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股票能抗通脹嗎
1. 中國平安的股票怎麼樣
可以,但是現在不是買點。這種國家隊外資公募為主力的大盤股票
上漲趨勢確立後,合理買點在回六十日均線甚至跌破六十日均線的時候
然後這是中國平安的日K
紫色那條就是六十日均線 是不是這一輪上漲 每次到那附近買了就漲
2. 請問中國平安股票還有上漲的空間嗎
1、中國平安股票是否上漲的空間,還需要看整體大盤環境是否良好,良好的話金融上漲也是很有可能的。
2、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3. 中國平安的股票趨勢怎麼樣
中國平安股票在之前一段時間呈下跌趨勢,目前股票上漲趨勢比較明顯。
1.中國平安保險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於1988年成立,總部位於深圳。其經營范圍包括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企業的各種國際業務,開展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等。曾入選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六。2021年8月2日,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6名。這家企業在我們國家是擁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的,而且最近中國平安股票的上漲趨勢比較明顯,我覺得我們就可以適當的買入。
2.目前新業務價值NBV增長被認為是影響短期估值的重要因素,這個指標確實有參考價值,比如平安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雖然盈利大增,但是市場以大跌回應,主要原因就是第三季度新業務價值NBV增長放緩,而市場對平安利潤增長越來越不敏感。此外,剩餘邊際增長和營運利潤增長有一定參考價值,平安以前是不公布剩餘價值和營運利潤這些指標的,這些指標主要是表明保單利潤是如何分配的。
3.總體來說,保險公司短期估值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對於大部分保險公司來說,當牛市來臨,市場利率上升,資本市場上漲,保險公司保費和利潤大幅增加,估值也大幅提升,熊市來臨時,股價快速回落,估值又回到原點,只有極少數負債優良的保險公司估值才能長期提升。因此,對於投資大部分保險股來說,選時非常重要,在市場較好的時候投資保險股可以獲得超額收益,但是大部分保險股不適合長期持有,只有負債優良的保險公司才適合長期持有,而平安就是A股僅有的這樣一隻保險股。
4從估值方法來看,保險公司股價=每股內含價值*PEV,平安值得投資的原因,不僅在於其未來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而且其內含價值也有望繼續保持20%左右速度增長。這里我們先分析壽險內含價值,壽險內含價值增長主要來自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內含價值預期增長,這個指標是固定的10%,只要是每年投資收益、死亡率和費用率等假設完全符合假設預期,那麼每年都會增長10%,通常保險公司比較保守,最後出來營運經驗差異都會優於假設,因此收益率會更高。第二部分主要來自於新業務價值,就算新業務價值不增長,2018年新業務價值占壽險內含價值比例為14.5%,如果新業務價值恢復增長,那麼增速將會更高,因此我們認為平安壽險業務內含價值未來有望保持25%的速度增長。根據2018年數據,平安壽險內含價值占總內含價值的比例大概為60%,按照除壽險以外的凈資產增長15%的速度來算,保守估計,平安總的內含價值每年將以20%的速度增長。
拓展資料:
中國平安股票可以長期持有;推薦使用以下原則進行長線股票的捕捉:
1、快速成長型、穩健成長型企業。
2、公司產品簡單、易懂、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歷史,最少需要有五年以上的經營歷史。
4、管理層理性、忠誠,以股東的利益為先。
5、財務穩健,自由現金流量充裕(現金流就是公司的血液)。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每股收益每年增長的公司肯定是一家好公司。
7、資本支出少,成本控制能力較強。嚴控三項管理費用和成本支出的公司,無疑是一家盈利的高手。
8、流通盤較小的中小盤股。
9、市盈率較低。不是任何時候都是買進股票的最佳時機,而是耐心等待市盈率很低的時候買進,然後中長線持有。
4. 現在的中國平安股票值得買入嗎
暫時不值。
中國平安是一隻機構重倉股,那麼長時間的陰跌說明明顯是主力機構在拋盤,是什麼讓主力資金撤退呢?
絕對不是簡單的調整。
從財報來看,2020年報營業收入增速在4%左右,凈利潤增速在-4%左右。暫且把增速降低歸於疫情。
那麼2021年一季報就已經明顯說明了問題,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增速也只有可憐的3.7%,相比於之前18,19年的快速增長,最直觀的原因就是增速明顯放緩了。
換個角度理解,公司已經面臨天花板了。預期降低導致的就是機構紛紛高位撤離。這才是根本原因。
至於目前來看,因為超跌的原因,中國平安可能會在底部震盪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再次選擇方向。
投資收入的利空,主要有兩個吧。
一個是內在的投資失誤。
比如華夏幸福暴雷,虧的錢全都要計提減值,會減少收益利潤。目前計提了182億元減值,後續可能還要進一步減值。
一個是長期的無風險利率下行。
保險公司的投資內容,無非就是存款+債券+權益資產+其他,其中債券是大頭,幾乎佔了一半。
長期利率下行,會壓縮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賺的錢就更少了。
而且有一點,雖然利率下行,但是按照年金險的保單,比如說光明一生,活到90歲,年化利率3.8%(活的越久利率越高),保險公司依然要按照固定的3.8%的利率付息,這樣一來利差就更小了(了解光明一生點這)。
不過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倒是很有利,如果我們買了年金險,鎖定未來幾十年的高利率,就能把利率下行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不必承擔利率損失。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我很看好中國的保險市場,現在大家的收入上來了,觀念上來了,為了維持現有的經濟地位,防止一夜返貧,更會利用保險這個風控工具轉移風險,把全家的保險都做足。所以中國的保險市場潛力是很大的,我的預購清單里就有保險基金。
但對中國平安,我持一種觀望的態度吧。
保險是個同質化的行業,風險相同,基於風險衍生出來的產品,也是大同小異,所以我買保險股的投資邏輯很簡單,一看誰賺的錢最多(目前是中國平安),二看誰最創新(目前國內的保險公司都一般般)。
原本的保險時代是中國平安為王,但現在不一樣了,互聯網時代,信息差越來越少,還有高性價比的互聯網保險在打價格戰,消費者也不是傻的,知道買啥最劃算,中國平安的品牌優勢在逐漸減少。
5. 抗通脹類股票有哪些
黃金股,有色股,煤炭股,醫葯股,農業股。其龍頭分別是山東黃金、包鋼稀土、廣晟有色、國陽新能、兗州煤業、雲南白葯、敦煌種業、隆平高科
6. 憑股票抗通脹嗎
2020年11月9日,美國制葯公司輝瑞和德國醫葯公司BioNTech發布初期研究數據稱,兩家公司合作研製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高達90%。這個消息讓全球股市感到振奮。接下來的三天內,美國標普500、英國富時100和日經225指數分別上漲了1.8%、8%和4.2%左右。深受疫情打擊的航空、游輪、影業等公司的股價,更是由於看到了復甦希望而大漲。除了輝瑞之外,全球大概有近10款疫苗研發項目已經進入第三期試驗階段,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很有可能會有其他公司陸續公布其疫苗的有效率,這也讓整個世界看到了戰勝新冠,恢復秩序的希望。
這些因素,對於股市顯然是利好消息。然而,一些投資者可能沒有注意到,在股市上漲的同時,債市也正在悄悄發生變化。過去3個月,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持續攀升,從8月初的0.5%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1%左右。在短短3個月內上漲了一倍,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背後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經濟活動的逐漸復甦,提高了市場對於通脹率的期望。
從政府和央行領導的角度來看,他們是樂見通脹率上升的。美國在9月份和10月份的通脹率分別為1.4%和1.2%,雖然比5月份的0.1%高出不少,但是距離央行2%的長期目標尚有差距。根據美聯儲之前的會議紀要和通稿,可以推斷聯儲至少會將零利率保持到2022年年底,甚至更久。而從聯邦政府的角度來說,由於之前的減稅,加上為了應對新冠疫情而推出的財政刺激,造成政府赤字大增,債台高築。因此如果可以靠更高的通脹率來降低未來實際的負債,何樂而不為?
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廣大投資者們的問題就來了:股市能否抵禦高通脹帶來的威脅?如果通脹率持續上升,我手上的股票會不會開始貶值?
這種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通脹率上升對於公司股票價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通脹率上升,意味著原材料價格和工資水平上升,也就是推高了公司的銷貨成本和管理成本。如果公司無法把這些額外成本轉嫁給買家的話,就會直接拉低其凈利,拖累公司的估值。第二、通脹率如果持續上升,央行不太可能長時間坐視不理,遲早會通過升息來應對通脹。基準利率上升的話,意味著融資成本的提高,會拉低所有公司的股票估值。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通脹率和股市回報率之間的關系。基於美國過去約90年(1928~2019)的股市回報統計數據顯示,通脹率對於股市回報的影響,取決於一個神奇的分水嶺:3%。當通脹率低於3%時,對於股市來說是利好消息,標普500指數平均每年的回報為15.6%左右。但是當通脹率高於3%時,股市的回報大不如之前,平均回報僅為每年6.3%左右,不到低通脹環境下的一半。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很有趣的觀察:低通脹對股市利好,但是高通脹對股市利空。
為什麼在低通脹環境下,投資公司股票能夠獲得很不錯的投資回報,但是當通脹率超過3%以後,股票的價格就開始下跌了呢?主要原因就是,在高通脹環境下,決定公司估值的主要因素,不再是賬面上的盈利,而是公司是否能夠保持購買力。1977年,投資傳奇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通脹和股價的經典文章,他寫道:
如果你需要花10個漢堡去做一個投資,然後你在交完稅後拿到相當於2個漢堡的股息,然後你把投資賣掉,交完稅後獲得相當於8個漢堡的回報。那麼到最後你其實沒有賺到一分錢。你可能覺得自己變富了,但其實那是你的幻覺。
這段話點出了高通脹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困境。那就是所有的生產材料和運營成本都在快速的漲價,到頭來工廠發現自己賣完貨,等了一段時間以後收回的應收賬款,還不夠去買新的原材料。同時,在高通脹環境下貸款利率通常也比較高,而且銀行不敢放長期貸款,因此公司要想杠桿融資變得更困難,現金流也更容易出現問題。從1968年1978年的十年間,由於越戰和石油危機導致美國發生滯脹,每年的平均通脹率高達雙位數。在那期間標普500指數的真實回報(扣除通脹後)為負27%,年化回報負3%。無怪乎《商業周刊》在1979年發表題為《股票已死》的封面文章,可見當時的股市有多蕭條。
回到現在,美國在10月份的通脹率為1.2%,還不足以引起通脹恐慌,但是也遠非高枕無憂。基於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來看,在經濟發生衰退後,往往可能引發高通脹。比如1973年英國發生經濟衰退,接下來幾年通脹率上升到20%左右。1980年英國再次發生衰退,通脹率上升到15%。2008年主要經濟體都由於次貸危機發生衰退,2011年英國和美國的通脹率分別上漲到3.8%和3.2%。這主要是因為,為了應對經濟衰退、公司倒閉和工人失業,政府一般都會增加開支,推出各種財政刺激和補貼方案。比如今年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和由此產生的經濟衰退,歐美各國政府推出的補貼政策都以千億,甚至萬億美元計。政府的主要現金流來源就是稅收和舉債。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政府只會收到的更少的稅,因此只能通過發更多的國債來完成刺激和補貼目標。到最後,債是要還的。通過高通脹來減少實際債務,是最「不痛苦」的一個選項。
目前來看,當投資者們看到疫情得到控制,經濟活動復甦的希望時,會把這種樂觀情緒傳導到股市中。生產活動的恢復,也會進一步推高通脹率。當通脹率還處於比較溫和的狀態時,對股市總體利好。但是當通脹率進一步上升,產生高通脹,甚至惡性通脹的苗頭時,就會反過來成為一個壓制股市的「大殺器」。廣大投資者應該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以應對將來可能會來臨的通脹時代。
7. 中國平安的股票適合長期持有嗎
我個人認為中國平安這只股票是適合長期持有的。
類似之前有專業人士問中國平安總市值會成為A股最大市值的股票嗎?答案是否定的,隨著中國平安的發展壯大,中國平安是可能成為A股市場最大市值的股票,從這里可以說明整個市場都是看好中國平安,間接性說明中國平安適合長線持有的。
(4)長期上漲趨勢
中國平安自從上市之後在2008年之時見到低點4.48元,隨後開始呈現震盪上揚的走出,尤其從2014年開始,中國平安走出加速上漲行情;截止本周中國平安再度創了92.47元的新高;11年時間已經走出了近20倍的漲幅,已經相當於每年都有1倍以上的收益率;從歷史中國平安漲幅來看是適合長期投資的。
綜合以上四個角度分析中國平安的情況,我個人認為當前中國平安是適合長線持有的,也是具備長期價值投資的股票。
8. 中國平安股票值得買嗎
股票的波動性越大,其起伏越大。因此,交易者應定期檢查股票的beta。Beta是衡量特定股票相對於市場標準的波動性的統計指標。國男性,也在美容上越來越能花錢了。是誰
9. 25年後中國平安萬能險賬戶價值是我可用的錢嗎
是的,賬戶價值就是最後你能取的錢,但是如果你不取出,也會每年被各種管理費和保障成本吃掉,當賬戶價值不夠扣保障成本的時候,保單失效,你過去交的所有錢和保障都沒了。可以看成是車險那樣,消費掉了,交的錢保障了你那麼多年的意外和重疾風險。
你想交幾年都可以,沒有強制的繳款年限,但是繳太久了也不見得劃算。因為55歲以後,每年要扣幾千至上午元的保障成本(保額10萬) ,必須建議仔細了解可和規劃自己60歲後要如何保障。
萬能險是富人險,如果沒有3-5萬元的年繳費能力,建議不要買萬能險,否則幾千元的買法肯定賠本,而且老了會沒保障又沒錢。
假設30歲年繳6千,交10年,購買市場上主流的萬能險。我沒有速算表格,給個大概原理吧。
我沒有速算表格,所以沒法給你精確數據,我給個大概原理吧。
第一年30歲,交6千進賬戶扣掉初始費和當年保障成本後,保單賬戶余額有2800元。
第二年6千進賬戶扣掉初始費和保障成本後,賬戶余額有4300元,然後加上第一年的2800。
總之十年投入6萬,扣掉初始費是近8千,扣掉保障成本是3600(10萬重疾+10萬身故),剩餘4萬8左右。這個總額,按3%的中檔年收益算。10年後賬戶余額大概有5萬來元。如果不再繼續繳款,這5萬加3%年利,大概可以保障到65歲左右(10萬重疾+10萬身故),然後保單賬戶余額歸零,失去保障和存款。此時你交的所有錢和保障都消失。還有一點,如果考慮通脹,即使中途出險,幾十年後的10萬+保單價值的幾萬,真的有多大價值?
---
但是看終身分紅重疾險,如果同樣年交6千,交10年,購買10萬的終身重疾分紅險,保額會不斷增長,到65歲的時候,可以得到20萬以上重疾的身故保障,如果增長到85歲,大概是50萬以上重疾和身故(紅利演算不代表實際分紅)。
這就是萬能險和終身重疾分紅險的區別。
人壽保險從消費形式可分為:消費型(不論是否出險都不退所交保費)和兩全型(相當於儲蓄+保險,出險賠保額,不出險退回所交保費或附加紅利)
保費釐定方式分為:自然型(每年不同,越老風險越高時保費越貴)和均衡型(每年相同保費交一定年限),由於人越老越風險越大卻越缺乏收入,因此均衡型保費是更科學和人性化的,也是目前大多數人壽險產品採用的方式。
常規的人身意外險屬於「消費型」保費,一年繳費1-200元,即可能獲得本年內10-20萬的意外傷害賠付。
常規的重大疾病險屬於「兩全型」+「均衡型」,每年繳數千元(繳費期5-20年),獲得10-30萬的重疾保障,如到期或身故時都不發生規定重疾,還可退還所有保費。
常規的終身險(身故或全殘可獲賠)屬於「兩全型」+「均衡型」,每年繳數千元(繳費期5-20年),獲得10-30萬的生命及全殘保障,賠償金會超過所有保費。
「萬能險」包含有「意外」、「重疾」、「投資分紅」三個功能,其中關於意外和重疾的保障部分是屬於「消費型」+「自然型」保費,就是本年交50-10000元(年齡越大時當年保費越高),可獲得本年內5-20萬的身故或重疾保障。
下面根據幾種萬能險常見條款,總結出一個大概的原理解讀: 顧客的萬能險保費交給保險公司,會被分成3筆錢
1、初始費用及其他費用:就是保險公司扣除的各種「手續費」,例如某款「萬能險」年繳保費6000元,第一年初始費為50%(即被扣掉3000元初始費),第二年25%,第三年15%,第四年10%,第五年及以後年費扣5%。 每次繳費超過6千的錢屬於額外追加,扣初始費3-5%。
2、年保障成本: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隨年齡而變化,只保當年,消費型無返還。保障成本和保額可以根據顧客需要自由調整,根據合同中的「年保障成本表」計算得出。
3、保單賬戶:扣除初始費及保障成本後的余額進入所謂的保單賬戶,以每年1.8-4%的復利分紅,即所謂的「投資」和「分紅」,顧客最後可以支取的就是這部分錢。如果次年顧客未繼續交保費,保險公司就從當時保單賬戶余額中扣除次年的保障成本,從而繼續給顧客人身保障,直到賬戶余額扣完。
以顧客給來我看的幾款「萬能險」為例:
被保人為10歲男孩,年繳6000元(不限繳費年限,但銷售員都會建議5-30年),身故10萬+重疾險10萬(保障可調)。
第一年10歲
交付的6千元,首先被初始費扣除50%(3000元);本年保障成本查表10歲時的千元保障成本為0.44(身故)和0.74(重疾)即(0.44+1.74)x10萬/1千=118元,如果調成身故險20萬重疾險20萬,那就是236元,這幾百元保費換來的保障是365天,就是說這個保障成本是當年消費掉的;最後是6千減去初始成本再減去保障成本餘下的兩千多元就進入了「保單賬戶」,年分紅利率大概是1.8-4%,這是顧客可投資和可取出的錢。如果顧客來年不繼續繳費,保險公司會從上年「保單賬戶」的余額里扣除當年保障成本。2000多元足夠給付未來若干年的保障成本,所以理論上說,來年是可以不用再繳費了,直到投資賬戶余額被保障成本扣完為止,顧客才失去人身保障。
第二年10歲
交付6千,扣除初始費25%(1500元);本年保障成本為0.43(身故)和0.74(重疾),相加乘以100(10萬保額)或200(20萬保額),即117元(10萬)或234元(20萬)。6千元最後餘下4千餘元加入「保單賬戶」,加上上年余額及紅利2000多,今年賬戶余額變成約6000餘元。
略去數年。。。
第11年19歲
扣除初始費5%(300元)。本年保障成本為1.03(身故)和1.00(重疾),即203元(10萬,相當於1:500風險杠桿)或406元(20萬)。至此,這10年總累計投入的保障成本是1524元(10萬)或3048元(20萬)。
第20年2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0.93和1.59,即252元(10萬)或504元(20萬)。至此,這10年總累計投入的保障成本是2269元(10萬)或4538元(20萬)。
第30年3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1.87和3.02,即489元(10萬,1:200杠桿)或978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是3577元(10萬)或7154元(20萬)。從10歲到40歲,30年的累計成本大概7300元(10萬),還是相當劃算的保險。
第40年4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4.78和8.32,即1310元(10萬,1:75杠桿)或2620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8654元(10萬)或17308元(20萬)。從10歲到50歲,40年的累計成本大概1.6萬(10萬)。從45歲開始,風險杠桿已經開始偏低,
第50年5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12.33和21.99,即3432元(10萬,1:30杠桿)或6864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23240元(10萬)或46480元(20萬)。
此年齡段買萬能險成本偏高,已經開始失去保障意義了。建議萬能險顧客在20-40歲時必須開始並行規劃買其他的「 終身險+重疾險」,作為終身和養老保障,越早買越劃算(每晚買一年,每10萬保額就要多支付2-5千總保費)。建議在50歲以後調低萬能險的保障額和保障成本(降低至5萬元保額以下並考慮逐漸到老後成本過高時可取消保障)。
第60年6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31.46.33和39.69,即7142元(10萬,1:13杠桿)或14284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53248元(10萬)或106496元(20萬)。60歲以後保障成本急速升高。
第70年7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77.92和57.30,即13522元(10萬,1:8杠桿)或27044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138070元(10萬)或207740元(20萬)。70歲階段的保費超過了賠償額,基本失去了保障意義。但中國人平均壽命超過70歲,70歲以後才是重疾和身故的高峰期,這與萬能險的高額保費產生重大矛盾。
第80年8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101.18和66.37,即16755元(10萬,1:6杠桿)或33510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16萬余元(10萬)或32萬余元(20萬)。
89-99歲,10年的總累計保障成本18萬余元(10萬)或36萬余元(20萬)。
萬能險的利弊
優點:40歲前的保障成本很低,適合給孩子和青年人保障。
缺點:中老年保障成本過高,不符合收入曲線和風險需求,無法給予養老保障。初始費用過高,短期無法回本。消費型保費,最後無法返還。
對策:繳費幾年就可以不再繳費,因為賬戶余額已經夠年輕時候十多二十年的保障了,五六十歲以後的萬能險保障成本太高,失去了保障功能。所以在二三十歲最好同時考慮買一個普通的兩全型終身重疾險,保障60歲以後的意外和重疾風險。
常見的「萬能險」銷售誤導:
1、須長期繳費,至少5-30年
保障期限和繳費年限其實沒有多大關系,實際每年的保障成本初期只有幾十到幾百元,顧客僅一次的繳費額就是保障成本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保險賬戶余額只要夠來年保障成本,就可以有人身保障,所以理論上的萬能險只需第一年一次繳費數百元即可有若干年人身保障。市場上多數萬能險合同里也沒有最低繳費年數限制,顧客幾乎全憑銷售員推薦的年數來繳費,根本不了解自己需要繳費多少金額和年限才有多少年的保障。一般來說1-2年的繳費就夠上半輩子幾十年的保障,但是卻可能不夠六七十歲以後一年的保障。
2、繳費幾年,可「保終身」
萬能險實際上是只保一年的消費型保險,每年都扣除當年的保障成本才會有人身保障,而50歲以後的保障成本急速增加,幾年繳費額根本不夠50歲以後若干年的保障成本。一般顧客到六七十歲就會因巨額保障成本而不得不放棄保障。
3、高額分紅
實際合同規定的保底年利率是1.8-2.5%左右,各公司萬能險多年來的分紅水平也是2-4%之間,鮮有超過此水平的產品和年度。
4、支取自由,保本保息,和銀行儲蓄一樣
顧客的保費扣除5-50%的初始費用後,再去掉人身保障成本,才最後進入「保單賬戶」,該賬戶越才是顧客實際能剩下或支取的錢,是無法保本或者說需要多年後才能回本的,所以和銀行儲蓄有本質的不同。
5、萬能險可抗通脹
如果按目前4%的年通脹率算,萬能險是不能抵禦通脹,理由同第3與第4條。
6、可根據自身需要隨意調節
萬能險採用自然型保費,年輕時健康且收入高--保費極低不需要調低保障成本,等到年老無收入且高風險時--保費極高而不可能調高保障,導致年老時根本無法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
7、業務員給顧客的計劃書中沒有提及初始費和每年的保障成本等細節,只有籠統的利益演示,而且不演示高齡下的保額和成本。甚至給顧客保單合同時也不解釋如何計算當年的保障成本或初始費成本。
8、「重疾保障」可包治大病重病
國內目前所有單純的重疾險條款都有病種和程度的局限,就是說不是規定的重疾不獲賠,或者屬規定的重疾種類但沒有達到規定的方式或程度也不獲賠,這也是過去很多重疾險被指「騙人」的原因。
目前最前沿保險產品解決「非重疾不獲賠」問題的方法有3種:
1、把重疾和終身險合二為一:保障同時包含了重疾和身故,就算不發生重疾或重疾不符合獲賠,意外與疾病的身故或全殘同樣全額獲賠,保證顧客投入的保費連本帶利都能回到手中,並可以小投入換來高額賠償,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有此類健康險產品,但建議找多家來比較參考。
2、加入「終末期非重疾關愛金」:這是國外較先進的重疾險理念,保證將來類似「薩斯」這樣的未知致命疾病可以不斷加入保障范圍,太平人壽的產品就引入了此概念。
3、年金轉換:如果繳費結束後,可以部分或全部轉成年金,每年領取,保障至少領15年,直到終身,使得年金領取額絕對能高於投入的總保費,顧客可以根據需要變現保險金應付養老和其他治療的需要。已有幾家公司的重疾終身產品可轉換年金。
已經購買萬能險顧客的操作建議:
1、認真閱讀條款和費率表,了解初始費用和自己所處年度的保障成本。
2、如果保單賬戶余額足夠,可暫停繳費,以免損失更多初始費,查詢保單賬戶余額,對照保障成本表看余額還能保障多少年。
3、調整保障額,年輕顧客可以調高到10-20萬保額甚至更高,但不要退保,直到四五十歲後覺得保障成本過高為止。中老年顧客如有其它保險就可適當調低萬能險保額至5萬以下甚至退保。
4、盡早去了解和選購其它多種「終身+重疾+分紅」險種,這是目前比較科學和經濟的保險品種,而且越早買收益越多保費越低,要是超過45歲後再想買也很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