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值流入到哪裡
① 股市中的錢哪去了
股市中的錢在不斷的流動。
股市中金錢的每次流動,都必須將一部分錢(手續費、傭金、稅金、過戶費等等)交給國家和證券公司,所以,在沒有新資金入市的前提下,越流動錢越少。
股市暴漲,但沒人買時,你得到的只是空頭支票,錢並沒有增加;股市暴跌,但沒人賣時,你其實什麼也沒有損失。
② 股市的錢哪來的,又流通到哪裡去了
即使完全不計手續費、稅金、過戶費之類的費用,
股市也並不完全是零和游戲(即並不一定有人賺1元,必有人賠1元)。
本來,股市原始功能是融資:有好項目無資金,在股市融資。
項目有收益,投資人共同分享成果:分得股息紅利或將股息紅利留存企業繼續發展。
一個成功企業也許會不斷發展壯大,市值不斷擴大。後來者欲加入,同樣股份需投入更多資金。
新入資金=原始投資+歷年紅利。
也可能項目失敗或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後來者只願以較少資金取得同樣股份。
新入資金=原始投資-歷年虧損。
但最終盈虧需以完成投資(買入股份)、再清算(賣出股份)的完整投資過程為界。
中間過程,其市值只能稱為虛擬資產。
以你所舉之例:每股漲到20元,賣掉股份的10人各賺了1000元,可以看成是賺了後來者的錢;
也可看成其投資應得回報(積存紅利和未來發展隱含價值)。另外90人的1000元只是虛擬價值,
可理解為人們認可價值。未兌現前只是賬面虛盈數字。
如極端情形:那10人只是2人一對互買互賣,甚至沒人虧賺,其市值一樣翻番!
同樣,如沒有買賣,市價跌倒5元,其市值也增減也只是虛擬盈虧。
大盤暴漲,市值增長100億,除掉泡沫,增加的市值是實業發展經濟增長的成果。
我國總體經濟不斷增長,股市作為「晴雨表」理應有所反應!
想想,買了一隻會下蛋的雞,你購買飼料喂養、花時間打理,它就不斷給你下蛋,創造收益。
如它下金蛋,別人認為它會繼續下金蛋,願出100倍價錢買它;
如它下雙黃蛋,別人認為它會繼續下雙黃蛋,願出幾倍價錢買它;
如它正常下蛋,你得收回原始和後續投資以及部分今後預計收益,才願賣出,
如它不下蛋或幾天才下一個蛋,你就得減價賣出了,免得損失飼料和時間精力。
別人買它,則在賭它繼續下金蛋、雙黃蛋、正常蛋。各人判斷可能失誤。
這也是股市魅力所在吧。確定性的事件往往簡單,不確定性才復雜。
當然,短期表現則又是另一回事。同一事物各人觀點、判斷不一、信息不對等、政策、基本面、資金狀況、投資者情緒等等都會影響走勢。個股更是不同。
③ 請問股票里的錢去了哪裡了
公司發行股票時,錢到了公司手裡,然後股票在股票市場的交易,錢是在買賣雙方之間運動,買者將錢給了賣者,並沒有給公司。
股價變動不僅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超前於經濟波動。往往在經濟還沒有走出谷底時,股價已經開始回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一致判斷所引起的。
通常稱股市是虛擬經濟,稱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如影隨形」,彼此都能對對方有所反映。
(3)股票市值流入到哪裡擴展閱讀
市場的穩定與否跟場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約機制是否健全有密切關系。從宏觀的角度講,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斷當前以及未來一個階段內市場方向的依據。
而且,無論中外的股市,總是走著螺旋式攀升軌跡向前發展,以波浪形態來講,盡管浪型由諸多起伏組成,但將周期拉長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時便不難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與之對應的是所謂「谷底」也將隨之抬高,投資者可以看看滬市自開市以來K線圖便看一目瞭然。
或者看看周邊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灣股市等等。這里我想說明的是:投資者投資股市即便尚不精熟於各種投資獲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對股市以及影響股價的諸多因素有個基本了解,然後慢慢學會綜合所有已知的知識進行自己的投資決策。
④ 股票中市值增發的錢去了哪裡
公司增發股票所融資金計入了公司的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中,對應地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會以貨幣資金、銀行存款等存在。
簡單地說,投資者通過增發將資金投入到公司,公司利用增發所融的資金來擴大經營規模、購買固定資產或者投入到特定項目中。
⑤ 股市蒸發掉的金錢去了哪裡
股市市值是根據總股本計算的,總市值只是個虛值,並沒有那麼多錢流入股市,所以這些錢都是來無影去無蹤。就比如總股本是100股,流通股是10股,而當股票價格從1元漲到10元,總市值就是1000元,而這當中流入的錢並沒有1000元,也許流入9元就能把股票價格拉到10元。當股票價格又重新回到1元時,總市值又回到100元,就並成了蒸發掉900元。真實流入的錢就是在重新分配的過程中。
上證指數從去年10月16日的6124點一瀉千里,直到昨日上證指數最低點1664.93點,最大跌幅近73%;而伴隨著股指節節下滑,兩市市值亦如洪水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據統計,從去年高點至今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4萬億。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疑問,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
蒸發數額驚人:24萬億!
24萬億意味著什麼?24萬億比我國2006年全年的GDP還多;相當於建18條京滬高速鐵路;相當於近344個巴菲特資產的總和,這么一筆巨大的財富卻在無形中灰飛煙滅。
不僅是股市市值,受股市暴跌影響,多家上市公司老總身家也急速「蒸發」。國美老總黃光裕個人的持股市值因股價的暴跌從100億港元降至50億港元左右;萬科老總王石所獲得股票市值已經損失了近1億元,其餘200餘名激勵對象賬戶內的股票,市值損失合計超過15.9億元。
僅幾萬億的實際資金投入
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雖說號稱蒸發了24萬億人民幣,但實質上只有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就是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長城證券首席分析師張勇認為,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杠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里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杠桿」。
五類「人」賺走了錢
那又有投資者要問了,既然沒有蒸發掉那麼多錢,那實際蒸發掉的錢呢,有人賺到錢了嗎?答案是有的。不過賺錢的當然不是我們散戶。
那股市裡的錢呢,那錢去哪了呢?分析人士表示,有五類「人」把錢賺走了,一是稅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三是掌握市場信息者;四是游資;五是極個別的散戶。
第一類
國家稅收、券商收益
國家和券商這塊不用說,不論股民賺和賠,只要股市還在運轉,他們就有錢賺,只是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問題,每年從幾億到幾百億不等,無疑都是股民作的貢獻。今年上半年證券印花稅就達836億。前三季度證券公司實現傭金收入也達799.2億元。當然,這天經地義,全世界都一樣,只能祈求管理層能把稅率再調低一點。
第二類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也是賺走錢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發、配股等種種方式從股市圈錢,上半年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法融資達2244億。後者依靠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炒高的價格在高位套現離場。今年以來的前8個月,大小非減持股票套現達334.43億元。
第三類
內幕消息掌握者
在這個信息時代,信息就是財富。在股市這個信息不
⑥ 買股票的錢是去哪了,賣股票的錢又從哪裡來這中間資金的流動跟上市公司有什麼關系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公司發行股票是為了融資。一般的股票交易中,買股票的錢是給賣股票的人了,賣股票的錢當然就歸賣股票的人了。上市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個資金和上市公司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可能影響股價,進而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值,即總資產。還有不明白,繼續提問。
⑦ 股票漲的時候,錢是從哪裡來的跌的時候,錢又去了哪裡
股票其實就是一個虛擬數字,賣出股票就是變成錢,而股市又是一個水池,賺錢的就送水池拿錢,虧錢的就往股市送錢,股票的錢都是流到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手中,不會憑空消息的。
但是很多股民投資者實現弄不明白,當股票上漲的時候,錢是從哪裡來?反之股票下跌的時候錢又去了哪裡?下面帶著這兩個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首先來分析一下,股票上漲的時候這些錢是哪裡來的?這個問題要明白兩個關鍵詞「虛擬數字」和「財富流通」只要弄明白這兩點,就會明白股票上漲的時候錢哪裡來了。
最後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答案,當股票上漲的時候市值增加了,股票下跌的時候市值縮水了,而增加和縮水不是錢來的,而且一個數字,這個數字虛擬的,一個數字只是衡量股票的價值而已。
只有當股票上漲或者下跌到一定程度之後,買賣雙方達成買賣交易之後,市值才變成錢,而真金白銀買股票之後變成市值,市值多少不是錢多少,而是一個錢的代碼把罷了,希望我的解答能讓大家弄清楚關於股票漲跌,錢到底是怎麼來了。
⑧ 資金大量流入股市造成股價大跌,除去稅收,那這些錢去哪裡了
這個問題,好。
1、主要資金流:就是在股民中間轉來轉去。股票漲,是老手賺新手的錢,莊家賺散戶的錢。股票跌,散戶賠錢,莊家賺錢。
2、次要資金流:被莊家拿走了,比如融資、增發、分離債、權證的發行和行權。
3、資金價值:填充了上市公司的業績,增加了它們的市值。
⑨ 我們買上市公司的股票,買了他們股票後錢去哪了呢
轉移了。
打個比方,你有一千噸大米,想要出售,那麼按照去年的市場價,1噸1萬塊,你會認為你的大米值一千萬,當出售時,大米價格下調為8000元每噸,這時你的大米只值八百萬,會覺得自己虧了200萬,其實你的大米仍然在手裡。
實際上,以前1000噸大米可以養活1000頭豬,現在還是可以。而你所在意的虧損是你從未真正擁有的損失。所以,在沒有賣出手中的股票之前,都沒有真正的損失。在不涉及分紅的情況下,只是財富有所轉移,股市的價值本身其實沒有發生變化。
賣出後在證券賬戶里可以查到。從長久的角度來看,股市中錢的來源根本是企業分紅,股票的價格不過是數字而已,它的漲跌只是經濟結果的反應,而不是經濟結果的原因。換句話說,是因為經濟不行了,所以股市才下跌,而不是因為股市下跌了,所以經濟不行了。
(9)股票市值流入到哪裡擴展閱讀
當供大於求,也就是說賣出的人比買入的人多,那麼想要快速成交,賣方只有降低價格,當賣方越來越多,股價會根據市場規律自然下跌。
比如,一隻股票的市值為100億元,6個月以後,股票的市值上漲到200億,看上去是多100億。事實上這只是賬戶里數字的變化而已,如果想把這筆錢變現,就需要公司真的值這么多錢。如果賣出沒有接盤的人,股票價格自然下跌,所以價格只是表象而已。那事實上股票的估值並不是非常准確,很多都有投機的成本在。
⑩ 股市中資金如何流動
在股市中,資金常常被比喻成水,水越多水位越高,股市漲得越多,反之則跌得越多。
這個說法我認同,但總感覺有點模糊,沒有講到資金具體是怎麼流動的。對於這點我一直有些困惑,到最近才基本想明白了。
相信不少散戶也和之前的我一樣,有類似的疑問,下面就說說我的理解。
1
股市的交易模式
簡化來看,股市中只有兩種人:買方、賣方。
假設整個股市只有兩個人:買方A,拿著10元;賣方B,拿著1股股票。兩人進行交易,就變成:A拿著1股股票;B拿著10元。
這時A、B角色互換,A成為賣方,B成為買方,並再次交易。這個過程不斷重復,資金和股票就會不斷流動,形成一個最簡單的市場。
形成市場的前提是「流動」,只有流動的資金和股票才算是在市場里,即常說的「場內」。有些資金和股票暫時不流動,是在等合適的價格才流動,也是屬於場內的。
反之,長期不流動的資金和股票就不算場內。比如股票賬戶里,只買保本理財不買股票的資金;比如上市公司還沒解禁流通的股票。
至於股價漲跌,又和資金流動有什麼關系呢?
現實中的股市有多個買方和多個賣方,這就意味著,場內想交易的資金和股票是「變動」的。
舉個例子:
有一個股票價格10元,這個價位上有1億資金想買,這時恰好有1000萬股要賣,那麼交易價格就是10元,股價不變。
如果同樣的情況,要賣的股票「變動」為只有800萬股,那麼1億資金買完這些股票還剩2000萬,要想繼續買這個股票,就必須提高價格(比如11元),才會有更多的股票想賣,這樣一交易,股價就上漲了。
反之,下跌也是一樣的道理。
也就是說,在股票的某一價位,交易的資金和股票數量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如果關系打破(上述賣1000萬股變成賣800萬股),就會引起股價漲跌。
極端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對股票非常看好(看衰),願意買的資金遠大於(小於)願意賣的股票,就會形成一路漲停(跌停)的走勢。
2
牛熊市的資金流動
場內的資金和場外是互通的。
資金可以從場外「流入」場內。比如大量散戶入市,保險資金入場掃貨,外資進場買核心資產,上市公司分紅等等。
資金也從場內「流出」場外。比如產生交易費(印花稅、傭金、過戶費),散戶離開股市,上市公司IPO、配股,公司高管減持等等。
所謂牛市,就是資金流入遠大於流出,使得場內資金大量增加,而場內的股票數量變化不大,自然就會不斷推高股票的價格。
到了牛市末期,大量的IPO、配股、減持不斷使資金流出股市,聰明的投資投機資金也逐漸離場,到了某一階段,資金流出大於流入,股市開始下跌,並引發恐慌進一步下跌,這就是熊市了。
3
市值蒸發的幻覺
不少人不了解股市中的資金流動,因此會有這么一個常見的疑問:股市下跌時,總是說市值蒸發了多少億,這些錢到哪裡去了呢?
股票的市值源於股票的價格,而股價只是資金交易的根據,並不是真正的資金流動。
比如一個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股價10元,某一天只有一次交易,價格為9元,買方花了900元從賣方手裡買了100股。這時資金流動只有900元,但公司的市值卻變成了900億,蒸發了100億!
所謂蒸發的市值,是一個通過股價計算出的結果,和資金流動沒什麼關系。市值的漲跌,本質上代表人們對公司價值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股市裡的資金不會憑空變少或變多,只是流動到別的地方,從股票的買方流到賣方,在場內場外來迴流動。
每一輪的牛熊周期,本質上都是社會資金的大流動。要讓資金流到自己這里,只能不斷進化變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