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本市場股票市場論文
Ⅰ 瞻望中國股票市場的發現前景論文
(一)我國股票市場目前的現狀及其評價
市場是按照一定規則正常運行的,不規范的股市對我國資本市場和整個經濟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重新認識股市的作用
政府、社會、投資者要更新觀念,重新認識股票市場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場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在股票市場上參與者管理者中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誤區。從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場是籌資的重要場所,發展股票市場可以有效地解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金不足,因此積極推薦本地區的企業上市,這種認識使得一些企業上市後只是為了圈錢,而不是按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產權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造。表現在一些企業在上市之後,經營觀念和管理機制機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有的很快就出現了虧損。
因此,政府應把資本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證券市場的首要功能,通過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資本流入有更大贏利可能的公司。
從投資者角度上看,由於股市存在著投機行為,投資者認為股票市場投資就是炒股票,尋求買賣價差,改為應當樹立正確投資理念,通過投資企業靠企業發展和資產的增值使自己獲得較高的長遠收益;另一方面,投資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並成為真正的股東,享受股東的權力,可以從企業獲得應有的紅利。
從企業角度上看,股票市場的退出機制已經開始實施,隨著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臨著退市風險,市場已經按優勝劣汰的機制重新配置資本資源,靠」圈錢」和包裝上市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效益,這樣才能使企業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乃到國際復雜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企業是否上市籌集資金或通過其它途徑籌集資金需要認真思考,特別是現在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想上市必然會泄露一些商業秘密,所以應從企業根本利益考慮,上市並不是惟一的途徑。
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
改革現行股票發行制度,盡快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逐步實現我國股票市場的統一。我國現行股票發行是核准制,證券管理部門對證券發行公司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取消證券發行實行計劃管理,規模控制方式,放開一級市場發行價格,國有、民營、合資企業均可以申請發行上市;股票發行價格改革以定價為主向競價方向發展,逐步讓市場決定具體發行價格。
另一方面,逐步解決國有股,法人股問題,可以以各種方式,如根據市場容量,繼續實行國有股配售減持,引入優先股方式,將國有股轉換為優先股,擴大各種投資基金,保險基金在股票市場投資的范圍,通過網上交易,協議轉讓等各種方式擴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國有股與法人股比重,增加個人股數量。因為,國有股和法人股如果不上市,和個人股比較不能實現同股同權,企業資產的優化組合也很難實現,既不利於企業優勝劣汰和市場機制,也不利於個人投資者的積極性。
再另一方面,我國股市的交易只能是在場內交易的,和我國經濟改革的現狀相背。應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統一,場內與場外交易相結合的方式,使股票市場暢通,也有利於退出機制實施後,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的順利退出場內交易,以及不願上市的企業股票參與流通問題。
培養股市的坐市商
抑制投機行為,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著重培養我國股票市場的坐市商。投機是投資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我國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品種單一的情況下,各種社會游資會大量進軍證券市場,規范投資理念,不斷培育機構投資者也顯得愈加重要。
證券投資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國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居多。開放式投資基金試點工作剛剛開始,所以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擴大投資基金規模,培育發展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同時,吸引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對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礎上,借鑒美國的經驗大力培育我國專家經紀人——坐市商。
在美國,坐市商大約占會員總數的25%左右,大約有30%-40%的股票交易量是在坐市商和傭金經紀商之間成交的。坐市商在穩定股市,防止股價暴漲暴跌,以維持股票市場的連續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坐市商要發揮作用,不僅要有雄厚的資本,而且還要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才能在股票價格暴漲暴跌時趨於平緩。
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
逐步完善《證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大監管力度。為了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如《證券法》、《公司法》,以及相應的稅收政策和適應證券市場需要的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提高市場的透明度,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資產可信度,增加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信心。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杜絕不法市場行為,加大對操縱股價的查處力度。
(二)我國股票市場宜採取的對策,以及未來的出路
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
1、 從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現狀談起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股票市場發揮著經濟增長「晴雨表」的功能,而從我國的股票市場情況看,股價指數與GDP走勢出現了雙向背離、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的狀況 。因此,如何實現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出現背離的原因
【1】股權分裂造成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投入產出的嚴重差異; 股權分裂是我國股市特有的現象,造成了中國股市對非流通股東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而對流通股東投資價值較小。
【2】股權分裂造成了流通股股東對股市與國際接軌的恐懼; 股權分裂扭曲了中國股市,造成了過高的股價和市盈率,使境外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無投資價值。股民害怕管理層為了與國際接軌、為了成功引入QFII,把A股股價及其市盈率打下至使境外投資者認為有投資價值為止;也害怕引入QFII使大量無法在國內市場贏利的機構投資者抽離資金投向境外。
【3】我國股票市場參與各方弄虛作假,缺乏誠信; 股民害怕弄虛作假。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對大股東的行為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侵佔和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如信息批露不規范、短期行為、過度圈錢、過度投資和忽視小股東權益。管理層對責任和誠信義務的意識淡薄,甚至在經營管理上存在過失問題。市場股評人士素質不高等都都致使股民造成損失而喪失信心。
【4】上市公司熱衷於圈錢,不思回報; 高市盈率的發行價和上市價,各上市公司無節制的高價增發和配售新股。可是,不少公司募集到大量資金後,當年就陷入虧損。募集來的資金有的用於炒股,有的不知道去向。給廣大股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5】全球經濟衰退,股市低迷。 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股市有不小的影響。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與國的經濟聯系空前緊密。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某些行業的進出口帶來了直接的影響,表現雜微觀上市公司來說,就是公司業績的下滑。
3、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必須大力發展股票市場
【1】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到2011年,宏觀經濟已保持33年的高速增長,主要靠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股票市場處於試點階段 ,境內股票市場籌資所佔比重很小。
【2】 要使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宏觀經濟發展目標,不能再靠過去的近乎單一的融資方式,必須大力發展股市等資本市場,逐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資本市場是聯結其他生產要素市場的紐帶。發展資本市場,才會把其他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這不僅有利於分散銀行的金融風險,而且會使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從而使資本市場繼擴大內需、外貿出口、引進外資後,成為推動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引擎。
【3】 發展股票市場,既要擴大股市規模,又要提高股市效率。擴大股市規模,是要使股票市場的市值與GDP保持一個合理比例,擴大直接融資。
【4】 按目前全球新興市場股市佔GDP比例和直接融資比例的平均水平計算,我國股市市值規模需要有一個大發展。提高股市效率,必須調整股市結構(股權結構、股價結構、投資者結構等),優化資源配置,股市的投資應重點流向業績好、成長性好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使更多的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成為廣大投資者可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
4、當前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
在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多數年份里,股指走勢與GDP走勢一直相背離,宏觀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股指走勢卻是高低互現,波動運行其根本原因在於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不高,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股票市場規模過小 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比較,規模太小,兩者很不相稱 ,我國流通市值相當於GDP的比重是12.19%,而全球新興市場這一比例平均約是70%,成熟市場是100—130%。股市相對宏觀經濟規模過小,妨礙了二者的有效互動,有時宏觀經濟增幅下滑沒有妨礙股指大幅走強,有時宏觀經濟走強,也沒能阻止股指大幅下跌。
【2】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 我國上市公司整體素質不高,股價指數與宏觀經濟走勢的關聯,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實現的。從理論上說,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走勢向好,是因為微觀經濟(公司)業績好,股價指數自然強勁。但實際上,我國股指走勢與上市公司業績、上市公司業績與宏觀經濟發展這三者沒有太大的關聯。
【3】股票市場處於初級階段 股票市場規模小和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這兩個問題,是由股票市場所處的階段決定的。 (1)從監管體制看 :直到1998年8月5日,中國證監會才被正式確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從股票發行體制來看:2000年3月16日 ,我國股票發行體制由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 (3)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我國股票市場散戶投資者所佔比重較大,機構投資者所佔比例過低; (4)從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看 ,多數為中小券商; (5)從證券市場的法律體系看 ,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目前該法還在重新修訂之中。
從上述基本架構看,中國股市確處於由試點階段向正常發展階段的過渡時期,如這個過渡期能與我國入世過渡期同時結束是最好的。
5、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宏觀經濟部門都應關注股票市場的發展。宏觀經濟要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股票市場的發展是關乎宏觀經濟全局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2】要加強股票市場基礎建設。 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各種主要問題,都可歸因於股市的不成熟。應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股市的基礎建設。例如,改革公司上市、退市制度,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完善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建設多層次市場體系,豐富股票市場產品,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強化信息披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加強對股市運行嚴格、有效的監管,健全股市法律體系。
【3】要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 上市公司的高素質是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在股市中,國家收取的印花稅、中介機構的傭金、投資者的回報等,都應是上市公司創造的,這才談得上股市具有投資價值。 可以說,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是股市建設基礎的基礎。
【4】要解決好全流通問題。 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既要加強市場基礎建設,也要重視解決股市試點中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5】 要重視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在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增強後,宏觀經濟的風吹草動,會很快在股市上反映出來。回顧近百年來國際股市風雲,各國股市大盤遭遇重創,大多是因為宏觀經濟出了問題。我們應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能力強的優勢,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適時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為中國股市發展創造良好的實體經濟環境。
Ⅱ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考文獻:
[1] 唐國培.《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實證分析》. 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6.
[2]李學峰.《資本市場、有效需求與經濟增長》.2005.6.1.
[3]黃迪.《股市財富效應研究》.武漢金融.2004.2.
[4] 謝永添.《我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分析》.稅務與經濟.2004.1.
拓展: 外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不斷的完善,我國股票市場開始快速擴張。同時,上市企業由於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很多經營不良的上市公司股票仍然在市場交易,股票退出機制的問題不斷的出現。本文通過對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退出機制的研究,為我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的實施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 :股票 市場 論文
一、股票退出機制的意義
退市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在成熟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機制,使發揮證券市場各項功能的必要途徑。其建立和完善對於證券市場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可以充分發揮股票市場的各項功能
股票的退出是證券市場重要的功能之一,通過退出機制才能有效提高整個證券市場的質量,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推動一國的產業調整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功能,沒有市場化的退出機制,資本市場難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調整。在股票市場中,資金的流向表明了市場對股票,進而對相關產業的判斷,從而影響的`對不同產業的不同投資。而股票退出機制的缺位直接導致了股票數量的持續上升和資金的相對稀缺。其次,股票退出機制的不完善不僅提高了希望上市的優質企業的上市成本,同時很多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不及時的退出市場。影響了股票市場引導資金向高回報高發展潛能產業投資的功能。通過制定股票退出機制,能夠解決缺乏競爭機制導致的種種問題,優化配置有限的市場資源。
(二)減少市場投機氛圍,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觀念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系統風險較高的問題,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無法有效分散。市場沒有完善有效的退出機制使市場中風險大,本應該退時的股票不能及時的退出。而完善的退市機制能夠使得不能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公司推出市場,將系統性風險分解為非系統性風險,有效提高股票市場的投資收益率,優化市場投資環境。
(三)退市機制有利於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在上市公司出現違規違法等情況時,公司會不符合上市交易的條件,導致股票的退市。會保證企業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保證企業的合規經營。同時,缺乏退市機制將使市場缺乏法律約束,證券市場將難以長久發展。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退市機制,並嚴格實施退市制度,使證券市場真正的建立法律基礎之上,才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和企業更加成熟,才有利於資本市場的良好發展。
二、成熟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美國股市的借鑒
在制度完善的市場中,上市公司企業退市是股票運行周期中重要的一環。根據數據顯示,僅2009年,紐交所就有212家公司退市,相對應的,該年度上市公司僅94家。同樣的東京證券交易所有78家退市,德國證券交易所61家退市,倫敦證券交易所385家退市,其當年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3家、6家和73家。在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不僅僅是進入市場,同樣重要的還有退出市場。此時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就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們選擇美國市場來進行研究。
(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的退市標准。紐約證券交易所對在其上市的公司提供了詳盡的退市標准,這些標准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其上市公司是否滿足退市條件的主要指標包括:股權分散程度、股權結構、經營業績以及資產規模等等。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將其退市標准分為了數量和非數量標准,在其上市的公司一旦無法繼續滿足其持續上市數量標准和非數量標准,交易所就會暫停或者終止該公司股票在交易所繼續交易。
(二)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程序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程序採用的是聆訊制。2000年網路泡沫的破裂導致了納斯達克指數從5048.62一路下跌,僅6天就下跌將近9個百分點。最終導致了近80%的股票下跌達80%,近40%的股票退市。這使得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終止了程序化的退市機制。自2003年以來,納斯達克市場平均退市率在8%左右。當一隻股票不再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要求之後,交易所的主管部門將通知公司其股票將被退市,並告知其所擁有的權利,如果公司不認同交易所的決定,其可以選擇向上申訴,直至美國證監會。
三、美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對我國的借鑒
以上我們選擇了美國主要的兩個股票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來進行研究,其分別代表了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這兩個證券交易所制定的退市標准和退市條件較為嚴格,不僅僅提出了對公司持續經營的指標,同時還設置了反映市場變化的指標。這些退市程序安排使得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監管者能夠更有效地工作,使市場能夠公平、有效率地運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在退市程序執行過程中,美國證券交易所作為執行主體,將退市工作的執行作為其日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當股票符合退市條件時,證券交易所可自主決定停牌,並進入退市程序。只有當上市公司對交易所決定有異議時方才提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介入。這種安排使退市執行非常有效率,同時避免了行政過度干預。並且在美國證券市場為退市股票安排了場外交易市場或三板市場,股票退市後可繼續交易,這種安排保證了股東權益。
參考文獻:
[1]陳廣勝,劉大勇,王慧穎.淺議股票退出機制建立的作用[J].北方經貿,2002,6:63-64.
[2]黨勝利.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2:210-211.
[3]劉樂樂.中美退市機制比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9:37-38.
;Ⅲ 寫一篇題為「世界金融危機下,中國股市基本面分析」的論文,應該怎樣寫
金融危機是由一部分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製造的,這幫人都是具有很強的理科背景,數學功夫、想像力都相當的了得,吃飽了整天沒事就開始搗鼓怎麼樣製造出復雜的、讓人很難以理解的金融衍生產品來,從博弈論的角度上來說,這些產品很多都是零和博弈產品,但是在金融分析師的改造下具備了存在的價值,有近幾年在中國股票市場上風生水起的Warrant,還有最近因為巨虧事件浮出水面的Zero Cost Collar以及Accumulator(音譯:I kill you later),從一個哲學的角度分析,存在即合理,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的存在經過金融工程的改進在某個角度上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正如巴菲特在本世紀初語言的「大規模殺傷性的金融武器」,市場需要它們,但只是在它們正確發揮本來的設計原則的前提下需要,比如期貨的功能主要是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
應對危機,中國面臨四大問題:
第一,中國雖然出台了四萬億計劃,有「國十條」、「金融九條」、「國三十條」一系列的措施,現在的關鍵是2009年特別是上半年,以總需求拉動和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能不能迅速地生效?從第一季度公布的數據來看,GDP增長率6.1%,主要是因為四萬億投資的刺激。由於一季度投資額已經很多,如果要想保8%下半年投資額必須加大,全年投資額必將超過四萬億。
第二,結構調整能不能切實融於這次反危機行動中,能否到位?如果不到位,總需求的拉動可能不困難,能拉上去,但是最後還是重復過去的故事,還在干粗活,中國的製造業還在大量的生產過去那些低附加值的產品。中國的結構調整能否像奧巴馬那樣出台明確的東西,以結構調整作為拉動內需的主要推動力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第三,中國危機可能碰到的問題。中國在反危機措施下面臨的形勢與美國正好相反。美國是經濟體系影響實體經濟部門,中國是由於外需問題,由於新《勞動合同法》問題,甚至可能也由於我們2008年9月之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問題,中國是實體經濟部門先出問題,金融部門除了股市之外,其他的部門情況都很好。所以中國碰到的問題與美國相反,實體經濟可能影響金融體系。
第四,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問題。多年前,中國搞西部大開發,後來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兩次大戰略的成效很不理想,其實責任不在中央,中央政府有積極性,地方政府也有積極性,但是這兩次大開發背後的東西要看到。掌握全國絕大多數貨幣金融資源的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系統,在內部評級中把西部地區劃在末尾,把東北好多地區劃為信用的D類和E類地區,有錢就往江浙投。因此,中國擴張內需的關鍵在於怎樣讓掌握大部分貨幣資源的銀行行動起來。隨著中央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政策的出台,勢必會有大量資金投向東北,有了資金的刺激股市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漲幅。
目前全球金融體系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從2007年4月爆發以來的次貸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經濟會進入收縮狀態。金融行業調整與恢復的深度、范圍和速度仍然是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即使到2009年下半年,經濟收縮的速度有可能放緩,在2010年經濟如預期恢復之後,經濟增長率可能仍會在低位徘徊。」
顯然,花旗對於全球經濟的態勢較悲觀。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的預測,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GDP增長率在0.5%,到2010年恢復到2.6%;2009年的全球通脹率在2.5%、2010年的通脹率為2.6%。其中,2009年GDP出現負增長的地區為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
2009年GDP增長率保持領先地位的依然是中國,花旗投資研究部認為不僅保八沒問題,而且會略高,達8.2%。
花旗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實現其目標增長」,他表示,「財政收入和國企利潤在GDP中所佔比重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資產仍由國家控制,可見,盡管經濟改革已有數十年,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並未削弱。」
盡管中國GDP能夠保八,但是企業利潤下滑無法避免,也就是說GDP可能軟著陸,但企業盈利只有硬著陸。中國在1998-1999年間和2002年遭遇了兩次通縮問題,通縮的原因在於出口疲軟、生產過剩。而現在外需的疲軟態勢比過去10年中任何時候更為嚴重,所以出口減少造成的產能過剩和通縮問題在當前的經濟低迷時期,挑戰更為嚴峻。而通縮對企業盈利而言是利空消息。對於中國股市的判斷,股價漲跌的因素更為復雜。盡管肯定會受收入不佳等負面影響,但流動性相對充足、經濟增長超出預期、估值便宜及風險偏好趨穩等將可能是重大利好因素,市場或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復甦。
盡管受到宏觀經濟調控和次貸危機的雙重影響,2008年中國A股市場延續了2007年末的下行走勢,但依然保持相對活躍並從11月份開始回暖。隨著各項擴張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及其效果的顯現,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市場有望在2009年展開震盪上行走勢。
2008年A股市場運行的基本特點
縱觀2008年中國A股市場走勢,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第一,股指大幅下調並於年末企穩。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達到創紀錄的6124點以後,中國股市即進入下行階段,2008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延伸。但這一時期影響市場下行的因素更加復雜,除了市場自身調整要求之外,政府為防止經濟過熱而採取的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投資者產生了未來經濟降溫的預期,同時,監管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抑制股市走高的措施。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2008年A股市場總體下行。上證指數從2007年底的點跌至2008年底的1820.81點,跌幅達到65.39%。此間,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曾探底到1625點的年度最低點。2008年在全球主要股市的跌幅排位中,上證指數跌幅僅次於俄羅斯的MICEX指數,位於第二,遠高於金融危機震盪中的美國和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英、法、德、日等國,因此,此輪A股市場的下跌,僅僅用國際金融危機是不能完全解釋的。如果以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的幅度29.42%為據來估算,假定2008年上證指數在點的基礎上也下跌同等幅度,那麼,其下跌的絕對數為1547.79點,上證指數的年末收盤點應當在3700點以上。因此,可以說,2008年的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范疇。
受A股市場下跌影響,與2007年相比,中國證券市場的融資和交易也跌幅下落。2008年境內融資減少了4386.58億元,跌幅高達56.80%;其中,A股IPO的融資額從2007年的4590.62億元減少到2008年的1036.52億元,減少了3554.1億元,降幅高達77.42%。與2007年相比,2008年的交易日增加了2天,但股票成交金額卻從460556.2億元下落到267112.6億元(降幅達到42%),股票成交數量從36403.76億股減少到24131.38億股(跌幅達到33.71%),這些下落幅度都超過了2000年以來的任何1年。
2008年總體下行的市場行情給投資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投資損失,但此輪的市場走勢與2001-2004年的持續陰跌行情有較大不同。首先,2008年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對2006-2007年將爆發性行情的理性修正色彩。2007年前10個月上證指數上漲126%,最高超過6000點,這種上漲速度在全球股市都非常罕見,在中國股市歷史上也不多見。雖然當年國內外經濟景氣狀況較佳,股權分置改革基本結束,市場流動性充裕,但無論基本面發生如何重大變化,都不足以支撐股市以如此速度上升,更難以支撐股指繼續上漲,股市向下調整是必然的。其次,2008年市場下行並沒有引致成交量的歷史新低,市場仍然保持一定活躍度。2008年上交所周均成交量351.6億股,低於2007年的526.1億股,但高於2005年(190.5億股)和2006年(230.1億股),是中國股市歷史上周均成交量第二高的年份。交投活躍表明市場調整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投資者信心,場內仍然存在大量買盤承接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拋售,這是日後股市回暖的重要原因。第三,2008年股市調整的低點接近於2006年年末的水平,並沒有嚴重損失掉2006年股市上漲的成果。如果捨去2007年股市爆發性行情所造成的指數虛高,那麼2008年11月市場調整結束後,可以看作是承接2006年牛市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A股市場的走勢受到歐美股市的明顯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股市動盪在2008年下半年對於中國股市的影響日益明顯。2008年歐美股市的走勢對中國A股市場走勢的影響有著加大的效應(這種影響的內在機理和機制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化和歐美各國政府救市措施陸續出台,歐美股市的波動幅度加大。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經濟衰退的預期對於股市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逐步加強。自2008年9月份起,A股市場緊跟歐美股市的趨勢逐漸形成,這成為A股自年初以來股指跌去60%以後繼續下探的重要原因。跟隨走勢持續到年末後才逐步發生改變。事實上在A股市場提前進行了幅度遠大於歐美市場的調整以後,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經偏低,這個時候市場繼續跟隨歐美股市下探,缺乏基本面依據。
第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2008年中國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股本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市公司從2007年的1530家增加到1604家,市場總股本從1.42萬億股增長至1.89萬億股,其中,已上市流通股從4946億股增加至7000億股。年末股市總市值12.4萬億元,流通市值4.7萬億元。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高於2006年水平,這是繼2007年之後中國股市第二大融資年份。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所產生的限售股解禁和2007年新股上市鎖定的逐步解除,使市場中的上市流通股本總量有所增加。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統計,到2008年年末股改產生的限售股份共4682億股,其中1364億股已經解禁,佔比達29.1%。未來限售股份還會逐步解禁,從而增加上市流通股數量。股本結構的變化不僅擴大股市流通盤規模,而且將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進一步影響。
第四,市場平均市盈率下探至歷史低點。
股指迅速回調擠除了2007年市場大漲的虛高成分,股票平均市盈率在2008年10月末降至12.86倍,是1996年以來的最低點。此後,隨著市場回暖,市盈率有所回升,到2009年2月16日,市場平均市盈率達到了17.74倍。市盈率不是股票估值的惟一可靠依據,但從這一指標可以發現,股市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預期比較消極。但是,如果認真審視和對比分析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很難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將全面陷入極度惡化的結論。暴跌之後,股價有可能被低估了。市場平均市盈率從66倍跌到13倍,只用了1年的時間,這種非同尋常的變化原因何在?難道在這1年中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至於投資者必須大幅調低全部上市公司盈利預期嗎?通過分析最近3年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我們發現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並沒有發生普遍惡化的現象。2006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9%。2007年由於大盤股集中上市的原因,這一指標迅速達到7.8萬億元,同比增長52.9%。2008年各季度上市公司主營收入保持基本穩定,表明市場總量指標受新股發行影響較小,各季度主營收入介於2.6-2.9萬億元之間。營業利潤逐季有所下降,從一季度的3028億元降至三季度的2440億元,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確實出現了下降趨勢,但上市公司利潤的下降幅度有限,而且總體來看各項財務指標相較2007年仍有一定增長。2008年前三季度的主營收入、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已經超過或者接近於2007年全年水平,可以肯定2008年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將超過2007年,只不過增長幅度有所收窄。因此,可以說,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並不支持市盈率大幅調降,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可能處於被嚴重低估狀態。
第五,投資者信心保持穩定。
2008年的股市大幅下滑,盡管對投資者信心產生了較大沖擊,同時也有一部分投資者作出了離場的選擇,但與前一輪熊市不同的是,此次市場回落並沒有完全抑制新投資者的進場熱情。2008年新開A股、B股和基金賬戶數合計達到1664萬戶,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相當於2006年的3倍。從歷史上看,新開賬戶數量與股指的變化存在跟隨關系。在股指回落年份,新開賬戶數量會減少,在股指上漲的年份,新賬戶會增加,這一跟隨效應在2007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該年度上證指數上漲96.7%,新開賬戶數也從2006年的538萬戶,暴漲至6057萬戶。可見,新賬戶數量與股指之間的這種跟隨關系在2008年依然存在。隨著股指的逐步回落,新開賬戶數量也穩步減少,但仍然維持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絕對水平。11月份股市啟穩之後,12月新開賬戶數量又迅速從11月份的77.7萬戶增加到108.7萬戶。
當然,投資者新開賬戶數量並不一定意味著進入股市的資金總量凈增長。在股市回落階段,新投資者進場的同時,可能會有大量老投資者離場。雖然缺少直接數據說明2008年股市資金流入和流出的真實情況,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月度投資者持倉報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走勢。從圖7中可見,根據該公司統計,A股持倉賬戶從2007年6月的3432萬戶,穩步增長至2008年7月的4789萬戶,此後持倉賬戶數量有所回落,但一直維持在4700萬戶以上,持倉賬戶佔全部賬戶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持倉賬戶數量的增加雖然不能說明進場資金量絕對增加,但至少可以說明進入股市的投資者數量是增長的,而且持倉投資者仍然具有相當的資金實力,2008年11月和12月的股市回暖之際,持倉投資者總量沒有明顯增加,表明本輪反彈行情主要是現有投資者繼續增加投資而形成的,行情初期基本可以界定為「自我解圍」式反彈行情。投資者的損失承受力和再生能力是考察一個市場成熟度的重要指標,而下半年中國A股市場投資者人數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出現市場回暖的事實說明,A股市場現有投資者群體的投資能力已經可以支撐市場在回落期穩定運行,投資者群體正日益走向成熟。
2009年股票市場走勢展望
2009年是中國經濟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一年。發達經濟體短期內不太可能從危機中恢復,面對不利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有力舉措,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條件。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比以往更大的影響,同時,尚存的制度性缺陷和新的改革措施也將繼續從不同著力點影響市場運行。
宏觀經濟因素。國際經濟方面,金融危機對於發達經濟體的實體經濟已經產生深遠影響,2008年美國GDP累計值同比下降0.2%;3季度歐盟GDP同比增長0.6%,日本GDP同比下降2.1%。12月,美國工業產值同比下降7.8%,歐盟下降12.7%,代表發達經濟體經濟景氣度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延續了年初以來的持續下跌走勢,降至92.9,較上月回落1.1,較上年同期回落8.2。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截至2009年2月1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近月期貨價格已降至每桶34.44美元,銅、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也在低位徘徊。世界銀行預計2009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將為-0.1%,2010年可恢復至2%;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則分別為4.5%和6.1%,其中,中國為7.5%和8.5%。
中國經濟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到四季度經濟增長率低至6.8%,全年經濟同比增長9.0%。工業全年增長12.9%,其中11月和12月份僅增長了5.4%和5.7%。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萬億元,同比僅增長4.9%。2009年1月,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3.3%,顯示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出現萎縮跡象。宏觀經濟增速回落態勢將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預計2008年四季度將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出現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從而拖累全年盈利水平。2008年年末開始,國家刺激經濟的4萬億投資計劃陸續啟動,鋼鐵、汽車、紡織、裝備製造業等支柱行業的國家振興計劃出台,為2009年保持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助於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但總體上應適當調低2009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預期。
關於資金面因素。由於對中國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和宏觀緊縮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上,對銀行體系的沖擊比較小,因此,2008年中國的銀行體系仍然表現出較強的信貸投放能力。2008年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余額從年初的27.8萬億元增長至年末的32萬億元。與此同時,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也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年末企業存款余額16.4萬億元,增長13.1%,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2億元,增長26.1%。在發達國家銀行體系大規模去杠桿化和收縮信貸的形勢下,中國銀行體系能夠保證信貸規模具有一定幅度增長,緩解企業在不利條件下的財務困難,體現了中國銀行體系長期穩健經營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實際效果,同時,企業和居民存款的增長,為二者順利度過經濟調整期儲備了資金。當然,一般來說過於寬松的資金面有可能催生資產價格泡沫,但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已經預先進入調整期的情況下,今年國內資產價格再次飆升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政策因素。克服金融危機影響,全力擴內需、保增長是2009年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目標,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就資本市場而言,保證市場穩定運行應是2009年管理層的主要目標,各種改革措施和新金融產品的推出都必須與此目標保持一致。在這一大背景下,管理層對於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制度的推出將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從而使得2009年資本市場在制度層面出現重大調整的可能性降低。
2009年A股市場的可能走勢。2008年的中國股市跌幅遠遠超過了歐美等嚴重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同時,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此,可以判斷,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狀態。在2008年9月以後,隨著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不斷下調,在A股市場中存在的幾百隻市盈率5倍左右的股票,其年收益率大致是1年期存款的8-10倍。這意味著,A股市場已具有重要的投資價值。曾幾何時,在2006年(尤其是2007年)股市大幅上揚以後,一些人後悔不已地感嘆,2005年入市的好時機已今生不再,但面對2008年後期的行情,可以發現,在最好的投資時機來臨之時,許多投資者還在觀望,等待著所謂底部的出現。實際上,所謂的股市下跌底部,常常只能在股市上行之後、回過頭來看才能發現;即便在股市運行中底部形成,在此底部能夠成交的股票也極為有限,並非人人可以買到,因此,希冀於底部購股,即便是機構投資者也往往不能如願,更不要說,個人投資者了。既然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在宏觀政策放鬆和股市政策從松的背景下,2009年它就有著超跌「補漲」的內在要求。如果在2009年下半年,實體經濟走勢能夠比較回升,那麼,這種「補漲」還可能繼續展開新一輪的上行行情。因此,2009年A股市場總體走勢是上行的。
Ⅳ 急求!!!!7000字的關於金融的論文
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和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對策
一、金融抑制及其危害
1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和肖提出的。作為金融發展和金融深化的對立面,其理論核心是每個發展中國家的國內資本市場以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如何影響該市場運作的。把實際貨幣余額和物質資本的關系視作是互補的,即實際貨幣余額的增加將導致投資和總產出的增加。低的或負的實際存、貸款利率使實際貨幣余額很低。為了使政策對貨幣體系的實際規模有實質性的影響,私人部門對實際存、貸款利率的反應必須是敏感的。
在金融抑制下,因為存款的實際收益很低,所以儲蓄很低。由於銀行不能根據風險程度決定利率。低的實際貸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風險項目,對生產性項目或高風險項目來說,要麼得不到貸款,要麼藉助於信貸配給,而銀行只能選擇安全項目,從而使風險降低。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很難得到銀行信貸,只好求助於非正式或場外市場,這樣非正式的信貸市場就會產生。
2 金融抑制對我國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
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資金來源。如果金融市場受到不適當的人為干預,各種類型的資金價格被扭曲,企業無法根據自身發展要求調整其資本結構達到最佳狀態。企業融資能力受到損害,從而會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的金融抑制是從資金供給、資金價格、資金流動等方面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
首先,政府對利率的管制未影響居民儲蓄,是以抑制資本市場為代價的。如果高通貨膨脹導致了負利率,就會迫使居民在負利率下增加儲蓄。在金融抑制下居民儲蓄對利率變動缺乏彈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際存款利率水平有8年為負值,實際貸款水平也有7年為負值。但同期居民儲蓄一直以30%左右的幅度增長。這是由於政府在抑制信貸市場的同時,還抑制了資本市場,由於投資渠道少,居民不得不選擇儲蓄。這導致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極大地增加了銀行和企業的破產風險。
其次,政府限制利率,對不同類型的資金需求者實行價格歧視,導致了市場分割,由此產生出一塊租金市場,租金的存在構成資金的漏損。另外,信貸市場抑制還導致了銀行業兼顧利潤最大化和政治利益最大化雙重目標。如向國有企業優惠貸款,由於現在國有企業效益普遍低,導致銀行壞帳損失巨大,這部分壞帳損失也構成信貸市場的資金漏損。這樣大量的資金流向直接非生產性活動,造成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最後,信貸市場上的價格管制和市場分割與政府限定證券價格,扭曲了資本市場的發育。從狹義上理解,資本市場特指股票市場,是企業從事直接融資的重要場所。如果政府過多考慮政治利益,那麼直接或間接管理就將轉化為金融抑制,從而扭曲市場機制,最終傷害企業融資能力。我國資本市場的抑制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一方面,股權結構影響到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我國一直把國有企業作為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並把國有股的份額看作是控制企業的唯一手段,導致了上市公司的畸型股權結構。國有股不流通,不能改進企業績效,直接損害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另一方面,股票定價直接關繫到企業的融資成本及證券市場上的資金流向。我國的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是在證監會的行政干預下進行的。由於證監會直接管制一級市場上的市盈率水平,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嚴重的低定價發行行為,這種低定價水平增加了企業直接融資成本。同時發行額度實行計劃管理,兩級審批制也增加了企業的直接融資成本。額度分配要考慮到各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顧及地區平衡等非經濟因素。結果,企業為爭額度,常常會花費大量資金進行包裝、公關,從而增加了發行費用。
可見,金融抑制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呆滯的經濟又限制了資金的積累和對金融業發展的需求,制約著金融體制的改革與發展。因此,我們的對策很明了,進行以自由化為特徵的金融體制改革,以適應當前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
二、金融自由化及其危害
1 金融自由化
所謂金融自由化,是指80年代初西方國家普遍放鬆金融管制後出現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充分經營、公平競爭的趨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1)價格自由化。即取消利率、匯率的限制,同時放寬本國資本和金融機構進入外國市場的限制。讓金融商品的價格發揮市場調節作用。(2)業務自由化。即允許各類金融機構交叉業務,公平競爭。(3)市場自由化。即放鬆各類金融機構進入金融市場的限制,完善金融市場的融資工具和技術。(4)資本流動自由化。即放寬外國資本、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本國市場的限制。
在金融自由化的條件下,金融信息更具有公開性,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形成更為有效的價格體系。更為重要的是減少了產品間、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障礙,從而使資源配置更接近最優化。因此,金融自由化改革對增進發展中國家現有金融市場效率,深化金融體制以滿足現實經濟高效運行的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盲目進行金融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危害
金融自由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稍有不慎就會沖擊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最終導致發展中國家出現經濟衰退。1997年始於泰國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就是由金融自由化引發的。這次風暴給正在推行或將要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提供了許多經驗教訓。
自1989年以來,泰國進行了一系列以金融自由化為特徵的金融體制改革。(1)取消利率管理制,實行利率的自由市場定價。(2)放寬對商業銀行的限制,准許商業銀行擴充其業務范圍,使商業銀行逐步由分業制向全能制轉換。(3)積極推動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企業籌資開辟新的渠道。(4)放寬外匯管制,解除對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允許外國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在國內有限度地開展業務。
在推行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泰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獲得迅速發展,其中財務證券公司就90多家,所佔資產為泰國金融資產總額的1/4.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能吸收存款,或向國外借款,或向居民發行短期票據。當匯率風險和流動風險積累過高就會爆發金融危機。在拓寬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時,中央銀行沒有加強有效的金融監管,致使大量的資金盲目地介入房地產和證券市場,資產質量迅速惡化,金融機構呆帳劇增,形成高額不良資產,進而引發擠兌風潮,導致一批銀行破產。在放寬對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過程中,中央銀行沒有加強對外資的合理引導,致使近幾年外資的流入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達到了失控的地步。泰國1992年外債為200億美元,到危機爆發前增加到9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而且外資中的1/4屬於短期國際游資。這些短期游資都是以套匯為目的的,對一些國家的貨幣實行「投機性攻擊」,一旦得手,便能謀取暴利,給流入國和流出國的外匯和資本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結果,1997年7月泰國不得不取消了泰銖與美元聯系,容許泰銖自由浮動。這使泰銖一落千丈,與美元的匯率損失約為50%的價值。泰國貨幣崩潰後,隨之而來的是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貨幣的嚴重貶值及股市狂瀉,爆發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損失。具體表現在: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債務負擔加重,企業不堪負重;貨幣危機導致金融業陷入困境;資本大量外流;失業增加;政局不穩。
東南亞經濟危機給予我們的教訓:一是發展中國家在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時,不可放鬆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二是在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制度前提缺少的情況下,企圖以市場的力量推動金融發展,進而帶動經濟增長是不現實的。實行金融自由化必須有適當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基礎,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三、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對策
我國金融改革經歷了20年,這20年來我國金融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行業面貌從根本上得到改觀。在黨的十五大以後,同經濟體制改革同步,金融體制開始向更加深入方面展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全球金融市場正在形成,資本全球流動加快。因此,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要求的金融體系過程,同時也就是與國際金融體系接軌並溶入這個體系的過程。所以說,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就是金融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統一。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金融很脆弱,競爭力不強。如果完全開放金融市場,必然會使國內經濟面臨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和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甚至發生金融危機。金融自由化不當發生金融危機,退回的損失不會比金融抑制對經濟阻礙造成的損失小。所以,我國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金融自由化的過程應與市場發展的進程相適應,各類金融機構的改革應同步進行。自由化過程如果超過市場的承受力,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對必須進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如果採取拖延政策,不但不能避免或推遲金融風險,反而會導致新的市場扭曲。同時,如果金融市場改革不同步,對有的金融機構放鬆管制,而對有的金融機構仍進行嚴格管制,就會扭曲各類金融機構的競爭地位。金融當局只有通過高效地執行適當金融自由化策略,才能保證金融市場的發展。
第二,金融自由化的過程與我國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相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應規范化與自由化並舉。如果金融自由化步伐超出了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就會導致金融危機。只有加快改革金融體制,包括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促進專業化銀行的商業化改造才能更好地推進金融自由化。真正做到金融市場發展與規范並舉,當改革取消了對金融市場的行政干預時,市場約束力和功力機制要取而代之。
第三,國內金融自由化必須在金融約束之後,外部自由化必須在外貿自由化和國內金融自由化之後,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是漸進的過程,從金融抑制到金融自由化必須經歷金融約束的過程,金融約束指的是一組金融政策,如對存款利率加以控制,對進入加以限制和對來自資本市場的競爭加以限制等。它突出了政府在金融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金融約束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可適當減輕,直到過渡到金融自由化。隨著金融市場的建立與完善,我國可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在開放的同時應採取一些政策措施和間接的資本控制,消除資本注入的消極影響,提高短期資本進入成本,減少短期資本湧入,避免資本大進大出對國內經濟的沖擊,這樣才符合漸進式的改革思路。因此,部分地控制資本自由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我國金融自由化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淡儒勇 金融抑制和金融約束[J] 金融研究,1998,(12)
[2] 米勒 論今日東南亞金融危機[J] 金融研究,1998,(2)
[3] 王偉東 中國經濟市場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控制[J] 經濟改革與發展,1998,(5)
[4] 黃達 中國的金融改革及其前景[J] 宏觀經濟研究,1998,(12)
[5] 趙海寬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經驗及其方向[J] 宏觀經濟研究,1999,(2)
Ⅳ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Ⅵ 金融市場論文範文
一個發達而有效的金融市場不僅可以籌集國家建設所需要的資金,並能保證資金在各經濟部門之間的有效分配。因而金融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一直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重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金融市場論文,供大家參考。
金融市場論文範文一:剖析我國企業目前融資現狀論文
摘要: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佔gdp的60%以上,而佔用的經濟資源只有20%。如何改變資源配置的不平等,擴大中小企業的融資,完善金融融資渠道和體系建設是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一)在內源融資方面,中小企業自有資金不足,自我積累有限
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小企業在人創業階段基本上是靠內源融資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這是由於在創業階段,企業的經營規模尚小,產品沿不成熟,且市場風險較大,因此外源融資作為籌資不僅難度大且融資成本高,於是中小企業不得不把內源融資主要通過企業自籌和向關系人借貸兩種形式,自籌通常表現為在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向職工集資;向關系人借貸。兩種方式的利率一般高於同期貸款利率。根據廣東民營企業融資調查問卷以及溫州的實證研究,截2004年末,企業通過內源融資方式在絕大部份中小企業中處於首位。然而,從總體上看,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自有資金不足的現象。以私營企業為例,目前平均每戶注冊資本才80多萬元。在內源融資方面,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陷於非常困難的境地,如不能轉向外源融資,別說是進行企業擴張,連維持生產經營都成問題。
[wwW.niuBb.NET](二)在外資融資的直接融資方面,證券市場准入門檻高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很不完善,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難以通過直接融資渠道來獲得資金,從股權融資來看,作為企業發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場,滬深交易所設置了很高的門檻,絕非一般中小企業能問津。按照《公司法》《證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5000萬元,並要求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且連續贏利。因此,平均每戶注冊資本80多萬元的廣大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資格爭取到上市或發行企業債券的指標。從債券融資看,目前我國企業的債券市場的發展遠落後與股票市場的發展,大企業都難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資金,規模小,信譽等級相對差的中小城市企業就更不用說了。靠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來解決我國眾多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國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不現實。
(三)在外源融資的間接融資方面,中小企業獲得的資金有限。
在我國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渠道中,商業銀行貸款占絕大部分比重。而商業銀行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方面一直存在著種種限制。據統計,目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僅占銀行信貸總額的8%左右,這與中小企業創造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工業增加值的2/3,出口創匯的38%和國家財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極不對稱的。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並非中國所獨有,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然而,由於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時期。使得我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具有不同於別國的一些特點。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進行分析:
(一)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現代企
業制度,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不規范中小企業大多是以家庭經營、合夥經營等方式發展起來的。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單一,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經營行為短期化,負債多,積累少,投資規模與市場競爭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場的淘汰;財務管理和經營化管理不規范。據調查,有80%的中小企業會計報表不真實或沒有會計報表。有的企業甚至有四本帳(銀行、工商、稅務、自己)財務信息失真。此外,由於一些中小企業存在逃避銀行債務,多頭抵押等情況,因而其資信等級不高。由於銀行對其缺乏足夠的信心,為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銀行不願冒險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二)中小企業版(創業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作用有限
2004年5月中小企業版在深圳交易所正式啟動。建立中小企業版,可以避免中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直接融資方式,有利於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但是這種發展向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方案,實際上只能解決部分的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問題。我國今後一段時期內資源稟賦結構的特點都將是資本相對稀缺、勞動力相對豐富,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很難象搞科技型企業那樣成為高收益、高成長的企業。因此,通過資本市場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方案,對這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是沒有太大幫助的。
(三)國有銀行惜貸嚴重
國有銀行惜貸的原因,可以從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由於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確定性,借款人擁有信息優勢,貸款人很難收集到有關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鑒定這些信息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中小企業大多處於初創期,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單個企業需要資金量少、財務管理透明度差,這就造成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數中小企業處
於競爭性領域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淘汰率高,融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相對較低。因此,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將可能成為超過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貸,而中小企業也不願按銀行的要求提供相關的財務信息。如此一來,銀行的貸款成本和監督成本上升。銀行由於缺乏有關中小企業客戶風險的足夠信息,不能做出適宜的風險評價。此外,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經營透明度和抵押條件
上的差別,以及銀行追求規模效應等原因,大型金融企業通常更願意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不願意為資金需求小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四)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
截至2007年底,全國已組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各類擔保機構600多個,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200多億元。我國的擔保體系是以政策性融資擔保為主體、以政府出資為主,民間資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擔保機構無需自負盈虧,追求的是社會效益,不符合擔保的高風險性,有可能使擔保規模過大,使擔保變為福利。當銀行考慮到一旦出現代償額過大或集中代償的情況,擔保機構無力代償時,反爾不願意向中小企業貸款。此外,我國目前的中小企業信貸抵押折扣率過高。一般來說,中小企業規模小,可抵押的物品少,但現行的金融對抵押品的折扣率過高,使的許多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加強中小企業公司的治理建設我國很多的中小企業還具有明顯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親,家庭成員占據重要的管理崗位,決策上獨斷專行。這種管理模式不利於中小企業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不利於提高中小企業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導致銀行和投資者不願意向其貸款和投資。
鑒於此,中小企業應走產權主體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改造,解決家庭制對其發展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的結構調整,引入優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這樣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強融資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大力發展互助性擔保制度
充分認識和重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作用,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起多層次,多結構,多種所有制並行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首先,要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信用擔保體系。由各級政府財政出資,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擔保機構,實行市場化公開運作,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其次,成立商業性擔保公司。以法人、自然人為主出資,按公司法要求組建,實行商業化運作,以盈利為主要目地。第三,建立互助性擔保機構。由中小企業自願組成,聯合出資,發揮聯保互保作用,不以盈利為目的。互助擔保的優勢來自民間擔保的產權結構、社區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機制。當面另風險時,政策性擔保的通常做法是將風險轉移給政府。而互助性擔保機構承擔的風險最終由會員分擔,容易被潛在的被擔保者接受,擔保審批人於擔保申請人相互了解,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的危機;互助性擔保將銀行或政府擔保組織的外部監督轉化為互助性擔保組織內部的相互監督,提高了監督的有效性;處於劣勢的中小企業通過互助性擔保聯系起來,在於銀行談判時能爭取到較有利的條件;互助性擔保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可以為政府與中小企業溝通創造新的渠道,容易獲得政府的支持。為適應今後的發展需要,宜構建以互助性擔保機構為主,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擔保機構為基礎,以地區和市級,省,國家三級再擔保機構為支撐的結構體系。
(三)轉變國有商業銀行經營觀念和經營方式,改進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對於進入成熟期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最為關注和期盼的莫過於能夠及時獲得銀行貸款。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無論其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如何,銀行信貸融資始終是中小企業的主要來源。
1.調整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強化和健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機構。商業銀行要打破以企業規模和所有制結構作為貸款的標準的認識誤區,除總行外,一級分行和作為基本核算的二級分行也應盡快分離和設置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機構。
2.修改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准,建立一套針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應把企業的行業發展,成長預期,管理團隊和科技優勢作為評估的主要因素,並以量化指標體現出來,再結合財務狀況,綜合評估此類企業。
3.從政策上提高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可考慮擴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區間,對於向中小企業貸款比例較高的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實行諸如沖消壞帳和補貼資金等措施,以增強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4.運用金融創新工具,改善信貸融資能力。很多成長型中小企業具有高風險性,對其信貸融資,顯然具有風險。雖說這類企業也會帶來高收益,然而這種高收益並不會增加銀行信貸的利息收入。如果將收益的一部分變為權益融資,不僅可以給銀行獲得中小企業成長帶來的收益,也降低了信貸的整體風險。
(四)大力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
地方性中小機構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地方性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中小企業債券市場和地方性風險投資公司。現在,我國雖說有五萬多家農村信用社和五千多家城市信用社,但其合作性質已經淡化,成為“准國有商業銀行”,應在對其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成立商業性中小企業銀行,專門為地方中小企業提供商業性貸款。中小金融機構擁有成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信息優勢;中小金融機構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機構,通過長期的合作關系,中小金融機構對地方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程度逐漸增加,有助於解決存在於中小金融機構於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公務員之家
(五)發展融資租賃業務
這是因為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融資租賃具有其他融資方式所沒有的優點:
1.限制條件少,能迅速形成現實的生產力;能使中小企業保持技術及設備的先進性,提高產品競爭力;與發行股票、債券或通過銀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體制、企業規模、信用等級、負責比例、擔保條件等限制較少。
2.融資風險少,中小企業有權選擇自己最需要的設備,掌握設備及時更新的主動權。由於租賃期內設備的所有權屬於出租人,租賃期滿時,承租人有權選擇歸還或購買,設備過時的風險就由出租人承擔了。中小企業出現經營不善無力交付租金時,出租人只好收回設備。與債務融資下的破產清算相比,融資租賃的財務風險更小。
3.保持中小企業財務的合理性與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動資金的一次性過多佔用,增強了中小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另一方面,與股權融資相比,租賃融資可以避免對股權的稀釋。
4.能夠產生節稅效應。按照我國稅法的規定,租賃設備的折舊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的利息和手續費均可從稅前扣除,從而使承租人得到了減稅的好處。
金融市場論文範文二:金融學畢業論文
內容提要: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應對危機,總結事件過程,反思
《金融學畢業論文範文》正文開始>> 內容提要: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應對危機,總結事件過程,反思經驗教訓,西部金融產業發展應注意信貸過度集中的問題,推進並發揮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鼓勵適度消費,建立嚴格的金融風險評估機制,加強財政金融的監管和立法,促進和保障金融產業穩健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西部地區;教訓汲取;發展思考?
?
??
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風暴,給全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尤其是金融業界更是談虎色變。那麼,這場金融危機究竟是如何引發,西部大開發,發展西部金融業從中應當吸取哪些教訓?對此,本文作如下分析和思考。?
一、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及相關問題剖析?
2007年4月,新世紀房貸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次級抵押信貸市場風險危機開始,此後伴隨著美聯儲、歐洲、日本等先後幾次向金融體系注資救市,以及美聯儲利率的不斷下調,這場以雷曼兄弟倒閉為代表的華爾街風暴,逐步已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的發展過程可劃為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即金融機構向大量信用不良以及低收入群體貸款購房,貸款者不能按時還本付息所引起的問題;二是流動性的危機,即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不能夠及時產生足夠的流動性來應付債權人變現所引發的問題;三是信用危機,即人們對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全面懷疑所造成。探究這場金融危機的發生,如果從體制機制及相關財政金融宏觀管理決策上分析,與美國債務經濟模式和金融機制及金融宏觀管理決策本身存在的問題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美國不勞而獲的經濟方式——債務經濟模式,是一個地道的空殼經濟,培育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大氣泡?
眾所周知,債務經濟模式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使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大增,以及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放棄美元貨幣供應量的管制,改用利率作為調控宏觀經濟的貨幣手段的背景之下。即美國不再需要一般性的實業企業,除食品以外的一般消費品和一般性工業設備外,其他商品都從國際市場購買,並藉此向世界輸出美元。其他國家為了國際貿易結算順利進行,不得不持有相當數量的美元儲備,並購買美國債券或其他所謂安全的美元資產以保證美元儲備保值增值。在這種金融框架下,只要美元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不倒,外國政府就永遠需要美元儲備,美國欠下的債務就永遠不必歸還,並且通脹或美元貶值會自然蠶食掉利息率。據統計,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美國GDP製造業所佔比例不到10%,製造業投資的增長率更少,而服務業在美國GDP中的所佔比例高達80%。按美國著名學者安德森·維金的推算,美國每獲得1美元的GDP,必須藉助5美元以上的新債務。同時隨著國際貿易量增加,美元債務隨之也會增大。正是這種債務經濟模式,既膨脹了美國經濟,也為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即一旦消費信貸迅速膨脹引發次債危機,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都會產生急劇下降或增加,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二)金融投資激勵機制失衡,導致金融過度膨脹?
美國金融投資極度膨脹與金融投資激勵機制失衡有極大關系。在債務經濟模式下,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家與職業經理人只有把股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無限擴大,從中才可獲得更多的收益。到2008年中期,美國各類衍生工具的名義金額高達200萬億美元。金融機構杠桿
率高達50~60倍,遠遠超過幾倍、十幾倍的正常水平,加劇了自身財務脆弱性?①。而金融家和職業經理人卻為其自身利益鋌而走險,在證券化分析、系統風險估算甚至毀約概率計算上預測上不斷出現失誤。這種情形加之華爾街金融家們的不良行徑,如各種違規套利,失實的傳銷手段,導致資產證券化的急劇膨脹。而資產證券化一旦過度,必然加長金融交易鏈條,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隨之降低,金融風險也會隨之被空前放大。?
(三)消費信貸金融監管的缺失?
從Y=C+I+NX可知:美國巨額貿易赤字使凈出口NX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為負值。而美國製造業投資增長率不斷減小,2006年僅為2.7%,投資額僅相當於GDP的2.1%,並且金融投資僅能平衡貿易逆差,所以,美國也只有靠增加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僅2007年消費對美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2%。然而現實是從1971年到2007年,美國民眾的絕對收入水平下降,中產階級人數大幅萎縮,並且失業率不斷攀升。為解決這種矛盾,美國政府採取不斷鼓勵消費信貸的措施。即讓原本沒有資格借錢的人借錢消費,讓原本沒有能力買房的人購買住房。而金融監管的缺失,導致金融專家被利益所驅使,經濟學家被公司所利用,最後政府監管成為擺設,風險預警能力喪失,這是形成系統性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評級機制失信?
美國眾多的金融機構貸款出了問題,與金融評級機構嚴重失信分不開。由於金融機構的失信,使很多問題債券、問題銀行長期被評估為“優等”,其中包括美國著名的三大信用評級機構 (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失信的評級機制蒙蔽了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也不得不使他們去吞下金融危機這個苦果。?
二、金融危機背景下西部金融產業發展應當汲取的經驗和教訓?
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對各國的影響尤其是金融業的影響也正在向縱深發展。危機爆發之初,國際投資大亨索羅斯曾預言:“各國能否有效對付本輪金融危機,關鍵在於各自的政策效力。”面對危機,中國政府出重拳,採取加大投資,刺激消費,給經濟“輸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2008、2009兩年新增投資4萬億人民幣,2009年新增信貸近10萬億人民幣。減稅降費、貼現降息、家電下鄉、汽車補貼,各地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有效地應對這場危機。正如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面對危機“我們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很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趨勢”?②。目前這場危機似乎已近尾聲,但是這場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尤其是中央第二個西部大開發規劃即將出台,西部大開發將進一步加速,西部金融產業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在此背景下西部金融產業發展應當汲取哪些教訓,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一)在宏觀經濟決策上,必須根據國情區情制定產業政策,合理安排金融產業的發展比重,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平衡發展?
Ⅶ 求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一篇 急急
摘 要:我國的股票市場經歷了十幾年的浮浮沉沉,已經日益發展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作為為我國政府宏觀調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貨幣政策,目前由於存在傳統渠道弱化和傳導機制不暢等問題,對經濟的調控效果受到明顯制約。隨著股票市場的蓬勃發展及其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貨幣政策的實施必然影響到股票市場的走勢和發展。本文在對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作相關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礎上,從貨幣供應量、利率、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三個方面對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並就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 傳導機制
Abstract: 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of China, it has grow up day by day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called the economic "barometer". The monetary po1icy, 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ans for macroeconomic readjus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found apparently restricted in its role in recent years, e to traditional channels fading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pediment.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which is linked more closely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evitably influences its trend. This text does the brief summar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policy at first,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market and monetary policy from currency supply, interest rate and interbank offered rat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ransmitting the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stock marke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引 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金融結構演變的一個突出趨勢是以股票市場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得以持續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股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股票市場對國際經濟、國內經濟的影響也迅速加大。作為現代市場金融經濟的主要宏觀調控手段,貨幣政策對於熨平經濟波動、促進一國經濟金融的良性持續平穩發展已舉足重輕。當然,貨幣政策與經濟金融的具體演進態勢是相互作用、互為影響的,貨幣政策的運用會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反過來經濟金融格局的演變也必定會作用於貨幣政策,引起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乃至政策效果的變動,所以無論如何貨幣政策的制定都必須以現實的經濟金融結構為前提和條件,否則貨幣政策可能將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出現錯誤決策,從而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動盪。中國加入WTO之後,如何維持本國金融系統的穩定,以及如何提高國內金融系統配置貨幣資源的經濟效率等問題的理論闡述和政策含義已經是國內經濟理論界和政府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
一、基本理論解析
(一)貨幣政策相關理論解析
貨幣政策是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而採用各種方式調節貨幣供應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以此影響宏觀經濟變數的方針和政策總稱。貨幣政策實際上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對宏觀經濟進行控制的別稱,它是一個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構成部分,服從於總的經濟政策的要求。
第一,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是貨幣政策所包含的首要內容,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最終目標和中介目標。最終目標是指貨幣政策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與要求,它的確立與經濟社會所發生的經濟問題密切相關中介目標應具有可測性、可行性、相關性等條件,它是指為了達到最終目標,貨幣當局必須先掌握的一些指標,這些指標在一定時期內應達到一定數值。
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之一,通常有四大最終目標: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它們的提出和確立是經濟形勢變化和經濟政策轉變的結果。對於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各經濟學派理論分歧頗大,遠未取得一致意見,但實際操作機制中,西方貨幣當局主要以利率和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第二,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工具是指貨幣當局用以控制貨幣供給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經由中介目標去逼近最終目標所藉助的方法和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分為兩大類: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前者指以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後者指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某種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隻影響某些特殊經濟領域中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 西方國家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率政策。通常採用的政策工具是公開市場業務,即貨幣當局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的活動。公開市場業務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幾乎可以實現貨幣當局的任何中介目標,因此為許多經濟學家所推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可貸資金的多少,對經濟作用的威力巨大但彈性效果低下,故不常採用。貼現率政策使貨幣當局只能被動等待,不能主動出擊,同時還會產生難以測度的告示效應,干擾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道義上的勸告、法定保證金比率、消費信用管制、房地產信用管制和利率最高限額等,它們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微弱且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弊端,因此許多也已逐步取消。
第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如何引起社會經濟生活的某些變化,最終實現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分成凱思斯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和貨幣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
凱恩斯學派認為,從局部均衡觀察,貨幣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變貨幣市場的均衡,然後改變利率,通過利率變動,改變實際生產領域的均衡,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首先是引起商業銀行的准備金數量發生增減變動,然後引起貨幣供應量發生增減變動,這必然會引起市場利率的變動,進而引起投資發生增減變動,通過乘數效應,最終將影響到社會總支出和總收入的變化。
貨幣學派強調貨幣供應量變動將直接影響名義國民收入的變動,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運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如在公開市場上購入證券,則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加,使商業銀行貸款能力增強,於是利率降低,擴大投資和放款。利率降低,使金融資產價格上升,這就相對地降低了耐用消費品和房屋等真實資產的價格,從而增加了人們對這類真實資產的需求,使其價格上漲,並且會波及到其他的一些真實資產,這樣循環下去,又增加了新的貨幣需求,使其社會的名義收入提高。
(二)股票市場相關理論解析
股票市場是指股票發行和買賣的場所,股票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中居於重要地位。股票市場分為股票發行市場(一級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二級市場),前者指發行人經證券承銷商包銷或代銷,將未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以供交易的市場;後者指已發行的股票在投資者之間相互轉移的市場。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的發展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第一,股票價格。股票市場的行為通過股票價格得以定量反映。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上最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代表了股票市場的一切走勢和行為特徵。股票價格包括股票發行價格和股票交易價格。股票發行價格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將股票公開出售給特定或非特定投資者所採用的價格,通常由發行人依據股市行情及其他有關因素決定。它受發行人的收益狀況、社會聲譽、地理位置、股市供求狀況、二級市場股價狀況、政府政策等因素影響,常見的發行價格有面值發行和溢價發行兩種。股票交易價格是指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流通轉讓時的價格,它能夠對貨幣政策做出直接的反應和變化。股票交易價格是股票的持有者(讓渡者)和購買者(受讓者)在股票交易市場中買賣股票時形成的股票成交價格,目的是完成股票交易過程,實現股票所有權的轉移。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股票的價格也是由其內在的價值和外在的供求關系所決定。
第二,股票市場的作用。股票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產權交易、風險分散和公司治理的市場機制,對經濟增長和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日益突出。股票市場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為企業籌集資金,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更新,增加其市場化程度,促進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深化金融改革,改善宏觀調控手段;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等。
二、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當中央銀行變動貨幣政策時,就通過貨幣政策有關手段促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水平波動,使流入股票市場的社會信貸資金、社會游資和儲蓄分流資金相應增多或減少,從而引起股票市場規模和股票價格指數相應變化。 股票價格決定於股票的內在價值和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主要是指貨幣政策對股價指數影響。從股票價值角度看,當松動性貨幣政策啟動,社會貨幣供應量增加時,企業和居民所持有的貨幣資產總額相應增加。增加的貨幣數量打破了原先貨幣數量供求的均衡狀態,導致貨幣資產短期內收益下降。由此,社會貨幣資產和實物資產價格比例引起變化,企業和居民負債和資產結構也要發生相應變化。就是說,隨著人們手中貨幣數量的增加和貨幣收益率的下降,人們必然把更多的資金投向實物資產,從而引起實物資產價格的隨之上漲。股票價格是實物資產價格的縮影。確切的講,股票價格體現代表著實物資本的價值,當實物資本價格因貨幣數量增加而上漲時,其價值的虛擬代表股票價格因其敏感度強,早就發生了變動;另一方面,從資金面角度看,任何貨幣政策的實施,在使社會貨幣總量變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股市中資金量。股市中增量資金的增加會改變股市供求關系,引起股價指數上漲。松動型貨幣政策一旦實施,既使是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傾向沒有發生變化,人們的資產結構也保持不變,股市中的資金絕對量也會相應增加。這是因為,社會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將按照原先股市資金與外圍資金相同比例流進股市和其他領域。同樣,緊縮型貨幣政策又以相同比例和方式減少著股市資金量。當然,不同的貨幣政策手段,或貨幣政策實施長短,對股市資金量影響特徵會有區別。因此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同時改變股票內在價值和股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從而對股票價格也有明顯的改變作用。
(一)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第一,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市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地減少,股票行情趨於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的收縮,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減少,使股票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股票行情上揚。
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種表現,一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二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三是貨幣供應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當中央銀行大量購進有價證券時,市場上貨幣供給量會增加,從而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企業投資規模擴大和居民消費增加,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我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是直接以國債為操作對象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國債市場的供求變動和國債行市的波動,進而影響股票市場的行情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包括債券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是指央行在向商業銀行賣出債券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再買回上述債券的業務,其實質是央行用債券做抵押借入資金,目的是為了回籠貨幣;逆回購則與正回購相反,目的是為了投放貨幣。由於正回購和逆回購的操作會影響市場的貨幣供給量,往往對股市會產生一定影響。 如 2002年的6.24井噴行情後,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立刻由投放資金的逆回購轉成回籠資金的正回購,長達半年,總計回籠資金2430億元,其間行情一路下挫。可見公開市場業務的調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
(二)利率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並不是單向地通過商業銀行和貨幣市場來傳導其作用過程,它還會通過股票市場這一中介傳導其對實質經濟的調節作用。利率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敏感指標,中央銀行的每一次利率調整,甚至投資者對利率走勢的預期或市場對利率變動的謠言都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的:首先,利率發生變化會使不同投資工具的收益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當中央銀行降低利率時,持有債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對於股票而言就會降低,那些債券持有者將賣掉債券轉而投資股票,從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而股票價格的上漲必然會為企業的股票籌資活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企業股票發行和籌資量的增加,企業的投資會相應擴大,通過投資乘數的作用,進而會帶動社會投資、消費和收入的增長。相反,中央銀行提高利率,則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行,進而降低企業的股票市場籌資能力和實物投資積極性,在投資乘數的作用下,進一步引起社會收入、消費和投資規模的收縮。其次,利率的變化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影響。當利率提高以後,公司貸款成本提高,公司利潤下降,這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降低股票價格。再者,對於投資者而言,利率的提高會給靠銀行信貸進行股票抵押買賣或實行保證金買賣的短期股票交易帶來較大影響,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從而使股票價格下降。
股票市場的存在和發展使儲蓄分流成為可能,而利率下調則使儲蓄分流由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我國中央銀行自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8次下調了存貸款利率,使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名義利率降為1.98%,扣除利息稅後的收益率僅為1.584%。在預期股票價格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由於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遠遠高於存款的報酬率,部分居民將一部分存款轉化為股票和基金投資。
表2-1 1997—2004 年我國居民儲蓄及增長率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儲蓄(億元) 46280 53407 59622 64300 73762 94307 110695 126196 78571
增長率(%) 19.3 17.1 11.6 7.9 14.7 17.1 17.4 14.0 14.89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實踐表明,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整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從1996年至2002年,為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投資,中國人民銀行連續八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利率。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上交所股市對這一利好做出了積極反應,步入持續上升的態勢;1996年8月23日,央行實施第二次降息,企業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1. 71個百分點,幅度之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受此消息刺激,股指屢創新高,並在當年年底沖上804的高點。1998年3月25日和7月1日,央行再次降息,雖然力度沒前三次大,但對准備金利率做出大幅下調,下調幅度分別為2.34和1.71個百分點。1998年12月7日,央行第六次宣布降息,一年內三次降息的間隔之短,在我國銀行利率調整史上也實屬罕見。但降息當日,上交所股指從前番降息時的1316點下跌到1260點。2002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第八次宣布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上交所股指也於消息宣布後開市首日應聲而漲。
(三)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指的是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它有兩個利率,拆進利率表示銀行願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銀行願意貸款的利率。一家銀行的拆進(借款)實際上也是另一家銀行的拆出(貸款)。同一家銀行的拆進和拆出利率的利差就是銀行的收益。
在20世紀初80年代開始的金融體制改革只能感,金融組織結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通過「分立」和「擴容」兩條途徑,改變了由中國人民銀行「大一統」的局面。各家專業銀行和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客觀上要求進行資金借貸,調劑餘缺。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形式中央銀行職能後,實行「實貸實存,相互融通」的新的銀行信貸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資金的行際差、時間差、地區差進行拆借。1986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之間可以相互拆借,同業拆借市場得以真正啟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以上海、武漢、廣州等城市為中心的有形市場。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規范,在經濟過熟和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拆借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違規現象,大量短期拆借資金被用於房地產投資,炒股票,或用於在開發區上項目,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延長拆借期限,哄抬拆借利率,干擾了金融宏觀調控,擾亂了金融秩序,而且市場內存在系統分割和地區分割,降低了融資效率。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撤消了各商業銀行及其分行開辦的融資中心、資金市場等同業拆借中介機構。在此基礎上,1996年1月3日藉助於全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電子交易系統和信息服務,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在上海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成立的融資中心停止自營業務,並逐漸淡出市場。此後,中國人民銀行在增加入市主體、完善相關法規等方面積極推進同業拆借市場建設。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業拆借市場成員的數量不斷增多,類型更加廣泛,資金供求趣同的矛盾有所緩和,交易規模日趨擴大。
銀行同業拆借說明資金的流向和需求,當市場資金需求大的時候銀行同業拆借的利率就會上漲,利率上漲將會導致股市看淡,但這都是技術上理論。對股市實質的影響並不大,要結合其他很多因素一起看,比如遠期利率,或導致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漲的真正因素或匯率等。單研究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意義不大,只能知道市場近期的資金需求情況和是留入還是留出,那對股市的影響也不直接的指導作用。
三、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對策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股市在轉化儲蓄、刺激消費、優化資源配置和傳導貨幣政策,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功能將會逐漸顯現出來。因此,積極借鑒國外已有的理論與成功經驗,構築股票市場傳導貨幣政策的基礎條件,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和貨幣政策實踐中的重要內容。
Ⅷ 金融市場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金融市場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論文中不可缺少的,可以起到情報檢索與文獻計量研究作用。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金融市場研究論文參考文獻,希望能提供幫助。
篇一 :參考文獻
[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 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3(1). 165-167
[2] 高瑩,靳莉莉.滬深300指數與世界主要股票指數的關聯性分析[J].金融管理,2008(2). 3-8.
[3] Hwahsin Cheng, 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6(2).125-127
[4] Ma.BelindaS.Mandigma.Stock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09(8).278-280
[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2).34-37
[6] 趙勇.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美歐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C]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5).76-79
[7] 洪天國. 歐洲股票市場與中國股票市場之間的波動溢出效應研究[C]江西財經大學,2013(1).29-34
[8] 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判別與度量[C]山西大學,2012(2).192-196
[9] 陳守東,陳雷,劉艷武.中國滬深股票市場收益率及波動性相關分析,[J].金融研究:2003(7).230-235
[10] 劉存緒.論中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J].資本市場:2000(4).30-32
篇二:參考文獻:
[1]袁申國,陳平,劉蘭鳳,. 匯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經濟波動[J]. 經濟研究,2011,(1).
[2]黃志剛,. 貨幣政策與貿易不平衡的調整[J]. 經濟研究,2011,(3).
[3]George J. Gilboy,鍾寧樺,. 度量中國經濟:購買力平價的適當應用[J]. 經濟研究,2010,(1).
[4]萬曉莉,霍德明,陳斌開,. 中國貨幣需求長期是否穩定?[J]. 經濟研究,2010,(1).
[5]裘駿峰,. 投機資本流入、升值預期和最優升值路徑[J]. 經濟研究,2010,(2).
[6]張屹山,孔靈柱,. 基於權力範式的匯率決定研究[J]. 經濟研究,2010,(3).
[7]李成,王彬,馬文濤,. 資產價格、匯率波動與最優利率規則[J]. 經濟研究,2010,(3).
[8]劉堯成,周繼忠,徐曉萍,.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差額的動態影響[J]. 經濟研究,2010,(5).
[9]黃志剛,陳曉傑,. 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空間評估[J]. 經濟研究,2010,(5).
[10]路繼業,杜兩省,. 貨幣政策可信性與匯率制度選擇:基於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J]. 經濟研究,2010,(8).
[11]卞世博,賈德奎,. 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運行風險管理——第四屆中國立信風險管理論壇綜述[J]. 經濟研究,2010,(12).
[12]趙志君,陳增敬,. 大國模型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評估[J]. 經濟研究,2009,(3).
[13]伍戈,. 中國的貨幣需求與資產替代:1994—2008[J]. 經濟研究,2009,(3).
[14]王晉斌,李南,. 中國匯率傳遞效應的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2009,(4).
[15]張瀛,. 匯率制度、經濟開放度與中國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 經濟研究,2008,(3).
[16]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張平,劉霞輝,張曉晶,汪紅駒,. 外部沖擊與中國的通貨膨脹[J]. 經濟研究,2008,(5).
[17]唐翔,. “富人社區效應”還是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一個基於外生收入的實際匯率理論[J]. 經濟研究,2008,(5).
[18]龔剛,高堅,何學中,. 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發展中國家和小國經濟的思考[J]. 經濟研究,2008,(6).
[19]管漢暉,. 浮動本位兌換、雙重匯率與中國經濟:1870—1900[J]. 經濟研究,2008,(8).
[20]施建淮,傅雄廣,許偉,.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傳遞[J]. 經濟研究,2008,(7).
篇三:參考文獻:
[1] 方毅,桂鵬. 亞太地區股票市場的聯動程度—基於次級貸沖擊的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0(8).27-30
[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
[3] Kim H J.Kim I M.Scale-free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2002,40(6):105-108.
[4] 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2003(3).167-256
[5] Jukka-Pekka Onnela, Jari Saram?ki, 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2009(4)13-16
[6] 汪小帆,李翔,陳關榮.復雜網路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9-14.
[7] 任卓明,劉建國,邵鳳,胡兆龍,郭強. 復雜網路中最小K-核節點的傳播能力分析,[J].物理學報:2011(7).90-93
[8] 韓定定,復雜網路的拓撲、動力學行為及其實證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無線電物理博士論文[C],2007
[9]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
[10] Xiao fan Liu, Chi k. Tse.A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12(6).62-66
[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9(8).57-59
[12] 李耀華,姚洪興.金融危機下股票市場網路的結構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0(1).23-26
[13] Benjamin M. Tabak, Thiago R. Serra, 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2010(389).3240-3249
[14] Chi K.Tse,JingLiu,Francis C, 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Finance.2010,4(17).659-667
[15] 閔志鋒.上海證券市場的復雜網路特性分析 [J].東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7 (7).1053-1056
[16] 黃瑋強,姚爽,中國股票關聯網路拓撲性質與聚類結構分析[J],管理科學:2008(3).92-95
[17] 高雅純,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2013(2).142-141
[18] 陳守東,韓廣哲,荊偉.主要股票市場指數與我國股票市場指數間的協整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5).35-37
[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聯動性,[J].商務管理研究:2003(2).111-113
[20] RosylinMohd.Yusof&M.ShabriAbd.Majid,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U.S.or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6(8)367-406
[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7(20)773-786
[22] 周珺. 我國大陸股票市場與周邊主要股票市場的聯動分析[J]企業經濟,2007(1).77-79
[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 Elsevier Science:2008(2).90-93
[24] Sunil Kumar, 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12(8).21-23
;Ⅸ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那麼,經濟增長如何促進股票市場呢?
一、變數的因果關系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採用ADF法進行單位根檢驗。
檢驗結果中,AIC是信息秩統計量,用以確定檢驗模型採用的滯後階數k,AIC值越小則採用的滯後階數越理想。
通過檢驗,可知LGDP、LCAP、LVAL、LTURN幾個變數水平序列不穩定,而其一階差分序列在不同顯著水平下拒絕含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為典型的I(1)時間序列。
(二)協整檢驗
Engle和Granger指出,協整關系是指屬於同階非零單整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間序列盡管是非平穩序列,但如果它們的某個線形組合可能構成零階單整序列,則認為兩個變數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從協整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經濟意義所在,兩個變數雖然具有各自的長期波動規律,但是如果它們是協整的,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已認知的經濟理論出發選取變數,回歸殘差往往是非平穩的,不能排除偽回歸的現象,而協整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檢驗模型變數選取是否合適的方法。
協整檢驗的方法較多,本文採用EG檢驗。
二、我國股票市場不穩定性分解與經濟增長在流動性
過剩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顯現出了從潛在的不確定性向現實的不穩定性逐漸轉化的趨勢。
而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加快和強度增加,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無法迴避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對於金融穩定的研究與探討得到了包括學術界、業界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而歷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所以對於股票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研究也備受關注。
總體分析,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股票市場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值、成交金額、上市公司盈利和分紅等;二是來自於宏觀經濟變數以及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產出、投資、消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
學術界對於股票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首先,由於股票市場具有經濟“晴雨表”之稱,所以對於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其次,貨幣政策逐漸成為熨平經濟波動的主要宏觀政策,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與其之間的直接以及間接關聯研究也同樣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發展有顯著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經濟增長是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
經濟增長能提高股票市場的資本化率、提升股票市場收益率,同時能提升股票市場的交易率。
這些研究結論也符合相關的`經濟理論。
經濟發展有利於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融資,這正是股票市場籌資功能的體現。
同時,由於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資本增值的渠道,這為投資者進行資本市場的交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濟的發展為股票市場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股票市場的發展有一個較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預期。
(二)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弱。
在本文的實證檢驗中,交易率、籌資率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會有明顯的作用,加大股票市場的容量,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籌資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它關系著個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以及能為經濟發展提供的資金。
此外,股票市場發展的其他選取指標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干擾作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發展股票市場,培育股票市場的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萬正曉等,2008)。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我國多數投資主體投資理念缺乏且股票市場不完善。
這樣,股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弱化,不能提供合適的機制引導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
同時,股票市場不能降低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及為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散,也不能通過股價表現市場信息和配置資源,更不要談對企業的監控職能。
因此,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較弱。
四、結語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
本文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僅作初步探討。
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最新的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建模分析,探討二者之間的數量模型;同時,還可以結合模型探討影響二者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探討股票市場的微觀作用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者探討股票市場的倫理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戰穎,2008)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