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高通股票市值

高通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3-03-26 02:27:55

『壹』 曝蘋果研發5G晶元失敗,需繼續高通

曝蘋果研發5G晶元失敗,需繼續高通

曝蘋果研發5G晶元失敗,需繼續高通,蘋果雖然早就曝出消息,說2023年的新一代iPhone一定要用自己研發的5G晶元,但是現在看來是無望了,曝蘋果研發5G晶元失敗,需繼續高通。

曝蘋果研發5G晶元失敗,需繼續高通1

6月29日,知名蘋果(AAPL,股價137.44美元,市值22245億美元)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的最新調查表明,蘋果5G基帶晶元研發可能失敗了,因此高通將繼續成為2023年新款iPhone的5G晶元獨家供應商,供應份額為100%(高通公司之前的預估份額為20%)。」

郭明錤認為失敗並不意味著蘋果將放棄自研5G基帶晶元項目。郭明錤表示:「我相信蘋果會繼續研發,但等到蘋果取得成功並能夠取代高通時,高通其他新業務應該已經增長到足以顯著抵消iPhone 5G晶元訂單丟失造成的負面影響。」

對此,記者通過微信分別聯系了蘋果和高通(QCOM,股價131.6美元,1474億美元)方面了解情況,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此前,蘋果一直為iPhone、iPad以及Mac等產品自研A系列和M系列晶元,而日漸強大的蘋果晶元也正逐步改變各個細分消費電子行業的競爭格局。那麼,可能把蘋果都「難」住了的5G基帶晶元研發到底難在哪裡?

蘋果與高通長期存在矛盾

目前,高通公司是基帶晶元行業的主導者,為蘋果iPhone產品生產組件。基帶晶元是決定通話質量和數據傳輸速度的關鍵組件,高通已經圍繞該技術建立了諸多專利。

雖然蘋果仍採用高通的5G基帶晶元,但公司已在晶元自研上積極醞釀了數年,以擺脫對高通的長期依賴。

事實上,蘋果與高通之前長期存在矛盾。蘋果曾指責高通「雙重收費」,對其基帶晶元收取一次費敬改尺用,並為晶元所基於的專利再次收取許可費,高通公司還會根據iPhone零售價的百分比來定價此許可。

眾所周知,高通擁有兩個核心業務部門,一個部門為智能機和其它計算設備開發晶元和無線數據機,另一個部門向智能機製造商提供專利授權,而高通的利潤大部分也來自專利授權。在高通打造的專利授權體系下,不論是否使用高通晶元,都需要向其支付專利費,這種商業模型讓高通從1985年一家小型合約研究機構發展成為全球晶元巨頭。

蘋果和高通於2016年爆發專利授權費用法律戰,雙方於2019年結束了長達數年的專利糾紛,達成和解。據高通當時的聲明稱,兩家公司將會達成一份為期6年的全球專利許可協議,以及一份多年的晶元組供應協議。同時,作為殲謹補償,蘋果也將支付高通一筆一次性的款項。

對於該款項的具體金額,高通在發布2019年二季度財務報告時,給出了三季度的財季指引——預計三季度將會從蘋果的訴訟和解中獲得45億至47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基帶研發難點究竟在哪?

達成和解並不意味著蘋果妥協,這反而還加快了蘋果設計自己基帶晶元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達成和解的同年(2019年),蘋亮高果便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特爾智能手機5G基帶晶元業務。當時,蘋果表示:「此次收購將有助於加快我們對未來產品的開發,並讓蘋果在未來進一步實現差異化。」

蘋果A系列處理器帶來的核心差異化使得iPhone在全球獲取了領先的手機市場份額,並且,近年來蘋果在A系列處理器上相繼實現了CPU、GPU、ISP等的自研,但在基帶晶元上卻一直受制於高通。

那麼5G基帶晶元的研發難點究竟在哪裡?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資深券商分析師6月29日通過微信對記者稱:「基帶主要是處理頻段跟通信協議,自研的難點在於,它們必須支持各個頻段,從2G、3G和4G到最新的5G標准通信協議,兼容這么多協議跟頻段難的是調試復雜,一般要很多人做這個事情。」

此外,電源管理方面也具備挑戰性。前述分析師稱:「越往高頻,電源管理越重要,因為無線電傳輸對電池壽命的要求很高。」

不過,前產業分析師姚嘉洋卻對郭明錤的觀點有所保留。他通過微信對記者表示:「蘋果與高通已經達成了和解,同時蘋果也取得了英特爾的5G基帶晶元部門,再加上兩年的研發時間,郭明錤要指出失敗的原因(才能讓外界相信)。」

談及蘋果是否在自研時要避免侵犯高通在5G基帶晶元上積累的眾多專利,姚嘉洋回應道:「蘋果可以跟高通買,高通有專利授權部門。」

此前市場曾預計,蘋果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將首度全部採用自行研發的晶元,其中5G基帶晶元會採用台積電5納米投片,射頻IC採用台積電7納米生產,A17應用處理器將採用台積電3納米量產。一旦蘋果切換到自研基帶,不僅能降低成本,同時也可以減少對高通的依賴。

曝蘋果研發5G晶元失敗,需繼續高通2

蘋果公司,作為全球頂尖的'手機生產供應商,卻一直以來在5G基帶晶元上始終無法擺脫高通帶來的影響。多年以來,蘋果一直致力於研發自己的5G晶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蘋果的盈利能力我們都了解,據悉,去年二季度蘋果公布的利潤為217億美元,營業收入有足足814億美元。

但是今年俄烏,美國和俄羅斯急眼了,蘋果雖然是美國的納稅大戶,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法令說什麼蘋果就得做什麼,所以俄羅斯的大量蘋果手機都變成了只能接打電話的「磚頭」,再加上外交關系也實在是太緊張了,所以蘋果直接就是失去了俄羅斯的龐大市場。

而且不光是俄羅斯,這種行為本身也會導致企業喪失公信力,因為別的國家用戶當然也會考慮萬一哪一天和美國有點小矛盾,然後自己的手機變成了「磚頭」,要知道蘋果手機價格可真心不低啊,變成「磚頭」這種事誰也接受不了。雖然以上種種都會影響到蘋果的業績,不過蘋果還是很能賺的,依然很有錢。

可惜再有錢也沒用,5G晶元可以用錢買,但是錢卻並不能變成技術,美國終究是沒能研發出自己的5G基帶晶元,命根子依然握在高通的手中。其實高通本來都放棄了,高通尋思蘋果這一波怎麼也把晶元搗鼓出來了,所以今年蘋果晶元的供應量基本上能占個20%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可是高通也沒想到,蘋果還有一種研發不出來的可能,結果含淚接下了蘋果的全部訂單。預計2023年的新款iPhone還得用高通的晶元,而且還是獨家供應商。

蘋果急啊,這事兒落到誰頭上誰都急,晶元可是手機的大腦啊,核心啊,現在核心握在別人手裡,肯定急地抓心撓肝。不過很多事情都是事與願違的,雖然蘋果和高通一直都是官司不斷,但是該買還得買,畢竟生意還得做,再大的仇怨也不能跟錢過不去,掙錢嘛,不寒磣。

難道蘋果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嗎?事實上還真沒有,就算在國外,頭部晶元生產商就那幾家,不找高通就只能找因特爾了,可是因特爾生產的晶元並不符合蘋果的標准,所以蘋果確實沒有別的選擇。所以沒辦法,就算深仇大恨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蘋果雖然早就曝出消息,說2023年的新一代iPhone一定要用自己研發的5G晶元,但是現在看來是無望了,甚至下一代還得找高通。技術水平不能用金錢來衡量,蘋果現在還不具備能夠自研5G基帶晶元的能力,有多少錢現在也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蘋果應該是距離自研晶元投入使用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所以以後的路還很長,別一上來就把誰得罪死了,假如現在高通給你漲價,你還有脾氣嗎?

曝蘋果研發5G晶元失敗,需繼續高通3

6月28日,「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蘋果自研iPhone 5G基帶晶元可能已經失敗。預計高通2023年下半年仍將是iPhone唯一的5G基帶晶元供應商。

受此消息影響,6月29日「蘋果5G晶元研發失敗」這一消息一度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6月28日,郭明錤表示,由於目前蘋果的晶元無法取代高通,預計高通在2023年下半年與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與利潤將超市場預期。

資料顯示,基帶晶元是決定通話質量和數據傳輸速度的關鍵組件。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基帶晶元的難度在於通信技術是一個長期積累起來的技術,5G基帶晶元不僅要滿足5G標准,還要兼容4G、3G、2G、1G等多種通信協議。

此前,高通、海思、聯發科、三星是基帶晶元的主要廠商。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手機基帶晶元市場收益同比增長了19.5%,達到314億美元。高通、聯發科、三星LSI、紫光展銳和英特爾占據了2021年基帶晶元市場收益份額的前五名。

蘋果廣為人知的A系列晶元則是處理器晶元——2010年,蘋果推出了首款自研手機晶元Apple A4,此後,A系列晶元憑借在工藝製程、CPU架構和GPU核心上的代代改進,一直是移動平台上高性能晶元的代表。目前,蘋果最新的iPhone 13系列搭載的已經是A15仿生晶元。

近年來,蘋果在A系列處理器上相繼實現了CPU、GPU、ISP等的自研,但在基帶晶元上卻一直受制於高通。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目前高通以56%市場份額引領基帶晶元市場,聯發科市場份額為28%,三星市場份額為7%。

而蘋果此前也曾選擇采購高通的基帶晶元。2011年—2016年期間,高通一直是蘋果iPhone基帶晶元的獨家供應商。但蘋果曾指責高通「雙重收費」,對其基帶晶元收取一次費用,並為晶元所基於的專利再次收取許可費,高通公司還會根據iPhone零售價的百分比來定價此許可。

雙方因此多次因為專利問題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法律斗爭。如2017年,高通在聖地亞哥聯邦法院起訴蘋果,稱蘋果的iphone、ipad和Apple watch侵犯了高通的多項移動技術專利。

在這期間,蘋果轉向采購英特爾的基帶晶元,在iPhone7中引入英特爾基帶晶元,以降低對高通的依賴。然而因為採用了英特爾的基帶晶元後,蘋果多次因為iPhone信號問題飽受市場詬病。

最終,在2019年4月,高通和蘋果發布聯合聲明稱,雙方同意放棄全球范圍內所有訴訟。和解協議包括蘋果賠償高通50~60億美元和解費,以及一份晶元組供應協議。自此,從iPhone12系列開始,蘋果重回高通懷抱。

不過,當時高通表示,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它與蘋果之間的授權期限為6年,還可以延長兩年。蘋果公司向最高法院表示,和解協議在2025年到期,或延長兩年至2027年後,它仍將面臨訴訟風險。

為了解決基帶晶元上的研發能力問題,2019年7月,蘋果宣布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特爾智能手機基帶業務。根據協議,在交易完成之後,蘋果從英特爾處獲得2200名員工、相關IP和一些設備。

在接手英特爾的技術和人才後,2020年12月,蘋果高管公開宣布了自研基帶晶元的計劃。而這兩年來,蘋果的自研晶元A系列和M系列晶元也相繼獲得市場的認可。

面對蘋果的步步逼近,就連高通本身也認為蘋果自研基帶晶元成功在即。2021年11月,高通首席財務官阿卡什·帕爾希瓦拉表示,預計蘋果在2023年出貨的iPhone機型中,使用高通5G數據機的比例僅為20%。

此前市場曾預計,蘋果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將首度全部採用自行研發的晶元,其中5G基帶晶元會採用台積電5納米投片,射頻IC採用台積電7納米生產,A17應用處理器將採用台積電3納米量產。一旦蘋果切換到自研基帶,不僅能降低成本,同時也可以減少對高通的依賴。

對於蘋果自研iPhone 5G基帶晶元的前景,郭明錤稱,盡管自研晶元的進度受阻,但蘋果將會繼續研發自己的5G晶元,可能還需要2-3年的研發。「但等到蘋果研發成功並可以在iPhone中取代高通的時候,高通的其他新業務應該已經增長到足以抵消iPhone 5G晶元訂單流失帶來的負面影響。」

『貳』 高通的霸主地位,正在受到威脅


華為晶元陷入斷供危機,除了無法直接購買美國技術主導下的晶元成品外,包括涉及美國技術的代工也不被允許。在美國 科技 霸權的陰影下,晶元等高端產業仍然處於被卡脖子的狀態。


美國通過對台積電、高通、ASML等晶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限制,直接或間接斷供了華為。


而在移動CPU和通訊技術領域高通正是多年來的霸主。



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與5G技術研發的領先企業,目前已經向全球多家製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在中國,高通開展業務已逾20年,與中國生態夥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物聯網、大數據、軟體、 汽車 等眾多行業。


高通的基礎 科技 賦能了整個移動生態系統,每一台3G、4G和5G智能手機中都有其技術。


目前高通市值達1376美元,2019年營收達243億美元。高通在通稿塌信技術、CPU架構與製程上,擁有領先全球的技術優勢。在高通的技術壁壘下,就算是市值十倍於高通的蘋果,也不得不向高通繳納「高通稅」。



1) 高通的晶元業務


高通3、4、5G手機晶元基本吃掉了手機晶元市場的大多半,無論是國內手機廠商,還是國外手機廠商,在手機晶元領域可選范圍不多,除了高通只剩下三星、聯發科,另外蘋果華為的晶元雖然性能沒的說,但只用於自用,不對外出售。


從性能與通信能力上看,高通晶元是最具優勢的,導致手機大廠紛紛投向高通陣營。2019年,高通手機晶元全球市場佔有率為三分之一,而2018年鍵旁圓,高通手機晶元全球市場佔有率甚至 接近一半



2) 高通的專利授權


從高通創立初期,逐步積累了從2G到如今5G大量移動通信專利標准中的技術。


在3G與4G核心專利中, 高通貢獻專利均為全球第一 。更關鍵的是,高通在2、3、4G標准中貢獻的專利都是最關鍵、最底層的部分,比如3G里的CDMA與4G里的OFDM。也就是說只要你的產品要接入234G網路,那麼就繞不開高通的技術范圍。





高通公司的創始人,艾文·雅各布,本身就是一位通信領域的頂尖專家,為前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通信工程基礎》合著作者,實力非常強悍。


而高通的創立,是在雅各布52歲時的想法。1985年,雅各布從自己創立的Linkabit退休,本應開始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然而高手總是耐不住寂寞,在休息三個月之後,雅各布和6位老同事,同為通信專家,達成一致,決定繼續創業。




創立初期的高通,並沒有成型的產品、商業模式、甚至資金也不充足。但是他們都擅長數字和無線通信,於是決定在這個領域干一番事業。


高通(Qualcomm)意味高質量通信(Quality Communications),就這樣成立了。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成為了日後主宰通信領域的霸主。


高通的第一項事業,是衛星移動通信方案。在技術問題上,採用了冷戰時期軍方通信的技術——CDMA,這項大啟蠢名鼎鼎的技術,日後稱霸了2、3G多年。



當時的主流技術都集中在TDMA(時分多址)上面。但憑借對通信技術的深度理解,雅各布認為,起源於『跳頻』技術的CDMA可以提升網路容量40倍,大大降低網路成本。


但當時CDMA技術還不成熟,這意味著開發成本高,時間長,和TDMA沒有可比性,在業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老爺子還是選擇主攻CDMA技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金去研發和推廣。


1989年,CDMA第一次演練。在當年的春季,高通還和舊金山太平洋電話公司達成了演示CDMA技術的協議,在約定期限的後期,高通的技術團隊還在做最後調試。在他們的夜以繼日攻關下,艾文·雅各布終於收到了工程師發送的「thumbs up」,正是這份協議讓他們取得了百萬美元的合約。1993年,高通向業界證明了CDMA能夠提供TCP/IP協議服務,這讓他成為了手機移動網路的早期推動者。


CDMA大獲成功,它能夠提供更好的通話質量,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於是,運營商被打動,1993年,CDMA被美國電信工業協會採納,定位行業標准。1995年,CDMA在香港商用,1996年登錄韓國,開始席捲世界各地。


CDMA成為了高通壯大的基礎技術。



CDMA技術得到證明之後,高通為了更好的推動業界發展,早期,高通就已經把CDMA技術授權給終端廠商,自己從中收取專利費,高通成了產業鏈金字塔最頂端的玩家之一。


1999年,國際電信聯盟把CDMA選做3G基礎技術。奠定了高通在今後3G通信的領導地位。


3G時代,WCDMA、CDMA2000和TD-SCDMA都基於CDMA技術開發,因為高通長期在CDMA技術上的研發,手握大量專利的標准制定權,3G時代,可以說是高通的時代。



早期的高通為了推廣CDMA技術,自己也做手機業務和通信設備,為的就是能在硬體中嵌入CDMA技術。到了1999年,硬體業務已經佔了高通60%的營收,但是雅各布做了一個決定,砍掉硬體業務。



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與其他硬體公司的競爭,從而更利於自己技術的推廣。而高通則更加專注技術的研發、授權以及晶元業務。


所謂三流公司做產品,二流公司做品牌,一流公司做標准。高通的砍掉硬體產品的做法,讓它更接近「一流」的公司。



憑借CDMA技術優勢,高通將CDMA寫入基帶晶元里,整合基帶功能的SOC處理器,高通成長為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


SOC包括了CPU、GPU、ISP、調制調解器等多個核心部件。在高通在這些技術上都擁有系統性的優勢。基帶晶元是用於無線電傳輸和接收數據的數字晶元,是通訊設備的核心。沒有基帶晶元,手機就不能打電話,不能用移動數據上網。因此,每個移動通訊設備中都有一個基帶晶元。強大的蘋果A系列晶元,同樣要使用到高通的基帶晶元技術。因此,各大廠商的終端設備始終繞不開高通。


在2000年,高通在自己的 多媒體CDMA晶元和系統軟體中集成GPS,也就是把GPS、互聯網、MP3、藍牙等主流功能集合在一起。隨後,高通晶元處理能力也直線上升,同時還改善了電源管理。


到2007年,高通成為了世界領先的移動晶元供應商。



高通形成了以通信專利授權、手機基帶晶元、手機晶元成品業務為基礎的三大營收來源。


在過去30年中,高通在研發領域投入的資金超過440億美元,其在全球申請和擁有的專利超過13萬項。這些技術以蜂窩通信為中心,包括標准基本專利和非基本專利。其中標准基本專利是指對設備是至關重要的技術標准。




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也是別具一格。


一般專利,是按照涉及專利使用部分來計算專利費的。但高通是按照整個產品總價值來算的,也就是屏幕、攝像頭、存儲晶元等與高通專利無關的配件,也被納入了計算比例中,一般佔4-5%。


比如一部手機售價100美元,那麼大約要交給高通5美元專利費。


這也是高通被稱為「流氓」的原因,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必要技術離不開高通。


而高通的手機晶元業務更是成為全球第一。大多數手機廠商,都在爭搶高通晶元的首發名額,以佔取先發優勢。高通給誰供貨少了,就有可能面臨失去市場的風險,甚至倒閉。中高端晶元這塊,高通有著極大的話語權。


由於高通在2G技術的積累,與GSM二分天下,3G時代一家獨大,風光無限的高通,讓「天下苦高通久矣」。到了4G,業界拋棄了CDMA技術,選擇OFDMA作為4G核心技術。但是4G也依然離不開高通多年的技術積累。


雖然不能完全擺脫高通的技術控制,但至少降低了高通的話語權。2014年4G必要專利中,美國以1661件位居第一,中國大陸以1247件排第二。5G時代,以華為、中興、大唐通信為代表的企業,專利總量實現反超排第一。但是在編碼方案中,高通還是奪得了大部分方案,這意味著,標准制定上高通依然有優勢,但實施方案上,我國占優勢。


總結下來,高通由於先發優勢,在2、3、4G的技術積累,讓高通可以「躺著收錢」,但是隨著各國企業加入技術賽道爭奪,高通在通信技術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了。反之,我國在5G的投入也終於獲得回報,未來我們也將掌握更多核心技術。


在手機CPU業務端,高通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華為、聯發科都出了自己的5G基帶和晶元,但是華為由於被制裁,晶元業務岌岌可危。聯發科是為數不多能對高通晶元造成威脅的玩家。聯發科的天璣11000+在性能上與驍龍865(5G)差距縮小,進步非常大。但實際使用情況,還需要更多來自市場的反饋。5G機會,聯發科暫時性的沒有掉隊,但是能不能抓住機會繼續發力,像AMD一樣來一波逆襲,就要看後面的表現了。市場的多元化競爭,也讓消費者受益。

『叄』 2022年智能手機銷量

這是來自產業鏈上游的預測。

11月3日,高通發布2022財年第四財季(2022年Q3)財報。報告期內,高通實現營收11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為28.73億美元,同比增長3%;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凈利潤為35.48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其中,若按業務類型劃分,高通來自設備和服務的收入為9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8.5%,來自授權業務的收入為15.89億美元,同比下降6.7%。

若按業務部門劃分,高通來自半導體部門QCT的收入為99.04億美元,同比增長28%,來自專利授權部門QTL的收入為14.41億美元,同比下降8%。

在QCT的四塊核心業務中,智能手機業務營收佔比最大,報告期內的營收為65.7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次是物聯網業務,營收19.15億美元,同比增長24%。

除此之外,目前高通正發力的汽車業務,營收為4.27億美元,同比增長58%,而射頻前端業務收入為9.92億美元,同比下滑20%。

整個2022年財年,高通的營收為442億美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為129.36億美元,同比增長43%;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凈利潤為142.54億美元,同比增長45%。

盡管在2022財年,高通的財務表現基本滿足了市場預期,但是,對於部分業務未來的發展,高通也面臨著較大的增長壓力。

一方面是來自授權業務,其實在上個財季,高通的授權業務就已經增長乏力,而該季度直接開始下滑。這部分業務有接近七成的稅前利潤率,未來該業務的收入收縮,也將對高通的利潤指標帶來一些影響。

另外一方面,是目前占高通營收過半的智能手機業務,也面臨著行業性的收縮。在第三財季,高通調整了此前對今年手機出貨量同比持平的預期,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降中個位數,而在第四財季,高通進一步降低預期,認為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以兩位數的百分比下降。

高通指出,整個半導體行業的需求迅速惡化和供應限制的緩解,導致渠道庫存增加。當客戶都在清庫存時,這也將對高通的財務指標帶來負面影響。

對於2023財年第一財季(2022年Q4),高通也給出了遠低於市場預期的業務展望。高通預計,2023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收將為92億美元至100億美元,而分析師預期為120億美元。

截至11月2日美股收盤,高通的股價為112.5美元/股,總市值約為1263億美元。財報發布後,高通的股價盤後下跌7.56%。

『肆』 中國不批准高通收購後果

李根來自奧菲寺。

現在是中午。

全球最大晶元並購案正式落幕。

2:59東部時間7月25日,11:59北京時間7月26日,中國。

最後的期限到了,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國的官方消息。然而一次次刷新,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黃色。

高通收購恩智浦,歷時19個月的全球半導體並購;一個總價值440億美元,兩大晶元巨頭參與,九個國家監管審計的案子,被徹底冷卻。

可能你不明白,一家美國公司收購了一家荷蘭公司,最後到了中國?

事情需要從19個月前說起。

嫁個有錢人家。

首先介紹下兩位主角。

高通公司成立於1985年,已經售出超過75億個晶元。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好朋友,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同時在移動通信領域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智能手機時代,簡直「躺著賺錢」。面對AI和物聯網的趨勢,它也擁抱謝謝先生,它的峰值市值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

荷蘭恩智浦公司,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2005年正式從飛利浦集團拆分出來。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在汽車、家居等場景使用領域地位非凡,高孝價值一度超過400億美元。

所以不難猜測兩位主角為什麼要尋求在一起。

你正值壯年,我有名門,有資本。只要我們在一起,我們就不會停留在1 1。

但是愛情不是你想買的東西。想買就買吧。

要與高通恩智浦合作,你必須徵得九名證人的同意。

沒錯,因為寡頭並購和市場競爭有關。這兩家公司的並購都要得到主要市場國家監管部門的批准,而且都要說是。這九個國家主要包括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和俄羅斯。

因此,自2016年10月高通正式拋出這一想法以來,它已經在各國監管機構的同意下開始了。這是一次真誠打動恩智浦股東和各國監管機構的努力。

在這方面,高通表現出強烈的結婚願望。

首先,高通提高了收購價格,將嫁妝從380億美元增加到44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將一起支付的恩智浦超過100億美元的債務。

收購案一旦完成,絕對會是史上最大的半導體並購案。

無論是天賦還是歷史意義,高通都表現得很清楚。

此後,高通也通過了壟斷最關鍵的歐盟的反壟斷調查。

高通承諾在未來8年內繼續提供恩智浦的MIFARE技術和仿亂商標許可,許可條款將至少與當前條款一樣好。

MIFARE是一種用於售票或收費平台的技術。高通將保證在未來8年內為其晶元和其他公司的相應產品提供同等水平的互操作性。

此外,高通不會收購恩智浦的NFC標准必要專利和一些NFC非標准必要專利。這些專利將被轉讓給第三方,後者將確保高通在未來三年內獲得免專利費的全球專利許可。

最後,高通不會就高通獲得的恩智浦非標准必要專利對其他公司提起專利訴訟,並將以戚大稿專利費的形式提供授權。

或許你經常能看到和聽到,歐盟一直喜歡以壟斷的名義對科技巨頭處以天價罰款。

然而,這一次,歐盟被打動了。

針對高通做出的上述承諾,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在高通做出相應承諾後,這筆交易不再存在競爭擔憂。然而,這一決定是有條件的,高通必須遵守其所有承諾。」

一句話:記住你的承諾,今後要好好照顧恩智浦。

傳球!

此外,在歐盟之前,高通已先後定居美、日、俄等地。甚至連急於保護三星的韓國也過了。

所以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票在中國手裡。

在中國說是,整件事都是;在中國說不,整件事都會是不。

一票否決。

在此期間,高通甚至阻止了一場婚禮的策劃。

然而

這家半導體巨頭的背景相對復雜。它的中文名是博通,英文名是Broadcom。它是美國的。但由於2016年被新加坡Avago收購,Heart更多的被認為是新加坡心,或者可以說是一家新加坡公司。

通嘉基雖然沒有高通,但在世界半導體排名前十。2017年11月,當高通在各國游說誠意時,博通突然宣布以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

就像這場婚禮大戲一樣,博通和高通已經經歷了幾輪董事會候選人的競標和競爭,這讓全世界都震驚了。與特朗普的「民族主義」風格一脈相承,新加坡公司博通甚至表示可以立即將總部遷至美國。

但Trump仍然拒絕了,理由是博通收購高通可能會妨礙美國國家安全。"

總之,今年3月12日,高通終於擺脫了它的白痴博通,得以專注於恩智浦。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中美關系隨著貿易爭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只要中國同意,高通可以正式與恩智浦結婚。

其實一路順風順水。按照原計劃,高通和恩智浦可以在2018年4月25日正式領取牌照。

但是後來高通的祖國美國和川普跟中國開始了貿易爭端,而這個時候中國通信行業的「國字頭」公司中興也被美國封殺,所有晶元都不供應不使用。中興直接處於「停食」狀態。

其實事情並不是一步到位發展成這樣的。中興被封殺前,中國暗中透露:我們這里也有牌。

不難猜測,這張牌就是:高通和恩智浦合並案。

自然,在中興事件解決之前,

高通恩智浦結婚證是領不到了。

所以領證之日,先被推到了5月25日,其後又被推到了7月20日,最終被定到了7月25日。

而且高通那邊明確表示:將不會再繼續推遲收購時間了。

7月25日之前北京通過,我們就把婚結了,北京不通過,那就不再耗費精力和時間了。

當然,7月12日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對高通恩智浦來說特別利好的標志性事件:中興事件解決了。

按理說,中國多半也就換個人情,蓋章通過。

但中國說了不。

高通 恩智浦,就這樣黃了。

你可能會有疑問,為啥一家美國公司並購一家荷蘭公司,決定權會落在中國手裡?

程序流方面的緣由之前介紹了,下面說說中國可以說「不」的核心原因。

根據中國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第三條,經營者集中達到下列標准之一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一)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二)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很明顯,這兩條高通和恩智浦都中。特別是高通,2017年財年的223億美元營收中,65%——2/3來自中國市場。

高通當然可以繞過中國,跟恩智浦「私奔」,但相應代價也顯而易見:失去中國這個貢獻2/3營收的市場。

留給高通任性的本錢,幾乎沒有。

現在結果已出,中國沒同意,一樁持久並購案也就宣告結束。

高通的算盤也完全落空。

如果這筆收購成功,那麼意味著高通將躋身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英特爾。

另外,這是明顯的強強結合。

高通雖然在SoC領域有很好的表現,數據機產品也有很好的市場份額,但主要集中在移動通信領域。

而恩智浦雖然估值比高通低一些,但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車電子、微控制器、感測器、射頻、電源等多個領域。

毫無疑問,恩智浦所擁有的,正是高通希望在IoT和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領域做未來押注的。

這本質就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結合啊。

但天不遂人願,高通只能另謀出路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高通也算體面人,如收購之初說的那樣,高通支付給恩智浦20億美元的費用,作為收購不成功的補償。

今天凌晨(美股周三盤後),高通發布了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營收56億美元,同比增長4%,凈利潤12億美元,同比增長41%。

發財報的時候,又重新提起了這件事:如果今天過完還沒有搞定,就不買了。當然,不買就要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的分手費。

為了安撫自家股東,高通宣布如果交易取消,就把手中的400億美元現金儲備,拿出300億美元來回購股票,以此來提振股價。也就是自己給自己的股票當接盤俠。

要知道,高通整體市值才800多億美元。

高通股價盤後上漲6.58%。

恩智浦那邊就慘點了,昨天跌了2%,盤後又跌了4%。

嗯,完整瓜就醬~

— 完 —

實習生招聘

?'?'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相關問答:高通公司是哪個國家的?

高通公司是一家美國的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發公司,成立於1985年7月,在以技術創新推動無線通訊向前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在CDMA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聞名,而CDMA技術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無線技術。高通十分重視研究和開發,並已經向100多位製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如今,美國高通公司正積極倡導全球快速部署3G網路、手機及使用。望採納。

『伍』 博通和高通哪個公司大

當然是博通公司更大,因為兩個公司產生聯系的時候,就是博通要收購高通,只是高通不願意,認為自己更加值錢,但也沒提什麼反收購的問題,顯然兩者公司級別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陸』 歷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個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較一些大企業的市值:
1、蘋果6200億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億美元。
3、微軟2600億美元。
4、沃爾瑪2400億美元。
5、Google 2200億美元。
6、制葯商輝瑞1800億美元。
7、英特爾1300億美元。
8、高通1060億美元。
9、卡夫食品720億美元。
10、美國運通640億美元。
11、高盛520億美元。
12、Facebook 420億美元。
13、惠普400億美元。
14、博通200億美元。
15、達樂公司170億美元。
16、Sandisk 100億美元。
17、Netflix 40億美元。

企業價值與市值並不同,因為市值只關注企業的股票價值。看看蘋果,要考慮它有1000億美元現金,換句話說,它的市值中20%來自現金,如果要衡量企業的價值,包括債務,最好要將這些現金剔除。

另外,隨著股票的變化市值變化極大。2005年時,蘋果的市值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微軟則與今天的蘋果相當。當時蘋果的市值只有英特爾的一半,現在卻是它的五倍。

『柒』 沖上熱搜!蘋果研發失敗了,難點在哪

據多個新聞媒體,有著「地表最強蘋果投資分析師」之稱的郭明錤28日twiter公布曝料稱,蘋果自主研發的iPhone5G基帶晶元開發設計很有可能早已宣布不成功。其預測分析,高通(QCOM)將持續變成2023年新iPhone的5G處理晶元獨家代理經銷商,供貨市場份額為100%。但是,郭明錤覺得不成功並不是代表著蘋果將舍棄自主研發5G基帶晶元新項目。

6月28日,高通股票價格一度增橘孝睜漲7.29%,截止到收市,報131.60美金/股,總的市值為1473.92億美金,摺合rmb9880億人民幣。蘋果股票價格收報137.44美金/股,跌2.98%,總的市值為2.22億美元,摺合rmb14.89萬億。單天市值蒸發683億美金,摺合rmb4575億人民幣。

『捌』 歷史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多少聽說中國石油曾經達到1.1萬億美元,不知道是不是最高的

1\單個市場來講的話:中石油曾經在中國A股市場超過10000億美元市值,微軟在2000年的時候超過5700億美元;
2\如果按多個市場來講的話,很多公司超過蘋果的市值:例如今天的中石油市值:中國石油A股3042.0695億美元(1918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納斯達克2749.50億美元= 5 791.5695 億美元.;
3\還有很多公司在世界各地都上市了,所以很難計算到底是誰的市值最高。

『玖』 博通比高通小,為什麼能收購

中關村在線消息:博通正式宣布計劃以每股70美元現金加股票價格收購高通公司,其總交易價值為1300億美元。

若次交易能夠達成,這也將成為半導體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交易並購案。

目前高通還正在針對此次交易進行評估,還未進行任何正面答復。

博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Wlan晶元廠商,而高通則是移動技術領域的晶元巨頭,兩者的結合必然會重構整個行業格局。

高通在消費級市場名聲赫赫,而相比之下博通不那麼為人所知。

作為無線區域網絡方面的巨頭,博通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

前博通總裁CEOScottMcGregor曾經公開表示,全球99.98%的通信數據傳輸至少需要通過一顆博通晶元來完成,其行業地位可見一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兩家都是蘋果公司的主要供貨商,之前還因為專利問題產生過法律糾紛。博通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收購、收購之後會給雙方帶來什麼?

這些問題可能是大家最為關心的。

高通正值調整期或為收購最佳時期

在3G、4G時代高通是行業中當之無愧的王者,而5G時代標準的高度統一讓每家移動晶元公司都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除了高通之外,目前包括華為、MTK、英特爾等公司都在積極布局5G,這對於高通來說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另外一方面,和蘋果的專利糾紛也讓高通的業績受到的影響。

以剛剛公布的其第四財季財報為例,由於受到專利訴訟蘋果拖欠專利費的影響,其凈利潤僅為1.6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凈利潤16億美元,同比下滑89%,上季度為凈利潤9億美元,環比下降81%。

為此,高通的股價今年累計已經下跌了16%。

目前高通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晶元出售與專利授權,目前專利授權模式在全球幾個主要市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這也是高通業績近期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熱點內容
如何挑選理財證書 發布:2025-02-02 02:50:26 瀏覽:730
如何炒股賺取30萬 發布:2025-02-02 02:50:25 瀏覽:574
不流通貨幣如何在國內換 發布:2025-02-02 02:44:54 瀏覽:312
67股權為什麼是絕對控制權 發布:2025-02-02 02:39:02 瀏覽:495
如何學會炒股交易選股 發布:2025-02-02 02:37:14 瀏覽:408
虛擬貨幣為什麼分好幾種usdt 發布:2025-02-02 02:35:33 瀏覽:517
康躍科技股票市值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843
房地產公司股權質押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2:19:12 瀏覽:624
軸研科技股票中天科技 發布:2025-02-02 02:17:33 瀏覽:674
如何在炒股軟體上畫均線圖 發布:2025-02-02 02:10:31 瀏覽:127