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的股票總市值
❶ 安踏體育市值七個月漲1746億港元,「國潮風」會走多遠
據媒體報道,2021年6月18日,安踏體育報價為176港元每股,漲幅達到了6.41個百分點,當前安踏公司總市值已達到4758億港元,相比於去年11月累計上漲1746億港元。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後,也引起了眾多網民們的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由於當前耐克以及阿迪達斯等眾多運動品牌觸犯了我國民族問題,所以這為安踏體育的成長帶來了一定的空間;也有部分網民認為,正是在國潮風的引領之下,讓安踏體育以及李寧等得以發展。而以下筆者來講一講,國潮風會走多遠?
一、國潮風出現的原因之一:外國運動品牌受到打擊最後,筆者認為在文化自信下,國潮風只會越走越遠。當前,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過渡,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也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會對我國文化更為自信。
❷ 安踏世界排名第幾
2017年,安踏體育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成為國內運動品牌千億市值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成為第三大運動品牌。
自2015年起,安踏一直是國內最大的體育用品集團。2018年,安踏市值破千億港元,2021年1月5日,安踏市值突破3500億港元。由於公司穩定的業績表現,安踏被納入恆生指數,於2020年12月7日起生效,成為目前恆指成分股中唯一的中國體育用品公司。
500強:
Wind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中,安踏體育、信義光能、三安光電、信義玻璃、世茂集團、中國旺旺、恆安國際、達利食品8家泉籍企業上榜;
21數據新聞實驗室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中,安踏體育、信義光能、三安光電、信義玻璃、世茂集團、中國旺旺、恆安國際、敏華控股、達利食品9家泉籍企業上榜。
此外,品牌聯盟發布的《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中,丁世忠、陳發樹、許世輝、林孝發、周少雄、王良星、丁水波、施文博、蔡金垵、蔡衍明、許榮茂11位泉籍企業家上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安踏
❸ 一國產運動黑馬逆襲:市值千億排全球前三,成阿迪耐克最強對手!你猜是啥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僅僅只滿足於物質水平,大部分人們都想要摒棄亞健康狀態,開始想追尋真正的健康狀態了。所以,運動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加入到了健身運動的行列當中,而這些人們,也開始更加追求高效率高品質的運動和健身。在這個時候,一套良好的運動裝備就非常重要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對小編的描述心動,想要入手一款這樣性價比極高的跑鞋呢?現在安踏一直在拓展海外業務,努力提升它的國際地位。
其實安踏已經成為繼耐克和阿迪達斯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體育品牌,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驚喜帶給我們,大家一起期待一下吧~
❹ 安踏是不是2019年在美國華爾街上市了
並沒有在美國上市,但2019年是安踏騰飛的一年。
2019年,安踏體育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創下本土服飾零售集團的紀錄;完成收購AmerSports,建立安踏上海中心,加速全國化戰略布局;推出第九代門店形象,打造潮流打卡地。2019年8月27日安踏體育市值為1654億港元,自2019年以來累積上漲64%,首次趕超申洲國際1650億港元,成為國內最大的服飾集團。2019年10月16日,安踏體育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日內漲幅為2%,該股年內已累漲101%,創下本土服飾零售集團的紀錄。
據安踏集團公布的2019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營運表現數據來看,按零售價值計算,2019年第四季度,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額與2018年同期比較錄得10%-20%的高段增長,FILA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50%-55%的增長。同期,其他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增長25%-30%。從全年來看,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與2018年同期比較錄得10%-20%的中段增長,FILA品牌同比大漲55%-60%,其他品牌則取得30-35%的增速。
安踏集團是一家專門從事設計、生產、銷售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的綜合性、多品牌的體育用品集團。公司創立於1991年,2007年在香港上市。2018年安踏集團銷售流水超過4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44.4%。2019年上半年,安踏實現營收148億,同比增長40%。經過近30年的發展,安踏集團已經從一家傳統的民營企業轉型成為具有現代化治理結構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公眾公司。
❺ Amer Sports半年虧損14億元會「拖累」安踏體育嗎
安踏 體育 CFO賴世賢曾表示,Amer Sports短時間不並表,有利於中長期發展
本報記者 李婷
安踏 體育 近年來持續「開掛」。
在並購Amer Sports後,公司股價持續上升,估值一路水漲船高。截至8月28日收盤,安踏 體育 股價為82.05港元/股,總市值2218億港元,居行業第一。
在業內和多數機構看來,疫情影響下,安踏 體育 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據安踏 體育 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6.69億元,略降1%,凈利潤16.58億元,同比減少28.6%。
不過在眾多機構評級中,花旗成為「少數派」,今年持續對安踏 體育 維持「沽售」評級,給出49.6港元/股目標價。花旗的「擔憂」恰恰是來自安踏 體育 對Amer Sports的並購。
花旗開啟負面觀察
2018年底至2019年初,由安踏 體育 聯合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投資者財團,並購了國際著名 體育 用品公司Amer Sports,成為中國服裝行業及 體育 用品產業 歷史 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2018年至2019年度亞洲市場最大並購案。
在該並購案中,Amer Sports全部股份每股作價為40歐元,安踏 體育 在其中投資15.43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117.06億元),佔57.95%的股份。
在2019年業績會上,安踏 體育 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表示,組團收購是因為安踏 體育 不是冒進的公司,短期之內Amer Sports不會給安踏 體育 帶來大的利潤貢獻,但應該會帶來增速的收益。一旦成功收購,最大的協同效應將會體現在中國,因為它旗下許多品牌在中國的規模非常小。
安踏 體育 的此次收購,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獲得眾多機構青睞。
從股價表現來看,從2018年10月31日至今,安踏 體育 股價從最低31.25港元/股最高漲至88.15港元/股,截至2020年8月28日,收盤價為82.05港元/股,總市值2218億港元,穩居行業第一,累計漲幅達162.56%;市盈率達到43.15倍。
在安踏 體育 發布2020年半年報之後,包括高盛、摩根等多家機構對安踏 體育 維持「買入」評級,並上調安踏 體育 目標價,最高調至103港元,認為安踏 體育 的前景可期。
對此,花旗卻持有不同意見。從今年年初疫情暴發以來,花旗卻持續對安踏 體育 維持「沽售」評級,甚至在8月初,對安踏 體育 開啟了負面觀察,維持下調安踏 體育 目標價49.6港元。
被「隱藏」的虧損
花旗對安踏 體育 維持「沽售」的主要原因正是安踏 體育 對Amer Sports的並購。
據花旗在今年3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如果海外業務進一步惡化,該行不排除Amer Sports未來出現商譽減值的可能性。
8月7日,安踏 體育 宣布在境內發行120億元中期票據及超短期融資券獲得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接受注冊通知書,主要用於償還貸款及一般運營資金。消息一出引發了市場關注,花旗認為,此舉或加劇安踏 體育 現金流壓力及財務風險,隨即開啟負面催化劑觀察。
根據安踏 體育 最新一期的財報披露,Amer Sports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收益71.64億元,凈虧損13.65億元,全面虧損總額14.20億元;資產總值575.79億元,負債總額390.98億元,資產負債率67.9%。
而在上一年度的2019年,從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收益為174.99億元,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為10.03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s資產總值為591.76億元,負債總值為395.73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6.8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11月份,安踏 體育 一度以折價方式向包括安踏 體育 高管、紅杉資本在內的投資人出售Amer Sports5.25%的股權,交易後安踏 體育 仍然持有Amer Sports57.7%的表決權,並且享受52.7%經濟利益。
據此,安踏 體育 在2019年對Amer Sports的投資虧損是6.5億元,在2020年上半年的投資虧損約7.2億元。
不過上述較大金額的虧損卻因為Amer Sports的財務與上市公司不並表處理,也減輕了對安踏 體育 的業績造成沖擊。
持股52.7%卻「放棄」控制權
有報道稱,安踏 體育 CFO賴世賢在此前曾解釋為何安踏 體育 和Amer Sports不合並財務報表時表示,短時間不並表,有利於中長期發展。
AmerSports新董事會制訂了五年的發展戰略,希望在未來五年管理層的發展目標能夠按計劃按步驟順利實現。
不過在財務專家看來,Amer Sports作為安踏 體育 持股比例達到52.7%的絕對控股子公司,如果不做並表的會計處理是一種不太常規的做法,而如果按照實質大於形式原則,絕對控股股東若把控制權出讓給其他小股東,必須有要合理充分的依據和解釋。
安踏 體育 在其2019年年報中披露了具體的會計處理方式,使得Amer Sports變成安踏 體育 旗下的合營公司而無須並表。
據公告披露,在2019年3月26日,安踏 體育 通過與其餘參股股東簽訂了一項股東協議,使之失去了對Amer Sports的控制權,隨即將Amer Sports變為了合營公司。
匿名財務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會計處理上,對合營公司投資採用權益法,子公司虧損也是要反映到母公司的投資損益中去,但限於投資總額之內,這種處理法對企業的「好處」是,一旦子公司出現較大虧損,合營公司對母公司業績的影響會遠小於並表對業績的影響;同時也會減輕子公司因持續較大虧損而致使商譽減值,造成的業績大滑坡。
上述專家認為,如果企業子公司在「預計較大虧損」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放棄控制權,明顯有「美化」業績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