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股票外近代中國第一
㈠ 除了股票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近代中國第一"對於這些近代出現的事物,你有怎樣的理解
股票我還真不知道,但是人口肯定是第一,還有第一個製造出人工胰島素
㈡ 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
第一個正眼看世界的人:林則徐
第一個為變法流血的人:譚嗣同
第一個現代性的大學: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
㈢ 中國近代史 除了股票還有什麼
郵票,清朝就有了龍票,那也是升值空間的,最典型的就是1980年的猴票,不過龍票就別想了,那千金難買了。
㈣ 除了股票之外,還有那些''近代中國第一''對於近代出現的事物,你有怎樣的理解
這些方面的多了,比如期貨、銀行紙黃金之類的
㈤ 中國最早的股票是什麼時間發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2014-12-05訊:兩市巨幅震盪,上證指數收報2937.65點,上漲38.19點,漲幅1.32%;深成指收報10067.28點,上漲37.45點,漲幅0.37%;中小板指數收報5697.71點。
下跌115.38點,跌幅1.98%;創業板指數收報1581.91點,下跌39.94點,跌幅2.46%。兩市合計成交10740億,與上一個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5)除股票外近代中國第一擴展閱讀:
現場開戶流程:
辦理上海、深圳證券賬戶卡
投資者可以通過所在地的證券營業部或證券登記機構辦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及復印件,委託他人代辦的,還需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證券營業部開戶
(1)所需證件:投資者提供個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深、滬證券賬戶卡原件及復印件;
(2)填寫開戶資料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證券買賣委託合同》(或《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同時簽訂有關滬市的《指定交易協議書》;
(3)證券營業部為投資者開設資金賬戶;
(4)需開通證券營業部銀證轉賬業務功能的投資者,注意查閱證券營業部有關此類業務功能的使用說明。
銀證通開戶
(1)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持本人有效身份證、銀行同名儲蓄存摺(如無,可當場開立)及深滬股東代碼卡到已開通「銀證通」業務的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
(2)填寫表格:填寫《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和《銀券委託協議書》;
(3)設置密碼:表格經過校驗無誤後,當場輸入交易密碼,並領取協議書客戶聯,即可查詢和委託交易。
㈥ 閑談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富商
閑談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富商
閑談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富商
有一句俗語叫做:無官不貪、無商不奸。看來商人天生奸詐,這種認識在被傳統農業經濟孕育出的中國文化價值觀里是根深蒂固的。在理論上,追逐利潤和財富最大化就是商人的本能和職業使命,這本應無可厚非,然而現實卻比理論更加殘酷,「商人」這個名詞的起源就是最好的例證:
武王伐紂滅了殷商之後,商朝的遺老遺少喪失了昔日的榮光,被新的統治者規定只能從事被當時人們認為最下賤的商業。因為他們的大都是商朝的遺民,所以被稱作商人。
所以也產生了一種說法:商人是有原罪的,因為他們不勞而獲、奸詐貪婪、視財如命、為富不仁……好像將語言里一切不堪的詞彙用到他們身上都不為過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商業富豪,看看真相是什麼。
第一:「商聖」陶朱公,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即輔助越王勾踐滅吳的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曾經三次經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財,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被稱譽為「中國十大富豪」之首。
范蠡居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功,而不戀棧,以其對人性的深刻了解,洞察到勾踐不可同富貴,從而掛冠而去,成功的躲避了殺身之避禍。從商以後又「三富三散」並創立了「貴出賤取」的銷售理論,足見其高超的政治和商業功力。在陶縣一代創業經商並富甲一方後,他又能慷慨散財幫助當地貧民,可見其道德的高尚。他的另一項個人成就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攬西施,游太湖」。作為一介貧民,能夠擁有中國美女金字塔尖的四分之一,應該是極其幸運了,據說他還是一位美男子。
中國歷史上的「聖人」不多,能夠後來人被成為「商聖」,足見其驕人的成就和崇高的威望,在品德和能力上都算實至名歸。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神、聖二字兼備恐怕後者無人能出其右了。
第二:「中華儒商之祖」子貢,孔子高徒,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三千弟子中最富有的人,《史記。貨值列傳》載其「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間」。曾自費乘高車大馬奔走於列國,說齊、存魯、霸越、亡吳,官至魯、衛兩國之相。儒家學說後來得以發揚光大、流傳百世,其功甚偉。相傳,孔子病危時,未趕回。子貢覺得對不起老師,別人守墓三年離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
成功的利用其商業財富去支持其政治和教育理想,甚至讓很多人僅僅記住了他的儒者身份,子貢也算尊師重教的第一商人了。他本人不僅財富豐厚,而且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又成就了在道德和能力上的另一座高峰。他在儒道和商道上的成就令現在那些附庸風雅,捐一座教學樓就要求冠名的富商們高山仰止,他才是真正的「儒商」。
第三:「商祖」白圭,戰國初期人,最早的經商理論大師。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李悝曾向他求教過致富秘訣,「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即是他首創的經商名言。《史記》推其為「天下言治生祖」。
他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經濟學家,並且能夠將理論付諸於實踐,並作為財政和商務部長為魏國在戰國初期的稱霸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也為後來各國的變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實踐准備。現代人里能夠在經商實踐和商業理論上雙豐收的我還沒看到。
第四:呂不韋,戰國時期陽翟大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隨後因被後人稱為最大回報率的投資(結識並資助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奇貨可居」的成語由此而來。)而任秦國相國十三年,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並對秦王政兼並六國的事業做出重大貢獻。遺憾的是,他還是被秦始皇嬴政(疑似是他的親生兒子)逼迫飲鴆自盡。他編著的《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的由來。
在股票、期貨等投資形式高度發達的今天,投資高手專家多如牛毛,不過又有誰能做到「投資謀國」呢?稱呂不韋為史上最牛的投資人應該是名符其實。而且,他的政治成就、治國理念、哲學思想又是豈能是巴菲特、索羅斯之流可以望其項背的?
第五:「富可敵國」沈萬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
他可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進出口貿易商,最大最成功的房地產開發商。他最大的成就,可能也是至今為止最大的房地產項目-「修建南京城」會使我們現在的諸多開發商們垂涎和汗顏的。不過修建一種城市,多少還有些公益的性質,也算一項貢獻。看客們如果去南京旅遊,還可以發現當年他留下的遺跡,如果再去周庄,也可以參觀一下他的「豪宅」。
第六:伍秉鑒,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貿易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了100萬。
他可以說是中國國際貿易第一人,他商號的地位一點不比現在的「通用電氣」遜色,如果當時有福布斯富豪榜的化,他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首富。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國難當頭時能挺身而出,憑一己之力,共赴國難,也算一位愛國商人。
第七:「紅頂商人」胡雪岩,近代「徽商」的傑出代表。因與左宗棠結交,借協辦福建船政局、蘭州製造局之機,靠包辦湘軍軍需物資業務致巨富,資金最高曾達兩千萬以上。官至「布政使銜」的從二品官階,被譽為紅頂商人,後受洋商排擠破產。胡慶余堂即為其創辦知名企業。
他是當代中國商人的偶像,所謂「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是因為其品格的魅力。後來全力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也對國家民族有過突出貢獻。假設當時中國需要建造航母的話,相信他也會出一份力的。
第八:「錢王」王熾,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創設「同慶豐」,並改組「天順祥」,富可敵國。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他排在第四位,而且是唯一榜上有名的中國人。
人們只知胡雪岩,卻不知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紅頂商人。除了商業之外,他在資助中法戰爭和慈善事業上的貢獻更加令人側目。
第九:「中國商父」盛宣懷:清末官商和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總辦全國電報業務,承辦漢陽鐵廠、江南製造局等實業。他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第一條鐵路干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第一所高等師范學堂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第一個斟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他熱心公益,積極賑災。
如果說上述的商人都還是土豪的化,盛宣懷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富商了,而且提到影響深遠的洋務運動,就避不開此人。本人就讀的天津大學(北洋大學)中展示的中國第一張大學畢業文憑,簽署人就是盛宣懷。作為中國現代商父,他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是一座里程碑。
第十:「狀元商人」,張謇。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創辦大生紗廠與墾牧公司致富,興辦教育,鼓吹立憲,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工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家知道,英國工業革命的領軍行業就是紡織。那麼張謇的事業就是執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牛耳。而且他興辦教育也算是回饋社會。
如數家珍般的一一列舉了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富豪,可以盤點一下,按照以下時間順序的表格,也許能讓我們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值得借鑒。
排名 姓名 稱號 官職 行業 成就 貢獻
1 范蠡 商聖 謀士 貿易 越國復國、慈善
2 子貢 黎公 魯衛兩國之相 教育
3 白圭 商祖 大臣 商業理論 財政、水利
4 呂不韋 相國 投資 《呂氏春秋》秦國霸業
5 沈萬三 貿易,房地產建南京城
6 伍秉鑒 世界首富 國際貿易 償還外債
7 胡雪岩 紅頂商人 二品布政使 製造、軍工 收復新疆
8 王熾 錢王 一品 貿易慈善,軍費
9 盛宣懷 中國商父 二品侍郎 實業洋務、慈善
10 張謇 狀元 商人 狀元 紡織教育
官商背景。
這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官方背景,其中有八位帶有官銜,五位本身就是高官。按照大的歷史環境,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地位低下的商人如果不去依靠官府的力量則會生存艱難,更無法獲得大的成就。所以,商而優則仕的理念深深的植根於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之中。
例外的是,范蠡、盛宣懷、張謇三人與其他人不同,屬於先官後商,這是由於他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決定的。春秋、晚清均屬於社會大變革下的不穩定時代,商人可以脫離體制而自由發展。在整個歷史沿革中,從官職來看,存在一個去官僚化的過程:商人的官職和職權逐漸減弱,直至到了洋務運動,一個國家主導的經濟革命,才出現了盛宣懷。
斷層。
上述按照時間順序的名單中獨獨缺少了中國最強盛的漢唐宋時期。這三個朝代,均是以發達的農業經濟為主導的強勢政府的統治,商人的生存空間狹小,沒有偉大的商人出現也就不奇怪了。因此,沒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里,商人也一樣,需要一定的歷史、政治、法律、制度作為環境條件。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如何在特定的環境中尋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這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明代以後,特別是洋務運動期間富商輩出,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也是那一階段下政府強勢推動的洋務運動的直接結果。誰能洞察歷史發展的方向,審時度勢、順應潮流,就能成為那個時代的商業英雄,這也許能給我們現在的企業家們一些啟示。
行業。
從表格中的行業這一欄,我們發現商人們的生意大概分為單純的的「倒爺」和經營製造企業兩個階段。在交通和信息均不發達的農業社會,商人們通過貨物販賣將有限的資源在地理和時間上進行了更加合理的配置,滿足了人們不同的物質需求,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商人們又順應潮流的轉向了經營製造企業,這是他們向實體經濟華麗轉身,也是對那種「不勞而獲」論調的一次有力的回擊。不應該否認,他們早期經營的企業為中國後來的現代化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成就。
商人們在本業之外,有些是思想家、他們為中華文明的思想寶庫添磚加瓦;有些是慈善家,投身於社會公益和教育事業;還有一些為國家民族抵禦外侮、維護領土完整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些都是他們在商業領域之外的突出成就,也是對「為富不仁、視財如命」的論斷的否定。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商人的原罪本就是偽命題,前輩們用事實毋庸置疑的證明了這一點。一個行業本身是中性的,要看其行為的善惡和其成果的好壞,而不是象現在那種仇富的思潮,將將一群人「一棍子打死」。我們有理由稱這十位先賢們是偉大的商人
翻翻詞典,看看偉大的含義吧:偉大:崇高卓越;巨大魁梧;崇高;雄偉;令人景仰;宏大;不尋常。
送給他們這樣一個「偉大」稱號,應該是實至名歸的。推而廣之,這十人所代表的商業行業而是一個偉大的行業。將他們稱作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富商,這里的「大」字不應該是一般理解的「強大」而應該是「偉大」。也許我們應該叫他們為:中國歷史上的十個偉大富商,才更加確切一些。
㈦ 除了股票以外,還有那些『近代中國第一』對於近代出現的事物,你有怎樣的理解
人口.......還有第一個製造出人工胰島素
中國第一個近代民族機器工業發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個近代化鋼鐵工業漢陽鐵廠
㈧ 列舉中國的四個「第一」(寫明時間與事情)
1876年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赴唐山開平一帶勘測籌辦開平礦務局,1878年在唐山開平鎮正式成立「開平礦務局」,光緒七年(1881)正式投產,這是中國的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開平煤礦是中國近代煤炭工業中最早採用股份制經營的企業,唐山工業博物館和開灤博物館里展出的開平礦務局股票印模和原始股票是中國目前存世最早的股票,它見證著中國近代股份制企業的歷史變遷。當時的開平礦務局僱工三千人,日產煤300噸,但媒體運輸成為瓶頸,在李鴻章的授意下,唐廷樞決定從唐山礦區到胥各庄碼頭之間修一條全長9.7公里的鐵路,把煤用火車從唐山運到胥各庄碼頭,然後從胥各庄碼頭經水路運至天津等地。這條鐵路就是中國「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唐胥鐵路。唐山機車車輛廠於1881年製造的蒸汽機車,是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車身是英文「Rocket of China」意即「中國火箭號」。
㈨ 除了股票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近代中國第一」對於近代出現的事物,你有怎樣的理解
1、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
2、近代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
3、近代中國第一個創出鐵模鑄炮法的人:龔振麟。
4、近代在反抗外國侵略的戰爭中犧牲的第一個清朝愛國將領:陳連升。
5、第一個向中國介紹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的人:李善蘭。
6、第一個向中國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人:夏元瑮。
7、第一個提出建立「中華共和國」的人:鄒容。
8、為共和革命而犧牲的第一人:陸皓東。
9、為憲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宋教仁。
10、第一任台灣巡撫:劉銘傳。
11、中華民國第一個選舉產生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12、中國第一台蒸汽機的製造者:徐壽和華蘅芳。
13、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
14、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
15、近代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製造家和飛行家:馮如。
16、近代中國第一個創辦職業教育的人:黃炎培。
17、近代第一個對我國的氣候條件和資源做出科學評價的人:竺可楨。
18、中國近代提出破除封建史學進行「史學革命」的第一人:梁啟超。
19、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人:李大釗。
20、第一個採用資產階級觀點編寫中國通史的人:夏曾佑。
21、中國第一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理論的人:楊賢江
22、中國第一所工人夜校的創辦者:毛澤東。
23、中國共產黨第一任中央局書記:陳獨秀。
24、第一個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稱為「紅軍」的人:吳蘭陔。
25、率部打響東北抗日武裝斗爭的第一槍者:馬佔山
26、第一個打開中國大門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英國。
27、第一個取得在中國修築鐵路特權、也是第一個取得在中國開礦優先權的國家:法國。
28、第一個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國家:德國。
29、第一個取得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特權的國家:日本。
30、在「改訂新約運動」中第一個同中國締結關稅關系條約的國家:美國。
31、清政府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次較量:鴉片戰爭。
32、列強第一次攻佔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
33、在同盟會影響下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萍瀏醴起義。
34、第一次護法運動:1917年發動,不久失敗。
35、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年爆發,直系軍閥獲勝。
36、廣東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1925年2月,打垮了陳炯明的主力。
37、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以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為頂點。
38、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也叫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39、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1926年10月23日發動,因准備不足而失敗。
40、中共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
41、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第一次反「圍剿」:1930年11月至1931年1月。
42、紅軍在長征中戰略方針的第一次改變:轉兵貴州。
43、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平型關大捷。
44、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的第一次大會戰:淞滬會戰。
45、國民黨頑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被解放區軍民粉碎。
46、中國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
47、中共中央指揮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決戰的第一個重大戰役:遼沈戰役。
48、列強對中國和平居民進行的第一次野蠻的大屠殺:1894年日軍在旅順大屠殺。
49、近代中國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廣州柏貴政府。
50、近代中國第一個租界:上海英租界。
51、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
52、中國第一個半殖民地性質的海關:上海海關。
53、同盟會會員建立的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榮縣革命政府。
54、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1927年11月彭湃在海陸豐成立的蘇維埃政
55、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工業: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
56、中國近代第一個新式學堂:1862年創建的京師同文館。
57、中國第一個近代民族機器工業:1869年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
58、中國第一個近代輪船公司: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
59、中國第一個近代化鋼鐵工業:1890年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
60、中國第一座大型化工聯合企業:1937年侯德榜創建的南京永利氨廠。
61、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設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式銀行:1897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國通商銀行。
62、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府: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
63、中國第一傢具有現代意義的圖書館:1907年在北京成立的京師圖書館。
64、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治團體:強學會。
65、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66、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67、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
68、共產主義小組指導下成立的第一個工會:1920年成立的上海機器工會。
69、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4年7月3日至8月21日在廣州由彭湃創辦。
70、第一個民主黨派:1925年10月成立的中國致公黨。
71、中國近代第一次宮廷政變:1861年「辛酉政變」。
72、中國近代被迫割讓的第一塊領土:香港島。
73、中國第一次出現對外正當貿易逆差:1865年。
74、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變法。
75、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鐵路干線:京張鐵路。
76、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成的近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
77、中國人民第一次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權益: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78、中國近代第一次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大規模的地下考古發掘:1928年對殷墟的發掘。
79、近代第一次垂簾聽政:1861年同治帝即位後,慈禧太後垂簾聽政。
80、近代第一次復 辟 帝制: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
81、蘇 俄 政府發表第一次 對 華宣言:1919年7月25 日。
82、國 共 兩 黨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83、中 共第一個農村 革 命根 據地:井 岡山根據 地。
84、中 國 工 農 紅 軍第一支堅強的部隊:工農紅 軍第四軍。
85、東北 抗 日 聯 軍 第一路軍:1936年6月成立,楊靖宇任總司令。
86、八路 軍建立的第一塊敵 後抗 日 根據地:晉察冀抗 日根據地。
87、中 共 第一次整 風運動:1942年從延 安開始的整 風運動。
88、中 國共 產 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
89、中國共 產 黨在中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中 共「二大」。
90、中國國 黨 第一次全國代 表大會:1924年初在廣州召開。
91、中華 蘇維 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31年冬在瑞 金召開。
92、中國 共 產 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 思主 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1935年1月遵義會議的召開。
93、第一次政 治 協 商會議:1946年重慶政 協會議。
94、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 等條約:1842年中英《南 京條約》。
95、第一個提出在中國發展資 本主 義的方案:洪仁玕的《資 政新篇》。
96、第一個憲 法性文件:清政府頒布的《欽定憲 法大綱》。
97、第一部資 產階 級民 主憲 法:《中 華 民 國 臨時約法》。
98、第一篇關於十月革 命的論文:李大釗的《法俄 革 命之比較觀》。
99、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誕生於1905年。
100、中國第一部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
101、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蔡楚生編導的《漁光曲》。
102、第一部寫實主義成功的長篇小說:《子夜》。
103、第一個系統完備並付諸實施的法定學制:1904年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
104、第一部介紹西方概率論的著作:華蘅芳的譯著《決疑數學》。
105、第一部全面系統的語法著作:馬建忠的《馬氏文通》。
106、第一部馬克 思 主義 史學概論:李大釗的《史學要論》。
107、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 思 主 義哲學教科書:李達的《社會學大綱》。
108、第一部運用馬 克思 主義剖析中國古代社會的史學著作: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109、中國第一本通俗介紹馬 克 思 主義哲學的著作:艾思奇的《大眾哲學》。
110、在中 國比較全面地介紹馬 克 思主義的第一篇文章:李大 釗的《我的馬 克思主 義觀》。
111、中 國共 產 黨的第一個黨刊:李達主編的《共 產 黨》月刊。
112、第一部由中 國人自己撰寫的建築史著作: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
113、中 國第一部從秧歌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歌劇:1945年首演於延 安的歌劇《白毛女》。
㈩ 清朝第一張股票叫什麼什麼時候發行的
輪船招商局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家發行股票面向社會籌集資本興辦的新型股份制企業,號稱「中華第一股」。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規定官督商辦,招商集股。
輪船招商局,是中國晚清時創建的第一家官督商辦的近代企業,1872年北洋大臣李鴻章招致辦理海運多年的朱其昂商議試辦新式航業,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規定官督商辦,招商集股。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換言之,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