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北向資金月統計
Ⅰ 股票資金流入和流出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和市值增加沒關系,市值是當前股票當前價格與流通股的乘積;
應該將主動買入的每筆成交金額之和減去主動賣出的每筆成交金額之和,這個才是資金流入的量,資金大於0,流入;反之,流出
也不能單純計算內外盤差價,要看每筆成交的價格,最後加總
Ⅱ 北向資金月內凈流入超400億創6個月新高 外資抄底滯漲股(名單)
數據統計,截至11月28日,北向資金年內累計凈流入2721.68億元,其中滬股通1626.58億元,深股通1095.10億元。11月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入410.05億元,創6個月新高,其中滬股通累計凈買入276.15億元,深股通累計凈買入133.90億元。
北向資金凈流入額創6個月新高
從周資金流向看,除上周小幅近流出21.97億以外,11月各周北向資金均實現近流入,其中截至11月2日當周凈流入金額高達346.33億元,流入規模創歷史新高,分析認為,這與此前政策暖風頻吹以及「減稅」預期有關。
從11月外資的行業配置情況來看,食品飲料、金融、醫葯是其青睞的前三大行業,「喝酒吃葯」的避險特徵仍較為明顯,其中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五糧液、恆瑞醫葯均獲得外資積極增持。
凈流入行業分布
飛科電器、益豐葯房、春秋航空、萊克電氣、老白乾酒、廣信股份、上海機場、四方科技等北向資金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下降超過2%,比如飛科電器的持股數量由963.44萬股降至170.80萬股,益豐葯房持股量由2328.10萬股降1812.34萬股,疊加限售股解禁因素,持股比例下降較多。
外資也已經成為股市與債市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最新央行調查統計司披露到9月底的數據測算,目前QFII和RQFII使用額度總額約為6900億人民幣,陸股通北上資金累計流入6107億人民幣,按流通市值計算A股中外資持股佔比為3.4%,按自由流通市值計算A股中外資持股佔比約7%,海通證券預測,假設未來7年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外資持股佔比(按自由流通市值計算,下同)從目前的7%提高到15%。則長期看外資有望給A股帶來約2.76萬億的增量資金,按7年計平均每年約4000億的增量資金,保守看亦有3000億的增量資金。外資持續流入將改變A股生態,將降低市場波動率,強化龍頭效應。
數據顯示,在11月北向資金加倉力度明顯的個股中,華聯控股、通威股份、新綸科技分別實現了23%、32%和26%的漲幅。以通威股份為例,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從月初的0.66%升至2.45%。華聯控股持股比例也由0.18%升至2.67%。
月內加倉力度居前的個股
北向資金加倉幅度居前,11月份不少公司股價仍下跌,我們選股持倉比例提升0.3%以上的公司,情況如下:
北向資金加倉股價仍下跌的公司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Ⅲ 凈流入超300億元!5月北向資金買買買
5月交易結束,整個5月,A股呈現震盪態勢,上證指數累計下跌0.27%,深證成指累計上漲0.23%,創業板指累計上漲0.83%。而5月份,市場重要增量資金來源――北向資金不斷凈流入,持續加倉A股。數據顯示,5月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301.11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凈流入83.24億元,深股通資金凈流入217.88億元。北向資金僅在7日、13日、14日、22日出現凈流出情況。以上證指數為例,其他交易日無論市場是漲還是跌,北向資金均表現為凈流入。
5月北向資金流向情況
在北向資金的持續凈買入下,5月28日,深交所對華測檢測(300012)、泰格醫葯(300347)、索菲亞(002572)和美的集團(000333)4隻股票發出外資持股預警,這是 歷史 上首次同時對4隻股票預警。
北向資金持股市值達1.52萬億元
5月北向資金凈流入超300億元,在持續加倉的情況下,其持股市值也在不斷增長。數據顯示,北向資金持股市值由4月末的1.45萬億元增長至5月末的1.52萬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中國企業已得到全球資本認可,外資流入速度預計會越來越快。
從目前來看,北向資金如何持股?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向資金共計持有2119隻個股,其中滬市個股903隻,深市個股1216隻。
在個股持股量方面,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北向資金對147隻個股持股量超過1億股,其中對平安銀行(000001)、方正證券、農業銀行(601288)、長江電力(600900)、分眾傳媒(002027)、工商銀行(601398)、美的集團、中國建築的持股量超過10億股。
北向資金持股超10億股個股
在持有流通股比例方面,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北向資金對上海機場(600009)、華測檢測、索菲亞、生物股份(600201)、韋爾股份(603501)、方正證券等32隻個股的持有流通股比例超過10%,持有流通股比例超10%的個股從4月末的28隻增加到5月末的32隻。
北向資金持有流通股比例超10%個股
在持倉市值方面,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北向資金對26隻個股的持倉市值超過100億元,其中對12隻個股持倉市值超過200億元。對貴州茅台(600519)的持倉市值最大,達到1458.84億元。
北向資金持股市值超200億元個股
從北向資金持股量居前、持有流通股比例居前和持倉市值居前的個股情況來看,5月份北向資金重倉股多數被北向資金加倉。在持倉市值超200億元的個股中,僅有五糧液(000858)、中國國旅(601888)、平安銀行被減倉。
北向資金猛烈加倉藍籌股
在震盪的5月市場中,除重倉股多數被加倉外,還有哪些個股獲得北向資金的明顯加倉?
數據顯示,5月份北向資金共計加倉751隻個股,對其中84隻個股的加倉股數超過1000萬股。加倉股數居前的個股為恆瑞醫葯(600276)、中聯重科(000157)、愛爾眼科(300015)、濰柴動力(000338)、三一重工(600031)、TCL 科技 (000100)、分眾傳媒、郵儲銀行(601658),加倉股數分別為0.98億股、0.90股、0.77億股、0.75億股、0.71億股、0.67億股、0.58億股、0.53億股。從加倉股份數居前的個股來看,北向資金對藍籌股加倉猛烈。
5月份北向資金加倉股數前十個股
從持有流通股比例情況來看,數據顯示,5月份北向資金對51隻個股的持有流通股比例增加1%以上,其中對移遠通信(603236)、掌閱 科技 (603533)、索菲亞、韋爾股份、德邦股份(603056)的持有流通股比例增加超過3個百分點。
北向資金增持流通股比例前十個股
從持倉市值變動情況來看,數據顯示,5月份北上資金對18隻個股的持倉市值增加超過10億元,其中對貴州茅台、美的集團的持倉市值增加超過100億元,分別為122.27億元、102.87億元。在市值增加額前十的個股中,5月份股價均上漲。
北向資金持倉市值增加額前十個股
外資仍將持續加倉A股
在5月市場震盪之下,北向資金加倉超300億元,其中藍籌股被明顯加倉,5月28日深交所更是 歷史 上首次對4隻股票發出外資持股預警。而在資本市場不斷開放的背景下,分析人士認為外資將持續流入A股。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大的環境下,優質核心資產龍頭公司有望享受確定性溢價。
海通證券表示,外資流入A股是確定性較大的長期趨勢,原因有二:一是外資「想」配A股。基本面上看,我國經濟在全球的重要性於過去幾十年迅速提升,A股基本面長期向好,從而吸引外資配置A股。此外,從組合角度看,A股與全球股市相關性低,可以降低全球權益投資組合的風險。二是外資「能」配A股。從2003年引入QFII至近幾年,三大國際指數相繼將A股納入指數體系,A股對外開放不斷加速,外資流入A股還有很大空間。
對於2020年的外資流入,海通證券表示,總量上,預計全年外資凈流入3000億元左右,結構上,外資風格可能更加均衡。
Ⅳ 北向資金連續第十周凈流入,持續買入科技、機械設備(附表)
雖然機械設備行業內個股在上周出現回調,但北向資金依然逆勢大筆介入。三一重工繼5月11日至15日當周被北向資金增持千萬股之後,上周繼續大手筆增持達4882.75萬股,是上周北向資金增持數量最多的公司,截至上周五,陸股通持有三一重工8.09億股。
北向資金上周增持數量第二位的是機械設備行業的中聯重科。同樣,中聯重科在5月11日至15日當周獲得北向資金增持3300多萬股,上周再度被重倉增持3247.36萬股,兩周合計增持近6600萬股。
上周A股在2900點遇阻回調,特別是上周五,一根大陰線跌破了滬綜指各條短期均線,但北向資金毫不畏懼,依然持續凈買入79.49億元,這是北向資金連續第10周凈買入,顯示其在2900點之下持續穩步布局A股。
從北向資金增持股份占公司股份的比例來看,超過1%的共有12家。通信行業的移遠通信5月份以來受到北向資金的持續加倉,雖然上周公司股價也處於回調之中,但北向資金再度增持39.35萬股,增持比例為1.76%,是上周增持比例最高的公司。統計顯示,4月末,北向資金持有移遠通信的比例僅為6.77%,上周末,持股比例已經達到12.41%,5月以來增持了5.64%。此外,韋爾股份、索菲亞、啟明星辰、掌閱 科技 、王府井、安科生物、中航光電等多家公司連續兩周被北向資金增持比例超過0.5%。
Ⅳ 9隻股獲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
6月12日上榜深股通、滬股通成交活躍榜個股中,9股獲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分別是溫氏股份、伊利股份、五糧液等。
證券時報股市大數據新媒體「數據寶」統計顯示,6月12日北向資金合計成交366.73億元,成交凈買入12.86億元。上榜深股通及滬股通活躍股榜個股合計成交85.38億元,凈買入金額12.52億元。
6月12日上榜的成交活躍股中,有15股獲北向資金成交凈買入,貴州茅台凈買入為6.03億元,凈買入金額居首;中興通訊凈買入2.96億元,凈買入金額位居其後。從近期凈買入情況看,有9股已被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溫氏股份已連續7日獲凈買入,期間累計成交金額27.00億元,成交凈買入6.00億元,股價表現上,該股獲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期間累計下跌1.35%。(數據寶)
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個股
註:本文系新聞報道,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Ⅵ 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出38.25億!加倉這些板塊
統計數據顯示,9月13日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出38.2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5.92億元,深股通凈流出32.33億元。北向資金成交金額達到1354.26億元,佔A股當日總成交金額比重為9.26%。
從個股來看,寧德時代、招商銀行、萬華化學、東方財富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增持規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別達到7.40億元、3.67億元、3.49億元、2.84億元。五糧液、中國鋁業、貴州茅台、合盛硅業等獲北向資金減持規模居前,減持市值分別為7.74億元、6.48億元、6.03億元、4.35億元。另外,睿創微納、瀾起 科技 、中國通號、傳音控股等連續3天獲得北向資金增持。
據e公司測算,增減持變動1000萬元以上的個股中,富臨精工、寶通 科技 、凱撒文化、智度股份等獲北向資金大幅增持,分別為328.86%、64.54%、50.92%、44.60%。而濱化股份、金雷股份、凱撒旅業、南京熊貓等減持幅度較大,分別減持70.99%、54.51%、52.12%、47.60%。
從行業來看,本期非銀金融(9.85億元)、房地產(7.54億元)、交通運輸(7.15億元)等行業板塊獲北上資金偏好,資金凈買入較為明顯。
(此稿由證券時報e公司寫稿機器人「快手小e」完成。)
Ⅶ 6隻股獲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
7月12日上榜深股通、滬股通成交活躍榜個股中,6股獲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分別是五糧液、中國國旅、伊利股份等。
證券時報股市大數據新媒體「數據寶」統計顯示,7月12日北向資金合計成交305.77億元,成交凈買入14.59億元。上榜深股通及滬股通活躍股榜個股合計成交89.18億元,凈買入金額6.02億元。
7月12日上榜的成交活躍股中,有12股獲北向資金成交凈買入,溫氏股份凈買入為2.58億元,凈買入金額居首;隆基股份凈買入1.99億元,凈買入金額位居其後。從近期凈買入情況看,有6股已被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中國國旅已連續3日獲凈買入,期間累計成交金額9.87億元,成交凈買入2.85億元,股價表現上,該股獲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期間累計上漲3.16%。(數據寶)
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個股
註:本文系新聞報道,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Ⅷ 40億!北上資金本月首現單周凈賣出 連續逆市加倉這只金融股
南溫北冷
統計顯示,12月17日至21日,通過滬、深股通北上資金合計成交937億元,成為12月份以來周成交金額首次回落至千億元以下, 期間北上資金凈賣出39億元 ,其中深股通通道成為資金出逃重災區,凈賣出約合25億元。
相比,南下資金通過港股通保持第二年度小幅凈買入,合計7.68億港元,出現「南溫北冷」局面。下周港股市場將進入聖誕假期。 整體來看,今年來互通市場呈現「南冷北熱」,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約2915億元,南下資金凈買入805億港元。
今年以來各月滬港通凈買入金額(億元,億港元)
今年以來各月深港通凈買入金額(億元,億港元)
與此同時,港股上市新經濟公司頻現破發。數據顯示,科技股上市熱潮推動香港新股交易價值達到357億美元,領先於紐約證交所。不過,融資額不低於1億美元的公司在上市第一個月中平均下跌6.2%,創2008年以來最差回報表現。根據追溯至1994年的數據,經過IPO規模加權之後,這一指標的平均跌幅達到創紀錄的6.9%。
對此,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發文指出,港股的新股發行發行價和交易價格是由買賣博弈產生的,破發與早期的私募投資者給出的估值較高以及早期市場上新經濟公司的新股供應較少等因素有關,加上新上市機制生效時間並不長,市場參與各方需要時間來適應合理定價,而成立不久的新經濟公司也需要一些時間來向市場證明其真實的內在價值。
另外,隨著互聯互通市場深化,內地資金將進一步深入參與新經濟體交易。港交所與內地滬、深交易所就同股不同權架構標的納入港股通交易范圍達成一致,預計相關規則在2019年中生效實施。
加倉金融股龍頭
從互通資金調倉情況來看,北上資金近期持續增持金融股龍頭,逆勢加倉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作為成交活躍股分別獲凈買入約10億元和5億元。
招商銀行上周罕見連續下跌,累計重挫約10%。 期間有香港市場傳言稱,招行內部定調2019年營收零增長,凈利潤增速降至個位數,招致12月20日該股A、H股同步下跌,領跌整個銀行板塊。事後公司方面予以否認,多家券商也發文力挺。 而北上資金在12月19日至21日連續逆勢加倉,連續凈買入,最新持股比例已經達到3.27%。
有市場人士認為,部分公募基金年底存在流動性需求,外加今年股票型基金普遍不理想,鑒於流動性需求和基金排名需求,銀行股作為公募基金的重倉股,且銀行股作為大市值股票,拋售回籠資金成為部分公募基金的首選。
不過,滬、深股通標的中,其餘銀行股被大幅凈賣出。比如,同期民生銀行被凈賣出近2億元,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等,均遭超過1億元凈賣出。
另外,由於美聯儲加息和美國政府關門的威脅下,上周原油市場大幅下跌。在此背景下,北上資金減持了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據e公司推算金額約在3億元和1億元;部分化工股獲增持,包括嘉化能源、康得新和桐昆股份。
【外資】 全年買入近3000億!外資最後一月這樣部署 這29股成2019當頭炮?
【 公募】 黎明前的黑暗?四大「價值投資神股」走下神壇 基金護盤也逃不脫補跌?
點擊查看>>>主力調倉路徑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原標題:40億!北上資金本月首現單周凈賣出,連續逆市加倉這只金融股,今年凈買入近3000億!)
Ⅸ 北向資金早盤已凈流入超70億元 「聰明資金」為何大舉掃貨
三大股指早盤持續上漲,截至發稿,滬指漲1.7%,創業板指漲1.9%,北向資金凈流入超70億元。
北向資金連續5日大掃貨
山西證券認為,中長期來看,權益市場經歷了較長時間較大幅度的調整,內外部風險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情緒面的沖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和緩解主要指數的市場估值有所回落,安全邊際有所提升。因此投資者可考慮適度提升對A股資產的關注,但仍需持續關注經濟、政策、外圍的動態變化對A股市場的潛在影響。
自8月27日MSCI二次擴容開始,A股近期迎來納入國際指數及擴容密集期。從8月27日至昨日的7個交易日中,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279億元,和國內機構資金較為志同道合的是,這些外資也熱衷於「喝酒吃葯」。
昨日,北上資金凈買入49.74億元,連續5日凈流入。事實上,自8月27日MSCI第二次擴容生效以來,北上資金呈現持續凈流入態勢。統計顯示,7個交易日中僅8月28日小幅凈流出,其餘6個交易日均為凈買入,合計金額278.98億元。僅進入9月份以來的3個交易日,北上資金的凈買入額已經超過100億元。
從北上資金交易活躍度來看,在MSCI第二次擴容後,滬股通資金錶現得更為積極,合計金額為196.19億元,深股通則只有82.79億元。
進一步統計顯示,近6個交易日(8月27日至9月3日),北上資金增持的個股在1000萬股之上的股票有65隻,銀行是其買入的主要標的,買入股份前五位的均為銀行,其中農業銀行凈買入高達1.01億股,民生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分別凈買入6081萬股、5743萬股、4976萬股和4168萬股;此外,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上海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的凈買入量均在百萬股之上。
而從北上資金增持股份占股票流通股比例來看,顧家家居的持股從8月26日的166.77萬股猛增到9月3日的214.78萬股,增持股份佔比高達3.66%;祁連山、海興電力、三六零、吉比特、王府井、老闆電器、恆立液壓、宏圖高科、陽光照明和中鋁國際等10家公司的增持比例在1%至2%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資金的此輪增持中,醫葯生物行業受到追捧,眾生葯業、國葯股份、昆葯集團、葯明康德、瑞康醫葯、亞太葯業、昭衍新葯、康緣葯業等都是被其重點買入的股票。絕味食品、酒鬼酒、洽洽食品等食品飲料個股也受到追捧。
從整個8月北上資金調倉動向來看,醫葯生物、家用電器和食品飲料加倉比例較大,分別加倉0.52%、0.29%和0.28%。其他加倉比例較高的包括計算機、房地產和輕工製造等。
9月份,股市迎來了國際指數對A股密集擴容的窗口期,A股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北上資金有望保持凈流入趨勢。A股富時羅素指數擴容並納入標普道瓊斯指數,並於9月23日開盤前生效,招商證券預測,兩者將分別帶來被動增量資金約40億美元和11億美元,按照匯率7計算,合計約人民幣350億元。(大眾證券報)
(雲水長和)
Ⅹ 北向資金多少算多
北向資金最多可占流通股:2209隻股獲北向資金持有,合計持股量904.60億股,持股市值為2.32萬億元。以持股量佔比統計,41隻股北向資金持有總股本的比例超過一成,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在10%以上的有62隻。互聯互通機制下,北向資金成為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北向資金最多可占流通股:2209隻股獲北向資金持有,合計持股量904.60億股,持股市值為2.32萬億元。以持股量佔比統計,41隻股北向資金持有總股本的比例超過一成,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在10%以上的有62隻。互聯互通機制下,北向資金成為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北向資金持股比例最高不能超過總股本30%,達到28%就被限制買入只允許賣出,大族激光,深圳機場已被限制買入,有很多股票股票也近28%,多虧管理層高明設計了此限制,否則,外資會不知惡意收購了多少家公司。金融安全,時刻警惕!國人要愛祖國的公司和股票,否則危險就會到你身邊。
北向資金真的就是聰明的外資嗎? 北向資金多少算多
一文帶你搞懂北向資金!!!
我國A股的蛋糕很大、債券收益也比國外高一些,沒有資本能拒絕這種誘惑。
但由於我國的外匯和資本市場仍然存在較為嚴格的管制,外國資金不能直接投資A股,需要進行一定的轉換。
於是國家就為它們提供了兩條路。
第一條路,成為QFII或者RFII,申請配額。
這里的QFII和RFII都表示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區別在於QFII使用的是境外的美元進行投資,而RFII使用的是境外的人民幣。(RFII常被稱為小QFII,兩者在制度上類似,下文統一隻說QFII)
通過外匯局審批,成為合格的投資者(QFII)後,每個機構還要申請資金配額。雖然目前境外投資的總額度上限已經取消,但機構的上限還在。
正是由於投資額度來之不易,在QFII機制下,大部分外資機構的投資方向都比較保守,以國內債券為主,股票投資為輔,追求穩健的收益。這也使得QFII一般情況下市場存在感較弱。
第二條路,從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滬深港通直接買入股票
2014年底,香港交易所開放了滬深港通。
比起QFII復雜的審批過程、漫長的配額申請時間,外資機構可以直接通過港交所,直接購買符合條件的國內股票。
無需審批,沒有配額限制,再加上透明的交易信息披露,很快受到了外資的歡迎。
因為在地理上看,深圳和上海偏北,香港偏南,所以通過港交所投資滬深交易所的這批外資就被叫做「北向資金」。(如果是從A股投資港股,可以稱為「南下資金」)
由於QFII的配額審批通常需要花費兩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但通過港股卻可以當天進出,越來越多的外資選擇成為北向資金。
隨著北上的外資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了外資機構投資的主力軍。
2019年,滬深股市交易規模約為127.4萬億人民幣,北向資金凈流入規模為3517.45億人民幣。北向資金僅占滬深交易所全年交易額的3%不到,如何成為攪動市場的「鯰魚」?
可以先看看指數變動與北向資金的進出的關系:
一月份,北向資金連續20個交易日流入,深證成指也在穩定上漲。到了月底,國內疫情爆發(1月21通報可能會人傳人),北向資金迅速流出。兩天流出額近百億。
二月份,股市大跌加上疫情來勢洶洶,流出的北向資金掉頭抄底,深證成指同樣經歷了一次過山車。隨後是一波強勢上漲,但北向資金卻顯得猶豫且謹慎。
三月份,國內疫情依然膠著,復工步伐放緩,股市跌入低谷。北向資金也迅速流出。
四月份,國內逐漸開始復工,北向資金大量流入。深證成指緩慢上漲。
五月份,北向資金持續穩定流入,深證成指總體則處於波動上漲的狀態。
不難看出,北向資金的動向在大部分時候直接反映了指數的動向。
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加上疫情沖擊,國內的投資情緒不高,股市的震盪期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作為外資的北向資金進入A股,不論是持續流入還是流出,存在感都很高,看上去甚至能影響指數走勢。
其實說能影響指數也沒錯。在短期內,市場的漲跌動態是由資金的供求變化決定的。
北向資金常常能以較大的資金額度進入A股,小幅地影響股市走勢。
不過從以往的情況上看,北向資金追漲殺跌情況嚴重。外資機構也存在很強的投機心態,進場被套牢的事情也常發生。普通投資者不適合把北向資金的變化當做唯一風向標。把它作為判斷風口的參考還是可以的。
並且要明確的是,北向資金從長遠來看,數額仍然較小。
北向資金總量僅佔A股交易量的2.76%,對於國內股市和基金市場無法造成較大的沖擊。
市場長期的上漲,主要仍然依賴於國內的資金基本盤。「鯰魚」再活躍,也不過是池子里魚群中的一支而已。
所以看到北向資金進出活躍的新聞,不必緊張於股市或者基金的漲跌,還是耐下心來再等等、在看看。真要到投資這一步,一切還是以指數總體走向和國內基本面為准。
基金實際上非常簡單,99%的人投基金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不懂,看完下面這些攻略,將幫你遠離虧損,賺10%-15%收益。
基金全攻略:
1、基金全攻略:一篇萬字干貨徹底講透基金,不僅有理論還有我的實戰結果
2、基金如何選:幫大家徹底搞懂怎麼選出優質基金
3、基金怎麼買:90%的人不懂,基金買入時機極其重要,這篇文章幫你徹底搞懂
4、基金怎麼賣:手把手教你基金怎麼賣,才能賺100%收益。
5、基金干貨書籍:我給大家整理了10幾本經典書籍,幫你功力會再上一個台階
6、基金40強名單:公認top40基金名單,業績可以超過80%的基金
基金實際上非常簡單,99%的人投基金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不懂
我現在基金持倉200多萬,盈利90多萬,一路走來,我非常知道朋友們的迷茫。
以我的真實經驗,大家不要到處問來問去,看一些碎片化的知識。相信我,耐心的花1個小時,認真學學上面幾篇完整攻略,基金就能基本學懂。
基金實盤我會每周更新,實盤完全按攻略在操作,實盤能讓理論全部落地。大家不妨跟著實盤實踐一下。不下水,永遠學不會游泳。經過一輪漲跌,你真正賺到錢,你就完完全全搞懂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