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殼值錢嗎
❶ 在股市裡什麼叫殼價值
因為中國上市公司還是審核制,所以很多企業還在排隊等上市,有的一排就是三五年,而有的上市公司經營虧得資不抵債了,這個時候他就可以把公司賣給那些排隊等上市的企業,資產重組後就叫借殼上市,為說是殼價值
❷ 中國A 股為什麼不能直接永久退市,最後會變成殼資源留在股市
退市規定是這樣的,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股票作特別處理,就是在股票名稱前加上*ST,連續三年虧損就暫停上市,就是所謂的退市。上交所此次調整和增加了多項退市條件。第一是凈資產連續為負,營業收入連續低於一千萬元的;第二是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於500萬股的;第三是連續3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低於股票面值.
其實政府也是想讓公司往好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個上市公司退市了。那麼買了他股票的股民怎麼辦,這樣的話他們的錢可能都沒了。如果有好的公司借殼上市的話,不但節約的資源還能讓那些股民挽回損失,一舉兩得。
政府不想看到公司退市而讓他通過其他渠道重組,委託中介公司尋找想要上市的公司借他資源上市。一些大型證券公司,銀行,保險公司或者像長沙申穆金融信息服務公司就是做金融融資方面的中間商
❸ 為什麼殼股市值低於50億
上市公司一部分已是殼公司,一部分即將淪為殼公司,還有一部分在力爭突破50億市值的天花板。
為什麼會有殼公司的存在呢?並且還在A股的歷史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這里不僅有歷史慣性,也有現實因素,還有文化基因在。
從歷史慣性看,資本市場成立之初,上市公司就是為國有企業融資用的,而上市指標對民營企業是極度稀缺資源。
從現實因素看,市場投資者結構整體以散戶居多,殼公司一般市值較低存在一定的套利機會,這也是殼公司能被收購方看好的現實原因之一。
從文化基因看,是因為A股賭性較強,而這一點在殼公司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庄割散戶,散戶吃庄,大家賭的不是賠率,是運氣。
有的上市公司自上市起就註定了逐步走向殼公司的命運,有的上市公司是自己生生把自己折騰成了殼公司,有的上市公司是只顧埋頭苦幹,卻忘記了抬頭看路,而被迫成為了殼公司。,計算公式是:該公司的總股本 X 當日收盤價。
比如說,一個公司總股本有5億股,當日收盤價是每股10元,那麼該公司的市值就考!
Q3:求一個同花順選股公式,市值低於50億,股價低於10元的股票,謝謝了,怎麼寫公式啊
這個不用寫公式,用系統自帶的選股公式就可以了,先設定流通市值小於50億,加現價低於10元,執行選股,半分鍾不到就選出來了。
晶元股票及市值小於五十億的股票
❹ 殼資源的股票能持有嗎有風險嗎
可以持有。
所謂殼資源股票,就是有重組題材的股票。。風險就是無法順利重組的風險。
❺ 股票中的買殼、賣殼是什麼意思,是讀mai qiao 嗎
殼,就是一空囊。就是說公司沒有實質值錢東西,只有一上市公司代碼或資格,有人需要這個空空的殼,就會有市場,就會產生買賣,
❻ 在股市裡一直拿著一隻股票不動,這樣長期下來能賺到錢嗎
我2007年市買股票後這樣想,結果是被啪啪的打臉;
2007年的時候,到香港2年多了,手裡有了10來萬港幣,我記得那時候買入的第一支股票是港股的「中國鎳資源」,我記得那時候買入價是4.8港幣一股,當時買入了1萬股,買入的理由是那天這支股的升幅很大。買入的時候恆生指數還是28000左右,後來恆生指數繼續上升到32000點,可我買入的這支股票卻一直沒有再創新高。後來到2008年股市崩盤,指數從32000點跌到接近1萬點,而中國鎳資源最低跌到0.24港幣/股。我完美的在低位交出籌碼,第一次買股票,完美的持股到虧損95%出局。
你以為我是因為持股時間太短而沒賺到錢嗎?事實證明這支股任何時候跑出去都是對的,後來的研究才知道,中國鎳資源本身是煉鋼的,在我國經濟粗放型發展的時候也是不斷的擴大規模,但在國家收緊對煉鋼的環保的要求後,這間公司的主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在鐵礦石不停漲價的時候,他們的主營業務的虧損越來越大,在嘗試轉型成特鋼生產商失敗後。他們收購了印尼的鎳礦,嘗試轉型為資源型的企業,結果是虧損越來越大,以致到最後連維持上市地位的財務報表都沒辦法提供,最終被港交所退市,所有的投資者可以說是血本無歸。
A股的樂視等等這些股票也是一樣的持有到最後是血本無歸;至於因為財務造假的那些股票就不勝枚舉了。
當然了,我的同事也有在股市裡拿著股票一直不動,賺的盆滿缽滿的例子,香港的港交所最初上市的時候每股9塊港幣,一直持有到現在的話,股價上升加上分紅,回報已經超過百倍;還有在騰訊最初上市買入後一直持有到現在的回報超過168倍;至於從上市後買入茅台到現在的可以獲得超過300倍的回報。
如何區分哪些是適宜長期持股,哪些是不宜長期持有的呢?股神巴菲特說過「 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隻股票10年,最好連10分鍾也不要持有」,我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要考慮;
1, 公司的業務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或者說公司的業務是否具有長期的競爭力,我們可以看到港交所是做獨市生意的,所有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都要在港交所交易,只要有人交易股票,港交所就可以賺到錢,簡單說他們是收過路費型的企業,企業的這種護城河不可逾越;騰訊的護城河在於他們通過微信,QQ這些軟體把所有人捆綁在一起,其他的社交軟體幾乎沒有可能性在這方面和他們爭奪流量入口,他們也通過這種優勢在互聯網業務上所向披靡;
2, 公司有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如果一個企業依靠一個特定的管理層,那麼這間公司就沒有長期持股的意義,山西海鑫鋼鐵集團在李海倉手裡風生水起,在李兆會手裡卻瀕臨破產,就是說公司沒有形成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很多民營公司,尤其是喜歡和大股東大搞關聯交易的公司,比如賈布斯的樂視,這樣的股票是10分鍾也不要持有;
3,公司的經營狀況是否在發生變化,比較著名的例子是港股的電訊盈科,電訊盈科的前身是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當時的香港電話有限公司獨家經營香港的長途電話業務和數據業務,後來香港政府放開了運營的限制,導致這間公司從最高的28港幣跌到最後的0.40港幣,就是他們的護城河徹底碎了。
4,公司的業務是否具有可繼承性,比如保險公司,一般來說開發了新的客戶後,一般和客戶的合同不會只有一年;上一年的業務會直接影響到下一年的業務,從總體上有一個累積的效果。
在2007高點買入的大部分股票,到現在都沒有回本,比如港股的中交建,中建材,神華,還有大部分的航運股等等,現在的股價甚至不到最高點的30%;
大多數可以長期持有的股票都不便宜,他們有很好的護城河,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經營業績上有累積的效果;但要想賺到錢,在熊市買入,牛市賣出才能真正賺到錢;而牛市高點買入,持股時間越長可能虧損越大。
關鍵是在什麼價位拿什麼股。在股市裡一直拿著一隻低估值的好股票不動,長期下來肯定是能夠賺到錢。 股票是上市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買了公司的股票就是股東,享受相應的權利,公司要對其履行相應的義務。公司股票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上下波動,成長性好的公司業績不斷增長,通過分紅回報股東,股價不斷上漲增值,股民在低估值時買入後,長期持有就可以享受公司分紅,股價上漲增值也可以賺錢。 好公司的股票買入長期持有賺錢,關鍵還是要看市場估值的高低,參照同行業的平均估值水平,分析公司行業發展潛力,在市場估值低估時買入長期持有就能夠賺到錢。否則好公司的股票市場高估時買入,長期持有不僅賺不到錢,反而會虧錢。眾所周知中石油是一家好公司,當它的股票發行上市達到了48元之顛時,市場大幅估值,當時在此價位買入的股民朋友,持有的時間再長,靠公司分紅,股價觸底上漲,根本就沒辦法賺錢,只能調侃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高位滿倉中石油了。 問題股票不能長期持有。以前核准制下炒問題股垃圾股成風,主要是殼資源稀缺性,越虧損越有價值越光榮,炒問題股就是發財,買了問題股長期持有,等著講故事裝新酒,烏雞變鳳凰,股價一沖上天賺錢。注冊制下沒有上市數量的限制,殼就不值錢了,問題公司的股票無人問津,慢慢被市場拋棄,最終退出市場,買了問題股長期持有,遇到了退市,不僅不賺錢,投資者將會損失慘重。 結論:選擇一個好公司在市場低估值時買入它的股票,長期持有才能真正賺錢。
這要看你拿的是什麼股,如果是拿的中石油10年可以把你本金虧沒了,更別提賺錢。
短線是走炒作路線,中長持股走的是投資路線。中長持股並不是很多股民認為的那樣抓一個股死拿不動就可以賺錢,中長持股實際上涉及的層面比短線炒作更為復雜。
第一點,要得懂選股,什麼樣的股才有中長投資價值。
第二點,面對一堆枯燥的財報數據要能看懂並做出分析判斷個股的經營狀況。
第三點,要懂得行業前景分析,分析個股所處行業前景如何,有多大的發展前景預期,個股在同行業中有多大優勢。
第四點,要對宏觀經濟有一定的了解,要知道點國際國內金融經濟政治發展態勢。
機構選股大多是調研,建倉,鎖倉,然後中長持有因為他們做的就是預期,做的是價值發現。他們通過團隊的力量對個股公司基本面及前景進行深入研究剖析選出標的。可是多數散戶是亂抓一通就美名其曰價值投資,最後虧了就否定一切,埋怨市場不存在價值。
❼ 股票市場上的殼是什麼意思
所謂借殼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購買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融資的能力進行融資,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一般來講,企業購買的上市公司是一些主營業務發生困難的公司,企業在購買了上市公司以後,為了達到在證券市場融資的目的,一般都將一部分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內,使其業績達到管理層規定的參加配股的標准。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越好,其配股價格就可定得越高,企業募集的資金就越多。
借殼上市有直接上市無法比擬的優點。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殼公司由於進行了資產置換,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股市上的價值可能迅速增長,因此企業所購買的股權價值也可能成倍增長,企業因此所得到的收益可能非常巨大。
一個典型的借殼上市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
第一步,股權轉讓,即買殼。通過在股市中尋找那些經營發生困難的公司,購買其一部分股權,從而達到控制企業決策的目的。購買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分為兩種,一般是購買未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或法人股,這種方式購買成本一般較低,但是存在許多障礙。一方面是原持有人是否同意,另一方面是這類轉讓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另一種方式是在股票市場上直接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這種方式適合於那些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較高的公司。但是這種方法一般成本較高。因為一旦開始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必然引起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造成收購成本的上漲。
第二步,資產置換,即換殼。將殼公司原有的不良資產賣出,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殼公司,使殼公司的業績發生根本的轉變,從而使殼公司達到配股資格。如果公司的業績保持較高水平,公司就能以很高的配股價格在股票市場上募集資金。
從往年案例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殼公司的一些基本特點。
1、股本較小。以滬市為例,1997年和1998年共103家公司換殼,其中總股本小於1億的有39家、流通股小於3000萬股的有38家,所佔比例均為38%,總股本大於1億的殼公司中,絕大多數的股本小於3億。
顯然小盤股對買殼和重組者來說,具有介入成本低、重組後股本擴張能力強等優勢,特別是流通盤小,易於二級市場炒作,因此獲利機會很大。像滬市的國嘉實業(600646),總股本8660萬股,重組後股價由6.05元漲到46.88元,增長了 674.88%;又如深市的合金股份(0633),總股本5169萬股,重組後股價由8.50元上漲到42.39元,漲幅達398.71%。
2、行業不景氣,凈資產收益率低。像紡織類(嘉豐、聯合、廣華、南化)、商業類(環寧、紹百、貴華、石勸業等)和主業不明的衰退類(聯農、農墾、鋼運、浙風)。
3、股權相對集中。在我國,由於二級市場收購成本較高,而且目標公司較少,因此借殼上市大都採取股權協議轉讓方式,股權相對集中易於股權協議轉讓,容易被非上市公司相中,從而為二級市場的炒作創造條件。
4、殼公司有配股資格。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只有在連續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為6%) 時,才可申請配股。因此在選擇殼公司的時候,一定要考查公司前幾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如果該公司最近一兩年沒有達到這一標准,那麼該公司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❽ 什麼是殼價值怎麼大概估算殼價值呢
市場經濟條件下,一種有價值的資源,一旦供應受到控制,就會形成資源租,這是殼價值的原因。而殼價值與個股特質關系不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
這是一些投研機構用於解釋A/H股溢價的。
下面是我自己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僅供參考
1)投研機構運用殼價值抨擊當前國內金融深化不夠,金融管制太多,其實是他們想爭取更多自由利用資金的權力;而且殼價值的真正原因是信息不對稱以及機構投資者對於散戶資金的「搶奪」。
2)殼價值能解釋同在A、H股上市的股票,為什麼在A股的溢價比較高;但是對不對根本無法考證。我認為,殼價值更多的表現在散戶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更傾向於將資金放在那些同時在H股上市的股票上,因為他們認為境外市場更加透明,效率更高,能在H股上市就證明其資產是優質的。
3)有機構研究者認為,如果A股完全市場化後,殼價值消失會使A股市值下降10%。其實A股完全市場化,散戶將被「驅趕」出A股市場,新的服務性機構將誕生,屆時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將降低。A股市場趨於「健康」發展,「殼價值歸零」。同時那些被低估的股票會回到其應有估值上,市場均衡出現。
4)現在很多經濟、金融名詞很多是國內學者根據國外名詞翻譯過來的,不過他們不是直譯,而是選擇一些拗口的,「創新的」,結果與國外意思相悖的名詞來翻譯,同時還創造一些名詞以及給在回歸函數中的一些系數進行命名,所以導致我們看一些文章時對這些名詞的認識無法從其字面意思上直觀的理解,這些是現在一些專家學者自以為是、凸顯自己的一種表現。所以在遇到這些名詞時就從上下文去理解他的意思,不一定要用語言表達出來,自己能理解就行。
殼價值的計量
一般計算的都是A股相對於H股的殼價值。
AH溢價率 Pr=(Pa-Ph)/Ph;回歸函數為Pr=A+B(1/Vh)
其中B就是相對固定殼價值。
Pa是A股市場的每股價格、Ph是H股市場的每股價格、Vh是H股市場的市值。
(Va-Vh)/Vh=(Pa-Ph)/Ph=A+B(1/Vh) Va=Vh*(1+A)+B
從上面也可以看出,殼價值其實只是對於回歸函數中的一個系數的命名,其解釋也只是模型設立者自己的解釋,怎麼看A/H股溢價其實更多的是對兩個市場及其中的交易者進行研究,當然政策肯定是其中之一。同時我們要學會找到模型以及各種解釋之間矛盾的地方,這樣更方便我們找到問題的本質。
❾ 股票財經中經常提到的殼資源和空殼有什麼用怎麼樣才算殼資源
在中國上市需要很繁瑣的手續,不像美國,只要你的公司做大做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須上市,如果不上市就會懷疑你的公司涉及一些不幹凈的東西,警察會查你。
所以眾多想上市圈錢的企業就只有一邊做著股份制改造,整理財務報表,做大做強企業,一邊削尖了腦袋想方設法的走偏門,而偏門就是收購一個已經上市但現在做的不好可能要退市的企業,然後把自己公司放進去,只保留一個股票號碼,也就是拿錢在股市裡買個位子,這樣公司就名正言順的上市了,財務報表只要好好造造假就行了,以後再來兩個題材,什麼公司要整體上市了,要收購礦山了什麼的把股價炒上去,股東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股市當作提款機了,缺錢了就融資,只要價格比市場價低30%不怕大家不搶著買,這就是殼資源的作用。
❿ 為什麼ST股的股價那麼高
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個是中國股市的退市制度有缺陷,講得難聽點,可以借屍還魂,所以殼很值錢,就是股票的業績再怎麼爛,因為存在重組,存在借殼上市,存在烏雞變鳳凰的可能性,而且退市可能性很低,事實上這么多年退市的也寥寥無幾。
另一個就是國人的賭性很強。價值投資者都遠離那些基本面糟糕的股,反倒是游資以及散戶很喜歡ST股,越是投機越參與,擊鼓傳花。一旦有重組成功的,資產注入的,更是放大掙快錢、掙大錢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