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中國醫葯股票基金

中國醫葯股票基金

發布時間: 2023-01-14 12:46:52

1. 醫葯股全線大跌,為何四千億的葯明康德閃崩跌停

醫葯股尾盤跳水,尤其是CXO概念股出現集體下挫。其中,當日登陸科創板的百濟神州(688235.SH)開盤破發後,股價一直在低位徘徊,最終收報160.98元,跌16.42%,跌破192.6元的發行價。百濟神州是首家「A+H+N」三地同時上市醫葯企業。按照發行價192.6元計算,打新中一簽(即500股),當日收盤浮虧1.581萬元。

針對這次暴跌,有投資者爆料稱,「市場傳言葯明進了入美清單。注意風險。」也有人推測,或許和國內集采政策推進、醫保談判砍價有關,但上訴消息均未得到任何層面的證實。而葯明康德的股價閃崩,也登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

葯明康德的業績表現十分強勁,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2億元,同比增長39.8%;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35.62和31.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41%和87.81%。單季度收入和盈利水平也都創新高。

然而,面向CXO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未來及企業本身存在的風險,葯明康德也並非高枕無憂,其股價從今年7月最高點172.49元/股一路下跌。在此之外,葯明康德還遭遇股東、機構、高管的連番減持,而其中有股東更是因為違規減持而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

2. 醫葯基金還能買嗎

長期還是看好的,比較中國就是,白酒,消費,醫葯比較穩定。短期波動還是挺大的,去年是最好的買入機會,你可以去做定投基金。望採納。

3. 中國醫葯股票代碼是多少

1、中國醫葯的股票代碼是600056,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醫葯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有上市公司。股票簡稱為中國醫葯,股票代碼為600056,控股股東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0.68億元,是重點關注的三大央企制葯業之一。
2、中國醫葯的前身是中國科貿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8日,是由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獨家發起,以社會基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經原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體改生41號」原文件和原外交部「外經經政審字]773號」文件批准提出經貿合作,擁有員工2000餘人。公司經營范圍變更為:醫療器械(第三類:手術室、急診室、診療室設備及器械、醫用縫合材料及粘合劑、醫用高分子材料及製品。醫用電子儀器及設備、臨床檢查和分析儀器);經營保健食品;定型包裝食品的銷售;派遣海外項目所需的勞務人員。進出口業務;經營國際招標采購業務,承接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國際招標采購業務;從事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開發;承攬各類國外工程和國內國際招標工程;汽車銷售。
拓展資料
股票不僅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股份公司出具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向各股東發行的一種證券,作為持股憑證,以籌集資金,取得股利和紅利。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和交易。有了它,股東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錯誤經營所帶來的風險。每一股代表股東對企業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個上市公司都發行股票。同一類別的每一股股份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權。每位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取決於其持有的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組成部分,可以轉讓和交易。它是資本市場上主要的長期信貸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出資。

4. 重倉中字頭股票的指數基金有哪些

完全是中字頭的指數基金好像沒有,但是我們可以做個替代,用央企ETF替代這個,代碼159959,因為一般中字頭股票都是央企。中國中冶、中國建築、中國聯通、中國銀行、中國交建等。
1、中國中冶中國中冶以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為核心競爭力,以強大的冶金建設能力為依託,以工程承包、資源開發、裝備製造及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多專業、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2、中國建築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組建於1982年,是為數不多的不佔有大量的國家投資,不佔有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經營專利,以從事完全競爭性的建築業和地產業為核心業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3、中國聯通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於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國網通和原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中行)經孫中山先生批准,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
投資風格偏好於大盤股的基金持中字頭的股票多。中字頭的股票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公司一般都是中大型的,也就是國企央企背景居多,這種上市公司盤子一般都較大,所以持股偏好這樣的持中字頭會多一些。比如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這樣的成分股含中字頭較多。含中字頭個股多的基金特徵是在股票型基金中屬於較穩定的一類,這類公司一般情況下都很大了,更加穩定,但是通常增長能力相比中小盤個股會弱。但從整體來看,只要是股票型基金都是屬於高風險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
中字頭股票有:上證A股:600568 中珠控股 600038 中直股份 600428 中遠航運 600645 中源協和 600020 中原高速 600745 中茵股份 600610 中毅達 600280 中央商場 601608 中信重工 600030 中信證券 601998 中信銀行 600329 中新葯業 600373 中文傳媒 600528 中鐵二局 600522 中天科技 600158 中體產業 600088 中視傳媒 600138 中青旅 600084 中葡股份 601098 中南傳媒 600195 中牧股份 601898 中煤能源 600818 中路股份 600737 中糧屯河 600110 中科英華 603019 中科曙光 600872 中炬高新 600489 中金黃金 600053 中江地產 600634 中技控股 600500 中化國際 600675 中華企業 600252 中恆集團 600705 中航資本 600765 中航重機 600760 中航黑豹 600893 中航動力 600372 中航電子 601808 中海油服 601866 中海集運 600896 中海海盛 600026 中海發展 601989 中國重工 601618 中國中冶 601390 中國中鐵 601766 中國中車 601919 中國遠洋 601988 中國銀行 600056 中國醫葯 601106 中國一重 601179 中國西電 600118 中國衛星 601186 中國鐵建 601601 中國太保 601857 中國石油 600028 中國石化 601088 中國神華 600536 中國軟體 601628 中國人壽 601965 中國汽研 601318 中國平安 601600 中國鋁業 600050 中國聯通 600176 中國巨石 601800 中國交建 601668 中國建築 600877 中國嘉陵 601117 中國化學 601985 中國核電 600007 中國國貿 601888 中國國旅 601111 中國國航 600730 中國高科 601669 中國電建 600150 中國船舶 600595 中孚實業 600890 中房股份 600520 中發科技 600292 中電遠達 600764 中電廣通 603988 中電電機 600685 中船防務 600787 中儲股份 603126 中材節能 600970 中材國際 600654 中安消深圳A股: 000042 中洲控股 002423 中原特鋼 002448 中原內配 000544 中原環保 300018 中元華電 300327 中穎電子 000982 中銀絨業 000063 中興通訊 000715 中興商業 000099 中信海直 000839 中信國安 000657 中鎢高新 300364 中文在線 300270 中威電子 000957 中通客車 000540 中天城投 002659 中泰橋梁 002092 中泰化學 300435 中泰股份 002511 中順潔柔 000798 中水漁業 000685 中山公用 000758 中色股份 000506 中潤資源 300078 中瑞思創 300052 中青寶 300062 中能電氣 002445 中南重工 000961 中南建設 000930 中糧生化 000031 中糧地產 000157 中聯重科 002323 中聯電氣 002309 中利科技 300393 中來股份 002738 中礦資源 000970 中科三環 002657 中科金財 300035 中科電氣 300496 中科創達 002579 中京電子 000060 中金嶺南 002021 中捷資源 002779 中堅科技 300308 中際裝備 000039 中集集團 002129 中環股份 002542 中化岩土 000979 中弘股份 002364 中恆電氣 002145 中核鈦白 000777 中核科技 002163 中航三鑫 002013 中航機電 002179 中航光電 000768 中航飛機 000738 中航動控 300114 中航電測 000043 中航地產 002401 中海科技 300177 中海達 000951 中國重汽 000996 中國中期 000797 中國武夷 000035 中國天楹 002116 中國海誠 000009 中國寶安 300414 中光防雷 000018 中冠A 000931 中關村 002051 中工國際 002057 中鋼天源 000928 中鋼國際 300489 中飛股份 000736 中房地產 000887 中鼎股份 300172 中電環保 000151 中成股份 002471 中超電纜 002080 中材科技 000759 中百集團

5. 當前或為醫葯布局最佳時點 如何選出心儀的醫葯基金

如果要在A股選出一個長牛板塊,老司基覺著,醫葯應該是不多的備選項。

在過去的10年中,醫葯指數輕松跑贏了A股各大主流寬基指數。以中證醫葯100指數為例,近10年漲幅為 228.68% ,上證指數僅上漲 32.6% ,漲幅是同期大盤的 7倍 !同時,也跑贏了最具成長潛力中證500指數同期 106.31% 的漲幅,漲幅是其 兩倍。

醫葯板塊2019年有戲么?

醫葯板塊是2018年上半年絕對的明星,漲幅最大的行業,上半年牛基榜單、TOP10這種大多數都是醫葯基金;但進入下半年後,行業黑天鵝頻發,受假疫苗、4+7帶量采購等事件影響,整個板塊迎來重挫,不少醫葯股甚至一度腰斬。

經過大半年的持續跌幅,醫葯板塊估值也跌至近十年新低,當前中證醫葯指數市盈率約為 24倍 ,從2009年至今只有2011年左右的22倍低於這個值。與此同時,社保基金、機構、外資這類「聰明錢」在陸續買入醫葯。很多分析觀點認為,醫葯最至暗的時刻正在過去。

展望未來,醫葯本身屬於沒有發展天花板的行業,老齡化趨勢嚴重,未來需求也越來越大;近年來尤其2018年國家針對醫葯鼓勵政策頻出,受益於政策紅利的創新葯、醫葯流通和醫療服務等有望迎來收獲期。

老司基覺得,醫葯基金的投資機會已然來到!現在或為一個好的布局時點。

那麼,怎麼投呢?

1 、主動好還是被動好?

醫葯產業鏈很長且高度復雜,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有更大研究空間,能通過主動選股獲 取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

此前,華寶證券作為一份對比報告,他們在《主動VS被動:盤點行業主題型基金》研報中指出,無論是熊市、牛市、震盪市下, 主動 管理的行業主題基金均 可跑贏被動管理型指數基金 ,其中 醫葯行業、TMT行業、軍工行業 等行業主題基金連續三年(2016年至2018年三季度末)跑贏了同行業的被動管理型基金。

老司基選取了規模較大的29隻醫葯基金(名稱中含醫葯、醫療的)。發現不管是2019年以來、最近半年的短期業績,還是最近1年、最近2年、最近3年和最近5年的中長期業績,均是主動管理型基金勝出。

29 只規模居前的醫葯行業主題基金業績對比情況 (時間截至:2019年1月9日)

2 、主動基金如何選?

既然主動基金好,那麼該如何選擇呢?

以上主動管理的醫葯基金中,老司基將其中一隻標紅—— 中歐醫療 健康 。

管理中歐醫療 健康 的基金經理 葛蘭 ,是目前市場唯一一位具有美國醫學博士背景的基金經理。截至2018年底,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 健康 A過去兩年收益率 12.34% ,排名1/10;2018年前三季度申萬醫葯生物行業跌幅 -11.81% ,而中歐醫療 健康 逆勢獲得收益率 7.08% ,位列市場所有偏股混合基金(Wind)前五,大幅超越同期各主要指數以及醫葯行業指數。

那麼多主動管理,為什麼老司基偏說葛蘭,不單單在於業績和醫學博士背景,葛蘭還是一位特別擅長把握產業格局的基金經理, 在2017年三季度即提出三周期共振看好未來兩年醫葯牛市觀點,隨後一年中證醫葯大漲13.10%,中歐醫療 健康 漲幅達39.98% ;她還在2018年醫葯高位時設置了中歐醫療 健康 基金的限額。先於市場發現行情,不可謂不厲害!

3 、葛蘭新的一隻醫葯基金正在首發!

1月11日,「醫學博士」葛蘭的另一隻醫葯主題基金首發! 中歐醫療創新基金(A類:006228, C 類:006229 ,公開信息顯示發售期為1月11日-1月25日。

當前或為醫葯布局最佳時點,新基金發售值得重點關註:

一要關注中歐醫療創新聚焦創新葯投資方向 。美國創新葯占醫葯整體市場的規模是67%,日本達到68%,而中國佔比還不足20%,發展空間巨大;4+7帶量采購等政策影響更多的是仿製葯品,創新葯的投資價值愈加凸顯;且這兩年國家政策不斷對創新葯鼓勵,醫葯的未來在創新!

二要關注中歐醫療創新是一隻均衡配置A+H股 ,最多50%倉位可投港股的股票型基金。港交所新規(還未盈利的 科技 生物類公司可在港股上市)為港股醫葯投資帶來新機遇,眾多優秀創新型生物 科技 類公司已積極布局香港上市。且國內優秀葯企分布在A股港股,同時布局,更能把握機會,同時也分散投資風險。

三要關注交易費率 ,目前中歐醫療創新在螞蟻財富、天天基金的各銷售平台都可以買到,不過老司基注意到在中歐官網和中歐錢滾滾APP認購折扣最低,0.1折的認購費率。

以上為老司基研究一番後的心得, 總結一句話:醫葯行業的至暗時刻正在過去,看好醫葯板塊就即刻上車吧。

本文源自老司基一枚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6. 為什麼醫葯板塊的基金錶現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政府集中采購導致葯費暴跌

「醫保局動真格了,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業的銷售費用了。」一家中標的葯企人士向記者感嘆,還有一位葯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標難受,不中標更難受。」
前幾天,國家首次「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的投標談判在上海舉行,集中采購的結果是葯價暴跌,正大天晴葯企的恩替卡韋降幅超90%。恩替卡韋被譽為乙肝用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葯吉非替尼降價75%。
這次參與集中采購試點的共有31種葯品,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平均降幅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的試點大獲成功,4 7總共11個城市的31種葯品采購價直接被腰斬了,而采購價的降低,必然導致葯品銷售價的降低,而試點的開門紅也會導致國家迅速大范圍推進采購葯品的范圍,換句話說,困擾中國人很多年的高葯價問題,有望得到徹底的根除。
中國葯價有多虛
中國的葯價不僅高,而且很虛,虛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葯企,列支的營銷費用,居然佔到營收的60%,遠遠超過國際葯企10%的標准。
換句話說,葯廠賣出去100億的葯,銷售成本就佔了60億,而國際通用標准大概是10億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葯企的研發費用卻是出了名的低,遠遠低於國際標准。重營銷輕研發導致中國醫葯界回扣橫行,而新葯研發能力極低。
僅僅被央視公開報道點名的醫葯回扣亂象,包括但不限於:
2010年,葯價虛高1300%的「蘆筍片事件」,湖南湘雅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3.5%;
2011年,虛高達2000%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北京公立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0%;
2013年,漳州醫療腐敗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葯價的50%用於回扣;
2013年,「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其副總裁梁宏在供述中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到葯價的30%,每年的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兩地葯價虛高近10倍,醫生回扣佔到葯價40%
這動不動就10~20倍的利潤,意味著成本價只有零售價的10%,甚至只有5%,中間的巨額利潤,都被層層剝削了,最後讓患者來買單,導致中國的葯價高企,但是葯廠實際利潤並不高,研發能力薄弱且極其重視營銷,不給回扣而重視研發的葯廠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集中采購曾讓葯價暴漲
實際上,中國葯價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如何解決高葯價問題成了政府的心頭病,提出的解決方案千千萬,通過政府集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集中招標,通過巨大的采購量來壓低價格,讓患者得到實惠。
聽起來似乎沒問題,政府手底下有那麼多公立醫院,全部聽政府號令,而公立醫院就診患者的數量佔到總就診量的90%,換句話說消耗的葯品,也是90%,把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來和葯廠談判,不可能拿不到好價格。而政府出面帶量集中采購來降低價格,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關部門就開始推行以量換價」,讓葯物進行集中采購,帶量招標,試圖取得價格上的優惠,降低葯價。在外國,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價格,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外國市場競爭激烈,葯價透明,本來就很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降低實屬難得。引入中國後,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葯價。
中國醫葯部門不僅實行了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還對醫院葯價進行行政限制,不允許醫院以葯養醫,曾經只允許加價15%,後來乾脆實行零差率,一分錢都不允許加價,什麼價格采購的,就什麼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給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購量集中起來進行招標獲得最低價格,然後不加價賣給患者,葯價一定很便宜了吧,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行集中采購和零差率二個政策後,葯品的采購價年年增高,高葯價問題越演越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震驚了,這怎麼可能,這套方案怎麼看都沒問題啊,降低葯費利國利民十拿九穩,怎麼最後居然導致葯費連年增高,這不科學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外國行之有效的帶量集中采購降低葯價的辦法,到了中國不僅無效,反而導致葯價升高。
原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套方案里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標是由政府集中組織的,但是采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行決定的,用哪個葯,用多少,是由每個醫院自己定,或者說,是由每個開處方的醫生來決定。
所以這些葯廠們想出了一個新點子,高中標價高回扣,把中標采購價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潤空間做成回扣給開處方的醫生,以及整個醫葯管理鏈條上的一系列人,瞬間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銷量大增,所有的醫生都在瘋狂的開這家葯廠的葯。
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葯品則陷入了一個很窘迫的情況,醫生不願意開這個葯,沒有銷量,下場和沒中標是一樣的。
同一款葯品,有人出低價,高價怎麼可能中標,當然不可能啦,競標的規則就是價低者得。要規避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不是同一款葯品就可以了,同樣的葯灌裝到另外一個包裝里,取另外一個名字,上報給葯監局拿一個批號,當新葯賣,既然是剛「研發」出來的「新葯」,那自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你報多高,也沒有競爭者,因為這款葯全國只有你這一家有。
例如,傳統的青黴素,價格極低,不過你們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因為按照集中采購制度,根本賺不到錢,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葯廠自行「研發」的XX黴素,號稱改良版的青黴素,實質上還是青黴素,不過中標價立刻暴漲十倍甚至幾十倍,然後就有利潤空間給回扣了。
所以,新葯的審批權立刻火了,醫生的處方權也立刻火了,帶來的問題是葯監局這些年被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官,基本都是有審批權的那些人,而基層的醫生吃醫葯代表的回扣,已經從密布新聞,變成不算什麼新聞了。
所以,在央視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丑聞中,葯價虛高2000%,出廠價0.6元,北京市中標價高達11元,醫生的回扣為每支4.4元,而山東一個街頭小診所,進貨價為0.64元,賣給患者為2元。所謂的集中采購降低葯價,完全形同虛設,整個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進行采購,不僅沒有壓低價格,反而瘋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購導致葯價大降
看完了中國葯價的歷史,只能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這次的新集中采購導致中標價暴跌這么厲害呢,他們雙方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否則中標價依然絲毫不會變,這次的新規最大的改變在於收回了公立醫院自定采購量的權利。
現行的集中采購制度,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未必代表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葯企需要對醫院進行二次公關,醫院則進行二次議價,導致中標結果形同虛設。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新的采購制度實行招采統一,什麼意思呢,就是招標會上要明確采購量,由這些城市下屬的公立醫院,提前確認未來一段時間的某葯品的需求量,匯總給醫保局之後,由醫保局統一采購,然後下發給公立醫院,實現真正的帶量采購。
這個創新之舉,等於沒收了醫生的處方權,因為醫院失去了采購權,院里就這么多存貨,你開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報備,醫保局幫你買,你還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沒有特殊的疾病大爆發,對各項葯品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不會有大的波動。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長詹積富在公開場合表示,醫保局的主要任務是讓醫務人員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機會,讓醫務人員不敢再去拿回扣。通過這個制度,他們完全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廢除高葯價存在的基礎。
正是因為廢除了中間的回扣環節,讓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銷量,所以各葯企報出的中標價格立刻斷崖式下滑,中標平均價直接來了個腰斬,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葯企迎來長期利好
這次集中招標,讓葯企的中標價大幅度下降,導致醫葯股大幅暴跌,沒中標的幾個甚至跌停,市場看到價格降了,就解讀為利空。
按正常的思維來看,價格降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麼,但是如果深究這件事可以發現,價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錢,對葯企本身的利潤沒有太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醫葯市場一直重回扣,輕研發,是否能研發出新葯不重要,砸錢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給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葯換新瓶,也能躺著賺大錢。
這種風氣是典型劣幣驅逐良幣,缺乏研發能力會直接斷掉中國醫葯進步的根基,廣大基層患者還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葯企喜歡給回扣嗎?不喜歡,但是如果別人都給自己不給,自己就被市場消滅了,有關部門從制度上杜絕給回扣的空間,不僅僅是對患者好,也是對葯企好,這樣才能讓葯企腳踏實地,把心思都放在研發上,消除市場競爭亂象,正本清源,我認為對葯企來說,是構成長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國家醫保局下發《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按照這11個城市所有公立醫院2017年同品種采購量以60-70%核算,承諾用量進行集中采購,在12月6日進行了首批公開采購,導致了中標價格腰斬式暴跌。
目前只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進行采購的,也僅僅只有31種葯品。
但是鑒於首次試點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辦法會迅速推廣到全國所有城市,而且會覆蓋到所有的葯品,那個時候,全國所有的患者會看到一個奇觀,所有葯品的平均價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不會太久,高價葯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益人,很快你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
望採納

7. 哪一個醫葯基金比較好

由於仿製葯的利潤快、可預測性強,國內仿製葯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目前,而創新葯由於研發周期長、風險高,過去沒有企業願意嘗試。就連創新領域的領先者恆瑞也有80%的收入來自仿製葯。如今,這種格局正在改變,恆瑞葯業、復星制葯、石化集團等醫葯龍頭股正逐步轉型為創新葯物,成為領先的“科技”醫葯企業。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更傾向於滬深300醫葯和中葯指數。原因在於目前研發創新葯物的制葯企業以龍頭企業為主,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隨著未來仿製葯向創新葯的轉變,領先企業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壁壘,馬修效應將繼續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滬深300葯是最好的。醫葯行業的政策風險較大,因此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令人困惑的現象,平靜並增加頭寸,醫葯行業值得10年的行業指數基金。

8. 定投十年賺10倍 醫葯行業指數基金怎麼選

A股遭遇大利空,千股跌停的局面時隔兩年,又重現在廣大投資者面前。我們雖無法預測市場,不知道接下來指數是漲是跌,但我相信,下跌的空間有限,可以利用這個時機,輕倉布局自己心怡的板塊,比如醫葯行業,養老行業。

我個人對醫葯行業是比較感興趣的,曾經定投過1支醫葯的主動型基金,堅持了兩年,感覺是一款抵禦風險的產品,但這款基金醫葯成分股只佔50%不到,不符合我的預期,後來果斷出手了。碰到現在股市估值殺了又殺的時機,准備入手定投醫葯類的指數基金。

為啥對醫葯類行業情有獨鍾呢?

目前我國的國情會推動醫葯行業保持長期穩定的增長。我國目前正在逐步走向老齡化,老齡人口患病的概率、醫療需求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據統計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周歲以上的人口達到了1.5億人,占總人口的10.8%。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比例將超過30%。老年人口的持續增多是推動醫葯行業穩健增長的第一動力。一是我國的老齡化推動醫葯行業增長。

二是就醫用葯是居民的剛性需求。 每個人都離不開生老病死,人都會生病,生病就會看醫生吃葯,這是居民的剛性需求,這個需求不會因為經濟不景氣、自然災害等原因而減少。

三是中外醫葯指數實踐的檢驗。 絕大多數國家裡,以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來看,醫葯行業都是不錯的行業。醫葯指數是經濟危機中非常具有價值的避險板塊。即使宏觀經濟不好,醫葯行業整體表現也好於宏觀經濟。

從日本股市來看,1992年到2012年間,日經指數下跌25.6%,而醫葯指數上漲了92%;從美國股市來看,從1989年9月到2014年7月,標普500指數上漲了465%,而同期標普500醫葯指數上漲了969%,醫葯行業的漲幅是標普500的2倍多;從A股數據來看,假設2004年底,投資1000元到醫葯行業上,那麼到2017年的5月,最初投資的1000元,會變成9383元,能收獲9倍多的 收益 。

有哪些醫葯指數可以供我們選擇呢?

目前,市場上有7類醫葯指數可以供我們篩選,分別是中證醫葯指數、中證醫葯100指數、上證醫葯指數、全指醫葯指數、細分醫葯指數、300醫葯指數、500醫葯指數。

中證醫葯指數:又稱中證800醫葯指數,是從中證800指數中挑選醫葯行業。

中證醫葯100指數:從滬深A股中挑選出日均總市值前100位的醫葯衛生相關行業公司股票組成樣本股,每隻股票買入相同的金額,基日為2004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

上證醫葯指數:只投資上交所的醫葯衛生行業。

全指醫葯指數:從中證全指樣本股醫葯衛生行業內選擇流動性和市場代表性較好的股票構成指數樣本股,它覆蓋的醫葯公司是最全的。

細分醫葯指數:挑選醫葯行業細分領域的主要公司。

300醫葯指數:挑選了滬深300指數里的醫葯行業公司。

500醫葯指數:挑選了中證500指數里的醫葯行業公司。

從歷史數據看,7個醫葯指數中,中證醫葯指數、中證醫葯100指數、全指醫葯三個指數有一定的影響力,流動性也比較好。從2005年到2017年12年以來的走勢看,表現最好的是中證醫葯100指數,12.5年增長了11.7倍,遠遠領先滬深300和紅利指數。

應該選哪只醫葯指數基金定投呢?

就我個人的觀點,我會考慮選擇中證醫葯100指數。

一是中證醫葯100指數的樣本選取方法比較科學。 以滬深兩市全部A股(非ST、*ST股)作為樣本空間。 它的選樣方法,首先,將樣本空間中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排名在滬深兩市A股(非ST、*ST股)後20%的股票剔除; 其次,剩餘股票中按照中證行業分類標准將歸屬於醫葯衛生和葯品零售行業的公司股票納入醫葯主題; 最後,由醫葯主題股票中過去一年日均市值排名前100的股票構成中證醫葯100指數樣本股。

二是中證醫葯100指數的估值比較合理。 醫葯1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是33.48,市凈率4.43,股息率0.73%,ROE13.22%,雖不是低估,但也卻是在合理空間。從歷史PE走勢來看,醫葯100指數估值常年在30與40之間徘徊,是屬於估值沒怎麼變化而股價早已經漲上天。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醫葯板塊優秀的成長性。

三是中證醫葯100指數的權重股基本上都是醫葯行業的龍頭。 它的權重股包括泰格醫葯、衛寧健康、康泰生物、長生生物、片仔癀、樂普醫療、愛爾眼科、通策醫療、凱萊英、安圖生物等,這些權重股大都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行業龍頭企業。

從歷史數據來看,醫葯100指數是一個十年十倍的指數,而且這種行業龍頭企業為主的指數市場也願意給更大溢價。目前市場上有兩只跟蹤中證100醫葯指數的基金,分別是國聯安中證醫葯100指數(000059)以及天弘中證醫葯100指數(001550/001551).

國聯安中證醫葯100(000059),場外申購,2013年8月成立,基金規模16.87億元,近1年漲幅5.89%,成立以來漲幅56.78%。

天弘中證醫葯100(001550),場外申購,2015年6月成立,基金規模1.25億元,近1年漲幅9.29%,成立以來漲幅—19.52%。

對比兩個產品,我會選擇國聯安中證醫葯100(000059)作為定投標的,定期定額定投。

熱點內容
突破歷史新高的股票好嗎 發布:2025-02-06 15:13:21 瀏覽:427
股市三醫是指什麼 發布:2025-02-06 14:24:20 瀏覽:536
怎麼看待股市熊市 發布:2025-02-06 14:22:35 瀏覽:101
超華科技股票預測 發布:2025-02-06 14:09:24 瀏覽:180
金晶科技股票東方財富股吧 發布:2025-02-06 13:58:00 瀏覽:176
中國交建歷史股票 發布:2025-02-06 13:57:17 瀏覽:331
股票期權價格的影響因素不包括 發布:2025-02-06 13:29:03 瀏覽:574
期貨為什麼不能重倉全倉 發布:2025-02-06 13:09:44 瀏覽:35
基金漲百分3是多少收益 發布:2025-02-06 12:58:10 瀏覽:642
貨幣t2是什麼 發布:2025-02-06 12:58:06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