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股票分析2018
1. 海爾是上市公司嗎
海爾集團是私企,並且是上市公司。
海爾集團創業於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目前已從傳統製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台。在互聯網時代,海爾致力於成為互聯網企業,顛覆傳統企業自成體系的封閉系統,變成網路互聯中的節點,互聯互通各種資源,打造共創共贏新平台,實現攸關各方的共贏增值。
2017天貓雙十一「億元俱樂部」榜單顯示,海爾位列第三名。 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實驗室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海爾(3502.78億元)居第三位。 2018年7月,青島海爾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行第499位。
(1)海爾集團股票分析2018擴展閱讀:
2015年12月15日 海爾入圍2015年度《世界品牌500強》前一百強,並位居全球白色家電品牌第一名。
2015年09月24日 《財富》發布2015年「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海爾入選並居前十。、
2016年12月26日,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揭曉,海爾入圍百強。
2016年10月11日,海爾集團入選《財富》2016年「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榜單,位居電子電器類第一,並進入榜單前三名。
2. 海爾與格力相比,張瑞敏與董明珠相比,你更看好哪一個
在這個問題上我要產名我的觀點,從我接觸冰箱空調開始到電視己有廿十八個年頭了,那時我修地都是日本貨東芝牌,天津產的叫長嶺阿里斯頓利泊海爾。多數進口的多,新飛冰箱、空調有春蘭的、松日、松下。後來岀現了青島海爾的冰箱、冰櫃、再到電視空調等。我是搞家電維修出身,海爾是國企,海爾的電視與冰箱空調維修率挺高的。從張瑞敏的戰略來講他的眼光可算是世界首選,從管理到服務質量模式是同行業的先祖。格力的出現名聲在後,走出國門不是我們常人所能看懂的,從產品的傳統化再到創新各有風騷。在國內囝際的舞台上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從無到有走出國門,讓世界知道中國的產品不比任何國家質量差。海爾與格力比較,都有各自的優勢。海爾建廠早,打出了服務售後的先機與典範。是後來更多的中國企業競爭的對象與榜樣,勢比爭雄無人能比。我警重海爾,也喜歡格力都是我學習創新的祖師爺,祝福祖國有象海爾、格力這樣更多的企業為國爭光,祝福中國更強大!!!
海爾在15年前 有過和現在董明珠一樣的想法 就是做中國人的晶元。可是最後失敗告終。今天格力又重新拾起當年的夢想實在是驚人壯舉。
海爾空調 體驗 過 可能運氣不好,新買的三次維修 還是數字元號會出現,董明珠的大松產品體驗下來也不怎麼理想。最後選奧克斯了。空調 冰箱 其實技術早就過關了。春蘭 沒有了吧,幾十年還在用的也有。
董明珠太把自己的產品誇大,什麼都是自己的,晶元不是自己的。所以想搞晶元。
我很佩服海爾和格力,至少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現在格力有錢了希望晶元能搞出來。
只要晶元搞出來就可以用在其他領域,國產家電將趕超一切家電產品。
支持海爾 支持 格力。至少他們是做了該做的事 和正在做該做的事。
希望海爾格力這樣的企業能多些,不光是賺中國人的錢更重要的是賺世界的錢。
沒得比,海爾質量差是公開的秘密,無論是電器還是房子,都不咋地,海爾走的是服務,出現問題去你家修,順便幫你修一修其他問題家電,海爾就是,雖然咱產品不行,但壞了就修,讓你不怕產品壞。
格力是正八經工科優等生,自己研發自己生產,自己追求品質,從發展上,一定是格力牛逼。
海爾是過去式,不要指望海爾,海爾靠的是青島政府,電器才能賺幾個錢?政府優先把潛力地皮賣給海爾海信,真正賺錢的,還是房地產
我在這里只講兩公司的售後服務各有不同。
五年前我買了一台全自動海尓洗衣機。
買機後送貨;
海爾公司共回訪電話三次:
1、問: 貨送到未?送貨人員服務態度如
何?交接工作做得怎樣?
2、問: 拆解包裝工作怎樣?安裝、調試
滿意否?
3、問: 洗衣機經使用後你滿意否?
我都一一作答,並講很滿意。
去年,我買了部格力1匹分體空調。
經三催四催才安排人員幫我安裝。
安裝空調基上是免費安裝。但,如主機掛外牆的要收高空作業費1OO元;主機架80元(不銹鋼);雪種管穿牆孔,靚孔要價50元,差的免費。
剛好我家安裝空調不用掛外牆和使用主機架,也不用要靚孔。所以本客戶裝空調不用出一分錢,基本免費安裝(其實購機單價已包括安裝費在內)。
安裝完畢經使用後,發現有幾個問題:
1、當時室外溫度為35℃,室內機設定溫
度為26℃,經1、5小時製冷運行,室
內機顯示26℃,而主機都不能自動停
機狀態。(整個夏天都是這樣)
2、主機幾扇葉轉向是程逆時針轉向。這
這個轉向是否正確?
由於來我家安裝空調的師傅收取吾到我一分錢,我就上述問題電話聯系過,這些師傅無心解答。機台安裝後能製冷就oK。
宗上所述: 本客戶認為海尓售後服務比格力好好多!!
我不知大家怎樣理解,我的理解的題目所指的海爾應是海爾集團,現在在A股上市的青島海爾(600690)只是海爾集團的一個子公司,現任董事長、總經理為梁海山,海爾集團還有許多資產沒裝入青島海爾;而格力應是格力電器(000651),現任董事長和總栽是董明珠,不是指格力集團。格力集團是格力電器的大股東,格力集團下面另有一家上市公司格力地產(600185),格力電器其實與格力地產沒有隸屬關系的。
如果我們弄清楚了以上概念,格力電器與海爾集團是值得一比的,二者都是以生產白色家電為主的公司,都是行業的領軍企業。2018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收為2661億元,其中生態收入達到151億元,同比增長75%;而格力電器營收為2000億左右,二者相差約660億元。海爾的主力產品: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居國內銷售前三名;反觀格力除了空調,其餘產品基本沒啥影響力,而空調特別受房地產景氣的影響,因此格力的抗風險能力遠不如海爾。海爾的海外營收佔比40%在右,格力17%左右。 海爾已是一家比較成功的跨國企業,海爾的海外營收100%來源於自主品牌;而格力一部分的營收為替別人貼牌代工的,尚欠火候。
2018年,在品牌戰略、全球化戰略等的協同下,海爾的品牌效應不斷放大。據世界品牌實驗室12月18日在美國紐約揭曉的2018年度(第十五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顯示,海爾在世界品牌500強中排名第41位。此前揭曉的2018(第24屆)中國品牌價值100強中, 海爾蟬聯榜首,品牌價值達到2092.08億元,穩居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品牌。海爾的好些產品已進入德國、美國等高端市場,從兩張圖標中看出,海爾品牌滲透力和影響力遙遙領先於美的和格力。 (圖標來自 :北悅濁酒 百家號)
中國家電的出貨量已佔到世界的70%,絕對是家電生產大國。對於當前的中國家電企業來說,全球化是最大的機遇和挑戰,關鍵取決於中國家電企業是否具備在全球化擴張的能力?又如何實現成功的全球化品牌運營和引爆? 企業家的格局、眼界,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境界;企業家的學習能力,關系著企業的發展與生死存亡。這點,海爾已經走在中國家電業的最前列!
張瑞敏先生現在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和CEO,在中國的企業界特別在家電行業是「教父」級的存在,他還是中共十五~十七大候補中央委員,作為非央企的企業負責人是極其少見的,充分證明國家對他的工作和成就的肯定。張瑞敏先生還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受表彰的100人之一,可見他的貢獻和影響力。
張瑞敏從狠抓產品質量入手,將一家頻臨死亡的集體企業,發展壯大為今天的海爾集團,居功至偉。 他被企業界譽為質量管理和企業管理的「思想家」,這絕對不是「網紅」思維所能比擬的,真所謂孔孟之鄉出思想者。按我理解,「網紅」現象興也快,敗也快,不能作為企業管理和產品營銷根基,只能是一種手段或者是補充。
海爾集團主要業務已從傳統的「家用電器」轉型為「物聯網生態」。 今年是海爾創業進入第35個年頭, 海爾在貢獻了一個世界級品牌後,新的目標是再貢獻一個世界級「人單合一」物聯網模式。 海爾大幅增長的「生態收入」體現了人單合一模式在不斷實踐和演變進化過程中顯現出的成效,是衡量物聯網時代生態圈效果和和生態品牌價值的重要標志。
在近日舉行的海爾集團2019年創新年會上,張瑞敏提出,海爾要「為人單合一成為世界級物聯網模式而努力」。美的集團「五十重生」年度經營管理大會上對"只有改變,才能重生"表達強烈的渴望,看來我國家電業的思想家已開始在行動了。
作為白家電行業的兩個典型,海爾在白家電領域的品種更全、影響力也更大、地位也更高,如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等,格力則主要在空調,在空調領域的地位高於海爾。
那麼,從近年來的情況看,為什麼海爾的聲音似乎沒有格力大,地位好像也沒有格力高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張瑞敏屬於低調做事者,不大喜歡拋頭露面,更不會講一些高調的話吸引眼球。相反,董明珠則一貫高調,自然受到的關注更多。
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表彰名單中,張瑞敏赫然在列,而董明珠卻沒有上榜,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能夠看出誰的真正地位更高,誰更能代表中國白家電行業,誰更能夠在民族企業中具有作用和影響。
所以,企業家有沒有地位,不在聲音,而在影響,在於人們以上中的地位和影響。
一次格力空調售後,供大家參考。
格力櫃機,3年內,實際開的很少,也就夏天周末的白天偶爾開開,壞了,不製冷,顯示通訊故障。
打電話給售後,來了人,連檢測都沒檢測,就給換了外機主板。當時開機未顯示故障,師傅就離開了。原主板有貼空調的一系列參數及如何接線等,換的新主板什麼沒有,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過了一會,發現還是不製冷,於是給師傅打電話。回答:還不製冷的話可能就是內外機連接線壞了,你是自己買線還是用我們的,我們的需要收費。
我當然不同意:是不是先檢測一下,看看到底什麼原因,是不是線的原因。另外,現在保質期內,本來就沒修好,怎麼還要收費?
維修師傅:你需要再給售後客服打維修電話,我可以帶線,但是我的單子還是換主板,你需要給我簽字,我也不能賠錢給你干是吧,這個你不能跟客服說。
第二天,師傅帶來了一根線。原來的線是三股,有接地線的,新線只有兩股,沒接地線,就這樣湊合接好了。
說心裡話,對格力的質量和售後非常的不滿意。家裡的空調,4個品牌,海爾、海信、格力、格蘭仕。格力是在「格力專賣店(旗艦店)」買的,其餘三個都是京東買的。其餘3個品牌,從來沒壞過,號稱質量最好的格力卻壞了,而售後更讓人失望!
青島海爾1984年創立,格力電器1991年成立。海爾比格力早出生7年。在一個行業,先入局的企業往往佔有更大的優勢。況且青島海爾優張瑞敏這個全國紅極一時的企業家掌舵,在上世紀90年代,海爾就已經成為為知名的白色家電品牌。
格力電器的出名要比海爾軟的多。在上世紀90年代海爾已經聞名全國的時候,很多人都還沒有聽過格力這家企業。格力的出名是在本世紀初期,在「格力掌握核心 科技 」這句廣告詞的轟炸之後,格力的名氣才逐漸大了起來。再加上進入本世紀以來,海爾掌門人張瑞敏改革銳氣不再,而格力的掌門人董明珠則頻頻出現在公眾場合不遺餘力的推銷自家產品。所以兩者的差距在不斷的拉近。
2018年,是格力電器發展史中重要的一個年份。這一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時,這個營業規模首次超過青島海爾。去年青島海爾的營業收入是1833億元,比格力低了167億。在2017年,青島海爾還比格力電器多了110億。
近十幾年來,曾經作為中國第一白色家電的青島海爾,先後被美的和格力超越。這其中原因有很多,個人認為,和張瑞敏長期掌舵青島還有很大的關系。的確,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張瑞敏是一位銳意進取的改革者。那是在進入本世紀之後,張瑞敏改革的力度和以前相比小的多。但格力就不一樣了,有董明珠這個勞模。
總結一下,在青島海爾和格力電器之間,我更看好後者。原因是,我對董明珠的看好。
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張瑞敏是海爾的創始人,喜歡 財經 新聞的我是聽著海爾的故事,看著海爾的一個個案例學習成長的,當年這畢竟是第一民族品牌,作為山東人地域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董小姐則應該算是後起之秀了和張瑞敏比起來,朱江洪之後接的班,看過她獨身一人闖市場的故事,同樣是做業務出身的我深知其中艱辛,尤其是一個女人更有很多困難。
說實話在海爾處於瓶頸期增長乏力的那些年,我也替海爾著急過,看海爾,電視做的不是很成功,手機慢慢也看不見了,電腦也很快消失,葯業,保險,也都沒做大,房地產相比同城兄弟海信入行晚,而且也做得一般,從心底里替海爾著急。
今天在一個跟貼里說了一段話「老張是不是該早一點退了,越老越神道了,成仙了,現在他似乎更像一個哲學家,而且他一試圖以哲學的思維去看待企業遇到的問題,雖然魯商的儒雅可敬,但總感覺一直浮在表面,不要接地氣。從砸冰箱這個標志性的事件開始,留個我們的印象是什麼呢?質量好,服務好,管理嚴格,這在品牌初創期是很成功的。但之後大家都趕上來了,海爾這時幹了什麼呢?記得很清楚的一個案例是大肆宣傳的海爾發明洗地瓜的洗衣機,這種為宣傳而創造的案例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是無法持久的,壓縮機,模組,電機,屏幕.....,在核心競爭力上海爾一直只合作不深入,其實就是一直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空殼公司,在現在核心技術決定產品力帶動市場變化的年代,光靠賣概念的老張已經跟不上了,雖然近幾年通過並購銷售額趕上來了,但並不看好。還有老張最近幾年一直搞得創客,把企業組織架構整個打亂重來,按老張的說法就是一個個的小微企業直接面對市場,中層幹部沒了,但縱觀成熟的國際大公司哪一個不是靠嚴謹的組織,沒有穩定的架構就沒有過硬的產品的質量,沒有激勵就不會有創造力,一個企業經常的推倒重來,中層幹部都消失了,哪來的企業文化,哪來的集中力量搞科研,哪來的核心競爭力,一個個的小微企業不就是一個個掛靠在海爾的個體戶嗎?產品質量如何保證?售後服務如何保證?大家都像錢看了...
另外,說到海爾就不得不提產權問題,希望政府對這種作出傑出貢獻的企業家是不是可以寬松一些,一個小集體企業而已,沒有老張哪來的海爾?趕緊明晰了產權,讓老張放心的退休吧,這樣退而不休,對企業並不好..
再說說董小姐,原來對格力並不是很關注,應該是近七八年吧,才注意到格力的主頁利潤如此之高,市佔率也如此之高,不由的對這位潑辣的南京大姐刮目相看。看過她的案例,看過更多是她的新聞,感覺董小姐給人的感覺就是,雷厲風行,敢想敢幹,絕不退縮,但這樣的性格是把雙刃劍,能成事也能敗事,成功的人不少,但成功後能保持清醒的不多。董小姐近年的一系列舉動讓人感覺正趨於浮躁,從給自己的品牌做形象代言人做廣告開始,做手機,和雷軍十億賭約,不顧眾人反對要入股銀隆搞新能源 汽車 ....,結果如何,贏了和雷軍的網紅賭約,但手機....,銀隆更是搞成了狗血...,過於自負,會讓你的判斷力喪失,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但前一段手裡錢多的銀行裝不下的董小姐又要進軍晶元業了...,手機,新能源對格力和董小姐來說頂多算交個學費,傷不著脛骨,但晶元是可以要了格力的命的,並不是有錢就一定可以砸出來的,需要技術的積累,希望董小姐審慎決策,隔行如隔山,教訓不少了....
常言道:貨比三家,人比人氣死人。我覺得拿張瑞敏和董明珠做對比那不太合適,因為一個是白手起家,一個是守城之將,可以說是張瑞敏把海爾從那個瀕臨死亡的集體企業,發展壯大為今天的海爾集團,而董明珠接手格力的時候,格力正處於發展的高峰,所以兩者也沒什麼好比的。拿海爾和格力的市值、品牌、產品等方面比一比我覺得還更靠譜一些。
首先 ,從兩家企業的市值上來看,海爾電器現在的市值為582億港幣,而格力電器的市值為2357.56億元人民幣,二者從體量上就有所不同,很明顯,海爾電器的市值是要遠低於格力電器。所以,單從市值方面,我更看好格力。
其次 ,從兩家企業的名聲來看,董明珠以「網紅」著稱,由於董明珠的性格使得格力電器名氣一直很大。而張瑞敏更喜歡少說話多做事,埋頭做事或許是他的經營風格,這點兩者差異較大。所以,單從企業名聲方面,我更看好海爾。
另外 ,從兩家企業的業務擴展上來看,格力的業務擴張並不順利,其在物聯網上的布局是「聲音大、雨點小」,而海爾物聯網平台已經有所建樹,海爾U+智能家居也在逐漸前行。所以,單從業務擴展方面,我更看好海爾。
最後 ,從兩家企業的產品結構上來看,海爾在家電領域的品種更全、影響力也更大、地位也更高;而格力則主要在空調領域地位高於海爾。所以,單從產品結構方面,我更看好海爾。
綜上所述,對於不同的企業家、不同的企業還是要從根本上去剖析對比,不能片面武斷的判別。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偉大企業家,不同的企業成就了不同的偉大企業家。如果真要問,海爾和格力更看好哪個?個人覺得更看好海爾一些。
3. 外界總拿海爾的市值與美的、格力對比,為何業內卻說「沒有可比性」
首先這個問題沒有可比性,去查一查就知道,海爾智家只是海爾集團的子公司,跟美的、格力整體怎麼比市值?其次,看一家公司的發展還得看業務上是否有創新。從三家企業布局來看,目前智能家居是他們的主攻方向,但是你聽說過美的智慧家庭、格力智慧家庭了嗎?但你一定聽過海爾智慧家庭。為什麼?因為海爾不僅做得好,而且還能在全國購買,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從海爾發布的半年報上,不難發現,上半年,海爾智慧家庭渠道全網套餐零售均價超過1w元,增長9%。並且海爾成套銷售的表現越來越好,成套銷售的佔比超過28%。高端智慧成套的表現更是令人驚喜,產品銷售量二季度環比增長24%。另外,海爾智能家電綁定量增長超過50%,智慧家庭用戶量增長將近10%,這些無不說明海爾在智慧家庭方面引領這行業前行,而不只是畫大餅玩概念。前兩天海爾在上海開了全球最大的智能體驗店,已經把智慧家庭這樣潮流的、可以定製的解決方案帶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可以近距離的感受到這樣的場景生態,也不難理解為何海爾在世界500強的排名上升了50多名了。
確實沒有可比性!上市的只是部分資產而已!拿海爾來說,海爾有滬股,過去是青島海爾,現在可能叫海爾智家,港股海爾電器,海爾電器是洗衣機,熱水器等資產,還有18年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的海爾D股!這些都是只是海爾集團的子公司而已!還有像日日順,也是海爾集團附屬公司,它包括日日順物流,樂家,簡單說來,就是物流體系,和海爾的鄉鎮網店和渠道。18年,日日順品牌價值就是300億了。13年阿里巴巴花了5.4億購買了日日順物流9.9%的股權。後28億增持到34%。還有雷神 科技 ,就是產雷神筆記本,也是從海爾小微企業創立出來的!
直接比較市值大小,沒有可比性。雖然三家公司都是做白電的,看上去挺可比的,但是細看下業務結構就會發現各家的業務側重不一樣,業務結構也不同。所以說,硬說哪家毛利率低,哪家業績增速低,就代表整體表現不好了,這個邏輯經不起推敲。格力是一家以空調業務為主的企業,超過八成收入來自空調,美的是一家空調和小家電為主的企業,空調業務將近一半。大家都知道,空調和小家電的毛利率是比較高的,所以帶來的直接數據就是格力美的毛利率高,加上子行業的增速尤其小家電增速較快,業績增速稍微快點。但這兩年空調增速明顯回落,所以可以看到格力美的業績也下來了,和海爾是差不多的。因為海爾則是全能型的,全家電品類都做得很好,空調大概兩成左右,特別是冰洗熱這幾樣大家電,都是行業第一。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海爾業務均衡抗行業風險能力強,因此海爾的業績波動沒有那麼明顯,每年都很穩,這也是海爾的優勢。
熟悉海爾的都知道,海爾一直堅持全球創牌,通過在海外的並購實現美國GEA、紐西蘭斐雪派克、Candy等七個品牌的布局,給行業樹立了榜樣。最關鍵的是,海爾在海外的布局也有了匯報,上半年,海爾智家營收的47%來源於海外,而且是近100%的自主品牌,與貼牌代工完全不同,貼牌的收入來的更快,但是不持久,未來得不到保障。目前,海爾在全球有10大研發中心,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發產品。看到海爾這樣全球化的布局,他連續十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無可厚非。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先區分一個概念:海爾集團≠海爾智家,因為海爾智家是海爾集團旗下子公司。海爾集團有相當的業務和資產是不在海爾智家體內的,海爾集團並沒有以全部的業務和資產來上市。所以,我們在討論海爾市值的時候,沒必要和格力美的等同業來進行比較,因為根本就沒有任何可比性。
如果非要比較,那其實不妨看看海爾集團與美的、格力整體的營收比較。從2018年三家集團發布的財報看:2018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收額達到2661億元;美的集團2018年總營收2618億元;格力集團2018年營業總收入 2000.24 億元。不難發現總營收海爾>美的>格力,因此那些拿著海爾智家市值與美的、格力整體市值相比,明顯沒有可比性。
海爾一個很低調的品牌 從生產到銷售非常成熟的 海爾在國內很低調 低調到大家快忘記這個品牌了
海爾的產品已經占據了歐洲市場 在歐洲也有一定的位置 格力 美的 那個出現在歐洲市場 格力應虛標還被歐洲拉入黑名單 美的有就沒打算進歐洲市場
這一點是同行業 無法相比的 海爾的產品的確好用
海爾不只是海爾還是中國卡薩帝,統帥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Paykel、日本AQUA,義大利Candy等等家電品牌母公司。海爾大型家用電器自2009年到2016海爾連續8次蟬聯全球第一,同時,冰箱、洗衣機、酒櫃、冷櫃也分別以大幅度領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由此可見海爾世界上的分量和品牌價值,海爾電器01169,701億,海爾智家1308億加一起還是比海爾格力市值低不少
上市公司海爾智家只是整個海爾集團旗下一個子公司,你不能拿海爾一個子公司的市值去和整個美的集團和格力的整體市值相比。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看,作為海爾集團的子公司,海爾智家的營收990億甚至要高於格力的,而且歸母凈利潤有51億多,增長了7.6%,在行業如此低迷的情況下,還能有這樣的表現,不容易了。大家都知道,海爾一直以來在海外做自主創牌有多麼不容易,中國的品牌要能走出去需要多少員工為之努力,又需要投入多少費用。海爾在這條路上早就做到了自己研發、製造和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布局,並且有著優秀的全球化運營能力,這為我國很多企業想走出去做出了榜樣。海爾在世界各地建研發中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發產品等,海爾在做一個全球的戰略布局,自然投入很大。從近些年來看,公司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海外業務保持了快速發展。與貼牌代工的企業相比,更具有投資價值。
的確沒有可比性。很多人以為海爾和格力、美的一樣,只是家電公司而已。事實上海爾是一家綜合型集團,海爾家電只是一家子公司。
格力和美的都是整體上市的,A股市值代表著其全部價值。海爾是分拆上市,僅海爾智家就分別在A股、港股、德股三地上市,此外還有科創板的海爾生物。除此之外,旗下獨角獸企業日日順以及海爾資本、海爾金融、海爾地產都還沒有上市。
在全球500強品牌當中,海爾智家是整個亞洲家電品牌排名第二高的,總排名位列第48位,比格力美的高出很多。
另外海爾在德國等地是設立了一級公司的,因此營收並未計入到海爾家電,而是計入到了海爾集團。因此單看國內家電三巨頭的營收還不如格力、美的,事實上算上海外份額,單一個海爾家電就足以對標美的和格力的營收了,更別說日日順和海爾地產等平行子公司。
因此從規模以及覆蓋領域來說,海爾集團要比格力、美的大得多。我們日常所接觸的海爾家電(現名海爾智家)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論整體實力,確實沒有可比性。
一直到15年都沒壞過,家裡人雖然捨不得換,但還是換了海爾的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空調等產品。雖然冰箱出過一點問題,但是海爾的售後真心不錯,打完電話當天下午就給去修了,而且還幫忙看看其他家電產品,說了下注意使用事項,感覺很不錯。
4. 國產空調巨頭海爾,為什麼能在美國搶下27%的市佔率,銷量排名第一
2017年,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GEA雙空調品牌拿下美國第一,占據27.2%的市場份額,幾乎是第二三名之和,打破近20年的美國空調舊格局。在2018年,美國空調市場下降5%,海爾卻增長30%以上,穩居第一。
海爾在1999年就進入了美國市場,不過,美國家電市場主要由本土品牌和日韓品牌霸佔,海爾的生存空間非常小,剛開始一年只能賣50台冰箱,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不過,海爾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投入,在2004年有建立了一個工業園,並加快本土化,啟用美國本土的員工,營銷方式等等,讓海爾逐漸打開了市場,並獲得了高速的發展。
5. 近年來,海爾的海外並購步伐明顯加快,都收購了哪些品牌
2011年以來,海爾已經宣布對日本三洋電機、紐西蘭家電龍頭斐雪派克、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等的部分股權收購。海爾集團也形成海爾、國美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 & Paykel、日本AQUA、卡薩帝、統帥六大家電品牌。根據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全球大型家電企業市場份額中,中國海爾以10.5%位列第一。據海爾集團副總裁李華剛透露,2017年海爾集團營收2419億元,同比增長20%,全球經營利潤增長41%,其中,海外市場營收佔到整個集團的40%,約967億元,預計2018年佔比過半。
6. 美的、格力、海爾、究竟哪家企業進了世界500強你怎麼看
都是世界500強,只是進入的時間有先後。1、2018年三家企業的營收2018年美的的營收是2618億人民幣,而海爾的營收是2661億元,格力電器的營收是2000億元,這個就是三家白電巨頭的營收情況,海爾一直是老大。其次是美的,然後是格力,不過格力的產品比較單一,是專注於空調領域,在這個單一領域是絕對的領頭羊。2、三家公司在世界500強的排名剛剛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格力電器是首次進入榜單,排名414位,營收302億美元。
總結:目前格力、海爾和美的都是世界500強企業,美的的排名最高,海爾的排名最低,格力居中,但是海爾集團是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集團的營收甚至還超過美的集團。總的來說,三家企業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排名在逐年上升,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經濟表現的不俗魅力。
7. 簡單介紹海爾集團背景
海爾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虛實融合通路商。公司1984年創立於青島。創業以來,海爾堅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創新體系驅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製造商之一。2013 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1803億元,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7萬多名員工,海爾的用戶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8年3月,海爾第二次入選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十大世界級品牌」,2008 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聲望大企業600強」評選中,海爾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國企業。2008 年7月,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五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2008 年海爾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四。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2012年03月24日,「2012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海爾「以自主經營體為基礎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在全國451項管理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名。2012年8月8日,第六屆中國品牌節揭曉年度品牌中國總評榜,海爾榮獲「2012品牌中國華譜獎」,連續六年獲此殊榮。
2012年9月10日,美國財經雜志《福布斯》發布2012年「亞洲上市公司50強」排行榜中國家電業海爾挺進50強,連續兩年入圍該榜單。2012年9月17日,第18屆中國品牌價值研究結果在英國倫敦揭曉。海爾以962.8億的品牌價值位居榜首,連續11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
2012年11月,在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共同發起的「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典禮上,海爾集團榮獲「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之戰略遠見獎。2012年12月,張瑞敏獲得了瑞士洛桑IMD商學院將「IMD管理思想領袖獎」
8. 海爾集團2015~2019年報表數據,存貨,固定資產,總資產
2015年:存貨85.64億,固定資產84.24億,總資產759.6億
2016年:存貨152.8億,固定資產155.4億,總資產1315億
2017年:存貨225.4億,固定資產172.0億,總資產1572億
2018年:存貨224.0億,固定資產173.2億,總資產1676億
2019年:數據暫時沒有,2019年年報未披露,預計在2020年4月30日披露。
這些數據可在東方財富網-股票代碼600690海爾智家-財務分析板塊資產負債表查到。
9. 海爾公司簡介 海爾公司的簡介
1、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1993年10月12日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並於11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簡稱:青島海爾,股票代碼為:600690。上市十多年來,公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2019年7月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448位。2020年1月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海爾電器集團以市值550億元位列第120位。
3、公司名稱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間1989年4月28日總部地點山東青島經營范圍家電服務年營業額2419億元(2018年)員工數60000人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股票簡稱青島海爾股票代碼600690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地位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等。
4、海爾集團是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海爾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
5、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創業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812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8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9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
6、2008年3月,海爾第二次入選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聲望大企業600強」評選中,海爾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國企業。2008年7月,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五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7、據世界著名消費市場研究機構歐洲透視(Euromonitor)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海爾在世界白色家電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5.1%。這是中國白色家電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品牌。同時,海爾冰箱、海爾洗衣機分別以10.4%與8.4%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在行業中均排名第一。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海爾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創新驅動」型的海爾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8、截止到2009年年底,海爾累計申請專利9738項,其中發明專利2799項,穩居中國家電企業榜首。僅2009年,海爾就申請專利943項,其中發明專利538項,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2項發明專利。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海爾已參與23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其中無粉洗滌技術、防電牆技術等7項國際標准已經發布實施,這表明海爾自主創新技術在國際標准領域得到了認可;海爾主導和參與了232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訂,其中188項已經發布,並有10項獲得了國家標准創新貢獻獎;參與制定行業及其它標准447項。海爾是參與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最多的家電企業。海爾是唯一一個進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管理決策層的發展中國家企業代表,2009年6月,IEC選擇海爾作為全球首個「標准創新實踐基地」。
9、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的30餘個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學寫入案例庫,其中,「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管理案例被納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庫,海爾「市場鏈」管理被納入歐盟案例庫。
10、2010年,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進入第五年。海爾將繼續發揚「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深入推進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單合一的自主經營體為支點,通過「虛實網結合的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商業模式創新,努力打造滿足用戶動態需求的體系,一如既往地為用戶不斷創新,創出中華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