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中國股票今開
Ⅰ 中國十大女首富
1 楊惠妍
楊惠妍 美國《福布斯》披露最新內地富豪榜,26歲的中國女房地產商、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以160億美元(約1,201.3億元人民幣)身家成亞洲女首富。
2 楊瀾
楊瀾 中國家喻戶曉的節目主持人,現任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民營媒體企業之一,現持有11家亞洲地區媒體類企業公司之股份。
3 達貝妮
達貝妮 曾經被譽為「淘寶女王」,是中國網路拍賣平台捧出的第一顆明星。在網上已銷聲匿跡一年多後,以驚艷的身份再次出現在it江湖,而這次她的身份是視頻搜索網站Pcpie的CEO
4 胡敏珊
胡敏珊 創造過一夜之間銷售百萬手錶的奇跡,香港的「鍾表女王」,她的豐富經歷被傳譽為鍾表界幾近傳奇的故事。
5 付文麗
付文麗 天地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學習計算機編程出身,曾是一名計算機教師,從房地產開發的普通員工開始,一步步走過來,至今10年來,在房地產行業開發了多種物業形態,都以精準的市場定位及產品定位取得了出色的業績。
6 董思陽
她年僅21歲,就成為橫跨東南亞的企業集團的董事長; 她率先在國內推出有機餐飲新理念,倡導有機生活新方式; 她立志要成為華人史上最傑出的女企業家; 她賣過花,做過飾品促銷員,做過私人助理,參加過電影演出;
7 陳敏薰
陳敏薰 台灣上市公司理降纖維公司的董事長的女兒,現任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大樓的CEO,被譽為最有台北味的知性女性之一
8 陳曉薇
陳曉薇 15歲時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後赴美留學取得匹茲堡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加州大學人類遺傳博士後。現任中華網總經理,負責網站業務
9 張瓊
亞商集團執行副總裁,亞商企業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泛亞策略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EMBA,經濟學碩士,法學士,持照證券律師。
10 郗慧林
郗慧林 天才少女。14歲上大學,19歲成為大學教師,21歲獨闖華爾街並讓自己的資本迅速增加到1000萬美元,27歲創辦國內首家大型網路教育機構――校園在線教育集團,30歲掌控6000萬美元企業資產
酷樂兒論壇
Ⅱ 味千拉麵劉家豪獲刑,他究竟做了什麼事情
味千拉麵在前不久才宣布扭虧為盈,結果就被爆出了挪用公款的丑聞,味千拉麵劉家豪獲刑,兩件事不難聯系吧,沒有錯這件事情的主人公就是味千拉麵的劉家豪,他私自的挪用了大筆公款。
他因工作壓力而情緒低落,解決方案是購買奢侈品以減輕壓力,所以才選擇了這樣,根據精神病醫生的診斷,他患有躁狂抑鬱症,但病情逐漸好轉 ,但是這也並不是他犯罪的理由,所以在事發後他也是表示願意支付2904萬港元的利息和補償,包括審計費和律師費,並表示知道自己錯了,由於態度比較好,所以也是選擇從輕處罰的。
Ⅲ 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
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
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近日,楊國福麻辣燙已向中國證監會遞交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的相關材料,楊國福麻辣燙的IPO之旅才剛剛開始,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
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1
不管是住宅區還是學校附近,周邊最不缺的就是餐飲,其中又以麻辣燙、奶茶店為主,比如楊國福、張亮、一點點、蜜雪冰城這些大眾品牌。但誰能想到,在繼備受關注的「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之後,平常20塊錢的麻辣燙竟然也要跑出一個赴港IPO的公司。
據報道,證監會國際部披露,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目前進度已達接收材料階段,後續還有多個環節等待反饋和通知等。
這意味著,一旦材料通過,楊國福麻辣燙就能沖擊「麻辣燙第一股」。
源起四川,卻在東北人手中「發揚光大」
麻辣燙起源於四川,在經東北做法改良之後,流行於全國各地。其中創立時間已長達19年的楊國福麻辣燙,是該行業內當之無愧的頭部玩家。
不過最初的時候,楊國福本人並不是做麻辣燙的,只是當時一家生意火爆的麻辣燙讓他十分羨慕,於是他收起原本的烤串生意,打算拿憑這賺到的錢去試做麻辣燙。
但如前文所言,麻辣燙源自四川,而川菜重麻重辣的口味是很難被東北人接受的。於是楊國福關起門自研,按照東北人的口味折騰起麻辣燙。在幾番波折之下,還真讓他研究出了獨特的、符合當地人品味的麻辣燙底料。
在2003年,哈爾濱出現了一家名為「楊記麻辣燙」的店鋪。此後第二年,楊記麻辣燙正式被更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到了2009年,已經成立一家哈爾濱楊國福麻辣燙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的楊國福,又對麻辣燙進行了一次改革,首創了「論斤稱重」商業模式,即不再按照固定的價格進行一碗一碗的售賣,而是讓顧客根據自己的食量進行消費。
這種做法被延續至今,後來更是成為了行業慣例。
總的來說,楊國福和麻辣燙可以說是相互成就。更有人稱,四川人發明了麻辣燙,而楊國福夫婦則創造了麻辣燙。這句話當然也不是一句戲言,楊國福在業內取得的成績,是很多商家都難以企及的。
門店突破6000家,靠自建物流的模式保障供應鏈
據楊國福官網顯示,截至目前,楊國福麻辣燙全國店面突破6000家。與此同時,該公司也在開辟海外市場,據報道,目前楊國福已經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5個國家鋪設了門店。
圖源官網
而據紅餐品牌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除了老對手「張亮麻辣燙」以外,當前行業內還沒有第三個品牌的門店超過1000家。由此可見,如果麻辣燙賽道真的要跑出一個IPO,很大可能就是在楊國福和張亮之間。
圖源網路
巧合的是,並稱為麻辣燙「雙雄」的楊國福麻辣燙和張亮麻辣燙除了互為競爭對手之外,還存在一層曾讓人津津樂道的親戚關系。
此前,微博上有一個熱搜叫做「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雖然後來楊國福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了辟謠,但親戚關系還是得到了肯定,只不過離得比較遠,屬於平輩遠親。
圖源網路
之所以楊國福麻辣燙走在了張亮麻辣燙的前頭,或許是因為從2021年開始,楊國福就在為上市做准備。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在2021年12月,楊國福進行了企業類型變更,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般來說,這種改變都是為了大規模資本運作鋪平道路。業內人士認為,股份公司更易吸引投資機構,優化資本結構和組織結構,進而向證監會提出IPO上市申請,所以楊國福進行變更,是在為上市進行鋪路。
除了門店數量力壓行業內大部分公司,楊國福的經營模式也有自身的一些優勢。
前年,疫情較大地打擊了餐飲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2020年1至4月,全國餐飲業收入8333億元,同比下降41.2%。在此背景下,楊國福麻辣燙在其微信官方賬號上交出了逆市上漲的成績,該公司2020全年新簽門店不減反增,達到1466家,年凈增為47.5%。由此可見,楊國福在行業內有著不錯的競爭力。
對比起張亮的外采經營模式,楊國福則採用了自建物流的模式,自2010年開始,該公司在哈爾濱、上海等地建立起九個物流基地。這種做法雖然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在保障口味統一的同時,也將供應鏈的自主權握在手中,這或許也是該公司能在疫情期間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之一。
此外,港股研究社的我也對周邊楊國福與張亮麻辣燙的店鋪進行了對比,據美團的數據顯示,兩家離得最近的楊國福麻辣燙的評分分別為4.8分和4.5分,而對應的兩家張亮麻辣燙的評分分別為4.6分和3.8分。單從打分來看,楊國福麻辣燙的表現還是要好於張亮麻辣燙。
圖源美團截圖
不過再好的行業也會有一些弊端,再牛的公司也存在一些風險。看起來順風順水的楊國福麻辣燙,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或成最大隱患
近年來,因為食品衛生問題,楊國福麻辣燙曾遭多次爆料。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在楊國福相關風險一欄中,光是關聯企業敏感輿情就達52條,其中不乏「被通報」、「存在食安問題」等字眼。
據鈦媒體APP報道,2021年7月,一位視頻博主「內幕糾察局」暗訪楊國福麻辣燙,拍攝到倉庫內食材被老鼠咬後仍繼續使用、廚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豬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問題。
同年,北京消協就食品安全問題列出存在食安問題的企業名單,而楊國福麻辣燙又因為多次被投訴卻屢教不改、被爆出過「湯料污穢不潔」、「湯汁里漂浮著蒼蠅」等問題榜上有名。
圖源:2021年7月視頻博主暗訪楊國福麻辣燙門店視頻截圖
雖然不管是楊國福,還是華萊士、星巴克,他們都在出現食安問題之後迅速進行了道歉和補救,並進行了相應的停業整頓。但食安問題對於餐飲行業尤為重要,每一次的「爆料」都是在消磨品牌的信譽度,尤其是對於即將上市的楊國福來說,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影響只會被資本市場放大。
以此前的星巴克事件為例,當該公司無錫門店的食品安全問題被爆出之後,其股價連續六日都在走跌。
因此,楊國福在正式上市之前,首先就需要過食安這一道關。
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2
「麻辣燙第一股」要來了!
近日,楊國福麻辣燙已向中國證監會遞交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的相關材料。一旦獲得受理,就意味著楊國福麻辣燙取得「小路條」,或很快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進度跟蹤顯示,楊國福麻辣燙的IPO之旅才剛剛開始,目前僅完成「接收材料」第一步,後續可能還有「受理通知」「書面反饋」「書面回復」乃至「行政許可決定書」等多個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虎年春節前後,國內餐飲賽道熱鬧非凡,多個餐飲品牌相繼傳出IPO消息,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西貝、老鄉雞、和府撈面等,在日益擁擠的IPO賽道上,楊國福能否得償所願?
楊國福麻辣燙品牌始創於2003年,是一家集品牌管理、美食研發、配方研製、原料供應、加盟培訓、特許經營於一體的的全國大型餐飲連鎖管理企業。
楊國福麻辣燙採用中草骨湯作為湯底,同時提供應季蔬菜、肉類等產品,並配有數十種小料產品。主要通過線下門店為用戶提供餐飲服務,同時提供線上預訂以及送貨上門等服務。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楊國福麻辣燙已然成為中國麻辣燙界的一塊耀眼招牌。官網信息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海外5個國家、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擁有6000餘家加盟店。
最近兩年,餐飲賽道獲得資本熱捧,麻辣燙也成了資本寵兒。這其實不難理解,資本選中麻辣燙,無非是麻辣燙類似於炸雞、漢堡,是最可能做成萬店連鎖的一個品類。
投行人士對麻辣燙的評價是:「首先,它的產品基因、品類認知足夠強大;第二,小門店夫妻檔具備足夠強的門店復制力;第三,它整個供應鏈容易標准化;第四,它在下沉市場擁有足夠多的受眾。」
當一條賽道獲得資本的高度認可,跑在最前面的品牌往往最引人矚目。但令人意外的是,成立至今,楊國福麻辣燙都沒有經歷過融資。
實際上,幾家頭部機構都曾接觸過楊國福麻辣燙,但無一例外都吃了「閉門羹」,主要原因是楊國福麻辣燙始終專注於「默默做加盟,悶聲發大財」,公司根本「不差錢」。
作為加盟制的.麻辣燙品牌,加盟費是一筆不菲的收入。當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開一家楊國福麻辣燙需要支付加盟費27900元/年,其他地級市、直轄市為23900元/年。
按照當前的經營規模推算,楊國福麻辣燙每年收到的加盟費就上億元。但公司並不過度依賴加盟費,而是有更賺錢的業務,即通過自設研發工廠向各個加盟店輸送原材料。
2019年,楊國福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9年公司營收預計將達到13億元,而加盟費只佔其中兩成,多數收入來自商貿模塊,比如向加盟商銷售調味料、食材、廚房設備、餐廳傢具等。
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楊國福麻辣燙的門店營業額仍達到60億-70億元,楊國福集團的營收也突破12億元。
楊國福麻辣燙財大氣粗,資本轉而投向新生代麻辣燙品牌,並且相當瘋狂。2021年 6月7日,麻辣燙品牌小蠻椒宣布完成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啟賦資本。
在此之前,小蠻椒先後完成兩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番茄資本、絕味食品和餓了么聯合發起的絕了基金,投資方可謂大有來頭。
小蠻椒2015年成立於上海,以外賣為切口打開麻辣燙市場,後期逐漸發展出「堂食+外賣」雙渠道運營,是新生代麻辣燙品牌當中的典型代表,獲得資本連續押注也算意料之中。
不過,進入2021年,楊國福麻辣燙進行了多個企業層面的變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企業類型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此舉被外界視為公司准備IPO的前兆。
如今,楊國福麻辣燙IPO一事已經箭在弦上,落地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倘若公司順利上市,或將摘得資本市場「麻辣燙第一股」的桂冠。
在中國餐飲界,提起麻辣燙的名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種起源於四川的麻辣食物,卻在東北人的帶動下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楊國福麻辣燙IPO的背後,就是一對東北夫妻攜手創業的故事。時針回撥到20多年前,楊國福夫婦還是一對靠擺地攤為生的小商販,夫妻倆非常勤勉,但收入一般。
2000年,楊國福夫婦在街頭與麻辣燙偶遇,自此便與這種發源於四川的麻辣食物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年,楊國福夫婦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開出第一家麻辣燙門店,名叫楊記麻辣燙。
然而,川味麻辣燙重麻重辣的特性,並不適合北方人的胃口,於是楊國福決定研發一款適合北方人口味的麻辣燙湯底,但研發過程並不順利。
楊國福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道:「那時候學習同行買回香辛料放到鍋里炒,甚至嘗試用豆瓣醬研製底料,雖然有盈利,但客戶的評價不好,便決定將店面關掉,等研究成功後再開業。」
之後,楊國福夫婦不停尋找香料,嘗試各種底料的搭配,在口味上試錯,收集食客們的反饋,經歷幾番的開張、停業,才在摸索中研製出獨特的底料配方。
這種獨家配方,成了楊國福麻辣燙的制勝法寶,也成了楊國福麻辣燙迅速發展壯大的根基。多年後,楊國福自豪地表示:「可以喝湯的麻辣燙,是從我們這兒開始的。」
隨後,楊記麻辣燙正式更名為楊國福麻辣燙,並對外開放加盟,楊國福麻辣燙從此踏上了快速擴張之路。
2010年,楊國福麻辣燙已經擁有1000家加盟店;2017年,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門店總數突破5000家;2020年,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門店數量進一步突破6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起,楊國福麻辣燙邁出了海外擴張的步伐。有公開報道稱,截止2020年,楊國福麻辣燙已經覆蓋了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5個國家。
但楊國福並不滿足於此,2019年底,楊國福曾在采訪中透露,五年內,公司計劃將海外門店的數量擴展至1000家,國內門店數量增至9000家,集團整體營收達100億元。
眼看麻辣燙生意如此火爆,楊國福的親朋好友們也從中看到商機,相繼加入到麻辣燙的創業隊伍當中,並逐漸衍生出一些新品牌,如楊國福親弟弟創業做出了汆悅麻辣燙。
在東北麻辣燙創業大軍中,可以與楊國福麻辣燙媲美的當屬張亮麻辣燙。張亮麻辣燙成立於2008年,與楊國福麻辣燙幾乎齊名,外界對兩位創始人之間的關系存在諸多猜測。
對此,張亮曾在對外專訪中澄清,二人確有親戚關系,楊國福是張亮姑家的表姐夫,二人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平輩。同時,張亮承認其進入麻辣燙行業,確實受到了楊國福的影響。
同樣發源於東北地區,張亮麻辣燙與楊國福麻辣燙「相愛相殺」許多年。如今,楊國福麻辣燙搶先一步沖刺資本市場IPO,麻辣燙江湖「雙雄爭霸」的格局,或在不久的將來被打破。
經過多年布局,楊國福麻辣燙儼然成為圈中頂流,從北上廣深到三四線小城,隨處可見其身影。在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爭議也如影隨形,其中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
2017年3月,有媒體報道在某外賣平台上,北京有27家楊國福麻辣燙存在問題,其中13家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剩餘14家店鋪則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公示不完整等問題,北京市食葯監局介入調查。
2018年,楊國福麻辣燙廣州門店被曝員工切肉時將雙腳放到菜板上。
2021年7月,某視頻博主潛伏到楊國福麻辣燙的廚房,拍到倉庫內食材被老鼠咬後仍繼續使用、廚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豬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問題,直接將楊國福麻辣燙送上熱搜。
對此,楊國福麻辣燙回應稱:近期公司關注到網路上關於個別加盟店食品安全的報道,成立項目組進行調查。目前涉事門店已停業整頓,且公司已派工作人員前往監督,同時向門店重申食品安全及標准作業流程。公司將增加全國門店每月消殺次數,持續加大消殺力度。對個別門店不遵循管理的行為,將引以為戒,絕不容忍更不會姑息此類行為。
2021年9月,北京消協發布題為《胖哥倆、楊國福等多家餐飲門店被罰,你吃過幾家?》的文章。文中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多家門店被依法責令整改、予以警告處罰。
此外,在新浪黑貓投訴平台上,大量消費者投訴在楊國福麻辣燙就餐,吃到了頭發、塑料、蟑螂等異物,甚至有消費者控訴楊國福麻辣燙害自己吃出了腸胃炎。
有業內人士指出,楊國福麻辣燙推行的品牌加盟連鎖的運營模式,註定了各個門店的食品安全很難去管控,尤其隨著門店數量激增,食品安全與衛生、流程規范化等問題將更加突出。
食品安全無小事,甚至有可能影響本次IPO的結果。或許,在楊國福麻辣燙全力沖刺IPO的同時,還應分出部分精力來保障食品安全無虞。
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3
兩年前因疫情而遭受重創的餐飲行業,在2022年正迎來資本化的高光時刻。近期,多家餐飲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啟上市競備賽。
1月29日,A股上市公司絕味食品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參股投資的和府撈面計劃境外上市。在2021年一級市場的新面館融資潮後,和府撈面將有望成為「新面館第一股」。
無獨有偶,楊國福麻辣燙也正在沖擊「麻辣燙第一股」。證監會信息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已提交《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材料,並且在2月8日獲證監會受理。此外,鄉村基、老鄉雞、老娘舅等多家餐飲企業,此前也都披露了上市計劃。
「這些餐飲企業的扎堆上市會讓更多人關注行業,而且會形成造富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其中,這對全行業來說是好事。」一位新餐飲品牌的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餐飲是現金流很好的生意,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行業資本化程度卻極低。一級市場的VC/PE機構對餐飲行業投資相對謹慎,二級市場餐飲上市公司數量也並不多。
近幾年,由於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完善、行業數字化浪潮來襲、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餐飲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諸多VC/PE機構開始重新審視餐飲板塊,並不惜投下重注。當下,一批發展相對成熟的餐飲企業紛紛籌備上市,無疑讓從業者和投資人都為之振奮。
不過在振奮之餘,也有多位餐飲投資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餐飲企業上市潮現象。一方面,現階段來說,國內A股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利好政策比較多,但對餐飲企業上市審核仍然較為嚴格,企業能否「闖關」成功仍存在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港股市場雖然相對來說標准更為寬松,但大量公司上市後的表現並不太好。對投資機構來說,被投餐飲企業港股上市可能只是有了退出的通路,完成階段性任務,但最終退出成績如何並不好說。
從夫妻老婆店到連鎖品牌化,餐飲企業成資本寵兒
中國餐飲行業可謂大江大河,《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為4.7萬億元。雖然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餐飲市場規模下滑至4萬億元,但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恢復至4.7萬億元,之後隨著行業的重新健康成長,2024年市場規模可達到6.6萬億元。
但在這個規模龐大的市場中,企業資本化程度卻極低。A股餐飲上市公司屈指可數,港股大量餐飲公司市值長期被低估,行業中鮮有能夠與麥當勞、星巴克對標的千億美元市值「大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發現,這背後原因主要在於,首先,長期以來,中國的餐飲行業是一個傳統但並不成熟的行業,大量餐飲企業是夫妻老婆店形式,以手工作坊的業態發展,不容易進行標准化復制。行業中成規模的連鎖品牌不多,從業人員素質也沒那麼高,VC/PE機構很難在其中找到合適標的投資。
第二,餐飲企業上游涉及供應鏈采購、員工工資支付,下游涉及客戶訂單收款,過往兩端大量都是現金交易形式,很難核查收入和成本數據的真實性,這也導致企業很難資本化走向上市。
但最近十年來,情況已經發生改變。一方面,隨著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發展、人才梯隊的成長,餐飲企業的規模化、標准化不再是難題,連鎖品牌的機會開始出現。另一方面,數字化、互聯網浪潮下,給餐飲行業產生了極大的改造空間。尤其是移動支付興起,餐飲企業的收入成本核算變得更加容易。
從需求端來看,當90後、00後新生代成為消費主力,由於他們經濟富足感的增強,衣食住行各方面消費的品牌意識在覺醒,這也為新餐飲品牌帶來崛起的機會。
由此在近幾年,大量VC/PE機構開始關注餐飲投資機會。2021年僅在面條江湖,就有馬記永、陳香貴和張拉拉三家蘭州拉麵品牌分別獲得紅杉資本、源碼資本、金沙江創投投資的盛況。引起諸多關注的,還有網紅餐飲品牌文和友、小吃升級代表品牌誇父炸串等公司。
VC/PE多年陪跑下謀求上市
新餐飲品牌不斷獲得資本押注,而那些起跑更早的餐飲企業,也獲得主流VC/PE機構的垂青,並在當下的時間點紛紛計劃走向上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此輪尋求上市的餐飲企業成立時間大多在十年以上,經歷了長時間周期的考驗,有較為成熟的財務和業務數據表現,且背後大多有VC/PE機構的投資支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比如鄉村基、老娘舅都成立有超過20年的時間,背後分別有紅杉中國、基石資本等投資機構的支持。2003年成立的老鄉雞,在2018年獲得加華資本的2億元人民幣投資,這也是其成立15年來首次接受外部投資。2022年初,老鄉雞又獲得來自廣發乾和、麥星投資的pre-ipo輪融資。
更為典型的是和府撈面,成立十年來已經完成六輪融資。其最近一輪融資是2021年7月,獲得來自CMC資本、眾為資本、騰訊投資等的近8億元E輪融資。
當時和府撈面的業務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撈面全國門店總數突破340家。2021年新增門店數較2020年翻番,全國約2天新開一家店,門店總數量預計達到450家。
財務數據方面,和府撈面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2020年,和府撈面的營收為11.07億元,凈利潤虧損2.15億元。2021年上半年,和府撈面的營收為8.46億元,凈利潤為1385萬元。
從企業自身發展角度來說,上市除了能夠幫助公司在二級市場募資,對公司塑造品牌、解決流動性、吸引人才等也都能夠帶來幫助。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說,受基金期限的影響,VC/PE機構在多年陪跑之後尋求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A股、港股上市地選擇各有利弊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二級資本市場對餐飲企業的評判標准仍有差異。元昆創投投資了仔皇煲、船歌魚水餃等餐飲品牌,其投資合夥人李忠敏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稱,在一級市場,投資人會關注餐飲企業的標准化程度、可復制化程度、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如果企業在這些方面做得好,是有機構願意投資的。
「去年,很多VC/PE機構參與餐飲投資時,願意給餐飲品牌高估值,形成一定的泡沫。今年資本會更加冷靜,泡沫的情形會有所緩解。但在一些細分賽道仍然受到資本的熱捧,比如烘焙賽道,這是天花板很高、增速很快的市場。」李忠敏說。而在二級市場尤其是港股市場,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傾向於投資最頭部的標的公司,其餘大量公司交易活躍度都不會很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A股市場餐飲上市企業能夠有更好的流動性,但上市審核標准更為嚴格,其對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財務、門店運營管理水平等都提出較高要求,企業上市的不確定性較大。
近年來,A股上市的代表性餐飲企業是2020年7月上市的同慶樓,它也是繼2009年湘鄂情(現更名為中科雲網)上市十多年來,第二家真正意義上的餐飲上市企業。2017年雖然也有廣州酒家、絕味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但廣州酒家以食品製造為主營業務,絕味食品更偏向餐飲零售化,這兩家都不能算是純粹的餐飲企業。
當前,老鄉雞、老娘舅積極沖擊A股上市,著實讓人充滿期待。「A股市場會給餐飲企業更大的開放度嗎?我們也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將會有更多人願意投一級市場的餐飲項目,餐飲行業無疑將迎來更蓬勃的發展。」一位一級市場投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在港股市場,已經有幾十家餐飲上市企業形成板塊。但除了海底撈、九毛九這少量幾家比較活躍,味千等大量餐飲上市公司活躍度並不高。去年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目前股價在7港元左右,較19.8港元的發行價已經跌去六成。
「港股市場的餐飲上市公司可以看作兩類,一類是相對仍比較傳統的餐飲公司,流動性不高,低估值狀態。一類是現代化餐飲公司,後者在不斷實現標准化、現代化、品牌化、連鎖化,有著更高的市盈率。」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宋向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宋向前分析指出,其實全球有各種各樣的餐飲美食,包括日料、中餐、韓餐、法餐等。但只有美國的麥當勞、星巴克等,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連鎖企業,做到全球化、連鎖化、資本化。這不僅是美食層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管理科學的勝利、品牌的勝利,這也是值得中國餐飲企業不斷學習的地方。
Ⅳ 中國現有的上市餐飲企業都有哪些
截止2020年4月,共有17家餐飲企業上市,分別是海底撈、大家樂集團、呷哺呷哺、稻香控股、唐宮中國、富臨集團控股、利亞零售、味干中國、克莉絲汀、鼎億集團投資、翠華控股、鮮馳達控股、敘福樓集團、九毛九、西安飲食、全聚德和ST雲網。
Ⅳ 味千拉麵欠稅28萬,已拖欠超兩年,公司目前的境況如何
味千拉麵欠稅28萬,已拖欠超兩年,公司目前的境況如何?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千拉麵的前世今生。
不過,疫情對餐飲的沖擊,可能不僅僅止於這一家,全國各地的實體經濟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所以不是他一家難。未來走向如何,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能不能關照到這家公司,如果關照到了,那很可能涅槃重生,反之,後續命運可能會更慘。
Ⅵ 味千拉麵怎麼那麼貴
在知乎有一篇火爆的帖話題:你為什麼不再去吃味千拉麵?
吃瓜群眾最多的回答是:價格高不說,紙巾還要收費!想錢想瘋了....
紙巾收費,不只有味千拉麵一家,也許,這只是眾人吐槽的一個病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味千拉麵,已逐漸走下高端面的台階!
味千拉麵,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個曾經以「一碗湯的鈣質含量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類的數十倍」為廣告語的拉麵品牌。但是很多人卻已經開始對它興致懨懨。現在走進味千拉麵店鋪,隨手拿起菜單看看,上面的菜品和價格已經遠遠超出了拉麵的范疇。除了主打拉麵菜品,還能看到韓式石鍋、粵式靚湯等等,以及各式的開胃冷盤。這種多元化感覺更像是一種病急亂投醫。
味千拉麵這個品牌來源自日本,在1996年被潘慰引入中國,同時並創建了味千控股有限公司。在2007年起至2010年,潘慰還連續四年蟬聯「胡潤餐飲富豪榜」首富,也使得潘慰獲得「拉麵女王」的稱呼。但飛的越高,摔的越慘,當了4年餐飲業首富後,味千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隨著入局餐飲業的玩家越來越多,餐廳數量的大幅增長和餐飲品類的日益細化和多樣化,味千拉麵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消費者的分流和客戶忠誠度的下滑的趨勢。
味千拉麵作為一家標準的傳統快餐企業,在商業地產處在萌芽時期之時, 味千拉麵享受過那時的地產紅利期, 好地段+低房租+產品的模式,這就是其先發優勢。但隨著時間遷移,越來越多的優秀餐飲品牌涌現,正餐、快餐、小吃化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從前的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快捷已經變得盪然無存。而味千依舊沒有針對新生的消費群體做任何改變,營銷方案依舊是10年前的玩法,毫無創新,缺乏趣味性,完全無法跟年輕消費者互動!
味千究竟遇到怎樣的困境?大致可以用以下幾點說明。
第一,市場環境今非昔比。如今我們身邊各類品牌層出不窮,當初味千拉麵先入為主進入洋拉麵消費市場的優勢已經沒有了。
第二,品牌老化毫無創新,產品結構單一。味千的消費場景過份依賴日式拉麵的市場定位,其濃烈的日式店鋪風格,一開始也迎合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但隨著店面的重復增加,出現審美疲勞只是時間問題。
第三,服務品質更不上市場節奏。由於業績不佳,味千拉麵卻通過降低人力成本,導致各種服務體驗質量下降。
第四,價格死貴。從最初的18元一碗到現在的幾十塊一碗, 味千拉麵很「穩定」地拉開了和其他拉麵的價格差距。
自從「骨湯門」事件後,很多味千拉麵門店的客流量一度減少,一個月之內市值縮水近79億港幣。品牌一度深陷危機,雖然後面味千拉麵門店銷售恢復了些,但還未等骨湯門事件平息,國內又掀起一陣抵制日貨的風潮。在這樣連續的打擊下,味千在中國持續遭到抵制和冷遇,到後來開店的速都不上關店速度。到了2016年味千拉麵頹勢稍有緩和,這主要得益於味千拉麵出資7000萬美元投資網路外賣,這一投資為其帶來了7.46億港元的賬面盈利。
然而,短暫的營收高峰並不能掩蓋其核心業務下滑的問題,曾經讓味千在困局中得以「緩口氣」的網路外賣沒了。今年11月末,味千中國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財報,營業額11.52億元,同比下滑2.5%, 凈利潤1.09億人民幣,同比下滑80.9%。門店數量也從2015年664家縮減到現在649家。如今,社會以80、90、00為主,也可以說是餐飲消費的主力軍。而這一人群隨著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對效率和健康也越來重視,輕食簡餐、新式茶飲等具有休閑調性的品類越來越受到青睞。要如何在快餐市場保持既有的優勢,重新俘獲消費者的青睞,這是味千拉麵扭轉眼下困局的核心問題。
味千還想再重振雄心嗎?答案是肯定的。轉戰國際機場,一口氣簽下了全球8000多個機場和歐洲市場門店的經營權。在國內商場餐飲竟爭激烈的情況下,這不失是一步好棋。於此同時還宣布,計劃在2017年新開100家味千拉麵店。目前,味千拉麵首家機場店已經落戶義大利羅馬國際機場。去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高達1億多人次,可以說潛在的消費者幾乎遍布世界各大機場,另外,與國內機場相比,國外大部分機場的餐飲環境相對更優,進駐的還全都是各大知名品牌,這對味千的品牌推廣,在無形中起到很有益處。
說起來拉麵的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並不是味千拉麵老了,而是其背後的管理太落後把這個品牌做老了。只有味千放棄原來的保守模式,積極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和習慣,勇於去創新突破,不斷的推陳出新,才不會被現局所困擾,從而使自身也屹立不倒。
4.2萬閱讀
搜索
排名第一的日本拉麵
和府撈面為何那麼貴
味千拉麵的真實感受
拉麵說99元任選6盒
和府撈面草本湯成分
味千拉麵董事長是誰
Ⅶ 味千拉麵是不是日本的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