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瑞恩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❶ 羅克韋爾自動化的公司歷史
公司歷史 1903年
12月12日,林德-布拉德利和斯坦頓·艾倫成立壓縮變阻器公司,開始生產A-B產品。1909年更名為艾倫-布拉德利公司。
1904年
第一批大量投產的起重機控制器(一種型號為A-10的控制器)被運往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參展。隨後公司收到了第一筆大訂單-13台起重機控制器,價值1,000美元。
1917年
艾倫-布拉德利公司員工人數達到150人,生產線包括自動啟動器和開關、斷路器、繼電器以及其他電氣設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政府訂單使公司的銷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18年
茱莉婭·博林斯基成為艾倫-布拉德利工廠的第一名女性職員。
1920年
8月11日,首屆A-B銷售大會在密爾沃基召開。8月14日,首次由公司組織的員工活動在密爾沃基格蘭特公園舉辦。
1924年
八角形徽標成為公司商標。後來,質量一詞被刻在了徽標上。注重質量成為公司的傳承百年的DNA。
1932年
全球行經濟大蕭條對公司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緩解危機,公司推出了一個特殊的項目,用股票補償員工的工資損失。這個項目實行了一年。最終艾倫-布拉德利以6%的利息買回了全部股票。
1937年
30年代早期出現的研發活動產生了許多創新技術和產品,其中最重要的有1934年出現的螺旋線圈啟動器和1935年出現的熱塑電阻器。到了1937年,艾倫-布拉德利員工人數又達到了經濟蕭條前的水平,銷售額達到了創紀錄的400萬美元。
1943年
二戰期間,公司員工積極支持反法西斯戰爭,出現了第一次公司范圍的義務獻血活動,並積極參加紅十字會和婦女軍訓。
1954年
艾倫-布拉德利樂隊和合唱團隊迅速成長為一個專業的表演團體。除了在密爾沃基總部舉行午間音樂會這樣的保留節目外,樂團還為許多公司和社區演出。1954年,在當時的總裁Fred Loock的支持下,樂團開始了首次美國、加拿大友好巡迴演出。這樣的演出總共進行了12次。
1962年
10月31日,哈利·布拉德利按下了正在建設中的艾倫-布拉德利大樓頂鍾的開關。
1964年
著名的艾倫-布拉德利大樓落成,成為公司新的辦公和研究中心。
1969年
艾倫-布拉德利將生產能力擴展到了北美以外,第一個歐洲的生產基地艾倫-布拉德利英國有限公司在英格蘭布萊切利(後來改名為米爾頓·凱恩斯)落成。
1972年
3月3日,艾倫-布拉德利公司通過收購開始涉足變頻器業務。
1980年
艾倫-布拉德利邁向國際。到1985年,國際市場銷售額已經佔到了全公司銷售收入的20%。
1985年
羅克韋爾國際公司收購了艾倫-布拉德利公司。
1988年
羅克韋爾自動化在中國建立第一個實體,艾倫·布拉德利(廈門)有限公司。
1995年
羅克韋爾國際收購瑞恩電氣公司。艾倫-布拉德利與瑞恩電氣兩個品牌的結合,使得新成立的羅克韋爾自動化成為工廠自動化領域的領先企業。公司還收購了ICOM公司的自動化軟體部門,成立了羅克韋爾軟體公司。
1999年
艾倫-布拉德利的故鄉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成為了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2001年
羅克韋爾國際公司與羅克韋爾柯林斯分離,更名為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它以全球知名的品牌-艾倫-布拉德利、瑞恩電氣、道奇和羅克韋爾軟體為後盾,成為一個獨立的上市公司。
2003年
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450多個分支機構的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將繼續為成為客戶最有價值的動力、控制和信息方案供應商而不懈努力。
2004年
- 羅克韋爾自動化2004年業務呈2位數增長,標志著作為世界級工業自動化專家,在中國工業市場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南京、青島分公司成立
- 基斯.諾斯布希以CEO身份第一次訪問中國
2005年
- 持續業務2位數增長
- 全球發布新品牌形象:Listen. Think. Solve (傾聽,傾心,傾力)
- 在西南重鎮成都建立分公司,標志著在中國的不斷投入以及投身中國西南開發的舉措
2006年
- 鄭州分公司成立
- 哈爾濱分公司成立
- 中國超過1000 名員工
- 在滬設立工業控制開關業務全球總部,標志著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策略
2007年
- 歐瑞韜先生擔任中國總經理,帶領中國團隊,促進中國的增長
- 杭州、濟南、天津分公司成立
- 羅克韋爾自動化控制集成(上海)有限公司開業
- 羅克韋爾自動化將業務劃分為OEM和EU兩個業務板塊,並在四個銷售區域設立區域OEM銷售經理,以推動OEM業務發展。
2008年
- 羅克韋爾自動化至今已在中國(包括香港、台灣)成立了25個銷售運營機構,超過1500名團隊成員正在服務中國市場。
-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
2012年
- 羅克韋爾自動化重新定義中國業務板塊,並劃分為四大銷售區域,設定新的區域銷售經理。
- 羅克韋爾自動化成功收購哈爾濱九洲電氣高壓變頻器業務。
2013年
- 羅克韋爾自動化任命Ken Kofsky為新任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
❷ 日本瑞恩電氣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怎麼樣
日本瑞恩電氣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是2004-08-23在上海市長寧區注冊成立的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317號遠東國際廣場B棟903-904室。
日本瑞恩電氣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13721,企業法人劉力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日本瑞恩電氣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日本瑞恩電氣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帕爾迪的公司
1950年,18歲的威廉·帕爾迪在底特律出售了他開發的第一棟房產——那五間帶走廊的平房是帕爾迪房地產公司至今仍津津樂道的經典,一直到現在那棟房子仍很結實。帕爾迪公司建設的房屋以質量好而著稱。
1956年,帕爾迪公司正式成立了。它最初的開發主要集中在(當時)底特律郊區比較大型的住宅項目和一些商業地產上。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比爾決定專注住宅房地產項目的開發,並成立了第一家分公司。
60年代是帕爾迪公司迅速成長的年代,在施工設計和技術方面,帕爾迪公司擁有了幾項「第一」,比如帶有未完成的「bonus space」的住宅設計(後來在1971年申請了專利),這些「第一」奠定了帕爾迪公司房地產設計行業的領導地位。
為了進一步開發自己的特色,帕爾迪公司開始建設帶有它顯著特色的「樣板房」。帕爾迪公司的成功促使了公司迅速走出密歇根州,進入了華盛頓、芝加哥和亞特蘭大等城市。今天,這些地區仍然是帕爾迪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969年,帕爾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首次發行了20萬股公眾股。
70年代是新計劃執行的年份,盡管當時美國的通貨膨脹很嚴重,但是公司通過集中精力開發最具價值的中低檔成本的初級房地產項目也獲得了相當的發展,公司繼續在包括波多黎各在內的10個主要市場上擴張。公司股票也開始在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 )上市交易,公司的代碼為PHM。顧客們認為帕爾迪公司所建設的房屋是「質量最好」的。帕爾迪公司在美國率先對建築材料和建築物提供了擔保。為了進一步滿足顧客的需求,ICM抵押公司(現在帕爾迪抵押公司的前身)成立,目的是管理房屋的整個銷售流程。在1979年,帕爾迪公司的雇員達到了1548人,十年間增長了1238%。
80年代是帕爾迪公司繪就增長藍圖的年代。在1985年,鮑勃·伯吉斯成為公司的主席和COO。在他的領導下,帕爾迪公司實施了一系列具有行業先導性的創新。帕爾迪領先品質指標(PQL)被引入,個體承包人和雇員都簽訂了質量和客戶滿意度指標。
在「消費者關懷計劃」中,PQL創新之一,帕爾迪公司開始對消費者進行培訓,告訴消費者對他們的房屋如何正確地保養。為了規避利率劇烈波動的風險,ICM抵押公司推出了一些創新抵押計劃。在1983年,母公司(PHM corporation)的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總資產從1981年的2.38億美元增長到了1989年的4.33億美元,增長了155%。
進入90年代,帕爾迪公司進入了快速擴張的階段。公司的業務擴張到了全美25個州和40個市場,包括1996年進入了墨西哥市場。90年代主要是集中精力凝練整個業務流程,包括准確鑒別和獲得最具投資價值的地塊、通過細分目標客戶群來改善銷售技術、通過降低成本來建設affordable housing(相當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以滿足需求的增長。在1996年,在供應房屋設備方面,與通用電氣(GE)建立了排它性戰略合作關系,1996年收購了田納西的拉德諾房屋公司(Radnor Homes)和佛羅里達的迪佛士( Di Vosta)住宅建築公司。1999年以現金收購黑石(Blackstone)公司老年住宅業務。
1996年,帕爾迪公司慶祝成立40周年的慶典,也取得了連續40年收益率持續增長的記錄,這是全球的房地產公司中無可匹敵的記錄。帕爾迪公司也被全美房地產協會和《建築商雜志》授予「美國最好的房地產開發商」。1999年,房地產總收入達到了29億美元。
2000年之後被帕爾迪公司定為超越自我的年代。2000年,公司的總收入達到了40億美元,也是威廉·帕爾迪建設自己第一棟房屋的50周年。2001年7月,帕爾迪公司和老年住宅開發商德爾·韋伯(Del Webb)合並,成為了美國最大也是最賺錢的房地產開發商。公司的名稱也從Pulte Home Corporation更名為Pulte Homes, Inc.,這反映出了公司的商標價值和更加集中於核心的住宅建築開發。
在2001年年末,董事會主席兼CEO鮑勃·伯吉斯退休,馬克·奧博瑞恩成為公司總裁兼CEO,經過一段時間過渡,2002年5月,理查德·杜格斯(Richard J Dugas, Jr. )成為總裁兼CEO,威廉·帕爾迪成為董事會主席。根據帕爾迪公司網站提供的最新數據,目前,它把其涉獵的市場劃分為16個子市場,在其中的7個市場中被消費者評為最滿意的房地產開發商。2004年,公司的收入達到106.63億美元,凈收入達到了8.37億美元,邊際利潤達到了7.9%,資本負債率為41.0%,雇員超過11000人,在全球建設了超過37萬套房屋。在50多年的時間里,帕爾迪公司的市場遍及美國大陸本土,以及阿根廷、墨西哥、波多黎各等海外市場。
很多國家的房地產公司將帕爾迪公司作為自己的追趕目標,取得如此成就,與帕爾迪公司獨特的客戶理念息息相關。帕爾迪地產國際公司前任主席Mr.John S.Gallagher說過,「如果有什麼成功信條,按重要性排列應是:客戶——社會——企業,如果開發商充分考慮客戶需求,則會很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在這兩點得以滿足後,事業發展則順理成章,不用擔心賺不到錢。」
帕爾迪公司認為,有兩個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釋大部分的住房購買行為:一是客戶的生命周期(生命階段),分兩大類,A以個人為單位的客戶,B以家庭為單位的客戶;二是客戶的支付能力,以這兩個因素為坐標,建立了「生命周期與支付能力矩陣」。運用這個矩陣,帕爾迪公司建立了兩大類,共有11類細分客戶。按照以個人為單位的客戶,分首次置業者、常年工作流動人士、大齡單身貴族、活躍長者,按照家庭為單位的客戶,分單人工作丁克家庭、有嬰兒的夫婦、單親家庭、成熟家庭、空巢家庭、雙人工作丁克家庭、富足成熟家庭,各個細分類客戶的年齡段逐步上升。
首次置業者以年輕未婚青年居多,他們的購房主要滿足單純的居住需要,他們的支付能力最低;常年工作流動人士也多以獨身為主,由於他們常年在外,需要解決「居無定所」問題;大齡單身貴族物質上比較充裕,精神上追求比較自由的生活狀態,所以對房子的舒適程度有較高要求;活躍長者在美國主要是指二戰後「嬰兒潮」一代人,他們雖然大多數面臨退休或已經退休,但是他們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財富,追求幸福的晚年生活,這一階層的住房需求近年來迅速增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重要戰略機會。
單人工作丁克家庭多是指已經結婚但未生孩子,丈夫工作,妻子做了家庭主婦;雙人工作丁克家庭,夫妻二人都工作,收入比前者自然要高一些,購房能力也要高一些;而有了孩子以後,家庭的經濟負擔就隨之加重,體現在住房購買行為上,一方面要考慮經濟負擔,一方面要考慮撫養嬰兒的需要;單親家庭在收入上比有嬰兒家庭要低一些;工作逐步穩定,孩子也長大成人,就成了成熟家庭;接下來隨著財富的積累就成了富足成熟家庭;而子女最終也要離開,就演變成了空巢家庭。 這個分類中,各個細類客戶的年齡段逐步上升。而按照支付能力上升排序則依次是:單人工作丁克家庭、有嬰兒的夫婦、單親家庭、成熟家庭、空巢家庭、雙人工作丁克家庭、富足成熟家庭。
把上述11類客戶一網打盡,帕爾迪就基本上實現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終身鎖定,每個人或者家庭都可以從這11種客戶細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帕爾迪公司宣稱:「讓客戶信任我們,讓他們終生都在購買我們的住房!」帕爾迪公司的現任CEO Richard J. Dugas指出:「客戶體驗對於帕爾迪公司的長遠發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