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員工股票市值
A. 劉強東的京東物流上市在即,連虧14年預估市值400億美元
十年前, 科技 圈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描述——把京東的網站外皮扒掉,這家公司其實是一家物流公司。類似的,在劉強東的早期規劃中,自建物流是其區別與阿里體系的最大殺手鐧。如今,京東物流終於在獨立14年後啟動上市,而被譽為「隱形第二大物流公司」的它,能在資本市場激起什麼樣的波瀾?
2月16日晚間,京東物流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啟動IPO。其中,京東集團持股近九成,高瓴、騰訊、中國人壽等均有入股。
招股書披露的業務數據頗為亮眼,虧損14年的京東物流,如今似乎已看到了盈利的曙光。若能成功獨立上市,打通二級市場融資通道,京東物流也有望在快遞行業「三國殺」中戰得更為游刃有餘。
更重要的是,繼京東數科和京東 健康 後,京東物流將成為京東系擬分拆上市的第三子,業界預估其市值有望沖擊400億美元,有望成為京東系在資本市場的又一員大將。
京東IPO第三子
2月16日晚間,京東物流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美國銀行、高盛、海通國際等。受該消息影響,京東美股盤前直線拉漲,一度漲超4%。
招股書顯示,京東物流將自己定義為「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根據第三方機構2019年的數據,從營收規模上看,公司為國內最大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商。
股權結構方面,京東物流受京東集團及劉強東等共同控制,京東集團直接持股79.12%,京東物流供應鏈公司持股7.9%。除高瓴旗下HHJL與EastarCapitalFundL.P分別持股2.9%以外,中國人壽、騰訊旗下意像架構投資、千山物流基金、永泰資本等機構持股均不超過1%。
京東集團稱,分拆計劃的細節尚未敲定,包括全球發行的規模和結構;完成擬議的分拆後,公司將繼續間接持有京東物流50%以上的股份。
如今,京東物流已然成為繼京東數科和京東 健康 後,京東集團擬分拆上市的第三枚棋子。
關於此次上市募資目的,京東物流表示擬將用於升級和擴展物流網路,開發與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相關的先進技術,擴展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深耕現有客戶,吸引潛在客戶等,以提升核心競爭力。
此前,物流板塊作為劉強東重金投入的「親兒子」,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個季度內,累計技術投入高達46億,技術投入在總收入中平均佔比達到3.4%,領先同業。若京東物流獨立上市成功,二級市場融資渠道得以打通,未來在一眾上市公司同行面前相比也能更加游刃有餘。
不過,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京東物流,獨立上市的戰略意義或許比京東數科和京東 健康 高得多。
早在2020年初,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公司的內部信中就將京東集團的定義從「以零售為基礎的 科技 服務公司」轉化到「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將物流放在了業務重心的位置。雖然自建物流體系的重資產模式爭議不斷,但在多年來重金投入,擴大規模效應的背景下,如今京東物流經營情況逐步好轉,即將扭虧為盈。
若京東物流上市順利,意味著京東「三駕馬車之一」的物流板塊終於具備了獨立造血與融資的能力,對於母集團而言,或許也有望迎來價值重估的轉折點。
成立14年,終於盈利在望?
事實上,京東物流板塊成立14年都未實現盈利,一路走來不乏爭議。欲獨立上市的京東物流是否具有獨立造血的能力,也成為二級市場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業績方面,公司三年營收規模可觀,增速較高,且有加快的趨勢。 招股書顯示,京東物流2018至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別為379億元、498億元、495億元,2019年營收同比增速高達31.6%,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則進一步提升至43.2%,遠超同期順豐的29.84%增速。
雖然公司至今仍未實現盈利,但公司盈利能力亮眼,三年內毛利潤增速超400%,毛利率增速超200%,如今凈虧損大幅收窄,盈利似乎已經不遠。
招股書顯示,雖然在2018年至2019年,京東物流分別虧損了28億元、22億元,但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已經大幅縮減至1170萬元。
其中一部分影響因素是政府的大額補貼。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政府分別對京東物流補貼了3948萬元、1.04億元、2.98億元,然即便扣除政府補貼,京東物流凈虧損仍顯示大幅收窄。
另外,虧損收窄的背後自然少不了盈利能力的提升。2018至2019年,公司毛利潤從10.8億元增長至34.3億元,翻了三倍多,毛利率則從2.9%大幅升至6.9%;2020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則更為亮眼,收獲毛利潤54.2億元,毛利率飈升至10.9%。
關於毛利率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是由於收入顯著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以及疫情期間減免社保等政府補助措施,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了經營效率。
另一方面,外部客戶收入佔比超四成,也意味著京東物流對母集團的依賴逐漸減弱。
自2017年起,京東物流全面對外開放,外部客戶收入佔比不斷提升,2018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外部客戶收入佔比分別為29.9%、38.4%與43.4%,增速顯著。京東物流主動表示,現在和將來不會極大依賴京東集團。
招股書顯示,京東物流的服務產品主要包括倉配服務、快遞快運服務、大件服務、冷鏈服務、跨境服務等,截止2020年三季度末,京東物流已服務了超過19萬家企業客戶,覆蓋快消、服裝、家電、傢具、3C、 汽車 和生鮮等多個行業。
估值400億美元,僅次於順豐
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的2020年快遞服務調查數據,京東物流無論是從總體滿意度還是72小時准時率排名方面都排進了行業前五。去掉「國家隊」中國郵政,如今快遞服務行業似乎已成京東、順豐、與通達系三分天下之勢。
除了京東物流,快遞行業頭部玩家均已上市,龍頭老大順豐控股市值超過5000億之外,「三通一達」的市值均在500億元以下。而據業內預計,京東物流估值可能達到400億美元左右,上市後有望坐上僅次於順豐的「行業老二」寶座。
分析觀點指出,快遞物流行業已從增量競爭逐漸進入到存量競爭的階段,經過較為殘酷的價格競爭,最後整個市場的需求會集中到龍頭企業的手裡。2020年或許是快遞行業進入戰國時期第一年。從投資角度看,一方面商務快遞的龍頭公司正在多元化擴張,另一方面,在電商快遞領域,龍頭企業正在建立壁壘,其投資價值會不斷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早就在二級市場有所布局。 2016年4月,京東物流與達達集團簽訂了業務合作協議,使用其實時配送平台,補充最後一公里配送能力,後者已經於202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在2021年1月的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京東物流迎來了新CEO余睿,其同時兼任京東剛剛達達集團的董事,這在當時也被認為是京東物流提速IPO的重要信號。
分析觀點認為,京東物流如能順利IPO,將會加速市場份額的轉化,特別是加速其國際化和下沉網路建設速度,以規模換效益。與此同時,資本系的合縱連橫也將相應提速;但是總體來看,京東物流、順豐和通達系(包括菜鳥網路)的三足鼎立之勢還將長期存續。
有市場人士進一步指出,還需要考慮近期香港新股火熱的大環境,預期京東物流同樣會獲得市場熱烈追捧,有望成為香港又一隻數千億市值的大型新股。
B. 京東物流2021年營收破千億,你怎麼看
從歷史數據來看,京東物流始終保持著高質量、可持續性增長,從2018到2021年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79億、498億、734億、1047億。
而且,外部收入占總收入比例不斷突破,從2018年的29.9%增長為2021年的56.5%,實現年度首次超過50%的突破。由此,京東物流提前超額完成2017年正式獨立之際制定的「五年收入規模過千億、外部收入佔比過半」的戰略目標,收獲市場和客戶的認可。
受此前疫情影響,近一年多來,京東物流恢復和加大了對物流網路、研發、人員等核心資源的投入,而這些戰略投入也幫助其取得了更多的業務增長機會。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已在全國運營超13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雲倉面積在內,總管理面積超2400萬平方米。
過去一年,京東物流新增倉庫數量約400個,相當於在過去一年每天新增一座倉庫。另外,京東物流持續強化軟體、硬體及系統集成的三位一體供應鏈物流技術核心競爭力。
2021年,京東物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費用達28億元,同比增長37%,形成了覆蓋園區、倉儲、分揀、運輸、配送等供應鏈各關鍵環節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持續推進大規模、高質量就業。京東物流已擁有超30萬一線員工,2021年為一線員工薪酬福利支出達358億元,相較2020年增長近100億元。憑借在基礎設施、技術以及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不斷投入,在商流洞察上的不斷沉澱積累,京東物流服務的企業客戶數不斷提升,核心業務也實現強勁增長。
2021年,京東物流服務安踏、波司登、斯凱奇、沃爾沃汽車、無印良品、小米、芝華仕等超30萬企業客戶。來自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達711億元,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同比增長41.7%,單客戶平均收入超34萬元。
有專家分析指出,整個物流行業正在從粗放式規模擴張向精益化提質增效轉變,可以看到物流供應鏈的藍海正在被逐步打開,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下半場競爭已然開始。
作為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商,京東物流從2007年自建到2017年對外開放再到當下,其始終聚焦於一體化供應鏈物流進行布局的戰略方向已經得到充分驗證,「長期主義」正是其所擅長的,也是其價值和未來所在。
C. 京東在沒上市只前員工手裡的原股一年能分多少
17111.12元。
原始股一般按一元一股計算的,京東股價26美元左右,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6.5812,再乘以股數:26*100*6.5812=17111.12元。
京東在美國上市,在2017年的10月24號,12點左右,京東的股價大概是38.75美金一股,股票交易時間為上午九點半到11點半,下午3點。
D. 京東市值突破1萬億港元,京東現在的股價如何
大家都在漲,都在刷新股價,所以在這種集體上漲的行情里,京東不是個例。京東的另一個競爭者,拼多多忙著沖擊五環外,百億補貼換來的用戶增長再次跑贏阿里、京東,但營收階梯式下滑反映出用戶仍更傾向於購買單價較低的補貼商品,大部分高端消費用戶在薅完羊毛後就走了,暴露出主打低價、折扣商品的拼多多用戶購買力嚴重不足,僅僅依靠補貼、促銷的策略或很難持續下去的軟肋。
今後京東、拼多多、阿里三家比拼還將如火如荼,市場盤子這么大,拼多多是否能守住三四五線城市的護城河,京東的物流、數科、健康等業務板塊如何形成系統,阿里巨無霸如何保持快速增長還將是市場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