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集團股票分析
『壹』 匯豐銀行的控股股東及十大股東
匯豐銀行的控股股東貝萊德。匯豐銀行十大股東:東貝萊德集團、中國平安,、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等。
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貝萊德、中國平安和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好倉持股比例分別為7.32%、7.01%和4.99%。
(1)貝萊德集團股票分析擴展閱讀
根據港交所數據,在2019年9月30日,貝萊德以每股60.1484港元的平均買價買入了約7558萬股匯豐控股的股份,耗資約45.46億港元。在此次增持後,貝萊德持有匯豐控股的好倉達到了已發行股票數的7.32%,一舉超過了中國平安7.01%的持股比例,成為匯豐控股的第一大股東。
2017年12月份,匯豐控股的第一大股是中國平安。中國平安持有匯豐控股的比例就超過了5%,進而此後的增持變化都被港交所記錄。隨後中國平安又兩次增持匯豐控股,持股比例最終達到了7.01%,中國平安持股市值達到了約834億港元。
『貳』 全球最大資管巨頭貝萊德集團,如今它的實力到底有多雄厚
在全球有60多家分公司,每年最少能賺好幾十億美金。
資料然而,數據顯示,除最大股東外,貝萊德持有超過5%股份的重要股東也經常變動。例如,截至2015年底,惠靈頓管理集團是貝萊德持有5.77%股份的第二大股東,到2016年底,它已從持有超過5%股份的股東名單中消失了。截至2016年底,諾格斯銀行是貝萊德的第二大股東,持有5.28%的股份(第三大股東在2015年底持有5.70%的股份),到2017年底也從持有5%的重要股東名單中消失股份,並由先鋒集團取代。
『叄』 貝萊德集團的介紹
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又稱黑岩集團,不同於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The Blackstone Group)。 貝萊德集團(紐約證券交易所:BLK)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集團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通過其遍布美國、歐洲與亞洲的辦事處為客戶提供服務。
『肆』 估值 54 億美元 英國初創車企 Arrival 將在美上市
曾獲現代汽車和貝萊德集團投資的英國電動貨車初創企業Arrival宣布,已經同意與CIIG並購公司合並,以在美國上市,公司估值約為54億美元。
在這次合並交易中,Arrival將獲得大約6.6億美元,交易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之後,CIIG將持有Arrival大約12%的股份,包括UPS和現代在內的其他投資方,將持有大約88%的股份。正在開發電動送貨車和電動巴士的Arrival公司將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ARVL",Arrival將利用上市資金來擴大產能。包括UPS和現代汽車在內的股東已經批准了這筆交易。
CIIG是一家特殊目的的收購公司(SPAC),即在股票市場上籌集資金購買經營實體的空殼企業。RefinitivEikon的數據顯示,貝萊德是CIIG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為7.5%。
上個月Arrival獲得了1.18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為貝萊德。同時也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Arrival,此前獲得了UPS的1萬輛電動配送貨車的訂單,UPS有權將訂單數量再增加1萬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貝萊德集團的簡介
貝萊德集團(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BLK)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不同於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The Blackstone Group)。
貝萊德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市。貝萊德集團代表全球各地的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提供種類繁多的證券、固定收益、現金管理與選擇性投資產品。除此之外,貝萊德集團還面向數量不斷增長的機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投資系統外包與財務咨詢服務。
2009年12月,該公司收購巴克萊全球投資者,鞏固了其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在世界上的位置。截至2011年6月,該公司所管理資產超過36,500億美元。
貝萊德為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其中包括北美,歐洲,亞太和中東地區。集團在達拉斯,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普林斯頓大學,威爾明頓,倫敦,蘇黎世,巴黎,法蘭克福,聖保羅,東京,香港,台北,北京,悉尼,迪拜,以及世界其他各城市設有辦事處。貝萊德現擁有約10,100名員工,其中包括700多名世界各地的投資專業人士。
『陸』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對沖基金公司傳奇的本書目錄
第1章 對沖基金綜述 1
1.1 什麼是對沖基金 1
1.2 對沖基金投資者 3
1.2.1 養老基金 4
1.2.2 高凈值人群與家族辦公室 4
1.2.3 銀行 6
1.2.4 捐贈基金 6
1.2.5 主權財富基金 7
第2章 布里奇沃特 9
2.1 Bridgewater簡介 9
2.1.1 公司員工 11
2.1.2 公司文化 12
2.2 公司管理准則 12
2.2.1 營造理想的公司文化 13
2.2.2 尋找並培養優秀的人才 13
2.2.3 有效處理問題 14
2.2.4 做出有效的決定 15
2.3 公司投資策略和投資理念 15
2.3.1 投資策略 15
2.3.2 投資理念 16
2.4 公司產品 20
2.4.1 絕對阿爾法(Pure Alpha)對沖基金 20
2.4.2 全天候對沖基金(All Weather Fund) 25
2.4.3 絕對阿爾法主要市場(Pure Alpha Major Markets) 31
2.4.4 「日常觀察」調研報告(Daily Observations) 31
2.5 公司競爭地位分析 32
2.5.1 資產管理規模比較 32
2.5.2 收益水平比較 35
2.5.3 投資者綜合評分 37
第3章 摩根大通 43
3.1 公司輪廓 43
3.1.1 J.P.摩根公司 46
3.1.2 美國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 47
3.1.3 美國化學銀行(Chemical Banking Corporation) 48
3.1.4 芝加哥第一銀行(Bank One Corporation) 48
3.1.5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49
3.1.6 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 49
3.1.7 高橋資本管理(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 49
3.2 J.P.摩根資產管理的優勢 51
3.3 高橋資本 54
3.3.1 高橋資本創始人 54
3.3.2 投資策略 57
3.4 典型投資策略——股票市場中性策略 58
3.4.1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介紹 60
3.4.2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的種類 60
3.5 基金代表——高橋統計市場中性基金 66
第4章 奧奇-齊夫資本 69
4.1 公司介紹 69
4.1.1 基金公司實力及基本現狀 70
4.1.2 公司管理理念 71
4.2 投研團隊 72
4.3 投資理念和策略 74
4.3.1 可轉債套利 74
4.3.2 股票多空倉策略 75
4.3.3 事件驅動套利 76
4.3.4 逆向投資 77
4.3.5 結構性信貸 78
4.3.6 私人投資 78
4.4 投資收益 78
4.4.1 OZ 母基金 80
4.4.2 OZ 亞洲母基金 83
4.4.3 OZ 歐洲母基金 83
4.4.4 OZ 全球專項母基金 84
4.5 投資策略在國內的應用 85
4.5.1 股票多空倉 86
4.5.2 事件驅動套利 87
4.5.3 逆向投資 87
第5章 貝萊德 89
5.1 貝萊德集團的發展史 90
5.2 貝萊德經營哲學 93
5.3 貝萊德的業務區域 93
5.3.1 美洲 93
5.3.2 歐洲、中東、非洲(EMEA 地區) 95
5.3.3 亞太(ASIA-PACIFIC) 96
5.3.4 貝萊德的服務對象 96
5.4 貝萊德投資資產類別 99
5.4.1 股票和固定收益 100
5.4.2 多元資產 101
5.4.3 貝萊德另類投資產品 102
5.4.4 現金管理和證券貸出 114
5.5 貝萊德的投資風格 114
5.5.1 積極策略 115
5.5.2 機構指數 116
5.5.3 Ishares基金/交易所交易產品(ETP) 117
5.5.4 貝萊德方案和咨詢 117
5.6 貝萊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19
第6章 鮑波斯特 121
6.1 Baupost Group公司簡介 121
6.2 公司總體投資風格 122
6.3 公司投資理念 123
6.3.1 自下而上的價值投資 123
6.3.2 絕對表現導向 124
6.3.3 風險規避投資 124
6.4 公司企業評估藝術 125
6.4.1 凈現值分析 126
6.4.2 清算價值分析 126
6.4.3 股票市場價值分析 127
6.5 公司投資策略分析 128
6.5.1 投資公司清算 129
6.5.2 投資復雜證券 130
6.5.3 投資企業配股 131
6.5.4 投資風險套利 132
6.5.5 投資企業分拆 133
6.5.6 投資困境或者破產證券 134
6.6 公司投資分析 136
6.6.1 公司持股分析 136
6.6.2 公司投資事件舉例 137
6.6.3 公司投資收益分析 139
6.7 競爭分析 141
6.7.1 資產規模分析 141
6.7.2 阿爾法收益能力 143
6.7.3 預期收益的一致性 144
6.7.4 獨立監督性 145
第7章 保爾森 146
7.1 公司概覽 146
7.2 公司歷史 147
7.2.1 第一階段(1994年—2002年):並購套利策略 147
7.2.2 第二階段(2003年—2010年):金融危機獲利者 147
7.2.3 第三階段(2011年至今):遭遇滑鐵盧 148
7.3 公司創始人 149
7.3.1 個人經歷 150
7.3.2 投資信條 150
7.4 公司投資理念和策略 152
7.4.1 並購套利策略(Merger Arbitrage) 152
7.4.2 困境證券策略(Distressed Securities) 154
7.4.3 全球宏觀策略(Global Marco) 156
7.5 公司基金分析 158
7.5.1 The Paulson Advantage Funds 158
7.5.2 The Paulson Merger Funds 162
7.5.3 The 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Fund 166
7.5.4 The Paulson Recovery Funds 169
7.5.5 The Paulson Gold Funds 171
7.6 公司競爭地位分析 172
7.6.1 資產管理規模(AUM) 172
7.6.2 收益水平比較 172
7.6.3 公司現狀 173
第8章 安祖高頓 175
8.1 Angelo Gordon公司概況 175
8.1.1 業務與客戶群體 176
8.1.2 創始人 177
8.1.3 股權結構 178
8.1.4 收益狀況分析 178
8.1.5 綜合評價 180
8.2 投資團隊 182
8.2.1 投資團隊概況 182
8.2.2 復合策略投資組合——Michael Gordon 182
8.2.3 可轉換證券套利投資組合——Gary Wolf 183
8.2.4 信貸套利投資組合——Bruce Martin 183
8.2.5 困境證券投資組合——Thomas Fuller 183
8.2.6 私募股權投資組合——David Roberts 184
8.2.7 房地產投資組合——Adam Schwartz 184
8.2.8 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組合——Jonathan Lieberman 185
8.3 投資理念與策略 185
8.3.1 投資理念 185
8.3.2 投資策略 187
8.4 公司投資案例 193
8.4.1 投資於困境報紙公司 193
8.4.2 投資於房地產 194
8.4.3 私募股權 195
8.5 行業現狀及競爭分析 195
8.5.1 市場行情 195
8.5.2 困境證券收益趨勢分析 196
8.5.3 競爭分析 197
8.5.4 主要競爭對手 197
8.5.5 SWOT分析 199
第9章 文藝復興科技 201
9.1 公司概況 201
9.1.1 公司發展史 201
9.1.2 基金公司實力及基本現狀 202
9.2 投研團隊 202
9.2.1 Jim Simons 202
9.2.2 Henry Laufer 203
9.2.3 George Zweig 203
9.3 投資理念和策略 203
9.3.1 投資策略 203
9.3.2 量化投資技術 206
9.4 投資基金分析 212
9.4.1 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 212
9.4.2 復興機構股權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 213
9.5 投資收益分析 215
9.6 國內的量化投資基金 218
第10章 埃利奧特 222
10.1 公司發展概況 222
10.2 創始人Paul Singer 223
10.3 投資收益分析 223
10.4 Elliott的投資理念 227
10.5 公司投資策略——事件驅動策略 228
10.5.1 事件驅動策略簡述 228
10.5.2 事件驅動子策略:並購套利(Merger Arbitrage) 228
10.5.3 事件驅動子策略:困境債券投資(Distressed Debt) 235
10.6 公司投資案例與收益 240
10.6.1 投資於被收購公司——P&G收購Wella AG 240
10.6.2 投資於主權債務——秘魯主權債 242
10.7 行業現狀及競爭者分析 244
10.7.1 市場行情 244
10.7.2 收益趨勢分析 245
10.7.3 破產法律 245
10.7.4 Elliott競爭者分析 246
第11章 法拉龍 247
11.1 法拉龍簡介 247
11.2 創始人托馬斯·斯泰爾 247
11.3 法拉龍的成長 250
11.4 法拉龍公司文化 251
11.5 法拉龍的投資策略——事件驅動 252
11.6 投資案例 254
11.6.1 德崇證券事件 254
11.6.2 買下印尼最大的銀行 255
11.6.3 投資優酷 256
附錄A 對沖網「基於策略分類的對沖基金指數與評級體系」 258
『柒』 市場點評: 股指出現分化,呈現深強滬弱,重點關注科技成長股
一、財經新聞精選
國家葯監局:全面加快推進創新葯和臨床急需葯品的上市工作
國家葯監局葯品監管司司長袁林在7月8日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國家葯監局持續推進臨床試驗管理改革,優化審評審批機制,一批具有明顯的臨床價值、滿足臨床急需的新葯好葯已經獲批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共批准葯品上市注冊申請766件,同比增長了103%。其中創新性葯物21個,納入優先審評的葯物139件。同時在堅持標准不降、分類施策原則的基礎上,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效率也在穩步提升。
央行重磅發聲!壟斷不僅螞蟻集團一家,採取的措施會推行到其他支付服務主體
7月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對貨幣政策、反壟斷、數字人民幣、減費讓利等市場關切的熱點問題一一作出了回應。范一飛還表示,下一步,會繼續促進支付市場更好更快發展,同時針對支付市場出現的不規范行為,持續予以規范。前段時間,對螞蟻集團進行了約談,也披露了相關信息。「壟斷現象其實不僅僅存在於螞蟻集團一家,其他機構也有這樣的情況。對螞蟻集團採取的措施,我們也會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務市場主體。我相信,大家不久就會看到這個情況。」范一飛說。
貝萊德首次單獨評估中國股票和固收資產
貝萊德認為現在是將中國與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區分出來,並將中國視為獨立的增長地區和投資目的地之時機。中國國債吸引,因此給予增持的評級,對中國股票則持中性評級。在策略性資產布局方面,仍然維持增持中國資產的配置至高於其在全球基準指數的權重之水平,尤其是中國國債。
四大重點!深化醫改2021重點工作任務來了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李斌8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介紹,2021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包括進一步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加快推進醫療、醫保、醫葯聯動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統籌推進相關重點改革,形成工作合力。
高盛:2021年外資持有A股比例有望創歷史新高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表示,放眼於市場周期,中國股市正處於企業盈利主導的增長期,預計企業盈利將在今明兩年分別增長23%和15%,並推動指數繼續上行。宏觀模型預計中國股票市盈率將在2021年年底到達15.8倍。「2021年外資持有A股比例有望創歷史新高,北向資金今年以來買入較為強勁,受到市場持續關注,但海外公募基金對中國股票的配置處於歷史低位。」劉勁津分析。他表示,近兩年,海外投資人配置A股風格發生了明顯改變,逐漸從以被動型配置A股為主,向包括主動型配置、被動型配置等在內的多元化配置轉變。
(投資顧問:林旭銳,執業證書號S0260615100004)
二、市場熱點聚焦
市場點評: 股指出現分化,呈現深強滬弱,重點關注科技成長股
周四A股各大指數漲跌不一,截止收盤,其中滬指報3525.50點,跌幅0.79%,深成指報14882.90點,跌幅0.38%,創業板指數報3432.96點,漲幅0.69%。 盤面觀察:半導體、光刻膠、國防軍工、晶元等板塊漲幅居前,煤炭、飲料、酒店餐飲、醫美等板塊跌幅居前。板塊整體跌多升少,呈現分化炒作現象。總的來看,兩市股指走勢分化,深強滬弱走勢明顯,創業板指已經創出年內新高,科技股成為主要推動力量。目前階段看國內貨幣政策保持穩定,短期也不會有較大的變化,而經濟仍處於復甦的大趨勢,總體牛市後半程的特點還在,結構性機會仍將輪番上演,操作上不過於激進,要合理把握板塊輪動節奏參與,建議重點關註:新能源、半導體、有色、軍工等。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宏觀視點:國常會:適時降准!
事件:7月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適時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來源:中國證券報
點評:從消息面看,預計降準的具體方式可能會更傾向於針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定向降准,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目前看,降准時機的主要考慮仍然是通脹水平,若7月通脹開始趨於收斂和回落,那麼三季度末或是實施降准或定向降准比較好的時間窗口。降准可以釋放長期流動性,有助於商業銀行更好地做好資產負債管理,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相對受益明顯。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計算機行業:鴻蒙,庖丁解牛,鴻鵠之志
事件:鴻蒙:分布式OS優勢突出,邁向萬物互聯新紀元?套殼?非也。針對外界質疑鴻蒙為安卓「套殼「,我們從:1、操作系統的演進與關聯;2、資源表、代碼對比等角度。分析認為鴻蒙絕非安卓的套殼,而是基於開源生態的一套全新分布式操作系統。
來源:華西證券研報
點評:開源鴻蒙有望開啟國產軟體生態元年。從上世紀80年代第一代操作系統MSDOS算起,OS不過40年的發展史,但隨著終端形態的變化,OS的發展也經歷了三輪跨越式蛻變,從固定桌面終端到移動終端,從封閉到開源。商業模式也經歷了深刻的演變:license-售賣增值軟體-應用分成(消費者和開發者兩端)-其他模式(如廣告)。我們認為AIOT時代勢必會出現全新場景的OS,鴻蒙有望引領國產軟體生態,圍繞全新商業模式形成國產軟體新業態。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購提示
咸亨國際申購代碼707056,申購價格13.65元
四、重點個股推薦
參見《早盤視點》完整版(按月定製路徑:發現-資訊-資訊產品-資訊-早盤視點;單篇定製路徑:發現-金牌鑒股-早盤視點)
『捌』 貝萊德中資美元債基金能買么
貝萊德中資美元基金可以買,貝萊德基金可以在螞蟻 財富、天天基金、私募排排網等第三方網站上購買貝萊德基金的投資門檻並不高,但貝萊德的平均分紅都還可以,可以看出其投資平均門檻不高。
拓展資料:
1、貝萊德集團背景:
貝萊德集團又稱黑岩集團,不同於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 貝萊德集團(紐約證券交易所:BLK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集團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通過其遍布美國、歐洲與亞洲的辦事處為客戶提供服務。
2019年9月30日,貝萊德集團增持匯豐控股近7558萬股,取代平安資管,重新成為匯豐控股最大股東。[1]
企業簡介 貝萊德集團(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BLK)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不同於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貝萊德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市。貝萊德集團代表全球各地的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提供種類繁多的證券、固定收益、現金管理與選擇性投資產品。除此之外,貝萊德集團還面向數量不斷增長的機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投資系統外包與財務咨詢服務。
2009年12月,該公司收購巴克萊全球投資者,鞏固了其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在世界上的位置。截至2011年6月,該公司所管理資產超過36,500億美元。 貝萊德為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其中包括北美,歐洲,亞太和中東地區。集團在達拉斯,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普林斯頓大學,威爾明頓,倫敦,蘇黎世,巴黎,法蘭克福,聖保羅,東京,香港,台北,北京,悉尼,迪拜,以及世界其他各城市設有辦事處。貝萊德現擁有約10,100名員工,其中包括700多名世界各地的投資專業人士。
2、貝萊德集團合並事件:
合並事件 貝萊德集團和美林證券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MER)在2006年2月15日宣布已經達成協議合並美林證券公司的投資管理業務、美林投資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MLIM)和貝萊德集團來成立一家新的獨立企業,這家企業將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將近一萬億美元的資產。美林證券公司的股權比例為49.8%,其在合並公司里的表決權比例則為45%。新公司將會以貝萊德公司為名稱進行經營,並且由獨立董事佔多數的董事會進行管理。 合並企業將能夠提供全系列的資產、固定收益、現金管理與選擇性投資產品,在美國以及美國以外市場中均擁有強大的零售與機構渠道。其在18個國家中擁有超過4,500名員工,在包括美國、英國、亞洲、澳大利亞、中東與歐洲在內的主要市場中均設有大型機構。 交易已經得到了兩家董事會的批准,預計將在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
3、貝萊德集團高管背景、
為了確保管理的連續性以及能夠為兩家企業的客戶提供高水平的服務,貝萊德公司首席執行官 Laurence D. Fink將會擔任合並企業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而Ralph L. Schlosstein則將會繼續擔任總裁兼董事。美林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obert C. Doll將會擔任董事會副主席、首席全球資產信息官兼私人客戶經營委員會主席。在得到董事會批准之後,Doll先生們與貝萊德公司董事會副主席兼資產組合管理負責人預計將會成為合並企業的董事會董事。美林證券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和美林證券公司全球市場與投資銀行總裁預計將會代表美林證券公司出任董事會董事。
『玖』 貝萊德理財可靠嗎
1不了解的不投資。2不認識的人不要相信。 哪怕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的地方。
巴菲特的第一條 ,一定保住本金。
不了解的不投資,是否可靠一定買自己了解的。
推薦最穩健的是國債,然後是股票投資長線投資。 小的投資公司,我都不建議買的。
『拾』 匯豐銀行的第一,第二,第三大股東都是誰
匯豐銀行是國際性銀行,第一大股東是中國平安,第二大股東是貝萊德集團,第三大股東是摩根大通。
中國平安持股14.19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為7.01%。
貝萊德集團持股13.35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為6.59%。
匯豐銀行各類股東權益總額為1932.32億美元。其中,股東權益總額為1853.51億美元;非控股股東權益為78.81億美元。
(10)貝萊德集團股票分析擴展閱讀:
伴隨中國平安股權由泰國正大集團正式接手,匯豐系股東也相繼離開平安董事會。
4日夜間,平安發布公告,平安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伍成業已提交書面辭職函。至此,匯豐系股東均已撤離平安董事會。
年底,匯豐宣布將所持有的全部平安股份約12.33億股,以每股59港元總對價727.36億港元(約合93.85億美元)轉讓給泰國正大集團。
交易完成後,正大集團將成為中國平安單一最大股東,持股15.57%。而匯豐與平安長達十年的聯姻,也為當初的投資帶來了超過4倍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