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魁集團股票
❶ 現在的股市還能炒嗎
周四大盤再度大跌,的確,市場比我們想像中還差,作為從業多年的筆者,經歷過中國股市幾乎所有的動盪,見過熊的、卻真的沒見過這么熊的。上期報告我們預期在宏觀數據相對理想、下檔面臨2100點、2000點兩大整數關口的支撐,至少會短線橫一下,給市場投資者一個喘息思考的時間,很可惜,我們又錯了,我們不禁要問:中國股市到底怎麼了?在跌幅超過65%、下檔面臨兩大整數關口支撐的情況下,連橫都橫不住!這樣的市場顯然已經失去了理性分析的意義。 我們對周四想重點談一下藍籌指標股,大家可以看一下兩市的跌幅榜,我們可以驚奇地發現,被譽為市場中堅力量的藍籌指標股紛紛閃亮登場,海螺水泥跌停,股價與H股相比貼水幅度高達30%,真是匪夷所思!再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股,均爭相往跌停板上沖,還有中國遠洋、廣船國際等也榜上有名。還有不露聲色的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雖然跌幅在3.34%和4.29%,但兩個最大的權重股對指數的貢獻可想而知! 面對上述市況,我們無言以對!要知道這是已經打了股價兩三折以後的再度暴跌,中石油從48元到現在的10元,中國平安從149元到現在的39元,我們還能講什麼價值!我們只能說在中國股市,博弈才是最本質的東西,藍籌指標股已經僅僅具有交易價值了,可能已經淪為砸盤的工具,這對市場的長遠傷害是極其巨大的。我們曾經說過由於股改徹底失敗,政策面又不肯糾錯,這使得市場出現嚴重倒退,這樣的判斷正在逐步實現,盡管筆者並不想看到這一幕。 很多藍籌指標股都在今天破位了,照這種跌法,2000點根本沒任何招架之力,1800點能否守住還是個未知數?究竟是誰利用指標股來砸盤的呢?有人判斷是境外力量,有人說是大小非,有人說是基金保險等國內機構,我們認為探討這些都沒有用,關鍵是找導致這種局面的成因,根本就在於政策面的軟弱!連救市都不敢提、明知股改政策需要調整卻不作為,這讓國內投資者怎會有信心?怎能不讓砸盤者膽大妄為! 其實我們注意到,很多藍籌指標股根本沒有小非,持倉大的只有基金,判斷有境外力量砸盤根本說不過去,如果判斷沒錯的話,應該是自己人殺自己人,意圖上看最可能的是恐慌絕望的表現,並非為了打壓建倉,按現在的市況,藍籌指標股上建倉並不困難。如果把我們國內主流機構想的高明一些的話,那就是逼政策,逼政策糾錯,是否能得逞現在還是個未知數,但面對這樣的市況,我們的管理層不應該做點什麼嗎? 現在中國股市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股災,市場本身的規律和功能已經遭到嚴重破壞,想扭轉這個局面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必須所有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行,政策面應及時糾正股改政策,啟動緊急救市方案,才有可能化險為夷,否則,只有看著市場自由落體吧,等著大小非都不想拋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底,這個底是殘酷的!因為它意味著中國股市再度推到重來。 經過周三短暫的震盪後,周四兩市大盤繼續低開低走,銀行股聯手做空市場,全天呈單邊下挫態勢,並不斷刷新本輪調整新低,2100點大關被輕松擊穿。短線來看,銀行股持續調整之後再現急挫行情對股指拖累較大,目前市場人氣極度低迷,後市仍有繼續調整壓力,沒有外力作用大盤弱勢格局難改。 今年以來市場呈崩盤式下跌走勢大大出乎市場的意料,進入八月份市場跌跌不休,股指越走越弱,盤中始終難有像樣的反彈出現,應了那句老話,弱勢不言底,本輪跌勢非常恐怖,目前股指累計跌幅已66%,股指已快接近10年均線區域,已達到投資者10年的投資成本線,有部分個股已屢創歷史新低,大多數股票被打了三折,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廣大散戶都傷痕累累,市場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如此巨大的跌幅這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是很罕見,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大小非成為市場下跌的罪魁禍首,而以銀行股為首的權重股則充當了市場的領跌品種,投資者信心嚴重缺失,市場在投資人氣無氣大傷後,要想恢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市場調整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證監會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允許大股東一年內自由增持上市公司2%股份的政策出台後,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宣布已經在二次市場上增持股票,在本周市場迭創新低的過程中,又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高管在增持自家股票,這在弱勢中的作用是很明顯,一方面顯示上市公司大股東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大小非猛於虎也的市場中,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的心理壓力。當年因股改掀起的牛市最終也因大小非減持問題而面臨被推倒重來,投資者處於崩潰的邊緣,希望能引起管理層的密切關注,目前市場處於最難熬的時候。 本周,2245點在悄無聲息中告破,股改的成果成為了過去式。以銀行、地產為首的基金重倉股殺跌不止,讓市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投資者的信心也幾乎崩潰。下周只有四個交易日,2000點大關近在咫尺,以目前的情況看,守住的難度很大。 不過,本周收出了連續第七根周陰線。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周線七連陰往往是下跌的極限,之後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那麼,這一神奇的規律能否在下周應驗,從而守住2000點呢? 兩次7連陰後產生反彈 今年以來,大盤以摧枯拉朽之勢,連破5000點、4000點、3000點三重大關,目前已經殺到了2000點關前。 不過,7連陰似乎就是空方的噩夢,連續兩次成功的狙擊,都讓市場化險為夷。第一次是在今年春節之後,2月18日開始,市場展開新一輪暴跌,一直跌到4月3日,連續收出了7根周陰線(大盤在春節前最後一周收陰,但是考慮到春節因素忽略不計)。當時,大盤最低下探至3271.29點,市場甚至擔心可能跌破3000點大關。此時,神奇規律發揮了作用,4月7日~4月11日這一周,大盤展開了一次有力的反彈,從3446.24點最高反彈至3656.96點,空間超過200點,此後,市場就在3000點~3800點之間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震盪,雖然後來跌破3000點,但至少讓多方贏得了喘息之機。 5月中旬,大盤從3600點附近展開新一輪下跌,同樣是連續下跌了7周,到7月上旬,大盤暴跌至2566.53點,此時,神奇規律再度發揮作用:從7月7日開始,大盤從2700點之下反彈,最高摸高到2952.04點,空間也接近了200點,至8月7日的一個月時間內,在2600點~3000點之間震盪。 經過反彈之後,大盤才展開了新一輪的下跌,並且又是以連跌7周的方式,殺至2000點關前。 跌破2000點可能性很大 兩次7連陰後的成功反彈,也讓市場對下周的走勢多了一份期待:在2000點整數關前,是否可能產生一輪反彈?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可能產生反彈,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從今年年內的前兩次7連陰來看,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利好,是支持大盤在7連陰後產生反彈的重要原因。 第一次,管理層拋出多個利好,發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以及降低印花稅,給了市場反彈以充分的理由,當時的反彈幅度也比較大,最高幅度超過了25%。 第二次,則是奧運會開幕前夕,管理層要求市場維穩,暫時穩定了市場的人氣,並且這一時期也是上市公司公布中報的密集期,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的良好表現,也對反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情況,似乎並沒有前兩次樂觀。雖然也出台了可交換債券來緩沖大小非的減持,但是市場已經認識到,這並不能根本解決大小非的拋售問題,最多隻能是延緩了拋售的速度,但是卻會延長拋售的時間,因而此舉並不能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另一方面,隨著8月宏觀經濟數據的公布,市場也認識到,企業盈利將受到擠壓,而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已經見頂,下半年上市公司業績必然受到影響,10月就將公布三季度的業績,預期較差的三季報很可能使上市公司的動態估值出現提升。 從當前的成交量來看,前兩次大盤的日成交量最低都在四五百億元,而目前已經不足300億元,這個量能水平,要守住2000點的難度可想而知。 反彈時只能輕倉參與 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的整數關口,都有較強的支撐。而2000點是一個重要的支撐關口,可以預見,在向下跌破2000點的過程中,必然有一些護盤資金會死守該點位,特別是跌破2000點之後,大盤有可能出現一波反彈。 不過,較高的估值,決定了2000點將無法阻擋大盤下跌的趨勢。目前,市場對於上市公司業績見頂的預期已經是空前的一致,雖然靜態的市盈率已經在16倍左右,但是動態市盈率反而會在20倍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平均市凈率水平仍超過2倍,而大盤位於998點時,這一數據僅僅在1.5倍左右。 當前市場我們認為,在市場真正找到大底之前,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波反彈,但是力度不會太大,極限將可能在2245點附近,甚至還難以達到2200點之上。因此,投資者可參與的空間並不大。如果要參與,倉位一定不能重,而且一定要設好止損點,一旦市場重新走弱,就應盡快出局。 技術上分析,2100點經過短暫的震盪爭奪後,周三盤中很快被輕松擊穿,股指回歸2000時代,目前10年均線在2040點區域,後市仍有繼續調整壓力。現在來預測底部在何處已無任何意義,盡管股指已嚴重超跌,但因為左右市場運行格局的系統風險仍在不斷釋放當中,而管理層也遲遲難有實質性的重磅利好組合拳來救股指於危難之中,新低之後還有新低,導致市場人氣異常低迷,市場最終能否走強還要看管理層的決策。
❷ 股指期貨瀑布效應
1.股市從998點以來上漲的回顧
從2005年6月6日開始,中國股市進入了第二波周期為8年以上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其時間跨度之長,空間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具體的空間點位我不做推測,但是可以說明,已經過去的3000點只是基本的,4000點是肯定要被踩在腳下的,8年之後最終到達的空間點位是多少,我不能預測,相信也沒有人能精確預測。從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時間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漲幅度是200%。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個幅度不可謂不大,但是其性質我歸納為恢復性上漲,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1年半以來的市場情況。
第一階段:熊市完結,股市試探性緩慢反彈(2005年6月~2005年11月)。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熊市雖然已經完結,但是人們飽經摧殘的脆弱心理仍不願相信牛市已經到來,若有上漲,仍將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彈,一切都猶猶豫豫,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沉睡的熊大哥。只有極少數的先知勇敢的買入,因為這個時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黃金啊,可能十年內都再沒同樣的機會了…....這個階段緩慢的上漲,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個底部,磨啊磨啊,終於磨掉了那些不堅定的人,然後就到第二階段了…
第二階段:大夢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階段的特點是拉高成本,脫離估值太低不合理區域。這個階段沒什麼,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來越多,懷疑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機會來了,趕快搞一把再說,在第二階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瘋狂波,接下來就是較大的調整…
第三階段:崢嶸初現(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經過對第二階段的徹底清洗,股指從2006年8月開始,進入到顯露崢嶸的歲月。從8月起,在大象股的強力拉升下,股指強勢進入主升浪,這個階段,牛是沒有回頭吃草的時間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瘋狂了。營業部門庭若市,新股民開戶一再創新高。這個階段,只要你買股票,隨便怎樣都賺錢,股指漲得象瘋狗樣,所以都叫瘋狗浪。但是,再怎麼強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遠上漲而不休息,牛始終會回頭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這一段時間,牛低頭了,大盤6日內暴跌近500點。暴漲帶來的暴跌讓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給了投資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一年半以來,大盤雖然經歷了幾個階段,但從大趨勢來講,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屬於單邊上漲,投資者多有斬獲。雖然股指已經上漲很高,但是趨勢沒有改變,股指的連創新高開拓了牛市的空間,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資金,為下一階段行情的演變打下了基礎和鋪墊了條件。
2.股市在2007年可能出現的波動
2007年對於指數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現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經從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現在的接近40倍,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個數據「現階段」是高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這樣下去是沒有出路的。我國是處於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又有高速發展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適當高估,可以讓人接受的長期平均市盈率波動值可以考慮在20倍到25倍(歐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長期脫離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個問題。
2).短時間獲利盤太多:1年半時間股指從1000點到3000點,這個市場的資本回報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資金年回報率在15%就有很多人開心的不得了,現在這個市場的資金年回報率超過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歷史告訴我們,市場不會讓你這么舒服的賺錢的,市場肯定會用他自己的方式讓投資者抬高成本。
3).市場進入題材股階段:一般牛市的板塊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剛開始是價值投資,然後擴散到炒作二線藍籌股,後來炒作有實質性題材的板塊,最後進入到炒作垃圾題材的階段。現在這個市場基本是進行到瘋狂炒作題材的階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說。大致瀏覽一下個股,每個股票都基本上都經歷過了一段飆升段了,再漲的空間有多少呢。這些表明行情在逐漸在進入末期。
4).從波浪理論的角度來看,從2007年2月6日開始的上升段,很象某個稍大級別波段的5浪,5浪過後是什麼呢,是對應更大級別波段的調整浪。
5).從江恩的時間周期來測算,2007年春節過後3到5周,是及其危險的時間之窗,是大波動的主要時間周期和小波動的次要時間周期的重合點。如果這段時間沖高上漲的話,則更加危險,那表明時間周期點將落在空間的頂點,這個信號預示著下跌不可避免。
總的來看,大盤股指的上漲力量在逐漸減弱,上漲的時間在逐漸縮短,下跌的時間和空間在加大,下跌的推動結構一次比前一次強。上證指數可能在3100點到3500點之間,時間在春節後3~5周內見到2007年春節後的第一個高點,然後進行一個大級別的調整,調整的第一參照點是上次暴跌的低點2541點。
同時聲明一點,技術性調整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下次更好上漲。在技術性調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漸跟上股價上漲的幅度,對股價形成基本面的支撐。同時也為了抬高投資者的成本,消化獲利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時間換空間。
*三、把握趨勢*
1、加息改變不了大牛勢的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
加息對股市無疑是一個利空,對股市的確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本次加息對股市的影響不至於大到可以改變本輪大牛勢的格局。因此,基金長線投資者的操作思路沒有必要隨著加息而進行調整。
歷次加息對股市的影響:
第一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提高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各檔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個百分點,各項貸款利率平均提高0.82個百分點。這次加息,使得首個交易日滬指下跌27.43點。
第二次加息:1993年7月11日
央行再次調高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93年5月15日9.18%上調到10.98%,利率升幅為19.61%。首個交易日下跌23.05點。
1993年的兩次加息,使滬綜指在隨後3個月時間里從1392點迅速下跌到777點,跌幅達到44.2%。
第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均上調0.27%。正處於下跌途中的滬綜指大跌1.58%,當天報收於1320點,其後經過幾個交易日的盤整後雖有一波小幅反彈,但最終仍未能擺脫下跌趨勢,滬綜指於2005年6月6日跌破千點創出了998點的多年新低。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決定住房貸款加息。這對絕大多數購房自住的市民來說,意味著支付房貸的負擔將增加5%至10%。滬綜指當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彈後,滬綜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點。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滬指低開14點,最高1445,收盤 1440,漲23點,大漲1.66%。其後依然維持上漲勢頭,並在5月份展開了一波歷史上少見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點。
1993年—1998年,美國經歷了數次加息,但是美國股市從3520點一路漲到8300點,漲幅高達136%,走出了長大5年的大牛市。
綜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於房地產等占的主導比較大,受影響也比較大,必然會對大盤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股市還沒有改革,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大市值還沒有引進。但現在除了市值發生變化外,關鍵是投資者已經逐漸適應了加息。從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加息不再是毒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發展的良葯。有些人並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義以及用途,只會盲目跟風殺跌,其實大盤歷來暴跌的罪魁禍首很大程度都要歸咎於恐慌盤,所以,投資者的心態是關鍵。
2、股指期貨推出之日便是A股深調之時
天下既然沒有不散的筵席,也就沒有一路狂奔的牛市。人們都關心股市何時調整?何時終結?這就要從牛市的發動機談起。對於中國牛市的非典型性,我從2003年以來一直在思考,所以在2003年5月19日特意加班寫出了 「非典型牛市的典型開端」,刊於中國證券報的頭版。在我看來,中國牛市的發動機過去一直是政府,政府不掏錢就沒有牛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政策市」。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產生證券化的需求,所以股市動態超前反應經濟趨勢,這就是所謂的「晴雨表」機制。但是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不僅沒有伴隨著股市的相應上升,反而伴隨著長達五年的大熊市,這一直困擾著中國證券市場上的投資人。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一個司機和發動機的問題。中國股市這部車是政府造的,政府當司機,用的是老式柴油機。投資人不當司機,也就想不到要換發動機,只想「搭車」,不想開車,所以政府下車就沒人開車了。2004年上半年,這一輪牛市就啟動過一回,當司機的政府本想讓這台車出廠,但沒想到後面沒人接手,司機下車,車就「熄火」。所以 2004年的股市就像飛機起飛後又緊急迫降,管理層開始尋找新的司機,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是解決了「司機」隊伍的問題,第二是解決了股市發動機的問題。機構投資者帶著三種動機進入市場,第一個動機是中國經濟成長的證券化,然後在證券化的過程中獲利;第二個動機是在股市中創造新的博弈棋局,然後在大並購中獲利;第三個動機是把企業變成商品,然後在製造「企業商品」的市場上獲利。全流通市場的背後是企業的商品化,企業商品化的背後是金融的證券化,金融證券化的背後是證券市場的產業化。三者缺一不可,構成了本輪大牛市的基礎,於是在今年才讓中國的「隱形牛市」浮出了水面。
行為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的差別就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差別一樣,亞當.斯密的市場界定如同天主教的上帝,在瞑瞑太空之上遙不可及,納什均衡的市場界定把上帝拉下神壇,變成了買方與賣方的博弈。所以在行為經濟學的市場上,司機可換,行為亦變。當司機從政府變為機構投資人之後,新司機就要換發動機,市場的游戲規則就變了。因為在政府當司機的時候,股市的第一原則是穩定;在機構當司機的時代,股市的本源就是波動。波動的原因有時來自買方,有時來自賣方,就像汽車的軌跡一樣,趨勢在於道路的走向,波動在於司機的駕駛。從這個原理來分析市場趨勢,股市調整發生的時點和深度就主要取決於投資機構的行為了。有機構預測明年是「年初上漲,年中調整,年末回升」,但是要具體分析本輪牛市的發動機,就會發現股市調整更大的概率會發生在年初,或者更確切的說,將發生在股指期貨推出之時。
我把這個牛市的驅動力之一界定為「移民效應」,是場外的投資機構作為股市「新移民」入市推動的牛市。原來在場外的新移民是機構,其中不少是海外機構或者是受海外機構訓練的基金經理。機構投資人有一個職業習慣,就是每到出季報年報的時候,都會「粉飾窗戶(Window Dressing)」,讓投資人,老闆或股東們賞識他們的遠見卓識。所以牛市越接近年底,就會越漲的越高,因為基金經理們在追漲補倉。中國的股市成為今年全球股市上升幅度最高的時候,如果哪個基金經理在年底還沒有用完他自己可以使用的中國投資額度,沒有持有今年漲幅最高的中國藍籌,就等於說你沒有看準市場。由於有這種壓力,年底之前大家都會把額度用完,於是就出現了越漲得好的藍籌就越漲,越牛的股市越牛。
這樣的機制推演下去的結論就是每年過了年底就會有機構先推高市場,伺機拋售,「裝飾窗戶」的工作完成了,沒有必要再繼續「裝飾」,這種職業習慣會引起市場的小幅調整,如果市場上有避險投資工具,還會有較大幅度的修正,因為機構可以先在衍生市場上布局,然後再開始拋售。這樣的對沖交易,可以使基金在正股調倉中的虧損由衍生品市場上的收益對沖,從而在基金調倉的過程中,不會導致基金凈值的大幅下跌。所以除了基本面的因素外,從行為面看股市調整要加一分小心:小調看「窗」;大調看「倉」。
這個機制告訴大家,「裝飾窗戶」後的調整多半是小幅調整。但是,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後,由於機構能夠用衍生產品來對沖正股的虧損,就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修正。較大幅度的修正有雙重作用,其一是機構調倉。在調倉的過程當中,由於有衍生品投資的收益來對沖虧損,賬面凈值變化不會很大,但可用現金卻增加了。其二是散戶「震倉」。修正幅度超過一定點的時候,散戶會成為驚弓之鳥。於是在散戶跟風拋售的時候,又為機構創造了機會。所以,機構拋售加衍生產品的對沖會在市場上創造新的投資機會。
機構和散戶的博弈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每一個人都會說保護投資者,但是保護哪一類投資者?是機構還是散戶?又都各有一本帳。對散戶的保護只能在制度上、程序上、和信息披露上來完成一般性的承諾,而市場上新推出的產品基本上都是為機構投資者服務的。所以在市場和產品創新的過程中,保護投資者自然而然就傾向於保護機構投資者。衍生產品市場的開放,股指期貨的推出,其實主要是為保護機構投資者提供新的避險工具。
所以我認為,明年初可能有「裝飾窗戶」後的小幅調整。但是,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後,市場可能會出現深度調整。牛市之中的調整隻要不跌破20%的心理線,牛市的基調就還存在,機構就會不斷發動新一輪的拉升,這是我對明年股市調整機制的看法。
中國股市換了司機,新司機換了引擎,市場又從基本面和政策面產生了新的「加速器」:
第一是人民幣升值。今年升了3%,專家預測明年升幅會是5%以上,於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推動股市繼續向好;
第二是公司的盈利。預計明年公司的利潤會大幅超出預期,這是中國經濟成長證券化的內在動力,是基本面的因素;
第三是「隱形收益」的回歸。在管理層的利益和股票價格脫節的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往往有三個出口:一條出口流到總公司;一條出口流到關聯公司;一條出口流到上市公司。於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在賺錢的同時還要考慮利潤分流,通過利潤分流來平衡三個口袋的不同利益主體。大口袋通常是大股東的,大股東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帽子連在一起。小口袋是管理層和關聯機構的,小口袋的現金流關繫到管理層和關聯機構的間接利益,也關繫到上市公司是否能夠持續盈利。所以在兩頭照顧完之後剩下的才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在這樣的機制存在之時,上市公司實際創造的利潤會有相當部分會流出上市公司。但是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後,有三個因素會改變上述機制:其一是明年將推出的管理層股權激勵,明年開始試點,上市公司管理層在准備積累可分配利潤;其二是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的提高。由於有強勢的投資機構進了市場,機構人不參與管理,但是監督管理的功能強化了,三個口袋就不那麼容易隨便調劑了;其三是新的會計准則和新的考核辦法,市值的考核會逐步替代原來的凈值考核,新的會計制度和新的考核方式也會使現金流回歸A股,超出預期的利潤就會帶動股價進一步上升。
第四是稅收制度的改革。稅制改革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兩稅合一」會解決中國企業制度中的一個重大問題。當年為了對外開放,我們對三資(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實行了優惠的稅收政策。除了 「兩免三減或三免五減」之外,外資實際享受了很多的優惠,實際納稅平均只有內資企業的一半左右。兩稅合一以及包含著兩稅合一之後的減稅,估計會把新的統一稅率下調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在原來的盈利水平上,稅收制度的改革會使上市公司的利潤增加8%到10%,這會直接影響到目前仍然以內資國企為主導的中國 A股市場,並且還會激勵外資參股中國上市公司的動機,推動A股市場股權結構的多元化。
第五是證券市場的開放。A股市場的對外開放也是國家和跨國公司之間的博弈,結果是把境外的中小型企業排斥在中國市場之外。QFII政策也好,其他對外國機構投資者開放的政策也好,都是在全球排名在前的大行影響之下制訂的。以QFII為例,諾大一個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居然沒有一家公司能夠達到申請QFII額度的資格。大型的跨國金融機構控制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這種情況在明年會有所改善。我預計明年QFII的申請門檻會降低,金融市場會進一步開放,甚至可能把那些通過進出口報價偷偷進入中國市場的熱錢「棄暗投明」轉化為新的機構投資者。
第六是機構投資的規范。目前除了基金公司之外,一般企業如果以投資股票為主營業務之一的話,最好還是用「人頭賬戶」進行投資。因為法人的投資和一個自然人的投資相比,除了法人承擔有限責任的優點之外,法人的投資回報要承受多層課稅。中國目前的稅制實際上是不鼓勵機構進行證券投資的。許多機構藏在自然人的背後進行投資,一方面是為了隱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逃稅。機構投資收益的稅收問題不僅困擾著機構投資的規范化,而且阻礙著資產證券化和房地產信託等創新產品的發行和交易。
第七是A+H的一體化。隨著越來越多的藍籌股上市和H股的「回鄉」,A+H模式會逐漸導致A股市場和香港市場的一體化,進而提出B股市場退出歷史舞台的問題。B股市場的關閉應當借鑒股權分置改革的經驗,通過協議回購,私有化的退市,或者准QFII的方式來解決,從而加強A股和H股之間的一體化。
總體來說,從宏觀、微觀、國內、國際、稅收改革和企業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國股市繼續向好的基礎非常強勁,今年的儲蓄增長率首次下跌僅僅是開始,是大規模資金投入股市的開始。儲蓄如蓄水,投資如泄洪,從制度上開啟儲蓄資金自動流入證券市場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3、把握趨勢
對於趨勢的判定方法有多種,可以用道氏理論,可以用波浪理論,可以用均線理論,更可以簡單到用一把直尺往圖表上一放。而對於如何把握趨勢,使趨勢為己所用,則見仁見智各有各的妙法。事實上,趨勢簡單得嚇人,簡單到可以這樣描述:在多頭市場中做多,在空頭市場中做空。說的好容易,可做起來真的很難。這也怨不得自己也怨不得別人,其實這是由人類的本性所決定的。人性的諸多弱點是來自先天,如恐懼、懶惰、沖動、貪婪等等,而許多優良的品質卻需要依靠後天的培養和歷練,因此也就造成了人們知與行的無法統一。大家看股評的時候,股評師一般會說看空看多的理由,並指出了未來的支撐或阻力,還很好心的建議在支撐處低吸搶反彈,在阻力處減磅。這些先生們的勇氣都很可嘉,但我們不能苟同他們的做法,在一個空頭市場中低吸搶反彈,恐怕會淹沒在向下的瀑布里;在多頭市場中做空,恐怕會一腳踩在直升機上。趨勢是無敵的,這些趨勢運動過程中的阻力支撐能和趨勢對抗嗎?趨勢是如此簡單,你只需要有簡單的思考就會有簡單的動作,而在這個市場里,往往簡單的動作卻受的阻力最小。以市場來講,跌深醞釀反彈;漲多醞釀回落。不過又有多少人能抓住這個極點呢?有句話說:只要市場中還有人在和趨勢對抗,那麼趨勢便不會終止。在趨勢行進過程中,又有多少「敢為天下先」的「聰明人」被市場無情消滅啊。趨勢可以辨認。之所以還有那麼多人虧損,一是源於人性的問題,即知道了趨勢的方向,卻因為貪婪恐懼等等,或者以為自己比市場更聰明,而在不知不覺中選擇了和趨勢抗衡;二是不知道什麼是趨勢,完全憑感覺在市場里行走。因此,等趨勢明朗了,等盤面熱火朝天了,等你知道了明白了,你想不賺錢都難了,那時再做不遲啊。重要的是,在自己迷惘的時候應該身處局外,而不該置身其中。你不能用自己的資金賭在自己的迷惘里。做聰明人沒用的,關鍵是要做個賺錢人。
❸ 魯信創投估值為什麼這么低魯信創投2021年度報魯信創投千股千評東方財富
對錢感興趣的人也同樣對金融感興趣,金融是一個大的行業,離不開分支,特別是投資型企業的要求最高。所以,今天介紹的是魯信創投,金融行業中的一個優秀的創投企業。
對魯信創投的分析工作展開之前,分享給大家一份金融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名單:寶藏資料:金融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魯信創投的投資業務廣泛,創業投資是魯信創投的主營業務,投資范圍包括先進製造、現代農業、海洋經濟等山東省優勢產業;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內最早開展創投的機構大軍中有魯信創投的身影,完善的投資管理和風控體系是基本配置。
簡單將魯信創投的公司情況和各位朋友分享了之後,再來看一下公司哪些部分是比較優秀的?
優勢一、公司是 A 股市場稀缺、純正的創投股
A 股市場的第一家創投公司就是這一家。因為這家公司的時代特徵突出,在短期到中期,公司的上市國有創投公司的身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優勢二、創投業務基金化轉型,投資管理有體系,有資源
公司業績主要來自於創投業務投資收益。創投業務基金化轉型,投資管理有體系,有資源創投業務方面,公司努力推進基金化轉型,以求緩解制度限制、控制項目風險、擴大資金規模。公司的投資管理在投資領域、團隊配置、投資流程和風險控制上有完整的業務體系,風格穩健。同時,可以和公司大股東在業務資源上充分協同。
優勢三、公司國際化戰略布局
公司與美國中經合集團以及山東領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其他投資人募集設立中經合魯信創投基金合夥企業,首期規模暫定為7億元。基金在美國與中國的投資金額原則上按50%:50%進行配臵,投資范圍將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前沿科技項目,重點領域包括不限於機器人、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汽車、物聯網、大數據與雲計算、數字醫療、生物醫葯、醫療器械與服務等。此次合作有助於提高公司的國際投資實力,為公司布局海外做好准備。
但篇幅有限,還有關於魯信創投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魯信創投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政策方面,雙創戰略明確扶持戰略新興產業,而公司最主要的還是專注於戰略新興企業的投資方向而且在政策紅利的時候,可能先一步地享受到;市場方面,資本市場多元化建設力度被持續加大,轉板制度預期和私募做市商制度將分別提升新三板協議轉讓和做市轉讓的交投活躍度,進而提升三板項目的整體價值。而IPO 持續、高速的過審節奏將縮短創投項目的退出周期,提升公司的退出儲備;在創投行業裡面,募資、投資規模在不斷地擴張,行業中樞走入了退出和業績兌現期。
從總體來看,我認為魯信創投公司在金融行業里屬於魁首的企業,憑借行業紅利,有很大可能會迎來高速發展。不過文章多多少少都會滯後一點,假如需要了解魯信創投更准確的未來行情,可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魯信創投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魯信創投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❹ 人民幣結算令對股市的影響
❺ 中國八大名酒
中國八大名酒如下:
1、茅台酒
茅台酒原產於貴州省茅台鎮,已經有 800 多年的歷史,以高粱為原料,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1996 年,茅台酒工藝被確定為國家秘密,加以保護。後來又先後被列入國家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論如何排名,茅台酒都是中國白酒中當之無愧的榜首,不僅因為它悠久的歷史和頂尖的品質,也因為茅台在中國近現代的政治、經濟、外交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五糧液
五糧液為大麴白酒,產於四川宜賓市,用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 5 種糧食發酵釀制而成。五糧液是四川省宜賓市特產,2012 年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現在的五糧液主要靠陳釀勾兌而成。五穀釀出的五糧液原酒按質分級並分別儲存為基酒。儲存期滿後,勾兌人員逐壇進行感官嘗評和理化分析,根據不同產品在質量和風格上的要求進行勾兌組合,才為成品五糧液。
3、劍南春
劍南春產於四川省綿竹縣,綿竹素有「酒鄉」之稱,是唐代劍南道的轄區之一,唐代還多以「春」字譽美酒,此酒因此得名「劍南燒春」,是正史記載的大唐御酒。
相傳李白為喝劍南春曾在這里把皮襖賣掉來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傳說。劍南春以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五種穀物為原料,屬於濃香型。
4、瀘州老窖特曲
「瀘州老窖」是出產於四川瀘州的單糧濃香型大麴酒的通稱,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還擁有國窖 1573、瀘州老窖特曲、頭曲和二曲等一系列子品牌。
瀘州古稱江陽,釀酒歷史久遠,自古便有「江陽古道多佳釀」的美稱。瀘州出土文物顯示瀘州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瀘州老窖特曲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特點。
5、汾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源自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
1915 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老白汾」也獲得了甲等金質大獎章。現今生產汾酒的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山西省政府授權經營。
注意事項:
1、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
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2、董酒採用優質高梁為原料,以廠區西面八公里的水口寺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再經量質摘酒,分級陳釀,科學勾兌,嚴格檢驗,精心包裝而出廠。
❻ 中華老字型大小相關的股票有哪些
1、浙江震元(000705):「震元堂」是浙江震元醫葯連鎖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震元堂初創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歷史之久乃紹興諸店之魁,相傳創始人杜景湘(慈溪杜家橋人)原在水澄橋擺葯攤起家。震元堂在經營上的首要特色是貨真價實,真不二價。舊社會大小葯店無不掛上「朔望九扣,逐日九五」牌子,而震元堂卻不折不扣缺一不賣,民間素以「金字招牌」相稱。
2、太安堂(002433):治療皮膚病中葯開發剛剛起步,其發展前景廣闊,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具有小股本(1億股)、高成長、壟斷性、高利潤、非周期的優勢細分龍頭公司,國家保密配方,擁有五百年中醫葯文化底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公司正逐步從單純以產品經營,跨入以產品經營帶動資本運營,以資本運營促進產品經營的生命周期。以文化鑄品牌,在「太安堂」這個五百年老字型大小的集團品牌下,形成了「麒麟」、「鈹寶」、「柯醫師」等優質牌品。
3、片仔癀(600436):片仔癀與雲南白葯一樣,二者作為我國中葯的兩大獨家生產絕密品種,其特效配方及獨特工藝受國家絕密保護。用特殊工藝製作成片仔癀後定為宮廷秘方。當為傳世之寶,需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盛名,所以我們可以判斷片仔癀成方之日當不晚於崇禎年間(公元一六二八年或一六四四年)。那位削發為僧的太醫原籍是閩南,後則在璞山岩廟主持傳授徒弟幾代。民國時期漳州城的一些茶莊開始製作片仔癀。1956年,政府宣布進行私營改造。
4、馬應龍(600993):馬應龍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馬應龍葯業」)是一家有四百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創始於公元1582年(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馬應龍的創始人馬金堂於河北定縣(今河北定州市)開辦小型眼葯鋪——馬應龍生記葯店(總店後遷往北京),創制「八寶」眼葯。至清乾隆年間,馬金堂的後人馬應龍將「八寶眼葯」定名為「馬應龍定州眼葯」。四百多年來,馬應龍品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譜寫了一段「懸壺濟世,妙手仁心」的傳奇故事。
5、雲南白葯(000538):雲南白葯1902年由曲煥章創制,原名「曲煥章百寶丹」。曲煥章原在雲南江川一帶是有名的傷科醫生,後為避禍亂,游歷滇南名山,求教當地的民族醫生,研究當地草葯,苦心鑽研,改進配方,歷經十載,研製出「百寶丹」,另外他還研製出虎力散、撐骨散的葯方。
6、同仁堂(600085):北京同仁堂是中葯行業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創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宮御葯房用葯,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歷代同仁堂人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傳統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確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長盛不衰。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7、九芝堂(000989):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中葯企業,其前身「勞九芝堂葯鋪」創建於1650年,是中國著名老字型大小。公元1650年,一位名叫勞澄的老者來到古城長沙坡子街開了一家未名小葯鋪,這就是勞九芝堂的前身。勞澄之子勞楫取其父所繪《天香書屋圖》(圖中植雙桂,桂生九芝)之意,給葯鋪取名「勞九芝堂」。
8、開開實業(600272):公司控股子公司雷允上葯城座落在靜安寺華山路地段,雷允上創始於1662年,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國都屈指可數的大型醫療商店。她集中西葯品、進口葯品、參茸、飲片配方、傳統補品、家庭之用醫療器械、衛生百貨,專科門診於一體,既有參茸專櫃,又有傳統補品專賣;既有地道的中葯製品,又有現代的保健品。
9、新世界(600628):公司旗下控股60%的上海蔡同德葯業有限公司集生產、供應、銷售、醫療「四位」於一體,經營各類中葯材、中成葯、西葯、參茸滋補品、營養保健品、醫療器械等5000餘種。上海蔡同德堂葯號創始於公元1882年(清光緒八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它是首批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之一,榮獲全國名牌商業企業和上海市著名商標等稱號。
10、豫園商城(600655):童涵春堂中葯飲片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家被批准生產中葯精製飲片的企業。童涵春堂品牌產品自1993年起被評為歷屆「上海名牌產品」。「童涵春堂」商標連續三次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生產的「冬蟲夏草、鐵皮楓斗、精選燕窩、野山人參、蛤士蟆油、西洋參、全須生曬人參、參茸貴細葯材、中葯飲片」等天然品牌產品享譽中外,尤其在港澳台日本及東南亞一帶聞名遐邇。
❼ A股多隻晶元股市值超千億,我國晶元進口額已遠超原油了嗎
我國晶元進口額已遠超原油了。
一、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
2019年我國晶元的進口金額為3040億美元,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額。A股市場上,7月份在科創板上市的中芯國際股票市值已超2000億元,韋爾股份、聞泰科技等企業個股市值已超千億元。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為7562.2億元,而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有望突破9000億元。受益於整體行業景氣度提升,晶元產業也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可重點關注相關龍頭企業。
❽ 誰給分析下金融危機
編輯本段定義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編輯本段類型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編輯本段特徵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在對待這次震撼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上,朱鎔基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態度堅定地表示,「人民幣堅決不貶值,不增加亞洲其他國家、地區的危機和困難。」,「我們是亞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濟,決不乘人之危。」朱鎔基所代表的中國政府的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贊許。海內外媒體都普遍認為朱鎔基是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選。(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0期《談朱鎔基講話的語言特色》)
編輯本段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新特點: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 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但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1928年春,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汲幹了本可投向德國、拉丁美洲的信貸源泉,導致上述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蕭條。中止發放海外信貸很可能加速海外經濟衰退,後者又會反過來對導致這一切的國家發生影響。20世紀 90年代,伴隨著國際游資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巴里·艾森格林和邁克爾·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現在隨機挑出的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國際貨幣、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也大大增強,往往爆發不久就如同傳染病一樣迅速從最早爆發危機的國家或地區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輿論界留下了許多描繪這一現象的詞彙:1994年墨西哥危機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 「俄羅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對貨幣、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由於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國依靠資本項目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低開放度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倖免於難,但時至今日,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盡管我國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危機傳染的風險已經大大上升,震撼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了新特點。
廣義的貨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渠道可以劃分為非偶發性傳染渠道、偶發性傳染渠道兩大類,前者指在危機爆發前的穩定期和危機期都同樣存在的傳染渠道;後者指僅出現於危機爆發後的傳染渠道。由於第一類傳染渠道源於國家或地區間實際的經濟金融聯系,危機的傳染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因此又稱為「真實聯系渠道」,或「基於基本面的傳染」,主要包括貿易聯系與競爭性貶值、政策調整、隨機總需求流動性沖擊等途徑。偶發性傳染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僅僅是投資者或金融市場其他參與者行為(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結果,因而又有「真正的傳染」、「純粹的傳染」之稱,主要包括內生流動性沖擊、多重均衡和喚醒效應、政治影響傳染等途徑。但這些傳染機制往往是建立在貿易聯系和「中心」國家對「邊緣」 國家投資的基礎之上,是因為來自發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棄新興市場資產而追逐母國優質資產所致。而就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而言,貿易聯系與外國對華投資機制的作用可能並不十分關鍵,反而是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危機傳染途徑,而且這樣的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還會日趨提升。
編輯本段為何出現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
編輯本段如何解決金融危機
中國的經濟從根本上是結構問題,說白了是流動性過剩,最根上的問題是銀行貸款貸多了,還有熱錢進的太多了,現在中國存貸量是多大,大家可以到網上查查,這是一個天數,這么大量在短時間內貸出去了,經濟勢必會形成泡沫,但是靠著貸款形成的繁榮應該不會長久,政府應該好好管管已經貸出的款,能不能回籠?有多少壞賬會生成。這是對中國經濟生死的宣判官,而不是不斷地提高准備金率,把現有的經濟血脈都抽回到心臟,讓已經貸出的錢和熱錢來統治中國的經濟。人民幣升值是個罪魁禍首,是熱錢流入的始作俑者,中國股市熱錢不會救,救了對中國也沒有好處,如果再堅持升值,將嚴重打擊中國的出口業,中國的外匯儲備價值。如果光是從石油進口來搞人民幣升值,不如直接動用外幣儲蓄補貼石油。
中國要進行結構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貸系統,特別是對已經貸出的巨量資金進行跟蹤處理。如果這方面有缺口,必須多印票子,通過物價上漲(人民幣對內貶值)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這是中國人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這部分沒有問題,立即停止人民幣升值,將儲備的美元盡快花出去,或者投資到美國去,買地產,而不是去救美國的金融機構。這樣美國就不會給人民幣施壓了,也拯救了美國的經濟。將來中國人無論是賺是賠,對現在都有好處。
要刻意保護好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這是中國改革成果的體現,特別是房地產,世界各國都把房地產作為本國經濟的大堤(最後防線),一旦危及房地產,都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挽救。中國的房地產偏熱是正常的,政府打壓只會給外資熱錢製造介入機會,讓中國人今後付出更大的代價。 要特別保護好房地產商,不要豬肉漲了,就把母豬也殺掉賣肉。房價漲了,不是地產商的錯。
股市政府必須得救,不救,百姓就要出問題,百姓沒有錢了,就會出本質問題。
股市不能靠外資來救,外資不會無緣無故地來中國,中國也沒有能力進行強權博弈,將外資強留在中國,這樣在流動過剩的情況下,不能再讓人民幣升值,任憑外資繼續大量流入。
中國也不能用貶值驅趕外資,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和外資密不可分,驅趕了就會使經濟崩潰。
中國不必實行緊縮政策,如果這樣的話,是等於讓中國自己的錢退出經濟主戰場,讓外資和游資主宰中國經濟,到頭來使中國自己的資金無用武之地。
中國要好好管管金融機構圈錢的行為,中國不應該吹金融泡沫,資金不能在金融機構流來流去,要指導民眾,向產業方向投資,美國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聯網泡沫,沒聽說搞金融泡沫,中國高金融泡沫,物價能不上漲嗎?錢都在高端轉來轉去,沒有更多在流轉在產業之中,經濟還能不出問題。
國家要把股權分置改革放緩,股權分置主要是國有股分置,通過解禁來和市場爭利(資金)不是好作法,國家可以將分置期由3年改為30年。大大減緩解禁速度,對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國家要對再融資進行嚴格控管,對上市企業,要實行效益監管,股價監管,如果由於再融資造成股價下滑,必須由再融資的錢向股東賠付,這樣就不會產生惡意圈錢的行為。
至於印花稅真不是個問題,降和不降不是問題的關鍵。國家去年收了2000多億印花稅,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億了,降了也沒多少,與解禁比,與再融資比,根本算不了什麼。
政府應有的放矢治理結構問題,不好給中國經濟亂念緊箍咒。
編輯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機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外。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差異
這種金融危機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形式是國際收支的危機,那時亞洲出現了大量到期的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擠兌,造成了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以至於不得不讓本幣大幅度貶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不見得以國際收支的短缺為標志,因為今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量是比較高的,同時由於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並沒有大規模舉債,只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新興市場國家不面臨著金融危機,這種金融危機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資金倒流從而導致本國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本幣貶值,從而導致本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於衰退為表象的,這和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高漲、資產價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個逆反的鏡面圖像。這一新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楚游,從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傳導至東歐各國,再傳到南亞包括印度,之後再進一步傳到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資金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須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一旦這樣的金融危機發生,中國經濟面臨著怎麼的挑戰呢?可能的情況是,一部分外資的表現也會如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紛紛出逃,對於中國的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的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對於目前高速運轉(事實上是過快運轉)的中國經濟並不是壞事。而且,這一資金倒流的情況也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不容否認,這種資金倒流會對國內的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沖擊,會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另外,由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也會間接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這一新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准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楚游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准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那麼,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觀看了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一系列報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找到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一: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金融大鱷」「一隻假寐的老狼」是對這個金融怪才的稱謂。他曾說過,「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泰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他是一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過玩弄亞洲國家政權,來達到他獲得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劣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者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如此發展,於是,他開始收回他的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三: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啟示
(1)一個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經濟實力雄厚,政權穩固才能談及真正的發展經濟。
(2)一個經濟學家,只有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他將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3)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使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
編輯本段產生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沖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
編輯本段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概況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金融危機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 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 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❾ 600408 個股問題
焦碳股不好了。
我發個新聞給你看吧。
金融危機重創山西:焦炭煤炭價格均下跌50%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00:22 中國經濟周刊
金融危機重創煤炭大省 山西「救市」措施頻出避免支柱產業告急
記者 韓文/山西報道
「沒人會想到煤炭市場一夜之間從天堂到了地獄!」11月下旬的一天,在山西清徐縣某洗煤廠,劉青山(化名)站在堆成小山一樣的存煤前向記者感嘆。
眼前這12000噸高硫主焦煤,是劉青山今年7月份傾其所有從太原古交「搶」來的。原准備在年底大賺一筆,結果被深度「套牢」,資金縮水達300餘萬。
1998年開始涉足煤炭生意的劉青山,經歷過煤炭低迷時期的艱難,2006年後也嘗到了煤炭興盛的喜悅。但他做夢都沒料到,煤炭產業鏈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脆弱,危機到來根本沒有出手的機會。因此,他習慣用一句話形容自己的「遭遇」:「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今,劉青山每天的工作就是四處籌資與聯系用煤單位。籌資是為了繼續購入3000噸中煤與原來的高硫主焦煤調配,然後充當動力煤銷售;而用煤單位現在也不好聯系,賣方市場已不存在,大量焦化廠停產使焦煤銷量嚴重萎縮。劉青山想出的唯一辦法就是把調配過的焦煤賣給太原市一些城中村,充當冬季供暖用煤。
進入11月以來,劉青山天天盼著下雪。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解釋:「下雪後天氣就會轉冷,供暖用煤就會增加,也就有了賣出的機會。」
受全球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自今年8月份開始,煤炭大省山西遭遇「寒流」,傳統支柱產業「煤、焦、鐵」遭受重創,量、價雙雙大幅下挫。
鋼、焦產業「唇亡齒寒」
「受上游鋼鐵行業不景氣的影響,山西焦炭行業從8月份開始進入低谷,購銷價格倒掛,三個月內市場價格暴跌,全行業進入了虧損狀態。相比2004年的低谷更甚。」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夏冰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今年上半年,鋼價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快速上漲,但隨後形勢逆轉。從五、六月份高峰期時每噸6000元左右,跌至近期每噸2700元左右,市場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凸顯。太鋼集團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高峰期時某種不銹鋼的價格每噸高達4萬元,現在已跌至1萬多元。
據海關資料統計,2008年10月份中國出口鋼材462萬噸,環比下降30.73%。業內人士認為,造成鋼鐵產品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國際鋼材需求驟降的罪魁禍首無疑是此輪國際金融危機。
出於自救,國內鋼鐵企業紛紛選擇減產或停產,以寶鋼為首的25家鋼廠集體降價,70多家國內大中型鋼企加入了「減產」大潮,據媒體報道,10月份國內鋼企月產量已經減產20%以上,最大預計減產50%。
作為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上下游產業,焦炭的命運比鋼鐵好不到哪兒去,焦炭業在半年內也經歷了從「大喜」到「大悲」的陣痛。
有行業人士介紹,今年7—8月份,焦炭的市場平均價格在3000元/噸左右,3個月後,焦炭價格就經歷了「腰斬」,「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再度顯現,而這與下游鋼鐵企業的需求量萎縮有直接關系。鋼鐵市場的蕭條與低迷決定了焦炭的命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我們的焦炭主要供應唐山地區,但時至今日,唐山的190多家鋼鐵企業已關停180多家。焦炭需求疲軟,價格從7月份的每噸3060元跌至現在的1600元以下。但我們還得硬挺著,一是機焦爐必須連續作業,再不行也要『燜爐保溫』,另外還要保證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氣供應,每個月至少虧損600餘萬。」山西天星煤氣化(8.31,0.16,1.96%,吧)有限公司董事長殷美忠懊喪地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由於價格與成本倒掛,山西焦炭業近兩個月來不斷加大限產力度。記者從山西焦化(4.64,0.10,2.20%,吧)行業協會獲悉,山西焦協已對行業企業在11月應對市場提出了指導意見,要求在原來限產40%—50%的基礎上繼續加大限產力度,達到60%—70%,企業可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最大幅度地限產。與石油歐佩克組織減產一樣,焦炭與石油均難逃過價格下滑的噩運。據了解,僅9、10兩個月,山西焦炭行業的損失就達到30億元。
11月16日,山西焦炭集團、山西焦化集團等山西8家焦化企業與邯鋼等華北地區7家鋼鐵企業齊聚北京,召開市場分析協調會,並商定了11月份國內焦炭指導價,暫定為每噸1600元。這是我國首次由焦炭和鋼鐵兩大行業共同協商制定的焦炭價格指導價。
「麵粉貴過麵包」,這個比喻成為之前焦炭行業一致的看法,即便近期煉焦煤的價格大幅下降,但焦炭行業嚴重虧損的局面仍難以挽回。
殷美忠無奈地告訴記者:「現在雖然制定了每噸1600元的保護價,但許多焦化企業資金困難已成不爭事實,為了回籠資金,每噸1200元的價格也在出售。」
煤炭價格大幅跳水
「煤價跌得人心驚肉跳,從幾個月前的小幅震盪,到現在的大幅下跌。煤炭市場的行情形同這兩年的股市,讓人神經崩潰。」山西省煤運公司史先生告訴記者。
大同市城區達子溝煤礦承擔著市區多家單位的冬季供暖用煤供應,由於煤價的暴跌,已於9月底停產。受政府調控與市場低迷的雙重作用,目前山西省大部分地方煤礦都已停產。
煤礦的停產使達子溝煤礦工作人員李先生的收入下降了一半,回憶幾個月前的場景,他頗多感慨:「7、8月份時,我們的煤賣到了近800元,還是排長隊瘋搶。現在是300多元也沒人拉!」
而在山西朔州,4500大卡混煤一個月前還是450元左右,現在也已降至200多元。
由於外向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電力和煤炭的需求已明顯下降。國家統計局11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宏觀經濟環境惡化速度超出了市場預期,10月份全國發電量同比下降了4%,是1995年有月度數據以來的新低。
目前,南方許多電廠庫存充裕,加上部分小火電的關停,以及下游電解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采購量減少,煤炭供求角色開始轉換。下遊行業需求疲軟,導致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再次大幅攀升。
11月21日,《中國經濟周刊》致電秦皇島港務集團煤炭市場計劃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港口煤炭庫存已增加到930萬噸,又創新高,且數字每日都在變化。」
記者同時了解到,有煤炭價格走勢「晴雨表」之稱的秦皇島港,煤價相比之前也有大幅下調,如山西大混5500大卡的煤,9月22日每噸平倉價850元,11月20日已跌至550元。
盡管目前已進入北方冬季取暖用煤高峰,但動力煤的傳統旺季似乎並沒有減輕煤炭市場的供求壓力,與今年4、5月份淡季不淡形成對比,目前的旺季並不旺。有些地方看似電煤緊張,但價格已大幅縮水。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2/00225576272.shtml
----
建議別抱太大希望,如果有機會,換股,選一個行業不是衰退期的。比如醫葯,石化煉油,農業等。
❿ 李家誠還是李嘉誠比較有錢
(一)
2006年12月26日 姓名:李家誠 性別:男
出生:1971年 英文名:Martin
籍貫:廣東順德
企業/機構:香港恆基兆業地產
身份:恆基兆業集團主席李兆基的二公子
香港女星徐子淇和恆基二公子李家誠的世紀豪華婚宴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一對新人早上冒雨行禮後,晚上包起State Theatre舉行雞尾酒會。能夠站在歌劇院舞台上,成為千億身家的豪門少奶,難怪徐子淇由心而發說:「我是最佳女主角。」李家誠為讓子淇有個難忘的婚禮,費盡心思,豪擲千萬在所不惜!據悉,這次婚禮總開支達1億。
李氏家族背景:坐擁2000億業務王國
一直被傳身家達千億的李兆基,因早年成立「兆基財經企業」,在股市暢旺的帶動下,個人財富極速增長,根據最新數據,李兆基旗下恆基地產(787.5億)、中華煤氣(960.7億)、香港小輪(30.3億)、恆基發展(430.9億)、美麗華酒店(58.9億)百江燃氣(45億)等,估計業務總資產高達2300億,而其個人財富也由年中統計的858億增至千億。
現年78歲的李兆基,育有三女兩子,他與前妻早年離異,兩名兒子被視為接班人,43歲長子家傑主理內地業務,35歲的家誠近來在香港房地產業務甚為出色,獲得父親贊賞。
李兆基坐擁千億身家,一直有傳媒指兒子與子淇結婚是竹門對木門,不過他卻表示時代已經不同,還大贊新媳婦很乖、很能幹、又斯文。
(二)
李嘉誠年歷 1928·7月29日(農歷六月十三日) 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今潮州市湘橋區)北門街面線巷5號。
1933 李嘉誠入潮安縣府城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 1936 李嘉誠隨父轉入潮安縣庵埠鎮(今彩塘)崇聖小學就讀至1938年。
1939·6月 李嘉誠隨父到潮安縣郭壟小學就讀。是年6月21日,日寇侵佔汕頭,翌日又佔領潮安縣庵埠鎮。
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兩年後,父親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優酷吧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 開始,李嘉誠為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不到20歲,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於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43 李嘉誠的父親不幸病逝。從此,李嘉誠只好提前挑起贍養母親和撫養弟弟、妹妹的重擔。後來到香港高升街一家鍾錶店當店員,兩年後又到一家五金製造廠和塑膠褲帶製造廠當推銷員。
1948 李嘉誠任塑膠廠業務經理,後晉升為總經理。
。
1950 李嘉誠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5萬港元,開設一間小型塑膠廠,取名 「長江」。
1957 在香港北角創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
李嘉誠,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巨商,傑出的世紀企業家。在幾十年的艱苦創業過程中,白手起家,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多元化的企業王國。從開辦塑膠公司到投資房地產業,目前又將視野投向信息產業,成為行動電話大王。在海外的主要投資包括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業、英國菲力斯杜集裝箱港、巴拿馬運河港和北京的東方廣場等。重點投資項目包括地產、港口、通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七大項,投資地點遍及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盡管李嘉誠早已成為華人富商,但他的住房仍是30年前的,每次出行仍乘民航班機。但其時刻不忘回報社會,捐助福利事業。從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億用於資助香港和內地的教育事業,興建醫院和老人院。根據他的貢獻,去年,被美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與《時代》雜志聯合評為「世紀企業家」,該榮譽是從15位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傑出企業家中挑選出來的,李嘉誠奪魁當之無愧,他也是當今最大影響力的國際人物之一。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於1994年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
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