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實控人東軟集團股票
㈠ 因檢測系統異常引發關注的東軟,被「罵上」熱搜的東軟能擔當民生大任嗎
因為檢測系統異常,所以東軟集團引發網友的關注並且被罵上熱搜,很多人認為東軟是不能夠擔當民族大任的。
根據一些了解東軟集團創立的集團在1991年,而我國的軟體公司是第1股,現在在60多個城市研發已經形成的大面積的覆蓋,無論是銷售還是服務網路,在歐洲日本以及美國等地方都會有子公司的部署。因為東軟獲得的贊譽是比較多的,其實故障與應用層面是沒有關系的。
㈡ 東軟醫療港股上市能過嗎
應該可以的。
11月24日,貝多財經了解到,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軟醫療」)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已經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這意味著,東軟醫科通過境外發行股份,並將在港交所上市。 目前,東軟醫療暫未通過港交所聆訊。信息顯示,東軟醫療於2021年5月31日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至今已有接近6個月的時間。按照進度,東軟醫療或將在近期舉行聆訊。
拓展資料
1、此前招股書顯示,東軟醫療成立於1998年,為全球醫學影像解決方案及服務的提供商,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醫療服務提供商開發、製造和分銷各種先進的技術化影像、治療和診斷產品。 據了解,東軟醫療的背後為東軟集團(600718.SH)。本次赴港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東軟集團持股29.94%,威志環球持股26.52%,東軟控股持股15.51%,大連康睿道持股8.92%,員工持股平台天津麥旺持股5.00%。
2、其中,東軟醫療董事長劉積仁通過大連康睿道實際控制東軟控股40.47%的股份。同時,東軟控股也是東軟集團的最大股東,持有後者12.97%的股份。這代表著,劉積仁為該公司的最終實際控制人。
3、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2019年的已安裝系統總數和總收入計,東軟醫療是中國CT系統的最大製造商。按2019年的銷量計,東軟醫療亦是中國CT系統的最大出口商。
4、而此前東軟醫療在科創板遞交的招股書則顯示,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稱,截至2019年底,東軟醫療在中國市場的CT設備保有量為2573台,佔中國市場保有量的10.4%,位列國產品牌第一,僅次於GE、西門子、飛利浦三大跨國公司。
5、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東軟醫療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12億元、19.08億元和24.59億元,均保持增長態勢;凈利潤分別為1.69億元、8204.0萬元和9275.8萬元,其中2019年、2020年均低於2018年。
6、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東軟醫療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05億元。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為7.76億元,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則為11.57億元,逐年減少。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東軟醫療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70億元、1.81億元和2.22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1%、9.47%和9.02%;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3.35億元、3.33億元和3.61億元,約為同期研發費用的兩倍。
7、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東軟醫療的全球研發團隊聘用了865名研發專業人員。根據招股書,其研發團隊成員在醫學影像器械設計及製造以及軟體工程、AI、雲計算和其他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廣博。
8、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東軟醫療的專利申請量高達283件,最早專利申請是2002年,近3年專利增長率為48.49%。其中,非外觀專利1241件,佔比96.73%,包含發明專利1150件,實用新型91件。
9、在技術領域布局方面,東軟醫療的專利專注在探測器、CT掃描、圖像重建、醫療設備、掃描床等技術領域。從研發團隊情況來看,東軟醫療有839個發明人,其中發明數量最多的發明人為樓珊珊。
10、值得一提的是,東軟醫療曾有多條專利轉讓信息。據了解,核心專利的轉出可能會導致原有業務的業績下降。不過,智慧芽數據顯示,東軟醫療共有205條專利轉讓記錄,多數為其關聯公司,部分和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有關。
㈢ 無實際控制人股票好嗎
公司無實際控制人一般是一種不好的事情,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可能遭敵意收購導致控股權不穩定,主要股東意見分歧則會影響公司經營、決策效率延緩等,因此構成「無實際控制人風險」。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往往依賴於掌握核心技術的核心人物,如果公司股權並未集中在該核心人物手中,則公司未來發展可能會面臨風險。
上市公司無實際控制人,股權結構過於分散,則易引起發審委對公司控制權是否穩定以至於未來發展前景的擔憂,同時對於規模較小的公司而言,股權分散且無實際控制人,管理層面容易動盪,投資風險也更大。因此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盡量遠離這些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股票。
公司無實際控制人意味著2點:1,原股東已經不看好公司成長,決定拋棄公司了,所以原先說看好公司發展的股友們要醒醒了,股東都不看好了,還有錢途?2,暫時沒有人看好公司,沒有實際控制人,如果有人看好公司,立馬會借殼會重組,而現在,空擋期,只能說是暫時無人看好,那麼,就是亂兵天下,散戶搏殺,故,安靜的離開或觀望就好了,等有人看好,或者公司直接死掉。再說一句,公司盈利為什麼股東不看好,說明有貓膩,是在打著看好的旗子掩護撤退
拓展資料:
1.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 實際控制人 :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關聯關系 :是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之間不僅因為同受國家控股而具有關聯關系。
㈣ 無實際控股人無最終控股人的股票為什麼都不大漲
沒有管理的股東。
這股沒有控股股東,也沒有實控人,意味著股權太分散了,做市值管理的人都沒有,所以沒法漲。
㈤ 「九條命」的東軟集團,劉積仁的資本野望
尋瑕以「尋瑕伺隙」的初心寫過許多上市公司,本意是要在繁雜的公開信息中,弄清楚資本運作背後的底層邏輯和核心要害。
比如東旭集團的財務公司;英雄互娛的「融資-對賭-關聯方收購」;天風證券的無實控人狀態及關鍵時點的大筆融資;億陽信通的上市公司保殼與集團破產強裁。
成敗只是商戰風雲的表象,背後的核心邏輯才是資本運作的精髓。
曾經的校企「東軟集團」,自1991年成立,至2020年,已經發展成為控制東軟集團(SH.600718)、東軟教育(HK.9616),並成功分拆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望海康信准備科創板上市的控股集團。而實際控制人也從東北大學變為劉積仁領導下的「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東軟」資本運作的核心邏輯,正是分拆和MBO,兩者相輔相成,通過分拆推動創新業務發展,通過MBO促成對東軟集團的控制。
劉積仁,中國第一位計算機專業博士,33歲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教授,建設中國第一個軟體園,一手打造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軟體帝國。
1988年,東北工學院計算機系軟體與網路工程研究室成立,全部的家底是一間半的研究室,三台286電腦,三萬元的研究經費。
從美國國家標准局學成歸國,被破格提拔為教授的劉積仁就是在這樣的研究環境里,搭建了一個技術轉移中心。
1989年和1991年,主要生產 汽車 音響和 汽車 通信系統日本阿爾派株式會社兩度到訪東北大學,尋求 汽車 內部系統的研究合作,最終劉積仁的團隊打動了阿爾派,獲得了3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
東北工學院開放軟體系統開發公司和阿爾派合資成立了沈陽東工阿爾派軟體研究所,後來又合並為東大阿爾派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這就是東軟集團的起點,也是後來的上市主體。
東軟的發展,以2011年為界,從2011年之前的「合」,走向2011年之後的「分」。
1993年至1995年,IPO還施行額度制的遙遠時代,沈陽東大阿爾派因為背靠東北大學,屬於冶金工業部部屬院校企業,1995年獲批取得上市額度,並於1996年成功上市。占發行前總股本10%的內部職工股400萬股,分批上市流通。
上市之初,東大阿爾派的控股股東為東北大學軟體中心,管理團隊和員工的利益主要體現為400萬內部職工股,但團隊的訴求明顯不止於此。
1998年,東北大學由冶金部部屬變更為教育部直屬,5月,東北大學軟體中心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東北軟體集團,11月,寶鋼集團對東北軟體集團增資,公司更名為寶鋼東軟。1年後,寶鋼集團、東北大學軟體中心等向寶鋼東軟工會轉讓21%的股份,員工利益通過工會,得到更大程度的體現。
2001年,寶鋼東軟更名為東軟集團,出於合規考量,寶鋼東軟工會最終量化為137名員工的持股平台沈陽慧旭 科技 。直至2008年,沈陽慧旭 科技 持有東軟集團23.42%的股份,為僅次於東北大學的第二大股東。
2008年,證監會批准東軟集團和東軟股份合並,上市公司更名為「東軟集團」。
一直並行發展的東軟股份和東軟集團合並,各方主體均獲益頗豐。截至2010年底,大股東東北大學產業集團持有市值34.70億元,員工持股平台作為第二大股東持有市值33.81億元,阿爾派持有市值27.47億元,寶鋼持有市值19.54億元。
2011年,東軟集團第一階段的發展,以員工持股平台的清算落幕,137名自然人股東均獲得了不菲的財富。
2011年3月,持股平台轉移至成都,更名為成都慧旭 科技 ,並通過法院裁定強制清算,將持股平台持有的股份分配給137名股東。白手起家創業,帶領東北大學、阿爾派、寶鋼、137名員工發家致富的劉積仁,落實股份後,共計持有上市公司716萬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0.58%。
東軟控股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走向台前。
對於依靠東北大學軟體學院起步的東軟控股而言,東軟教育的意義非比尋常。東軟控股的第一仗,就是拿下東軟教育。
2011年11月,東軟控股由大連康睿道聯合東北大學和億達投資共同組建。大連康睿道的背後,是劉積仁及另外22名自然人股東。
東軟集團的教育業務起步於2001年,2007年起實現盈利,當年收入3.05億元,盈利168萬元。
2008年,在東軟集團和東軟控股合並後,教育板塊以大連東軟軟體園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主體,納入上市公司體系。
2011年12月,上市公司公告,東軟控股以4.24億元的對價,受讓東軟集團的教育資產,這個對價僅在合並凈資產基礎上,計入了10.43%的房屋土地增值。
2020年,東軟教育申請香港聯交所上市,2017年至2019年凈利潤為1.15億元、1.32億元和1.39億元。上市前夜成為「暗盤之王」,大漲超過25%,市值40億元。
在剝離東軟教育的同時,2012年,東軟控股與億達集團共同成立天津東軟睿道,面向高校提供IT培訓和人才服務,當年即實現利潤3497萬元。
東軟教育的利潤構成中,除了佔比近80%的高等教育學費及住宿費之外,還包括依託東軟控股實現的「產教融合」業務收入。
2012-2014年,東軟集團向天津東軟睿道支付服務費分別為3250萬元、1.21億元和1.33億元。2015年以後,東軟集團以合並方式披露關聯交易金額,當年支付服務費1.78億元,2019年,東軟集團向東軟控股支付的服務費高達3.9億元。
上市公司東軟集團剝離教育板塊,並委託東軟控股提供軟體外包服務,外包毛利率13%,可謂一石二鳥,東軟教育實現了穩定利潤,東軟控股及其股東獲得了可觀收益。
而當年,教育板塊從上市公司剝離時,對價僅為凈資產加上區區10.43%的評估增值,發展壯大直至獨立上市的東軟教育並沒能給上市公司帶來收益。
一邊是原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減持,一邊是管理團隊及引入股東對東軟控股的增資,東軟控股通過兩次增持上市公司,逐步鞏固了東軟集團第一大股東的地位。
2015年起,一直跟隨東軟集團的主要股東東北大學、阿爾派、寶鋼減持陸續減持上市公司股份。
2015年3月,寶鋼集團公告累計減持5.2%的股份,減持後持有股份占東軟集團總股本4.72%。
2015年7月,阿爾派向東軟控股轉讓東軟集團5%股份,總對價10.66億元。
2016年12月,東北大學產業集團公告,累計減持比例達到東軟集團總股本的5%。
於 此同時,管理團隊和引入的股東對東軟控股增資,東軟控股對上市公司則兩次增持,最終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5年9月,中國人保向東軟控股增資10.12億元。
2015年12月,阿爾派向東軟控股增資5.77億元。
增資後,東軟控股估值達到55.74億元。但根據東軟控股2014年年報,凈資產3.7億,凈利潤僅為3278.34萬元。
2016年11月,大連康睿道控股子公司大連東軟思維對東軟控股增資,按照2015年的55.74億估值,此番增資至10.82%,耗資超過6.76億元,而大連東軟思維2013年凈資產僅為948萬元。
東軟控股能夠按照40-50億的估值先後三次融資超過22億元,與2011年收購東軟教育,實現外包服務收入密不可分,也因此獲得了進一步控制東軟集團的籌碼。
2016年12月,東軟控股對上市公司增持至10%,交易對價11.93億元。
2017年1月,東軟控股再度增持至11.37%,交易對價3.25億元。
至此,伴隨著原大股東東北大學和二股東阿爾派的相繼減持,讓出控股地位;東軟控股以總計約25.84億的對價,成為東軟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主要資金來源是中國人保、阿爾派和大連康睿道的增資款。2017年3月,東軟控股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悉數質押。
2014年至2017年,通過增資和股權轉讓的方式,東軟集團相繼失去了對東軟醫療、東軟熙康和東軟望海的控制。
東軟大 健康 板塊旗下,東軟醫療,源於東北大學影像中心的CT設備;東軟熙康是雲醫院板塊的運營主體;東軟望海主營業務為醫療信息化。
2014年12月,東軟集團公告,東軟醫療擬引入投資者,弘毅投資、高盛、通和、東軟控股採用受讓老股和增資的方式,出資27.33億元(其中增資16億元),對東軟醫療戰略投資,投前估值25億元。其中,東軟控股出資9億元,增資後持有東軟醫療22.2%的股權。
2016年7月,經過兩輪交割協議,東軟集團失去對東軟醫療的控制。
2017年9月,大連康睿道繼續對東軟醫療以42.54億的估值,增資4.22億元。
東軟控股及大連康睿道,以總計約13.22億的對價,獲得了東軟醫療約24.4%的股份。
2020年7月,東軟醫療申請科創板上市,2019年末,東軟醫療營業收入19億元,而可比公司萬東醫療營業收入9.8億,市值73.8億元。
與東軟醫療的引戰如出一轍,東軟熙康引入弘毅、高盛、東軟控股等投資者1.7億美元的融資,隨後又引入中國人保和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的6400萬美元融資,直至2016年7月,東軟集團失去對東軟熙康的控制。
東軟控股則通過對東軟熙康兩次增資4300萬美元及9400萬人民幣,獲得總計23.4%的股份。目前,東軟熙康也在積極籌備科創板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分拆時間恰恰橫跨了中國人保和阿爾派對東軟控股的增資:
2014年12月,東軟集團公告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的分拆計劃。
2015年9月和12月,中國人保和阿爾派按照40億的投前估值對東軟控股增資。
2016年4月,東軟控股完成對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的增資。
不可迴避的問題是,中國人保和阿爾派對東軟控股增資時的估值,是否將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納入考量。否則,難以解釋對於凈資產3.7億,凈利潤3278萬的公司,給出40億估值的合理性。
東軟望海的上市計劃也在運籌之中。
2015年12月,平安健騰和東軟控股通過增資和受讓股份,對東軟望海戰略入股,其中,東軟控股出資2.06億元,總計獲得14.07%股份。
2017年11月,平安人壽、泰康、東軟控股以15.04億元對東軟望海進行增資,東軟集團持有東軟望海的股權比例降至29.3%,對東軟望海不再控股。東軟控股兩輪出資總計2.23億元,持股8.23%。
縱觀東軟發展史,用劉積仁的話來說,「以退為進, 是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
2011年以前,以「合並」為主線,上市公司收購東北大學影像中心進軍醫療板塊,東軟集團與東軟股份合並,教育板塊並入上市公司。
在「合並」的過程中,東軟集團員工持股平台賺得第一桶金。
2011年以後,以「分拆」為主線,出售東軟教育,分拆東軟醫療、東軟熙康和東軟望海。
在「分拆」的過程中,東軟控股受讓東軟教育的控股權,其軟體外包業務獲得支撐,並最終通過東軟教育的獨立上市,賺得盆滿缽滿。
同時,東軟教育的股權增值,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的分拆方案,又為東軟控股2015年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高估值提供了支撐。「分拆」再次成就了東軟控股和員工持股平台。
東軟控股借「蛋」引「雞」的資本運作模式,可謂精巧,實現了十年間的爆發式增長。但這一過程中,作為「孵化器」的上市公司,並沒有獲益:
收購教育資產後,上市公司和東軟控股每年都會發生大規模的關聯交易,支撐了東軟控股的估值和東軟教育的部分利潤來源;
分拆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過程中,上市公司都承諾了回購責任,如果成功上市,包括東軟控股在內的股東將獲得巨額收益,一旦無法上市,則上市公司可能面臨回購股份的或有負債風險;
分拆大 健康 板塊的過程中,通過無實際控制人的認定,成功規避了證監會分拆上市的要求,
但2017年10月至今的三年間,東軟集團市值跌去了50億元,一路持續的分拆模式,真的是對上市公司最有利的選擇嗎?
劉積仁喜歡用「貓有九條命」來說東軟每5年就換一個活法,對於劉積仁而言,股權投資大時代的春風,或將成就東軟系企業悉數上市後,廣闊的資本版圖。
㈥ 東軟集團和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東軟集團和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樣,東軟集團是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
東軟集團是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屬於上市企業,股票代碼600718。公司成立於1991年,前身為東北大學下屬的沈陽東大開發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有限公司。
公司開發的各種軟體已被廣泛運用於工程、電力、電信、房地產、工廠設計等行業,軟體的商品化率是國內最高的。東軟以軟體技術為核心,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和產品工程解決方案以及相關產品與服務。
2018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香港國際金融論壇暨中國證券金紫荊獎最佳投資者關系管理上市公司。
(6)為什麼沒有實控人東軟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產品服務
面向行業客戶,行業解決方案涵蓋的領域包括:電信、電力、金融、政府(社會保障、財政、稅務、公共安全、國土資源、海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商、知識產權等)以及製造業與商貿流通業、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等行業。
在產品工程解決方案領域,東軟與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開展合作,提供車載信息產品、數字家庭產品、移動終端和IT產品等嵌入式軟體開發和服務。
在自有品牌的產品工程方面,在醫療領域,開發並提供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CT、磁共振、數字X線機、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多參數監護儀、放射治療設備、核醫學成像設備等11大系列50餘種醫療產品。
在服務領域,東軟提供包括IT咨詢服務、應用開發和維護、套裝應用軟體服務、專業測試及性能工程服務與本地化服務、IT基礎設施服務、IT教育與培訓、業務流程外包(BPO)等服務業務。
㈦ 上市公司沒實際控股人是好還是壞
這個不好,002112重組的時候開始就是沒有實際控制人,這個方案就沒有通過,後來改為有實際控制人就好了,沒有實際控制,會發生不能預知的問題
㈧ 股票無實際控制人是什麼意思
股票無實際控制人,多數情況是因為大股東持股比例太低,比如不到15%,比如說平安,伊利和格力等知名公司。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一般可以分為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絕對持股是指持股50%以上,相對持股一般在20-50%之間。
拓展資料:
控股指掌握一定數量的股份,以控制公司的業務。是指通過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數量的股份,而對該公司進行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按控股方式,分為純粹控股公司和混合控股公司。
純粹控股公司不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業務,只是憑借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進行資本營運。混合控股公司除通過控股進行資本營運外,也從事一些生產經營業務。
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某一機構持有股份達到50%以上或足以控制該股份公司的經營活動。
實際控制人與控股股東的區別如下:
1.控股股東不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實際控制人一般為自然人。
2.實際控制人不得與被控制企業存在直接的資金債券關系,即不得為被控制企業的股東;而控股股東必須是股東。
3.實際控制人不是公司股東,而是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控制公司行為的人。
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股東即為「控股股東」:
(一)個人單獨或者與他人共同行動時,可以選舉半數以上董事;
(二)單獨或者與他人一致行動時,該人能夠行使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表決權或者能夠控制行使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表決權的;
(三)單獨或者與他人合夥持有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股份的;
(四)當與他人一致行動或者自己單獨行動時,他實際上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控制公司;兩人以上通過協議達成一致,其中任何一方取得對公司的表決權,以達到或鞏固控制公司目的的行為就是上述所說的一致行動。
㈨ 核酸風波背後的「東軟系」,它到底啥來頭
東軟集團成立於1991年,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軟體公司, 東軟集團是成都核酸檢測系統的軟體提供方,前幾天成都市的核酸系統崩潰了,導致核酸檢測遲遲沒辦法展開
㈩ 12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為何近幾年股市頻頻爆出黑料
我認為就是因為現在科技發達了,能發錄像視頻的東西太多了,而且網路也發達了,傳播速度非常快。爆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這些投入身家性命的人就只能選擇自殺,因為欠下的錢實在太多,真的還不上啊。股票真的會讓你一夜暴富,一夜陷入絕境。這只是瞬間的事情,在股市中每分每秒都在變化,我個人建議大家慎重投入,因為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在裡面了,而且現在大行情都不穩定,我覺得基本上都沒有人有慧眼對辨別哪股掙錢。
現在國家對這個股市控制,我覺得一是為了國家安定考慮。能讓大家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下炒股。我覺得這樣挺好的,至少那些不法分子能收斂一下,免得一些無辜大眾受到到傷害。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有時候這種打擊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