滑,所以移動業務的收入是下滑的。好在2015年以來拓展了有線寬頻業務,客戶數一直快速增長,這塊增量彌補了移動業務的下滑。所以整體營收增速持平態勢。
資本開支,高峰在2014年,從那一年開始4G大建設。持續搞了4、5年,看起來,資本開支下來一些,平穩了,但5G剛開始搞,不知道搞5G基站,到底要花多少錢。但2020年,資本開支已經開始大幅上升。
凈經營現金流,基本保持平穩,一直在2000~2500億每年,沒看見顯著增長。移動報表自己提供的自由現金流,就是簡單的用凈經營現金流-資本開支。自由現金流,一直說不上好吧。
凈現金倒是挺多的,接近5000億了,用來做5G建設。
然後分紅,可以看得挺明顯的,2014~2016,4G大開發的那3年,分紅率比較低。2017年以後,4G搞得差不多了,分紅率提高,分紅上來了。現在開始搞5G,我比較擔心分紅有下調的風險。
生意模式上,跟水電真沒法比。移動這種,3G剛搞,還沒收錢呢,就開始搞4G。4G剛搞好,收了2年錢,這就開始搞5G。現在6G已經在研發。就是不停的資本投入,看不見頭。
移動互聯網,是基礎設施。國家不讓暴利,一直讓降費提速。反應在移動報表,就是客戶數增長,ARPU下滑,增長的抵消不了下滑的,所以收入下滑。現在,客戶數增長到頭了,未來可能會更難。
看點是未來的5G,不知道能帶來多少業務增量,但國家壓著暴利的態度會一直在,所以.......
總體看起來,真的挺差的。這種基本面,股價10年不漲還跌,我覺得很正常。
Ⅳ 6G科技是什麼情況
5G將至,6G已在開發的路上,6G是個什麼樣的技術?什麼時候可以商業?也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我將從世界大國對6G的熱度和為什麼要開發6G開始回答6G究竟是什麼樣的移動網路。
一、世界大國開啟實施6G計劃2018 美國移動世界大會上,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一位官員首次在公開場合展望6G。歐盟、美國、芬蘭、韓國、俄羅斯多國也已開展6G工作。
2018年芬蘭開始研究6G相關技術,年底邀請媒體聆聽其針對6G網路所引導的研究與工作進展,2019年3月24日至26日在芬蘭拉普蘭舉行關於6G的國際會議。
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
二、為什麼要發展6G?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低延時、全覆蓋、低能耗的需求催生6G大家都知道1G、2G、3G、4G改變生活,而5G改變 社會 。1——4G解決了人與人的信息溝通,從聲音、文字、視頻等多個方面提升了人與人的接接溝通質量。隨著移動通信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物與物之間、物與人之間的聯系,即物聯網就成為5G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內容,5G應用,20%將用於人和人之間的通信,80%用於物和物之間的通信。
5G技術的高速度、大容量、低延時三大特點,為物聯網奠定了基礎,並使 社會 進入了物聯網時代。然而,5G的局限性也表現在,(1) 社會 (醫療手術、大城市的無人駕駛)或工業產生等方面的很多物聯網數據之大、傳輸處理要求之快,5G就顯得有些不夠了;(2)5G要 大量建設基站,偏遠山區和海洋基本是無法做到全覆蓋的;(3)5G基站能耗大是4G基站的3倍。這些局限性勢必需要發展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低延時、全覆蓋、低能耗的新的通信技術,即6G。
三、6G是什麼樣的通信技術?2020年5G開始商用,6G正式投入研發,那麼6G是個什麼樣的呢?
6G時代將邁向太赫茲時代。【太赫茲】就是「THz」,一般指 300GHz 到 3000GHz 之間的頻段。這意味著6G無線波能承載更多的數據量——也就意味著6G網路將有更快的網速,6G的下載帶寬為1Tbps——是5G的一百倍,4G的一萬倍。
6G網路將是一個天、地、人、海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路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和海洋,甚至實現海下連接。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路容量和傳輸速率的突破,它更是為了縮小數字鴻溝,實現了萬物互聯這個「終極目標」。
結論:6G將讓人類進入泛在智能化信息 社會 ,6G通信將融合陸地移動通信,中高低軌衛星通信以及短距直接無線通信技術,融合通信、計算、感知、智能等,建立起空、天、地、海泛在移動通信網,實現全球泛在覆蓋的高速寬頻通信!
我是科盲一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6G必定比5G強大。
這個世界變化真快,我等都難以跟上步伐了。
後生們加油啊,祖國強大全靠你們了!
你說的6G 科技 ,我的理解是繼5G之後的第六代移動通信標准或者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它發展的目的就是促進物聯網的發展。目前,6G網路只是個概念性無線網路。從公開資料顯示理論速度達到1TB。
發展狀況
美國:今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開放「太赫茲波」頻譜的決定,計劃用於6G服務。
中國: 去年3月,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技術。 中國通信業觀察家官項立剛提出,水下通信將是6G重要領域之一。
韓國:SK集團信息技術中心提出「太赫茲+去蜂窩化結構+高空無線平台(如衛星)」的結構模型;
歐盟:2013年提出METIS項目用於5G研究,有升級到6G的趨勢。
除中美兩國外,日本、俄羅斯等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相關工作。
發展焦點
從目前來看,太赫茲波被普遍認為可以用於6G服務,但可行性有待論證。
韓國提出的方案 各方在積極實驗。
美國的特斯拉公司提過「一萬顆衛星計劃」建立圍繞地球的Wi-Fi;
我國也提出類似的計劃。
發展難點
1.6G只是個概念性無線網路,沒有統一的概念含義;2.6G網路的關鍵技術有待 探索 研究,如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成立Network 2030焦點組,華為描繪6G網路架構;
3.6G網路的路線方案需驗證。各國都提出類似韓國的路線方案但有待驗證;
4.6G網路的研究開發,還需具備人才、技術和金錢。綜上所述,目前各國6G網路並無實質性進展,沒有巨大突破。我國已在5G拔得頭籌,在技術、人才和金錢方面都具備。如果說5G時代,中美並駕齊驅。從發展態勢來看,6G很有可能有中國引領世界。
你好!我是康哥!
很多人對於6G的模糊概念就是應該比5G快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暢想著是否能夠實現更為便捷的網路速度,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高 科技 的事物是否能伴隨著6G的普及而真正便於我們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5月份左右美國提出了布局6G計劃!而6G是個什麼東西呢?就連華為這樣的已經研製出5G的公司對於6G的研發還只是初步階段!
對於6G很多國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什麼這么說呢?
5G都沒有研發出來,更何況是6G. 那麼有人就會說了,直接研發6G不就可以了嗎?可以是可以,關鍵是你的技術和經濟實力允不允許?
對於6G到底是什麼?世界上各個國家眾說紛紜,沒有標準的定義。
而這個時候世界老大美國站出來說話了,說美國不準備發展5G直接發展6G,美國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60顆衛星發射升空,這項2015年提出的計劃,要在2025年前發射近12000顆衛星。
也就是說6G的土壤不在地表,而在太空。 利用衛星形成衛星鏈將信號連接成網路。通過衛星網路的整合,能夠實現漁網一樣的全覆蓋,就 好比站在高處能看得更遠是一個道理。
當然理論是美好的,但是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目前的6G僅僅還在研發階段,就算是以後真的能根據理論發射衛星到太空, 試問一下那得需要多少萬棵衛星才能夠滿足我們信號全覆蓋的需求呢?太空的變數可比我們地球上的要難得預測得多,以後這些衛星產生的污染如何處理?是否會對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第六代移動通信系統(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6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簡稱6G,是指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5G系統後的延伸。仍在開發階段。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網路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秒級。2018年芬蘭開始研究6G相關技術,年底邀請媒體聆聽其針對6G網路所引導的研究與工作進展,2019年3月24日至26日在芬蘭拉普蘭舉行關於6G的的國際會議。
基本概念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准,一個概念性無線網路移動通信技術,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互聯網的發展。
6G網路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路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讓深處山區的病人能接受遠程醫療,讓孩子們能接受遠程教育。此外,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信衛星系統、地球圖像衛星系統和6G地面網路的聯動支持下,地空全覆蓋網路還能幫助人類預測天氣、快速應對自然災害等。這就是6G未來。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路容量和傳輸速率的突破,它更是為了縮小數字鴻溝,實現萬物互聯這個「終極目標」,這便是6G的意義。
有關技術
太赫茲頻段
6G將使用太赫茲(THz)頻段,且6G網路的「緻密化」程度也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屆時,我們的周圍將充滿小基站。太赫茲頻段是指100GHz-10THz,是一個頻率比5G高出許多的頻段。從通信1G(0.9GHz)到4G(1.8GHZ以上),我們使用的無線電磁波的頻率在不斷升高。因為頻率越高,允許分配的帶寬范圍越大,單位時間內所能傳遞的數據量就越大,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網速變快了」。不過,頻段向高處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低頻段的資源有限。就像一條公路,即便再寬闊,所容納車量也是有限的。當路不夠用時,車輛就會阻塞無法暢行,此時就需要考慮開發另一條路。頻譜資源也是如此,隨著用戶數和智能設備數量的增加,有限的頻譜帶寬就需要服務更多的終端,這會導致每個終端的服務質量嚴重下降。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的方法便是開發新的通信頻段,拓展通信帶寬。我國三大運營商的4G主力頻段位於1.8GHz-2.7GHz之間的一部分頻段,而國際電信標准組織定義的5G的主流頻段是3GHz-6GHz,屬於毫米波頻段。到了6G,將邁入頻率更高的太赫茲頻段,這個時候也將進入亞毫米波的頻段。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告訴《互聯網周刊》說:「太赫茲在天文中被稱為亞毫米,這類天文台的站點一般很高而且很乾燥 ,比如南極,還有智利的acatama沙漠。」那麼,為什麼說到了6G時代網路「緻密化」,我們的周圍會充滿小基站?這就涉及到了基站的覆蓋范圍問題,也就是基站信號的傳輸距離問題。一般而言,影響基站覆蓋范圍的因素比較多,比如信號的頻率、基站的發射功率、基站的高度、移動端的高度等。就信號的頻率而言,頻率越高則波長越短,所以信號的繞射能力(也稱衍射,在電磁波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這個障礙物的尺寸與電磁波的波長接近時,電磁波可以從該物體的邊緣繞射過去。繞射可以幫助進行陰繞射可以幫助進行陰影區域的覆蓋)就越差,損耗也就越大。並且這種損耗會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基站所能覆蓋到的范圍會隨之降低。6G信號的頻率已經在太赫茲級別,而這個頻率已經接近分子轉動能級的光譜了,很容易被空氣中的被水分子吸收掉,所以在空間中傳播的距離不像5G信號那麼遠,因此6G需要更多的基站「接力」。5G使用的頻段要高於4G,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5G基站的覆蓋范圍自然要比4G的小。到了頻段更高的6G,基站的覆蓋范圍會更小。因此,5G的基站密度要比4G高很多,而在6G時代,基站密集度將無以復加。
空間復用技術
6G將使用「空間復用技術」,6G基站將可同時接入數百個甚至數千個無線連接,其容量將可達到5G基站的1000倍。前面說到6G將要使用的是太赫茲頻段,雖然這種高頻段頻率資源豐富,系統容量大。但是使用高頻率載波的移動通信系統要面臨改善覆蓋和減少干擾的嚴峻挑戰。
當信號的頻率超過10GHz時,其主要的傳播方式就不再是衍射。對於非視距傳播鏈路來說,反射和散射才是主要的信號傳播方式。同時,頻率越高,傳播損耗越大,覆蓋距離越近,繞射能力越弱。這些因素都會大大增加信號覆蓋的難度。不止是6G,處於毫米波段的5G也是如此。而5G則是通過Massive MIMO和波束賦形這兩個關鍵技術來解決此類問題的。我們的手機信號連接的是運營商基站,更准確一點,是基站上的天線。Massive MIMO技術說起來挺簡單,它其實就是通過增加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的數量,即設計一個多天線陣列,來補償高頻路徑上的損耗。在MIMO多副天線的配置下可以提高傳輸數據數量,而這用到的便是空間復用技術。在發射端,高速率的數據流被分割為多個較低速率的子數據流,不同的子數據流在不同的發射天線上在相同頻段上發射出去。由於發射端與接收端的天線陣列之間的空域子信道足夠不同,接收機能夠區分出這些並行的子數據流,而不需付出額外的頻率或者時間資源。這種技術的好處就是,它能夠在不佔用額外帶寬、消耗額外發射功率的情況下增加信道容量,提高頻譜利用率。不過,MIMO的多天線陣列會使大部分發射能量聚集在一個非常窄的區域。也就是說,天線數量越多,波束寬度越窄。這一點的好處在於,不同的波束之間、不同的用戶之間的干擾會比較少,因為不同的波束都有各自的聚焦區域,這些區域都非常小,彼此之間不怎麼有交集。但是它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基站發出的窄波束不是360度全方向的,該如何保證波束能覆蓋到基站周圍任意一個方向上的用戶?這時候,便是波束賦形技術大顯神通的時候了。簡單來說,波束賦形技術就是通過復雜的演算法對波束進行管理和控制,使之變得像「聚光燈」一樣。這些「聚光燈」可以找到手機都聚集在哪裡,然後更為聚焦地對其進行信號覆蓋。5G採用的是MIMO技術提高頻譜利用率。而6G所處的頻段更高,MIMO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很有可能為6G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持。
發展狀況: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
最近有一個很火的 科技 話題,那就是:6g是什麼鬼?5G又還在何處。
近期,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從2017年底開始,工信部已經開始著手在研究6G發展時代。於是,有人思考5g何時到來。
其實,根據我們國家優良的作風」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可以看出5g商業技術已經成熟,而苗部長也表示近幾年會推出5g商業服務。我認為,5g 商業服務會在2020推出,因為2020年是我國進入全面小康 社會 的目標的的第一個一百年!意義重大,5g商業推廣可以更加為其增添光彩。
工信部部長苗圩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6G網路?
其實6g通信網路在國際上並沒有標準定義!!!因為這壓根就還只是一個概念,說白了就算是從事通信行業工作的人,也沒有聽過6g通訊這個技術。然而這並不是虛幻的,因為苗部長已經給了6g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了,那就是——萬物互聯!!!萬物互聯(IoE)定義為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路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萬物互聯將信息轉化為行動,給企業,個人和國家創造新的功能,並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機遇。舉一個簡單例子,那就是你有一部手機就可以控制很多東西,如直接呼叫無人車,直接和自己家裡的智能家居下達指令,讓智能家居機器人做家務,智能監控家庭一舉一動。
所以說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路傳輸速度的突破,更是為了解決萬物互聯這個難題。也就是從技術角度上說,要完成6g通信技術的TB兆級的突破,也要完成從智能晶元上的研發,從而打破界限完成6g時代「萬物互聯「理念。
至於6g時代會不會是量子通訊技術,我認為這是一個否命題。因為一旦量子通訊普及,這將是一場通訊變革,因為量子通訊技術有別於現有的通訊技術,它顛覆現有通訊技術和基站。量子通訊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糾纏原理。量子通訊學告訴人們,在微觀世界裡,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叫量子糾纏,這一現象被愛因斯坦稱為「詭異的互動性」。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可成為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保密系統的基礎。所以說我不認為,這是短時間可以實現這種顛覆式的革命。
韓國美國等一些國家已經在抓緊研究6G技術,特別是6G技術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甚至到現在,5G技術都沒有完全普及,6G機技術更像是鏡中花,水中月。
6G是什麼?6G是指第六代移動通信標准,雖然說現在5G技術並沒有完全的普及, 但是我們對於6G技術的期待值卻非常之高,按照估計,6G網路的傳輸速度會是5G網路速度的100倍,網路延遲也會從毫秒降到微秒。
用有關專家來說,如果說5G網路是連接萬物,那麼6G網路它可能會連接到靈魂,6G可能會連接人和動物。
在6G網路中,將會使用太赫茲頻段,到我們周圍都會充滿了基站。我們知道特朗普曾經說:「我希望美國盡可能快地發展 5G,甚至 6G 技術,美國公司必須加緊努力,否則就會落後。」
實際上,我國在2018 年 3 月,就已經著手研究 6G;而華為任正非告知,華為「一直在做 6G」,其實,任正非所說:「6G 在理論等各方面上還沒有突破,因此 6G 被人類使用應該在十年以後。」
美國之所以強調建6G,就是因為華為在5G方面的優勢遠遠高於美國。因此在這種迫於無奈之下,美國又邀請華為參與美國5G標准建設。 這正是說明了美國在5G方面的優勢不強,但是對於5G網路來說,目前華為確實所佔有的優勢,是很多國家所不能比擬的。
而對於6G網路來說,我們現在談論它還為時過早。
6G網速將會是百兆級別的網速比5G還要快10倍左右,估計能達到300M-1G每秒的傳輸速度,屆時萬物互聯不是問題至少在網速與可靠性上滿足條件。
對於6G,很多文章都對它的未來有著熱烈的期盼和願景,比如它的指標太吸引人:
1.1Tb/S的傳輸速率;
2.小於1ms的延遲;
3.高頻及近1THz的大帶寬技術;
4.高能效物聯網技術;
5.天地一體化的全球網路;
6.具有AI能力及虛化技術的適應各種事件及場景的隨願網路。
盡管多數6G的願景非常美好,但許多文章在具體探討中,往往只描繪理想而不結合實際,一味地追求新技術而不去深耕解決技術的核心問題和矛盾。特別是與AI結合的智能化當中尤為突出。雖然AI是6G科研的一個重要方向,但6G的發展在AI領域能否獲得如願的核心地位,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目前還是未知數。
一、6G面臨的頻段問題
目前5G已經採用了毫米波頻段,很多專家看好太赫茲頻段在6G中的使用。不過至於太赫茲的潛力,是否會被6G採納,還要看以後能不能解決高昂的太赫茲器件成本問題。成本太高顯然無法商用。6G初步估計還將集中在完善毫米波頻段的應用。
二、6G面臨的功率問題
手機端由於電池的瓶頸一直無法突破,發射功率因此受限。在基站端,雖然發射功率不受限制,但發射功率的成倍增大帶來的是電費成本的提高,5G已經面臨這個問題,再不解決這個問題,恐怕很難發展下去。
三、6G能否與衛星通信融合,還有待於技術和商業的突破
對於6G,融合衛星通信目前是一個炒的很熱的話題。如果能將衛星難集成進手機里無疑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舉措,再也不用擔心信號覆蓋問題了。
對於5G來說,目前如此顯然衛星通信還沒有集成到手機里,主要由於衛星成本,功率鏈路衰減和衛星的通信容量問題,不過最近幾年,這些領域都有所突破,衛星的發射成本越來越低,在空間組成衛星網路成為商業可能。在功率問題上,低軌道衛星能大減少傳輸時延和衰減。
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將衛星通信引入6G,也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仍然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1)目前為止,衛星服務仍是通過專用手機開展的,主要因為衛星製造、發射及運營成本還超出普通消費者的預算范圍,如果衛星想融入6G手機,成本需要大幅降低,目前的情況還無法滿足。
(2)衛星容量,衛星的容量遠遠小於地面基站,由於頻譜效率和衛星數量的限制,衛星通信的用戶速率局限為語音及較低速的應用。怎麼降低成本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加上衛星發射的信號必須還要通過談判來獲得相應國家的牌照許可,方能到達地面,估計短時間內仍然只能在本國使用。
四、晶元技術問題
未來估計6G晶元至少需要2nm的技術支撐,由於2nm技術超高的復雜度,目前看來其晶元的發展仍然掌握在少數商業巨頭手裡,華為的5G晶元生產問題已經如此。
實現6G願景的技術目前看來不在於其新穎性和技術的理想高度,而在於其是否能為6G創造性價比高、可商業化的產品和服務。
6g很有可能是利用衛星實現高速率通信,畢竟5g也是同4 g一樣建立地面基站,然後拉遠天線,只是延遲更低,帶寬更大,單個天線覆蓋范圍可能會變小,所以會有大量的5g天線點位,甚至一個路燈桿掛一個,這存在什麼問題,較偏遠地區很難實現覆蓋,畢竟需要大量的立桿和基站以及通信線路。
所以6g很有可能直接發射衛星覆蓋全球,形成一個個太空信號基站。
Ⅵ 6G概念股票有哪些 6G概念股票一覽
光庫科技,中興通訊,烽火通信,福晶科技,中際旭創等,其中光庫科技有可能會是6G的龍頭
Ⅶ 美國日本瘋狂布局6G 背後是一場硬科技仗
近日,國外6G市場的投資如火如荼,日本在6G技術研發中設立300億日元的研發基金,接著又設立了200億日元的專項發展基金,這一舉措瞬間引起了國內外投資行業和眾多企業的關注。日本作為研發能力僅次於美國的發達國家,在6G技術的研發中,日本政府不斷向各個企業拋出橄欖枝,邀請來自國內外各類通訊行業的加入。
對於日本而言,如果3G和4G代表曾經的驕傲,那麼5G就是其遭遇的一個滑鐵盧。所以他們非常渴望在6G通訊行業中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信心。設立的500億日元旨在打造各個企業通用的先進的公共設施與平台,為日本國內的民企研發通信技術提供經濟支撐。從日本此次的投資力度來看,在6G網路技術的研發中,日本志在必得。
那麼6G是什麼,在未來人類生活中又將提供哪些便利呢?今天我們跟隨西經論壇我一起來了解這項高 科技 技術。
6G是什麼?
6G,是5G系統後的延伸,是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現處於開發階段。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網路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秒級。通過使用「空間復用技術」,6G基站將可同時接入數百個甚至數千個無線連接,其容量將可達到5G基站的1000倍,而且6G更被稱為可最大化體現物聯網優勢的下一代技術。因此,6G並不是簡單的比5G多1G而已,而是更高層次的突破。也是國與國之間關於未來的競爭,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 科技 大國總在遙遙領先,總在 探索 未知世界,說白了,就是為了掌握世界主動權。
世界競爭格局
為了提高產業的內生動力,各國都擴大了資金投入規模,尤其是在通訊行業。美國近年在5G通訊領域被華為和中興卡了技術瓶頸,因為此事,美國針對國內高 科技 企業實行了一系列制裁,同時加大對通訊研發的投入,想在6G通訊行業重回世界領導地位。所以美國在6G方面的研發時間要早與其他國家,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想在6G網路的研發階段獲得話語權,就必須掌握太空衛星位置的控制權,美國憑借著衛星數量的優勢,牢牢把控大多數的衛星位置。美國為了重塑自己在通信領域的領導地位,與世界上很多通訊企業都建立了合作,包括5G行業的通訊巨頭諾基亞,愛立信等。
世界上具有6G通信領域的所有衛星位置都已經被美國所把控,給世界其他國家的通訊發展造成了很大壓力。
受到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壓力後,國內政府也規劃了6G網路的發展計劃,通過5G技術的優勢地位來為6G打造穩定的網路基礎,形成自己的特色優勢。我國5G技術的通訊領先地位,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從技術難度來講,國外的企業需要繞開5G的技術瓶頸,進入6G網路技術研發,跨度較大,難度自然較高。
我國的競爭優勢
我國已經形成了5G領先優勢,國內的華為和中興成為了5G專利授權量較多的企業。6G技術研發,不需要繞開5G技術瓶頸,可以直接過渡到6G網路,持續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也不是沒有可能。工程院院士徐揚生認為,6G網路所帶來的最大便利,是讓高網速普及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讓地球上的各個位置都有網路可連。一個國家能夠在6G網路中獲得優勢地位,就能夠掌握全球通信的主動權,是本國居民的一個福祉。
我國也成立了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其中,推進工作組由相關政府部門組成,職責是推動6G技術研發工作實施;總體專家組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37位專家組成,主要負責提出6G技術研究布局建議與技術論證,為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與建議。
中國移動劉光毅——
6G網路三層四面 至簡、柔性、安全內生
未來6G業務
雖然大家還沒有感受到5G沖浪的快樂,但6G確實已經提上日程!我們從2G的接打電話,到3G時代使用流量上網,再到4G,直接用智能手機在線觀看視頻,流暢、無卡頓,現在5G已經正式商用,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高 科技 ,未來6G業務將呈現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發展趨勢,形成沉浸式雲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等業務應用,最終將助力人類 社會 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美好願景。
秒速下載、光速傳播、萬物互聯都即將在未來成為現實。而在投資領域,中國A股市場的6G概念股一共有26家,其中9隻股票在上交所交易,另外的17隻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隨著今年數字經濟的遍地開花,元宇宙勢必會加速6G技術的落地,而6G概念股也會迎來新一波的機遇。
Ⅷ 五g股票有哪些龍頭
5g龍頭股票有:
中興通訊:5G龍頭股,從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來看,最高為2019年的51.48億元。
集團亦牽頭3GPPNOMA、網路切片等5G關鍵技術研究項目。
深南電路:5G龍頭股,從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來看,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為43.21%,最高為2020年的14.30億元。
TCL通訊與業界合作夥伴密切合作,對5G終端整機技術方案開展研究和驗證工作,聚焦大規模天線、毫米波、多模多頻、功耗優化等關鍵技術領域和數據類終端、智能手機等產品形態,為公司2019年下半年面向全球推出首批5G商用產品做好充分准備。
TCL科技:5G龍頭股,從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來看,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為12.48%,最高為2020年的43.88億元。
公司5G基站用濾波器產品是國內外許多設備商首選方案之一,且已有部分產品小批量出貨或處在與客戶共同開發階段。
深康佳A:據了解,雙方的合作,一方面是通過中信控股母公司中信集團系統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及優勢金融資源,為康佳戰略發展導入有利的資源;另一方面,已在實體業內有豐富布局的中信集團和在信息產業有深厚基礎的康佳,兩者之間能夠產生強大的產業協同,尤其在5G智慧家庭和5G智慧終端等新興領域。
中國長城:2020年3月10日,公司在互動平台稱,公司部分電源部件已經在運營商5G試點項目上應用,全程參與5G基站項目測試;長城電源是華為體系內的合格供應商。
航天發展:2019年8月27日公告公司在符合法律法規、國家和航天科工有關政策的條件下,在重慶投資發展5G、6G等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產業,著力打造研發及產業平台,以成果轉化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在公網、專網、軍網重大需求牽引下,通過「研發+製造+應用」的全面拓展,打造5G、6G等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集群,逐步構建技術研究、研發生產、應用推廣、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基地,成為全國一流的5G、6G技術、產業和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