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集團股份 » 三井集團有股票

三井集團有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5-15 20:29:21

❶ 日本三井企業是做什麼的

日本三井集團(日文:三井本社;日文假名:みついほんしゃ)是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統治的財閥而發展起來的。其核心企業有櫻花銀行、三井物產、新王子制紙、東芝、豐田汽車、三越、東麗、三井不動產等。該財團在化工、重型機械、綜合電機、汽車製造、房地產、核發電、半導體、醫療及辦公電子設備等行業擁有優勢。

具體介紹如下:

(一)日本的「三井集團」和「三菱集團」「住友集團」是日本最早的三大財團。

(二)日本的「三井集團」並不是只有一個企業,而是由「三井集團」旗下的眾多的企業構成。「三井集團」旗下大約有90家企業,這些企業所涉及的行業領域甚為廣泛,幾乎囊括了日本所有行業領域。

(三)日本「三井集團」旗下最大的三個企業分別是:三井銀行・三井物產・舊三井鉱山。

(四)日本「三井集團」旗下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如下,從中不難看出「三井集團」的龐大的規模和所涉及的行業的廣泛:

  1. 王子制紙;

  2. 三機工業;

  3. JA三井租賃;

  4. 商船三井;

  5. 昭和飛行機工業;

  6. 新日本空調;

  7. 第一園芸;

  8. 東京放送;

  9. TBS電視台;

  10. 東芝;

  11. 東洋工程;

  12. 西日本電線;

  13. 豐田汽車;

  14. 日本紙パルプ商事;

  15. 日本制鋼所;

  16. 日本制紙;

  17. 日本制粉;

  18. 富士膠卷;

  19. 三井海洋開発;

  20. 三井化學;

  21. 三井共同建設;

  22. 三井金屬鉱業;

  23. 三井情報;

  24. 三井住建道路;

  25. 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険;

  26. 三井住友建設;

  27. 三井住友銀行;

  28. SMBC日興證券;

  29. 日本総合研究所;

  30. 三井精機工業;

  31. 三井製糖;

  32. 三井生命保険;

  33. 三井石油開発;

  34. 三井倉庫;

  35. 三井造船;

  36. 三井農林;

  37. 三井物產;

  38. 三井食品;

  39. 三井不動產;

  40. 三越伊勢丹(零售百貨)。

❷ 日本三井財團在中國的投資問題

很少有中國人知道,豐田、東芝、索尼、松下、三洋、NEC都是三井財團體系的重要成員,在它們看似競爭激烈的背後,地有著更多的共謀。
從基礎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到能源礦產,三井財團已經在中國展開了令人震驚的精妙布局,眾多中國企業已被三井層層「捆綁」。
「海、陸、空」三位一體的准軍事化財團體制始終是日本經濟的脊樑,而不被中國人所知,到了該研究日本的時候了!
一位深入三井財團12年、高喊「向日本學習」而「讓日本畏悸」的中國人,揭開鮮為人知的內幕,並宣稱「日本不再有秘密!」
如今,日本把自己扮成一個「失去10年」的虛弱巨人,
暗中卻把持著微觀經濟的命脈,從「細節」上來控制整個世界!
●中國著名的國有企業上海寶鋼怎麼被日本財團稱為他們的成員企業了呢?
●創建了新浪網的四通集團曾經「與巨人同行」,卻被業界稱為「引狼入室」,這個巨人和狼到底是誰呢?
●你知道誰曾經打造了索尼公司,又宣稱將上海廣電集團再打造成一個「中國的索尼」嗎?
●東芝與索尼在藍光DVD標准上的競爭不過是演給外人的一場戲,其實它們是一家人,誰又是它們的家長呢?
●日系手機真的全都敗走中國,還是另有圖謀?這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你清楚這盤棋的對手是誰嗎?
●為什麼日本媒體把中國的「和諧號」列車稱為「異鄉的新干線」,這又與「台灣新干線」有什麼聯系呢?
●在中國航油集團輸掉55億美元的「賭局」中,誰是那個麻將桌上「3對1」的幕後莊家?
●「豐田汽車」真的是豐田家族創建和經營起來的,還是另有其人?暗中布局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又是誰?
●誰在背後為東芝撐腰,以42億美元吞下了西屋電氣,拿到了80億美元的中國訂單,又打響了「核大戰」?
答案只有一個: 三井
LZ應該查查資料,什麼叫做財團.

❸ 日本「三井」是個什麼樣的集團公司,有什麼樣的產業鏈

我本人是不太喜歡復制粘貼的
不過這種需要精確的解釋
還是粘貼一下的好

三井財閥(日語假名:みついざいばつ),是日本四大財閥之一。其最初的企業為三井高利創立的三井越後屋。目前包括銀行、零售等多個產業。
目錄

* 1 江戶時代
* 2 明治以後
* 3 當代(二戰後)
* 4 關聯條目

江戶時代

三井越後屋(即今日的三越)是由伊勢國松阪市的商人三井高利所創辦的。當時他採用了小量商品販賣以及薄利多銷等創造性的商業手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財團為江戶幕府提供金融匯兌服務等,漸漸成為幕府的御用商人,發展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富豪。

在江戶時代末期,三井財團也和其他商團一樣受到政治動盪的影響,但在進入明治時期後依然保持了發展的趨勢。
明治以後

財團聘用了三野村利左衛門、益田孝、中上川彥次郎等經營人才,逐漸走上了近代化經營的道路。

1876年,三井銀行和三井物產創立。此後,財團不斷擴大產業領域,進入了紡織業、采礦業和機械製造業等行業。1909年,成立三井合名會社。當時已經成為日本規模最大的財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對日本實行接管的GHQ發布了財閥解體的命令,因此,三井財閥也被迫解體。
當代(二戰後)

三井財閥與日本其他大財團一樣,建立了龐大的產業集團。但是相對於三菱集團、住友集團,三井集團較為鬆散,也包含如豐田汽車、東芝電器等獨立性較強的公司。2001年,三井集團的核心企業櫻花銀行與住友集團的核心銀行住友銀行合並,成立了三井住友銀行。從此在金融行業誕生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其他一些領域,原三井財閥的公司也與住友財團的公司積極展開了合並或者合作的活動。如日本最大的海運公司商船三井就是由原住友集團的大阪商船與三井財閥的三井船舶於1964年合並而成。

❹ 日本四大財團的三井財團

三井財團(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財閥之一。資產總額為至少36萬億日元,雇員近24萬人。核心成員有24家大壟斷公司,其中銀行2家、保險公司2家、工礦企業15家、商社1家、大百貨商店1家、房地產行業1家和運輸企業2家。由這些企業組成的經理會、稱為二木會,是三井財團的最高領導機構。其中三井銀行、三井物產、三井不動產公司是財團的三大支柱企業,這三大企業的首腦人物形成最高領導核心,對外代表三井財團。除了二木會成員企業外,還有未參加二木會而參加月曜會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財團還通過貸款、持股和人事關系,控制著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過10%的聯帶公司達114家。
三井財團歷史
三井財團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統治的三井財閥。創始人三井八郎兵衛高利於1673年在江戶(今東京)和京都開辦綢緞庄,以後兼營錢庄。從18世紀20年代起開設了以經辦銀錢匯兌業務為主的三井兌換店,成為商業資本加高利貸資本;並同時資助封建諸侯,替德川幕府包辦匯兌,作為御用特權商人而成為富商巨賈。到明治維新時,在日本明治新政權與德川幕府的爭斗中,三井家族曾資助新的天皇制政府;如為政府籌集會計基金和壬辰戰爭的軍費、發行「太政官札」、創立匯兌公司、以「為替方三井祖」名義管理官方錢財,發行「正金兌換證劵」(三井札)等。通過以上與明治維新政府的合作計劃及建立深厚合作夥伴關系,在明治政權初年,三井家族將自己身份由御用特權商人轉為新時代的政商,確保了自己的身份和利益不受政權更替而產生影響。1876 年(明治9年),由於在明治維新初年轉到新朝廷方面,並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顧把持了全國的金融業。三井家族在此時通過整合三井兌換店以及其附屬金融機構及以掌握當時的官銀為基礎開辦起自己的私營銀行--三井銀行;三井銀行是明治維新後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銀行。接著三井家族又開辦起三井物產公司。在1888年從政府廉價購入三池煤礦,1892年成立三井礦山公司。當時的公司負責人中上川彥次郎隨即著手進行改革,撤銷了原有的「大元方,以同族會議理事會為核心,確立工業、土地兩大部門和銀行、礦山、物產三大公司的所謂」兩部三社制。」此後,財團不斷擴大產業領域,進入了紡織業、采礦業和機械製造業等行業。控制了芝浦製造廠、王子造紙公司、北海道煤礦、輪船公司和鍾淵紡織公司等。1909年通過成立資本達五千萬日元的「三井合名會社」。1910年改組「三井合名會社」同時建立總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財閥體系;最終成為當時日本規模最大的財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於戰爭需要,當時的政府逼切需要一家大財閥作為政府供應軍需物資方面的核心和後盾;此時的三井財團看準了時勢,與執政者簽下了大量合作協議合約,因而在當時的軍需品發展上大發橫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井財閥成為最大的壟斷資本集團。而在戰後不斷出現的本國經濟危機中,通過乘機合並一大批弱小企業來擴充增強了自己的體系。到1931年(昭和6年)三井合股公司擁有資金三億日元,直系和旁系公司達到四十個;但因購買美元事件受指責,合股公司理事長團琢磨遭暗殺。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事件後,軍部和右翼勢力有所抬頭並對財閥進行攻擊。因此三井財閥轉變方向,向公共事業捐款,且三井家族退出第一線及不再公開持股數目等等。隨著戰時體制的實施,三井財閥又與軍部合作,向軍需工業和佔領地事業擴展,最後在二戰前發展成為擁有151個直系、旁系和投資公司的大財閥。其中僅三井物產的營業額40年代前期便達到30億日元。二戰期間,三井財閥的核心--三井銀行,兼並了日本第一銀行更名為帝國銀行。其經營實力很快就超過了安田銀行而居財閥銀行首位,使得三井壟斷財閥的直屬企業和旁系企業通過此次銀行合並得到更加雄厚及強而有力的資金支持,得到更快發展的機會。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三井財閥的規模是三菱財閥的1.5倍、住友財閥的2倍、安田財閥的3倍左右;三井財團所屬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數量共達273餘家,包括東芝浦電氣、石川島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飛機、豐田汽車、日本精工等。三井集團實繳資本接近日本全國公司實繳資本總額的10%,可見該集團體系十分龐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戰爭結束後美國佔領軍對日本實行戰後管制,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其中一件工具,三井財閥在此期間曾一度被政府要求進行解散。最後在政府主導執行的解散財閥行動中,三井財閥也不能倖免的被迫解體。三井財閥由於同政府關系長期較為密切,因而在解散中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更大的打擊;所以在後來的復活中也因為受到某種制約而沒有其他幾家財閥那樣快速地進行恢復和擴張,因而其當時的地位由二戰前的第一財閥落到了三菱、富士、住友的後面。直到50年代初,由三井銀行發起成立了月曜會,接著以促進三井物產公司的合並為目的而成立了總經理一級的五日會;一直到50年代後期,三井財閥的核心企業才走上正軌:通過重組三井銀行、三井信託銀行、大正海上火災保險、三井人壽保險等4家金融機構恢復了經營活力,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撐;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商事公司恢復的5年之後--1959年完成了恢復工作,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營銷紐帶;三井礦山雖然已風光不再,但其直系企業東京芝浦電氣、石川島播磨重工這兩家瀕臨倒閉公司經土光敏夫治理後活力大增,東芝成為日本工業5強、石川島成為日本工業50強之一,稱雄於國際市場。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工業支撐,土光敏夫也因此而享譽世界工商業界。 到了1960年月曜會與五日會合並並改名為二木會,之後二木會逐漸成為三井財團的統籌領導機構。到50年代末,原三井財閥直系、旁系的所有公司通過加入二木會得以重新集結在一起;並全部以現代企業集團模式的新架構形式出現在政府面前,從而恢復元氣成為昔日的大財團。
目前三井財團二木會的成員包括總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聯帶公司,會員數量共達150多家。與日本其他大財團一樣,三井財閥通過改革二木會重新建立了與自身有相關利益的關聯性龐大產業集團。雖然三井財閥和其他財閥一樣經過了解散和復活的過程,與日本其他大財團一樣建立了龐大的產業集團。但是相對於三菱集團、住友集團,三井集團來說架構較為鬆散,在架構當中除原來持有的三井家關聯企業外也包含如豐田汽車、東芝電器等獨立性較強的公司。2001年,三井集團的核心企業櫻花銀行與住友集團的核心銀行住友銀行進行了合並,成立了三井住友銀行;從此在金融行業誕生了新的巨無霸金融企業——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其他一些領域,原三井財閥的公司也與住友財團的公司積極展開了合並或者合作的活動。如日本最大的海運公司商船三井就是由原住友集團的大阪商船與三井財閥的三井船舶於1964年合並而成。目前其旗下產業有:櫻花銀行、三井物產、索尼、東芝、豐田、三洋、新王子制紙。
三井財團成功的奧秘就是憑借對產業鏈最上游資源類企業一般不超過10%的參股、入股作為潤滑劑,取得資源品的長期價格控制優勢;同時藉助龐大的物流和貿易網路,把這種優勢進一步鞏固。這樣的路徑,在三井帝國的版圖上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復制,從核電站到雞蛋,幾乎囊括了所有能夠想像的產業。也因此原因,甚少有人知道三井通過各種隱秘渠道越來越廣泛的影響世界經濟,尤其是與之一水之隔的中國——比如稀有功能糖產業。如果沒有中國企業奮起直追,三井於7年前布下的棋局,將扼住13億中國人未來健康食糖的咽喉。無論是農作物、礦產資源還是消費品,無論是原材料、中間件亦或是終端商品,在所有的生產、貿易和物流環節,三井都扮演著「幕後推手」的角色,將自己的下屬公司以及關聯企業推到台前,不斷地擴大著市場、資源和疆土,謀求著利潤最大化,而自己則隱藏起來,像極了「影子帝國」里的王者。 三井財團的經營策略就是如影子般站在企業背後,利用自己雄厚的資本、發達的貿易體系以及佔有的豐富資源,在推動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向著世界微觀經濟的每一個角落滲透。通過化整為零隱藏於大小各類企業背後的三井帝國,事實上有著自己的一套「行動 邏輯」——資源、貿易、金融以及信息是為關鍵詞。逐一看來,全球貿易網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以綜合供應鏈管理為特徵的物流體系,以及強大的信息搜集系統,正是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得以高效運轉的關鍵所在。2007年4月,三井物產決定將核能、生物燃料等新興能源從原有的鋼鐵原料/有色金屬本部劃出,成立新的能源本部。原有的鋼鐵原料/有色金屬本部改名為礦產/金屬資源本部,以便將精力更集中於礦產資源尤其是鐵礦石的開采和交易上。日本關西大學經濟政治研究所的教授小松原聰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指出:「鐵礦石等原材料上游產業,是三井綜合商社海外擴張的重點,這不僅表現在鐵 礦及金屬資源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利潤,同時也支撐著整個日本鋼鐵業在全球的翹楚地位。」如果將三井比作帝國,那麼,鐵礦石就是這個帝國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而這顆明珠的誕生過程,是對三井「帝國攻略」的最好詮釋。目前,全球鐵礦石的開采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巴西以及印度等國家。 在澳大利亞24個主要鐵礦中,日本企業重點投資8家,參股16家。1965年,三井物產開始投資澳大利亞的羅布河(Robe River)鐵礦山。1967年,繼續投資澳大利亞的紐曼(Newman)鐵礦山。目前,位於西澳大利亞紐曼西北112公里處的西安吉拉斯(West Angelas)礦山和潘那沃尼加(Pannawonica)的羅布河礦山由澳大利亞力拓公司、三井物產、新日鐵、住友金屬工業公司共同擁有和開采。 根據三井物產公布的資料,目前,三井還和澳大利亞必和必拓、日本伊藤忠商社共同擁有距離Port Hedland以南353公里的MAC鐵礦和距紐曼以東15公里的BHP-OB23/25鐵礦;在紐曼西北90公里處的BHP-Yandi鐵礦、Port Hedland以東175公里處的Goldsworthy鐵礦,以及位於紐曼山的威爾巴克礦山(Mount Whaleback),也由必和必拓、三井物產以及澳大利亞CI礦產有限責任公司三家公司共同開發。而在巴西,三井物產早在 2001年就開始介入淡水河谷對Caemi Mineracao Metalurgia(CMM)公司的收購。據白益民所著的《三井帝國啟示錄》一書介紹,三井物產首先從CMM創始人的孫子Frering兄弟手中買進 CMM公司60%具有表決權的股份,加上之前已經擁有的40%的股份,三井物產徹底並購CMM後,再將一半的CMM股份賣給淡水河谷,幫助後者成功控制 CMM。在合作過程中,白益民透露,三井物產不僅向淡水河谷提供產品和技術,還積極給於後者以金融援助,幫助後者擴展業務范圍。雙方同時還有著非常密切的人員交流。例如,三井物產派人出任淡水河谷的客戶經理,率領三井物產的客戶管理團隊常駐巴西,在現場推進與淡水河谷開展的各項業務。2003年,三井最終 拿到了巴西Valepar S.A.公司15%的股份——這家公司正是控制淡水河谷的母公司。在印度,三井的勢力同樣根深蒂固。 2006年淡水河谷與德國蒂森-克虜伯曠日持久的鐵礦石談判中,印度最大私營鐵礦石出口商SesaGoa公司表示,該公司將把鐵礦石價格上調19%,從而積極策應淡水河谷的價格談判。原來,三井物產擁有印度Sesa Goa公司51%的股份,該公司目前年產礦石量大約900萬噸,其市場多元化,覆蓋日本主要的鋼鐵廠及歐洲大的鋼廠,在中國的主要客戶包括寶鋼、馬鋼、重鋼、昆鋼、南鋼等重要的鋼鐵生產商。

❺ 三井財團市值多少萬億日元

 三井財團(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財閥之一。資產總額為至少36萬億日元,雇員近24萬人。核心成員有24家大壟斷公司,其中銀行2家、保險公司2家、工礦企業15家、商社1家、大百貨商店1家、房地產行業1家和運輸企業2家。

❻ 東芝晶元股票代碼

東芝半導體或者說東芝晶元沒有獨立上市,其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代碼是6502。

❼ 三井住友集團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株式會社(日語:三井住友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簡稱SMFG,是日本第三大金融機構。 旗下公司 三井住友銀行 三井住友信用卡株式會社 三井住友銀行信貸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日本綜合研究所 大和住銀投信投資顧問株式會社 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 邦民20.71% 日興證券 經歷 2002年12月 由原住友銀行及櫻花銀行合並而成的三井住友銀行,透過股票過戶創立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MFG)。SMFG的股票立即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大阪證券交易所與名古屋證券交易所第一部掛牌。 2003年2月 三井住友信用卡有限公司(三井住友カード株式會社)、三井住友銀行信貸有限公司(三井住友銀リース株式會社)與日本綜合研究所有限公司(株式會社日本総合研究所)成為SMFG全資子公司。 2004年6月 在消費者財務業務與邦民財務(プロミス,香港「邦民日本財務」之全資母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2005年4月開始合作業務)。 2005年4月 在信用卡業務與NTT DoCoMo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轉移部份SMFG所持有的三井住友信用卡有限公司股份到NTT DoCoMo,2005年7月三井住友信用卡發行新股並以第三方分配額分配給NTT DoCoMo。2005年12月開始合作業務) 2006年9月 SMBC Friend證券有限公司(SMBCフレンド證券株式會社)成為SMFG全資子公司。 2006年10月 在出租及汽車出租業務與住友商事達成繼續共同業務協議。 2009年5月1日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收購花旗集團旗下的零售經紀公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 Inc.,以及Nikko Citigroup Ltd.的證券承銷部門,作價5450億日元(約合427億港元) (約合55億美元)。 協定內容包括完全接收日興證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及部分接收投資銀行「日興花旗」(NikkoCitigroup) 花旗2008年1月才完成的一系列交易為收購Nikko Cordial支付了1.6萬億日圓(161.7億美元) 股東 發行股票總數:8,374,273 股東數目:187,571 主要股東: 股東名稱 持股數 持股比率(%)
日本トラスティ・サービス信託銀行株式會社(信託帳戶)日本服務信託銀行 879,076 6.23
日本マスタートラスト信託銀行株式會社(信託帳戶9)日本大師信託銀行 718,269 5.09
日本トラスティ・サービス信託銀行 264,420 1.87
The Chase Manhattan Bank, N.A. London Secs Lending Omnibus Account(大通曼哈頓銀行北美倫敦秒借貸綜合性帳戶) 219,907 1.55
SSBT OD05中國條約八十零點八一五萬綜合(疑為中投) 181,411 1.28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505223(道富信託銀行505223帳戶) 98,904 1.33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505225(道富信託銀行505225帳戶) 97,400 1.31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 154,666 1.09
Mellon Bank, N.A. As Agent For Its
Client Mellon Omnibus us Pension(紐約梅隆銀行北美退休基金 ) 147,614 1.04
The Chase Manhattan Bank385036(大通曼哈頓銀行385036帳戶) 73,866 0.99

編輯本段公司規模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下轄三井住友銀行、三井住友租賃、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日本綜合研究所等4家子公司。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的特點是只有個人銀行業務,缺少法人業務。所以在對UFJ的並購案中不惜提出1:1的對等合並的條件。其目的就是要通過UFJ集團擴充法人業務、信託和證券業務。 總資產達100萬億日元的三井住友銀行系日本三井財團和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是日本第二大商業銀行、世界十大商業銀行之一。目前其在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7家海外分行。此前,三井住友銀行在我國上海、天津、蘇州和廣州設有4家分行,並在北京、大連、沈陽、重慶開設了代表處。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住友生命成立於1907年,從屬於住友集團,是日本第三大人壽和健康保險公司。住友集團在日本是僅次於三菱集團的第二大集團,最初經營製造業,目前旗下企業覆蓋鋼鐵、機械、電機、化學、地產、金融等十多個領域。2000年,原來的銀行和財產保險公司與日本三井集團的銀行和財產保險公司合並,成立三井住友銀行和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公司。 住友生命是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目前有4萬多名營銷員,累計擁有700多萬保單持有人,在由40家公司組成的日本壽險市場中,住友生命占據13%左右的市場份額,住友集團的下屬公司,比如NEC等都是它的客戶。 2003年3月17日,同屬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旗下的兩家銀行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簡稱SMBC)宣布與Wakashio銀行(WB)正式合並,SMBC將牌照移交給WB。合並後新建的銀行仍名為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不過,合並之後,WB將繼續經營銀行業務,而原有SMBC則被解散。該合並案於3月11日獲得日本政府監管部門批准。通過合並,可以將兩家銀行的資本從合並前的3萬億日元壓縮到5000億日元至1萬億日元之間,餘下的2萬億日元的富餘可以用來彌補潛在的控股損失。

❽ 「日本八大商社」是哪八大商社

日本八大綜合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日綿、丸紅、 日商岩井及東棉.

三菱商事株式會社
成立日期: 1950年4月1日
注冊資本: 197,817,613,412日元
已發行股票總數: 1,687,347,445股
(截至2006年3月31日)
三菱商事是在日本國內和海外約80個國家擁有200多個分支機構的最大的綜合商社。擁有進行聯合結算的超過500家公司的企業集團,約有48,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出色人材。長期以來,與世界各地的客戶在能源,金屬,機械,化學品,食品和資材等各個領域進行著廣泛的貿易及合作。
三菱商事始終以光明正大,品德高尚為信念,不斷為創造美好的社會而作出貢獻。

三菱商事的業務涵蓋貿易和事業投資等多方面,呈多元化形式。但其本質為,著眼於客戶和社會所面臨的需求和潛在商機,制訂業務計劃,並穩定地向客戶提供為實現和推進計劃所需的功能和服務。
例如,在公司的傳統的主要業務之一的貿易業務中,有效地利用在業務第一線獲得的豐富信息,將物流,金融和營銷等機能融為一體,從而提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
作為合作夥伴參加項目時,在自行承擔風險的同時,通過有效利用三菱商事的組織能力和遍及全球的網路來調集必需的經營資源,提高業務的價值。
三菱商事的另一重要機能,就是向客戶提供從開發直至采購,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整體經營的最佳解決方案,並通過協助落實具體業務和不同行業的組合來協調客戶與客戶之間的合作關系。
不僅如此,還率先掌握社會和市場的動向,積極參與事業的開發,創造商機。

三菱商事通過自身不斷的改革,尋求完善事業所需的最先進的機能。為此,不僅具備健全的財務結構和高度的風險管理能力,而且始終將人才視為最重要的資產,職員的洞察力,行動力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重視。
三菱商事始終誠實地應對客戶的需求,今後仍將不斷努力,爭取贏得客戶更廣泛的贊譽和高度的信任。

三井物產 (Mitsui)
公司概況
成立時間:1876年
最新排名:6
公司業績:1999年營業收入118,555.0百萬美元
首席執行官: Shigeji Ueshima
公司業務:綜合貿易
總部地址:1-2-1 Ohtemachi Chiyoda-ku Tokyo, 100-0004 (日本)
公司主頁: http://www.mitsui.co.jp/

從1876年創業開始,目前三井物產已成為日本最大的一家綜合商社,經營范圍包括鋼鐵、紡織、機械、化工、能源、電子和信息、糧油食品、有色金屬、輕工建材的內貿、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等。1980年,三井物產在北京設立了中國首家事務所,現在在中國已發展成為擁有14個事務所以及110餘家合資、獨資企業的大規模辦事、貿易和生產機構。
三井人的口號:
把整個產業世界比喻為一個揉合了喜怒哀樂、五光十色的舞台,
那麼我們所扮演的,應該是作為"組織者"的角色,
通過國內營銷、對外貿易以及各種事業的推進,
同廣泛顧客的需求緊密連接在一起。
這個舞台的范圍非常廣闊,遍及全球每一角落,
我們的足跡遍天下。
三井從事活動的依據是:100年以上歷盡滄桑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智慧、專業知識以及由普設於全球200個城市的據點所構成的經營網。
三井所提供的附加價值,包括有:對事業或建設項目的財務運籌、原料或資器材的安排供應、運輸流通手段的配合運營以及製品的營銷活動。

公司發展歷程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是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成立於1876年7月1日,目前,已擁有1萬多名員工、1000餘家下屬企業,在世界9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26個辦事處。集團下屬大多數從事化工、原材料方面的企業已經合並組成三井化學,其它成員還從事銀行、建築、采礦和房地產等行業。
三井物產是強有力的工作夥伴,創業以來一百餘年,為適應時代要求,三井物產在:糧食、機械、能源、纖維、物資、金融等廣泛領域,培育了形形色色的產業資本。如今,它們都已茁壯成長、分枝獨立,在當前的三井企業集團中占居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上述三井集團26家主要企業組織了"二木會",以便定期聚首、互通信息、促進友好。
「二木會"的成員公司如下: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大阪商船,三井船舶,王子制紙,小野田水泥,櫻花銀行,三機工業電氣,化學工業,東芝,東麗,豐田汽車,日本制鋼所,日本制粉,北海道炭礦汽船, 三井海上火災保險,三井金屬礦業,三井建設,三井礦山,三井信託銀行,三井生命保險,三井石油化學工業,三井倉庫,三井造船,三井東壓化學,三井不動產,三井物產,三越。
三井物產是三井集團的核心公司。同時,本身又在日本的國內外擁有上千家的關聯企業群。這一千家企業編組的8萬人體制,生龍活虎地開展著全球性營銷活動,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三井物產的綜合力量。

500強與中國
三井物產在中國
對西部,三井物產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1988年,就在重慶、成都設立了事務所。近年來,三井物產一直與省內的希望、長虹等集團有著業務合作關系。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吹響,三井物產也加快了進軍西部的腳步,目前,三井物產正積極介入成都的城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及四川的廣安電站等項目。三井物產希望能在四川的環保等項目中起到積極作用。
現年60歲的大高浩是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常務董事及駐中國總代表。1964年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以後,大高浩就一直在三井物產發展,並且絕大部分時間在從事與中國方面的業務往來。66年,大高浩進入台灣三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機械部;84年成為北京事務所所長代理、副所長;94年成為總公司電機國際部部長;96年就任總公司董事;2000年6月,大高浩正式就任總公司常務董事及駐中國總代表。
講得標准普通話的大高浩對成都有著獨特的興趣,去年剛被確定升為常務董事以後,大高浩就來到成都,對成都他也有著十分良好的印象。因此,本次西部論壇一發出邀請,大高浩就愉快地表示要來參加。大高浩認為西部大開發帶來的商機很大,因此希望在論壇期間能夠拜會省、市領導,洽談更多的合作機會。

住友商事株式會社作為日本3大經濟集團之一的住友集團的中堅商社,不僅與集團內的各個公司,而且和集團外各行業的廠家、用戶同心協力,以滿足各位之需求。自從以長期出差方式向北京派遣人員以來,本公司腳踏實地,逐年擴充在中國的業務網路,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擁有十幾個常駐

事務所並先後轉變為獨資法人商

社。上海住友商事有限公司、深圳住友商事有限公司已開始營業,廣州、天津等地也將依次轉換。另外,業務遍及中國各地

的傘型企業-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也於1995年11月1日開始營業。全體有關人員在駐北京的中國總代表,駐香港的中國副總代表的統一領導下,正努力為促進日中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架橋鋪路、添磚加瓦。
出口方面主要有:鋼管、鋼材、汽車、通信設備、機械設備、農葯、
化工產品等。
進口方面主要有:石油、石油產品、煤炭、農產品和水
產品、服裝產品、化工產品。
離岸貿易方面有:鐵礦石、通信設備、化工產品、石油。
成套設備出口方面有:銅冶煉(貴溪)、彩色顯象管玻殼
(安陽)、聚脂(儀征)、彩色電視機(北京、南京)、
己內醯胺(岳陽)、玻殼(石家莊)、煉鋼成套設備(寶山)等。

伊藤忠株式會社簡介:

作為大型綜合商社的伊藤忠商事具有諸多機能,業務領域涉及廣泛。有效地活用遍布世界90個國家的各當地法人、辦事處,以貿易活動為主,在各領域內積極地展開著各種金融事業等商務活動,年營業額在全球各類超級大型企業中名列前茅。

日綿株式會社
http://www.qqcg.com/glqy/rmzshs/qyjj.asp

丸紅株式會社
http://www.qqcg.com/glqy/wh/qyjj.asp

日本日商岩井株式會社
日本日商岩井株式會社是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之一,在世界各地建有網點(法人公司、常駐代表處)100多處,是一個在貿易、投資、金融等各個領域從事經濟活動的跨國公司,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2003年4月,日商岩井株式會社與同為世界500強企業的日綿株式會社宣布合並,成立了日商岩井·日綿控股公司。

作為中國的友好商社之一,日商岩井在60年代就開始了對華貿易,並作為日本公司最早在北京設立了代表機構。時至今日該公司已在中國設有事務所12處,法人公司7家,設立的獨資、合資企業已經超過100家;所開展的進出口貿易涉及鋼鐵、機械、化工、能源、物資、糧油食品等各個領域,對華貿易總額達到30-50億美元/年。

目前,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WTO的加入,該公司設立了 專項工作組 。致力於擴大中國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向世界各國的出口,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目前,日商岩井正在和武鋼集團及汽車零部件、醫保產品生產商等企業開展跨國采購合作。

東棉株式會社
http://www.qqcg.com/glqy/tomo/qyjj.asp

❾ 豐田汽車,東芝,索尼都是日本三井財團旗下的企業嗎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國際匯率排列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6位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強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發展以及較低的軍事預算比例(佔GDP的1%),幫助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並成為當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的經濟特點是生產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結合、強大的企業聯盟、緊密的團隊合作、年功序列制、終身僱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利潤已經開始部分放棄這些制度。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東京證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200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達549.7兆日圓,也是世界第二。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本田、日產和 鈴木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經濟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長,被譽為奇跡:1960年代池田勇人內閣提出「所得倍增計劃」,經濟出現平均10%的增長;1970年代初期雖然遇到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長;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長。而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於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的景氣一直擴大,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不少企業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

熱點內容
數學對炒股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4-16 17:07:31 瀏覽:788
廣發錢貸子貨幣如何轉入余額寶 發布:2025-04-16 16:45:10 瀏覽:893
炒股買了什麼時候有收益 發布:2025-04-16 16:40:00 瀏覽:625
到什麼地方開戶買基金呢 發布:2025-04-16 16:31:33 瀏覽:667
布朗怎麼應對金融危機 發布:2025-04-16 16:29:41 瀏覽:373
國內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24:30 瀏覽:335
韻達總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689
天天基金網怎麼賺錢 發布:2025-04-16 16:09:18 瀏覽:521
為什麼新股民炒股虧錢 發布:2025-04-16 15:44:13 瀏覽:365
金融類經濟師可以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4-16 15:40:48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