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鐵股票宏觀分析
㈠ 中國中鐵股票為什麼一直不漲
因為中國中鐵顯然要承接很多政府的項目,容易形成壞賬,就算核銷其中10%,中鐵的扣非凈利潤就要減半。另外中國中鐵的存貨也非常巨大,高達2000億,要是再減值10%,扣非凈利潤都要變成負數了。顯然這樣的資產質量並不高,這也是中國中鐵市值破凈的原因吧。另外,中國中鐵的負債率非常高,目前還有74%,長期借款1200億,短期借款500億,每年賺的錢有一部分要用來還利息。
【拓展資料】
我們來探討一下中國中鐵的自由現金流。中國中鐵2016年自由現金流為370億,但是從2017年急劇惡化為7.7億,2018年更進一步,為-273.7億,2020年為-321億,這5年自由現金流總和為-397億。企業的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中國中鐵這5年並沒有賺到真正的自由現金,這應該是中國中鐵5年股價不漲的本質原因吧。另外一隻近5年資本市場青睞的大牛股海螺水泥的自由現金流卻非常好,5年自由現金流總和590億,因而股價在過去5年漲了近4倍,妥妥的大牛股。
中鐵的估價從2016年的9.86元已經降到2021年5月12日的5.46元,5年多的時間估價不但沒漲反而幾乎腰斬,持有這只股票肯定會非常痛苦。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一帶一路的概念,中國中鐵在2015年大牛市被熱炒到22元,隨著2016年股價下跌到10元以下,很多人都去抄底,粗一看,中國中鐵從2018年就已經破凈,PV現在只有0.63,以為撿了一個大寶貝,但是誰能想到又被套牢了5年呢?
很多投資大V這兩天也參與討論了中國中鐵股價不漲的原因,有的從股息率角度分析,有的從美國放水等國際宏觀經濟角度闡述,也有的認為該股沒有未來,缺乏想像力,還有的認為格雷厄姆的煙蒂股理論已經過時了。本人從近5年財報和自由現金流角度試圖分析中國中鐵股價不漲的原因。
㈡ 中國中鐵是軍工股嗎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基建建設、勘察設計與咨詢服務、工程設備和零部件製造、房地產開發、鐵路和公路投資及運營、礦產資源開發、物資貿易等業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特大型企業集團,也是中國和亞洲最大的多功能綜合型建設集團。2015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71位。[1]
成立60年來,中國中鐵先後修建了77925 公里的鐵路,佔全國鐵路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電氣化鐵路接觸網52894 公里,佔全國電氣化鐵路的95% ;參與建設的公路超過137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過7708 公里,約佔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十分之一;參與建設了全國五分之三的城市軌道工程;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等9000 多座大橋,總長達9297 公里;建成秦嶺隧道、太行山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武漢長江隧道等長大隧道,共計6886 公里。公司建設者八次遠征南極,承擔了我國中山站、長城站、昆侖站建設和維護任務。公司還先後參加了國內外5000 余項公路、機場、碼頭、水電、地鐵、高層建築、市政等大型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經營范圍覆蓋到土木建築的各個領域,工程項目遍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㈢ 股票分析,這是證券投資的作業題,幫我貼一份,給分啊!!
601186 中國鐵建
公司2008年三季報每股收益0.21元,凈資產收益率為5.14%,於2008年3月10日首發上市,因此無去年同期可比數據。而2008年半年報每股收益0.14元,凈資產收益率為3.34%,盈利能力增強。公司目前每股資本公積金為2.55元,每股未分配利潤為0.22元,每股經營現金流-0.36元,後續具備一定比例送股或轉增能力。
繼10月份批准鐵道部的2萬億元鐵路投資計劃後,交通運輸部門正在醞釀一個未來3至5年內投資5萬億元的計劃。這5萬億規模的投資,包括在建項目、已經規劃的項目和追加投資,將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碼頭建設等。
基金第三季度的投資組合顯示,合計所持股數占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工程股便是中國鐵建,為26.16%,二季度為12.47%,在第三季度持股比例增加了13.69%,呈現大幅增持行為。第三季度基金計持股64089.74萬股,表現為比第二季度的30541.98萬股增加33547.76萬股。第三季度被55隻基金持有,而第二季度有25隻基金持有。
該股票5日K線位於10日之上,10日K線又位於30日K線之上,該股近期在創出新低後,走勢較強,收出三連陽,逐步向上收復失地。盡管公司出現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和匯兌損失,但如果A股市場逐步轉好,以及外幣停止貶值趨勢出現升值,業績仍有望得到提升。公司有望承包更多的鐵路建設項目,或許是機構投資者破位關注的事項。從國際市場定位情況看,A股和H股十分接近,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㈣ 基建型的股票未來有市場嗎,到底值不值得投資
於占福也給出了偏「冷」的判斷,「目前偶現的疫情會給地方政府財政帶來雙重消耗,一方面相關的防疫政策會影響地區的商貿活動,從而影響財政的收入;另一方面如果有疫情發生,相關的檢測、防疫等支出也會增加財政壓力。至少目前看到的是,不是說交通的需求是高歌猛進、一路綠燈,中間出現的不確定性都會對基建投資的熱情、速度產生影響」,於占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