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下跌資金流到哪裡
⑴ 股票資金流入流出
每當股市的股價有浮動的時候,一些股民朋友喜歡將主力資金的凈流入或凈流出當作股價走勢判斷的標准。其實有很多人並不是特別清楚主力資金的概念,所以就會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虧錢了都還不知道。因此學姐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主力資金的相關事宜,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大家可以看完這篇文章,尤其是最重要的第二點。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主力資金是什麼?
較大資金量,會對個股的股票價格造成不小影響的這類資金,其被統稱為主力資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養老金、中央匯金、證金、外資(QFII、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游資、企業大股東等。此中比較容易引起整個股票市場波動的主力資金之一的必定要數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
一般來說,「北」代表的就是滬深兩市的股票,所以那些進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統一被稱之為北向資金;「南」所代表的就是港股,所以流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則稱為南向資金。關注北向資金是為了什麼,一方面是因為北向資金背後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掌握許多散戶不知道的信息,因此北向資金也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聰明資金」,很多時候,北向資金的動作就是暗示我們一些投資的機會。
券商機構資金則不僅擁有渠道優勢,還掌握著一手資料,通常業績較為優秀、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個股才是我們會選擇的,很多時候個股的資金力量會影響到他們的主升浪,所以也被別人稱之為「轎夫」。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薦給你一個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資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這么說吧,如果出現主力資金流入量大於流出量的情況,就表示股票市場里的供要比求小得多,股票價格自然會上漲;主力資金流入量小於流出量,說明供大於求,股價自然會下跌,所以主力的資金流向很大程度影響著股票的價格走向。然而要知道,把流進流出的數據作為唯一依據是不精確的,並不排除主力資金大量流出,股價卻上升的可能,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力用少量資金將股價拉高以使得誘使散戶進場接著再以小單的形式慢慢出貨,並且有散戶會來接盤,股價自然而然的就上漲了。所以只有通過全面的分析,才能選出一支優秀的股票,提前准備設置好止損位與止盈位同時持續跟進,到位及時作出相應的措施才是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盈利的關鍵。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⑵ 股票如何看主力資金流入流出
投資者看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只能通過交易軟體上的一些功能查看:
1、在交易軟體上查看大單凈流入流出狀況,大單凈流入可能表示主力資金進場;大單凈流出表示主力資金離場。再如同花順實時解盤每日會有資金流出的統計,如果一隻股票幾天連續流出,則主力短期內已離場。
2、看成交額的變化,成交額表示實實在在發生的金額,如果成交額逐漸增加,可能說明主力資金在凈流入;成交額在逐漸減少,說明主力資金可能在凈流出。
3、看北向資金和南下資金流向。北向資金就是指陸股通資金,很多交易軟體上都會有陸股通資金流向,凈流出則說明外資離場;南下資金是指大陸流往香港的資金,如果南向資金從香港股市撤出,那麼就會流入國內股市。
4、此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K線進行技術分析,一般主力資金流出在K線上可能會形成大陰線和連續下跌的小陰線。
(2)股票下跌資金流到哪裡擴展閱讀:
凈買入和凈流入區別:
在有些交易軟體上,查看陸港資金流向的時候,能看到有凈買入和凈流入,二者之間有差別,所以說指導的意義也不同:
凈買入:當日已成交的凈總額,即買入已成交金額-賣出成交金額。而得出來的數值是正數,說明當日主動性買入多,多方佔主導地位;反之如果是負數,說明空方在當日佔領主導地位。
凈流入:是指當日凈流入-當日凈流出的差值,但是凈流入的數額裡麵包含掛單未成交的委託單。如果凈流入為正數,說明當日資金流入多,反之說明當日資金流出多。
所以不難看出,凈買入是實實在在發生的金額,而凈流入包含已成交和申報未成交的部分。因此准確來說,查看北向資金流向的時候,參考「凈買入」會更准確更具有指標意義。
凈流入額和大宗流入代表什麼
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凈流入就是當日凈流入和凈流出之差。
如果凈流入為負數,則說明當日資金主動性流出,資金流出則股價可能就會下跌;如果凈流入為正數,則說明當日資金主動性流入,資金流入則股價可能就會上漲;但是有的軟體有大單凈流入、中單、小單凈流入,如果當日是小單凈流入多,則股價上漲的空間有限。
大宗流入:一般是指大宗交易流入的超大單和大單,因此大宗流為正數,說明主動性買入多股價可能會上漲,反之則說明資金已經出逃,短期股價可能會下降。
經常有凈流入和大宗流入都為正數,但是還有股價下跌的情形。這種情形一般出現在早盤,主力資金拉升股價之後,新資金追捧進去,它們就逐漸出貨。所以不能完全依靠這兩個判斷股票是否能買入,還需要結合基本面技術面分析。
⑶ 股票下跌與資金流向。股票下跌,股民賠錢,賠的錢都去了哪裡
一直股票的大部分籌碼是在股東,莊家,機構之類人手手,一部分人手中的股票是一定不會賠錢的,他們手中的股票是原始股。一部分人的股票是在相對低位,因為他們做盤的周期比你長的多,資金比你大的多,通過打壓下跌補倉,他們籌碼的成本很低,而大部分的散戶則是添柴拾火的人,你永遠是跟在車後面吃灰的。也許有個別運氣好,耐心好的能喝口湯。
⑷ 股市中資金如何流動
在股市中,資金常常被比喻成水,水越多水位越高,股市漲得越多,反之則跌得越多。
這個說法我認同,但總感覺有點模糊,沒有講到資金具體是怎麼流動的。對於這點我一直有些困惑,到最近才基本想明白了。
相信不少散戶也和之前的我一樣,有類似的疑問,下面就說說我的理解。
1
股市的交易模式
簡化來看,股市中只有兩種人:買方、賣方。
假設整個股市只有兩個人:買方A,拿著10元;賣方B,拿著1股股票。兩人進行交易,就變成:A拿著1股股票;B拿著10元。
這時A、B角色互換,A成為賣方,B成為買方,並再次交易。這個過程不斷重復,資金和股票就會不斷流動,形成一個最簡單的市場。
形成市場的前提是「流動」,只有流動的資金和股票才算是在市場里,即常說的「場內」。有些資金和股票暫時不流動,是在等合適的價格才流動,也是屬於場內的。
反之,長期不流動的資金和股票就不算場內。比如股票賬戶里,只買保本理財不買股票的資金;比如上市公司還沒解禁流通的股票。
至於股價漲跌,又和資金流動有什麼關系呢?
現實中的股市有多個買方和多個賣方,這就意味著,場內想交易的資金和股票是「變動」的。
舉個例子:
有一個股票價格10元,這個價位上有1億資金想買,這時恰好有1000萬股要賣,那麼交易價格就是10元,股價不變。
如果同樣的情況,要賣的股票「變動」為只有800萬股,那麼1億資金買完這些股票還剩2000萬,要想繼續買這個股票,就必須提高價格(比如11元),才會有更多的股票想賣,這樣一交易,股價就上漲了。
反之,下跌也是一樣的道理。
也就是說,在股票的某一價位,交易的資金和股票數量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如果關系打破(上述賣1000萬股變成賣800萬股),就會引起股價漲跌。
極端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對股票非常看好(看衰),願意買的資金遠大於(小於)願意賣的股票,就會形成一路漲停(跌停)的走勢。
2
牛熊市的資金流動
場內的資金和場外是互通的。
資金可以從場外「流入」場內。比如大量散戶入市,保險資金入場掃貨,外資進場買核心資產,上市公司分紅等等。
資金也從場內「流出」場外。比如產生交易費(印花稅、傭金、過戶費),散戶離開股市,上市公司IPO、配股,公司高管減持等等。
所謂牛市,就是資金流入遠大於流出,使得場內資金大量增加,而場內的股票數量變化不大,自然就會不斷推高股票的價格。
到了牛市末期,大量的IPO、配股、減持不斷使資金流出股市,聰明的投資投機資金也逐漸離場,到了某一階段,資金流出大於流入,股市開始下跌,並引發恐慌進一步下跌,這就是熊市了。
3
市值蒸發的幻覺
不少人不了解股市中的資金流動,因此會有這么一個常見的疑問:股市下跌時,總是說市值蒸發了多少億,這些錢到哪裡去了呢?
股票的市值源於股票的價格,而股價只是資金交易的根據,並不是真正的資金流動。
比如一個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股價10元,某一天只有一次交易,價格為9元,買方花了900元從賣方手裡買了100股。這時資金流動只有900元,但公司的市值卻變成了900億,蒸發了100億!
所謂蒸發的市值,是一個通過股價計算出的結果,和資金流動沒什麼關系。市值的漲跌,本質上代表人們對公司價值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股市裡的資金不會憑空變少或變多,只是流動到別的地方,從股票的買方流到賣方,在場內場外來迴流動。
每一輪的牛熊周期,本質上都是社會資金的大流動。要讓資金流到自己這里,只能不斷進化變強啦。
⑸ 股市中客戶虧得錢都流到哪裡去了
一般說蒸發的
股市裡面的錢如果沒有公司分紅的話,都是投資者之間的零和游戲。
某人賠了,就有人賺了。
某人拿著股票,如果沒有別人買過去,是不值錢的,雖然其標價很高,其實真正的錢是在還未買進股票但正想買入的投資者手裡。
所說的蒸發或你說的虧損都是名義上的市值損失,這就跟你如果是個賣鞋的,之前都賣100元一雙,現在行情不好,你賣50元一雙一樣,鞋在你沒賣出前是不值錢的,談不上虧損不虧損,如果在這時候你不賣,等到行情好點的時候再賣100,你沒有做任何事,你的「錢」又回來了。
⑹ 股票下跌但資金流入的原因是什麼
股票下跌,如果大家覺得這只股票包括這個企業是有一定實力的,他們很看好就會有人去抄底。
⑺ 買股票的錢流向哪裡
上市公司。
一般首先在上市公司流動,然後在買股票的股民裡面流動。
部分被券商和國家收了手續費和印花稅這我能理解,但首次發行的股票錢流向了上市公司,以後就是只在股民之間流動.
炒股的時候我們都是會根據各種指標來對股票進行分析的,股票資金流向算是一個最為常見的指標了,而股票的每日資金流向看的就是內盤和外盤,內盤是說主動賣出的資金,外盤是說主動買入的資金,按照資金流向來判斷股票漲跌是非常由參考價值的,例如上漲拉升的股票通常都是外盤比內盤多,也就是主動買入的資金多,其後勢也是看漲;
如果內盤比外盤高很多的話就是主動賣出的資金多,也就是拋出多後勢看跌,這是資金流向中最直觀的。
【拓展資料】
股票資金流向表示什麼?
資金流向和賣盤、買盤是有關系的,通常統計某一個交易日的總凈流量就是總流入減去總流出得到的值,不過小編要提醒大家在交易股票的時候資金流向只是其中一個參考,而我們不能只依靠一個指標來分析,這樣是很容易虧錢的。
股票的資金流向這個功能在很多的炒股軟體中都有,軟體用戶依據系統給出的資金流向就可以進行分析,炒股軟體中除了個股的資金流向還有大盤的資金流向,還能看到行業板塊之間的資金流向。
我們在交易股票的時候必須要關注股票的各方面,之後在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對是否要買入股票進行分析,而且買入之後我們也要時刻關注股票的走勢情況,一定要在合適的價位賣出,才能賺取到股票的利差,除了股票本身的行情走勢之外,大盤市場的走勢我們也一定要注意,整體走勢是上漲的情況下,盈利的可能性會更大,但是如果大盤走勢是下降,即使個股走勢上漲也是很有可能會下跌的,這個時候投資股票就一定要注意了。
⑻ 經濟不好的時候,多出來的錢會流向哪裡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都有這樣的疑惑,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經濟大蕭條,人們把錢從銀行貸出來,銀行明明是收利息的,結果銀行破產了。人們把錢用來消費,本應該是刺激產業的發展,結果花錢的人破產了,產業也破產了。那麼經濟大蕭條中錢到底都去哪兒了呢?
今天我們就以二十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為例,來講講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依靠著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全國性的銷售分配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內需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戰略,逐步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和工業國家。到了1929年,已經達到平均每五到六個人就有一輛汽車的水平。民眾生活富足,金融市場也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
當時的中國依舊處於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以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一輛輛福特汽車川流不息。男士們西裝筆挺,提著公文包出入大樓,女士們則穿著時髦的時裝,在各大商場里留下他們美麗的身影。民眾們每天在報紙上看到的都是股票飛漲的消息,大家討論的都是經濟騰飛的畫面,一夜暴富逆轉人生的夢彷彿觸手可及。
杠桿的存在確實能夠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杠桿高了就是一顆定時炸彈。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因為杠桿抬高導致的。雷曼銀行的杠桿達到了30多倍,這其中的資金鏈哪怕有一環斷了,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這也是近幾年我國花大力氣降杠桿的原因。
此外,我們要加速建立全國性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全民養老、全民醫療以及失業救濟制度。國家對企業的發展也要有一個權衡,把控好重要的關口,市場經濟明顯不是萬能的,自由發展的結果只能使某些企業在某些領域一家獨大,形成壟斷。
還需要改進社會分配製度,減少和遏制通過權力和社會資源的壟斷來獲得超額的收益。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下的普通人,我們無法干預國家政策的實施,但我們會從那些血淋淋的歷史中得到足夠的教訓,該怎麼做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問題。是自己成為歷史的受益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見證者或者受害者。
⑼ 怎麼看股票的資金流向
學會判斷股票資金流向對於分析某隻股票的投資價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股票的資金流向與股票成家漂亮一樣,可以分析出某隻股票在某段時間的行情。我們來基本了解什麼的股票的資金流向。
一、股票資金流向
資金流向?資金流向指標表示為「MFI」,即Money Flow Index的簡稱。舉例說明:在9:50這一分鍾里,某一板塊指數較前一分鍾是上漲的,則將9:50這一分鍾的成交額計作資金流入,反之則計作資金流出,若指數與前一分鍾相比沒有發生變化,則不計入。每分鍾計算一次,每天加總統計一次,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的差額就是該板塊當天的資金凈流入。
股票資金流向與股價的關系:一般地說,凡是資金大量流入的股票,其股價就不斷攀升;凡是資金不斷流出的股票,其股價就逐步下跌。
如何查看股票的資金流向?用戶可以登陸某些財經網站數據查詢。如東方財富網,以下為該網站截取的6月中旬至今的股票資金流向數據:
二、股票資金流向怎麼看
股票資金流向分為主力凈流入、超大單凈流入、大單凈流入、中單凈流入、小單凈流入集中類型。
什麼是資金凈流入?資金凈流出的計算公式:流入資金-流出資金,如果是正值表示資金凈流入,負值則表示資金凈流出。上漲時的成交額計為流入資金,下跌時的成交額計為流出資金。
1、具備行情發動的條件(熱資進場),從成交額上觀察資金流向的熱點:每天成交量(成交額)排行榜前20至30名的個股就是資金流向的熱點,所要觀察的重點是這些個股是否具備相似的特徵或集中於某些板塊,並且占據成交榜的時間是否夠長(半天、一天、三天等時間長短和對資金吸引的力度的大小成正比)。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資金流動量大該股人氣就越高。當大盤成交量比較低迷時,部分大盤股占據成交榜的前列,而這些個股的量比又無明顯放大,則說明此時大盤人氣渙散而不是代表資金流向集中。
2、選股時需要注意的資金流向波動性,從漲跌幅榜觀察資金流向的波動性:大資金(通常是我們所說的機構投資者或主力資金)的進場與閑散小資金進場是有所不同的,大資金更善於發掘有上升空間的投資品種(從圖表上看就是在相對低位進場),而閑散游資是否集中進場更多取決於當時大盤行情是否好。因此從盤面上來看,板塊個股具有輪動性,並且大資金總體上進出市場的時間早於小資金進出的平均時間。
如何發現主力已動手了呢?看漲跌幅榜:最初發動行情的個股(漲幅居前,成交量放大)往往最具備示範效應,你如果沒有買到龍頭股就買像龍頭的但還沒大漲的個股(從走勢上和板塊上去看),因為資金具有輪動性,一定要記住。主力只會做抬轎的事而不會干解放的活。此外就是看跌幅榜居前的一些個股是否前兩天有過上漲行情,這兩天成交量是否也比較大。如果是,則說明人氣被聚集起來了,跟風的資金比較堅決,有利於行情的持續發展,當然大幅上漲後放量下挫則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