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為什麼不買中國平安股票
① 養老金入市持續發酵哪些股票將受青睞
最近兩年社保基金的操盤選股思路成了機構對養老金入市的探路棒。珞珈投資最新研報從流動性、長期投資、穩健性、獨門股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流動性方面,社保基金最青睞機械、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及地產等藍籌品種。對於像社保基金這樣龐大的資金來講,一般的小盤股難以滿足其對流動性的要求,因此業績優秀的一二線藍籌就會成為大資金運作的首選,社保基金也不例外。根據去年三季報數據顯示,現有社保基金持倉市值最高前三個行業為機械設備、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另外對於現金流充沛的地產龍頭同樣得到了社保基金的重視,比如去年三季報社保基金的頭號重倉股就是保利地產,而另外像萬科A、華僑城A、金融街、小商品城、招商地產都位列社保基金的前20大重倉股。這些板塊也很有可能成為養老金布局的重點目標。長期投資方面,現金流充沛,高分紅個股獲得加倉。社保基金一向就標榜自己為長線資金,崇尚長期投資,而就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除了二級市場股票價格上漲獲得收益外,上市公司分紅的高低也成為選擇股票另外一個重要考量的標准。社保基金在去年第三季度重倉介入的中國平安、農業銀行、中信證券等金融股,大秦鐵路、招商輪船、蕪湖港、南方航空等交通運輸類股,都具備年報高派現的潛力。而在證監會分紅新規的制約下,一些具有低估值特徵的價值股年報派現將有望超過銀行定存利息,在這一大背景下那些現金流充沛,高分紅、估值合理、公司治理較好的品種,將是長期資金關注的最重要方向,同時也符合社保基金的投資理念,具有明確安全邊際的品種,未來也有可能成為養老金重點考慮的對象。穩健性方面,關注大消費類的業績增長股。社保基金雖然不同於養老基金等社會保障基金,可是對資產的安全性要求仍然非常高,甚至被認為是不能虧損的錢,在這種背景下社保基金就非常重視投資的穩健性。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仍不明朗,國內經濟結構面臨轉型要求,而擴大消費、拉動內需是經濟轉型的必須方向,一些業績增長明確的消費類股同樣將成為以社保基金為代表的機構資金的關注重點。從去年上市公司三季報來看,五糧液、美的電器、格力電器、一汽轎車、雙鷺葯業等優質大消費類個股均被社保基金重倉持有。獨門股方面,特色公司獲器重。雖然社保基金等大資金偏好藍籌類股票,但同時也會關注一些優質中小市值股以保持均衡。從去年三季報來看,傳媒、電子信息、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等中小市值的新興產業品種都獲得了社保基金的大力關注,在去年第三季度,方直科技、藍科高新、豪邁科技就被社保基金新進建倉,四方股份、齊心文具、萬豐奧威被進一步增持。而對於中小市值的個股來講,我們更加建議大家關注的是社保基金所重倉的獨門個股,而統計發現,在獨門股方面,社保基金更加喜歡那些業務上具備特色的公司。據網經
② 請問:一隻基金重倉的股票,基金會參與控盤和炒作嗎一隻股票被基金重倉後,裡面的主力是機構還是基金
控盤是指莊家持有一筆資金,以短線炒作的方式進出交易,只通過把握買賣節奏影響和控制股價,使其買賣保持平衡。控盤的難度大小取決於留在外面的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籌碼多,則參與者人數多,人多則控盤困難。總結來說就是小盤股控盤容易,大盤股控盤難。
炒作股票就是利用炒作股票的題材,來激發市場人氣。有些題材具有實質的內容,有些題材則純粹是空穴來風,甚至是刻意散布的謠言。股票市場上的題材變化萬千。一般來說,經營業績改善或有望改善、國家產業政策扶持、有合資合作或股權轉讓、增資配股或送股分紅等消息的股票有炒作背景。
因此,從基金控盤、炒作的難度系數和監管的嚴格監管、風險與收益的相關性等方面考慮,基金對其重倉的股票進行控盤和炒作都是不明智且收益較低的,基金管理人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添加關注,好運常伴!
③ 中國平安和中信證券哪個好點
回答的都是些什麼人啊,知道中信證券是什麼嗎?穩穩的全國第一,全世界前五的證券公司。你們就知道平安,孤陋寡聞,還迷之自信呢都。
④ 有大量機構買入的股票好嗎
成長投資就是找到在某個領域具有成長空間的公司,在它成長到天花板(可參考的合理市值)之前,只要能確定公司依然沿著你之前研究的成長軌道前進,你可以持續買入,基本不用考慮它是否便宜。你需要關注的指標是「持續」、「顯著」地成長及離天花板還遠。具有成長性的個股基本可分為三種:1、內生性成長股,這類企業由於技術的進步以及營銷手段的提高,獲得了持續的成長。表現為銷售額以及利潤的持續增長,象方正科技(新聞,行情)就屬於此類,這類股票值得作長期的跟蹤。2、外生性成長股,這些企業往往由於行業或是外界環境發生變化,使得營業額和利潤出現超常的增長,像去年的石油、有色金屬類股票就符合這個特徵。這種股票對尋求長期成長的投資者來說吸引力不大。3、再生性成長股,即所謂的重組股,由於股市的特殊情況,借殼上市的情況較為普遍。這類多為業績較差的股票,經過重組以後基本面發生質的變化。當然這種股票往往在事後才能知道,一般投資者難於把握,而到公告重組時,股價已經很高了。如何選擇真正的成長投資標的?成長性一般以盈利能力來衡量,好的成長投資應該尋找的是凈利潤在3-5年內可持續顯著地高速成長的公司,這些行業或公司具備的最大特徵是:1、高競爭壁壘(技術壁壘、或客戶壁壘、或規模壁壘等),這是成長類子行業或公司最核心的必要條件;2、行業市場規模一般不會特別小,這只是大牛成長股的必要條件,而非所有成長投資的必要條件;3、在需求維度上,行業表現為持續正增長(出現新生市場常帶來最佳機會,產業技術升級帶來的行業增長空間為次優,產業轉移或進口替代也可但這種為最次)。4、「持續顯著高增長」是成長類公司投資的關鍵,尤其是「持續增長」,原則上,這個「持續」不能低於3年。「持續」和「顯著」兩個維度如果反復被證明過的話,那麼將提升未來的成長預期,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不能保證「持續性」的子行業或公司,如電子行業的面板子行業,不能劃分到嚴格意義的成長投資領域。投資者可以本著以下思路進行:1)選擇成長型的企業。也就是說要選擇朝陽行業,避免夕陽行業。目前,生物工程、電子儀器、網路信息、電腦軟硬體以及與提高生活水準相關的工業均屬於朝陽行業。2)選擇總股本較小的公司。公司的股本越小,其成長的期望也就越大。因為股本達到一定規模的公司,要維持一個迅速擴張的速度是很困難的。對於那些總股本只有幾千萬的公司而言,股本擴張相對容易得多。3)選擇過去一兩年成長性好的股票。高成長的公司,其盈利的增長速度會大大高於其他公司,一般是其他公司的1.5倍以上。巴菲特曾提到:公司經營管理業績的最佳衡量標准,是凈資產收益率的高低,而不是每股收益的高低。他個人也用了60多年的投資戰績向我們證明用ROE來選好公司的重要性。在2018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曾透露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選股標准:只有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20%,而且能穩定增長的企業才能進入其研究范疇。ROE是凈資產收益率,是指凈利潤/凈資產,代表著投多少錢進公司,能賺出多少錢,反映出自有資金的利用效率。這一指標自然是越高越好,越長期保持在高位越穩定優質。大量的數據證明,用該方法篩選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典型大白馬。即使不是,股價走勢或者分紅也不會差。連續多年ROE保持穩定,也代表公司經營的穩定性。ROE范圍:10%-15%,為一般公司;15%-20%,為傑出公司;20%-30%,為優秀公司。也就是說,投資者遇到那些ROE長期低於10%的公司,還是盡量迴避吧。那些超級大牛股,比如伊利股份,從2010-2015年,ROE基本上都處於25%左右,而雙匯發展也是長期保持28%,而「股王」貴州茅台的ROE則基本處於30%以上,但這樣的公司也是可遇不可求。而且,有些公司的ROE雖然非常高,但是估值也不便宜,很多投資者都表示下不了手。因此,我們可以選取ROE大於15%的基準來擴大選股范圍。一般情況下,ROE指標高於15%的公司已經算比較優秀的,如果對選股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將標准提高到20%以上。一、A股業績最為優秀的白馬股名單1.邁瑞醫療:醫療器械龍頭。ROE在28%-42%之間,毛利率66% ,凈利潤增長43%-75%,2.片仔癀:稀缺中葯品種。ROE 在16%-24%之間.毛利率43% ,凈利潤增長14%-50%3.愛爾眼科:眼科醫院龍頭。ROE 在18%-21%之間,毛利率46% ,凈利潤增長33%,4.貴州茅台:白酒龍頭。ROE 在24%-34%之間,毛利率91% ,凈利潤增長30% -60%5.瀘州老窖:白酒次龍頭。ROE在20%左右。毛利率77%。凈利潤增長32%。6.五糧液:濃香白酒龍頭。ROE在15%-22%之間,毛利率73% ,凈利潤增長9.89%-42%.7.恆瑞醫葯:化葯龍頭。ROE 在23%左右。毛利率86% ,凈利潤增長25%。8.海天味業:調味品龍頭。ROE在32%左右。毛利率45%。凈利潤增長23%。9.中國平安:金融龍頭,ROE 在14%-23%之間。凈利潤增長15%-20%之間。( 弱周期、弱消費股)10.通策醫療:口腔醫院龍頭。ROE在189%6-28%之間毛利率41%凈利潤增長:29%-59%11.萬科A:房地產龍頭。ROE 在1994空間.毛利率30%。凈利潤增長158&-33%。(周期股)12.格力電器:空調龍頭。ROE 在30%左右,毛利率32% ,凈利潤增長16%-45%。13.美的集團:綜合白電龍頭,ROE在26%左右。毛利率25%。凈利潤增長15%-20%。14、中國國旅:機場免稅龍頭,ROE在14%-19%之間,毛利率29%凈利潤增長20%-40%。15.海螺水泥:水泥龍頭。ROE在11%-29%之間,毛利率35% ,凈利潤增長13%-88%。(周期股)16. 桃李麵包:麵包龍頭。ROE在19%-22%之間。毛利率37% .凈利潤增長17%-25%。17.蘇泊爾:廚具龍頭。ROE 在21-28%之間。毛利率30% ,凈利潤增長21-28%.、。18.歐普康視:OK鏡龍頭。ROE在21%-38%之間,毛利率77%。凈利潤增長28%-43%。19.偉星新材:PPR管龍頭。ROE在26%-29%之間。毛利率46% .凈利潤增長19%-38%。20.山東葯玻:葯用玻璃龍頭。ROE在8%-10%之間,毛利率32% ,凈利潤增長30%-38%二、A股科技龍頭股名單海康威視:連續7年蟬聯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第一名發布立訊精密 :AirPods全球組裝供應商第一名京東方:LCD屏全球第一名匯頂科技:指紋晶元出貨量全球第一名聞泰科技:全球最大的手機ODM公司長春高新:長效生長激素全球第一名歌爾股份:微型麥克風、游戲手柄業務、中高端虛擬現實業務全球第一名億聯網路:SIP出貨量全球第一名欣旺達:智能手機電池全球第一名億帆醫葯:泛酸鈣全球第一名國內第一名恆瑞醫葯:國內葯品研發綜合實力第一名邁瑞醫療:國內醫療器械公司第一名中興通訊:通信電源市場國內第一名三六零:殺毒軟體國內第一名智飛生物:二類疫苗銷售國內第一名用友網路:公有雲SaaS國內第一名三安光電:LED晶元國內第一名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國內第一名深信服:虛擬專用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領域連續11年蟬聯國內第一名;下一代防火牆在UTM領域國內第一名北方華創:IC設備品類國內第一名,除光刻機以外幾乎涵蓋所有的IC製造設備億緯鋰能:鋰亞硫醯氯電池國內第一名深南電路:PCB國內第一名視源股份:交互智能平板國內第一名華蘭生物:國內擁有產品品種最多、規格最全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廣聯達:建築信息化國內第一名歐菲光:光學器件國內第一名璞泰來:人造石墨類負極材料國內第一名寶信軟體:國內鋼鐵製造信息化、自動化第一品牌大族激光:國內最大的激光設備企業信維通信:手機天線國內第一名中科曙光:超算Top100份額國內第一名石基信息:酒店信息管理系統國內第一名滬電股份:多層印製電路板國內第一名啟明星辰:堡壘機國內第一名深天馬:車載屏幕出貨量國內第一名四維圖新:車載前裝導航國內第一名華宇軟體:連續11年法院、檢察院信息化領域國內第一名廣電運通:連續11年銀行設備國內第一名星網銳捷:連續16年瘦客戶機國內第一名網宿科技:CDN業務國內第一名光迅科技:光通信器件國內第一名新大陸:POS機國內第一名海能達:專網通信終端國內第一名
⑤ 馬明哲,被迫「幸福」
平安,終究還是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盡管不是自願的。
而且,是在符合銀保監會監管規則的背景下。
前段時間市場傳聞稱「銀保監會正在調查中國平安在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這一傳聞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平安隨後回應稱,投資一直以來嚴格遵守監管的相關規定,不評論無事實依據的市場傳言。
一般來說,能讓資本鋌而走險的是更高的利潤;但馬明哲也沒想到,投資華夏幸福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這事是有些倒霉了。
就在幾天前,華夏幸福公告:因原第一大股東華夏控股被動減持股份,平安資管及平安人壽被動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
爆雷房企,似乎各有各的尷尬:恆大的債主們是被迫成了股東,而平安則被迫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
如果這種事放在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之時,姚員外必是欣喜若狂;但平安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馬明哲只能暗自神傷。
於是,平安馬上撇清關系稱:華夏幸福的實控人王文學保持不變,平安人壽作為華夏幸福財務投資者的性質保持不變,將繼續積極參與債委會的相關工作。
沒錯,既已成定局,雙方目前能做的就只有解救華夏幸福這頭受傷的大象,華夏幸福已然成為平安投資 歷史 上的污點之一,能否全身而退,都還是個未知數。
以華夏幸福爆雷為起點,今年以來,平安的股價接連大跌,股價「一落千丈」,小股東也不禁感嘆一句,「何以落魄至此啊!」,股價從近年的最高點約93元/股跌至49元/股,夭折近半。
這一年,上市房企活得很艱難,平安「隱形地主」的身份,也讓他的股價逐漸「房化」,市場給它的PE值在近十年達到低點。
平安、幸福,恐怕是華夏大地上兩個最吉祥的詞。
但在2021年後,平安和華夏幸福,恐怕要成為不吉祥商業聯姻的代名詞了。
平安敗北故事
馬明哲投資敗北的故事可謂不少。早年,平安選擇進軍二手車市場,投資超10億的平安好車最終還是黯然離場。這都是小數目的,更大數額的投資還要數匯豐銀行和國際保險公司富通集團。
其中投資匯豐銀行股票浮虧超380億港元,直接導致平安當期凈利潤出現下滑。
至於富通集團,則是發生在2008年,中國平安投資其股票耗費238億元,富通集團財務暴雷,其股票迎來拋售潮,進一步導致股價下挫,平安損失慘重,浮虧超過157億元。
這單巨額虧損直接使得平安當年中期取得的凈利潤(2008年中期凈利潤71億元)灰飛煙滅。
為此,馬明哲還 放棄了當年數千萬的年薪來「謝罪」 ,稱此舉為對公司利潤下滑所做出的「個人表示」。
只是同樣的事情,十年後又再次發生在平安的身上,不同的是,這次投資的對象是房企。在2018年,馬明哲看上了華夏幸福,並認為王文學在產業地產上"天賦異稟",帶領平安兩次"挺進"華夏幸福的董事會。
一次是2018年7月10日,華夏幸福的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轉讓其持有的5.82億股份予平安資管,占總股本的19.7%,代價達到137.7億元。
第二次是2019年1月31日,平安資管再次花費42億元買下華夏幸福1.71億股份,兩次投資合計179.7億元,直接讓平安躍升為華夏幸福的二股東,持股佔比25.25%。
兩次買入華夏幸福的股價都不低,分別是23.655元/股和24.597元/股。如今華夏幸福的股價徘徊在3.9元/股,較平安的入股價打了2折甚至還低,平安實屬高位站崗,也再次成為投資界的笑柄。
若讓他回過頭看這一次的選擇,估計只剩後悔。對比2018年時的態度,如今平安對華夏幸福的態度來了一個360度大改觀,今年3月以來的態度就更「曖昧」了。
即使成為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平安也表態不再出錢資助華夏幸福,僅僅是提供法律、經驗和咨詢等方面出謀劃策,援助華夏幸福渡劫。
但這時候,華夏幸福缺的,難道是出謀劃策的人嗎?
所幸在過去十年,平安的凈利潤和營收有了很大提升,即便這次華夏幸福虧損計提減值達到359億元(對股類資產144億,債權類215億),尚不足以使得這家金融保險巨頭垮台,但損失仍然是肉眼可見的多。
平安在2021年中期業績中表示,歸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0.1%至818.36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5.5%至580.05億元,歸母凈利潤少了90億進賬,原因不言而喻,受華夏幸福拖累。
正因此,平安稱,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收益率有所承壓,對華夏幸福的撥備非常審慎。換句話,計提減值虧損在359億已經是非常審慎的情況下算出的數字,若包含商譽及假設債務重組不順利的情況下,平安此次投資的損失可不止這個數。
在今年6月,中國平安回應投資者十年間的投資收益情況稱,2011-2020年,中國平安的平均總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3%和5.5%,這一收益率僅比銀行的理財產品稍高。
而可供參考的是,201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達到15.5%,中國平安的投資收益率顯著低於這一數值,實在難言樂觀。
追究華夏幸福目前的問題,其實並不比「某大」輕,甚至可以給想要在產業地產分一杯羹的開發商們一點啟示。
華夏幸福「不幸福」
華夏幸福的弱點在於重倉環京區域,其運營模式為長短結合,即長期以工業園區開發招商,通過與政府合作圈地,短期做住宅開發,一旦住宅開發遇挫,很容易會陷入短期資金緊張。
在環京與雄安新區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2016年,華夏幸福迎來高光時刻,以1203億的銷售額沖到房企第8名,成為千億房企陣營之一,華潤置地、金地、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都排在它的後頭。
該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收538.2億元中,接近九成的營收都來自環京區域,「孔雀城」的名聲大噪。
它的至暗時刻也因重倉環京而難以脫身,那些年栽倒在環京區域的房企又何止華夏幸福,還有京漢置業(現已易主奧園)等。
除了環京布局,華夏幸福的融資成本也處於行業的中上游,即便2018年引入平安後,華夏幸福發債利率仍有10%以上。
雪球越滾越大,在引入平安後的這三年,華夏幸福發債更猛了,平安對華夏幸福的 投資共計540億元,其中股權投資180億元和表內債券投資360億元 。
當環京布局這一點從優勢轉變為致命弱點時,華夏幸福的爆雷也來得飛快。
平安集團董事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曾對外表示,當初選擇投資華夏幸福,是看中了其產業新城、支持地方政府發展的的商業模式,與險資投資特點相契合。但環京津冀調控趨嚴,環京住宅量價齊跌,回款成問題,造成資金鏈斷裂。
此外,華夏幸福近幾年的新拓展區域效果不及預期,擴張太快,管理不精細,加上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加劇了華夏幸福的兌付風險和財務危機。
今年中期業績顯示,華夏幸福營收210.68億元,同比下降 43.63%,期內虧損將近百億,歸母凈利潤為-94.8億元,同比下降256.37%。
期內虧損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收入和毛利率大幅下滑。其二,華夏幸福期內的資產減值損失與信用減值損失達到21.4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主要原因在於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14億元。
華夏幸福當期的毛利率僅5.29%,明顯低於2018-2020年同期的45.67%、48.73%、46.93%,毛利率低的很重要原因在於營收壓縮的同時,營業成本不僅不降反而還微升0.6個百分點。
在營收成本方面,華夏幸福控制三費支出, 唯獨財務費用支出翻了一倍還多,上半年光是財務費用就花去了56.35億元 ,比去年同期多花了33億,同比增長143%,其表示繫上半年的融資利息增加所致。
如此來看,即便當初引入平安是為了拿到「更便宜」的錢,降低利息成本,但在爆雷之後都作鳥獸散,華夏幸福想要融錢已經融不到了,只能出售資產或引戰投,但今年這個時間點,誰又還會充當「接盤俠」呢?
針對這一點,上交所也要求其補充披露近期存量債務及利率變化情況。
而華夏幸福的危機遠不止於此,銷售規模和債務的形成反向變化,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華夏幸福都很難走出泥潭。
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僅139.68億元,同比下降66.69%,排名跌到100名開外, 銷售業績直接倒退到2013年以前(2013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159.09億元)。
其中,房地產銷售額合計74.89億元,銷售面積69.1萬 ,結轉收入149.18億元,結轉面積155.06萬 ,但 待結轉面積高達1324.05萬 ,存貨大也不是件好事,導致周轉失靈。
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夏幸福的 有息負債為1876.19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及短期應付債券291.3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不含租賃負債)786.9億元, 短期資金需求至少1078.26億元 。
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初,華夏幸福 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高達878.99億元 ,半年末該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僅139.8億元,其中 可動用資金7.34億元, 各類受限或限定用途的資金為132.46億元, 資金缺口超過870億元,何解?
更甚,由馬明哲引薦的吳向東,從華潤置地轉身到華夏幸福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離場方式竟是這般光景。在今年的危急時刻,吳向東團隊出走華夏幸福,也代表了各方的立場。
停擺,或許就在一瞬間。平安會不會沽空華夏幸福?華夏幸福的救兵會是誰?
平安「地產」生意
人人都想當「巴菲特」,但就算是巴菲特,也有失足的一天。馬明哲高估了華夏幸福的業績增長預期,還低估了其存在的風險系數。
除了華夏幸福,平安目前還投資了4家上市房企,分別是中國金茂、旭輝、碧桂園和朗詩地產,持股比例均超5%,甚至還是二股東的席位。
做房地產需要錢,而險資有錢,險資+地產,被視為最強大的組合和生意夥伴,但在今年變化莫測的房地產行業,這個組合也變得搖搖欲墜。
除了入股房企,平安還做了很多額外的投資,包括投資性房產方面,即商業地產,看中的是商業地產穩定長期的現金流。
比如今年,平安人壽在商業地產領域又下一城。其買下凱德集團中國來福士資產組合的部分股權,資產組合的總資產價值467億元,平安人壽總投資額不超過330億元,預計於2021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而來福士資產包有上海廣場、北京來福士中國、寧波來福士廣場、成都來福士廣場、長寧來福士廣場以及杭州來福士中國。此外,據市場消息,平安人壽正在洽談收購北大資源,後者擁有38個物業開發項目。
截止2021年6月末, 在平安集團6.89萬億的資產版圖中,投資性房產有602.69億元, 這是平安集團半年報披露出來的數據,真實的地產帝國可不止如此。
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不動產在年報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中國平安集團 不動產配置金額上限為7500億元 。不動產投資不限於物業項目,還有商業體、酒店、工業物流、養老地產以及海外投資等。
而且,平安不動產不止做資管業務和投資不動產,在與第三方房企的地產項目上還做 股債權投資業務 。
簡言之,平安除了直接做地產生意,還通過 借錢給開發商收取利息、入股地產項目拿分紅 的形式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
這也是為何,眾人都稱之為「地產巨鱷」、最大的隱形地主、房企背後的大金主。
⑥ 社保證金匯金調倉動向曝光 集中持有金融板塊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全部披露完畢,證金、匯金和社保基金的調倉換股路線也逐漸曝光。其中,金融板塊依然被證金和匯金集中持有;社保基金方面,京東方A遭大幅減持,貴州茅台則被再次加倉。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A股估值不斷修復,再加上年底滬倫通的開通,如果結合可持續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分析,金融、消費類資產的投資價值並不悲觀,可中長期看好。
集中持有金融板塊
數據顯示,據上市公司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統計,證金三季度末持有464隻個股,比二季度末增加55隻,增幅13.45%;持股市值為6336.91億元,比二季度末減少1284.11億元,減幅16.85%。匯金三季度末持有949隻個股,比二季度末小幅減少16隻;持股市值為3018.14億元,比二季度末小幅減少23.58億元。
從具體持股來看,金融板塊被證金和匯金集中持有,中國平安為雙方第一大重倉股,證金、匯金持股市值分別為374.41億元和331.40億元,但證金三季度減持3.49億股。證金公司持有市值前十大個股中,除了中國石化和中國神華,其餘均為金融股,如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國人壽、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等;匯金公司前十大重倉股除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太保等金融股,還持有貴州茅台、萬科A和格力電器。
證金三季度末持有的464隻個股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持股量較二季度末增持的個股為166隻,佔比35.78%;三季度減持的個股有119隻,佔比25.65%;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60隻,佔比12.93%。與二季度末相比,退出的個股有5隻,分別是永鼎股份、東方電纜、南京醫葯、四川路橋和民生銀行。增持個股中,對中國重工和農業銀行增持數量最多,均超過1億股,對華能國際、中國石化、包鋼股份、TCL集團等8隻個股的增持量也都超過了5000萬股。新進個股中,持股市值最大的是海航控股,達10.27億元;其次是京東方A、金發科技、金風科技和網宿科技,均超2億元。
匯金三季度末持有的949隻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中,持股量較二季度末增持的個股為18隻,減持的個股有5隻,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26隻,退出的個股有42隻。增持個股中,對晨鳴紙業的增持數量最多,達2006.90萬股,對振華重工、立訊精密、陝國投A、三聚環保等6隻個股的增持量也都超過1000萬股。新進個股中,持股市值最大的是萬科A,金額達46.06億元;其次是老闆電器、新華聯、北訊集團和華數傳媒,均超5000萬元。
社保前十大重倉股變動不大
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社保基金合計持有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的證券數量561隻,較上期增加3隻,持股市值2141.73億元,較上期減少145.05億元。其中,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96隻,新進社保基金組合數較多的個股有柳鋼股份、杉杉股份、大族激光等;剔除股票93隻,包括「全國社保基金401組合」從中國石化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退出,「全國社保基金414組合」從寧德時代前十大流通股中退出。
從持倉市值來看,三季度社保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變動不大,農業銀行依然是第一大重倉股,持股數量為97.79億股,持倉市值為44.09億元,其次為交通銀行、中國核電。
從行業來看,社保基金三季度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個股較多的行業主要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及零售業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社保基金101組合」三季度再次出現在貴州茅台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持股數量262.99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21%,貴州茅台也是社保基金三季度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股票中市值最高的個股。2017年四季度該組合從貴州茅台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退出,2017年三季度末該組合持有貴州茅台471.84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38%。
二季度被社保基金加倉的京東方A,三季度卻遭到大幅減持。「全國社保基金101組合」退出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該組合曾在二季度大幅加倉,持股數量為3.35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96%。社保基金減持較多的還有美年健康、小天鵝A、寧波銀行等。另一方面,三一重工、海瀾之家和紅旗連鎖等個股三季度則是社保基金重點加倉的對象,表明大消費和製造行業依然受寵。
金融板塊估值處低位
工銀精選金融地產混合基金經理表示,大盤銀行股、保險股能夠持續實現每年15%的凈資產增長或者15%-20%的內含價值增長,即使考慮經濟增長放緩、利率市場化沖擊等影響,盈利模型顯示中國上市銀行板塊平均ROE水平中長期仍有望保持在10%以上水平。估值和股息方面,現階段銀行、保險、地產和券商,無論是從PB/ROE國際橫向對標還是從歷史估值對比均處在低位,同一公司港股折價水平平均在25%左右。如果結合可持續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分析,當前位置對於金融類資產投資價值並不悲觀,中長期看絕對收益值得看好。
此外,對保險行業而言,從行業比較角度分析屬於少有的短中期邊際增長向好且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板塊。參考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保險行業歷史發展經驗,中國保險行業仍處在快速增長的中段,高質量代理人增長、保險深度提升等空間仍較大。而伴隨近幾年國內保險行業監管環境改善,保險產品結構優化明顯,保障類產品佔比顯著提升,保險行業的消費屬性進一步凸顯,增長的可持續性更強。
巨澤資本董事長馬澄認為,就保險、銀行、券商板塊而言,其自身估值都處於歷史低位,隨著A股估值不斷修復,下滑邊際效應大大減弱,再加上年底滬倫通的開通、股權質押問題的陸續解決和借殼重組的松綁,這都對券商板塊形成直接利好,看多四季度的大金融行情。
某私募基金研究員認為,目前許多銀行股都已經跌破凈資產,這時候買入從中長期看有望實現較好收益。不過,該研究員表示,從市場的賺錢效應看,目前很多優質的中小創股票被顯著低估,隨著市場信心的逐步恢復,這些業績增長確定性強的股票彈性更高,更值得布局。
香港某私募行政總裁表示,對大眾消費品包括廣義的醫葯比較關注。中國擁有大體量的消費人口,未來某些消費類細分行業有望跑出一兩個龍頭。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⑦ 社保重倉的股票不能碰
社保重倉的股票不是不能碰而且想要短線操作炒作的人不適合購買,因為社保基金重倉的股票需要有穩定的收益和保值增值的特點,不是進行短線操作的好標的。所以,如果只想短線操作的人不適合購買社保基金重倉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